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老祖母不怕被克隆

 朋友說的一個故事:


她祖母去做深喉唾液測試,有少年走過去同她說:「你不要去呀,他們會取去你的基因,去複製妳出來。」


祖母說:「我是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他們複製我,有甚麼作用呢?」


少年答不出來。他的知識顯然很低,否則也說不出這種低智的話,想來是遭師友洗了腦。


如果我是他,我會回答說:「用了八十多歲老婆婆的基因,也是可以複製出少女的你,他們要的是年輕的你。」


不過,如果我是祖母,我會回答:「年紀大了,基因會缺失,複製出來有缺陷的機會率會高得多。」


其實,現時克隆技術還未成熟,以克隆羊為例子,克隆出來的個體,會短命得多,因此,克隆人也沒甚麼太大的用途,因壽命與身體狀況都不如正常人類。


如果有人這樣對我說,我會回答:「如果是這樣,就好了,省得我去生仔!」


我想,如果有克隆人的技術,很多人都希望克隆一個自己出來,而不是利用交配方式,減數分裂地,只生出一個只有自己一半基因的人,尤其是,越是自戀的人,如富豪,更加希望如此。雖然,就我所知最有名的克隆人,是《星球大戰》系列的賞金獵人Jango Fett,他的克隆兒子是Boba Fett,承繼了他的賞金獵人身分,所有的白兵都是他的克隆兒子,只是改變了基因,令到服從性更強。


由此小事可見,青少年是多麼的易騙和無知。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1189.jhtml

用直覺分析拜登當選

 同本報副社長馮振超做《博弈論》節目,講到究竟我貼誰人當選下任美國總統,我的答案是:「拜登。」


有讀者會挑戰我﹕「喂,周顯大師,你之前不是預測特朗普當選的嗎?現在為甚麼自打嘴巴,轉軚了呢?」


第一,我周時自打嘴巴,對臉皮很厚的我而言,一點不奇怪,完全受得起。皆因股評人常常貼錯,成績往往比掟飛鏢還要差,如果沒有這厚臉皮,早就買豆腐撞死了。


第二,當日我貼特朗普的理由,是因保加利亞盲眼預言家Baba Vanga的預言,說奧巴馬是美國最後一任總統。因此,我的詮釋是在特朗普連任之後,美國崩潰,因而應了預言。


大家知道,凡是準確的預言,都不過是事後的追認和詮釋,而這詮釋是誰也預料不到的。正如楊衛隆測到美國最重要的人將會死亡,而且還是一個黑人,他詮釋為奧巴馬,誰知卻是米高積遜。所以,說不定在很多年之後,人們公認美國在奧巴馬年代達致最高峰,這也不妨詮釋為「他就是(強盛的)美國的最後一任總統」。誰知呢?


至於我貼拜登的原因,則是因為在現今世界,人們對政客的熱情淡衰得很快,法國的馬克龍、加拿大的杜魯多,都是熱一下便退了。蔡英文當總統後幾乎是馬上變成萬人唾罵,然後來了一個韓國瑜旋風,但韓死得比蔡更快,在韓之後,蔡方才谷底急升。


正因為人民的不耐煩和快速變心是常態,我方才貼拜登。這好比我4年前貼特朗普,原因只是因為他在初選時已大冷門無端端勝出多次,從賭博的角度去看,這局勢一定有大家看不明的暗中因素,例如骰子做了手腳。


我把這叫作「直覺分析法」,成功率很高,通常會用在炒股票之上。為甚麼我喜歡採用這種分析法呢?


要知道,要分析總統大選、藍籌股基本因素這些大型項目,有太多的數據,你既不可能完全收集,要想分析戰勝內幕人士,更加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坊間的總統分析,不過是抄抄那些美國評論,全無創見。所以,倒不如挑出一些直覺的看法,用本能去把答案選出來,很多時,效果比裝模作樣的「客觀分析」更佳。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a8%e7%9b%b4%e8%a6%ba%e5%88%86%e6%9e%90%e6%8b%9c%e7%99%bb%e7%95%b6%e9%81%b8-240991

大藍籌太複雜 需用直覺投資法

 【明報專訊】隨着螞蟻集團(6688)即將上市,騰訊控股(0700)的股價也屢破新高,執筆之時,已超過了600大元。其未來估價,以麥格理估得最為誇張,足足估到815元,理由是旗下的微信支付,應和螞蟻集團同級,因此現價騰訊還是抵買的。


記得在一年多前,我用黃大仙的籤文看騰訊,說它是「岳飛遇害」,人們以此認為它死定了。我卻說,岳飛是忠臣,這反而證明了騰訊是隻好股票,在一段長日子之後,必然會大升特升,好像在宋高宗和秦檜死後,岳飛反而紅到在全國各地大建祠廟。


後來又求了一支「蘇秦不第」,人們也認為是下下籤,但我說,蘇秦不第之後,很快便「六國大封相」,紅到發紫,因此,騰訊很快便會翻身了。


果然,這證明了其他人的解籤實在太笨,而周顯大師的確是香港解籤第一高手。最重要的,當然是黃大仙的籤文真靈。


黃大仙求籤 欠科學但成本低

我之所以把上述事件挖出來,再講一遍,皆因我想講一個理論,來自《炒股密碼》,就是像匯控(0005)、騰訊、阿里巴巴(9988)這些大型藍籌股,由於業務太過複雜,因此不可能分析其數據,這可能是一份全職工作,兼且要長時間鑽研,方可做到。


我們當然沒有這個時間,也沒這能力,因此,必須透過其他途徑,用更簡單的方法,例如用黃大仙籤文來作預測,雖然稍欠科學,但是時間成本和所需能力卻低得多,我把這叫做「直覺投資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999545831&issue=20201030

2020年10月29日

現在去英國是自尋死路

 有朋友夫婦都當教師,有兩個子女,即將移民到英國去了。我心想,英國現時日日兩萬宗新增新冠肺炎個案,日日死百幾人,總人口的1.3%受到感染,還處於高峰期,你此去,不是自尋死路嗎?至少也等到疫情過後,才過去呀!

他也有苦衷,就是要趕上子女的入學期。至於為何10月及11月時會有入學期問題,我沒去深究。

英國近年的經濟,實在「油麻地」,以股市作說明:過去5年,港股不上不下,也算升了7%,英國股市則反跌了7%,這還不算貨幣貶值。

除了2016年英國脫歐,更根本的原因,是在2009年以後,整個歐洲全部都沒好過。我在本欄已說過很多次: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國力大弱,已從giver變成taker,因此美國迅速復元,歐洲日本卻永不翻身。包括台灣在內很多人看歷史,在二戰之後,所有美國的跟班都發達,以為這一次也不例外,死跟著美國,但形勢已在2009年扭轉了,現在美國附庸只會被進一步剝削,再佔不到便宜了。

英國作為美國的第一號附庸,前途有限,後患無窮,不在話下。現時英國有6,798萬人,其中300萬左右穆斯林,300萬左右黑人,未算其他少數族裔。

由於少數族裔的生育率是白人的15倍,估計到了2050年,他們將佔人口的1/3至一半。也因他們大部分都是住在倫敦,到時倫敦的少數族裔應佔人口的大多數,而且這些人大多是社會的低下階層,這肯定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實在很為移民英國的朋友的兩個小朋友擔心。

《香港討論區》有人說:「我兩個小朋友在英國讀大學……嗰邊種族歧視十分嚴重,人工低,薪俸稅重,租金高,日用品貴,交通費高昂,膳食冇平嘅,唔帶埋錢過去只靠工作,若要租樓基本上不能生存……一次過交幾年保費,扒手又多……50歲夫婦帶子女去英國移民,基本上需要帶二代人一生所需的金錢……一家幾口就從此成為不用工作的廢人……有前途的工作是不會請黃種人的。他們大學畢業後可以做下樓面,超市執貨,Uber司機,清潔,通渠之類。」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f%be%e5%9c%a8%e5%8e%bb%e8%8b%b1%e5%9c%8b%e6%98%af%e8%87%aa%e5%b0%8b%e6%ad%bb%e8%b7%af-240784

債主被欠債 未必是「苦」

 【明報專訊】香港有幾個有名的債仔,幾乎借遍了整個金融界,債主以百人計,涉及金額億億聲。我說「債主」,不說「苦主」,皆因這些債主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被欠債不還是常事,一點也不「苦」。

由於市况不景,這些債仔很自然地,成為了久債不還的「老賴」,街數多得數不清。然而,有一位聰明絕頂的仁兄,居然在債仔的身上,非但沒虧本,而且還賺了不少錢──幾百萬元的成本,賺了過千萬元,都算犀利了。

早借早call loan 已賺幾倍本利

說穿了,這「神奇能力」的法子,就是早早借出,在別的債主還未投入這「市場」時,他已開始投入了。當債仔的欠債累積,他已在call loan還錢,債仔只有問其他人借錢,先還給他。這時,他已賺了幾倍本利,在印印腳了。

然而,現時他還有一兩百萬元的債項,未曾收回。我很奇怪地問他:「以你的追債能力,明明可以容易收回呀,為甚麼還會讓他繼續欠下去呢?」

他的答案可絕了:「人人都是他的債主,如果我不是,一伙朋友談起來,我豈非很無面?」

他又說:「我也時不時見到這位債仔,如果我已沒有了債主的身分,他豈不是可以同我平等對話,我不能繼續凌辱他,豈非又是好無面?」

所以,他寧願有枯數,也要維持債主的身分。這實在是一件妙事,但在上流社會,卻是很普遍的想法和做法。有機會,再同大家講幾個類似的故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910359737&issue=20201029

中國天然氣為我帶來名利

  中國天然氣(931)是一隻我非常有感情的股票。8年前,我參加一份免費報紙舉辦的實倉炒股比賽,便是靠這股票,贏得了一百多萬元獎金,這應是香港開埠以來,炒股比賽最大筆的獎金。

 我也因此炒股比賽而「暴得大名」,有一兩年的日子,我幾乎在專欄寫的每隻股票,都以倍數爆升。在股評人當中,沒有比我更紅的了。

 上周,這股票有異動,突然升了一倍有多,我馬上買入,總算趕上了這班車,至今已有接近一倍的利潤了。但我預期有更多利潤,因此並無沽出。

 中國天然氣的大股東簡志堅,是非常有實力的金融高手。十幾年前,他入股中國燃氣(384),令到公司股價大升,但過了不久,被踢出局,因而深深不忿,搞了十多年,誓要搞出一家勁過中國燃氣的公司,這是他的志願。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2020-10/29/content_1225464.html

2020年10月28日

東涌商業地流標有因 逆向思考應執平貨

 東涌第57區商業地,鄰近公屋迎東邨,佔地13.27萬方呎,可興建寫字樓面積上限逾114.59萬方呎,佔了項目總樓面近91%,餘下樓面則作商場用途。此地皮在上周截標,只收到3份標書,分別來自「新鴻基地產」(016)、「長江實業集團」(1113)、「信和置業」(083)伙同「嘉里建設」(683)合組的財團,結果一如意料,流標收場。


這次已是本年內第二次的商業地流標,上次是在今年5月,啟德第2A區4號、5(B)號及10號商業地,估值超過100億元。如果是以近2年計,則一共有4塊地皮流標,以2014年起計,則有8塊流標,全部都是商業/酒店用地。


就以本年而論,地皮流標,是意料中事,皆因在這年頭,先是黑暴、再是新冠肺炎疫情,跟著來個《國安法》,大量公司倒閉,還有外資撤出香港,商業大廈的空置率已到達恐怖地步,市場上有太多的平貨出售,還有誰敢來買地皮建商廈呢?


也是因為政府的糊塗:東涌新填海區的鐵路站仍在規劃,預計2029年才建成,周邊的資助房屋用地亦未交付,估計該區約7年至10年方可成形,況且區內已有「東薈城」,以及興建中的「SkyCity」。這塊地皮回報期估計要20年,投資風險高,必然出價低,甚至連熟悉該區的「太古地產」(1972)和「新世界發展」(017)均沒有入標。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建議一,改成為「商業及數據中心混合用途」,二,拆細項目。我永遠反對拆細項目,皆因會削弱土地的價值,政府賣地原則應是土地價值的極大化,這才是公眾利益。


泓亮諮詢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建議改成商住發展。雖然,現時因航空業受到疫情重創,飛機師、空姐劈價出售東涌物業,但香港的居住環境惡劣,住宅始終有價。反過來看,不介意路程遠、車費貴的人,現應在東涌找房子。


然而,港府頑固地繼續以傳統方式計算地價,估計底價與發展商的出價相差兩成,因此,流標應會持續出現。正如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所言,政府應採用更貼近市況的計算方式。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d%b1%e6%b6%8c%e5%95%86%e6%a5%ad%e5%9c%b0%e6%b5%81%e6%a8%99%e6%9c%89%e5%9b%a0-%e9%80%86%e5%90%91%e6%80%9d%e8%80%83%e6%87%89%e5%9f%b7%e5%b9%b3%e8%b2%a8-240562

長遠看好中國天然氣

 【明報專訊】中國天然氣(0931)是我一直在留意,也贏過很多錢的股票。如果你問它的大股東兼主席Billy(簡志堅),他永遠極度看好,皆因他對公司投注了極大的資金和心力,斷言前景無限,10元只是第一步而已。


主席「復仇作」 不成功不甘心

我當然明白,中國天然氣是他的心血所繫,話說十幾年前,他把中國燃氣(0384)搞得有聲有色,卻被踢了出局。中國天然氣是他的「復仇之作」,不搞到比中國燃氣的規模更大,絕不甘心。


這場「戰爭」他打了10年,還未完功,皆因中國燃氣的市值是一千多億元,要戰勝對方,談何容易?但他一直在努力的打,至今已真金白銀注入了幾十億元,還不計10年來的時間值和機會成本。


要把中國天然氣炒到10元,只是六七百億元市值,還未到目標,更何况要有基本因素配合。現時簡志堅人在內地,因疫情封關,已很久沒回香港了。他所努力中的,就是搞好公司的業務。


這股票我是長期看好,可是資金有限,還是等到它異動時,方才買入,這會買貴貨,但省掉了等待成本。在上周,它突然爆升,我在周四動手,買入了幾百萬股,當日,我在收費網站的實倉中刊登了出來,也不知有沒有人留意到;在周五,即有三成利潤。我相信,這股票將為我帶來很不俗的收入。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826820125&issue=20201028

