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拆解康宏公告之謎

上周四,本報李華華專欄提到停牌中嘅康宏(1019)在本年1月委任的獨立非執董、資深賓架宦國蒼辭任了,要知道,康宏的故事對讀者來看向來juicy,因此我忍不住加上一筆。

康宏的公告很不尋常地提到宦和康宏董事吳榮輝的關係,兩人「均為……Primus Pacific (HK)之董事……該基金自二零一零年起一直處於閒置狀態……吳先生自二零一零年起並無積極參與博智資本的營運……本公司認為宦博士與吳先生之間並無重大交易……」

查宦國蒼當年和吳榮輝buddy buddy,在2010年合力收購南山人壽,因被發現背後金主是肖建華,因而被台灣取消交易。

但究竟兩人是不是在2010年就沒有合作呢?查吳、宦、Primus Pacific在2008年開始入股東英金融(1140),在2015年兩人還有9宗一致行動的買賣,在交易所披露權益檔中,一查便知。

究竟上述的公告是不是虛假陳述,哈哈,唯有留待公眾、交易所、證監會去判斷了。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1031/20534636

買樓和欠卡數的比較分析

同文渾水日前在本報寫了一篇「批鬥95後欠卡數/那買樓的人呢?」文中很立體地從利率、以較低嘅成本及時行樂、買樓所承擔的風險(還包括了其父母所資助資金)、低慾望社會等等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拖欠卡數後面的經濟學邏輯。這篇文章引來了不少批評,然而,渾水作為業餘經濟學家,其立論基礎向來堅實,很難以被外行人的「印象式批評」所批倒。而我,作為《理財密碼》作者,兼且也是「老海鮮」一名,不打算也駁不倒渾水君的論點,不過對他的觀點,提出一些看法和「修正案」,倒是可以。

渾水說得對,買樓是投資,投資可能虧本,而且買樓的單價大,數目以數百萬元,甚至是過千萬元計,相比之下,95後欠卡數平均只有1.4萬元,前者風險顯然更大得多。如果以極端後果來計算,買樓最壞結果是燒炭,但我真的好像沒有見過為卡數而燒炭的人,頂多是宣布破產而已。但又這樣說:欠卡數破產的人,數目方面比不上買樓負資產燒炭,甚至也比不上因買樓而破產的人數。

這數學原理很簡單,在金本位破滅,法幣當道的世界,樓價的升值速度,再加上租金收入,長期跑贏現金加利息。從這角度看,買樓的長期勝算,大約有七成以上,在地產當道的香港,更加高達八至九成。在1997年的高價買樓的人,只要熬過2003年,等到今天,就算是最劣質的樓,也早收回失地,兼且賺突了。

反觀欠卡數來消費,卻是穩定地純支出,不會賺突。當然,這會得來即時快感。我寫《理財密碼》的主旨,就是理財是統計學,人們只能夠用統計學上的最大值去作出評估,比方說,你辛苦儲錢,但早死,這就是損失了,在朝不保夕的社會,人們特別傾向短期消費,這也是鐵律。

在買樓和卡數之間,最大的分別是利率。固然利率有高低周期,但卡數利率永遠高於買樓按揭,卻是永恆不變的事實。我的看法是,把錢花光用來享樂,如果照渾水的分析,也無不可,但計算卡數的利息,這筆「預支快樂」,是很難以回本的。同時,渾水的分析也忘記了一點:買樓、擁有自住房子所帶來的快樂,對很多人來說,其滿足度也不低於碌卡消費。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7%E6%A8%93%E5%92%8C%E6%AC%A0%E5%8D%A1%E6%95%B8%E7%9A%84%E6%AF%94%E8%BC%83%E5%88%86%E6%9E%90-147922

巴菲特蓋茨雙劍合璧控制蘋果

【明報專訊】我並沒有深究過巴菲特究竟持有多少蘋果的股票,按照記憶,大約是5%左右吧!據說,巴菲特和蓋茨是好朋友,也是牌友,巴菲特教蓋茨炒股票,蓋茨教巴菲特科技股,兩人雙劍合璧,相得益彰。

我在本欄說過,這兩人結為深交,必有經濟利益在焉,巴菲特從完全不沾手科技股,到大手購入蘋果,有理由相信是由蓋茨教路。所以,我也相信蓋茨自己也持有大量蘋果股票。

股權似匯控極分散 易控制

現在講到蘋果的股權結構,其實和匯豐(0005)一樣,絕大部分是由散戶持有,甚至是很多香港人手頭也持有不少蘋果股票。所以,其實只要持有十零個巴仙的蘋果,便足以控制這家公司了。當然了,如果喬布斯未死,恐怕沒有人可以控制到它,但是如果是巴菲特加上蓋茨,以及幾個一致行動人士,要想影響到庫克,恐怕是輕而易舉之事,也是當然了,前提是他們的建議是很有sense,不是亂作指點,以及給予庫克足夠的報酬,而以上兩點是for sure的。簡單點說,巴菲特購入蘋果,是以小控大,用最低的成本,控制了美國, 以至全世界最大上市公司,這是十分划算的。至於控制蘋果還有什麼利益,明天再談。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927797583&issue=20181031

2018年10月30日

肖建華和曹貴子的好拍檔,最討厭中國人的吳榮輝

日前,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Thomas Atkinson)表示向邪惡關連網絡(nefarious networks)宣戰,計劃明年上半年向60人及公司採取法律行動,一般估計其指的就是曹貴子案所涉及的整個網絡。

查近日最為轟動的兩宗案件,就是肖建華案和曹貴子案,幾乎遍及了整個細價股莊家集團,而這兩宗案件有一個交集的關鍵人物,就是吳榮輝。

五短身裁、其貌不揚的吳榮輝,本來是台灣幫,年前過江來香港揾食,表面上,是同拍擋用10億美元成立博智資本,和香港的中策集團聯手,收購台灣的南山人壽,皆因南山人壽的母公司AIG,也即是香港人熟悉的友邦保險,因為金融海嘯而財困,迫得「賣子求生」。

在這宗收購中,吳聲言和中國資金無關,甚至公開在媒體數典忘宗地說出﹕「我最討厭中國人!」還睜大眼睛公然說謊﹕「契約中明訂,祇要查出來有一毛錢是中資,我1.68億美元全部被沒收!」

這番侮辱中國人的狂言、謊言,終被戳穿了﹕台灣的「立法委員」高志鵬開記招,直指出肖建華和吳榮輝不可告人的秘密關係,再經多個媒體的大事報導,證實了肖、吳兩人的秘密陰謀,吳榮輝的謊言被赤裸裸的揭穿了,台灣當局否決了南山人壽的收購計劃。

最後收購不遂,最終南山人壽賣給了潤泰和寶成合組的公司,前者擁有(中國內地的)大潤發超市,後者則是港人熟悉的裕元鞋業的母公司。

然而,儘管收購不遂,這宗由吳榮輝發起的收購已成功令到中策集團的股票暴升暴跌,由於市值高、成交大,也已令到香港股民輸掉了數以十億元計的金錢。至於幕後人究竟有否從中圖得巨利,也是心照不宣。

南山交易正是吳榮輝進軍香港的開山之作,也揭露出他和肖建華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在此之後,他向另一位細價股專家招手,就是曹貴子。

這一次,他在2015年拉攏曹貴子和其老東主,台灣蔡氏家族的蔡明興合作,共同投資康宏,這宗事件中,他就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當時的蔡氏家族入股29.98%成為大股東,是以25.71%的股價大幅折讓,已是嚴重的侵害了小股東的利益。

在這之後,獲得蔡明興的「祝福」下,吳榮輝順利當上了康宏的董事總經理,在康宏獨當一面。

2017年5月15日,股壇名人David Webb列出了「50隻不能持有港股」,又稱「謎網50」,細價股風暴因而開始,曹貴子是涉嫌人,離開香港,行踪成謎。同年12月7日,廉政公署及證監會採取聯合行動,出示搜查令到康宏的總部搜查,指集團在股份交易及借貸活動涉嫌貪污,拘捕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馮雪心及執行董事陳麗兒。翌日,主席王利民被拘捕。同日康宏停牌,短短約10天後,康宏和它的子公司提出民事訴訟控告28人及公司,包括曹貴子、王利民、馮雪心,之後陸續加至30多人。

奇怪的是,吳榮輝的上司、下屬、同僚等等,紛紛落鑊,而以他的獨特身分和職務,在集團涉事的整個時段當中,以及所有報章曾報導的懷疑不當及違規交易,吳榮輝顯然不可能不聞不問,一無所知,但偏偏只有他置身事外。按事情發展背景,他當然不可能是證監會或廉政公署的臥底,若按推理分析,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當上了「金手指」。

客觀的事實是,在曹貴子失聯之後,最討厭中國人的吳榮輝和他代表的台灣幫獨攬大權,非但大賣廣告,而且還還在博命請人,根據傳媒在3月時的報道,當時它有1000多名員工,今年內將會增至2000人,明年再請多1000人,推廣支出達到了八位數字。

理財業的overriding system,銷售員工愈多,高層管理的收入愈高,但由於這不涉及公司因多聘了員工的固定支出,因此,這做法會出現公司虧得愈多、員工收入愈高的矛盾情况。

不知是不是以上原因,康宏在2018年6月30日為止的業績,多個月後的今天尚未發出,這實在是非常啟人疑竇,對於康宏亂花錢的市場疑慮,亦越來越甚囂塵上。

破局在今年中秋節前出現,就是據報曹貴子終於回港,根據某報在9月25日的報導﹕「曹貴子……回港是因為離港期間資產不斷流失,就一些無辜涉案的人,亦希望還他清白,並將一些確實有犯罪的人繩之於法。」

這里先不講「將一些確實有犯罪的人繩之於法」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而是「資產不停流失」,相信的確是事實,所以曹貴子才不得不回來香港,讓親者快,仇者痛,還公眾一個公道。

這盤棋局走到了這個地步,若然曹貴子願意和執法機構合作,吳榮輝作為廉署和證監會的證人的價值也必然大減,他的命運將會怎樣走?這正如其老朋友和老拍擋肖建華的未來,相信也只有上帝,才可以知道。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30/010102191.shtml

大肚作為終極絕招

在男女關係當中,女人向來的定位是﹕很容易找到男人上床,但很難令到有條件的男人長久和自己在一起。所以,如何keep仔,甚至是結婚,又或者只是屈錢,就是女人向來的困難所在。

有一個終極絕招,就是大肚,這是迫男人攤牌的最後招數,但不成功,便成仁。我所知道的個案結果是﹕

A君向來是不負責任的花花公子,花錢如流水,反擊的招數是Billie Jean﹕堅決死稱﹕but the kid is not my son。

B君是三十幾歲的富二代,老婆是比他更富的富二代,結果賠了一百萬元,給對方落仔。

C君是六十幾歲的商人,應付招數是避而不見,結果出人意表,就是孩子出生後基因測試證明﹕The kid is really not his son。

D君是 我不知他是誰,但只認識他條女 是每月付給條女3萬元,養她同個仔一生一世,條女也有出來做坐枱,幫補家計。

E君是 我也不知他是誰,也是條仔個個月科幾萬元,後來她認識了小男友,兩人敦倫時,不滿一歲的孩子就在床邊。

F君是億萬富豪,女方發現懷孕後,去了美國,生孩子前幾天,才叫他來簽字,後來兩人在一起,happy together。

G君是我的朋友,窮到膿,問我借了幾千元,去深圳落仔。

報導完畢。

本周的心水貼士是,香港國際建設(687),雖然升了不少,但估計仍有一成左右的升幅,有點火中取栗的意味,不過市況太差,太過沒有股票買了,治治手癢而已。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1030/633976

我的契媽梁掌

我的契媽其實是我家的家傭,名叫「梁掌」,農民出身,父親早亡,母親在睡夢中逝世,契媽說在夢中死去最幸福,我小時候也這樣以為,後來計算年齡,當時她尚是少女,其母頂多只是中年,不可能是得享天年,而應是猝死,原因不明。

契媽賣身葬母,嫁了給澳門的陳恩當妾侍。陳恩是個建築商,有公司「陳恩記」。他住的六層大廈是自家蓋的,沒有樓梯,幾百呎一個單位,建築質素也不佳,小時候的我覺得他頗為寒酸,不過現在想來,他的環境想來頗佳,只是澳門太窮太破了,普通富人也豪華不到哪裏去。這位契爺我在不到十歲時已往登極樂,我對他有記憶,但不深,只記得他剪一個小平頭,都是白髮,我覺得他很老很醜。

陳恩的正室欺負契媽,契媽因而逃到香港去,寧打住家工,不當二奶。她進來我家時,我好像是2歲左右。她沒有子女,很疼我,她本來叫「三姐」,據說,有一天我無端端的叫她「契媽」,從此便叫上了口,沒改過,但我有記憶以來,都是叫她「契媽」,永遠不知來由了。

契媽沒唸過書,但很聰明,很多事例如修理水電一學就會,我媽媽教她燒的菜,她燒得比我媽還要高明。她也很明理,不過由於在農村長大,沒有禮貌,說話大聲,我就受到了她的影響。我常常認為,如果她有機會唸書,也許成就很高,也說不定。

在我13歲時,她到了別的地方打工,在羅便臣道,有一個立法局議員,叫「潘永祥」,是會計師。後來到了一對老年夫婦的家中,工作簡單,不過薪水不高。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因為港府引住了菲傭,因而影響了家傭的收入。我寫評論文章時,寫過好幾次,外勞政策的第一批受害者,是媽姐,但沒有人為她們發過聲。

她在澳門有一個養子,名叫「陳永廉」,但兩者的關係普通。相比之下,她更疼我,因為和我相處的時間遠多得多。陳永廉是如假包換的契哥,而我則是他如假包換的契弟。他當警察,太太很賢淑,名叫「阿蘭」,有兩個女兒,分別叫「阿娥」和「阿娟」,只比我小兩三年。

過了很多年後,契哥又生了一個兒子,但我沒見過他的兒子,只知道阿娥和阿娟唸的是葡文學校,是免費的,相比之下,我的兩個姐姐也是在澳門唸小學,唸的是聖心,據她們說,澳門聖心的程度比香港聖心還要高得多,她們在小四時,來香港唸書,覺得香港的水平實在太淺了。那時候,只有窮人才唸葡文學校,稍為有點家境的,都唸英文學校。據說,當契哥的兒子出生時,兩名女兒已經長大工作了,財政比先前寬裕得多,因此,他把最好的教育給了兒子。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6%88%91%E7%9A%84%E5%A5%91%E5%AA%BD%E6%A2%81%E6%8E%8C%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200%E6%9C%9F%EF%BC%89/

漢能夠乾 私有化使費不多

【明報專訊】關於漢能薄膜發電(0566)這股票,原來應該是醫生買的殼,當時David Webb還有一手股票,後來醫生供股,David Webb跟供,跟着醫生把殼賣給了李河君,股價狠狠地大漲,David Webb賺到盆滿砵滿。

未幾,某君買了隆成(1225),也是宣布供股,David Webb照跟,誰知這次劇本開局相同,中段卻改了橋,結果資產流失,大比例供股,Webb輸到好杰,後來便製造出以此為中心點的「謎網50」,and the rest is history。

市值一度超長實港交所

由此可以見得,漢能薄膜發電在「細價股通史」的代表價值有多高。後來這公司的市值最高升至3780億元,超過了當時的長江實業和香港交易所(0388)。大股東兼主席李河君,更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跟着它又被沽空機構狙擊,2015年開始長期停牌,從天堂跌下地獄。李河君辭任主席,但因帳目無法令交易所滿意,仍然無法復牌。

在2015年末,它虧損122.34億元,但最新的業績卻是淨利潤73.29億元,它剛剛宣布以每股5元向漢能股東提出私有化,與2015年5月20日停牌3.91元相比,有近28%溢價。

對於它的私有化,有人問我意見,我的評價只有一句:「當日這股票能夠炒到3000幾億元,證明是95%以上乾,所以,現在用5元私有化,最多都是幾十億元啫!以年賺70幾億元來計算,好少錢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840836280&issue=20181030

新南向政策花錢而大敗 民進黨輸在經濟戰

上星期同大家講了韓國瑜在高雄市長選舉中,氣勢如虹,周五在鳳山的造勢晚會更加造出了8萬人的空前盛況,因而也帶動了整個國民黨在整個六都選舉的選情大漲……然而,心水清的評論員指出,這其實並非國民黨的勝利,亦不是韓國瑜的勝利,台灣人民只是不滿民進黨,向民進黨投反對票而已。

民進黨的全面執政只有兩年多,縱然是經濟不景氣,其民望也不可能丟得這麼快,再說,台灣的衰敗,也不止是這一天半月,一年兩年的事,其實在近十幾年來,台灣每況愈下,從來沒有好過,但台灣人依然對民進黨不離不棄,自從陳水扁上台後,氣勢越來越盛,直至在蔡英文上台後,民望達至高峰。

我不是說,經濟不景打不垮民進黨,而是說,經濟戰從來不會令到一個政府的民望跌得如此之快。換言之,民進黨的敗,是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一般來說,只有政治原因,才會令到民眾對政府產生不信任,而最大的政治原因,就是在戰爭中戰敗了,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政治鬥爭中鬥輸了。我常常說,是當日的太陽花運動鬥垮了國民黨,但民進黨今日之敗呢?我的看法,是它和北京政府打了一場經濟戰,但敗了。

蔡英文政府上台,最大的政策,就是其新南向政策。綜觀「中華民國在台灣」有史以來,除了反共之外,從來沒有一個單一政策涉及如此多的部門,花如此多的錢,而其結果,投資了太多的錢,也是全面的失敗。

這政策的失敗,固然是有著其客觀因素,畢竟,整個南方再加上日本和韓國,市場都大不過中國大陸,再者,後者對台灣有統戰的優惠政策,其他國家則只想乘機佔便宜。

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報復也起了作用:陸客不來,台灣貨去不了內地,尤其是水果等農產物,進不了大陸市場,而農民向來是民進黨的票倉所在。

簡單點說,台灣人不滿民進黨的真正理由,不是經濟差,因為經濟差是向來存在的,而是民進黨和北京抬槓,槓輸了。這好比香港的本土派,曾經一度得到了大量市民的支持,但因同「港共政權」的鬥爭失敗了,很快便淪為笑柄。政治就是這樣現實的一回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0%E5%8D%97%E5%90%91%E6%94%BF%E7%AD%96%E8%8A%B1%E9%8C%A2%E8%80%8C%E5%A4%A7%E6%95%97-%E6%B0%91%E9%80%B2%E9%BB%A8%E8%BC%B8%E5%9C%A8%E7%B6%93%E6%BF%9F%E6%88%B0-147661

2018年10月29日

人工島增加供應會不會影響樓價?

