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學徒制與最低工資

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邱福龍」,是大師級的漫畫家。他十三歲入行,一個月後,因家庭極力反對,終告離職,重返校園。十五歲時再度入行,一直在漫畫界工作至今。他的兄姐均在香港大學唸書,哥哥更加是醫生,但是論到賺錢能力,和影響力,均及不上這個小弟弟。有趣的是,他的哥哥也是個漫畫迷,對漫畫瞭若指掌,只是沒有投身此行,不握筆而握手術刀而已。

話說當年邱福龍「二進宮」,當時1980年,估計一般非技術工人的月薪大約是一千元至一千五百元,但他作為助理,薪水只有三百元,數目只夠乘車,吃飯也很勉強。

這價格是公價,因為幾乎每個新入行助理,薪水都是這麼低,如果不是對漫畫有熱誠,實在挺不下去。一個新入職的少年人,甚麼也不懂,非但幫不上甚麼忙,反而要抽調人手去教導他,簡直是負資產了。

邱福龍做了三個月,薪水迅速漲了兩倍,但也只是正常工人的收入而已。但不可不知的是,當時當漫畫助理,試用期過後,薪水暴漲一倍以上是常態,邱福龍天份高,加得比人多,但是其他人也不會相差太遠。

上世紀八十年代,漫畫是專業,而且快速冒起,人才缺乏兼搶手,人人水漲船高,人工暴升,不在話下。邱福龍從助理繼而主筆,出版了《鐵將縱橫》、《龍神》等漫畫,大受歡迎,暫且不表。

本文想講的主題,是當年的學徒制度:入職薪水點很低,皆因純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去看,學徒只值很低的薪水。看歷史,在古時的日子,師傅只是管吃管住,頭三年還不包薪水呢!然而,為人師傅者,也不是沒有付出。他有責任要教導徒弟,也要給徒弟向上進的機會。一旦學徒掌握了技能,薪水便會漲得很快,甚至可以自立門戶。

日本和其他的先進社會一樣,有最低工資,現在東京好像是每小時九三二日元。但是,十八歲以下,六十歲以上,就職前的試用期,薪水不受最低工資限制,有一些職人行業,如壽司、木工等等,就以這樣的形式,聘請少量學徒。反過來說,當學徒成熟了之後,師傅便會帶學徒出身,例如說,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大弟子水谷八郎,第一間壽司店便是用上了其師傅的店名:「すきやばし次郎橫濱店」,提攜之情,可見一斑。

現時的香港,並沒有職人的傳統和相關豁免法例。正如前言,純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去看,專業的學徒只值很低的薪水,根本不值最低工資。既然有了最低工資,老闆便會要求新人有着一定的基本知識,第一天上班,便能投身工作。

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就是:年輕人在唸完書之後,先花幾萬元,甚至是十幾萬元,去唸相關課程,例如美容、wedding planning之類,唸完之後,他們便可以去專業機構,賺取最低工資了。

沒有了壓榨勞工的低薪學徒,換來了付錢唸書的最低工資,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0890

2017年9月29日

完全不去郊野公園 才是最佳的保護方式

長江實業集團(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指,香港可開發土地不足,因此需要考慮改劃郊野公園。其實,以前香港是因為水資源不足,需要水塘及集水區,才導致需要較多的郊野公園,現在已沒此需要,現在的香港人更喜歡購物商場,多於喜歡郊野公園。

我與趙國雄有過一面之緣,這個人有趣的是,他比其他的商界人物更有心於社會問題,《維基百科》的說法:「在學期間與已故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陳毓祥爭取捉拿前總警司葛柏而上街示威,最終被政府控以『非法遊行』及『非法集會』而留下案底及判守行為兩年。」可以見得,他曾經是熱血青年。

查香港有730萬人,每年到郊野公園旅遊的市民約有1,300萬人次,即平均每名港人去郊野公園2次,但郊野公園卻佔了所有土地比例的40%。相比之下,絕大部分的市民周末假日都在商場中度過,我手頭並沒有商場用地的比率數據,但再加上商舖、電影院之類的商業設施,相信不會超過土地比率的4%,但香港人估算每年有100日以上是光顧這些店舖,因此年使用人次是在7.3億或上,土地使用有效比率是郊野公園的幾十倍。

為甚麼香港的郊野公園是如此的賞心怡人,皆因大部分的香港人都不去郊野公園,完全是靠著從來不去郊野公園的「良好市民」的「自律」而來。它只是一小撮人的娛樂,只要香港有一成的人口,每逢假日都去一次郊野公園,它早已變成了亂葬崗,地方根本不可以承受。莫非大家以為,那些喜愛郊野公園的人真的很愛惜郊野,不去亂扔垃圾,不去破壞大自然嗎?

