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蓋茨高位散貨的技巧

巴菲特說的,出處忘記了,大約的內容是﹕世界上有兩種天才,一種是特定的才能,像他本人對炒股票,有特殊的才能,但是離開了股票,他便甚麼都不懂了。另一種是全面性的天才,無論幹甚麼行業,就算是賣花生,都會發達,蓋茨就是這種天才。
有人認為,喬布斯比蓋茨更牛,這些人想來都是iPhone粉絲。我則是蓋茨的粉絲,對喬布斯沒有甚麼好感﹕後者頂多不過是特定的天才罷了,怎比得上全面性的天才?
喬布斯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曾經同蓋茨「同場演出」,有像電影的賀歲片爭票房冠軍。結果是,蓋茨勝,喬布斯敗,1985年黯然離開了自己創辦的「蘋果電腦」。
喬布斯重回「蘋果電腦」的第一炮,就是與蓋茨的「微軟」結盟,可知他對蓋茨也是心存畏懼。而當他在2007年發圍兼起啤,推出iPhone時,蓋茨已退出了微軟的前線,主力去搞他的基金會了。所以這兩大高手也沒有對決,假設當年蓋茨全力同喬布斯對決,我會願意以十博一,賭蓋茨再勝一仗。
對不起,我忘記了,本欄的主題是投資。
蓋茨的「職業」是上市公司老闆,而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最重要的才能是甚麼呢?答案是﹕如何在股價的高峰期,沽出自己手上的股票。
散戶沽股票,易過借火,打個電話可以了。但是,上市公司老闆要沽股票,得通知交易所,全世界都會知道。這豈不是人人都知道主席不看好公司的前景?豈還不雞飛狗走、股票大跌?
蓋茨就是在科網股的高峰期,「微軟」股價的最高點,成立了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說主力做慈善去了。順理成章地,他須得沽出自己的股票去做善事,也是為了避免人家說他在股價的高位沽出股票;所以,他設立了一個客觀的沽出股票制度,叫「定期釋出機制」,以開解投資者的心靈:看,我不是看淡公司而沽出股票,這只是一個定期沽出股票的機制而已!

利用慈善變相減持

股市有一句術語,叫「Exit is always the problem.」要股票升,還不容易?買它,它就升了。可是要散貨、要沽股票,就得需要極高的技巧,還要很懂得騙人、很懂得說謊、很懂得安撫市場,才叫做成功。我在股票世界,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上市公司老闆「散貨」,比蓋茨散得更高明的。
喬布斯有「魔鬼」之稱,和他的拍檔的感情都不好。而蓋茨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做人態度。
Paul Allen是「微軟」的另一個創辦人,蓋茨佔六成,他佔四成。「微軟」在1975年創立,8年後,Paul Allen因為生病,離開了「微軟」。
如果是一個中國人老闆,拍檔離開了公司,全無貢獻,仲唔飛起他咩!我眼見過的例子,都有很多很多了。最多補給他一筆大錢,高價買起其股份,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心地更壞的,也許會大量發行廉價新股給自己,攤薄對方的股份,有乜做唔出啫。
也許世上只有蓋茨一個人,才會誠實地繼續讓Paul Allen擁有公司的「應份股權」。而在這三十年,Paul Allen是全地球最富有、玩得最開心的花花公子,而努力工作的、被人罵壟斷的,全都由蓋茨去承受。我想,我佩服這個人,並非單單為了他的富有吧?