有關土地供應和樓價的相互關係,是簡單的經濟學理論,只要推理正確,結論肯定錯不了。然而,在討論特首林鄭月娥的土地政策,我卻發現,很多人連基本的經濟學供求關係也搞不清楚,便來寫評論了。

首先,經濟學的供求理論,增加了供應,肯定會減低樓價,在數學上,就算是只增加一間劏房,也會令到總體樓價減低,然而這影響太小,可以不理。所以,只要大量增加供應量,樓價不可能不下跌。然而,以下三點理論補充卻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點,究竟是不是增加多少供應,樓價便會下調相同的量呢?中學經濟教科書的供求曲線告訴我們,這兩者是比例關係。簡單點說,供應多了,因而價格平了,會有更多的買家湧入市場,頂住價格。因此,增加供應和價格調整只是相關系數,並不絕對等價。

第二點,經濟學理論會假設其他變數是不變,否則不可能作出任何分析。這好比女人挑男朋友,假如其他變數是常數,男人愈有錢愈好。然而,其他變數永遠存在,假如比較有錢的男人不但醜陋,還生性病,更喜歡打女人,那麼,女人就寧願挑比較窮的那一個了。影響樓價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人口增量、經濟增長、貨幣和利息因素等等,均都是不停的在和供應量互動變化,沒有學術品德的人,便利用這些變數來「證明」供應和樓價無關。

正是由於有其他變數的存在,所以往往有供應量增加而樓價照升的情況,如七十年代後期,也會有供應量減少而樓價照跌,如金融海嘯時。然而,如果假設一切變數是常數,則經濟學的供求關係是鐵律:囤積可居奇,貨多價不爽。

第三點,說到填海,這究竟會不會令到樓價下跌呢?要知道,從開始填海,到推出土地,那是十幾年後的事,有人說,市場上有理性預期,這也顯然是讀了理論,卻沒有實戰經驗的說法。在市場上,究竟有誰會計較十幾年後的理性預期?這好有一比:誰都知道,股市一定有股災,但牛市三期照樣炒到癲,因為這是音樂椅遊戲……十幾年咁長之後,說不定已經發了財,高價賣了樓,移埋民,供應再多,關人鬼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5%B7%A5%E5%B3%B6%E5%A2%9E%E5%8A%A0%E4%BE%9B%E6%87%89%E6%9C%83%E4%B8%8D%E6%9C%83%E5%BD%B1%E9%9F%BF%E6%A8%93%E5%83%B9%EF%BC%9F-147429

日本樓兩處地方夠體貼

【明報專訊】上周去了一次日本,山中方幾日,股市又大跌,不過我和一些朋友討論大市,大部分的人仍然認為股市未跌完,最少要多跌10%以上。

在東京睇樓,發現價錢雖然遠比香港廉宜,但仍然沒有香港傳媒報道的跳樓式平貨,可能我看的主要是銀座的物業,而不是偏遠地方。再說,就是銀座的新樓,如果不是超級豪宅,其室內面積和建築質素,也沒有令人驚奇的地方,反而是香港將軍澳的新樓,就算是偷工減料,敗絮其中,外觀上也稍勝我看過的日本樓。

不過有兩點體貼的地方:一是露台有逃生口,可以打開,跳到下層的露台;二是地下居然有一個小浴室,是給狗隻洗澡,主人遛狗後,可以把狗兒在這裏先冲洗乾淨,再帶回家,都算是細心了。

至於吃的東西,算是中規中矩,沒有驚喜,但都算是幾好食。唯一是事隔十年,再去了一次篠崎町的Jumbo總店,比以前差了很多,尤其是我最喜歡的牛尾湯,居然沒有牛味,那個煲了多年的湯底去了哪裏去?

事隔十年再訪牛尾湯 牛味消失了

記得上次我是從新宿站去,坐乘私鐵,總站到總站。後來友人說,它很近成田機場,他從成田坐的士到東京,再走回篠崎町,完全是走回頭路,呻笨。這次我便從成田下機,直接去篠崎町,再去東京,誰知……其實篠崎町是位於兩者之間,朋友的資訊錯了。結果是在篠崎町call的士,call了半小時才call到。對,這一次去日本的經驗之一,就是的士難截了很多,不知是因為多了大陸人,還是因為人們終於發現了,乘的士還不算太貴?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754639343&issue=20181029

2018年10月26日

韓國瑜效應的啟示

昨天講國民黨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成為了今次台灣「九合一選舉」的明星,純從學術研究的角度,這個案對我們有甚麼啟示作用呢?

第一點,他的崛起之速,有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台灣有很多政治節目,當一個人有市場價值,能提高收視率,大家蜂擁去作報道,這令到韓國瑜的聲勢可以幾何級數效應放大。

反觀香港,政論節目不多,選民的投票意向是慣性收視,不容易大扭轉局勢。記得去年任亮憲參加港島區補選,他辯才無礙,以為可以在選舉論壇中大出風頭,誰知TVB竟然取消選舉論壇,令他大為失望。

第二點,高雄本來是經濟城市,民進黨執政20年,永遠打政治牌,打族群牌,雖然曾經用過兩次茅招來當選,但這8年來,其位置已穩如泰山。然而,近年經濟差到了極點,韓國瑜提出「拼經濟」,居然得以突圍。

我記得,在10年前去高雄遊玩,其市面已不可救藥,樓價平得不能置信,然而,人民依然堅決支持民進黨。作為學術研究,我的興趣反而在於:一,究竟經濟要差到哪一地步,人民才會為了「拼經濟」而放棄其政治信仰。二,究竟要等上多久,其政治信仰才會被經濟衰敗而打得破滅。這兩條問題的答案是:其實這需要很壞的狀況和很長久的時間。

第三點,韓國瑜用甚麼方法來打選戰?他在地,對方陳其邁初期卻官仔骨骨,表現得高高在上。邵家輝議員同我講,他的當選區議員,是靠「站」回來的票,因為站得久、握手多、笑容夠,市民便因其親切而投票給他。田北辰的票也是從勤力拉票、社區工作得回來,當日袁彌明在選區議員時的努力,雖然落選,也打出了出人意表的成績。

由此可見,就算是打市長,也要在地去拉票,才最有效。

第四點,我的觀察是,當頭起的人比較容易在選舉中勝出,例如甘迺迪、克林頓、陳水扁、馬英九、特朗普等等,因此本來判斷韓國瑜贏梗。但日前見到黃毓民,他卻說民進黨是選舉專家,很多奧步招數,因此結果很難逆料。李敖說過:你要選贏執政黨,要贏很多才足夠,以抵消對方的茅招。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9F%93%E5%9C%8B%E7%91%9C%E6%95%88%E6%87%89%E7%9A%84%E5%95%9F%E7%A4%BA-147265

旺旺內地宣傳 港人難明

【明報專訊】日前,瑞信發表報告表示,下調對中國旺旺(0151)的評級,由原來「跑贏大市」降至「中性」,將目標價由8.96元降至6.2元,相當於2019財年預測市盈率20倍,這令到旺旺股價當日大跌了8%……。雖然,如果以炒細價股的角度來看,這跌幅也算不了什麼,不過,就一隻藍籌股而言,這算是很大的跌幅了。

我有一伙年輕朋友每周都會聚會一次,討論股票。其中的一名呂卓峰認為,瑞信是overdone了,中國旺旺還不算太差呀!另一名梅偉琛則認為,這可能是中國旺旺有機會被踢出藍籌,市場因而反應而已。我則補充了一句:「被踢出藍籌之後,股價往往會反彈,雖然很可能只是死貓彈。」

倘踢出藍籌 股價或有死貓彈

當晚,呂卓峰和另一伙人去研究中國旺旺,集中的話題居然是其最新的廣告,拍得極為粗糙和無厘頭,只是手機的質素,據說是在抖音播出,大受歡迎。成班人,年輕的20歲不到,還是學生,老的已經五六十歲,居然沒人看得出其受歡迎何在。

我的看法是:第一,這些短片其實是海量出擊,雖然粗糙,成本卻很低,一天拍幾十條,炸到你爆為止。第二,以前旺旺的主要對象是兒童,但現在已改為少女,這是零食市場的目標改變了。

總之,現在marketing太過複雜,太過專業,我們這些外行人識條鐵咩!再講,我們這些本土派港人,對於中國內地的marketing,更加是乜鐵都唔識!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493841502&issue=20181026

2018年10月25日

高雄要變天,韓國瑜PK陳其邁

台灣所謂的「六都選舉」,全名是「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暨2018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又稱「107年九合一選舉」,包括了6個直轄市,16個縣的地方政府首長選舉,其中最為人關切的,就是台北、新北、桃園、台南、台中、高雄等6個直轄市。

台灣的政治特色,就是誰執政誰遭殃,畢竟,在中國崛起,台灣邊緣化的大氣候,這局棋,尤其是在經濟建設,是很難下的。

另一方面,沒有強硬的中央政府,任何政權也要賄賂土豪權貴,方能成功當選、有效執政,這也很難避免貪腐的,香港和台灣,均是如此,不過用的方式是內化了的利益輸送,可以說是半合法吧。

正因如此,馬英九執政,人民就恨馬英九,甚至有稱呼他是「台獨教父」,皆因支持台獨的民眾急升了。兩年前蔡英文上台,我寫了幾篇文章,非常的不看好她的執政,但怎也料不到,其民望居然垮得這麼快。以其下跌速度,在民主歷史中,也是接近空前,我固然有點同情她,因為這是在一場不可能贏的爛攤子,但爛得如此之快,這女人(女人?)也的確是與別不同。

在這次六都選舉,整個台灣的注意力,居然放在高雄。在高雄,民進黨執政20年,幾乎是抱著個西瓜都能當選,國民黨唯有派韓國瑜出來參選。韓國瑜是過氣立委,過氣北農(國企)總經理,但國民黨不給他資源,一來黨太窮了,二來韓是外省人,根本沒機會,不要浪費資源。

韓國瑜宣傳高雄「又老又窮」,主張拼經濟,認為民進黨執政了20年,高雄人不欠民進黨了。在初期,韓國瑜打得不過不失,誰知山竹一來,高雄地面出現了五千多個坑坑洞洞,情勢就此逆轉了。

反觀民進黨的陳其邁,還在宣傳對高雄的政績,宣傳短片的主題居然是「高雄的好,我們知道」,完全無視高雄的市政府負債和失業率均高居六都之首,年輕人窮得要當北漂,無法在高雄找到好工作。

現時韓國瑜的民調,已遠高於陳其邁,看來高雄要變天了……本來今日想說的是此事對我們的啟示,但背景介紹已寫滿字數,明天再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B%98%E9%9B%84%E8%A6%81%E8%AE%8A%E5%A4%A9%EF%BC%8C%E9%9F%93%E5%9C%8B%E7%91%9Cpk%E9%99%B3%E5%85%B6%E9%82%81-147063

解讀「謎網股」

【明報專訊】上星期,David Webb公布了最新的謎網2.0,亦即是揪出華融系背後的網絡,指華融資產管理透過旗下上市公司為核心,即華融資產管理(2799) 、華融投資(2277)及華融金控(0993),以及透過多家海外公司及人頭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總共和其他的23家上市公司有關係。

有時只是客人 未必涉事

所謂的「謎網股」,只是證明了這些公司的持股關係,但並不代表全都是由同一網絡控制……雖然的確大部分都是。有時候,一些涉及股份只不過是其client,使用其「服務」而已。

這好比我也有機會去某家以洗黑錢著名的找換店兌錢匯錢,原因很簡單,這些公司因洗黑錢而流量大,因此網絡較為齊全,「基建」比其他正當的公司完善得多,收費也廉宜,多快好省,又怎能忍得住不幫襯他們呢?

有「網絡」主持人用幾千萬搞架生

除了David Webb講過的兩個謎網系,粉塵和華融,還有一個歷史更悠久的網絡,𠵱家已經升咗呢,好多超級富豪都幫襯啦。無他,夠professional,知識夠,交收又有信心,個主持人同我講過,他套電腦架生用咗幾千萬去搞,勁過「高聞」,咁有競爭力,又點可以抗拒呢?

最後,日前同人講起,其實有隻謎網1.0的股票,已經成功從創仔轉了做主板,就是景聯集團(1751)(前上市編號為8352),不過市值只有2億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408890001&issue=20181025

從粵曲表演到唱歌賺錢

我沒有音樂細胞,但姐姐卻唱粵劇,常常上台表演。對於粵曲,她的說法是,第一,越唱越上癮,不單是她,很多人均是如此。第二,唱粵曲和唱流行曲是兩回事,用是不同的技巧。我不知她說得對不對,就我個人而言,流行曲常常聽,但除了《帝女花》、《樓台會》、《劍合釵圓》和《鳳閣恩仇未了情》這些幾歲時已耳熟能詳的之外,幾乎沒有聽過粵曲,但我唱K時,粵曲唱得比流行曲好上一點,也是事實。

我常常說,歌劇是人類的偉大成就,在古希臘、在意大利,在中國的不同省份,都是差不多的形式,那是符合科學原理。

第一,聲音以高調形式唱出,皆因以前並沒有擴音器,所以面向群眾的表演,要麼是以高音唱出,要麼就要合唱團了。所以說,現代唱腔是擴音器的副產品。

第二,歌者必然要穿著誇張的衣服,像中國的武生,身後往往還要插著多面旗子,否則站在後面的人便看不到了。我到杭州去看《印象‧西湖》,主角們穿的是普通的書生淑女衣服,覺得這違反了群眾表演藝術的原理,不明白為何大受歡迎。不過,中國人的錢特別容易賺,也是事實。這好比容易滿足的女人,是好事,不是壞事。

第三,所以粵劇往往要加上大量雜技,也是為了影像上有看頭。

第四,唱歌、雜技、華衣,單單靠任何一樣,都賣不了錢,所以要合在一起,還要加上一個故事,才能夠成為收費的商業活動。

本文想說的是,其實單憑唱歌能夠賺錢,只是很小眾的賺錢方法,在古時,去妓院坐,有時真的只是為了聽曲,醉翁之意不在女,但也只是小眾娛賓。現時的演唱會,如果不是靠著成本高昂的大製作,很難吸引觀眾,換言之,觀眾並不只是為了歌手而入場,製作成本也大有關係。不消說的,舞蹈上的影像,賞心悅目,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單憑唱歌而能夠賺錢,其實只是短短幾十年來,非常短的一段時間。那時,輕鬆地唱一首歌,便可憑藉版稅收入,賺得巨額金錢,而且畢生源源不絕,美其名叫「知識產權」。現在這時代漸漸沒落,但很多人反而覺得,以前的那種形式才是正常的,而很多希望投身歌手行業的人,仍然存有這種幻想。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25/010101867.shtml

2018年10月24日

細價樓一定跑輸大市

日前同一位炒股票出身的內房老闆吃飯,他對大市的看法是﹕「A股見底,港股未跌完,美股隨時冧。」

對於他的看法,個人自認不懂得看A股,不過A股比起港股及美股,的確跌得比較多,也跌得比較傷,而人民幣如果再跌,可能有利於A股的回升。

港股未跌完,我也抱相同看法,繼續認為明年中才可以入市,而且,也堅持11月29日的習特會將翻臉收場,好比當年的中英談判。

至於美股,查自金融海嘯後,它屢創新高,也不時調整,然而調整的幅度大約10%至15%之間,這是一點也不出奇的事。問題在於,「美股隨時冧」的意思,究竟是調整十零個巴仙後,再創新高,還是會股災先?