事實上,打理郊野公園的成本,比打理商場更高得多,也需要更高的專業資格。從公共理財角度去看,商場土地是賣地回來,政府獲得資金,商舖要聘請員工,賺錢要交稅,郊野公園卻是免費,是完全的net cash out。所以說,保存郊野的最佳方法,是完全不去,任由它自然生態,這才是真正的reserve。

如果真要保護大自然,就要行愛護環保的人所最歌頌的不丹政策:進入郊野公園的人,不但要收費,還每年規定了進入人次,這才是最負責任的郊野公園政策。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E%8C%E5%85%A8%E4%B8%8D%E5%8E%BB%E9%83%8A%E9%87%8E%E5%85%AC%E5%9C%92-%E6%89%8D%E6%98%AF%E6%9C%80%E4%BD%B3%E7%9A%84%E4%BF%9D%E8%AD%B7%E6%96%B9%E5%BC%8F-97747

民生事業志在攞威 毋須鍊到盡

【明報專訊】其實我真的不明白,為何巴士公司會刻薄員工,人工不高,工作時間又長,簡直是完全不人道。其實,巴士公司完全可以做到巴士司機專業化,人工高、福利好,但可要求司機有更高明的技術和更好的態度。

這原因很簡單﹕如果是普通老闆仔做生意,就話不刻薄、不壓迫就沒有利潤啫,巴士公司是專利事業,一旦蝕本,可以向政府要求加價,總之是點玩都不用蝕本,那又何需咁刻薄呢?

涉足集體運輸 不會賺大錢

其實,在大城市搞集體運輸,從來是服務社會,利潤不高,皆因市民如果要付高昂交通費,會構成擾民不便。所以,公共交通服務如巴士、地鐵,通常只是合理利潤,不會賺大錢,但政府又不會令你蝕本,因此,現時只有新鴻基地產(0016)和新世界(0017)旗下的新創建(0659),根本不志在利潤,才會有興趣經營巴士。中華汽車(0026)索性改營地產發展,好過搞巴士了。

不過,做民生專利事業有一個好處,就係威囉……我指的是有政治影響力。如果你單單是地產發展商,沒有如煤氣、電力、巴士、電訊公司、電視台、報紙傳媒之類的影響力事業,要找高官同你傾生意,玩吓「官商勾結」,政府睬你都傻。

總之,在香港做生意,一百幾十億生意仔,你可以自食其力,「帝力於我何有哉」;但如果你有一千幾百億,甚至是更多,都還是搞吓政治,玩吓民生事業,對自己比較有利。

至於巴士業務,一年頂盡賺幾個億,碎銀來啫,小生意大影響力,又使唔使鍊到咁盡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6624123436&issue=20170929

2017年9月28日

SB作為FOCUS MEDIA的幕後人

我在本周一,買入了「FOCUS MEDIA」(8112),本擬準備分批買進,大手持貨,誰知在周二,它的股價已經升了上去。

查這公司剛剛完成了供股,以1比4的大比例供股,只有28.74%的股東參與。其實在去年,它也進行過另外一次的1供5大比例供股,供股價是0.068元,由於後來又經過了10合1,等如現價的0.68元,但該次供股的認購不足,只有0.68%,也許這正是本年再度供股的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經過了這兩次供股,估計其乾度到達了80%至90%之間,因此,我有兩位專業炒家朋友,都已大手買進這股票,這兩人在江湖上都有「朵」,一是中年上岸,另一個則是青年當打,一說出來,資深股民定會聽過。

「FOCUS MEDIA」即是人所熟悉的「iMedia House」,經營商業大廈大堂廣告屏幕,主要業務在香港及新加坡,2011年上市,2012年開始與優酷土豆合作,製作微電影以及在YOKU平台上播放。

2015年,它收購了Stan Lee Global Entertainment,投資電影發展和製作的業務,Stan Lee就是創作蜘蛛俠、變形俠醫、神奇四俠和鐵甲奇俠等等超級英雄的漫畫家。最新的搞作,是搞證券公司,名叫「基石證券」。

直接點說,這是一間啤殼上市的公司,定期的搞作新業務,以作為炒股票的消息和動力。它比其他殼股的優勝地方在於,它有著大把的實質業務,不會被證監會DQ,半年虧損一千多萬元,但手持大量現金,其中「基石證券」的繳足資本,已經有8,900萬元了。

但真正的原因,是市場消息,「FOCUS MEDIA」的幕後人,就是代號為「SB」的猛人,相信人名呼之欲出了。他當年搞過「博華太平洋」(1076)和「華融金控」(993),均是狂升數十倍,現時兩隻的市值都是百幾億元……