2020年10月27日

康宏雙方大打廣告戰

 話說康宏環球(1019)將在11月26日召開股東大會,選出新董事局。


這公司涉及了中、港、台兩岸三地的超級富豪家族,有股壇大鱷,2,000多名員工、40萬名客戶、48億元資產,證監會和廉政公署刑事檢控數十人,有股權爭奪戰,高薪聘請多名資深大狀,幾十名律師。在日前,民事訴訟雙方分別多天刊登廣告,宣傳立場,稍稍幫助了財政不佳的各大傳媒。


公司現管理層,即是台灣首富蔡氏家族,控制了董事局,主守,廣告的主題是「香港康宏/業務向前不停步」﹕角度是自誇現時的管理究竟有多好,諸如此類。


攻方是深圳最大地主佳兆業(1638)的少東郭曉群,口號是﹕「望股東深思熟慮,甄選康宏董事」,它推舉馬時亨和石禮謙兩大政界名人入局,指出有助公司復牌。


道德高地上,深圳幫勝了一籌,皆因康宏環球3年不公佈業績,導致公司被除牌,這是無法辯解的「原罪」,也直接令到小股東受害。不過,究竟能否成功換人入局,就要看投票結果了。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1027/UK4KXM25IRC2JKYL4OC5ZUWC2I/

邵家臻和查映嵐的噁心批評

 周日,因應朋友之邀,去參觀了深水埗通州街臨時街市舉辦的「數碼龐克號」(Cyberpunk)展覽。據報,這是由NGO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創意旅遊發展計劃「#ddHK 設計#香港地」,邀請本地壁畫藝術家、13間深水埗小店及時裝設計師等重現Cyberpunk「太空飛船」的場景,展覽由10月17日至25日一連9日舉行,我去時,已是最後一日。


這展覽以電影《阿基拉》、《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等經典作品作為創作靈感,更有李小龍壁畫,以及香港懷舊物品,目的當然是吸引青少年拍照打卡。在我看來,展覽的水準遠遠未到滿意水平,但當我得悉其成本,計及預算的緊絀,則又釋懷了。


另一個缺點,是把深水埗這舊區和Cyberpunk夾在一起,這顯然不是很有效的synergy,格調有點兒格格不入。反而,最受歡迎的打卡地點是懷舊counter,例如桑拿、夜總會、初代電子遊戲機之類。不過,如要申請budget,對著bad taste的審批者,也許這種「攞你命三千」的綜合方式,更能容易獲批。


當然,就我的品味而言,如果單純主題是深水埗社區,應該更為吸引。


這展覽幫助了本地設計師和南亞裔人。老實說,本地設計師的水平真的有待提升,暫時來說,仍未足以「打國際波」。這就是我常常說的,香港的政客和市容等等的品味太過差劣,上面的人不成,自然影響到下一代,要待改善,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在展覽中,我見過幾個南亞裔人,給我的印象卻很不錯。事實上,我的生活圈子,認識好些南亞人,都很友善,這當然不排除偏蓋全。


對這展覽,社福界立會議員邵家臻指展覽非常諷刺和虛偽,趕絕露宿者卻以充滿貧窮元素的Cyberpunk作主題,「人又唔關懷,條屍就咁重視」。邵強調,藝文創作從來可與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相互合作,包括以創作讓更多市民了解無家者背後的故事,坦言「懂得藝術嘅人如果關心多啲社會,世界會更加美好」。


邵家臻這說法,就是bad taste的展示之一。誰要規定藝術一定要與弱勢社群合作的?藝術要為社會服務,這不是幾十年前共產黨的口號嗎?那時的中國一窮二白,錢花在刀口上,藝術為社會服務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但已被西方的自由派人士痛罵,說藝術應凌駕政治自上,是美學的一部分。邵家臻不是明確地反共立場的嗎?為甚麼竟然唾棄了自己的西方立場,拾回了幾十年前共產黨在用、現在也放棄了的極左政策方針?


藝術評論人查映嵐指社區介入藝術前,必須先考察及了解地區:「不能把地區和社群當作抽空脈絡的藝術佈景板,這是『藝術』對『活生生的人』最基本的尊重」。


簡單點說,她指通州街豪宅項目入伙時,天橋底遭當局以美化社區、處理衛生問題為名「洗太平地」,不久該處的無家者便全部消失。「如今使用同一地點『搞藝術』,其實就是為整個『豪宅化』大project接力」。


「那麼我們又會如何看待美化囍帖街、高鐵站的藝術活動?」她質疑在一個地方創作,卻對該處的歷史不聞不問,「到底這背後是怎樣的創作倫理,觀眾能接受嗎?別說搞展覽,我甚至覺得,即使只是去深水埗消費、打卡,其實也就成了該區的stakeholder,不能說對那裏發生的事不聞不問」。


對此,我只能說,原來香港的藝術評論人是這種水平,怪不得我們的藝術水平這麼低了。對於藝術可不可以脫離社會,前面批評邵家臻時已講過,現在再講一下,就是在世上,永遠是由貴族帶動藝術,藝術如果平民化,就肯定會庸俗。就以囍帖街為例子,我認為今日的囍匯就遠比當日的囍帖街有品味得多。我真的不明白,以查映嵐這樣的嘔心水平,也膽敢寫文當藝評家,怪不得水準淪落到這地步。


我告訴大家一個藝術的基本知識:就是幾乎所有有價值的古藝術,在當時,都已是很有價值的東西。例如說,宋版書為甚麼這樣貴?皆因在宋朝時,雖然已初步發明了印刷機,但書籍仍然是昂貴的物事。有甚麼建築是值得保留的?例如中國銀行總行、立法會大樓等等,在當時已是美麗的建築,因此值得保留。像囍帖街,在幾十年前,一直是噁心的建築,不會因它有歷史價值就值得保留,單單看這些評語,已知查映嵐這種所謂的「藝評家」,所講的不過是「醜學」,而非美學。


話說通州街天橋底本來是露宿者聚居地,後來蓋了這座街市,他們搬了去通州街公園。這本已是2年前的事,與Cyberpunk項目本無關係,但又拉了出來講。露宿者的問題很複雜,但很明顯的是,他們並不享有任何地方的產權,如果政府連把露宿者逐走的權力也沒有,莫非他們是業主嗎?民主派很多人都是支持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主的土地,來作發展。莫非地主的土地可以收回,露宿者所住的地方卻不可收回?


當然,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貧無露宿之地」,也是政府的罪惡。可是,這應該是公屋的問題,上樓的問題,甚至是有沒有「alternative」讓露宿者可以移地另睡的問題,例如通州街公園,而不是認為露宿者可以享有該地的「永久業權」。


查實,藝術評論人去批評公共政策,本身就是非常戇Q的事,如果這藝術評論人是不入流的無知識的蠢蛋,就更戇Q十倍百倍了。至於邵家臻,雖然是立法會議員,但也從來有如其他的民主派人士一樣,堅持「香港越亂,對民主大業越有利」的基本想法,因此一直積極搞亂香港,也不用說了。


(按:「香港越亂,對民主大業越有利」,據我所記得,是10年前公民黨的陳家洛在一個公開論壇講的,但有讀者指出,講者是成名。我肯定我沒看錯也沒記錯,有錯的,是報道錯了,因而我錯引了。不過,反正都是一伙的一丘之貉,由誰講出,也沒有分別。)


「數碼龐克號」正是被批評為「粉飾太平」、「間接幫政府洗太平地」。宣傳太平究竟有甚麼不好?就是那些希望香港越亂越好的人,才會反對太平。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0829.jhtml

《國防法》是中國局部動員備戰政策的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於1997年在人大會議中通過、施行,2009年修訂過一次,一共有12章、70條。日前,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提請審議修訂草案,把舊有條文刪除3條、新增6條,總改動有50條,由此可見改動之大。


這次修訂的最大被爭議點,是在第四十七條:「進行全國總動員或局部動員」的條件,除了「主權、統一、領土完整」之外,另加了一項「發展利益」。不消說,「發展利益」這名詞有點含混,但毫無疑問,像美國這種圍堵中國,又或者是貿易制裁之類的行為,如要解釋,很容易解成「發展利益遭受威脅」。


台灣的「三立新聞」對此的報道及詮釋是,在此修法後,中國大陸「隨時可攻台」,這當然是笑話,皆因中國隨時可以用「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理由去攻打台灣,根本用不著新訂一條「發展利益」。


看時間軸,初提出及籌劃這次修訂,是在去年1月,正是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時候,很明顯,這是針對美國的貿易戰所發出的對抗招數。


所謂的「動員」,即是國家採取緊急措施,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戰爭服務。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動員並不一定代表戰爭,也可以只是「備戰」。它也有分「全國總動員」和「局部動員」。事實上,在新冠疫情時,中國已在實行局部動員」,例如說,在幾個月前,政府下達了一份「家庭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這其實已是初步的「局部動員」了。


清單的內容包括了:避險逃生、生存求助、飲用水食品、醫用藥品、重要資料等5大類。試想想:假如中國家庭現在已開始存有這些物資儲備,一旦到了戰時,便不虞搶購,這好比假如在去年家家戶戶均存有一百幾十個口罩,新冠肺炎來到了,也不愁沒有口罩用。


簡單點說,現時中國的政策,其實已在戰爭動員中,估計隨著《國防法》的通過,還會逐步升級,要求家庭加強備戰,以及儲存更多的戰略物資。這有種中國傳統上的「深挖洞,廣積糧」的意味。從經濟學上看,這也不無刺激消費,促使人民多購物資的作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3%80%8a%e5%9c%8b%e9%98%b2%e6%b3%95%e3%80%8b%e6%98%af%e4%b8%ad%e5%9c%8b%e5%b1%80%e9%83%a8%e5%8b%95%e5%93%a1%e5%82%99%e6%88%b0%e6%94%bf%e7%ad%96%e7%9a%84%e4%b8%80%e9%83%a8%e5%88%86-240349

獅子回巢 匯豐難拾昔日榮光

 【明報專訊】大迷信的說法,去年匯豐大門口的兩隻獅子被火燒後,其風水陣被破了,因而導致近來一連串的事件,銀行業大環境已經夠衰了,又被英國夾住無息派,業績又唔好,又因孟晚舟開罪了中國,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不知如何收科?


現在獅子回巢,準備擇日開光,有人說,中國可能克日放寬,應該有好消息公布。


但又有人說,獅子受傷太重,補都補唔番,匯豐好可能回復不到從前的榮光,這也應該是事實。畢竟,前文已講過,銀行業大環境不好,香港又不算好,英國更是衰十倍,所以就是中國不制裁,再回復派息,匯豐也好不到哪裏去。


吾友胡漢清資深大律師也是《基本法》專家,他說,公司或銀行,如果執行美國的制裁,也算是違反了《國安法》。他豪氣地說:「你可以quote我,說是我講的!」


然而,如果違法,究竟是客戶服務、經理、董事,抑或是全部都違法呢?如果是報紙的報道,一旦涉及違法,則從報販、發行、印刷、督印人、出版人、記者、總編輯,統統要告。


所以很多報販都很無辜,但同樣道理,客戶服務都可能有罪,都好無辜喎!


不過,現在流行連坐,執行納粹任務和執行共產黨時代政府政策的德國人,都照樣被指控違反人類罪行,一樣要被繩之於法啦!所以,其實家陣在銀行打工,都有一定的風險。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738056967&issue=20201027

2020年10月23日

商業化和規模效應永遠與品味相矛盾

 很多年輕人迷韓國明星,問起我,我說,我都喜歡呀,不過我喜歡的是JYP,不是樂團成員。


JYP就是朴軫永,Jin-young Park,本來是歌星,1997年創立了「JYP娛樂」,先是捧紅了朴志胤和Rain,後來成立了Wonder Girls、2AM、2PM、miss A、JJ Project等等樂團,最為香港人熟悉的應該是TWICE的周子瑜。



就個人品味而言,很不喜歡樂團,皆因太過沒有品味,完全沒有個人特色,只是翻版倒模出來的藝人。然而,在今天,樂團已是主流,日本、內地也先後仿效,大搞樂團了。


為甚麼呢?