說到人人關心的香港樓價,自從2003年以來,也試過好幾次的冰封,例如金融海嘯時,梁振英施展辣招時,可是過不了兩年,樓價又再節節上升了。在未來一兩年,樓市肯定不會好,但在兩年後,如果股市熊轉牛,樓價會不會再創新高先?

不過有一點我幾乎可以肯定,細價樓一定會跑輸大市,皆因先前實在炒得太癲了。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1024/20529570

文輝道地皮的估值

山頂文輝道地皮佔地18.94萬方呎,可建樓面面積43.43萬方呎,估值約242.59億元至485.18億元,即是每方呎地價6萬元至12萬元,因標值未合乎政府理想,因此收回不賣。

特首林鄭月娥說「不會賤賣土地」,也有人說,這是發展商向林鄭施壓,有心讓她流標,以示向人工島1,700公頃填海地作出抗議。然而,發展商的說法,則是認為太貴,純粹商業決定而已。

要比較這塊地皮的價值,必須參考2010年時拍賣的聶哥信山地皮,它和文輝道的質素差不多,前者由九龍倉(004)和南豐以104億元聯手投得。

聶哥信山地皮面積是25.09萬方呎,可建樓面32.48萬方呎,即是成本價3.2萬元,它在2014年取得預售樓花同意書,命名為「Mount Nicholson」,項目分3期發展,包括19幢獨立洋房,面積由6,000方呎至1萬方呎,和48伙分層單位,最少的也有4,000方呎。

Mount Nicholson預算在2015年開始發售,由於市況不佳,2016年才正式發售,至今仍未賣完。

在去年,它出售的第三期高層12樓C室和D室,實用每方呎價約13.2萬元,創了亞洲分層住宅紀錄。剛剛賣掉了一幢獨立洋房,實用面積5,579方呎,呎價每方呎逾15.1萬元,買家是2018年胡潤百富榜排第71位的內地發展商蔡奎,也是龍湖集團(960)主席吳亞軍的前夫。至於其中層住宅的最新價格,則是5.2億元賣給李俊,實用面積4,596方呎,呎價11.3萬元。

文輝道和聶哥信山比較,後者以3.2萬元呎價買入,10萬元以上賣出,扣除建築成本,雖然豪宅的建築成本非常昂貴,但都賺到笑。如果用6萬元地價去投文輝道地皮,2023年才開始發售,估計要賣3年才可賣完,假設樓價不變,除利息成本,也只是合理利潤,如果用估價上限12萬元呎價來買,更加很可能虧本了。直接點說,2010年至2018年的山頂地價,有沒有升一倍?又或者說,文輝道地皮要有值博率,樓價得在5年內升多五成以上。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87%E8%BC%9D%E9%81%93%E5%9C%B0%E7%9A%AE%E7%9A%84%E4%BC%B0%E5%80%BC-146883

國家最終不會死撐人幣

【明報專訊】先前有過甚麼是「逆周期因子」的討論,我很簡單地解釋:其實這只是一個計算方法,是騙人的,因為匯率高低不是由數學上的計算方法而決定,而是像股票一樣,由供求關係去決定──買方多於賣方,價格就會上升;賣方多於買方,價格就會下跌。

所謂的操縱匯率,就是政府介入市場,自己充當買方或賣方,因而影響了其價格,如此而已。

近日人民幣匯率下跌,國家外匯不停流失,很多人擔心後者,害怕外匯存底會枯竭。但我告訴大家,這一點不用擔心,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會失去一部分,但絕對不會被耗光……這原因很簡單,因為到了危急關頭,中國寧願棄守人民幣,任其暴跌,也不會大量消耗其寶貴的外匯儲備,去救其匯率。

歷史告訴我們,凡是在經濟衰退時,企圖保住匯率的,多半是匯率既保不住,外匯也耗光,1992年的英國就是這樣。我並不認為中國會犯上同樣的錯誤。

倘港再被狙擊 料不會捍衛聯匯

我為甚麼會寫上這篇文章,皆因我認為假如香港發生了像1998年的被攻擊,和2003年的嚴重蕭條,也決不會像以前般,死守聯繫匯率,而是會改為自由浮動,又或者是改和人民幣掛鈎。保住香港的外匯儲備,也是國家的大戰略,決不會為了捍衛聯繫匯率,就把它用光了……當然,如果是中小規模的攻擊,金管局還是會防守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322580586&issue=20181024

2018年10月23日

從晶片禁運看比較優勢理論

今日講一個經濟學問題,就是美國禁賣晶片給中國,究竟會有甚麼後果呢?我發現,很多人都對這答案搞不清,雖然,這明明是經濟學101的簡單原理,這證明了很多評論員都是經濟盲。

經濟學上的比較優勢,相信大家都懂得。《維基百科》給的定義是﹕「當一方(一個人,一間公司,或一國)進行一項生產時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比另一方低,這一方面擁有了進行這項生產的比較優勢。」

正是因為比較優勢,才有分工,也正是因為比較優勢,有的國家/公司/個人在某方面的競爭力比較強,而這個優勢在分工之後,也會變得強者越強。這好有一比,我們的成績本來差不多,但進大學時,你唸法律,畢業後做律師,因為工作關係,你的法律知識會越來越強,我唸醫學,畢業後做醫生,我的醫學知識也會越來越強。反過來,你的醫術不成,我的法律也不成,但本來,在中學時,我們的成績是一樣的。

中國懂不懂做晶片呢?當然懂得,否則中國的超級電腦,人造衛星等等,都是自主發展,怎可能沒有高性能的晶片呢?可是,自主發展的晶片,成本太高,如果用來商業運作,就沒有市場競爭力了。

美國、台灣等地的晶片製造,為甚麼可以長期領先中國呢?因為他們有市場,晶片賣得多,公司利潤便多,非但可以撥出更多的資源,去作出研發,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地試錯。反觀中國晶片的市場份額不大,那就很難和對方競爭了。

簡而言之,在比較優勢的世界,因為有分工,會呈現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而弱者是永遠沒法子追上強者。

如果美國禁運晶片給中國,中國倒閉的是使用晶片的工廠,例如手機廠,這會削減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競爭力,皆因失去市場,意味著失去研發費用,及試錯經驗。然而,美國的損失,卻是要關閉很多的晶片廠,因為中國是美國晶片的最大市場,事實上,現時已有不少美國晶片廠對政府提出抗議了。

簡單點說,美國越是禁運晶片,對中國的自主研發晶片越是有利,但卻對仰賴晶片的企業大為打擊。這就是比較優勢理論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23/010101679.shtml

我們的功夫再好,也打不過洋槍!

話說陳貝兒主持的大台真人騷《嫁到這世界邊端 2》,在前三集,講了兩位韓國人妻,其Oppa為老婆付出了很多。但在近日的一集,內容是港女毛毛(Molly)是單親媽媽,在香港認識了來自瑞典鄉下的窮小子Johan,婚後Johan留在香港,但Johan一直失業,毛毛做sales撐起頭家,過了足足十年,毛毛受盡親友冷言冷語,Johan被譏「食軟飯」。

終於有一天,去超巿shopping,Johan突然拿出了一張張信用卡付款,驚喜宣佈已經找到了工作,有收入,毛毛覺得好感動。兩人結婚十五年後,在一年前,Johan帶毛毛返瑞典定居,還在老家找到份工,在大公司做設計,承諾一定會好好照顧老婆,讓她不用再捱。

對於以上故事,我的第一條注腳是「嚴師傅」。

這是討論區的Jargon,來自徐克導演,1991年上映的電影《黃飛鴻》。它由李連杰飾演黃飛鴻,任世官飾演黃的對手嚴振東。配圖是嚴振東被洋人亂槍打死,黃飛鴻悲憤地說﹕「嚴師傅!」

這其實是一句揭後語,下一句對白是﹕「我們的功夫再好,也打不過洋槍。」

第二條注腳,是女人識包,一定要包洋漢,千萬不要包港男,因為洋漢是天生吃軟飯的料子,他們絕對敬業樂業,不會因為吃軟飯而感到自卑,而是覺得男女平等,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女人包他們,必定感覺良好,付出與收穫成正比。

但港男就不同了,套句才子陶傑的專用名詞,由於中國人的小農基因,所以唐人被包,必然有自卑感,閃閃縮縮的,包人者又怎會感到暢快呢?貼錢買難受,當然是不會揀港男了。

本周的心水仍然是「中國星」(326),目標是兩個月內,兩成升幅,祝大家好運!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1023/632430

7條隧道大橋 徹底解決港九交通運輸

上周五,我在本報評論了香港的交通政策,無論朝野均是一致,永遠不願作出新的大型基建,不肯便利市民,舒緩交通。其中的最佳例子,就是三條過海隧道。

三條隧道,兩條常塞車,一條暢通,不少政客和議員提出的方法,就是要求政府回購西隧,把三條隧道的價格統一了,便可以達到三隧分流的效果。這當然是智障的想法,真虧得香港的智障人士這麼多,還有資格當議員和評論員,怪不得民智越來越低,政策也越來越糟。

林鄭月娥所提出的,東紅隧加價,西隧減價,這是前述的智障建議的進化版,作為過渡性的安排,也無可厚非,但作為長期政策,那就只是moron進化成idiot,好不了多少。

很多人指出了其要點:這不過是把兩條隧道的塞車,變成了三條,根本於事無補。反而那些有急事要過海的人,寧願多花點錢,之後也不能用西隧了。

朋友Henryporter所說的「規劃分流」,說穿了,就是「存量再分配」,但是,香港的道路,需要的是「增量」。簡單點說,就是道路太少了,起多點路,才是真正的疏導。過海隧道堵塞,起多幾條隧道,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回購隧道是智障:付錢給私人公司,豈不是官商勾結嗎?智障有很多,例如毛孟靜、鄧家彪等等,不勝枚舉。林鄭的倡議稍勝一籌,勝在不用花錢,只是用了更佳的規劃分流,這是技術官僚的一貫作風,做法踏實,思想層次很低。

在2011年5月4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立法會已講明了,三條隧道將在2020年用量飽和,其實早應在當時,已要規劃。只有增量,才能解決交通問題,這是不易真理。林鄭的人工島可以連接堅尼地城、青衣及大嶼山,小西灣可建跨海大橋,直通人口稠密、交通不便的將軍澳,第6條隧道則可接駁啟德和柯達中心旁邊的北角消防局,評論員林忌在2008年則提出,在紅隧附近興建一條大致平行的隧道,成為4條行車線,就像當年鴨脷洲橋及青衣南橋的複製橋,接駁梳士巴利道近紅磡站(把國際郵件中心遷走),或者東移至紅磡碼頭。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7%E6%A2%9D%E9%9A%A7%E9%81%93%E5%A4%A7%E6%A9%8B-%E5%BE%B9%E5%BA%95%E8%A7%A3%E6%B1%BA%E6%B8%AF%E4%B9%9D%E4%BA%A4%E9%80%9A%E9%81%8B%E8%BC%B8-146666

中美貿戰是貨幣戰

【明報專訊】究竟什麼是「匯率操縱國」?其實,根據中學的貿易理論,兩個國家應該是貿易平衡,方是合理:如果貿易有逆差或順差,其貨幣匯率應該自然地作出升值或貶值來調節,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外貿有着巨額的順差,它就很可能是操縱匯率了。

當然,如果一個國家的匯率是自由浮動,就很難說它是匯率操縱,因為它可以聲稱這是由市場決定,政府也沒有法子。不過,中國的匯率制度卻是有限度的浮動,而且不可以自由兌換,因此美國就有理由指摘它是匯率操縱了。

所以我始終認為,中美的貿易戰是貨幣戰,目的是要中國開放貨幣市場,好讓它暴露在美國的市場操控之下。有人說,這也是美國要挫中國的霸權,是一場總體戰,我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我認為這只是戰略目標,但採用的戰術,始終是打貨幣戰。

美謀操控華貨幣市場

貨幣戰、金融戰,和貿易戰、軍事戰究竟有什麼分別呢?這其中最大的分別是,貨幣戰和金融戰,是我贏你輸的遊戲,我不但可以把你打到一仆一碌,而且還有很多錢可以賺到。但是在貿易戰和軍事戰,則是兩敗俱傷,只是我的傷比你輕微,就叫做勝利了。因此,只要可以用上貨幣戰和金融戰,就不會用到貿易戰和軍事戰,美國可不是笨蛋呢!

所以我一直認為,中美將會在今年底談判完全破裂,但在明年,則會快速和解,到時才是買股票的最佳時刻。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233633249&issue=20181023

2018年10月22日

欣融同系公司申請A股上市

「欣融國際」(1587)上市價為0.75元,超額認購約89倍,六成配售,經回撥後,有四成公開發售。我申請了其新股,在上市當日,它馬上跌破底價,我在0.67元投機性買進,在0.73元賣掉,又在0.63元重新買入,一直持有至今。

大市沙塵滾滾,我火中取栗,買入此股,當然深入研究過,也有不少友好和我同一陣線,也買進了。此股有兩宗事情,值得一提。

第一是「欣融」這名字,來自大股東黃海曉女兒,今年23歲的黃欣融(Huang Xin Rong),一把長髮,身材嬌小,去年從加拿大畢業回來,現任非執行董事。據我所知,以子女名字為公司名的,只有朱李月華兒子「Kingston」(朱俊浩),不過中文名字叫「金利豐」(1031),「欣融國際」的英文則叫「Shineroad」,一個對英文不對中文,另一個則是對中文不對英文。

第二宗事情,是這公司的業務是食品原料及添加劑分銷商,為客戶供應超過1,000種產品,成立了超過21年。其主要供應商是上海的「海融食品」,也是由黃海曉所擁有。「海融食品」正在申請A股上市,文件可在中國證監會的網站看到。查現時A股殼價十幾億元,而港交所(388)近來嚴控,A股買賣殼比港殼更為方便快捷,一旦成功上市,黃海曉家族就發達了。

說回「欣融國際」,波幅是0.45元至0.83元,上周五收報0.5元,仍在低位,市值只有3.4億元。看其走勢,它試圖炒了幾次,但因市況太差,炒不落手,只能按兵不動。

看中央結算紀錄,前3名分別佔了5.31%、3.27%、2.12%,加起來已有10.7%。以配售/公開發售6/4比來算,所有配售加起來只有15%,因此得出結論:上市時的配售股份幾乎完全沒動過,貨源繼續歸邊。

它在6月27日上市,半年是新股上市的關鍵期,因此它有誘因在12月27日前展開炒作,再說,11月是習近平和特朗普會談日子,在此之前,股市應可保持平穩,此時不搞,更待何時呢?(按:這也許是持股的我的主觀意願。)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C%A3%E8%9E%8D%E5%90%8C%E7%B3%BB%E5%85%AC%E5%8F%B8%E7%94%B3%E8%AB%8Ba%E8%82%A1%E4%B8%8A%E5%B8%82-146529

千禧年前落成豪宅性價比高

【明報專訊】有評論說,香港在2000年前的房子質素很好,但在此之後,新樓質素每况愈下,事實上,這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在回歸之前,除了一兩家發展商起樓特別差之外,房屋質素整體一直保持水準,但在近年,則愈來愈差,我最記得有住大坑某樓盤的朋友Tina和律師都對我坦言,其建築質素是害怕會塌樓死人的那一種,這可不是公屋,是渣甸山豪宅呢!

記得在2003年,有朋友是大型地產發展商的親信,告訴我,由於當時前景不佳,因此他們興建某些豪宅和甲級寫字樓,也要偷工減料,皆因心裏淆底也。香港的發展商們就是在這個參考值之下,原來在土地不足的現在,就算是偷工減料,也有大把人買,反而用上太貴的材料,成本增高,市民更加買不起。

住公屋生活質素未必差

所以,如果有朋友問我買樓的意見,我會告訴他們,買2000年以前的舊樓,不但價格較低,而且質素也會較高。如果是豪宅,性價比就更加高,因為以前的豪宅,始終是用比較高的規格,就是舊了,也能維持高質。這好比一個美女,就是三四十歲,也能夠維持美貌。

但如果是一間幾百呎的單幢舊樓,如果有三十年樓齡,則其質素可能比公屋還要差,這就是香港房屋制度的一個荒謬之處:月薪4萬元的家庭,其生活質素比月薪二萬元的家庭還要差,皆因有公屋和沒公屋,其生活質素就有天淵之別,所以很多人寧願少賺一點錢,也要維持申請公屋的權利。不過,代議士很少會觀察到這一點。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40147621398&issue=20181022

2018年10月19日

港樓價不會大跌

 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和內地的有甚麼不同?