這一系雖然有幾個千億金主落網,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時「FOCUS MEDIA」的市值是三億幾,阻力位是在0.68元,即是ceiling在8億元市值,在SB而言,也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sb%E4%BD%9C%E7%82%BAfocus-media%E7%9A%84%E5%B9%95%E5%BE%8C%E4%BA%BA-97561

樓價太貴 最大利淡因素

【明報專訊】對於樓市,其實真正看淡的因素,只有一項,就是太貴了,貴得脫離了購買力。當然,我們可以說,在資產估值的世界,價格可以是唯一最大的決定因素﹕只要價太貴,不管供應怎樣缺乏,都會下跌。只要夠平,就算是尿,也不妨買,因為尿素也是有價值的化學物。

樓價年升3%僅抵消通脹 不算升幅

但說到樓市的利好因素,就有下列的幾項﹕

第一,中國經濟已經好轉。

第二,香港的經濟也不差。

第三,股市不死,樓市不死。

第四,供應在可見未來,依然未能跟上。

第五,發展商提供九成按揭,有呼吸者都能借到錢。

第六,發展商付出外間不能想像的高佣金,可以高達兩成以上,製造了假象。

其實,如果樓價年升3%,只是抵消經濟增長和通脹而已,並不算是升幅。

關於何君堯所說的「殺無赦」的典故,「國師」陳雲的解說是典出柳宗元《駁復仇議》:「若曰,無為賊虐,凡為子者殺無赦。」意思是:倘若說,不容許殺人者逍遙法外,那麼凡是作兒子的為報父母之仇而殺了不應當算作仇人的人,就必須處死,不能予以赦免。

陳雲的解釋應是出自《百度百科》,不過,有人指出,更早的典故是《尚書‧胤征》﹕「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然而,根據周顯大師寫的《易經密碼》﹕「現時流傳的《尚書‧胤征》是晋朝史官梅賾的偽作。」所以,周顯大師的著作,絕對是成人益智刊物,味淡有益,讀後腦活腎通,事業成功。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6537720048&issue=20170928

習近平的金融安全和中港證監的對等待遇

話說A股早己就施行實名制,即股民開設證券戶口時,同時獲配身份識別碼(ID),這號碼與身份證編號掛鈎,一戶一碼,中證監可以在交易時段實時監控,馬上從識別碼查出投資者的身份證資料。現時香港證監會也會就港股推行實名制進行諮詢,一旦實行後,港證監就不用向券商索取資料,省掉了很多行政時間。

西方國家如美國,並無實名制,因此,港證監這次諮詢,理由是因深港通和滬港通,中證監要求香港明年可落實實名制。另一方面,基於對等待遇協議,中證監要求港方應有權實時監控經由「港股通」買賣港股的內地投資者資料。

簡單點說,A股有實名制,但如果港人買A股,或內地股民買港股,卻不用實名,這樣子A股的實名制便出現了漏洞,因此,中證監非得阻塞這漏洞不可。

以上的是背景資料,本文的主題,在於一點﹕港證監在和中證監開會時,在突然提出「對等待遇(equal treatment)」,要求內地投資者買賣港股時,證監亦可即時監控北水買家身份。理由是希望諮詢時獲得更多市場人士支持,因為若是「單方面(中方監控滬深股通)」或「先北後南(日後再談「港股通」監控)」,都難以獲得市場普遍支持。

先不論市場究竟是不是如此關注港證監能不能有效監察北水買港股的問題,抑或只是港證監有心去乘機監察北水買賣,以擴大權力。我只是很簡單的說一句﹕這個建議是不可能做到的。

這原因也很簡單﹕現時中國在習近平主席的主政下,其中一個重點,是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究竟有多重要?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翻查了一下資料,在2017年4月25日,習近平已經和政治局成員第40次就金融安全進行學習。你沒有看錯,是40次。

大家都知道,香港證監會的主要成份,都是外國人,包括了兩大巨頭,主席唐家成和行政總裁歐達禮,前者是白皮黃心,和中國人對話都會說英文,後者則是英國人,由於歐達禮同時也是國際證監會組織理事會主席,所以在這方面來看,他也是唐家成的半個上司。

在這個客觀形勢之下,你說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公平也好,不公平也好,我的看法是,中央政府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決計不會容許香港證監會擁有實時監察中國股民的權力。

查實香港證監會早已於本年1月18日,和美國證監會簽定了互通資訊的協議,只要對方查詢,便可以互通股民的資訊。換言之,如果在實名制方面,港證監和中證監有對等待遇……其實這問題用不著討論,反正中證監也不可能答允。