2012年7月25日

牛熊不能預測 天意無法逆料

《星球大戰》的主角叫「Anakin Skywalker」,故事說他是在傳說中,能夠令到「原力回復平衡」的「被選中之人」。所以大家都期望他能夠消滅邪惡的Sith,一直在悉心培養他。
劇情的發展,是Anakin居然投進了Sith魔帝Darth Sidious的門下,改名為「Darth Vader」,變成了黑武士,美國壞蛋史上最有型的壞蛋,和Sith魔帝聯手,把所有正義的Jedi武士都殺光了,只殺剩了一個﹕原力大師Yoda。
過了二十多年,Anakin才天良發現,改邪歸正,和兒子Luke合力殺掉了Sith魔帝,終於令到原力回復了平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未來是無可逆料的。這就像在古希臘傳說中的伊底帕斯王,因為害怕預言說他殺父姦母,因而逃出本國,離開了養父母。誰知正因為逃離本國,才至於誤打誤撞,碰上了失散了的親生父母,正正應驗了殺父姦母的預言。
這些日子以來,我專心撰寫一本討論地產的專書,除了理論之外,也有述及香港房地產的歷史。當我檢視前人寫的有關房地產市場的結論,所有的結論都指向一個事實﹕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周期,大約是二十年左右。證之於香港市場,這是對得不能再對的理論。
是的,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大致以二十年為一個周期,暴跌的個案包括了194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港,三年零八個月」,1965年至1968年的「銀行危機和反英暴動」,1981年至1983年的「中英談判」,1997年至2003年的「八萬五和建華亂港」。
值得奇怪的是,以上這些,均都看似是個別事件,其中並不應該有着任何的相連關係。但是偏偏,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定時定候的,每隔二十年左右,便會發生一次,令到樓價大跌,最少的一次是跌37%,最多是六成以上。
港樓市二十年一周期
所有人都知道,樓市的牛熊是存在的,可是由於無法逆料到未來,往往錯失了買貨或是賣貨的時機,皆因人人都知道它在最後一定會大跌,但是中間發生的劇情,也許比最後的結局還更重要。這好比「星戰」故事中的Anakin,如果單看第六集《武士復仇》的結局,便不知道他在中段做了這麼多的壞事。
「星戰系列」本來預算有九集,電影拍了六集,後來的劇情變成了漫畫和小說,份量遠遠超出於三集的內容。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同我一樣,對這些劇情大有興趣。
後面的劇情大致是說,壞蛋魔君的靈魂未死,就像其他的Jedi武士都可以人死而靈魂不死。然而,魔君更進一步,因為他預先複製了大量身體,所以可藉着這些複製身體而復活。
他復活之後,引誘主角Luke走入魔道,幸好Luke的孿生姐姐Leia最後也學習了原力,救了Luke出來,兩姐弟並且徹底消滅了魔君。
我最記得的一幕劇情是﹕魔君運用原力,摧毀了一艘巨型太空船,是一點一點的把它化為烏有。當時我的心想﹕「好誇張啫!」

2012年7月17日

煙草能治病 炒輪可發財

一六五八年,英國的一位咖啡店老闆刊登了一篇文章,叫《茶的生長,質量和益處詳解》,指出喝茶可以治療「頭痛、膽結石、尿結石、水腫、便秘、壞血病、失眠、失憶、消化不良、多夢和腸絞痛。」
以上的說法,或許有其根據吧,至少喝茶能夠紓緩消化不良,如果混入牛奶,也真的有助便秘,因為這是牛奶的作用。我常常喝茶,病痛也多,不過上面的徵狀,倒是沒有的。說不定真的是喝茶治好了的呢!
在這篇文章發表的一百年前,有一則廣告說有一種曬乾了的草藥,能夠「保護我們的健康,減少我們的痛苦,讓我們找到感官的享受,放鬆我們勞累的大腦。」另外一篇報告則聲稱這草藥能「打開身體的所有毛孔和經絡:不僅防止血脈阻塞……因此人們可以保持健康,遠離疾病。」
這種神奇的草藥現在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物了。它的名字叫:煙草。
在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對於茶葉和煙草的認識深了,對於其化學作用的認識也深了,對於其對人類的作用的認識也深了,有關上述眾多的神奇治療效果,也應該大有修正的餘地。但是,直至如今,我們對於金融產品的知識,並不比幾百年前的英國人之於茶葉和煙草好上多少。
例如說,認股證吧。它並非一種投資工具,而只是一種賭具。它對社會當然很有貢獻,因為可提供賭博的刺激,為市民帶來娛樂。但它的本質,根本就不是一種資產,甚至不能享受股息,既然不是資產,那又怎能投「資」呢?
作為一個香港人,日日受到各大投行有關「窩輪」的廣告轟炸,股評人又天天教人「投資」窩輪之道,而照我的看法,窩輪的害處是要比吸煙大上一點點的。因為窩輪的害處是即時的,但是吸煙的害處卻是延後的,即時危險當然是恐怖得多。我認識一位美女,以每次五位數字的代價賣身五年,攢下了一百多萬元的積蓄,在一年之內,盡喪於窩輪之手,剩下四千大元。窩輪害人,尤甚於煙草,可見一斑。
第二個例如,嗯,是基金吧。我在《周顯發達指南》已經明確地指出:買基金者是豬。此文在網上可免費閱看。
我的理由是:1.基金經理投資也會失敗。2.基金的資訊流通不如股票。3.經紀的不良推銷。4.交易成本太高。5.基金經理偷錢的可能性不容抹煞。
以上坦率的說法,當然招來了萬方圍剿,也引來了無數的人身攻擊。但有趣的是,人身攻擊的是不少,但是能夠反駁觀點的,卻是一個也沒有。
又:《周顯發達指南》經過了六次改版之後,將會在下月推出史上修改最多的第七版,並且改名為《賺錢工具攻略本》。
第三個例如,應該輪到保險了。保險的危險性,和號稱非常安全的保險公司的脆弱性,在金融海嘯中,已經表露無遺了。有一點也是很有趣的,就是有政客要求立法,保險從業員披露其佣金收入,卻遭到業界大力反對。理由是,一旦遭客戶知道保險的佣金(如此之高),將會對這行業帶來致命的打擊。
證監會常常拍攝廣告,勸喻市民不要做羊。其實,以證監會對金融的知識,根本沒有資格去拍攝這種廣告。因為這些廣告的性質,只能做到「前門拒虎」,但是證監會的另外一些措施,卻是吸引股民去投資一些更危險的產品,正正式式是「後門引狼」。投資者如要學聰明一點,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買周顯大師的著作:就是買了不看,供奉在書架,也有相同的效果。阿門。