    答案是:內房的發展模式是大量建屋,把低毛利藉高槓桿放大,因而達到了利潤最大化,好處是可以快速為人民改善居住環境,壞處是一旦市況逆轉,發展商難以翻身,「活下去」變成了唯一的願望。

  樓價再跌購買力湧現

  香港房地產發展商則傾向厚利少銷,優點是發展商的財政穩健,缺點是市民「水深土熱」,居住環境難以改善。

  近日樓價下跌,很明顯,香港發展商的忍耐能力遠較內地的為高。很多人判斷香港樓價可能會暴跌,但我卻認為不可能發生。

  一來由於香港發展商太有錢,不用割價求售;二來政府有辣招頂住,樓價跌得太深,政府會取消辣招;三來民間有大量購買力,只是嫌樓價太貴,只要樓價再跌,購買力就會湧出來買樓了。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8-10/19/content_1105820.html

城市運輸已經極限 皆因向來恐懼大白象

我常常舉一個例子,就是20年前去上海,建設了大量高架高速公路,空蕩蕩的,車子很少,完全不塞車,如果以香港人的標準,絕對是大白象工程。然而,車子的成長率快速增加,不到10年,高架高速已經塞滿了車子,令人怨聲載道了。

在香港,當年建地鐵,不少人反對,包括了《信報》老闆,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在內,西鐵初建時,沒人乘坐,也被指為大白象工程,但現在都塞滿人了。

事實是,港人對於大白象工程的恐懼,已經成為了情意結,而港府順應民意,其政策也盡量減少興建交通基建,今日被詬病的沙中線,港珠澳大橋等等,其實已經遲了20年,才去拍板興建,也還落得如此下場。港官們還不戰戰兢兢,不敢造次嗎?

這些年來,我寫過無數文章,攻擊從梁振英、劉勵超、胡志偉、陳帆等人在交通基建方面的荒謬邏輯,就要為了減少市民對私家車的需求,因而要減少興建道路和停車位,增加車主的不方便,以令到大部分人盡量去乘坐鐵路等集體運輸工具。非但政府如此,連反對派也抱這種近白癡的想法,這種政策之下,剛好地鐵遇上了故障,那就必然會發生大混亂,這是科學的結果,是肯定的。

查實人們對交通需求不停增加,這不止於人口的增加,旅客的增長,也因為人們富裕了,生活直徑也在擴大,對於交通的舒適度,快速度的需求也有要求,然而,交通基建需要時間去建造,所以,如果等到求過於供,才去著手規劃建設,那就必然是遲了。

簡單點說,你害怕大白象工程,那就必定會出現不足,像西鐵,當年一力決定上馬的官員,已經被罵翻了,現在人滿被迫爆,又有誰為前人平反呢?如果我們的思維仍然處於現炒現賣,完全不想及未來的發展需求,那麼,城市運輸只能永遠維持極限,又再極限,無間地獄,永遠循環不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F%8E%E5%B8%82%E9%81%8B%E8%BC%B8%E5%B7%B2%E7%B6%93%E6%A5%B5%E9%99%90-%E7%9A%86%E5%9B%A0%E5%90%91%E4%BE%86%E6%81%90%E6%87%BC%E5%A4%A7%E7%99%BD%E8%B1%A1-146297

炒股為賺股民錢 3情况例外

【明報專訊】我同合眾會的會員開團契,講到《炒股密碼》說的,股票sell side發行股票的目的,是為了賺股民的錢,而非派錢給股民。但這究竟有沒有例外呢?答案是有的。

第一個例外,是以前的國企上市,當然是要定價稍低,因為高官權貴的代理人可以以低價拿到配售,無本生利。另外,當日香港政府把港鐵(0066)、領匯(現稱領展(0823))等等上市,都要定價稍低,因為免得市民輸了撒賴。事實是,凡是國家企業公司化,都會以低位定價,這就是Peter Lynch的名句:No matter what the Queen sells, buy it.

第二個例外是,是莊家找到了一條大魚,最佳的例子,是當年的陳振聰,單單輸隻蒙古能源(0276),已經輸了20多億元,這股票大派銀紙,當然也有不少人輸錢,但贏大錢的人也有許多。簡單點說,通常莊家炒一隻股票,是net cash in的利潤,如果有冤大頭付出了一大截,散戶能贏錢的機會,也高了很多。

洗黑錢股票市值高 因殼成本也高

第三個例外是洗黑錢,因為人們可以藉着在股票贏錢,把黑錢漂白。在好些年前,有隻股票無端端炒高10倍,到過千億市值,只有人贏錢,沒有人輸錢,便是這一種。不過為免被告誹謗,名字不說了。

我對會員們說,洗黑錢的股票,通常市值很高,皆因市值不高,根本不值得用殼去洗,因為一隻殼的成本也很高呀!更有意思的是,洗黑錢的股票,需要大量散戶參與,否則永遠左手交右手,追溯下來,也不算是洗黑錢。所以,我也正在尋找下一隻洗黑錢股票!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890539029&issue=20181019

2018年10月18日

人工島全建私樓 其他土地公屋增至八成

日前,我同一位朋友吹水,講到樓盤,他說,像杏花邨這種低窪屋苑,打風就水浸,怎都不會買。我回他一句:「如果價格好平,七千元一方呎呢?」

他馬上說:「咁就梗係搶住買啦!最多凡是遇上打風,就搬去酒店住幾日,又或者在親戚朋友家中暫住,再講,八號風球都無事,十號風球幾年先至打一次,又使乜驚呀!」

前天我講過,關西機場的海床鬆軟,沉降遠比人工島嚴重,但估計可以使用70年以上。

現在再講一點:低窪水浸,可以用價格來作彌補。相比之下,今日香港的地產發展商無良到了極點,三尖八角的奇則,鬆脫的窗框,漏水的牆壁,含鉛的水管,空心的天花板,呎價居然還可以賣到天高……

有甚麼比十號風球水浸的房子更壞?就是沒有房子,西諺有云:「A loaf of bread is better than nothing」也。

古人很了解這一點,寧願住在茅屋、木屋,也比無家可歸為佳。我也絕對相信,杏花邨的居住質素,遠高於劏房和籠屋。

查在世界上,有著太多的低窪房子,像在東南亞,很多地方都建有高腳屋,為何要高腳呢?就是為了防止水浸。

那些鄉村地方,並不缺地,為何不把房子蓋在高山,偏要蓋在低窪地帶呢?皆因海邊河邊,通常是交通要塞,也有漁獲,經濟更為發達。由此可以見得,水浸的壞作用,可以很容易被經濟利益所蓋過。

所謂的人工島五千億元,掏空財政儲備,也很容易用經濟學的方法去解決,就是把全部土地拍賣,統統用來建私樓,如果害怕填了海、建了路,卻賣不掉地,可索性把整個項目,連上交通配套,招標發售,如果沒人買,就證明了是虧本貨,不值得去填海,但只怕到時又反被指責是利益輸送了!

有人會譴責,把1,700公頃地全用來建私樓,那公屋怎辦?答案是:第一,為怕虧本而不填人工島,根本連一寸地也沒有,換言之,私樓全是額外多出來的,政府還有錢收,何樂而不為?

第二,多出了1,700公頃私樓土地,其他的土地也可多加公屋比例,八成、甚至是九成,公屋可一點也沒短少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5%B7%A5%E5%B3%B6%E5%85%A8%E5%BB%BA%E7%A7%81%E6%A8%93-%E5%85%B6%E4%BB%96%E5%9C%9F%E5%9C%B0%E5%85%AC%E5%B1%8B%E5%A2%9E%E8%87%B3%E5%85%AB%E6%88%90-146099

熊轉牛第一浸最「肥美」

【明報專訊】我對合眾會的會員說:「我們應該希望股市大跌,甚至希望它跌到萬幾點,因為這才是發達的真機會。如果股市不跌,我們便無法渾水摸魚,則富者恆富,貧者恆貧,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

事實上,當年醫生的彈起,主因是在金融海嘯後,他是第一個「做嘢」的人,再加上創業板殼價升了幾十倍,主板殼價升了十倍,單單手上的殼股升值,已經賺了幾十億元,否則他又怎可能在短短幾年間,建立一個百億王國?(雖然現在已經煙消雲散了。)

股市不跌 無法渾水摸魚

我認識很多年輕一輩的朋友,其第一桶金,都是在金融海嘯後賺的。有一名J君,第一桶金便是向貴利借了兩千萬元,月息10厘,一個月內還款,再借更大數目,再借、再借、再借,在幾年內,快速賺到了10億身家。

日前和他吹水,他對現市况十分懊惱,我安慰他說:「只要你挺過這場浪,才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沒有危,便沒有機。」

在2015年至2016年的跌市,對於我們這些細價股炒家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殼價完全沒有跌過,細價股的總體價值也沒有大跌過,我們因而沒有執平貨的機會,自然也無法發財。

當然,希望股市跌,第一先決條件是,我們在這先前,沽出了部分股票,未死得住。第二先決條件是,我們緊貼市場,在別人未入場時,是首先嗅到錢味,飛撲進場的那一批,因為熊轉牛之後的第一浸,是最肥美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804537790&issue=20181018

貴族的5個等級

前兩天說了今日是新封建社會,不管是甚麼政治制度,其本質就是貴族和平民涇渭分明,兩者的階級流動極少,富者恆富,貧者恆貧。有一個晚上,我臨睡前,把貴族分成了5個等級,就像古時的公、候、伯、子、男等五種勳爵。

第一階級是Kings,即是肉食鏈中的最高層。例如說,中國的國家主席,美國總統,俄羅斯的普京,都是這一階級。教宗,英女皇,英國首相,日本的天皇和首相,法國總統,德國總理這些中型國家的領導人,也算在內。朝鮮的人口雖然只有兩千多萬人,但它是專制國家,領導人的權力比較集中,而且還擁有核武,因此金正恩也算是其中一位。在現今社會,這階級的權力必須從自己的努力打拼回來,不能全靠世襲。

第二階級是King makers,我會譯為「選帝候」,這包括了二流國家的領導人,例如馬來西亞總理,沙地阿拉伯國王,也包括了一些在全球均有極大影響力,而且在國內也有極大影響力的超級富豪,如蓋茨,巴菲特等等。這一階級也不能單靠世襲。

第三階級是世界級貴族,美國、日本、英國都有幾十個政治經濟家族,例如甘迺迪家族,布殊家族,其族長就是,還有像李嘉誠、馬雲這些國際大商家,以及西方幾十間最大公司的董事長或行政總裁等等。為甚麼李嘉誠和馬雲的權力含金量比不上蓋茨和巴菲特呢?皆因在美國,總統基本上是由商人選舉出來的,中國的國情不同,商人的影響力不像在美國那麼大。有一些富有的小國,如摩納哥國王,也是屬於這階級。注意,由於國王是世襲的,而且是終身制,因此就算是在民主國家,其權力含金量也高於其總理,正如英女皇的權力含金量高於文翠珊。這一階級在某程度上,可以世襲。

第四階級是地方性貴族,像李兆基、鄭家純等等,他們的絕對財富也許不比李嘉誠少上很多,但是主要不過是本地富豪,而不像李般,有一個國際性的商業王國,也不像馬雲般,有著國際性的關係和影響力。另外有一些人,雖然其影響力是國際性的,但是其權力含金量卻是有限,所以不能當上高一級的「世界級貴族」,例如學者Paul Krugman,導演佐治魯卡斯、史提芬史畢堡等,也是屬於這階級。此外,有一些蚊型國家,既窮又小,如阿努阿圖總統,也是屬於這一類。注意,由於這一階級只要是千億富豪,便可以做到,又或者是完全不用努力的富二代,官二代,前述的美國、英國、日本的幾十個家族的族長,如果努力有成果,可以做到選帝候或是世界級貴族,但做得不好,憑藉家族的影響力,也可以做到地方性貴族這一階級。此外,像成龍這種國際級影星,但上不了一線影響力的,可算是這一級數的貴族。香港的行政長官也算是,不過她不是「終身貴族」,一旦下台,便又變回普通人,又或是第五級的「扳車邊貴族」了。

第五級貴族是扳車邊的,好比是滿州的「包衣」,其實不過是貴族的僕人。這種人包括了有十零億元至三幾百億元的富人,又或是香港的局長級官員,幾間大學的校長,他們和貴族們可能吃同樣的餐廳,住同級的房子,子女也唸相同的學校,和貴族常常往來,互交朋友,可是,他們的權力含金量極低,在社會上也沒有影響力,因此,他們只能是「包衣」。

至於其他及不上的,只能算是平民。例如有三幾億元的,只能算是小資產階級而已,自由民而已,算不上是貴族。至於那些住公屋,領綜援,又或者是買居屋的,在貴族眼中,不過是奴隸、賤民,試想想,一個住屯門公屋,領綜援的漢子,幾年才會去一次中環?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18/010101360.shtml

2018年10月16日

百億富豪騙色記

話說有一位富豪,都不算好有錢,百零億咁上下,有遊艇,有飛機等等,總之是富豪架生,應有盡有。一年多前,他認識了一個女優

女優好歹也算是周顯大師的讀者,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不二真理,一直講心不講金,交往以來,富豪從來只是免費中出,然而,一個月五七次的性行為,六十幾歲的精蟲比例,加上三十歲的卵子生育能力,科學統計上,懷孕的比例還不很高。而其結果,也和統計的預測完全相同,並沒有奇蹟發生。

在這段期間,富豪一次過付了50萬元,作為禮物,以及一大堆不能換錢的HERMES產品,不包括手袋,皆因手袋已送了給其他人。

奇怪的事發生了,就是你們知道啦,這幾年的市況都不太好,富豪居然手緊,反問女優借錢,女優把收回的50萬元,回借了40萬元給他。沒多久之後,富豪的老四發現了女優和她條佬的姦情,大發雷霆,不但迫富豪攤牌,還親往去找女優講數,結果是,富豪和女優斬纜。

換言之,富豪是花了10萬元, 和女優玩了一年,女優不禁哭訴﹕「我遇上騙色的騙子!」

這故事的教訓是,第一,這幾年來的大跌市,真的是害人不淺。第二,聽周顯大師的話,不一定有好下場,像很多人都會投訴,我給他們山埃貼士。

本周大市波動,但居然有人給了貼士﹕「中國星」(326),不要問,只要信,近來走勢強橫,不受大市波動影響。不過我沒有買,理由我私下告訴了合眾會的會員,這裏不說了。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1016/630959

比較林鄭的人工島和葉劉的桂山島

有關土地開發方案,除了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之外,研究最力的是葉劉淑儀的新民黨,就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意見書,幾乎把所有的覓地形式的優劣都分析了。林鄭《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是在極度爭議性的1,700公頃人工島,另一方面,葉劉最看重的,就是其提出的桂山島填海計劃。

桂山島位於香港的西南方海域,面積780公頃,但只有6,000人口,我曾經寫過,葉劉的建議是效法澳門,由中央政府頒令擴大水域管轄範圍,把原屬於珠海市的桂山島,撥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再加上填海,把它變成一個2,000公頃的土地。

如果要把桂山島和林鄭人工島比較,前者在時間和成本兩方面,均遠優於後者,而且沒有很多人擔心的人工島沉降問題,環保方面的破壞也更少。

然而,人工島位於交通要塞,其土地價值遠低得多。桂山島位於「山旯旮」的西南方,新民黨的意見書中,唯有把它拉扯到大灣區和把貨櫃碼頭搬遷過來。要我作比較,我會說桂山島的填海會較快,但要把它發展成宜居的衛星城市,卻反而更費時間。

但從長線來看,桂山島反而更加可取。近年香港的城市建設,太過集中於住宅發展,因而失焦,應該效法港英政府時代,興建沙田、荃灣等等,以商業為中心,住宅在周邊的自給自足衛星城市。桂山島正好可循這方向來作發展,長遠而言,它的發展潛力反而更佳,因為香港只有南方才有無窮無盡的發展空間,如今發展方向聚焦在北方,收效更快,但卻短視。

我是「覓地鷹派」,支持香港的人均面積的最終目標是擴大一倍,還要擴充商業用地、文康設施、停車場、道路、市肺如市中心的公園,甚至是骨灰龕等等公共設施。粗略計算,在未來30年,土地需求超過1萬公頃。因此,我支持幾乎所有的覓地建議︰既歡迎人工島,也樂見桂山島。