對呀,這已經不是合情合理與否的問題,而是生與死、現實拼命的問題了,如果要中證監答應對等待遇,它會說寧願取消滬港通和深港通算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28/010071457.shtml

2017年9月27日

十月創新高先至危

近日股市的一個熱門話題,就是10月會不會發生股災,皆因在過去的3個10年:1987年、1997年、2007年,港股均發生過股災,因此,「逢七股災」已經是香港股民的兩大夢魘之一,另一個則是「丁蟹效應」。
雖說「詛咒」是發生在「逢七」的10月,但過往的3次,重點也有不同。1987年的那一次,港股10月1日創了新高,但十多日後,便因美股的黑色星期一,港股停市4天後重開,單日跌了33%。1997年那一次,8月7日創了最高點後,便開始暴跌,10月28日已跌去了28%,亦是該年的最低點。至於2007年,10月30日創了最高點,但在該年年底,也只是區區的跌去了13.9%而已。真正的金融海嘯,發生在2008年,10月27日是最低點。

看歷史,逢七10月股災,可以是最高點,也可以是最低點,甚至可以延至明年,才真正爆發。1987年和2007年是受到美國拖累,1997年則與美國無關。
以上三次股災,均發生在港股破新高之後,暫時港股非但未破2007年的31,958點,甚至連2015年的28,524點也未破,所以我的結論是:10月就算有股災,災情也不會太嚴重,反而10月破新高,才是真正的潛在危機。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7/20165525

給林鄭和朱凱廸上一課房屋經濟學

本文並非全然針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純是因為這兩人就土地政策分別在行政和立法機關有著代表性,才點名要兩人學習。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表面上,這兩人都是模範學生,把土地問題的數據掌握得滾瓜爛熟,但周顯大師告訴大家,只通數據,不懂理論,只是表面聰明的笨蛋,得出來的答案,做出來的政策,反而錯得更加離譜。

實質上,全部土地政策有關的政壇人物,都應乖乖上周顯大師這一課。不過,大部分的高官和政客,則非但理論不明,甚至連數據也鴉鴉烏,更加等而下之了。

上經濟課或任何的科學分析,首先要學會一些假設定理,因為必須假設某些常數不變,才可以分析到變數的影響。在這課題,假設不變的是市民對於房屋的供應與需求。

這即是說,假設每年的供應單位不變,暫時是每年1萬伙左右。當然,你也可以說,在未來會陸續增加,但這也無關宏旨,反正假設是有多少土地,政府就推出多少,不會作出任何保留,因此,這是不變的。

第二個假設是房屋需求不變。我當然知道,這假設並不全對,但由於房屋在很多人來說是剛性需求,也是最受歡迎的投資品,因此,人們將某一百分比的收入,也即是GDP的某一百分比,來作買樓,雖然這數字會因樓價高低而有所波動,但波動幅度不會太大。因此,總體需求數字也是大致不變。

好了,如果供應和需求大致不變,這就好玩了。根據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如果廉價的房屋數目愈多,也即是說,公屋、居屋,甚至以林鄭發明的首置上車盤愈多,換言之,正常的私樓供應便會愈少,換言之,也是根據中學生也懂得的經濟學供求定律,私樓的價格將會上升。這也即是說,無論是林鄭的首置上車盤,或者是朱凱廸等人提倡的以公屋為主的房屋政策,其結果都是會直接導致私樓價格上升。

以上的,只是最簡單的經濟學推理,隨便抓一個經濟系大學生,都會得出同樣的答案。不過,如果問我,是不是反對發展公屋、居屋,或首置上車盤呢?這又並不盡然。這又牽涉到另一個經濟學推理,也是笨蛋高官和政客所不懂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5%A6%E6%9E%97%E9%84%AD%E5%92%8C%E6%9C%B1%E5%87%B1%E5%BB%B8%E4%B8%8A%E4%B8%80%E8%AA%B2%E6%88%BF%E5%B1%8B%E7%B6%93%E6%BF%9F%E5%AD%B8-97380

審批監察權不宜獨攬

【明報專訊】從架構看來,當日我最反對上市改革諮詢文件的,是證監會吞併了交易所審批的權力,原因很簡單,把審批權和監察權(否決權)分開,是所有公共行政架構,從私人公司到公營機構,所共同遵守的法則。反之,如果把審批權,也即是行政權和監察權放在同一機構,非但會造成無王管,也會造成貪腐。這應該是公共行政學的ABC,只有完全不懂得這些基本管理知識的人,才會看不出問題所在。

