2016年8月11日

中小企上市賣殼才是「正路」

如果我擁有一間中小企,如果是快速增長型,每年有幾十個巴仙增長,我會不會把它上市集資呢?
答案當然是不會,這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在這時把它推上市,即是相等於我廉價出售了股份,自然不划算。因此,聰明的做法是把它養大,更加值錢了,才去把它上市,這才能夠為它謀取更大利益。
有人會問,不是呀,以前有很多高速增長股票,都是上了市呀,例如說,長實、新鴻基地產等等,都是在1972年左右上市的,當時只是中型地產商,現在已經成為了超級巨無霸了,如果在當時買了這些股票,持有到現在,必然已經發過豬頭。
這叫做「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第一,就以長實和新鴻基為例,當它們上市之後,不久便遇上了股災,股民必須要熬過了從一千七百點跌至一百五十點的艱苦日子,才能夠嘗到日後甜果,在買它們的1972年,顯然也不是明智的。

公司上市動不動就花幾千萬,中小企為擴大業務而上市集資就是笨蛋,賣殼收回幾億元,才是正途。

 第二,在幾十年前,有很多優質企業,由於資金不夠,發展也局限了,所以有需要上市集資,來套現發展業務。可是在今天,大把創投基金去等待投資機會,一間有前途的中小企,大把基金搶着投資,所以也根本沒有在股票市場集資的必要。
因此,在以前,美國的股票市場,還有像微軟和蘋果這些優質年輕企業上市,股民買了,也可以賺大錢,但現在的阿里巴巴、臉書等,上市時已經身為巨無霸,最快的增長期也早就過去了,股民所能吃到的,已經是水尾中的水尾了。
我之所以寫出以上分析,是企圖或意圖向大家說明,在今日上市的所有中小企,記着,我說的是「所有」,基本上都不可能成為大企業,它們最好的狀況,是維持現狀,慢慢增長;更壞的情況便是淪為垃圾股,靠財技和炒作,騙錢過活。
所以,如果要我說,政府如果要把證券市場搞得乾乾淨淨,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本不讓中小企去上市集資,因為這些中小企的確是屬於前途有限,後患無窮的那種。
事實上,在今日的中小企,最大的願望,不是上市集資,把公司壯大,而是上市之後,把殼賣掉,收回幾億元,世上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意嗎?再說,現在公司上市,動不動要花幾千萬元,還不一定成功,如果單單靠上市集資回來的現金,根本不值得去搞上市。所以在中小企而言,賣殼才是正途,為了集資擴大業務而上市,就是笨蛋了,笨得連基本的數學也不懂得。
我和一位金融服務界的立法會議席候選人計過數,一間公司如果集資額少過兩億元,是不划算的,可惜我們也發現,懂得計算這一條簡單數學的官員們,實在太少了。由此見得,在這世界上,實在是笨人當道!問題在於,這又存在另一個政治問題,就是中小企要上市集資,怎麼辦呢?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681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