不過,我告訴大家,林鄭和CY、薯片、葉劉這3人,向來有情意結,3人支持的,她必然反對,正如她不可能支持薯片支持的派錢,桂山島估計在她下台之前,都不可能實現。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F%94%E8%BC%83%E6%9E%97%E9%84%AD%E7%9A%84%E4%BA%BA%E5%B7%A5%E5%B3%B6%E5%92%8C%E8%91%89%E5%8A%89%E7%9A%84%E6%A1%82%E5%B1%B1%E5%B3%B6-145891

樓價調整料不超過兩成

【明報專訊】昨天講了股市,今天講講樓價問題。

很多人對樓價抱持悲觀的態度,我在這裏暫不講個人對後市的看法,只是客觀地指出兩點事實:

第一點,樓價在大約跌了兩成之後,便有了自然的承接力,大量在以前沒錢買樓的人,會跳出來買樓。如果樓價是長期下跌的熊市,也會在這一段時間,消磨市場的購買力,直至購買力燃燒完畢,才會繼續下跌。而第二次的大跌,就是無底深潭了。

政府可適時減辣

第二點,香港政府手上還有辣招,現在雖然樓價下跌,可是政府並不適宜太過market sensitive(對市場反應敏感),市場只轉勢了沒多久,跌了沒幾個百分點,如果港府急急跳出來減辣,令到樓價因而轉升,誰也受不了市民的指摘。

我估計,樓價也是大約跌了兩成之後,跌勢已成,政府才會開始減辣。其實,就是在辣招回復原狀之後,買賣樓宇的稅項還是太貴,阻礙了市場的正常運作,所以,如果庫房許可,印花稅在原來水平還可以再減。

所以我認為,在可見的三幾年內,樓價整體下跌不會超過兩成,當然了,這並不包括納米樓,也不包括白居二,亦不包括十幾萬元一呎的超級豪宅,因為實在太貴,太離譜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629772650&issue=20181016

貴族和平民的鴻溝 新封建社會的出現

今日世界的所有國家,不管是採用甚麼政治制度,說穿了,不過都是一種,就是封建主義。這裏指的「封建」,當然不是指古時的分封制度,而是其改良版,指的是貴族和平民階級的壁壘分明。

不是嗎?今天的「貴族階級」,不管是金正恩還是小布殊,美國所有的總統和高級官員,以至於其他國家所有的權貴階層的子女,都是用同樣的方法教育出來,古時有禮樂射御書數,今日也有從小就學音樂、畫畫等等「課外活動」,唸那幾十間名校,說的是同樣的語言,好比春秋戰國時代貴族共用的「雅言」,大家有著同一班的校友,也即是交際網絡。

他們來來去去穿那幾十個牌子的衣服,戴十幾個牌子的手錶,用的手袋,都是愛馬士,不是Birkin,就是Kelly,連去的餐廳,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幾千間米芝連名店。我是親眼目睹這轉變的出現。在我小時候,富二代的生活和窮人並沒有甚麼分別,我們唸同樣的學校,過同樣的生活,他們的優勢,頂多家裏有名貴音響設備,零用錢很多等等而已。

我常舉的例子是,在80年代的電影,有很多女生都被古惑仔吸引,因為古惑仔既好玩,生活又多姿多彩,而電影往往反映了實際生活。但現在,古惑仔如何和富二代競爭?你要去壞,去賭錢,去「take嘢」,古惑仔有錢嗎?富二代晚晚去蒲,開香檳像吃生菜,隨時買張機票去旅行。以前的劉德華鄭伊健做古惑仔,揸MR2,真實的古惑仔,也揸CR2,日日公主道鍊車,多麼的風光!

今日?富二代已進化到連波子也不揸,要拉利和林寶了,但古惑仔只能淪落到當步兵。我觀察到的現象就是,黑社會大佬的商業模式,就是擦住班有錢佬鞋,因為有錢才能招攬到手下。

簡單點說,當平民的向上階梯愈來愈窄,社會流動愈來愈少,而貴族和平民的生活方式差距愈來愈大,兩者的接觸也愈來愈少,貴族之間甚至互相婚配,你只要看看娛樂版和名中版就可知道,除了少數的美女,很少有平民和貴族結婚的個案……

這就是現代的封建社會,可以稱為「新封建社會」。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16/010101262.shtml

唐英年作為酒神

日前,和一伙朋友在白沙灣酒店吃日本菜,不消說,友人帶來紅酒白酒,有女在旁,把酒談歡。

朋友們都是博學之人,識酒之人,在西方多年,席間大談紅酒心得,我自然是獲益良多。其中一人,劍橋博士,身家以億計,喝過美酒不計其數,云云眾人之中,以他的紅酒知識最強,人人甘拜下風。

上流社會很喜歡各帶美酒,互相交換品嘗,他卻認為,同一聚會喝太多不同的美酒,反而混淆了口味,應該有有一些普通的酒,然後用某一美酒,來作為主題,集中欣賞。

酒至三巡,我忽然提起了「唐英年」的名字,他馬上露出了崇敬神色。

根據他的說法,唐英年平時講話不時結巴,但一講到紅酒,便有如神祇,滔滔不絕,舌才無礙,其知識之高,是望之而不能及,在國際上,也是酒神級數。

唐英年認為,我們普通凡夫俗子只懂「喝」(drink)酒,而不懂「品」(taste)酒,水平很低。他本人平時只喝清水,免得壞了舌頭,而品酒時,也往往只是在口中品嘗之後,吐了出來,十足外國的品酒師。

記得在年初,股市開始大跌之時,有一隻新股,名叫「怡園酒業」(08146.HK),以0.35元招股,50%回撥,首天上市時,股市大跌500多點,這股票卻升至0.52元收市,翌日更升至1.11元收市,後來最高升至1.85元,簡直是嚇死人。我心諗,如果是在一年前的大牛市,豈非可升十倍八倍?

話說幾年前,同一名法律界的大孖沙食飯,他帶來了一瓶紅酒,就是怡園。他是唐英年的鐵哥兄弟,講明這是唐英年推介的,這當然不可能是最好的酒,但是性價比很高很高,要知道,喝酒不能不知價,不知價就是不懂喝酒了。

後來我查了酒價,不過是幾百元一瓶,於是,我便打長途電話去訂。誰知,這酒竟然不能出口到香港去,只能運到內地的任何地方。

不久後,我同梅偉琛、渾水、Kelvin God等一伙人去富春山居gathering,順便訂了一箱怡園,送到了酒店,喝了兩三瓶,然後大伙兒把酒帶回香港了。

由此可以證明,唐英年真的是酒中之神,如果我聽他的說話,買三幾百萬元怡園酒業,已經賺了一千萬元了!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94%90%E8%8B%B1%E5%B9%B4%E4%BD%9C%E7%82%BA%E9%85%92%E7%A5%9E%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98%E6%9C%9F/

2018年10月15日

人工島成本沉降不是問題 工程質素才是!

關於人工島的反對者,第一點是認為五千億元的支出,足以掏空庫房,但其實正如港府官員所言,支出是分多年付出,政府絕對可以支付,這正如回歸前港英政府的玫瑰園計劃,8年花了1,553億元,當時北京政府也指責是英國人在臨走時掏空儲備,今日位置調轉,反方變成正方,屁股決定腦袋,莫之為甚。

第二點是收不回成本,查在全世界,有填海史以來,從來沒有填海賣地收不回成本的記錄,香港的樓價還是世界第一,如果照公私營樓宇七三的比例計算,還收不回成本,倒不如買塊豆腐撞死算了。

正反雙方有人計算過,但太過粗略,都不可靠。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的,就是人工島需要鋪設水、電、道路等等基建成本,但其實,任何大規模開發土地,這些成本都要支出,不能只算人工島,不算其他。

第三點是沉降和打風時的水浸問題,我曾經說過,人類建築永遠不能和大型天災抗衡,香港的旭龢道一帶會有山泥傾瀉,杏花邨和美孚新邨會水浸,美國遇的水災可以淹沒整座城市,風災可以全市大停電……因為害怕大型天災而停止基建,是因噎廢食的白痴。

至於沉降問題,和日本在1987年興建,1994年完工的關西機場比較,第一是大阪灣的是鬆軟海床,香港人工島的海床遠為穩固,第二是今日的技術比起30多年前先進了許多,第三是,關西機場在2004年還興建第二條跑道,顯然日本人也不覺得有太大問題,第四是最壞估計它還可以用上50年,如果人工島的使用年份也可以長達70年以上,也是不錯的投資,皆因一般房屋的折舊率是50年折舊至0,再要比較,香港很多樓宇的產權年期也沒有70年。

不過,有一點我至少不能提出反駁,就是今日香港政府的基建工程,實在太差,超支、延時、豆腐渣工程,甚麼都有,令人憤怒,但我仍然認為,正本清源的方法是更有效地監督工程,而不是消極地反對一切的基建工程,畢竟,後者是不切實際、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5%B7%A5%E5%B3%B6%E6%88%90%E6%9C%AC%E6%B2%89%E9%99%8D%E4%B8%8D%E6%98%AF%E5%95%8F%E9%A1%8C-%E5%B7%A5%E7%A8%8B%E8%B3%AA%E7%B4%A0%E6%89%8D%E6%98%AF%EF%BC%81-145741

美股成最大黑天鵝

【明報專訊】一直以來,我在本欄多次表示佩服沈大師的見解,就是在他手風不順時,我也堅持不會看錯他的能力,在這一年來,他一洗頹風,成功預測到「沈判日」,頓時成為股評界的寵兒。

傳媒跟紅頂白,爭相訪問他對後市的看法,而我對此的評語是:「金子混在沙子,明眼人看到閃閃發光,笨人卻要等到把金子撈出來,才可以看到。」

後市怎樣看呢?為免被人說抄沈大師抄得太多,我只說我的分析:

這得要看貿易戰的走勢,因為現時美國是集合了歐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而且還不止於只打貿易戰,還打埋千人計劃、一帶一路,以及南海海權。理論上,如果全面封鎖,跌到接近12000點,都有可能……不過再低就不會了,因為聯繫匯率會守不住,一旦脫鈎,股市反會大升。有關這一點,我在幾年前反駁雷鼎鳴,指出樓價不可能跌九成,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反過來說,如果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11月見面,中國作出最大讓步,快速達成協議,那麼,股市可能會在22000點至23000點見底。

倘美股崩潰 特朗普沒子彈續打貿易戰

但特朗普究竟可以企得有多硬呢?這就要看美國股市了。理論上,現時港股的最大一隻黑天鵝,是美股崩潰,上周的香港股災,正是因為美股大跌。

但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美股崩潰,特朗普的貿易戰便很難以守得住,他手頭沒有子彈,必須要和中國講和,以保住美市。因此,這是一頭怪胎:我們究竟應該希望美股穩定,還是崩圍,實在很難以講清楚。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545451860&issue=20181015

2018年10月12日

最少等3個月才入市

 昨天股災,這一次的「震央」是美國,10月股災的魔咒再次應驗。順便一提,10月是常見的股災月,不過,如果沒有發生股災,10年中有7年的10月是上升的。


  暫時底部22000點


  通常,股災不會只跌一天,而是持續一段時間,現在只不過是第一天而已。看香港股市,如果沒有太壞的消息,這一次的底部大約在22000點左右,但如果是全球性的大災難,例如金融海嘯再次發生,底部可能在14000點。


  究竟金融海嘯是否重現,看的是美股。在2009年之後,美股的每次調整,均不過是十零個巴仙,表現十分穩定。然而,今日的美股位高勢危,萬一有金融危機,隨時再跌上一半,並非沒有可能。


  總括而言,港股已跌了9個月,最少要等多3個月,才能入市。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8-10/12/content_1105116.html

內地大戶抵押品要審慎

【明報專訊】日前講起藍鼎國際(0582),我說在很多年前,它是MT系的,其大將在國福樓同我講過這單賣殼刁,條件是買埋其旗下資產,沒有甚麼,只有大量cranes。他並沒有說出股票號碼,我打了一個電話給梅偉琛,他很快就找出了其號碼來。

過了一年多,又和這位仁兄見面,好像又是在國福樓,他說已經賣出了,不過還未完全交收,如果我有興趣,還可以想辦法。沒多久,藍鼎就正式公布賣殼了,後來還轟轟烈烈的炒起來。

話說仰智慧失聯,其金主當然意欲對其股票有所動作,但證監早已收到風聲,先發制人,封住了其戶口,動不得也哥哥。這衍生出一個問題:原來接受內地大戶的抵押品,當出事後,國家有權首先沒收,那麼,以後這些金主會不會大為審慎,甚至拒絕內地客戶呢?

不過,這些金主精明萬分,如果都肯接受抵押,證明藍鼎的資產都好堅。現在其股價距離出事前已經跌了八成,也即是跌穿了抵押價,這究竟是不是入貨良機呢?不過,家陣抵買的股票實在太多,跌落地獄的藍鼎肯定不是最抵買的一隻。

證監新logo看作勾結外國勢力 捕風捉影

大家都知道,華資中小券商一直都好憎證監會,不是認為它偏幫外國人,就是偏幫大陸人,總之華資中小券商就無啖好食。近日證監換了新logo,是一隻鷹,他們就私下瘋傳,說鷹是美國的象徵,這豈不就是勾結外國勢力的明證嗎?我心想,這實在捕風捉影得太過離譜,不過本着有聞必錄的大原則,姑且記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286022421&issue=20181012

香港教育制度是 貴族平民封建社會的反映

話說多年來的行政長官和教育局長,其子女都是就讀國際學校,也是到外國留學,例如說羅范椒芬與丈夫羅延康有兩個兒子,都是英基學生,中二赴美讀書,還說是騰空香港大學學位給經濟條件較差學生,兩子現已移民美國。李國章兩名兒子是劍橋大學醫學系,還說有錢就應該送子女往海外升學,增廣見聞。孫明揚3名子女在香港讀小學,其後全送往海外升讀,還說是彌補自己年幼時無機會海外留學的遺憾……

對於權貴們全把子女送往外國唸書,以下是其真實辯解。當然,如果以下辯解屬實,以上所言就是砌辭狡辯了。他們不能宣之於口的事實是:在現今的世界上,一共有兩套教育系統,一套是貴族的,也即是權貴的,另一套是平民的,政府的教育部門只管平民的教育體系,至於他們本人的子女,當然不會送往由教育部門管轄的平民教育系統。在香港,這些權貴的教育系統就是那些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就是金正恩,也是在瑞士的學校就讀。也有一些如哈羅、伊頓等等的國際級中小學,但為了方便各地的權貴入學,它們都在各地大開分店了,例如哈羅公學,便開到來香港,方便權貴子弟就讀。

至於大學,就是牛津、劍橋、哈佛、康乃爾等等名校,在幾十年前,人們讀這些名牌大學難如登天,但在今天,大家會發現,為甚麼個個權貴子女,都可以入讀這些名牌大學呢?莫非他們真的個個咁叻?這在統計學上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原因說穿了,因為名牌大學對權貴子女大開方便之門囉。現在最難入的學校,是香港大學、東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等政府學府,因為真的要用實力去考試,這就是完全公道的政府制度。權貴則另有終南捷徑去讀名校,平民們可沾不上邊。

簡單點說,現時不管民主國家或專制國家,其權貴子女都是唸同一學校,有著同一人際網絡,講著同樣語言,蒲同樣的點,去同樣的餐廳,即是最難訂位的米芝蓮名店,甚至是結婚地點,也是同樣的歐洲山旮旯度假勝地。

這就是我常說的,現在已沒有民主和專制之分,而是回到了貴族和平民的封建社會。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6%95%99%E8%82%B2%E5%88%B6%E5%BA%A6%E6%98%AF-%E8%B2%B4%E6%97%8F%E5%B9%B3%E6%B0%91%E5%B0%81%E5%BB%BA%E7%A4%BE%E6%9C%83%E7%9A%84%E5%8F%8D%E6%98%A0-145553

2018年10月11日

漫畫界的吃老本

日前我在本欄寫,牛佬好像有心要整瓜《古惑仔》的主角陳浩南,嚇得我的老友J君花容失色,並且恐嚇要罷買,以圖改變牛佬的決定。

查實今時今日,漫畫已經是夕陽工業,其主角人物,是其重要資產,一旦殺死了,便無法替代。為了創作,為了谷一時銷量,因而殺雞取卵,顯然是極為不智。

這種「本來已經是吃老本了,還要殺雞取卵」的情況,其實不時發生。當年《龍虎門》的銷量,以羅刹教和通天教時為最高,打到幽冥教時,銷路已不停下跌,後來黃玉郎翻炒舊作,從第一期從頭出版《新著龍虎門》,照道理說,劇情應該是拖完又拖,絕對不能去到幽冥教的出現,皆因它已再沒有吸收新讀者的能力,如果連老讀者也沒有歸屬感,那就完蛋了。誰知它竟然節奏明快,快速去到了幽冥教,現在我偶然買一期,非但唔知講乜,連人物角色也認不清了。