記得當年聯交所就是因為審批權和監察權合在一起,才會造成李福兆時代的派餅仔事件,因此才會後來有證監會的出現。現在如果把審批權和監察權又放在一起,只是把交易所變成了證監會,以往的問題很難不再出現。

兩權合併易滋生貪腐問題

當日張華峰議員把解決問題方法,依賴證監會人員的專業和道德操守,這在任何讀過幾年書,稍為知道什麼是check and balance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問我,是不是完全反對證監會獲得絕對的審批權呢?這又不是。其實我完全同意證監會擁有審批權,只是先決條件是,香港是行披露為本制度。

什麼是披露為本制度?簡單說,就是只要我符合資格,便必定要讓我上市,不能在審批上有太多的discretionary power。其實,discretionary power只是為了權貴的方便上市,不如大家一視同仁,只要沒有大細超,我很樂意支持證監會……所以,其實諮詢文件被否決,我也不感到高興,因為我並非反對證監會獨攬大權,只是認為前提需是真正的披露為本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6453637351&issue=20170927

2017年9月26日

奇華廣告的蔓珠莎華

區區一篇網上文章,居然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討論,奇華餅家從置之不理,跟著反駁,跟著修改廣告,只不過是因為其中秋月餅的廣告背景用上了彼岸花,即是石蒜等,再加上劉心悠身穿素衣,手執油傘,看似披麻帶孝,曾志偉則放紙船一幕,令人想到盂蘭節以紙船祭水幽的習俗,因而被喻為中秋變鬼節。

這固然顯示出陳雲的文化底子深厚,下筆有神,而且信徒眾多,臉書影響力巨大。但更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於其廣告設計師,完全沒有中國文化底蘊,連最簡單的「花語」也一無所知。

以上的是一宗小事,但這牽涉到我一直以來所說的﹕在現代經濟社會,文科生真的沒有生產力嗎?

正如我先前說過,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商業,從歷史書、歷史劇、到歷史主題公園,甚至是撰寫政治論述,均在在需要歷史知識。同樣道理,作為創作人,只懂美感,沒有文化底蘊,也是完全不合格。

一般人很難成為文化專家,作為美術工作者,也不一定精通文化,但最少要有尊重之心,拍歷史劇,要知道尊重歷史的重要性,但偶有出錯,也是難免的事。這正如拍科幻片,要盡量符合科學,但偶有違反,也是沒法子的事。但是很多香港電影人,卻完全漠視了知識的重要性,拍歷史、拍科幻,完全是亂來,這是荷李活從來不會犯的事。

不懂彼岸花的花意,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認錯,修改,那就是了。唯其廣告創作人在其個人臉書上回應指控︰「有人話:點解石蒜會出現喺一個中秋print ad?我話:靚囉!就係咁簡單!你俾我再揀,我依然揀石蒜。就算有人話「人月兩團圓,點會用呢D花?」sorry!傷害咗你心目中完美溫馨嘅中秋節,但係,我依然以美感先行。」

如果要我評論,一個只重美感,漠視基本知識的廣告創作人,是十分危險的事。如果是我是客戶,一定不會採用這個人去當廣告設計,皆因廣告賣的是產品,而不是美感。

這篇文章要講的是知識在商業社會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2011年寫的一篇文章,主題正是彼岸花,相信看過的人不多,在此復刻。

1.

我在小時候,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是梅艷芳唱的,叫《蔓珠莎華》,當時不明白是甚麼意思。長大了後,中文長進了,知道「華」就是「花」的古字,後來看了一些佛經,佛祖說法時,不時「天降曼珠沙華」,以表示如來的神通,例如說,《法華經·序品》:「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這時我知道「蔓珠沙華」的原來字面意思,就是「天上的花」,但我仍然不明白歌中意思。直至近十年來,我開始了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學習日文後,方才明白這首歌的真義。

2.

「蔓珠莎華」又叫「彼岸花」,中文俗名是「石蒜花」,日文就是寫作「曼珠沙華」,學名是「lycoris radiata」,英文叫「red spider lily」,「蔓珠莎華」是印度的原音。嚴格說來,只有紅色的石蒜化才能叫「蔓珠沙華」,白色的則是「曼陀羅花」,但人們可不管這麼多的細節,不管紅的白的都叫作「蔓珠莎華」。這種花在東亞洲十分普遍,二千年前已傳進了亞洲最遠的島,日本。

這種花有一種很奇怪的習性,就是先開花,花謝後長葉,而花和葉是永遠不相遇的。在古代中國,它叫「金燈」,不是一種高級的花。中國人認為它的花和葉「沒有義氣」,唐朝的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见,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

韓國人卻有另外一個想法,把它視為「相思華」,正是因為它的花和葉永不相見。下文會再有敘述。

3.