皆因在娛樂界的商業模式而言,樂團更有效益和競爭力。我們可以列出很多原因,例如說,一堆人唱歌跳舞,總比一個人獨唱獨跳,在畫面上好看得多,一堆人所能製造出來的娛樂新聞,也比個人所能佔的版面更多,樂團有很多成員,每個成員都會有fans,加起來更不得了,假如有一個大紅,也可利用品牌效應,帶動其他成員……


更重要的是,捧紅一堆人和捧紅一個人,固定成本是一樣的,多花不了幾多錢,而造成了一個集體品牌,更加不愁任何一個成員「起飛腳」退出,影響不了大局。以朴志胤和Rain為例子,都玩過花樣,搞得JYP頭疼不堪,所以還是搞樂團更化算。


以上情況,可以用一個簡單名詞去解說:規模效應。


玩規模效應,永遠更有成本效益,但卻失去了品味。我最喜歡吃日本菜,最高級的往往是「廚師發辦」(omakase),廚師親自為幾個客人做菜,比起香港流行的私房菜,同顧客的關係更是親切,食物水平也更高。


可是,論到賺錢和生意經,始終還是中國菜,皆因中菜的分工比日本菜更嚴謹。當然,更精細的分工,莫過於肯德基、麥當勞這些連鎖店,但品味則更低下了。


未來學專家大前研一寫過一本書,講日本的「一泊二食」民宿,競爭力遠遠不及美國的迪士尼,雖然,我認為前者的品味更勝。這也證明了,商業化和規模效應,永遠和品味相矛盾。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5%86%e6%a5%ad%e5%8c%96%e5%92%8c%e8%a6%8f%e6%a8%a1%e6%95%88%e6%87%89%e6%b0%b8%e9%81%a0%e8%88%87%e5%93%81%e5%91%b3%e7%9b%b8%e7%9f%9b%e7%9b%be-240054

重量級人物入局 利康宏復牌

 【明報專訊】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康宏環球(1019)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是香港金融史上最精彩的一場「戰爭」﹕


它牽涉到中、港、台兩岸三地富豪,2000多名員工、40萬名客戶、48億元資產,證監會和廉政公署破天荒首次聯合行動,除了刑事之外,還有民事的股權爭奪戰,出動了七、八名資深大狀,幾十名律師,對於法律界的收入,實在貢獻良多……


事件延至今日已有3年,起訴了不少人,但仍未有一人定罪,股權爭奪方面,也仍然未有最終的法律定案,可知此事還將延續下去,沒完沒了。


財技高手幕後獻計對招

最新的進展,是在9月28日,持有康宏29.91%股權的佳兆業(1638)主席郭英成的兒子郭曉群去信康宏環球,要求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重組董事會,建議現時全數董事離任,以及委任6名新董事,其中包括的重量級人物,有港鐵(0066)前主席馬時亨及立法會議員石禮謙。這明顯是一着奇招,也是一記重招,其中的馬時亨和雙方均稔熟,外人難明其中玄虛。康宏這「故事」不為人知的「引人入勝」之處,就是雙方背後有着全港最高明的財技高手在幕後獻計對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康宏現董事局居然順攤地答應了,宣布在11月26日召開董事會。


純從小股東的利益來看,現管理層3年沒出業績,導致公司被交易所停牌,責無旁貸。以馬時亨和石禮謙在金融界的人脈和政界的能量,如果他們能夠加入新董事局,對於復牌的上訴,絕對是有利小股東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393438478&issue=20201023

2020年10月22日

從《魁!!男塾》講到秋山木工

 上周講過的《魁!!男塾》,故事所充斥的「男子漢」概念,雖然有很濃厚的軍國主義思想,但卻很對我的胃口。畢竟,在我的眼中,今日世界的下一代,實在太沒紀律了,雖然,我那一代也好不了多少。這漫畫的精神好像喚起了我的一些想法,這想法不限於軍國主義,而在於紀律。

日本有一家小工廠,名叫「秋山木工」,有三個合伙人,大老闆叫「秋山利輝」,位於神奈川縣,員工只有34人,年收入卻有20億日圓,是日本皇家指定的傢俱特供廠家,客戶包括了宮內廳、迎賓館、國會議事堂、知名大酒店、富豪家族等。

秋山利輝生於1943年,家中兄弟姐妹六人,很貧困。他很笨,讀書不好,根據《匠人精神》這本書:「從小學到中學,9年時間,我的成績總是倒數第一,我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是在初中二年級,因為我缺紙少筆,所以總是不能完成作業,總被老師罰站。」

後來,他輾轉學會了一手好工藝,1971年成立了「秋山木工」。如果想進入「秋山木工」,先要進入它的學校,學費全免,還有獎學金制度。秋山利輝認為:「我只招傻傻的徒弟——只有腦袋不太好使的人,才能成為一流的匠人!那些腦子轉得太快的,不行!」

這間學校採用8年的「徒弟制度」,最嚴苛的是它的「1年間の丁稚見習いコース」,即是第一年的「course」。

這包括十條「軍規」﹕

1. 自我介紹不超過1分鐘。

2. 無論男女,一律剃光頭。

3. 對外禁止使用手機,只能書信聯絡。

4. 沒有假期,每年只有中秋和春節可以見家人。

5. 禁止接受父母匯寄的錢物。

6. 不準談戀愛;每天要早起跑步。

7. 飯菜大家一起做,不得挑食。

8. 工作之前要大掃除。

9. 最重要︰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技術40%,人品60%。

10. 每晚寫作業——總結反省。

1年見習之後,還有4年學徒、3年匠人。做了匠人後,還有《匠人須知30條》,這30條全都以「進入場所前,必須」為開頭,分別為:

「打招呼,聯絡、報告、協商,開朗,不會讓身邊的人變焦躁、正確聽懂別人的話,和藹可親、易相處,有責任心,響應他人,為他人著想,好管閒事,執著,有時間觀念,隨時準備好工具,很會打掃整理,明白自身立場,積極思考,懂得感恩,注重儀容,樂於助人,熟練使用工具,會自我介紹,自慢(即尊重自己),勇於發表意見,勤寫信,樂於打掃厠所,善於講電話,吃飯速度快,花錢謹慎,懂計算賬目,能寫簡要工作報告。」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0496.jhtml

人類經濟行為的default mode

 我會用「default mode」(預設模式)這名詞,來形容人類的某些常見行為。



「default」這名詞其實並沒有完全對等的中文翻譯,得視乎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中文譯法,例如說,「違約」的英文,就是「default」。它的真正含意,就是「假如甚麼都不做,所會面對的基本模式」。



簡單點說,如果把這行為套用在人類的行為,相等於一個人在完全不用腦下的做法。



例如說,一個樣子不錯的女生,在中學畢業後,做模特兒,尤其是私影模特兒,就是其default mode,因為只要在社交網絡上登出一些照片,自然會有攝影師找上門來,不用愁沒收入,也完全不用經過找工作的痛苦過程。



如果是唸書不錯的,則其default mode繼續升學。大學畢業後,default mode就是升學,尤其是在原校升學,就算做不到,也在原地升學,即是香港人留在香港的大學唸研究生,那是最不用腦的。



說穿了,大學畢業後,成績好的,去考政務官,也是差不多的一回事,只要先考筆試,繼而面試,成績優異,就可入職,這在成績好的學生而言,根本沒有難度。



反之,那些成績不佳的,要入職二、三線的私人機構,要搞一大堆的C.V.,面試問的問題千奇百怪,見一百幾十次工,才有成功的機會,那壓力就大了。



所以我才會常常說,像林鄭月娥這些政務官出身的技術官僚,成世無用過腦,皆因她/他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都是用default mode,永遠用不著真的應付過難題。



為甚麼我會把這件事拉出來說呢?



答案是:我們這一行業,近幾年來,不少人因負資產而爆煲,也有不少人雖然不是負資產,但卻有流通性問題,跟著借了貴利,可能很快便要變成負資產了。



日前我們八卦,討論起某位大人物,應該有很多壞帳,其中包括了別人欠他的,以及他欠別人,包括銀行的,但是他的行為,卻好像平常人一般,甚麼也不做,甚麼也不理。



這也是default mode:反正救不了,也無力去救,不如等爆煲。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9%a1%9e%e7%b6%93%e6%bf%9f%e8%a1%8c%e7%82%ba%e7%9a%84default-mode-239842

深圳不會取代香港

 【明報專訊】我從來是深圳的大好友,我相信習近平主席的說法,深圳是大灣區的引擎。相信張五常的說法,就是深圳將會是中國,甚至是全球的經濟中心。但是,如果問,深圳究竟會不會取代香港的位置,我的回答是:「No。」


很多人的評論,有着邏輯上的矛盾:「深圳勝過香港,和深圳取代香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現時深圳的G.D.P.已超越了香港,在今後,這差距將會陸續擴大,最終超過幾倍,也不出奇。然而,深圳要在人均收入超過香港,暫時來看,應不可能,皆因它也會大量流入人口,拉低了人均收入。但在中國而言,當然是好事,因為這有利於整個中國的G.D.P.。


我估計,深圳將會是整個中國的經濟中心,人口在20年後,將會再翻一番,超過3000萬人,如果連流動人口也計上,超過5000萬人。由於這數目實在太大,香港連比也不能比。


港為吸納外匯中心 深不可能追上

但香港作為吸納外匯的中心,則在可見的將來,深圳不可能追得上。在美國的金融霸權之下,中國金融業的完全開放,即是暴露在對方的金融核武器的炮口,是很危險的事,因此不可能完全開放金融,也即是說,不可能取代香港的地位。


深圳之超越香港,只是因為在所有大國,內循環的規模必然大於對外貿易,香港更加只代表了對外金融這一小小的板塊,雖然我們這一板塊有着不可取代的專業地位,但由於先天格局不夠大,故而被深圳超越,也是必然的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306264548&issue=20201022

2020年10月21日

康宏小股東權益誰保障?

 不久前,「康宏環球」(1019)的股東以集團長時間停牌及無法提供業績報告為理由,要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委任包括馬時亨和石禮謙在內的6名人士,進入董事局,但迄今為止,股東會仍未召開。

我不認識馬時亨,石禮謙則吃過幾次飯,都是地產商的飯局,皆因他是地產界的立法會議員,也是多間上市公司的董事。不過,對於「康宏環球」卻有認識,皆因其「戰鬥」中的雙方,均有多位相熟朋友,也會偶然講起此事。

這故事牽涉到城中的多位富豪、風雲人物、活躍人士……現在連政客也在其中了。主要的原因是,其主要股東曹貴子被調查、提控,第二大股東台灣幫因而控制了整間公司,但深圳幫在公開市場以市價買入了大量股份,要求召開股東會,改選董事,台灣幫卻以深圳幫和曹貴子有連繫,拒絕其投票權。

這故事的關鍵處在於:所有的事都是在訴訟中,懸而未決,曹貴子的官司在打,不知有沒有罪,台灣幫和深圳幫的官司在打,既未證實他們和曹貴子的關係,也沒定奪其股份究竟有沒有投票權……

在這官司在打的過渡期中,原董事局主席行使主席權力,禁止了深圳幫的權益,而究竟主席有沒有這權力,又是另一單官司了。

另一個關鍵位,則是一個客觀事實:3年來,現董事局並沒有交出業績報告,因此,「港交所」(388)把一直在停牌的它,正式除牌,現正在上訴中。

「港交所」把公司除牌,被除牌的公司,差不多是十居其十,已沒有主要業務,除牌的影響不大,只是「殼價」的問題。但這一次,「康宏環球」和其他的公司大有不同,皆因它在3年前,還有48億元的資產在手,其中包括了8億元現金,「港交所」貿然將它除牌,等於是放棄了對這48億元資產的監管,不啻是出賣了小股東的權益。

其實,強迫一間公司交出業績報告,不可能做不到:帳目可能有的解釋不了,現金縱然消失了,也可以照實攤說出來,「港交所」甚至可以指派會計師接收公司的帳目,我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港交所」居然會無法解決此事。現在這做法,只是斬腳趾避沙蟲除牌了事,是否負責任的做法呢?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a%b7%e5%ae%8f%e5%b0%8f%e8%82%a1%e6%9d%b1%e6%ac%8a%e7%9b%8a%e8%aa%b0%e4%bf%9d%e9%9a%9c%ef%bc%9f-239633

大戶金主也有羊群效應

 【明報專訊】昨天講起了有人牽頭借錢,其他人蜂擁加入,其實這是市場的基本原理。

我有些朋友,同銀行借錢,完全借不到。後來終於找到了一間,答應借幾億元,其他的銀行心想,如果有人肯借幾億元,我加入借一兩億元,都無風險啩?組成了syndicate loan,如果間間銀行都有份,自己無份,豈不是很無面?這就是我常常說的,人類最大的痛苦,不是輸錢,而是贏錢無自己份。

所以,別說散戶是羊群,其實大戶、金主、banker,也有羊群效應。我和朋友談起,他說當日成班大戶夾錢買下某幢商業大廈,也不無羊群效應存在:一班人食飯,你又話夾一份,他又話夾一份,我不夾,豈非好無面?

同時,賣家不停反價、加價,自己就猛咁追價,形成了好像股市的氣氛,散戶都係咁追股價啦。不過散戶追的是幾萬元,而大戶追的價卻以百億元計咁啫。

在千門術語中,這叫做「點火」,源出自賭場必須有自己人假扮客人,造成熱鬧的氣氛,方才可以吸引到賭客入場。在地產界,有排隊黨,在炒股界,有人負責打成交,在政治界,有人負責搞遊行,有人會帶頭暴亂……

當然,點火只是「ignition」,究竟能不能燃燒,還得看market force。在深夜,無人經過賭場,扮賭客都無用,無人買樓,排隊黨也消失了……因此後來改用了地產代理,由地產代理來銷一手樓,direct marketing。就是政治,如果打動不到人心,點帶頭遊行、帶頭暴亂,都吸引不到followers參與。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222260065&issue=20201021

2020年10月20日

柏傲莊與新世界的質素

 剛過去的周六日,新盤柏傲莊I首批391伙單位全數售出,套現逾42.7億元,成績極佳,出人意表。

今時今日,看淡樓價的原因人盡皆知:大量移民、經濟不佳;至於利好因素,也是不乏:居住環境狹窄、未來樓價供應不足、利率長期看低等等,但也有另一些因素,值得留意﹕

第一,樓花期接近2年,2022年9月30日才需要付款,56%買家都採用了最長的付款方式,可以玩「到時先算」。

第二,鄭志剛管理下的新世界的樓宇質素明顯大幅提高。我講過,以今天的市況,發展商還是建築劣質房屋,利潤更高,因此「老雀」們紛紛把質素拉低,連英資發展商也不例外。最有「良心」的,反而是官永義這些樓壇新秀,皆因沒有品牌,只有靠質素取勝。現時新世界、華懋等反而更有保證,只因其目的不在賺最多的錢,而是面子。

第三,新樓和舊樓並非完全相同市場,以日本為例子,樓價一直跌,照樣買新樓,因日本仔不喜歡住二手樓。現時香港新樓供應不足,舊樓再平,新樓也有買家。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1020/TQZY2GIN5REUFOYTYF76BQWJGQ/

日本漫畫的抄人與被抄

 電影《暗戰》中,許紹雄飾演角色常常說﹕「我係重案組總督察黃啟法。」這「笑點」應是出自日本漫畫家宮下亞喜羅所創作的《魁!!男塾》,其中有主要角色從頭到尾不停只重覆一句話﹕「我是男塾塾長江田島平八。」


那時候,《魁!!男塾》是暢銷漫畫,背景是校園,但角色全都是看起來是三十幾歲的大隻佬,劇情又混亂、又離譜,我看不下去。但由於邱福龍常常追看,我忍不住看了幾期,開始明白它的內在邏輯,因此便追看下去了。


根據《維基百科》,它是「於集英社發行的漫畫雜誌《Weekly Jump》1985年22號至1991年35號進行連載。單行本34卷。作品的累計發行量超過2600萬本。」


根據《百度百科》,它的劇情是﹕「現代日本有一所住宿制的男校,專門召集日本各地因暴力傷害事件而被高校退學的學生。對他們實行地獄式的特訓。男校裡沒有娛樂,沒有同女孩子交往的機會,與外界的現代化生活格格不入。學生們隨時受到死亡的威脅。為了生存,他們必須不停的戰鬥。