以上故事揭露出香港漫畫界一個可悲的局面﹕非但淪落到要吃老本,而且,連老本也不懂得吃……吃老本的正確方式,是要細水長流,不是要燃燒套票。

我記得,在很多很多年前,張萬有當《龍虎門》的主筆,把主角之一的王小龍弄死了,很多讀者都不能原諒他,雖然,他的草圖實在很有爆炸力,也創造出過很多經典的角色。其實,王小龍死亡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時玉郎集團上市,炒至市值十億元,相對而言,《龍虎門》佔黃玉郎整個帝國的分量不大,因而放手任由張萬有自由創作。

後來張萬有不寫,改由李高當主筆,劇情變了由編劇組主宰,決定創作出一個新角色,叫「狂龍」,樣貌和王小龍一模一樣,把王小龍變相「復活」,穩住了陣腳。2000年,黃玉郎重寫《新著龍虎門》,就不敢殺掉王小龍了。

王小龍應該是在1987年死掉的,翌年1988年,蝙蝠俠的助手羅賓也死了,不過後來當然也變相「復活」了,只因羅賓的身分不在其真人,而是其衣著﹕只要穿了那套衣服,誰都可以是羅賓。

查漫畫界中,合約有明文規定,主要主角不能死,皆因這是公司資產,當年馬榮成寫《中華英雄》,他的合約滿期,想要親手把故事完掉,公司當然不可能允許,所以寫了一期名為「結局」,在這期之後,只交出潦草的鉛筆草圖,沒有畫墨線,理由是墨線應由助理去畫,主筆不管。不過在這之前,馬榮成被歹徒襲擊了兩次,一次用拳頭,另一次則用刀劈手腕,心情很壞,也許沒心寫稿。

同樣道理,《龍珠》的人物越來越多,也拖完又拖,完來完去完不了,後來又突如其來的完掉,有點草草收場,不過動漫外傳不停的在出,直至現在。皆因這是龐大的產業,動不得。

總括而言,如果老本吃得有法,可以吃足一生,但吃得不好,就很快吃完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11/010100896.shtml

魏大公、陳浩天、劉小麗、 馬凱、華工、外傭

唸大學時,上魏大公博士教的《Current Affairs》(中文課名忘記了),他進入了課室3分鐘,盯著我們,一言不發,然後說一句:「See you next week.」便離開了。

我很奇怪:「我們今天也不是(比起平時)特別吵鬧呀?」

班中成績最佳,後來一級榮譽畢業的同學作出了很中肯的評語:「今天我們的確不算太吵,只是他進入課室之後,我們的聲音一直維持原來,並沒有任何的降低。」

從這事件,我學會了中肯評論的重要性。我寫文章,也從來維持這作風:不管別人怎說,我就是不講立場,只秉中評論。

日前有朋友聚會,講到幾位港獨政治人物的立場,我說:「陳浩天是講明要用武力革命,劉小麗則只是主張港獨,但要用公投自決的方式來完成港獨,因此可以說是和平港獨,香港眾志則是主張公投自決,港獨是其中一個選項。以上三者,有輕重程度的分別,不過,現在他們均改變了立場,把過去否定了,只是並沒有公開聲明和過去切割,而是私下改變了,好像從來就是這樣,因此反對者便拿著他們以前的公開立場,來攻擊現在的他們。」

至於記者馬凱被拒絕工作簽證之事,林鄭月娥已很清楚地申明了國際慣例。基本上,領使館和海關對於接受或拒絕某人的簽證或入境,有著絕對權力。相信很多人都領教過,很多明明不合理的懷疑,被不禮貌對待如搜身,甚至被懷疑賣淫,拒絕簽證或入境,傳媒經常都有報道,而這權力是任意的,是武斷的,離譜的事常有發生,皆因非國民的入境,只是gratitude,而非權利,反而在該人入境後,其人身自由,言論自由,私有產權等等,必須受到保障,則是基本人權。

我最討厭的分析,就是雙重標準,由政治立場決定觀點。我最常同朋友舉一件事:在十九世紀,美國應不應該給予華工/豬仔公民身份?再進而問,香港應不應該給予外傭永久居民身份?很明顯,這兩者的本質相同,但國人很多評論是支持前者,反對後者,而我本人的立場,則一視同仁,認為兩者都不應享有居留權。

(編者按:已報名參加九龍西補選的包括劉小麗、馮檢基及陳凱欣。)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D%8F%E5%A4%A7%E5%85%AC%E3%80%81%E9%99%B3%E6%B5%A9%E5%A4%A9%E3%80%81%E5%8A%89%E5%B0%8F%E9%BA%97%E3%80%81-%E9%A6%AC%E5%87%B1%E3%80%81%E8%8F%AF%E5%B7%A5%E3%80%81%E5%A4%96%E5%82%AD-145356

熊市年半才入市 勝算最高

【明報專訊】先前有高官說港股並未出現恐慌,美國馬上把貿易戰升溫到政治層面,中國也聲言說預備了20年的長期抗戰,現在終於可以說,開始出現恐慌了。套句邱吉爾的話﹕在這之前,還是the end of the beginning,現在則希望是beginning of the end。

我最喜歡讀的,就是我自己寫的書,皆因蕭若元的記性是過目不忘,而我的記性則是過目即忘,甚至連自己親手寫的書,也往往忘記了內容,在重讀時不禁常常驚歎:「呀!這些見解真是高明獨到呀!」

近期有一個例子,就是我說過股市的熊市是跌一年半,現在只過了9個月而已。然而,我所創立的會有一個會員在研究統計時發現,大約一半的機會是跌一年,最短8個月都有,最長是1年半,2000年至2003年的3年間,則中間經過了一次小陽春。

熊市見底後 通常低位徘徊數月

於是我唯有找回先前寫的書,看看自己的統計研究和推理,發現原來是在熊市見底後,通常還有幾個月的低位徘徊;因此,在見底後幾個月入市,也還不遲。由於股市也有機會下跌超過一年,為了避開這個可能性,在熊市開始後的一年半才入市,勝算是最高的。

原來我推理後,寫成了書,只是牢牢地記住了結論,就是牛市見頂後的一年半,才好入市,卻把推理的過程忘光了。所以我常常說,寫書就是為了丟棄記憶,而每當我寫完了一本書,就會把相關的資料全扔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199754652&issue=20181011

2018年10月10日

港股明年中見底

我一直認為,貿易戰將在明年中結束,港股也在明年中見底,然而,有人質疑﹕「馬雲話貿易戰會打20年喎?」我回答說:「就算我對貿易戰的判斷是錯了,也不代表明年中恒指見底的判斷是錯。就算貿易戰打足20年,也並不代表股市在20年後才見底。其實,只要雙方的招數出盡,市場習慣了,見怪不怪,就會見底回升,這是股市的不二定律。」
簡單點說,縱是很壞很壞的壞消息,最多只是令到股市跌得更低,跌得更慘,但下跌的總時間,卻不會相差太遠。在港股而言,是8個月至年半之間,沙士時跌了3年,但中間有過升3成的反彈。
至於個股,基金經理Rex提供了飛毛腿(1399),理由是盈利被低估,市值低至3億幾元,兼且有基金打靶沽貨,看版面,也像有智者在頻密接貨……。
我問Rex﹕「你說這股票超值,是不是代表買下長揸?」
他說﹕「個市咁差,再好的股票,也只能少量投機買入,賺十零個巴仙,run都run唔切呀!」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1010/20519120

沒收貪官在美資產能嚇倒中國嗎?

話說有傳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會查封中國高官藏匿在美國的資產,涉及金額高達5,000億美元。這涉及最高層的家族,為免本報惹上麻煩,名字不能說。有關報道包括台灣親綠的《自由時報》,也有在美國向來反共的新唐人電視台,但亦有香港愛國愛港的一份大報,當然,愛國愛港的港報報道比較「含蓄」,不具挑釁性。

由於報道的傳媒包括雙方立場,估計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雖然,縱然「真實」,也不排除是美國官方故意發放出來的誤導消息。這說法有趣之處在於,美國官方這做法是威脅嗎?真的能夠嚇倒中國政府嗎?答案是:不能夠。因為涉及貪腐的高官們,恰好是習近平的對頭,美國查封他們的財產,也恰好為習近平掃清政敵,這是正中下懷,求之不得。

或者問,美國查封了他們的資產,不等於沒收了中國人的財產嗎?但在中國政府心目中,這些資產是已出之物,根本不可能回流到中國去,縱然查封了,又有甚麼相干呢?更何況,中國政府苦於手上沒有這些貪官或其妻子兒女的名單,一旦美國政府查封了,正好把名單揭露出來,就可以名正言順,去把有關官員拘捕入牢,真是天降下來的大餡餅。有意思的是,美國政府一切依法,要查封中共高官的資產,不可能像中國般黑箱作業,而是必須公布名單,照足法律程序,這也為中國收集貪官情報開了方便之門。

更有趣的沙盤推演,是假如這些貪官在美財產真的被查封了,但當貿易戰結束了之後,這些錢將會有怎樣下場?要知道,美國政府並沒有權力查封中國人在美國的私有財產,它的唯一理由,是證明這些是黑錢,是貪腐得回來的不義之財,因此,就算在中美和解了後,它也不會歸回原主,而是按照法律程序,交回給中國政府,隨時還要把有關人等,引渡回到中國,接受審判。

因此,如果特朗普這樣做,對習近平是百利而無一害,拍手歡迎還來不及。當然,有很多高官是有得震,無得瞓,但由於他們是一盤散沙,沒有渠道和美國政府進行集體談判,也即想出賣中國也無從賣起,所以只能望天打卦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2%92%E6%94%B6%E8%B2%AA%E5%AE%98%E5%9C%A8%E7%BE%8E%E8%B3%87%E7%94%A2%E8%83%BD%E5%9A%87%E5%80%92%E4%B8%AD%E5%9C%8B%E5%97%8E%EF%BC%9F-145154

公司確立黨委 枱底搬上枱面

【明報專訊】傳媒報道,去年至今,有123家上市公司通過修改公司章程,正式確立黨委。但我發現,很多香港人都不明白究竟什麼是「黨委」,至於評論,當然也是荒腔走板,不明所以。

在中國內地,不管是民企還是國企,只要公司的黨員人數超過100人,多半會成立黨委,也即是公司內部的黨員組織。如果是公司內部管理或政策和共產黨有關的,黨委就會一致行事,自然也會互相呼應。

在香港,主要設立黨委的,都是國企,這些國企的大股東就是國家,主要管理層都是共產黨員,基本上,公司章程上有沒有設立黨委,對於它們的管理,都沒有分別。

黨委支出 公款支付

有人說,這不過是將枱底下的事情搬上枱面罷了,不過,這還是有一個實質上的作用,就是黨委有關的支出,可以正式以公款支付,換言之,即是股民支付黨委員會的開支。

此外,把枱底搬上枱面,固然有着透明化的作用,但這也是公開化了。這好比現在共產黨員在香港的活動,都在中聯辦的招牌下進行,然而,中聯辦其實是國家機構,用來作為駐港黨部,嚴格來講,並不符合體制。如果有一天,共產黨正式在港成立支部,並且掛正招牌,大搖大擺地在香港招收黨員,這應該和現時的狀况,還是有一點點分別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113320849&issue=20181010

2018年10月9日

女人30歲就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日前有人說,女人在30歲前,很害怕自己變老,但據說在30歲後,就漸漸不怕了,反而覺得自己很年輕。
我說,原因很簡單,因為女人在30歲前,其目標是年輕的富二代,所以她的對手是年輕貌美,18歲卜卜脆的麻豆,又或是22歲的fresh graduate,但在30歲後,其目標卻是年老的富一代,其對手是三十幾至四十幾,有生活品味,又有人生知識,和富豪們談得心事的熟女,在這個年齡組別中,30歲反而是最年輕的一群,所以,反而是大把青春。
話說我認識一個35歲的熟女,由於駐顏有術,望之有如二十六七,而且是還算是一位美女。但她的對象,卻永遠是富二代,不消說的,她的下場,永遠是被趙完鬆。
我對此的評語是﹕「個富二代本來覺得無嘢,點知一做盡職審查,嘩,原來仲大過自己一截,心想,而家還食得下,再過十年八年,自己還是如日方中,對方卻已經人老珠黃,末日輪,邊有前途呀?如果是有良心的,就趙完鬆,如果是壞心的,就趙完再趙又趙,趙到香口膠無晒味,先至鬆。不過無論是有良心還是無良心,都不會為這些球賽付出入場費,免費參加還勉強可以。」
至於我的diagnosis就是﹕低低地,找個揾十皮八皮人工的普通人,嫁鬼左佢,又或者是,找個六十歲的男友,揾返兩年錢先講。當然,我不會對她明言﹕為了講實話而失去朋友,並非我的作風。
本周的心水股票是﹕飛毛腿(1399),股票是好股票,市況是壞市況,估計是因為基金洗倉而不正常下跌,策略是投機買入,投機沽出。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肉食中環/20181009/629533

「兩地一檢」有沒可能

話說港鐵(066)主席馬時亨說,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青年如在內地置業,猶如家住美國康涅狄格州,上班地點則在紐約,一樣的方便。

對此,我曾經撰文,指出一個重點﹕就是美國人從康涅狄格到紐約上班,是開車,香港人乘港珠澳大橋,是坐巴士:開車上班,是點對點,但坐巴士上大橋,首先要坐車接駁去大巴站,過了大橋下車後,還要轉車到上班地點,合共是三程車。每一程車,都要等車,消耗時間。馬時亨應該沒有坐過巴士返內地,中途需要過關兩次,兩地兩檢,每次要提行李下車……

「我估計,全程上車下車,走路和等車的時間,各20分鐘左右。其中有部分時間,是日曬雨淋,頗為辛苦,自然和美國人開車大有分別。不過香港人的命賤,不管是權貴還是反對派,都公認了我們的生活標準是住400方呎公屋,坐公車上下班,700方呎私樓是豪宅,開車是奢侈,這也是朝野之間的共識,也是香港人的宿命。」

我的立場從來是,有比沒有好,方便比不方便好,一地兩檢比兩地兩檢好,可是,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高鐵,始終有著麻煩的地方。至少,中港交通,永遠不及內地往來的方便。

然而,有沒有比現時更方便,更快捷的方法呢?

我是加拿大人,以前常常往返美加,也很喜歡到歐洲,這些西方國家,雖然是不同國家,但往來兩國,只需要兩地一檢,即是說,只檢查入境,出境則不用檢查。

如果是不同國家的兩國,還可以兩地一檢,為甚麼香港和內地不可能呢?這當然牽涉到內地和香港的關稅問題,而且香港是WTO的獨立成員,和內地是不同的關稅地位,但既然外國也可以如此,沒理由香港和中國內地做不到。

我認為,如果是兩地一檢,麻煩程度可以大減,也有利於港珠澳大橋和高鐵的乘客。當然,最大的反對者將是永遠不會往返內地的人,不過,反對者恆反對,這是政治問題,又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09/010100675.shtml

貿易戰打20年 是中國政府的拋浪頭

我一直認為,短期內貿易戰將會越打越烈,由於現時美國的附庸國如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紛紛被迫歸邊,接受主人的條件,美國可以全力對付中國。


這場戰爭在本年底、明年初進入最高潮,中美雙方都會在這時王牌盡出,在這過後,明年的第二季,特朗普就會戲劇性地軟化,接受中國的讓步條件,宣布「貿易戰大獲全勝」,世界回復和平,歌舞昇平地迎接他的連任選舉。

然而,近日馬雲在一場演講中,說出「本次貿易戰不可能在兩個月、兩年來解決,要有二十年的長期思想準備。」

同時,中國政府也好像有了長期抗戰的準備,例如強迫企業家們把海外資產賣掉,把資金調回國內,大力抓演藝界,以及整個國家的逃稅,充實國庫,國企也在整頓,換人、打貪腐,同時,也在國進民退,增加國企的實力,減少民間企業的分額。

流傳的說法,是中國認為貿易戰打下來,是比誰更能忍受痛苦,畢竟,特朗普的任期最多還有5年多,不可能所有美國總統都支持貿易戰。(雖然,也有人認為,貿易戰已是美國的國策,是美國人的共識,就是換了總統,也會繼續打下去。)

以上的流傳說法,顯然和我的判斷相矛盾,但我仍然堅持,我的判斷沒錯。然而,這莫非是指,我的判斷比馬雲、比中國政府更準確?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我也不狂妄自大到認為自己的能力到達這個地步。

綜觀這次貿易戰,中國處於下風,皆因對方是先發起者,擁有強大的貨幣能力,大部分富國都是其盟國,入口遠比出口為多,事實上,美國每次公布的徵稅貨品總額,均遠比中國的報復數字為高。換言之,美國手上的牌,比中國的牌多得多。

所以,中國唯一堪足以反制美國的方法,就是擺出長期抗戰的姿態,要知道,共產主義體制下,人民的忍受能力,的確是比資本主義為高,所以在戰時,在資源不足時,在緊急狀態時,共產國家比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更佔優勢。