2012年7月12日

吉士的分店和你講乜輪?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多麼愛吃的人,而我比其他老饕更為高出一段的是,俗語說﹕「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而我的級數,就是看門道的那一級。所以我常常說,我不去經營餐廳,是餐飲界的損失。
一個小秘密是,在很多年前,我差點真的開了餐廳。
大約是二千年左右吧,我每個月都到上海去,每次都到天平路41號的吉士酒家,喝一盅雞湯,點幾道小菜。對,就是現時香港遊客必到的那一間,但那時還不怎麼見到港人,新天地的新吉士還未開張。
因為常去,同老闆、經理、夥計上上下下都十分熟落,後來老闆拆了夥,小齊他們另開了圓苑,我還有去吃它的鱉裙,初時真是第一美味,但質素很快便下調了。
我和吉士那夥人的熟落程度,是那經理老是要介紹她的妹妹給我認識。她的妹妹並不怎樣,但是妹妹還有幾個姐妹,想來都是被大戶包了起來,倒真的是省鏡得很,在那個年代已經是滿身名牌,不俗不俗。經理後來嫁了給一個廚子,這廚子很快就當上了老闆,可知當時上海餐飲業發展的一日千里。
那時的上海還有點兒土氣,老闆很想把分店開到香港去,發揚光大,於是問我有沒有辦法。我回到香港後,很快找到了一個投資者﹕Horace,我的老朋友,識飲識食之輩,也非常精於生活享受,常常在辦公室內練習高爾夫球。你沒有看錯,是在辦公室內,練高爾夫球。
資金不成問題,但有兩個技術上的難題﹕第一,上海的廚師不大可能長期住在香港,因為拿不到簽證。這難題直至今日,還未解決,所以上海的名店如小南國、鷺鷥等,一來到香港開分店,味道便變港式化了。第二,我怎麼辦?莫非真的要去當餐廳經理?這麼困身的工作,煩也煩死了,怎去炒股票?(按﹕我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努力工作過,也從來沒有做過正經事,胡胡混混就過了許多年。)
於是,我的餐飲業大亨的大計,就無聲無息的泡湯了。而新吉士(大約在二○○五年)在香港開了分店,當然也不關我的事。
噢,扯遠了,先前說到,我是懂得看經營餐廳的門道的,當然只限於經營者的層次,也即是吹水的層次,不是實際管理的層次……不過篇幅所限,下期再續。由於我答應了編輯,每期都必須說投資有關的東西,姑寫如下﹕
買認股證和買垃圾股票,大家猜猜,兩者之間,究竟哪一種的殺傷力更大呢?
我且從莊家優勢的角度去分析﹕一隻發行期為半年的認股證,溢價是二成至三成。一年下來,就是五成的溢價。換言之,平均每個買家如果持有認股證足一年,他的本金輸了50%。
根據湯財的研究,香港最兇殘的一位莊家的旗下股票,在十年間平均每年的複合跌幅,也是50%左右。由於我認識這個莊家,所以姑諱其名。
因此,購買認股證的輸面,和購買最垃圾的股票,大約是相等的。換言之,如果是只與普通的垃圾股票相比,認股證的殺傷力比較大。
大家請注意,我只說「購買」認股證,因為買它是賭博,不是投資,這是簡單而又明顯的事實。每逢看見輪王輪后之類的物體去介紹「投資」認股證,我的心裏都不禁嘀咕﹕「你講乜輪嘢?」