「該作品為讀者展現了一個荒誕無稽的沒有女性存在的校園世界。學生渴望現代生活,這幫學員,在塾長——江田島平八用男塾獨創的斯巴達式教育法,對這班三百多人的粗魯漢進行特殊教育,培養了他們團體戰鬥的精神。


「故事由以劍桃太郎為首的新一號塾生入學開始,是部融合校園搞笑、格鬥擂臺、充斥偽典的考據、太平洋戰爭造型教官和所謂的真正的男子漢的熱血漫畫。 」


《維基百科》又說:「本作充斥著各種各樣異想天開、荒誕不羈的武術和決鬥,在故事中盤主要角色人數高達十五人,在作品中有著大量的角色因決鬥而死,但之後又復活的情況,而且大量與主角群戰鬥過的敵人都會在下一個章節成為夥伴。」


那時我常看的另一部漫晝畫,叫《哥普拉》,即《コブラ》(Cobra,是科幻漫畫。它的作者是手塚治蟲的徒弟寺澤武一,《維基百科》說﹕「故事講述左手裝載精神感應槍的宇宙海賊眼鏡蛇的冒險,他為了逃避敵人追捕而整形並消除自己的記憶,試圖過正常的生活,但之後因故恢復記憶,並與他的夥伴理美重逢,共同對抗敵人。


「在遙遠的未來,一位名叫強森的辦公室員工過著無聊的生活,他在機器幫傭的建議下到旅行電影公司進行夢境體驗,強森希望可以成為後宮之王和星際霸主,然而,他進入夢境後卻成了聞名宇宙的宇宙海賊眼鏡蛇,與他的機器人同伴理美合作,在宇宙中冒險。眼鏡蛇使用裝在左手的精神感應槍來對抗怪物和犯罪集團,之後他放過了集團首領瓦肯,瓦肯發布了眼鏡蛇的通緝令。


「夢境結束後,強森在回家的路上撞上一輛超速的汽車,汽車駕駛長相類似瓦肯,當強森指出這點時,司機向強森逼問關於眼鏡蛇的訊息,強森不自覺地抬起手臂,一道光線從手中發出並殺死瓦肯,原來他的手經過偽裝,實際上是一把精神感應槍。


「強森回家後發現自己不記得過去三年發生了什麼事,後來他發現一個密室,在裡面發現了自己在夢中使用的左輪手槍,緊接著,一群人侵入屋內,他們稱強森為眼鏡蛇並試圖殺死他。戰鬥造成機器幫傭的外殼破裂,露出內藏的理美。


「強森開始回想起自己過去身為眼鏡蛇的記憶,原來自己為了躲避追捕,透過整形手術改變自己的相貌,並消除了自己的記憶,理美表示那場夢境喚回了他的記憶。之後,眼鏡蛇和理美恢復了他們過去的日子,在宇宙中一同闖蕩。」


後來我方才知道,這故事開頭原來抄自科幻小說大師Philip Dick寫的短篇小說《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我估計,當時日本已有了翻譯本,寺澤武一看過了。


《哥普拉》連載於1978年11月至1984年11月,我是在八十年代後期看的,當時已是半舊的作品了。1990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改編拍成了電影,就是阿諾舒華辛力加主演的《Total Recall》,全球大賣2.61億美元。但兩者相差了一個年代,不會有太多的人記起來。


鳥山明寫《IQ博士》,主角則卷千平常常做出很複雜的機器,只是為了可能是吹起山綠老師的裙子之類的無聊事。後來,愛讀漫畫的周星馳把類似的概念在《算死草》中拍了出來,就是那台為了向邱淑貞索吻而製製出來的裝置。


我相信鳥山明是看了美國漫畫家Rube Goldberg(1883-1970)的作品而寫出來的,周星馳則抄了鳥山明。英文名詞﹕「Rube Goldberg machine」的解釋是﹕


「一種被設計得過度複雜的機械組合,它們以迂迴曲折的方法去完成一些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工作,例如倒一杯茶,或打一顆蛋等等。設計者必須計算精確,令機械的每個零件都能夠準確發揮功用,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極有可能令原定的任務不能達成。由於魯布·戈德堡機械運作繁複而費時,而且以簡陋的零件組合而成,所以整個過程往往會給人荒謬、滑稽的感覺。」


「比如把雞蛋放進小碟子這種事,在戈德堡筆下可能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廚房桌子上拿起晨報,於是牽動了一條打開鳥籠的線,鳥被放出來,順著鳥食走向一個平台。鳥從平台摔到一罐水上,水罐翻倒,拉動扳機,使手槍開火。猴子被槍聲嚇得把頭撞在系有剃刀的杯子上,剃刀切入雞蛋,打開蛋殼,使雞蛋落入小碟子中。」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0264.jhtml

新冠疫情是全球政經的「加速師」

 上星期,有人問我:「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我脫口而出:「現在不是講它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而是政治。經濟的損害是可以回復的,但政治一旦改變,卻是無法恢復!」

簡單點說,新冠肺炎就是今日整個世界的政治矛盾的「加速師」。

《維基百科》沒有「加速師」這欄目,卻把習近平主席稱為「總加速師」:「……隱含的意思有好壞兩方面,暗喻習近平通過相繼出台的強硬措施,其結果是『把中國帶向強大與美國分庭抗禮』或『加速中國共產黨的崩潰,也把中國帶向不可知的深淵』。」

簡單點說,「加速」就是把本來已有的趨勢加快,讓它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本來,「加速主義」只是形容中國的狀況,但我卻把它意涵擴大,延伸至全世界。

首先,由於中國的抗疫成功,和美國的實力迅速拉近,這令到美國更加不安,但已無力獨力遏制中國的崛起,因而加速和西方陣營的聯盟。

另一方面,整個西方也因中國的崛起,害怕衝擊到其政治制度,再加上其國內政治不穩,於是,反而更加強化了它們和美國聯盟的決心。

要知道,聯合抗中的成本很高,皆因中國可以提供很大的經濟利益,但西方各國不可能不記得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共產主義企圖推翻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共產世界的「前科」,兩害權取之下,只有向美國靠攏。

查實除美國之外的西方,在金融海嘯之後,經濟都未好過,因此一直政治不穩定。當然,最不穩定的因素,除了貧富懸殊之外,就是種族。歐洲有穆斯林,美國有黑人。

在以前,西方還是白人佔了大多數,因此政治和社會可以暫保穩定,但現在,少數族裔已遠超越了關鍵少數,而且還在迅速增加中,這些少數族裔還主要是低下階層,因而造成了政治上的不穩定。最糟的是,如果是移民一代,還認命算了,但移民二代則更不甘心,這正如在香港,主要的不穩定因素也是新移民二代,如梁天琦、羅冠聰。

這政治不安,直接造成了西方的政治不穩,而新冠疫情,把這一切加速了。如果大家認為,疫情過後,一切可以恢復原狀,可就大錯特錯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6%98%af%e5%85%a8%e7%90%83%e6%94%bf%e7%b6%93%e7%9a%84%e3%80%8c%e5%8a%a0%e9%80%9f%e5%b8%ab%e3%80%8d-239462

順風順水太久 忘卻風險意識

 【明報專訊】我有一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就是那些大案的主人翁,為什麼可以在一個金主的身上,借到幾十億元呢?那天,我和某名莊家吹水,問起這件事﹕「照說,做按殼,是非常安全的生意。一隻殼6億元,借出2.5億,完全沒有風險。但借幾十億元,除房地產外,根本無可能有等值的抵押品,點解會有人敢冒險借出去?」

有人牽頭 銀行照跟

這位很聰明的莊家回答說﹕

「第一,這位可能是舊客,已經在他的身上賺了很多年錢,賺的錢總數都已不少了;第二,這客戶可能拍他/她的馬屁,拍了很久,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借錢的手當然鬆了;第三,金主已經很有錢了,客戶卻不夠多,你以為很容易找到咁多借幾億元的客仔咩,一個客仔借幾十億元,簡單好多!」

我說﹕「明白,銀行都有好多時一單大刁,借一百幾十億元,其實好多單細刁,分散風險,更安全得多,不過一個大客梗係易搵過幾十個細客。」

莊家續說﹕「此外,有人牽頭,說我也借了幾十億元,他/她個心會想,你都借,我唔借咪好無面?於是你幾億,我幾億,佢又幾億,好快就湊足幾十億元了。」我笑說﹕「其實最大的原因,都是在這二十幾年間,順風順水,大家齊齊搵錢,失去了戒心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133840399&issue=20201020

2020年10月19日

反駁張五常對深圳的分析

 上周,我寫了2篇關於深圳的文章,指出其獨特地位和中央政府對它的重視,以及它超越香港、北京、上海的必然性,然後,我發現了,在去年4月20日,張五常在名為《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的高峰論壇有更大膽的說法:「三十年前我推斷上海的經濟將會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斷深圳一帶會超越上海。困難重重,但假以時日,我應該對。深圳將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他提出的理由是矽谷沒有一個像東莞水準的工業區,理由是「廠與廠之間,廠與山寨之間的互相發放的方便」,翻譯成人話:各生產方在資訊交換很成熟,因此可以作出很精細的分工。



第二則是:「東莞一間工廠專業員工的最低包食宿的工資,約是美國西岸不包食宿的三分之一,而東莞的工業最低市價工資是遠高於我知道的江西與河南等地——高一倍多。」



這即是說:非但人工便宜,還有源源不絕的更便宜外地員工流入,減低生產成本。



此外,他提出另一條件:人民幣遲早國際化,解除外匯管制後將令深圳再次起飛。



有趣的是,我完全同意張教授的結論,但卻不同意以上3點。



第一是,我並不認為在矽谷的廠方之間的資訊不夠發達。東莞作為深圳的大後方,廠方的成功因素是:人口夠多,分工更為精細,這降低生產成本。不消說,分工更精細,必須有更優良的資訊交流渠道,但這是果,不是因。



第二是,城市的成功因素,永遠不能是因人工平,這是荒謬的。城市「成功」的定義之一,是人均收入的增加,因此,如果城市的人工低,那就怎也不能算上「成功」。當然,如果能吸引到鄰近地區的人到來工作,提高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也算是一種「幫補」。



第三是,就是人民幣不開放,深圳也會繼續高增長。這就是香港和深圳的定位分別:香港是外匯中心,大部分的美元都經香港流入的,深圳卻將是第一大城市、全國人才的匯集中心,主要靠的是內循環。由於中國是14億人的大國,內循環的總額一定比外匯總額為大,因此,深圳的潛在總收入也會遠多過香港。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8d%e9%a7%81%e5%bc%b5%e4%ba%94%e5%b8%b8%e5%b0%8d%e6%b7%b1%e5%9c%b3%e7%9a%84%e5%88%86%e6%9e%90-239224

爛賭煉成炒股真功夫

 【明報專訊】鄧建初是我認識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差不多我剛炒股票,便識他了。記得當時的介紹人是蕭定一,蕭說,鄧的股票知識和直覺都很高,成功預測了金融風暴。


後來,我們愈來愈熟,成了好朋友。他是少數曉得trading,又精通基本因素的股評人,通常的人最多識一種,大部分的是一種也不識。原因很簡單,第一,他爛賭,是親身下場去炒,連賭馬他也很喜歡。


聽力問題造就專注力特別好

第二,他的聽力有問題,一耳聽不到,另一耳則只剩下八成。正因如此,他的專注力特別好,正如盲人的直覺也特別好。


對於盲人,我另有一番見解,就是我起牀時,只要不張開眼,還能依稀記得夢境的一半,但只要張開眼睛,所有夢境馬上忘記得一乾二淨。由此可見得,盲人心境空明,記性特佳的傳統智慧,應該沒錯。


如果要說他有什麼缺點,唯一的,就是太老實了。沒多久前,他開股票班,由於他的fans很多,第一班馬上爆滿了。跟着,他加價,開第二班,反應卻及不上第一班。那天和他吃午飯,他提起這件事,嘆氣說﹕「看來我的擁躉的購買力只到先前那價格,不可加價。」


我大笑說﹕「講到開班的marketing,你永遠不夠我熟。第一班招收到的,永遠是最忠實的fans,你就算收三萬五萬,他們都會照付,但在頭1至3班,最忠心的fans都已全讀了,以後就是marketing的問題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3047185106&issue=20201019

2020年10月17日

西方放棄抗疫救經濟難

  美國的疫情完全沒有減退,為何股市反而節節上升呢?

 原因很簡單,皆因美國現已放棄了抗疫,正準備重開經濟。事實上,很多公司均已恢復正常上班,根本不顧疫情了。

 除了美國之外,西方其他國家抗疫也不容樂觀。例如英國,疫情正在快速反彈,但也和美國合作旅遊氣泡,準備在11月開始。

 如果整個西方都放棄抗疫,和美國恢復國民的往來,對於防疫來說,自然是百上加斤,但對於經濟而言,卻毫無疑問,是一件好事。

 西方重啟經濟,互相感染,反觀抗疫成功的中國,不可能跟他們一起「發神經」,只有繼續封關的份兒。從這方面看,中國的確是被「圍堵」了,不過是失敗者一齊來「圍堵」勝利者。

https://hkcd.com/newsTopic_content.php?id=1222549

2020年10月16日

深圳是內地政權的親生仔

 昨天說到深圳和香港的分別定位,深圳肯定是大灣區的龍頭,而這並不是因為「香港不乖」,因而被剝奪了位置,實質上,這是中央政府一直以來的大計劃,遲早會實行,只是視乎時機何時成熟而已。那些視香港為中心、以香港為本位的評論員的分析,實在是目光如豆,見木不見林。

「林」的本質,在於深圳這城市的定位,在中央政府的心目中、在內地共產黨的心目中、在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承繼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代替的深層意義,別說是香港比不上,就是北京、上海也比不上,因此,每位國家領導人對於深圳,都是無比的重視。

當初內地改革開放,有幾個經濟特區:深圳、廈門、珠海、汕頭,但真正稱得上大成功的,只有深圳,而且,深圳是從無到有,短短40年間,今天成為了1,300萬人口的國際級大城市,在人類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一個城市「製造」出來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也到達如此繁榮的地步。

換言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製造出來的奇蹟,也成為了它的「樣板房」,因而必須予以最大程度的重視。

你可能會說,北京、上海、廣州的繁榮程度,可不比深圳差上多少呀。但別忘記,北京的繁榮,是明朝和清朝兩代建設的功榮,上海在清朝晚期開埠,最大繁榮是在民國時期,代表了民國,至於廣州,二千年來,一向就是繁榮的城市,西方人進入內地的第一站,十三行的所在。    

換言之,只有深圳,才是內地共產黨政權的「親生仔」,皆因是它一手一腳打造出來,最能代表它。它不疼它,不把它培養成為未來內地最大的城市,怎對得住自己?