這花喜生於陰森潮濕的地方,因此總開在小路上,墳場更是常見,而且鮮紅如血,在秋天上墳的日子便會見到,因此在日本它又叫「死人花」、「幽靈花」、「地獄花」。傳說中,在通往黃泉之路,舖著的就是這花,紅花滿路,通往死亡。因此,它除了相思之外,亦有著「死亡」的含意。

在日本,即有不少述及「曼珠沙華」的俳句,幾乎每位大師均有,其中非常有名的是「金子みすゞ」(金子美玲),把這花描寫成陰間的煙花﹕

「村のまつりは夏のころ

ひるまも花火を たきました。

秋のまつりは となり村、

日傘のつづく裏みちに

地面(じべた)のしたに棲むひとが

線香花火をたきました。

あかい あかい

曼珠沙華」

中文譯作﹕

「村裏的祭典,在夏天,

在白天,放在煙花。

秋天的祭典,在鄰村,

太陽傘接連不斷地,在小路,

在地底棲身的人,

也點燃了煙花的引線。

紅色的,紅色的

曼珠沙華。」

這首詩把曼珠沙華視作陰間的人祭典時放的煙花,確是有趣的比喻。金子美玲生於1903年。她自小愛好讀書和寫作,23歲時嫁給了一個書店職員,生了一個女兒。她喜歡寫童謠,丈夫卻不許她寫作,還出去尋花問柳,染了性病回來。她提出離婚,但法庭判了女兒歸丈夫撫養,她覺得人生絕望,便自殺了。(請注意她的自殺而死,下文會敘述曼珠沙華和自殺的關係。)

金子美玲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被稱為「童謠的彗星」,但隨著她的死亡便沉寂了,直至1984年再版了童謠集,才大紅起來,現在日本的小學課本收錄有好幾首她的著作,中國也有她的童謠的翻譯本,但我買不到,不過有很多網友都曾經翻譯過。上面的一首是我自譯的,當然譯得不好。

4.

曼珠沙華的傳說有很多,在中國,有一個叫「彼」的俊男,還有一個叫「岸」的美女,互相傾慕,但此生不能相見。又有一說是花妖叫「蔓珠」,葉妖叫「莎華」,總之也是相戀而不能相見之類。不能盡錄,但含意都是相同的。

5.

梅艷芳的《蔓珠莎華》說的是舊日的戀情有如花,以前艷麗,現在枯萎﹕「曼珠莎華,舊日艷麗已盡放,蔓珠莎華,枯乾髮上,花不再香,但美麗心中一再想。」這歌詞的缺點,在於可以用任何一種花來代替,都有相同的效果,因為任何一種花都會枯萎,何必一定是曼珠沙華呢?。填詞人潘偉源相信不知道「蔓珠莎華」的含意。

王菲有一首《彼岸花》,由林夕填詞,序樂很長,歌詞很短,意境很好﹕

「看見的熄滅了,

消失的記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

聽見土壤萌芽,

等待曇花再開,

把芬芳留给年華。

彼岸没有燈塔,

我依然張望着,

天黑刷白了頭髮,

緊握著我火把。

他來,我對自己說﹕

『我不害怕,

我很愛他。』」

這詞如果說有缺點,就是愛讀佛經的林夕強調了永遠無法登陸的「彼岸」,但實際上,「彼岸花」的「彼岸」指的是「地獄」,而不是佛經上說的「涅槃」彼岸。林夕雖熟讀佛經,但不懂這花的背後的大量傳說,和這些傳說背後的含意。現代人多不識「草木鳥獸之名」,真是一大遺憾。

6.

山口百惠的原裝版《曼珠沙華》說的也是失戀,(當年的)美女兼才女阿木燿子寫的歌詞有這樣的一段﹕

「マンジューシャカ恋する女は

マンジューシャカ罪作り

白い花さえ真紅にそめる」

我姑且譯作﹕

「曼珠沙華,戀愛中的女人,

曼珠沙華,是犯了的罪,

白色的花朵,染成為鮮紅色。」

為甚麼白色的花朵可以染成紅色?用甚麼來染?答案很明顯﹕是用血來染色。請記得,彼岸花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紅色,只有紅色的才能叫作「曼珠沙華」,而它是通往地獄的路徑。

山口百惠在其引退演唱會時,唱這首歌之前,說了一段話﹕「傷つけられても、傷つけたくない。愛されるより愛していたい。歌手の前に、人間でありたい。あなたの前で、女でありたい。私は、もうハタチ。」注意第一句,意思是﹕「儘管被傷害,也不想傷害別人。」