2012年7月5日

Benjamin Graham和巴菲特 都是靠內幕消息

Benjamin Graham(1894-1976)是巴菲特的老師,也是「價值投資法」的發明人,寫作了三本投資天書,這三本投資天書在投資界的地位有如四福音,是每一個想在股票研究上有成就的人所必讀。在今日的股票世界,沒有一個人的影響力比得上Graham的一半。
Graham的家庭是貧窮的英國移民,成長後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二十歲時進入了股票界當學徒,主要的工作是用粉筆在黑板寫字。相信香港上了年紀的股票從業員,都記得這工作,因為當時要進入股票界,都得「紅褲仔」出身。從低學起,這是最好的訓練,不過現在這優良傳統已喪失了。
他後來當上了分析員。我一直認為,以經紀來作為股票界的進身之階,是最壞的開始。因為經紀的工作性質是虛浮的,難以對股票的本質有着甚麼深刻的理解。傳統的股票進身階梯是先當兩三年分析員、或是企業融資,就算是後勤工作,所能學到的東西,也比經紀為多。一上來便當經紀,好比沒有唸過軍校的新兵,便來提槍上陣。不過今日香港的制度,正是考試合格後,直接去當經紀,不消說,是送死。
他的第一宗大刁,是收到了內幕消息,一家銅礦公司即將清盤,但他分析過後,覺得這公司的資產值遠高於股價,所以建議公司大量買入這股票,結果公司賺了大錢,是接近一百年前的數十萬美元。
無獨有偶,巴菲特的第一桶金,也是來自內幕消息。他就是得悉Benjamin Graham正在大手購入Gaeco的股票,所以跟風買入。後來巴菲特把兒子的名字也改成了「Howard Graham Buffett」,豈始無因?
由此可見,不論是哪位股神,上位之路,都得靠着內幕消息。而我的「信息投資法」,正是所有投資法之基礎……(下刪三千字廣告)
在1929年的股災,Graham輸到跳樓(形容詞啫,不是真的跳了),但是後來他發現了一個大商機,就是股災過後,有着大量廉價股票,於是他的價值投資法便乘時而起了。
其實,Graham的模式十分簡單﹕大量買入價值偏低的股票,然後迫使其反映價值,股價因而提升,於是便可以從這過程中賺取差價了。這道理當然人人懂得,可是,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在買入股票後,迫使其反映價值、提升股價呢?(如果這公司會這樣,一早做咗啦,使等到你買入之後,先至反映其價值咩!)
答案就是兩個字:大量。當他大量買入時,可以進它的董事局,甚至吃掉了其公司,逼它炒股票、賣資產、套現派息,甚至是將公司清盤,無所不用其極。當然了,這種方法,是大戶的專利,散戶是做不到的。
本文的結論,就是告訴大家﹕人人都在說價值投資法,但是價值投資法的真正精粹,是給大戶和基金使用的,散戶不宜。這正如空手道很厲害,但是沒有底子的人,一掌劈下木板,斷的不是木板,而是手骨。當我天天聽到有人去教散戶價值投資法時,難免失笑。
Graham和巴菲特是截然不同的人。他出身貧困,巴菲特卻是富家子弟,他風流倜儻,最後還泡上了死去兒子的女朋友,巴菲特除了結了兩次婚之外,好像沒有甚麼溝女緋聞。Graham衣着華麗,愛好花錢,但巴菲特卻以孤寒著名。Graham著書立說,普渡眾生,有關巴菲特的書都是別人寫的,他很少把心得透露出來……本來此文是想說巴菲特的投資法的,所以先從Graham說起,誰知寫到興起時,Graham竟成為了主角。