再說,不算香港,就是在北京、在上海、在廣州,排外主義都很重,都有「本土」的意識存在,只歡迎菁英進入來,只有在深圳,任由全國的各式人才走進來,不管菁英也好、流氓也好,按腳的也好,保安的也好,各式和各樣的人,合力打造出一個大雜燴,但偏生又那麼的繁榮。它不止代表了大灣區,也是代表了全國,它不止代表菁英,也代表了群眾,也即是說,它是內地的代表,不選它來作為未來內地的重心,還有哪個城市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7%b1%e5%9c%b3%e6%98%af%e5%85%a7%e5%9c%b0%e6%94%bf%e6%ac%8a%e7%9a%84%e8%a6%aa%e7%94%9f%e4%bb%94-239035

錢比人命更重要

 【明報專訊】傳媒報道,倫敦和紐約正準備在11月開始旅遊氣泡,大家重新恢復往來。但看疫情數字,美國一直居高不下,英國也因抗疫疲勞,已在反彈,人們為什麼反而置若罔聞,重啟旅遊呢?

抗疫疲勞 經濟受不住

原因很簡單,兩國的經濟已經受不住了,因此只能「草菅人命」,寧願捨棄人命,也要重啟經濟。早在疫情初期,我已經講過,經濟比人命更加重要,如果確定了反正無法抗疫,倒不如打開大門,停止扺抗,任由病毒入侵,這就是「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基本原理。

以美國為例子,它的人口是3.3億,每年死亡人數大約300萬,估計每年流感死亡人數是5萬人至6萬人之間。現時的新冠肺炎美國有800多萬人確診,20多萬人死亡。我認為,如果放任不理,每年它的確診人數約是1000萬人,死亡人數是30萬人,這是完全承受得起的數字。反而是繼續封城下去,那經濟損失,方才是承受不起。這就是我常常說的,錢比人命更重要。再說,現時治療新冠肺炎的技術已大幅提升,相信治癒率也會陸續提高,疫苗也將在明年出現,所以,就是要挺,最多也是多挺一年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789234315&issue=20201016

2020年10月15日

營養師的作用是教我們最不健康的健康

 我做體檢,往往忽略營養師報告,缺席不去,免得浪費時間。近年,連醫院也略去了這一關,也許也覺得營養師完全沒用。

此話怎說呢?在現今社會,誰不知甚麼食物、怎樣吃法,才是最健康呢?在網上,也可以找到大量營養餐單,使鬼你講咩!

沒多久前,有朋友向我訴苦,也是講同樣的事:有營養師向她建議餐單,也不外是那「三幅被」,她也發誓,永遠不找營養師。

簡單點說,每個人的客觀情況都不同,一個三百磅的胖妞,和一百五十磅的小肥女,所需要的餐單不同,不同的人的腸胃吸收能力也有不同,一個要三個月後練出一身肌肉的張家輝,和一個沒有限定時間,可以慢慢減肥的中年人,又有不同,絕對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要減肥餐單、健康餐單,沒有人去找營養師。我們對營養師的最大期望,不是要他們告訴我們,甚麼不可以吃。糖尿病患者、膽固醇過高者,究竟甚麼能吃、甚麼不能吃,也許他們比營養師更加清楚。我們所要的,是可以吃甚麼、吃多少不良食物,而不超標。

我記得有位朋友,他完全遵守吃最健康的食物,但假如有一天破了戒、開了葷,當天便狂吃不止,理由是:「腸胃一口氣無法吸收太多,一旦要吃,一天吃盡了,比分開三十天吃為佳。」

所以,我們找營養師的真正原因,是問他們,究竟怎樣吃、吃多少不良食品,方才達到既不超標,也能滿足口腹之慾的最大效果。換言之,營養師的真正作用,不是教我們如何健康,而是教我們如果達到最大程度的不健康,而又無事。如果唔係,做乜畀錢他們賺?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39816.jhtml

不管有冇香港 深圳都會進一步開放

 國家主席習近平南下,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慶祝活動,同時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進一步開放深圳,發展高科技、金融,指明深圳將是大灣區融合中心。

深圳作為1979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個試

當年「六四事件」後,全球杯葛內地,政治緊縮,經濟政策不知何去何從,鄧小平毅然南巡,確立了「政治收緊,經濟開放」的大方向,也奠定了今日內地富強的基石。

2012年,習近平成為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巡地點也是深圳。如今內地被西方圍堵,情況有點像31年前的「六四後」,雖然深圳的「逢十」周年慶祝,最高領導人參加盛會,也是慣例,但習近平這次的正式宣布,深圳在大灣區的領導地位,也很顯明是有所明示。

事實上,自從「鄧南巡」,內地已得出經驗,就是自己愈被政治孤立,經濟愈要開放,這是反抗西方、自保增長的不二法門。習近平此舉,不過是「鄧規習隨」而已。

很多人擔心,深圳被視為大灣區的中心,香港的地位將會再被邊緣化。這當然是正在發生的事,但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也沒法子。

但要說深圳的進一步改革開放,是因為香港「不乖」,有心搶奪香港的份額,那就是過度詮釋了。

早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所有人已經知道,開放經濟,是發展的不二法門。當時,佛利民等經濟學家高度讚揚香港,全世界都向香港取經,英國的戴卓爾夫人、美國的朗奴列根,齊齊搞大右派資本主義經濟,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除非內地是笨蛋,否則繼續開放經濟,和全世界接軌,是免不了的大趨勢,不管有沒有香港,都會這樣做。因此,根本不存在用深圳來取代香港這回事。

有目共睹的是,在幾十年前,香港一枝獨秀,自己大搞資本主義,吃到肚滿腸肥,但自從這獨特賣點被發現後,不停的被全世界所仿效,現在學香港的、搞開放經濟的,又何止內地、又何止深圳?全世界都在搞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8d%e7%ae%a1%e6%9c%89%e5%86%87%e9%a6%99%e6%b8%af-%e6%b7%b1%e5%9c%b3%e9%83%bd%e6%9c%83%e9%80%b2%e4%b8%80%e6%ad%a5%e9%96%8b%e6%94%be-238847

帝苑疫情小爆發 政府處理手法災難

 【明報專訊】帝苑酒店是我常去的地方,Sabatini意大利和東來順都是一級的餐廳,某莊家朋友則喜歡它的越南菜。以九龍來說,我想不出有哪間酒店的F&B比它更好,說起來,只有兩個缺點,一是在九龍區,住港島區的人不就腳,二是車位不足,代客泊車等待時間太久,等到往往把握在手中的貼士也收回口袋裏。

這麼好的酒店、這麼好的餐廳,居然有3名男員工在更衣室感染新冠病毒,實在有點兒運氣不佳。但更糟糕的還是,政府面對事件時,所採取的應對策略。

衛生署的做法,是要求撤離所有住客,並關閉酒店14日,進行全面消毒和深層清潔。問題在於,酒店使用中央冷氣,窗戶不能開啟,換言之,所有人都有機會染疫。一旦把住客撤離,他們馬上會走到其他地方,或住進其他酒店,把疫情散播開去。

任由住客撤離 邏輯何在

輿論的說法是正確的﹕應該困住酒店所有人等,規定一一做完檢測,確定無恙後,方准離開,這也是專家的建議。不過,說笑一句,以香港政府的檢測能力,可能要花上許多日,方可完成。但是,酒店的費用又由誰來付呢?要知道,帝苑可是高級酒店呢!

便宜一點的做法,就是大巴士大巴士,一車一車把酒店所有員工+住客,載到去一個成本比較低的隔離中心暫住,直至全部檢測完成為止。

反過來說,如果任由住客撤離,即是衛生署已先假設房間不會感染了,那麼,又何必關掉整間酒店呢?倒不如只關掉出事的餐廳和健身室,進行消毒,便已足夠。這應該是邏輯題吧?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701151618&issue=20201015

2020年10月14日

有女,還要有架生,才戰無不勝!

 一個平凡人,究竟有甚麼辦法,可以認識老闆、靠近老闆呢?

一位很有智慧的朋友,提出了4種方法,也只有這4種方法,先至可以識得老闆。

第一種,你識得好多女,介紹給他識。

第二種,你自己就是女。

第三種,你識得很多水魚,介紹給老闆識。

第四種,你自己就是水魚。  

當然了,識老闆還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你要有「架生」,可以「劈友」。我認識有一位很出色的龜公,有一次,很成功地撮合了一宗「生意」。事後老闆有「醒」,少少地,五位數字啦。龜公的回答是﹕「你不用給我錢了,給我機會就可以了。」

事後他對我說起這件事,我反問他﹕「你除了做龜公之外,還懂做甚麼?老闆可以給你甚麼機會?」

他呆了,答不出話來。查在好幾年前,我勸告過他成立一team人,專門打成交,賺佣金。他嫌太辛苦,錢又少,不肯幹,比不上做龜公般,賺錢多快好省。如果他成立了股票基地,還可以叫老闆給他一些工作吖,現在,除了做龜公,還可以做甚麼呢?

我認識某位仁兄,本來是個莊家仔,做了龜公後,大老闆賞識他,支持他買殼、炒股票,很快就彈起了,身家幾個億啦。這故事再一次證明了,有女,還要有架生,先至可以戰無不勝。

本週心水股票﹕「國藝娛樂」(8228),皆因實在太平了!

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62618_0

港元和美元脫鈎不可行

 由於內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又搞內循環,是全世界唯一有經濟增長的國家,因此,近月人民幣走勢看俏,一反幾年來的疲態。反之,美國的疫情失控,又大搞派錢,以刺激經濟、維持國民基本生活,因此,美元大跌的客觀因素,已然構成,估計跌勢應在明年出現。

因此,有些人認為,港元應和美元脫鈎,以免被美元拖累。我不同意這看法。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一個地方的貨幣,應反映其經濟因素。現在內地的經濟雖佳,但香港卻是一蹶不振,相比來說,香港的實質經濟應更加接近美國,因此,港元和美元掛鈎,更加適合。

第二是技術性問題:港元和美元掛鈎,理論上,美元下跌不一定會令到港人吃虧。這牽涉到兩個問題:

一,貨幣貶值不一定是壞事,很多國家都利用貨幣貶值的政策,來刺激經濟。一般來說,貨幣貶值對於出口有利,但國民的消費和到外國旅遊,則成本高了,生活質素下降了。表面上,香港是入口多於出口,好像是升值比較有利,但這也代表了資產價格上升,不利金融市場。事實上,近年來,港股下跌的最大單一因素,是人民幣貶值,也即是港元升值。

二,撇除了升值或貶值對於經濟的影響因素,美元貶值,並不代表香港是吃虧了。真正的賺蝕,不在於你和那種貨幣掛鈎,而在於你存有多少該貨幣。簡單點說,你和美元掛鈎,理論上,不一定存有美元,像香港,現時的人民幣資產比重也愈來愈多,也是純理論而言。你可以持有100%的人民幣資產,但同時繼續和美元掛鈎,也是可以的,張五常所說的人民幣和「一籃子商品」掛鈎,但又不存有實物,便是這原理。

但實際上,這行不通,皆因貨幣與某貨幣/商品掛鈎,必須要有實物來作對沖,否則被人挾倉,舞高弄低,會被玩到殘。然而,雖然不可能完全沒有對沖實物,但部分減持,卻是絕對可以。這些年來,金管局增持人民幣資產,便是這原理。

第三,美元是最有效的國際貨幣,買歐元和日圓,比美元更差,買人民幣?香港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創匯,我們不與美元掛鈎,利用價值也就全失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8%af%e5%85%83%e5%92%8c%e7%be%8e%e5%85%83%e8%84%ab%e9%88%8e%e4%b8%8d%e5%8f%af%e8%a1%8c-238657

藝術品都要圍乾去炒

 【明報專訊】念大學時,在TVB當暑期工,同期有個少年,中七畢業,正準備去外國念大學。我們都是編劇,一整個暑假,我吃喝玩樂睡,只上了十幾次班,什麼也不知道,那少年卻學會了整個製作流程,還自己剪片。

幾年前,我拍電影,當出品人,還和筆華棋合作編劇。他跟足全場,學會了整個拍攝過程,我則只跟過一天場,卻學會了拍電影的融資方式。

十幾年前,我買了幾件藝術品,對於藝術,學不了多少,卻大致認識了搞藝術品生意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筆華棋在這幾年,專搞藝術品生意,賺了不少錢,雖然,他的爸爸對我說:「個studio唔使錢咩!」

咁又係,幾千萬元成本買個studio,再加上營運成本,買畫回來的囤積資金,計起上來,還有筆本人的人工(機會成本),一個月成本都十幾廿萬啦。

揸藝術品發達 關鍵是有內幕消息

查實藝術品同股票一樣,都是圍乾去炒,炒到天咁高,然後慢慢沽貨,當然還要吹返個靚靚故事啦。原來,一些搶手的藝術品還有私人配售,這些配售明明是低價,但卻有禁售期,在若干年之內,不可以沽出。如果是一些很有名的畫廊,甚至是由政府買入,好比是股票界的有名基金、機構投資者,都會令到藝術品的價格暴升。其實有很多人揸藝術品發達,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有內幕消息!