所以,結論是,《曼珠沙華》這首是一首自殺之歌。所以它只能夠用「曼珠沙華」,而不能用別的花去代替。而大家都知道,自殺是一件多麼凄美的事兒,尤其是,在崇尚自殺美的日本……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26/010071276.shtml

毛澤東不沖涼也不洗頭

傳說中,毛澤東從1949年以後,就沒洗過澡。他喜歡讓人用熱毛巾天天擦洗全身。他亦不擦牙,也不洗頭,卻喜歡篦頭。很多人寫到這部分時,都說他髒。

我的老家在澳門,有一間大屋,兩層高,還有一個閣樓。地下有一個古井,早已乾涸了。在以前,只有富裕階層,才可以擁有井,因可取水,否則就要找人每天打水回家了。井沒了,卻安裝了自來水,還有一個大浴缸,這應該是當年的奢侈品了。

我的祖母還保持著當年的作風。我們很少在浴室洗澡,多半是在廚房。廚房的面積不算小,大約有一百呎,灶頭還是用柴火燒菜,祖母每天晨運時順手撿柴和紙皮。飯是放在鍋裏蒸的,還有一個大水缸,水龍頭總是滴著水,據說,滴水是不算進水費的。

我們洗澡時,把一個盆子,放在廚房中間,用盆子的水來洗,個程也不細表了。我很少回澳門老家,但據曾經長住過澳門的姐姐和妹妹說,在冬天時,為省柴火,都是洗臉腳,便上床睡覺了。

很明顯,這並非祖母的單一作為。我相信,在她年輕時,人們都是這樣沖洗的,皆因在沒有自來水的世界,洗澡是非常奢侈的行為,只有富裕之家,才可享受。祖父是她的心肝寶貝,當然有資格洗澡,但我們就沒這地位了。

女人洗臉和洗腳,男人則是用熱毛巾擦身,已經是很乾淨了,如果是農民,一生沖涼的次數,可能不到3次,出生一次,婚前一次,死亡一次。因此,讀史者說毛澤東骯髒,是不公平的。

至於不洗頭而篦頭,我會問一個問題:為甚麼以前的人喜歡篦頭,現在卻沒有人做這事呢?原因很簡單,以前的人沒有水洗頭,但頭上會有蝨子,因此必須要用篦子,才能把蝨子梳走。但現在,人人都有水洗頭了,頭髮也沒有蝨子了,因此,篦頭也絕跡了。也正因以前篦頭的流行,反證出當年人們還是很少洗頭的。

其實,在農村之中,人們不洗頭、不沖涼、不刷牙,根本是平常事,毛澤東只是和其他大部分的農民一樣而已,不過今人讀史,用今人的生活來論古人,實在是無稽到了極點。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6%AF%9B%E6%BE%A4%E6%9D%B1%E4%B8%8D%E6%B2%96%E6%B6%BC%E4%B9%9F%E4%B8%8D%E6%B4%97%E9%A0%AD%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

捉賊大過天

【明報專訊】有人問我,股票實名制究竟有什麼影響?其實,現時中國已經全面實行實名制,從股票戶口到電話號碼,再加上無處不在的天眼,終於在技術上做到了幾十年來無數政府夢寐以求的「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境界。

查實,我曾經是電話號碼實名制的受害者。我大約在10多年前,有一個內地號碼13560701130,算是幸運號碼,碰巧和英皇金融的熱線13560701133只差一個字,成日想賣畀楊生𠻹。誰知突然宣布實名制,由於我是One 2 Free的一卡兩號,比中國的最後限期提前了多天,我居然遲了一天登記,死求不遂,一個用了10多年的號碼就此報廢了。

股票實名制 證監可實時監控

至於股票實名制,就是每個股票投資者都賦予一個特別號碼,好比監躉的「終身冧巴」,以後不管坐牢多少次,進哪一個監獄,都要沿用這個終身冧巴。同樣原理,在股票實名制下,股民不管在幾多家證券行開設戶口,只要證監會一按總機,馬上知道是誰人在買賣,可以作出即時監察。

其實,在現時,證監會要知道誰人在買賣,可以要求證券商交出客戶買賣資料,也是方便得很,完全沒有難度。不過,在實名制之下,這個監察可以是實時,而且中央處理,不用經過券商的。

如果要我比擬,我會說,這好比商業犯罪調查科可以直接在電腦看到任何銀行戶口的紀錄……這本來也是可以的,不過要出信向銀行索取。大家看《竊聽風雲》都知道,警方要監聽個人電話,要入紙申請,還要派人去機樓,電訊商也不會讓警方自動勾線。