簡而言之,我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是拋浪頭,中國的打二十年,也是拋浪頭,而馬雲,不過是中國政府的白手套,代政府出口術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貿易戰打20年-是中國政府的拋浪頭-144964

再遇金融風暴 豈止見2萬點

【明報專訊】話說香港的「末日博士」、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認為,恒指已步入熊市,未來一年將會反覆回落,亞洲可能出現類似1997年的金融風暴,恒指明年或低見20,000點,呼籲投資者現增持現金。

我先不說本人對恒指未來的看法,我只是想說一件事:

港股走勢,又或者是世界股市的走勢,一共有兩種熊市:一種是調整式的熊市,在港股而言,下跌幅度是跌三、四成左右,但美股在金融海嘯之後,每次調整只是跌一成左右,另一種則是股災式的熊市,在港股而言,下跌幅度是六、七成。

股災式熊市 港股跌六七成

當然,股災的發生頻率遠低於調整,在港股而言,是10年左右一次,因此才有「逢七股災」的說法。不過這種說法只在1987、1997、2007年實現過3次,現在已被打破了。

所以,羅家聰以上的說法,我的評語是﹕香港有可能遇上金融風暴,恒指也有可能見兩萬點,但兩者應不會同時發生,因為假如遇上金融風暴,下跌幅度必然遠低於兩萬點。

那天同政治朋友講起馮檢基參選立法會補選,我說,對馮檢基而言,這其實已不止是𠝹票的問題,因為一個政治組織,其實需要不停地動員,才能夠維持繼續存在的能量,如今馮檢基已經非常弱勢,如果停止了選戰,就會更快玩完。所以,馮檢基的關鍵不在於選到選不到,而是出選本身,製造新聞,找機會動員,這已經是充分的理由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9026705677&issue=20181009

2018年10月8日

禁止記者入境是仿效美國 金融中心講回報不講政治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記者馬凱(Victor Mallet)被香港特區政府拒絕更新簽證,後者並未解釋理由,估計是他身任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第一副主席時,邀請香港民族黨的陳浩天作出港獨演講,因而被秋後算帳。

對此,香港外國記者高度關注,認為非常罕見、沒有先例,要求港府詳細解釋。24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強烈譴責,認為是把大陸對付不聽話外媒的手法引入香港,嚴重影響香港資訊自由社會形象,更進一步打擊香港新聞自由度,反映港府失去堅守新聞自由的意志,反緊守中共劃下的紅線,做法挑戰國際社會底線,令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蒙羞。

有趣的是,更有人認為這嚴重影響到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為一個金融人,我現在告訴大家,這究竟會不會影響到呢?

首先說的是拒絕記者入境,我略翻了資料,英國好像也沒聽說過這種事。

不過,在2016年,一個常到伊拉克、也門、索馬里、埃及、土耳其等地訪問的加拿大攝影記者Ed Ou,準備採訪Dakota Access Pipeline,那是一條準備建造的輸油管道,從被環保分子和原居民大力反對,並且大規模抗議。他從温哥華入境美國,就是在温哥華機場,一地兩檢時,被美國海關盤查了6小時後,拒絕他入境。注意:加拿大人進入美國,本來是自出自入,根本無需簽證。

另一宗類似事件是在上個月,花蓮縣長傅崐赴美參加僑界活動,卻被美國在台協會拒絕了其簽證申請,估計理由是他的立場是反對「軍購掏空台灣」。

Dakota Access Pipeline是社會事件,台灣向美國軍購是經濟事件,原理上,其性質比政治事件更輕微。然而,本文主題並非在其嚴重性,而是侵犯新聞自由事件,會否影響金融中心的地位?

答案很簡單:我們會不會為了以上的侵犯新聞自由事件,放棄炒美股,也有沒有人為了以上事件,不去持有美元呢?一言概括: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回報,不是為了有沒有新聞自由!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禁止記者入境是仿效美國-金融中心講回報不講政治-144804

監管機構:你講我咪信囉

【明報專訊】話說馬斯克在早前公開宣稱用420美元私有化Tesla,結果被發現並無此事,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9月27日的記者招待會表示:「儘管有很多特斯拉的投資者相信馬斯克有確鑿的資金來源,但我們懷疑他將價格定為美股420美元,只是為了祭拜大麻文化,因為他相信他的女朋友會覺得好笑。」

問題在於,是什麼人把這消息講出來的呢?除了馬斯克本人,不會有任何人知道這件事。至於這事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也只有馬斯克本人才真正知道,不過,按照常理推度,這種好比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傻事,只應發生在一個take嘢take到頭腦發傻的人的身上,不可能發生在一個成功人士、創業家的身上,否則,他根本不可能成功。

另一個問題在於,美國證交會為什麼相信這種傻解釋?

原因很簡單,第一,你可以證明出他做過什麼,但卻永遠無法證明出他做某種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全世界的證監都很無奈地接受「你咁講,我咪咁信囉」。

當然,如果是其他人就有很多方法,例如用電話簿塾在他的胸口,然後用拳頭去揼,不過證監會就不能用這方法了。

第二,如果證明馬斯克有心做壞事,那就有排搞,不可能輕罰他了事。這更加要揪出無數馬斯克的拍檔,以及幕後巨頭,這顯然要看當局有沒有心去大搞,否則便應攞番個彩,見好就收。

總之,以我炒股票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次事件,必然有人大量沽貨,變形金剛之狂派再起。莫非你以為馬斯克是傻的,還是吃素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8938396630&issue=20181008

2018年10月5日

沒有大白象 只有超支、延時、豆腐渣

高鐵通車的首5日,平均人次是4.6萬人,在國慶日,則有逾7.8萬人次,對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高鐵每日8萬人次客量,不是目標,而是「最佳估算」。

林鄭此言,雖然好像解答了「8萬人次」的問題,但其實愈描愈黑,因為這豈非代表了高鐵對外公布的是「最佳估算」?按照正常運作,交通機構只應對外公布「估計客量」,居然講到「最佳估算」,根本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實在太無厘頭了。

當然,對於傳媒追著「8萬人次」來打,也是無知和無厘頭。高鐵的估計客量,並非是一天、一星期,或一個月去決定,至少要等到通車一年,才好去作出批判。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記者思維的最大問題:太過短視,對於一時一日的小事,無限放大。這就像短視的人炒股票,一天升跌幾百點,便呱呱大叫,其實一天幾百點上落,常常發生,根本影響不了股價。所以我說,無論是炒股票,還是當記者,最好都要多讀歷史,學會用比較宏觀的角度,去做思考。

最初建西鐵時,很多「有識之士」,如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均認為沒有需要,根據《維基百科》﹕「西鐵通車時曾預期每日載客達20萬人次,但由於經濟不景,而且面對巴士競爭,鐵路不方便而車費又偏高,因此西鐵通車初期平均只有10萬人次使用,每天虧損約500萬元。當時曾被議員批評為浪費公帑的大白象,情況甚至比長期虧蝕的屯門輕鐵更嚴重。」新機場也曾經被譏為大白象……

我可以說,香港有史以來,至少就交通而言,從來沒有做過大白象基建。你不能興建一項基建,今天用剛剛好,明天就不夠用了,而是必須預留明天的發展所需。像我1999年去上海,新蓋的高架路空蕩蕩的,照香港人的標準來說,完全是大白象工程,但沒幾年再去,已經堵滿車了。

我只能說,很多香港人受到短視的傳媒影響,眼界實在太低,只看一時,不看長遠。當然,今日香港的交通基建問題很嚴重,但並不在於沒有人用的大白象,而是超支、延時,以及不合標的豆腐渣工程,這些才是真正的關鍵,才值得去大力攻擊!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2%92%E6%9C%89%E5%A4%A7%E7%99%BD%E8%B1%A1-%E5%8F%AA%E6%9C%89%E8%B6%85%E6%94%AF%E3%80%81%E5%BB%B6%E6%99%82%E3%80%81%E8%B1%86%E8%85%90%E6%B8%A3-144616

中港台金融小圈子

【明報專訊】本文純是根據公開資料而寫成,完全沒涉及內幕。

近日金融界最轟動的一宗新聞,當然就是仰智慧失聯,據說是被中方在柬埔寨帶走了,我在本欄剛剛講過其被捕的軼聞。但其實,仰智慧案的significance,遠遠不及先前的兩宗大案:肖建華當然是近年的第一大案,而康宏案涉及的人物,遍及中港台的多位大孖沙,比起肖案也不遑多讓。

有趣的是,肖案和康宏兩案居然有交集,這交集就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是康宏的董事總經理吳榮輝。

肖案康宏案有交集

吳是資深金融人,當年和拍擋用10億美元成立博智資本,和香港的中策集團聯手,收購台灣的南山人壽,皆因南山人壽的母公司AIG,即香港人熟悉的友邦保險前母公司,因金融海嘯而財困,迫得「賣子求生」。

這宗收購在價格方面是談攏了,雖然在提出收購時,買方聲言資金和中資無關,但是後來台灣政府認為買方背後的金主就是肖建華,因而否決了併購,最終南山人壽賣給了潤泰和寶成合組的公司,前者擁有(中國內地的)大潤發超市,後者則是港人熟悉的裕元鞋業的母公司。

吳榮輝在收購南山人壽失敗後,轉而拉攏其老東主,台灣蔡氏家族的蔡明興,和香港的財技玩家曹貴子合作,投資康宏,誰知又鬧出了康宏案,至今仍然在打官司,又民事又刑事,涉及幾十人之多,估計還要打很多年,絕對是lawyer's dream。

不過澄清一點,吳雖然是整件案的中心人物,可是他在此案中並非被告,反而積極與廉署等執法機構合作,是個良好市民𠻹。也由以上事件可見,整個中港台的金融圈,只是小圈子,來來去去都是那一伙人。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8679049236&issue=20181005

2018年10月4日

貿易戰理論之二: 中國的軟肋在情報系統

昨天說過,貿易戰對美國沒有好處,對中國的壞處也不多,而今日,我卻打算洩露一下國家機密,講一講究竟甚麼招數,才真正對中國有著最大的傷害。

中國有13億人口,國內市場比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韓國加起來都要大,玩貿易戰是打垮不了中國的。問題在於,中國最欠缺的是甚麼呢?

答案是:技術。

中國從1949年開國以來,從來是一個技術缺乏的國家,基本國策就是千方百計,從外國學習技術回來,方法包括了正規的國家間技術轉移,如開國初期的以蘇聯為師,到不合法的間諜活動,有軍事的,也有商業的。甚至是火箭、核彈、人造衛星等等高科技,都是靠著情報系統,再加上自主研發,兩者合併起來而完成的。

六十年代,中蘇交惡後,中國沒有了學習技術的渠道,當時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之一,就是把外國的所有汽車、電器等等,都用寶貴的外匯買回國內,然後拆件研究,再重組起來……中國的工業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學回來的。現時中國發了財,也沿用這老方法,不惜工本在海外收購Hummer、Volvo等車廠,都是用著同樣思路。

此外,每個去過國外的中國人,都會把所見所聞告訴國家,因為在當時鎖國的中國,每一條資訊都很珍貴……這「優良」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天,而且發揚光大。

換言之,中國的真正「核心技術」,並非它的生產流程,而是其情報系統。

例如說,中國從2008年開始,有一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便是現時美國的主要打擊對象,近來已抓了不少華人,被控以間諜罪。

又例如說,把一些高科技工廠,如iPhone等生產基地,撤離中國,也是有效的遏止中國科技轉移的方法,雖然中國掌握不了研發,但控制了生產線,也會對發展上游的研發大有幫助。事實上,這幾十年來,中國的科技發展,就是從開工廠,掌握生產線開始。

我並不認為美國會蠢到以為貿易戰可以打倒中國,所以我堅信,它只是以此來打開中國的金融市場,因為,金融又是中國的另一條軟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F%E6%98%93%E6%88%B0%E7%90%86%E8%AB%96%E4%B9%8B%E4%BA%8C%EF%BC%9A-%E4%B8%AD%E5%9C%8B%E7%9A%84%E8%BB%9F%E8%82%8B%E5%9C%A8%E6%83%85%E5%A0%B1%E7%B3%BB%E7%B5%B1-144354

中環中心與人心不古

【明報專訊】前幾天,吃飯碰到了某位大亨,講起買中環中心單刁,他說他本應佔一份,涉資幾十億元,誰知價格從300億元,一直叫高,叫到400億元,他想想下,都係縮一縮,變成佔幾個巴仙,參與下就算。到了最後,本票都開了,交到律師樓的手上,誰知對方再反價,又加至402億元,他唯有退出,財團另外找了兩個人加入,終於成事。

其實,古時的人做刁,牙齒當金使,說一不二,講了蝕本都照做;但今日的人做刁,就算簽了合約,一旦形勢不利,都會想辦法踢甩。有資深大狀朋友對我說,現時經濟不佳,他反而多了好多生意,因為好多簽了合約的人都想不認數,就算最終打輸官司,都是幾年後之事,至少可以buy time。這就叫做人心不古了。

古人牙齒當金使 蝕本都照做

另外一則小道消息,據說仰智慧的被捕過程,是被約去柬埔寨傾新賭場牌照,以為又可以再開新賭場,又可再玩借錢、集資遊戲,誰知賭牌是假,設局騙他自投羅網先至真。

話說仰的飛機到達了柬埔寨之後,還未下機,已被指控攜帶有數百萬美元現金,被指走私進境,線人講得繪聲繪影﹕他都未下機,未申報,點可以告他呢?不過在柬埔寨,什麼都有可能,仰的真身則直接押往另一架飛機,飛回中國。

至於另一名涉事朋友呢,昨天提過的那一個呢,突然失蹤了。有人說,究竟是不是上了洗頭艇呢?我說,要好高級別的通緝犯,先至會被越境執法,他的身分似乎未夠資格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8595154966&issue=20181004

兩宗國民政府遺留下來的債券事件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債券持有人基金會」(American Bondholders Foundation,ABF)主席Jonna Bianco在今年8月,特地去紐澤西州的哥爾夫俱樂部,與特朗普見面,希望後者能為2萬名持有舊中國債券的投資人,索回7500億美元的債務。

根據報載,Jonna Bianco的身分是「a Tennessee cattle-rancher」,不過,她也是很多機構的成員,例如United States Congress's EMP Caucus "Task Force on National and Homeland Security",Prague Security Studies Institute Czech Republic,Prague Security Studies Institute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Foundation,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 Washington D.C.,Tennessee Freedom Coalition Nashville, Tennesse等等,總括而言,都和國家安全有關。至於American Bondholders Foundation這機構,其主要成立目的,就是要追回中國在十世紀前半欠下的債務(an organization that seeks to hol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ccountable for its debt obligations to U.S. investors dating back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上述的債券應該是中學課本也有讀過的「善後大借款」,是在1913年,由北洋時代的中國民國總統袁世凱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的大借款,總值2500萬鎊,年息5厘,分47年償還,學名叫「直隸省金鎊債券」(按﹕直隸即是首都及其周邊)。

後來,蔣介石北伐成功,從北洋軍閥手上承繼了國民政府,但也承認以上債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即對外宣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取消外債;外國軍隊退出中國領土領空領海;不承認外國使領館的地位。

「台灣財政部」則曾於1990年發表聲明:「擱置償還一切舊債務,直到收復大陸為止。」美國杜克大學法學教授Mitu Gulati(他是sovereign debt專家)的說法模稜兩可:「從法律層面來看,這些債務仍存在,但也有訴訟時效問題。」

查歷史上,新政府有不同的做法,蘇聯不承認帝俄的國債,俄羅斯則承認前蘇聯時的國債……一般來說,如果政權和平轉移,幾乎必然承認前朝舊債,如果是經革命,或者是戰爭得回來的,就很難說了,尤其是,債權人還是前朝的政治盟友,通常就不予承認了,反之,如果債權人是己方盟友,有助於自己的建立政權,就多半會承認前朝舊債。

差堪玩味的是,在相距一百年後,居然還有人如此神心,一直持有這些舊債券,而且中途不作申訴,現在才提出來?以日本軍票為例子,持有人從戰後沒間斷地申訴,而不可能任由不理,直至多年後的今天。

再者,一個幾個零星持有者,也還罷了,五國銀行不包括美國,美國居然有2萬人持有這債券?這也是令人難以置信。我補充一點﹕這款債券在網上大量出售,大約是人民幣二千元一張。

以上分析已在他報寫過,本文寫的是詳細版。但如果單單是詳細版,我也不會一題兩寫,而是在翻查資料時,看到了另一筆有關聯的新聞。

就是在2016年12月19日晚上8點,一架兩地牌七人車經過皇崗口岸,被載查時發現有6個小木箱,箱內全是火漆封口的袋子,分別藏有1200張債券,每張面值是20英鎊。這些全是中國在1913年發行的鐵路債券,是車內的一名內地旅客賣給車內的一名日藉旅客。