記得好幾年前,蕭若元問我,「J神」徐錦江是關山月的關門弟子,其作品有無市場價值。我說,唯一的方法是一年給對方三幾百萬元,買光其作品,然後我們慢慢炒,炒至千零萬元一張畫,到時我們一人帳面有幾十億元身家,到時先至再諗點出貨啦。誰知他和徐談得兩談,已被人捷足先登,無行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615361834&issue=20201014

2020年10月13日

沈大師心水電訊盈科

 電訊盈科(008)以實物分派盈大地產(432),作為特別中期息,分派股份在上周五開始買賣,相信因為獲得股份的股東沽貨關係,在當日,盈大地產股價暴跌了32%,翌日又跌了13%,可謂慘情到了極點。

究竟這次派發實股的財技理由為何,這裏不作揣測,只是我難免想起在一年多前,沈振盈大師向我大力推薦了兩隻股票,一是小米(1810),另一就是電訊盈科了。

沈大師向來是「省港澳長途股王」,揀股是一流中的一流,timing卻往往太早,當年他大力推介恒大地產(3333),先跌了三成,一年之後發力,升了10倍。至於小米,距離一年多前他推介時,也已升了一倍,不過這一年反反覆覆,也真難捱。有聰明人在他推介後大半年才入貨,時間剛好。

所以,他的fans,主要都是長期投資者,月費四百幾,幾千個會員,一個月齋執幾十萬元,附近外賣仔搶着送食,皆因貼士出手至少一張紅底。我問他﹕「你推介的,只有電訊盈科未升。」他笑說﹕「走着瞧!」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1013/DV4W3H4OKZEA7MVNERCSX62F7U/

從錢鍾書講到入學標準

 中學時候的國文課本說,錢鍾書大學入學試時的數學成績是零分,但因中、英文成績特別好,因而被清華大學破格取錄。

當時香港的資訊不發達,很多課本都編得一塌胡塗、資料不全,亂寫一通。實際上,錢鐘書在18歲時,考入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順利畢業,1929年被清華大學錄取,根據他太太楊絳於1982年寫的《記錢鐘書與(圍城)》:「鐘書考大學,數學只考得15分。」而不是傳說中的零分。

在當年,清華大學大一新生錄取標準如下:總平均分40分以上,國文、英文、算學三門平均40分以上。各科目分數要求:國文45分以上,英文45分以上,算學不低於5分。

錢鍾書在被錄取的174名男生中,排名57,只算是中遊分子。在當時的考生中,英文和數學考得慘不忍睹的,大不乏人。

1979年,錢鍾書隨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訪問美國,被問及此事時,回答說:「我數學考得不及格,但國文及英文還可以,為此事當時校長羅家倫還特地召我至校長室談話,蒙他特准而入學。我並向羅家倫彎腰鞠躬申謝。」

其實,這也並不算是「破格」。當年我考中文大學,成績本來完全過關,但因留過兩次級,會考成績又不佳,依照中大的計分方法,要大打折扣。經折扣後,成績是入哲學系綽綽有餘,入社會科學卻不足,只是僅僅給予面試機會,只是面試效果特佳,因而「破格」收錄。我相信,錢的所謂「破格」,也是差不多。

其實,真正數學零分的,反而是招收錢鍾書的羅家倫。當年,北京大學招生委員會開會,胡適說:「我看了一篇作文,給了滿分,希望能錄取這名有文學天才的考生。」校長蔡元培和在座委員當場同意了,這位考生就是羅家倫,原來他非但數學零分,連其他學科的分數,也是平平。

本文的主旨是,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第一流的人才,其實只需要有一技之長,便已足夠,並不需要科科都考優異成績。瓊瑤兩次高考落榜,她的弟弟和妹妹卻是學霸,可是論到個人成就,他們怎比得上姐姐?現時大學的選拔標準,必須要有幾科合格,未免太過迂腐。

我認為,數學科有「附加數」,中文、英文和其他科目,也應該附有難度極高的「高級科程」,如果這些「高級課程」成績特佳,其他成績不合格,也可以破格考慮。至於「通識教育」,我就完全不明白,一個數學、物理學的天才,為甚麼一定要懂得時事,方可獲得入大學的門票。這有關係嗎?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39571.jhtml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等於由美國人獲得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事前有人預估是香港的抗爭運動,又或是羅冠聰,誰知卻頒給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很多人都對此評論,例如說,在疫情下,這機構對於世界饑荒,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幫助很大,至於我,則在YouTube節目冷冷說︰「反正諾貝爾和平獎都是美國人控制的,與其頒給香港/香港人,倒不如索性頒給自己人,更為上算。」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羅馬,目的是幫助受援國生產自救和糧食自給,援助方式分為緊急救濟、快速開發項目和正常開發項目3種。

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一共有1.7萬名員工,在全世界超過80個國家有辦事處,為9,000萬人有需要提供糧食,大部分是兒童。

這些年來,中國由於富起來,變得財大氣粗,控制了不少國際機構,例如在聯合國,其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令到美國氣得聲言要脫離聯合國,另起爐灶。然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卻是例外。

根據2018年的年報,它的捐助額是72億美元,最大捐款者是美國,捐了25億美元,其次是歐盟,捐了11億美元,中國排第25,微不足道。2019年的年報還未刊登,不知是不是因疫情關係而遲了。

我估計,美國作為最大捐贈者,主因是它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怎算它都最有利。捐贈分為現金和實物,年報把這兩者混在一起,至於它救濟發放,也有實物和現金券,由於美國糧食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中最高,又在機構中有最大的發言權,因此,當它要採購時,很難不去買美國的農產品。

換言之,兜了一個大圈,錢還是回到了美國的手上,至於糧食,則美國生產過剩,反正都要用來資助農民,可以被視為不用成本。

至於中國,由於糧食缺貨,還要入口,對於資助這機構,自己無法派出實物,付錢又怕搶高糧價,始終有害無益,自然是興趣缺缺。

機構的執行署長自從1982年起,向來由美國人擔任,現在的David Beasley是共和黨資深政客。

周二刊登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b%8a%e5%b9%b4%e8%ab%be%e8%b2%9d%e7%88%be%e5%92%8c%e5%b9%b3%e7%8d%8e%e7%ad%89%e6%96%bc%e7%94%b1%e7%be%8e%e5%9c%8b%e4%ba%ba%e7%8d%b2%e5%be%97-238428

陳振聰傳明年出獄出自傳

 【明報專訊】有朋友說起,陳振聰將於明年出獄,很可能會想辦法,和華懋基金再起訴訟。

我翻查資料,原來陳振聰在2013年7月被判入獄12年,最快可於明年7月3日刑滿出獄。有報道說,他計劃將與龔如心相識15載的交往寫成書,出版一本半自傳,以清洗自己的形象。

市場關心會否再與華懋興訟

相信朋友所說的陳振聰的反擊,也許只是自衛還擊,因在上月25日,華懋慈善基金入稟高等法院,申請陳振聰破產,案件排期12月30日審理。所以,陳想不打這場仗也不成。

查華懋慈善基金是控股法人,是私營公司華懋集團的大股東。這兩者是不同的法人團體,前者的守護人是律政司長,不過根據可靠情報顯示,律政司長從來沒理過此事。

至於陳振聰,以前的頭馬應該是黃浩,民間綽號是「wrong hole」。我在去年見過他一面,坐着「W Bro」的勞斯萊斯,有幾個保鑣,氣勢很強。不過近月連在傳媒也看不到他的消息了。

華懋基金以前的遺產管理人是德勤,後來換了羅兵咸永道,現在又想換安永,據報道,羅兵咸永道每年行政費高達6000萬元,安永的每月收費則最多為350萬元。我和當年德勤的那名遺產管理人Joe是多年老友,聽了很多內幕故事,但要想一想,方才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528342411&issue=20201013

2020年10月12日

李嘉誠的鄰居和舊居租客

 那天同朋友講起深水灣道,是比山頂更加豪的豪宅區,也低調得多,因此李嘉誠、包玉剛家族、新鴻基郭氏兄弟等等,都是住在這裏。反觀山頂,則未免太過浮誇、過分高調,也太多政治權貴在此居住,未免有點攀附的意味。


朋友補了一句:「整個深水灣的獨立屋,只有一間是有按揭的,就是潘蘇通的那一間。」


潘蘇通是「高銀金融」(530)的大股東,在2017年,以25億元向「恒和珠寶」(513)創辦人陳聖澤購得,是在深水灣道75號,佔地2.14萬方呎,是3層高洋房,實用面積13,854方呎,以此計算,即每方呎價18萬元,是全港次高呎價,僅次於深圳「祥祺集團」老闆陳紅天購入的山頂歌賦山道15號。以港島南區來算,則是最高。


至於李嘉誠,則住79號,中間隔了包玉剛家族的77號,據說現在由吳光正夫婦居住。


初時,潘向南洋商業銀行申請按揭,本年4月和5月,則向「交銀國際」做了2按和3按,借了6億元。說到他的旗艦大廈,在九龍灣的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則正在招標出售。我很喜歡去其二樓的皇御苑,算是性價比很高的餐廳,不知易手之後,會不會繼續營業。還有,潘的「高銀金融」35.69%股份,也抵押了給「工銀澳門」和「爪哇控股」(251)的主席呂榮梓以獲取貸款。


李嘉誠作為首富,氣勢蓋天,做其鄰居,並不容易。九十年代的李兆峰,號稱「陶瓷大王」,才35歲,帳面身家35億元,以2.8億元買下了深水灣道72號,剛好就在李嘉誠大宅的前面,沒幾年,便破產了。


李在深水灣道大宅裝修時暫住的壽山村道22A、22B至22C號,3幢大屋實用面積合共20,809方呎,是李嘉誠於2002年,以8,300萬元向梁智鴻家族購入地皮,李氏一家於2007年9月入住,至2013年10月,兩人遷回深水灣道。


這三座大宅先後租給內地商人兼《葉問3》電影投資者施建祥、一名深圳基金經理袁毅強、賭界巨子紀曉波,月租200萬元,結果3人都以欠租收場。由此可見,住李嘉誠的舊居,也不容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d%8e%e5%98%89%e8%aa%a0%e7%9a%84%e9%84%b0%e5%b1%85%e5%92%8c%e8%88%8a%e5%b1%85%e7%a7%9f%e5%ae%a2-238248

做債主變相做老闆 免卻不少麻煩

 【明報專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想買一件東西,便付錢去買,想擁有一盤生意,便付錢去收購,想擁有一些優秀人物,便付錢去聘請。可是,在某些高人看來,卻有更高明的法子。


我認識很多大老闆,很想擁有生意,但又怕麻煩,於是,他們退而求其次,想出來的辦法,是借錢給這些小老闆們。當小老闆變成了債仔,其公司就等於是被債主所擁有,甚至其本人的身體,也是由該老闆所擁有,比受薪員工更要聽話……要知道,受薪員工受氣,大不了劈炮唔撈,但債仔想要脫離債主,唔通有錢還咩!


債仔比受薪員工更聽話

有一名老闆,午飯時喜歡一大桌人,朋友、員工、債仔,共坐一枱,他的名句是:「有乜嘢,在這裏講!這裏沒有秘密,專講秘密!」於是,追債呀、借錢呀、求情呀!全都在眾目睽睽之下去做,其尷尬可想而知,這名老闆的最大樂事就是見到這些人的尷尬樣子。


如果想擁有娛樂事業,找個娛樂大亨,借錢給他,便成了。你要結識哪個女明星都可以,如果想擁有高級餐廳,富豪食堂,借錢給他們就可以了,不必經營這麼麻煩,反正賺的錢,都是大半往了債主的口袋。


至於對方還不了錢,怎麼辦?不用怕,欠了這麼多年,利息又高,本利早已回來了,萬一真的很不幸,把抵押品收回來,怎麼辦?也不用怕,找另一個人接手,再借錢給他買,就可以了!這是永不完結的循環故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442867989&issue=20201012

2020年10月9日

新移民搞基礎科學 自己人IPO揾真銀

 昨天講了的「馬雲發言」,除了晶片廠的「28納米和90納米」爭議外,他還說了另一些話:「這幾年中國app創新多,比如抖音、『美團點評』(3690)、餓了麼、拼多多,這都只是應用。這是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基礎上的應用,不管是互聯網和應用手機,最後還是需要運算能力,也就是晶片」、「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都不是我們發明的,而晶片我們還落後20年。真正底層的運算和邏輯,底層的科學和科技,我們還遠遠落後於人。」「不是你在餐廳門口放一個機器人,你就人工智能領先了。」

雖然以上說話已被「阿里巴巴」(9988)的發言人否認了,但其內容還是很有意思,因而被人廣泛引用,因此,也頗有評論的必要性。

從古以來,在世界的每個地方,基礎科學都是投資大、回本小的研究,沒有甚麼短期商業價值,但長期而言,卻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成為有軍事、或商業作用的技術。

正因為它「不一定」有價值,在以前,只有有錢兼有閒的人,如教會人士,或貴族二代,才會花這心思去做基礎研究。到了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變成了由國家支付這費用。

在幾十年前,問題不大,因為知識未普及,科學家的社會地位還很高,收入也很不錯,但到了近年,由於知識普及,科學家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愈來愈低,和富豪相差愈來愈遠,尤其是在共產社會,本來仍然保持著科學家的崇高地位,但到了近年,內地和全世界也開始走資本主義了,人們讀科學,目的只是為了進入高科技公司,賺取上市前的巨額認股權益,還有誰去研究基礎科學呢?

在美國,情況也是差不多,但勝在有大量從落後國家到來的新移民,通常新移民會擔任所有的dirty jobs。在其他國家,dirty jobs包括了掃垃圾、家庭傭工等等,但其實,死讀書而回報不高的科研工作,也是新移民所要擔當的dirty jobs之一。至於根正苗「綠」(greenback)的美國人,當然是搞start-up、IPO,賺easy and big money啦,仲使問!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0%e7%a7%bb%e6%b0%91%e6%90%9e%e5%9f%ba%e7%a4%8e%e7%a7%91%e5%ad%b8-%e8%87%aa%e5%b7%b1%e4%ba%baipo%e6%8f%be%e7%9c%9f%e9%8a%80-237913

私家醫院 變富豪養老院

 【明報專訊】近來聽過最好的搵錢橋段,就是日前同某位富二代吃晚飯,他有經營房地產、酒店、餐廳、養老院等等生意,計落都有七、八百億元資產。他說,現在很多老人家都住在養和醫院,貪方便,body check幾時都得,都係十幾萬一個月啫!再講,養和醫院的飯餸出名好食,我有時都去買外賣,住院仲有24小時room service𠻹!