2012年7月4日

道德反對梁振英,現實必須他留任

前天7月1日的大遊行,究竟有多少人參加,一共有三種說法﹕民陣的40萬人,警方的6.5萬人,港大研究計劃的9.8萬至11.2萬人。由於政治原因,一般來說,民陣有誇大人數的習慣,警方則有低估人數的傾向,所以港大的統計數字,向來是最有代表性的。但是由於這一次的遊行人數實在太多,市民按照經驗來判斷,估計應該高於港大所統計的10萬人數字。所以合理的判斷應該是有10萬至20萬人參加,是歷來的第三高,僅次於2003年的50萬人(無異議的數字)、2004年的20萬人(民陣的數字是53萬),卻遠遠高於去年的5萬至6萬(民陣的數字是21.8萬)。這顯然已是一個令人震驚、足以動搖政治的數字了。

一如先前9次的「七一」遊行,這一次的遊行也是有很多的訴求,例如說,打倒地產霸權、反對廿三條立法、徹查李旺陽冤案真相等等,比較小的議題如抗議警察濫權、推行全民退休保險、回購公共事業等等,也有,但是所有的議題,都指向同一方向﹕梁振英和香港政府。

毫無疑問,這一次聲勢浩大的遊行,已經重創了梁振英的聲望。他上任行政長官之位不足八小時,已遭到了如此強大的反抗,並且出現了強烈要他下台之聲,實在是始料之所不及。然而,觀乎梁振英的政綱和其勝選後的所作為,他的經濟與民生政策,根本就是民意之所繫,沒有值得非議的地方。李旺陽事件固然是悲劇,可是以行政長官的職位,是由中央政府所任命,他的噤口不言,也是情有可原。至於其為中央政府的「傀儡」之說,則自董建華、曾蔭權始,已然如此,何故獨罵梁振英一人?梁振英的「罪名」,一在於他與中方的關係太過密切,而在唐英年揭露出來的行政會議討論當中,更有梁力主鎮壓之說。這令到市民擔心他上任後會採取強硬措施,剝奪港人的自由和人權。然而,縱然如此,梁振英也是合法的、經由法定程序選舉出來的行政長官。要他下台,還是於理於法不合。

中國向來有「竊國」的說法,意即使用虛假的理由,去奪取皇帝之位。例如說,劉邦、朱元璋等人的皇位,是打回來的,所以不算,但是趙匡胤的「皇袍加身」,卻就是「竊國」了。回想當日梁振英之所以贏得了唐英年,當上了行政長官,全因為唐英年的「唐宮」僭建,令到梁振英站上了道德高地,才是他致勝的關鍵。如今梁振英竟然被發現也有僭建,這代表了,他當日的贏取行政長官之位,實在大有問題。換言之,所有的攻擊,本來都動搖不了梁振英當行政長官的合法性,唯獨僭建一項,卻是他的致命傷,因為這令他有了「竊特首」之嫌!

到了這個地步,梁振英政府在施政初期,成為了跛腳鴨,似是必然的事實。弔詭的是,人們要把梁打成跛腳鴨,理由之一是他會當中央政府的傀儡,但問題是,梁的權力越是受挫,他越是得倚靠中聯辦的幕後權力來施政。這即是說,香港市民越是反對強烈的事情,梁振英越是要去做,因為他根本別無選擇。


從道德上,我們當然不贊成梁振英的繼續擔任行政長官之位。但是從現實政治去看,無論是梁振英給打殘了,變成了跛腳鴨,抑或是他直接下台,對於香港的大局,反而是壞事。畢竟,香港經過了15年的停滯不前,其中還有曾蔭權7年的官商勾結,社會經濟狀況已經千瘡百孔,法治崩壞,如果行政長官也給鬥倒了,這個殘局相信更難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