這債券應該是「隴秦豫海鐵路債券」,1912年和比利時政府簽約,1913年發行,原定在1937年才開始償還,分24年,44期付清。由於中日戰爭,國民政府只付了兩期利息,就違約了。這債券在網上也有售,也是大約2000元人民幣一張。估計那1200張的總值約是450萬元。

究竟以上兩宗債券事件有沒有關係,你說呢?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04/010100364.shtml

2018年10月3日

中國不認百年舊債

《蘋果日報》報道,美國有人持有國民政府債券,要求美國總統特朗普出手,要中國贖回債券,總值連利息7,500億美元。
我估計,這批是1913年袁世凱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的大借款,總值2,500萬鎊,年息5厘,分47年償還,學名叫「直隸省金鎊債券」。
我不相信美國居然有多達2萬人持有金鎊債券,皆因是一百年前的事,而且五國銀行也不包括美國。查這款債券在網上大量出售,大約是人民幣二千元一張……我相信是有心人去收集,藉此玩殘中國。
五國銀團貸款是真金白銀借出,並非不平等條約,但中國立場是不承認國民政府的舊債,雖然國民政府承認北洋債務。至於台灣,則說要待光復大陸後,才去討論前債問題。
然而,今日的中國的確承繼了國民政府的部分遺產,最大的一筆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席位。至於金錢資產,也有招商局,中國銀行等等國企,都是從國民政府承繼得來。產業照承繼,債務卻不認,這的確划算。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1003/20513763

貿易戰理論之一:分工

要分析貿易戰,得從經濟學的最基本理論:分工合作(division of labour)開始講起。

分工是經濟繁榮的基本因素,理論上,分工愈細,經濟愈發達,可是,這程度卻受限於人口和市場的規模、管理技術、交通系統等等客觀因素,然而,在全球化和智能化的今天,如湖南省的邵東縣有一百多萬人口,主力就是製造打火機。分工的精細程度已達到了這個地步了。

分工不限於國內貿易,國際間也有分工,像中國,就有世界工廠之稱。一般來說,在國際分工,高端製造商的利潤比較高,如美國負責科研和設計,低端製造商的利潤比較低,如中國專門製造玩具、電器等等「Wal-mart產品」。如果你是高端產品製造國,如美國,在製造的同時,可以利用產生的利潤,來作研發,這叫做「以戰養戰」。相比之下,低端產品製造國如果要產業轉型,改為製造高端產品,除了經驗不足,也要真金白銀拿錢出來,作出研發,成本自然沉重得多。

舉一個例子:當年的楊貫一是富臨酒家的經理,富臨本來已經是高級餐廳,存有大量的鮑魚、魚翅等貴重食材。楊在收工後,常約福臨門的大廚喝酒吹水,後者順便點撥楊的煮鮑魚技巧。楊得到傳授,再自己改良研發,終於研究出天下第一的阿一鮑魚出來。這中間的關鍵,就是楊的店子有鮑魚,也有客源,方能以戰養戰,無本研發。以上的分析是說明,在中美貿易的過程中,美國佔了有利位置,一旦發動貿易戰,變成了各自研發,各自作戰,美國工廠多造了低端產品,中國工廠多造了高端產品,長遠而言,這對美國不利,對中國卻是有利的。

又以農產品為例,出口農產品對自己有甚麼好處呢?農業自足率是為了國家安全,因為一旦遇上大型天災,可能會令到農產品嚴重失收,所以一個國家的農業生命線,最好是有自足率的120%、130%,但這在平時,沒有天災,豈非是浪費了?因此,這就有必要出口部分「多餘」農產品了。又以大豆為例子,中國向美國大豆徵稅,中國人迫著吃貴糧,但對美國的整體糧食政策,顯然也被破壞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F%E6%98%93%E6%88%B0%E7%90%86%E8%AB%96%E4%B9%8B%E4%B8%80%EF%BC%9A%E5%88%86%E5%B7%A5-144161

客戶資金被凍 與券商何關?

【明報專訊】日前一宗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最新政府憲報顯示,證監會凍結包括朱李月華旗下金利豐證券等三家不同證券行的個別客戶的資產,有關帳戶的受益人是某上市公司的主席,涉嫌在兩項源自一筆由某上市公司間接授予他的貸款融通的可疑交易中,串謀該集團的某些管理層,策劃欺詐計劃。

據知這戶口應該是日前失聯的藍鼎(0582)主席仰智慧。據報除了仰的戶口外,還可能涉及另一人的戶口。線人說,這名仁兄好像已經着草,我說:「我在2006年認識他時,他還是一名打工仔,身穿廉價西裝,手拿殘舊公事包,孤寒到無人有。老友林前進給他生意,1個月付他十幾萬元,已經感恩萬狀。誰知兩年後他認識了老闆,沒見他好幾年,據某名美女說,他已經是遊艇階級,美女如雲了。如今居然又落得如此下場,真的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

查這是在9月17日向3家證券行發出的通知,包括金利豐證券、中南金融,以及匯豐金融證券(亞洲),我不明白,為什麼報道只集中在金利豐上呢?稍為平衡一點的,也有提及中南金融,畢竟,中南證券持有藍鼎50.48%的股票。然而,點解唔講匯豐呢?

又其實,證券公司客戶被凍結資金,又關證券公司乜事呢?這正如銀行客戶被控洗黑錢,都同銀行無關啦!如我收到的消息沒錯,金利豐應該會做好市民,同監管機構完全合作……唉!在這個風頭火勢時刻,金融生意實在十分難做!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8506701132&issue=20181003

2018年10月2日

好睇又好貴的《龍虎豹》的故事

今日本來承接上期專欄,講本地漫畫「吃老本」,然而寫了幾段,覺得不好看,唯有另寫一題。踫巧近日有人把經典老歌《龍虎豹好睇》重新灌錄,於是決定以《龍虎豹》為本期題目。

很多年前,我為《東周刊》寫稿。《東周刊》的總編輯張仲堅介紹我認識尹志偉,尹是《新報》的總編輯,後來找我寫社論,我因此認識了當時《新報》社長馮兆榮,馮介紹我認識了他的好朋友蕭若元,後來蕭創辦「天網」和《Cyber日報》,找了我當總編輯兼執行董事,還介紹我認識了大凌張,跟著我一星期有幾晚和大凌張鋤大弟,牌桌上,他介紹我認識了股票界的基本人脈,我從而入了股壇。

尹志偉另外還有一個身分,就是《龍虎豹》的老闆,後來我還同他夾份出版了一本雜誌,雖然只出了一期,便停刊大吉,但我當他都算是幾熟了。

根據《維基百科》﹕「《龍虎豹》(英文:Lung Fu Pao)是四大元袓地道香港成人雜誌之一,於1984年9月創刊,創刊人為已故的林國光,首期封面女郎為陳莉莉。 《龍虎豹》初期為十日刊,逢8號、18號、28號出版……」

查《龍虎豹》的幕後老闆是稱「韋少」的韋建邦,是《天天日報》董事,找了3個《天天日報》的記者,以尹志偉為首,並且找了林國光做keeper,在1984年出版了《龍虎豹》。他們把它暱稱為「豹仔」。

《龍虎豹》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刊物,高峰時每期銷量接近30萬份,比印銀紙還要好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第一期只有性感相,沒有露點,因此不能說是咸書,只是後來越變越咸而已。

在以前的咸書,有《迷你》、《老爺車》等等,咸書就是咸書,《龍虎豹》的真正突破,反而是加入了大量殺人強姦等等社會新聞,由原職新聞記者的3人團隊,加油添醬地舖寫出來。讀者看完咸相後,有很多天的時間,可以慢慢的閱讀故事,以及後面的小說等等,這令到它比其他咸書更耐看、更高級,才是它的真正成功奧秘。

韋少的理財很差,豹仔雖然賺大錢,然而員工們卻不能正常分錢,因而出現了離心。反正雜誌另有keeper,幾個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飛起韋少,自己搞豹仔。

《維基百科》又說﹕「該刊以祼露相片出位、文詞大膽著稱,迎合讀者口味和發掘題材之下,創刊初期曾創下銷量超過25萬冊紀錄,當時每月淨收入超過港幣一百萬元,成為香港本地出產成人雜誌中的經典,曾熱銷至澳門和海外;之後不少成人雜誌如《男子漢》(同為林國光創辦並於1997年停刊)……」

其實他們出版《男子漢》,是為了恐怕法律上被韋少收回豹仔,是以另出一本,以作保險。我記得,兩刊曾經筆戰,你指我的女仔太醜樣,我指你的女仔像賓妹,原來罵戰居然是促銷伎倆,兩者是同一人。

至於封面女郎,實情全是泰妹。由於當時有很多咸書,因此有攝影書專門負責在泰國casting,攝影,一條龍服務,任何人經營咸書,只要向他們直接買照片,就可以了。有些咸書為了證明那些泰妹是港女,還會斥資請她來港一遊,在香港街景拍些生活照,以作偽證。

由於咸書眾多,豹仔的銷量迅速下滑,但幾個經營者已迅速賺了幾間房子,上岸了。我在1999年到豹仔在葵涌的辦公室,只有3名職員,其中專門負責寫咸故的,是一名五十歲左右的肥婆。

當時的咸書有很多,我作為出版界,有印象的是《香港九七》,皆因老闆是有名的印刷商張達承,以印刷精明著稱,也賣得特別貴。它還有一個《十隻白虎》系列,我記得有一次談起這本書,倪匡一本正經的用唔咸唔淡的廣東話說﹕「白虎是很罕有的。」

至於《龍虎豹》有名的「處女膜寫真」,根性資深發行人小強在《巴士的報》的說法﹕

「韋邦又熱愛賭博,他更是赢夠錢、但是永遠都過不夠癮這種人。他與當年新報馮社長,打桌球。80年代,30萬一盤。馮社長赢了,要走喇。韋邦就鬧,「你割禾青」,鬧到不停口。馮社長,為了讓韋邦停口,隨手在袋,取出一張照片,話「益你喇韋邦,處女膜大特寫嚟架,給你龍虎豹創刊用。」當年民智未開,看處女膜,簡直一生人最小要看一次,個期登出「處女膜」大特寫的龍處豹創刊號,加印又加印,賣了20萬份。韋邦賺了,好多個30萬。馮社長其後講,「我自己都不知,那張相究竟是豬,是馬骝或是狗的膜。其實外國醫學教科書,乜膜都有。」底端民眾的錢,真易赚。當年買了,龍虎豹的兄弟。看個這個膜,千萬不要駡我,要駡就駡馮社長。」

但根據尹志偉的說法,則是隨便找了一個內臟,隨便拍了就算。我認為韋少的說法比較靠譜,因為有「膜」的外國醫學書,也不容易買得到。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02/010100198.shtml

Sex Doll妓院的法律意見

話說多倫多有人原定在9月8日開張一間名為「Aura Dolls Brothel」的性玩偶「妓院」,但卻在開業之前,在被大量人投訴之後,被多倫多市政府叫停,理由是這業務屬於「成人娛樂客廳」類別,而20年前立的一條法案規定了把北約克的性用品零售商店限制在工業區,而該店是在非工業區內。

但這豈非意味著,如果有相同店子開在北約克的工業區,豈非可以合法?我作為加拿大公民,實在是拭目以待此事的進展。

查實Aura Dolls Brothel只是北美的第一間性玩偶妓院,第一間早在月前已在莫斯科開張,每小時收費約624港元,起雙飛、三飛當然要加錢。至於衛生,則會用特殊抗菌肥皂對吹氣公仔進行消毒,但最好當然是戴安全套啦。

以現時的科技,用矽膠造的玩偶公仔的質感已經很像人類,容貌更可以做到十足十,這究竟會不會對「女人市場」造成嚴重打擊,尚未可知。把玩偶公仔從私人市場變成「共享經濟」,只是把事情放大而已。

另一方面,但究竟這涉不涉及道德問題,就見仁見智了。不過,這至少可以逃過妓院「物化女性」、「侮辱女性」的指控。另一方面,像中國這種男多女少的大國,又禁絕嫖妓,將來要不要把玩偶妓院合法化,實在值得思量。然而,如果像加拿大這種自由開放的國家,都有大量人去投訴,以中國的道德標準,應該不易接受。

由於我對此課題大有興趣,特別問了大律師,究竟香港可不可以開這種妓院。他想了一想,說這不是妓院,但卻可以被控「發放不雅物品」!

由於不看好市況,本周沒有心水股票。不過在一年前,我寫過關於「恆生銀行」(11)跑贏大市之謎,據說是中資密密收購,想在幾年來買起這公司,玩下手幾年內炒到500元都似。但有線人來what’s app,講明中資收購的價格是354元,信不信由你了!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1002/627232

開空頭支票的林鄭是地產商的自己友

今日講兩件事,關於林鄭的房屋政策。

第一件:在林鄭月娥上台之後,我和某位地產發展商在家傳七福吃午飯,他說現時世界經濟不明朗,最佳的投資還是在香港買地起樓。我奇怪地問:「幾年前,你不是說不看好香港樓市,要投資外地的嗎?」

他說:「那時梁振英執政,我當然不看好。現在林鄭上場,局勢看通了,我對樓市的信心又回來了。」

這即是說,不管林鄭政府有無勾結地產商之實,地產商認為她的施政有利於地產發展,卻是客觀的事實。另一方面,林鄭在覓地方面並不積極,以人工島為例子,是由中央政府「使橫手」向她施壓,才成為議題。

第二件:我向來認為,正確的土地政策,是政府公布長遠的建屋指標,以改善人均居住面積為目標,供應量不應因為樓價高低而受到影響。固然,政府不可能坐視樓價升跌,而不去理,但是調節樓價的方式,只應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需求管理,即是辣招,樓價升時,它推行,當樓價跌時,它應該取消。例如說,在九十年代,政府曾因樓價上升而加印花稅,但董建華時代,樓價崩圍,政府並沒有相應取消印花稅辣招。

二是供應調節,前文講過,供應不可減少,但卻可以因應樓價,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換言之,在樓價上升時,增加私樓,減少公屋,反之,在樓價下跌時,則減少公屋,增加私樓,這樣便能起到調節作用,但卻不會影響到人均居住面積的改善。

在曾蔭權時代,害怕樓價下跌……先無罪推定他是無辜,並沒有官商勾結,收地產商黑錢……居然放棄覓地,令到土地供應出現斷層,這是完全反智的做法。照上述我講的做法,繼續擴大土地供應,只需把土地從私樓改為公營房屋,既可以繼續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也不會令到樓價繼續跌下去。

至於林鄭月娥,則是在樓價連升28個月的當兒,持續地把更多的土地劃作公營房屋,強硬把六四比改成七三比,令到私樓的數目不能達標。

故此,林鄭的土地政策和房屋政策,是欺騙市民,是開空頭支票,有心不兌現,也難怪地產商對她有信心,認為她是自己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96%8B%E7%A9%BA%E9%A0%AD%E6%94%AF%E7%A5%A8%E7%9A%84%E6%9E%97%E9%84%AD%E6%98%AF%E5%9C%B0%E7%94%A2%E5%95%86%E7%9A%84%E8%87%AA%E5%B7%B1%E5%8F%8B-143973

成功人士皆世界公民

【明報專訊】上周五的晚上,看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關鍵時刻》,說朝鮮居然在其駐莫斯科大使館開賭場,而且還有60張賭桌,因為大使館享有外交豁免,所以俄羅斯政府也莫可奈何。

我上網翻查資料,這應該是韓國媒體披露出來的消息。節目還說,朝鮮還在其他地方的大使館用來搞婚宴,搞到十分嘈吵,鄰居投訴云云。看來朝鮮為了賺錢,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也無孔不入了。

港大亨朝鮮大使館開賭

以上事件和財經版有什麼關係呢?答案是:片中所載,這間賭場居然是香港人開的,而且還是一位經營賭業多年,還有幾家上市公司的大亨。由於他常常請我吃飯,為保飯碗,名字不說了,總之就是那位和朝鮮關係很好的大亨啦,人名相信呼之欲出了。

話說人們寫高錕,常常提到他自稱為世界公民,他說:「我對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的感情也是不多的。大概是因為我接觸的人太多,我是以人為主,不是以國家或種族為主。我住在那裏,是因為在那個地方我可以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哪裏,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太重要的一點。」

「賤民」除了國籍 一無所有

其實全世界的成功人士,不單是高錕,就算是李嘉誠、蓋茨、馬雲,又或者是Paul Krugman等等,都是世界公民啦!什麼講國籍、講本土、講種族,都是losers,這幾千年來,向來只有貴族和賤民之分,就算是黑人,只要有權有錢,都是貴族,貴族和貴族同聲同氣,賤民先至要講國籍,因為除了國籍認同之外,他們一無所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8419609422&issue=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