入住不但要有錢還要有面

當然了,養和醫院住間長房,錢不是問題,反而是要有面,先至可以book到房,幸好𠵱家大陸人少咗很多,相信租房也比較容易。我馬上說,用醫院來做養老院,好主意喎!不如你都搞番間,肯定有錢賺。過幾年,話唔定我都要幫襯。

他苦笑說,我都想,你估咁易攞到醫院牌咩!恒基就有仁安醫院,新世界也有南朗醫院,後者靚到無倫,房間早已爆滿晒啦!

我心想,港中醫院已經無營業,不知現在個牌是否還在呢?我認識很多朋友都幫襯這家醫院,根據《維基百科》﹕「由於找不到其他地方,已於同年9月3日結業,是香港首家結業的私營醫院。結業前港中醫院每年處理香港六成的合法墮胎個案。

《維基百科》又說﹕「港中醫院成立於1966年,是香港一家已結業的非牟利私家醫院,由一批醫生以基金形式運作。」其中一個醫生老闆,就是黃霑遺孀陳惠敏的父親。黃霑娶了一個比他年輕二、三十年的富二代,而且又聽話又愛他,真是一時佳話。才子的確了得,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185079286&issue=20201009

我買入博尼

  有一隻我很喜歡的股票,叫博尼控股(1906),市值6億元不到。

 博尼控股於去年4月26日上市,上市價0.58元,95.94倍超額認購,因此回撥到公開發售有四成,換言之,配售只有六成。上市後,此股略升至0.72元,輾轉升至0.93元,然後跌穿底價,史上最低位是在今年7月6日,跌至0.425元,現時股價都算是在低位。

 至於我買入這股票的原因,只因我對其獨家保薦人創陞控股(2680)很有信心,參考往績,幾乎隻隻都喪炒過。創陞控股也是上市公司,曾經炒到轟轟烈烈,52周的波幅是0.33元至5.98元,由此可見此股的慘烈。

 我認為博尼控股還未散貨,理由是中央結算紀錄的參與者只有84個,證明貨源仍然歸邊。(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_app/2020-10/09/content_1220637.html

2020年10月8日

相信英國說法的笨蛋和秦始皇的鬼話

 關於鴉片戰爭,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是把當時發生的所有事件列舉出來,以證明當年是因為中國的行為冒犯了英國,因而惹怒了後者,後者迫不得已出兵。實際上,當年英國首相直接下令出兵,並沒有經過國會同意,這是對中國無禮行為的報復,而非戰爭。

至於傳說中經過了3天的國會辯論,在1840年4月9日,以「271票反對、262票支持、反對多於支持9票」的「不信任動議」,主題並非對中國的戰爭,亦和鴉片貿易無關,只是抨擊時任首相巴麥尊的對華政策缺乏遠見、思慮不周,忽視了給予英方駐廣州人員的權力等等,也即是說,是指他辦事不力而已。

在我的眼中,企圖藉著研究這些詳細記錄而得出答案的所謂「歷史學家」,以及相信這些歷史學家的所謂「知識分子」,都是笨蛋,笨在見小不見大。

從大的觀點去看,英國得到了南非、印度、馬來半島,只要攤開地圖,一看就知下一個目標是中國,而進入中國的最佳據點,就是香港。這大格局,根本不會因單一事件而改變,就算在1840年沒有鴉片戰爭,也必然有其他不同的事件發生,導致英國和中國開戰,中國也幾乎必然被打敗,因而被英帝所侵略,連這大方向都看不出來,可以用「蟑螂」來作形容,皆因蟑螂用觸鬚去感知,只能得到近距離的資訊,無法用眼睛去看到大尺度的世界。

話說《秦始皇本紀》有一段話,說「秦王初並天下」,同丞相、御史講出了他滅六國的原因:

史「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秦始皇認為,他滅韓、趙、魏、楚四國,皆因對方悔約反口,滅燕國,是因為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他,滅齊國是因齊王採用了丞相后勝的計策,和秦國絕交。換言之,秦滅六國,都是因為對方犯錯,他被迫動手而已。他本來並沒有滅六國的企圖和野心。

當然,現代的人讀歷史,沒有人會相信秦始皇這番鬼話。但這種鬼話換了另一種說法,放在現代,卻有大把人相信。這證明了,世上笨蛋真多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39172.jhtml

內地晶片技術是28還是90納米?

 專門向全世界發布信息的法國官方傳媒《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報道,近日網傳「阿里巴巴」(9988)創辦人馬雲在一條演講視頻中說:內地如果完全脫離了國外科技,只能勉強產出90納米級別的晶片,而這是英特爾2004年的科技。

根據「阿里巴巴」發言人的嚴正澄清聲明,短片完全子虛烏有。我們相信這官方說法,然而,這代表了,《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完全沒看過視頻,便胡說八道。

老實說,這頻道並不嚴謹,像在2011年的「和田爆炸案」中,便使用了2009年烏魯木齊騷亂期間的照片。

不過,虛假的報道不一定指向錯誤的事實。我關心的主題是:內地真的只能勉強生產出90納米級別的晶片嗎?因為,根據已知的公開消息,好像是說「中芯國際」(981)能造出28納米的晶片吧?

當然,相比「台積電」攻克的5納米晶片,「中芯國際」不管是28納米,還是90納米,也還差上很遠很遠,但28和90之間,畢竟還是相差很大很大。

同一篇報道說,「中芯14納米工藝會很困難,其次是28納米和40納米。」又說: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報告,內地半導體廠商在光刻及檢測製程上,僅上海微電子可供應最先進達90納米的設備。

詳細的數字相信只有業界方能明曉,但就我粗淺的知識來看,晶片和現世界絕大多數的高科技一樣,都需要一系列的高科技工序的組合,再作合成,例如說,設計圖紙、各個不同的部件,例如光刻機要荷蘭的,但鏡片卻要德國的。

如果所有部件都要自主研發,不管是「台積電」,以至於所有任何的晶片公司,別說是5納米,就是14納米,也造不出來。說甚麼高科技,都不過是局部的技術罷了。

只不過,這些技術,有美國在中央統籌,不可能禁運,也不可能缺貨,所以說,供應鏈的本質就是軍事力量。內地的對手不是美國,而是包括其供應鏈的所有附庸國,如果其晶片100%的技術都要自主製造,的確很可能連28納米都造不出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7%e5%9c%b0%e6%99%b6%e7%89%87%e6%8a%80%e8%a1%93%e6%98%af28%e9%82%84%e6%98%af90%e7%b4%8d%e7%b1%b3%ef%bc%9f-237718

什麼都炒 股價業績脫節

 【明報專訊】有數據分析說,在最近5次大選年,美股四跌一升。又有統計說,港股多在1月和8月時最高,10月也高於平均數,只是發生股災的機會率比較高而已。

純從陰謀論看,如果10月發生股災,可以有效拉倒特朗普下台。但這機會率應該不高,皆因實在太過陰謀,我估計沒有人可以承擔這責任和後果,就算要股災,都要頂住這個月,以後再講。

資本市場規模遠超實體經濟

這些年來,世界經濟的最大問題,是資本市場的規模遠遠大於實體經濟,因此,價格是由資本市場去決定,而非實質需求。

以樓市為例,其投資價值遠遠大於其居住價值,人們縱非用來炒,也會用來保值。

至於貨幣匯率,95%至99%的外匯成交,都是炒賣,和買賣貿易無關。商品期貨交易,也是一樣。說到股票,以前只是細價股用作炒賣,現在連美團(3690)、Tesla這些大市值的股票,也是只講資金流、成交量,利潤已與股價脫節,不問市盈率了。

只講資金流 不問市盈率

最後一提,新iBond又再發售,記得我引用過彼得林治的名句:「無論英女王賣什麼,你買就對了!」所有政府發行的金融產品,閉上眼睛買,必然賺梗,皆因官員為免孭鑊,肯定不敢讓市民蝕錢。當然了,這僅限於有錢的政府,如香港,如果是當年國民黨政府發行的金圓券,輸死你都有份!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100219193&issue=20201008

2020年10月7日

為何性罪犯會被欺凌?

 印尼蘇門答臘的Serdang Bedagai,有一個43歲父親,性侵其14歲女兒,令她懷孕,全村人因而圍毆該男子,直到村長制止,方才保住性命。誰知他在入獄後,被17名獄友以「私刑正義」,把他活活打死。




查實,在全世界的監獄,性犯罪者常常被囚犯欺凌,這究竟是甚麼原因呢?莫非性罪犯真的是如此令人厭惡?問題是,哪個囚犯不咸濕呢?為甚麼咸濕的人要欺凌更咸濕的人呢?


心理學大師周顯給的答案是﹕


監獄的罪犯很多有暴力傾向,而且獄中太過無聊,必須有欺凌對象,以作消悶。可是,要把所有人一一全部欺凌,顯然不可行,而必須找出一些乞人憎的對象,一齊去欺凌,方才是有效率的做法。


如果找一些寸寸貢的新人,當然也很有效,可是究竟怎樣去定義「乞人憎」或「寸寸貢」,並不容易,最好有一些客觀的標準,精準地找出被欺凌的對象,那就最好了。


性罪犯之所以成為最容易被挑出的欺凌對象,有著很多的「優勢」﹕


第一,數量很多,貨源不缺。


第二,性罪犯本身很討厭,皆因男人都想做這些事,居然被他做了,自己沒份,實在太可惡了。


第三,性罪犯通常社會地位不高,皆因高水平的,根本不用性犯罪,付錢就可以了。


第四,尤其是涉及搞女兒的「獸父」,社會地位更低,可以肆無忌憚地去欺凌。


由於有這些客觀因素,在全世界的監獄,性罪犯都是被欺凌的對象。


本週心水,沽空濠賭股,皆因澳門的情況實在太壞。

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61950_0

相反理論炒華君國際坐艇

 有讀者發現我實倉持有「華君國際」(377),來電郵問我對這股票的看法。

其實這股票我已買了好幾年,皆因在當時,「仙股大王」孫粗洪剛把這殼賣給別人。由於孫粗洪名氣大,相信其對手也不會是等閒人物,一查之下,新的大股東孟廣寶「此馬來頭大」,和孫粗洪同是遼寧人,律師出身,很早發跡,和香港的大亨如劉鑾雄等也相熟。至於孫粗洪,其赫赫往績,也不用多說了。

「華君集團」的業務遍及金融、工業、醫療、地產、能源、貿易六大產業集群,擁有員工1萬多人,號稱有資產六百億元。

幾年前,炒股票賺錢,易如反掌,只要看看中央結算紀錄,確定貨源歸邊,慢慢收集,放在倉底不管,只要等上幾個月,最多是一兩年,就可翻倍,足夠一年的豪花生活費了。

當然,還需要有其他的「助攻」因素,否則市面上合資格的股票太多,買也買不完。當時的「華君國際」,有一個消息,是10合1,引起了我的注意。

當時它的市值大約是十零億元,股價是3元左右,一旦10合1,就是30元了。

這在股票的理論來說,簡直是倒轉來走,皆因股票拆細,可以加強流通量,人們以為很抵,便去搶著買入。如果是一隻3元的股票,十零億元市值,通常的做法,是把它拆細,成為毫子股,如果是1拆10,0.3元一股,對散戶來說,價格很吸引,很多人會忘記其市值高達十多億元。

反之,如果把它10合1,變成30元以上,人們都會以為很貴,誰會買入呢?好多大型中資銀行股都不過係幾蚊雞咋!

所以,我就以相反理論,人棄我取,買入了百幾萬元,很快,它升了一倍,股價升至60元。

我心想,60元都無人買啦,這股票,最少要炒到過百元,先至會引起市場注意,以它的「乾度」,就是炒至幾百元,以孟廣寶的身家,也不是難事。於是決定繼續持有。

然後,細價股不流行了,內房也缺水了,這股票的股價也隨著下跌了,結果帳面輸了六、七成,一直坐艇至今。這又一次證明了,相反理論,也不一定全對,有時也會輸到跳樓的。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b%b8%e5%8f%8d%e7%90%86%e8%ab%96%e7%82%92%e8%8f%af%e5%90%9b%e5%9c%8b%e9%9a%9b%e5%9d%90%e8%89%87-237519

要逆向思維 也要早着先鞭

 【明報專訊】有一個年輕朋友,叫「Zero」,請我吃飯,說要移民台灣了。Zero在台灣念大學,回港炒股票,寫了一兩本書,有幾個專欄,收了一些學生,炒期指很了得,賺到比同輩更多的收入,算是比大部分同齡的年輕人走快了幾步。

那究竟他是怎樣得到台灣的居留權呢?原因居然是,他申請了一些香港大學的研究項目,批准了,後來把這些項目和台灣的大學合作,無心插柳柳成蔭地,台灣居留權便唾手可得了。

他說:「我真幸運,學術地位也不是過硬,但申請時,居然一點難度也沒有。」

我問他:「你是在什麼時候申請的?」

他說:「去年10月。」

我說:「去年10月時,學術界的人都在全力搞政治,搞抗爭,哪裏有空去申請學術項目呢?完全沒有競爭,你當然一入紙便批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兩件事:第一是,很多時思考要逆向思維,別人瘋狂我冷靜,效果會更佳。第二是,決定時要早着先鞭,快人一步。近日由於申請移民台灣的人大增,當地政府已增加難度,投資移民已比幾個月前收緊了不少,這正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2012852480&issue=20201007

2020年10月6日

為何我們會相信謊言?

 大家都知道,在現今社會,有太多的謊言。這些謊言當然都是偽造出來的,問題在於:謊言究竟是如何偽造出來,而這些偽造出來的謊言,又是如何取信於人、甚至令到知識分子也相信呢?

歷史學家劉仲敬說:「如果我有足夠的人力和資金,不難根據現行學術規範,證明任何一個女人是『男女人』,而非女人或男人。從前建構一套革命性的性別理論,可以反駁的餘地小於乾嘉學派或加州學派。任何考據不得不承認:這個她每一次喝酒、說髒話、打架、擁抱女生……的材料都比迄今絕大部分歷史論文的材料證據充足。即使她有生孩子證明自己是女性,我也能通向雙向操作,至少保證問題處在無法定論的狀態。我只要系統地收集醫生護士賴債、吵架、偽造學歷、證錯人、路盲、記錯時間、冒充自己知道一無所知的情況……的材料,同時舉出其他證人,在上述時間看見跟她無法區別的人經過地鐵、超市、圖書館……除非她有同樣或更多的人力或資金,她的論證明顯不如我的證證充實。一位理性客觀中立、嚴守學術規範、習慣無性生殖的天狼星學者更有可能把我的學派收入《宇宙百科全書》。」

大約是六、七十年代,很流行歐陸的哲學思考,甚麼結構主義、批判理論、符號學、後現代主義……諸如此類。總之,是一大堆令人難以理解的抽象詞彙,砌在一起,令人看得頭疼。可是,愈是難明難解的理論,愈是多人去研究,以證明自己的深度。我年輕時,這些高深的理論漸不流行,但仍有部分文藝青年孜孜不倦地去研究。

Alan Sokal生於1955年,是倫敦大學院的數學教授、紐約大學的物理學教授。1996年,他寫了一篇名為《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s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的文章,投稿到杜克大學出版的文化期刊《Social Text》。由於有科學家寫關於解釋學的論文,相等於承認了這本刊物和其左翼文化理論的正統地位,因而很愉地地刊登了這篇文章。

然而,在這之後,Alan Sokal公開承認,該文只是一件惡作劇,通篇內容不過是名詞堆砌的胡說八道。這篇文章,對於該期刊和以上的文化理論,都是致命的打擊。

孔恩(1922-1996)在哈佛大學唸博士時,「幸運地」接觸到科學史,看了大量「過時的科學理論及研究」,更幸運的是,後來他又得到了哈佛大學的「年輕學者」奬學金,這是一份足夠3年生活、沒有任何責任的純粹餽贈,這令孔恩有本錢把他的專業從物理學轉到科學史。

且讓我引用一段《物理學》:「自然物也有同樣的情況,如冷的事物是潛能的熱,在它變熱了之後就有火了,如果沒有甚麼障礙的話,它就會燃燒。重的事物和輕的事物也有同樣的情況:輕的事物由重的事物產生,如氣由水產生:起初水只是潛能地輕,後來氣已是現實地輕了。並且,如果沒有甚麼障礙的話,將立刻實現新的潛能;輕的事物的潛能的實現應該出現在一定的空間裏,即上面,當它處在相反的空間裏(即下面)時,它就是正在受到障礙。一定量的事物和一定質的事物也有與此相同的情況。」大家可以想像,孔恩讀到這些荒謬絕倫的說法,心裏怎想。據他回憶﹕「我愈讀就愈迷惑。亞里士多德當然也有犯錯的時候,只是他犯錯,在那時看來,會像今天感覺上那麼明顯和突兀嗎?」

孔恩把希臘先哲的作品讀來讀去,終於,「在一個難忘的燠熱夏日」,他變成了漫畫和電視劇的金田一一一樣﹕「所有的謎團都解開了!」

一位現代物理學家看不懂亞里士多德寫的東西,絕不奇怪,孔恩居然看懂了,才真的奇哉怪也。

孔恩所提出的理論,名叫:「典範」。簡單點說,就是我們看事物時,必須戴上一副「有色眼鏡」,否則無從理解事物。正是這副「有色眼鏡」,令到我們看物時,往往有著偏差,可以把明顯的事物視而不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38935.jhtml

特朗普連任、美國崩潰後,特才死掉,預言才是全中

 美國總統的性命會有問題,在香港,我是第一個講,而且講過不止一次,不止寫過出來,還分別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和在《am730》和馮振超一起講過。

第一個預言大約是這樣的:保加利亞有一個盲眼的女預言家,叫「Baba Vanga」,她成功預言了斯大林的死期、切爾諾貝爾事件、蘇聯解體等等。2年前,我在《港股策略王》的專欄寫過她。

她在1996年死亡,但仍成功預測了美國第24任總統是個黑人,也即是奧巴馬。但她又說,24任是美國最後一任總統,由於特朗普接任,因此人們認為這預言是錯了。

我公開講過好幾次,如果在特朗普的任期,美國崩潰了,從某角度看,她的預言仍然算是靈驗,皆因預言永遠無法完全準確,只要大體猜中了,也算是命中。我用此來旁證「美國崩潰論」。

第二是現時網上廣傳有所謂的「美國總統史上的庚子年」:1840年的總統哈里遜、1900年的麥金萊和1960年的甘迺迪分別遇刺,從而推測出特朗普也有危險。

這是沒知識的人云亦云,完全沒有research。我早在3月19日的本欄,以及和馮振超的節目中,已講過美國總統的每20年死亡的趨勢:1860年當選的林肯,1880年當選的「加菲貓」(James Garfield),1920年的哈定,1940年的羅斯福,都是在任時死亡了,或病死,或遇刺。

那為甚麼會有「庚子年」的說法呢?皆因1980年,列根遇刺不死,好像是「破咒」,其後小布殊又沒事,因為已有40年平安大吉,如要把現任總統也扯上去,則只有用60年一轉的「庚子年」了。

但用這說法,也有一「盲點」,就是這必須是在20年當選的那一位總統,才會在任內死亡。因此,就是特朗普在這個月內死掉,也不算符合資格,而必須要他連任後死掉,或者是拜登當選後,任內死掉,方算符合,但這樣一來,則Baba Vanga的預言又不準確了。

如果要全部準晒,只有特朗普連任後死掉,死前美國已崩潰,方才是「全中」。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9%b9%e6%9c%97%e6%99%ae%e9%80%a3%e4%bb%bb%e3%80%81%e7%be%8e%e5%9c%8b%e5%b4%a9%e6%bd%b0%e5%be%8c%ef%bc%8c%e7%89%b9%e6%89%8d%e6%ad%bb%e6%8e%89%ef%bc%8c%e9%a0%90%e8%a8%80%e6%89%8d%e6%98%af%e5%85%a8%e4%b8%ad-237343

恒大「大龍鳳」 利有心人收平貨

 【明報專訊】兩周前,市場上不斷有恒大(3333)壞消息傳出,說未能按時回A股上市,將要償還1300億元債務,甚至有謠傳說它求政府幫忙,簡直是烏雲蓋天,一副快要執笠的倒霉樣子,股價猛跌,不在話下。

誰知到了上周,局勢居然柳暗花明,其中863億元的債務,已同意並簽補充協定,將手上的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權,並長期持有,等於免去了逾860億元明年初到期的債務,肯定可以透一透氣。

不排除政府在背後「發功」

這當然不排除了有政府在背後「發功」,幫手同債主講數,畢竟,恒大的規模,已到達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政府非救不可。此外,也有客觀因素,就是中國經濟轉好,人民幣匯率上升,如非中國政府抗疫成功,人民幣一旦大跌,縱是要救,也有心無力。

順理成章地,恒大股價上周也升了幾成,這令到經常相信陰謀論的我,也難免有點疑心兩周前的壞消息,是企圖「呃」走散戶手中的平貨。

這令我想起當年李澤楷的盈科數碼,在宣布注資德信佳後,大升數十倍,隨後又崩圍式地暴跌幾成,到了某一周,兩大周刊同時登封面,什麼大鬥法,壞消息盡出。要知道,兩大周刊同時登同一個封面故事,是極罕有的做法,股價當然猛跌啦!但就在那個星期,盈科的股價見底,從此平步青雲,節節上升,原來其後宣布同香港電訊合併的消息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1923558561&issue=20201006

K型股市炒個股

 10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升了308點,即1.32%,但別忘了,9月累跌了1,718點,整個第三季(7、8、9月)跌了968點,全年則跌了4,730點,情況實在麻麻。

全世界都因新冠疫情,經濟狀況大壞,只是美國的貨幣金融最強,因此也最有能力實施量化寬鬆,頂住股市。

量化寬鬆後的流通性,難免有一部份走到全世界,因此香港、台灣、新加坡等等地方,都持續有資金流入。當然,這些都是美國人用剩的「水尾」,但數目也非常龐大,足以撐住資本市場。

香港問題在於,資金雖多,但有太多大型新股上市,扯乾資金,四叔李兆基說過:「貨多價不爽」,大市不升,正因如此。

恒指雖然沒升,不過不少人說,大市反彈,不是V型,而是K型,即是只炒個別板塊。看香港的情況,部份新經濟股票如中芯(981)、美團(3690)、小米(1810)、阿里巴巴(9988)等等,仍然輪流熱炒,雖然炒完有時會暴跌,但最少叫做炒過、有成交、有人贏有人輸吖!

周顯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1006/7U6CB76X35GGVK63RX74RH43LE/

2020年10月5日

從馮景禧看timing、business nature、壽命3大因素

 看到有人說,「新鴻基證券」的創辦人馮景禧(1922-1985)的10位下屬合寫了一本新書,講述這位當年金融界巨頭的往事。就我所知,在九十年代,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寫過一本叫《馮景禧精神》,至於前述的新書,我暫時仍未買到。

「新鴻基公司」成立於1963年,當年的「三劍俠」是郭德勝、馮景禧和李兆基,其中以後者的年紀最輕,馮景禧則公認智力最高,是「橋王」。

當年我常同黃霑到灣仔的真之味吃消夜,那裏的豉油王炒麵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空前絕後。據黃霑說,他認識最「叻」的人一共有3個:馬惜珍、馮景禧和何鴻燊,其中以馬惜珍第一,誰是第二,則沒講。

我小時候,「新鴻基證券」是華資第一大行,那時甚麼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等還未進入香港,馮景禧曾經和「美林證券」換股,成為了後者的第一大股東,還進軍銀行界,成立了「新鴻基銀行」,即今日的「富邦銀行」。由此可見得,他在華人金融界的至尊地位。

順帶一提,據消息說,現時「富邦銀行」的估值是300億元,在台灣首富蔡氏家族的手上。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馮景禧舉家移民加拿大。他的長子馮永發長留在溫哥華,有搞地產發展,蓋了有名的香港仔中心,也是傳媒大亨,是當地僑領,社會地位很高。我和他見過幾次面,還在其電台做過幾星期節目,後來因回流香港,爛尾。

有人說,馮的事業發展不如其兩位拍檔郭德勝和李兆基,正是因為這次移民,錯失了香港由衰回盛的轉捩點。在平時,2年很快便過去,但在轉捩點的關頭,2年已是決定性的轉折。

    另一個說法,則是郭、李二人專搞地產發展,這門事業比較容易,但智力最高的馮景禧則投身難度最高的金融業。但「有智慧不如乘勢」,這幾十年來,始終還是地產業比金融業更加好搵。

但最重要的,還是馮景禧英年早逝,突然腦溢血而死。很多人都說,假如他多活十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以上故事說明了,timing、business nature、壽命這3項因素,比起智力更加重要。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9e%e9%a6%ae%e6%99%af%e7%a6%a7%e7%9c%8btiming%e3%80%81business-nature%e3%80%81%e5%a3%bd%e5%91%bd3%e5%a4%a7%e5%9b%a0%e7%b4%a0-237191

得資訊是身分象徵

 【明報專訊】炒股票最重要是什麼?

在炒股的世界,你所能得到的資訊愈多,贏錢的機會愈大……當然,如果你掌握到的是內幕消息,那就反而很可能會令你坐牢。

不過,也有一些資訊,可能和賺錢無關,只是用來娛樂八卦之用,但卻可能更加受人們歡迎。例如說,平民會對娛樂新聞有興趣,對於明星的八卦緋聞,更加是趨之若鶩。

炒股資訊愈多 勝算愈高

在我們這些人而言,最受歡迎的八卦資訊,莫過於富豪間、與行家間的八卦新聞了,例如誰誰誰在搞什麼project,誰誰誰鬧不和,誰誰誰要坐牢,誰誰誰被貼街招之類。很多朋友都說,講八卦嘢,比女人美食,更加令人愉快。

這還牽涉到一個基本原理,就是有身分有料的人,方能掌握到更多的資訊,因此,八卦嘢知得多,也是身分的表現。

至於富豪的級數,除了富豪圈本身的八卦嘢之外,還要講政治。政治官員的活動,高一級的,是中聯辦,再高一級的,就是中南海消息了。其實這對於大部分人的賺錢也許沒有太大的幫助,但能掌握到這些資訊,就威威食雞了。

如果能夠掌握到國際富豪和政要的級數,當然更高層次,但這也許只有李嘉誠、董建華、馬雲等等神級人物方可做到,那就不論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1837447531&issue=20201005

2020年10月2日

高山行和「天下第一倉」

 前兩天講到《新報》的財經版頭頭,高山行,我們稱他「輝哥」。

1999年,我進入了《新報》,當主筆。沒多久,我早已認識的陳承龍也來了,先是在財經版,後來進了投資版,上司就是輝哥。

輝哥在九十年代加入《新報》,是第一個用實倉炒股方式來寫專欄的人,在短短幾年間,100萬元的實倉,增長成為超過1億元,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他的欄名,就是「天下第一倉」。同時,股壇名人蔡鶴雲有「天下第一莊」之稱,兩者是不是有關,就不得而知了。我不認識蔡鶴雲,因他比我早一期,我出道時,他已退休,但我和他的幾個好拍擋,例如郭應泉,以及他前妻的弟弟,則有來往。

後來,Tony Measor在《壹周刊》開專欄,也叫「天下第一倉」,成績當然遠不如輝哥,完全是東施效顰,居然得來了「亞洲股神」的美譽。這證明了,傳媒的吹捧是何等有效。

那時我剛炒股票,輝哥已是身家過億元的高級中產了。記得他語重心長的教誨我,與其寫稿,還是炒股票的時間投入/回報率比較高。那時剛起步炒股,資金不夠,有一次,想買「金匡企業」(286),問他借倉買股,他一口答允,一星期後,從5毫左右,升到7毫多,沽出了,賺了一點錢,算是lucky money。

輝哥自奉甚儉,沒有甚麼花錢的娛樂,對朋友認真無得彈。有一次,一位同事的父親死了,做皂金,他出手就是10萬元,大家嘩然。這種人,現世上已經很少有了。

我離開了《新報》之後,和他偶有聯繫,沒有合作,只是吹水。後來《新報》停刊,我邀他在《香港投資日報》寫專欄,他心大心細,同時陳承龍搞《港股策略王》,挖角,他和陳的關係深得多,遂決定往那邊寫稿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3864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