總之,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s,不接受都要接受啦!捉賊大過天吖嘛。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6367825235&issue=20170926

2017年9月25日

與雷鼎鳴論土地供應

根據《香港2030+》的數據,未來30年需要4,800公頃土地, 包括了工商業樓宇、房屋、政府機構、休憩等,但政府現時只有把握取得3,600公頃的供應,就住宅用地而言,要多100萬伙住宅單位,土地需求便是1,670公頃, 但政府暫只能提供1,400公頃。因此,政府要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覓地。

前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認為,比起工商業用地,香港市民最關心是住宅的供應。比較價格,市民要用18.1年的收入,才買得到一所價格處於中位數的住宅單位,全球第一。比較人均居住面積,香港是16方米,新加坡是27.6方米,中國城鎮居民是36.6方米。

他認為,港人居住面積增大三成是合理訴求(按:即每年增加1%,與我先前所寫文章不謀而合),如未來新建的100萬伙單位面積都大三成,土地需求便增至2,171公頃。如果一半土地供應來自郊野公園,只要郊野公園總面積46,000公頃的2%左右而已。

雷教授的文章說出了我的心裏話,但只說出了一部分。

第一點,香港的土地短缺是全方位的,道路不足,停車位不足,變相影響了住宅的質素。商業樓宇不足,經營成本增加,因而壓縮了市民的薪水收入,住宅區商業不足,變成了悲情城市,天水圍便是前車之鑑。市民可以短視到只看到居住問題,學者則不應阿世而不理整個土地短缺的大局……要砍掉郊野公園的面積,豈非2%?

第二點,居住面積增大固然重要,但是居住環境並不止於面積,新舊質素也同樣重要。現時香港約有270萬伙單位,以80年折舊至0計算,每年單單維持折舊度不變,已經需要3.375萬伙單位,30年就是接近100萬伙,換言之,要再多一倍,即2,171公頃的土地,才足夠填補折舊。

第三點,這幾年來,政府大力打擊僭建,從執法角度看,這當然是好事。現時香港有40萬伙僭建物,只要有10%涉室內面積的增加,平均面積300方呎,已經是1,200萬方呎,一旦拆掉,必然造成剛性需求。但現時並沒有人講過因這原因而引起的需求。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8%87%E9%9B%B7%E9%BC%8E%E9%B3%B4%E8%AB%96%E5%9C%9F%E5%9C%B0%E4%BE%9B%E6%87%89-97009

張華峰1年4「轉章」

【明報專訊】話說一年前,當局推出了上市監管改革的諮詢文件,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二話不說,一力支持,然而證券界卻是大力反對。

時值立法會選舉,張華峰需要拉票求選,詹培忠的公子詹劍崙以反對諮詢文件為政綱,挑戰張華峰的議席,張華峰忽然改變政綱,從絕對支持,變成了反對諮詢文件。

就這一點,我當然有點同情他,因為他應該沒有看清楚諮詢文件,只是盲撐而撐,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從政風格。

當他成功當選連任之後,其說法忽又改變了,變成半支持,半反對,即是贊成諮諮文件的某部分,卻又反對另外的某些部分。這政綱本來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在當選了之後,卻又再次改變,這卻未免令人覺得有點奇怪了。

改變立場或為喚起各界關注

日前,他又在臉書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市場強烈反對證監會參與上市監管,說到底,並非此舉不利香港金融證券市場發展,而是當中關乎太多人的商業利益和利害關係,實在難以撼動。因此,證監會這次膽敢再次觸碰這個上市監管權的燙手山芋,圖爭取更多權限以捉拿金融老千,確是勇氣可嘉。即使改革最終鎩羽而回,起碼能喚起各界對香港市場質素、監管角色、投資者信心等議題的重新思考和討論,為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換言之,在這篇文章之中,他已經是第四度「轉章」,改變立場了。在短短一年之間,能夠改變四次立場,面不改容,縱是在香港政界,也是罕有其匹的。

不過,我相信,這一次應該是他就此議題,所作出的最後一次的立場表明,皆因這一鋪牌已經「摸旺」,隨着當局的記者招待會已經完結了。

然而,另一份諮詢文件,即是聯交所分別就加快除牌程序,以及加強規管具高度攤薄效應的集資活動諮詢市場,又再展開,在這一次的開局,張華峰「好像是」反對的(由於他過往的立場太過飄忽,我實在不敢評論他這一次的真正立場),但他究竟會不會轉章,又或者是會轉幾次章,那就是不可預料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6281345825&issue=20170925

龜婆要轉行,美女走光了

同一個好多年沒見的龜婆吃午飯,皆因世界艱難,她也意圖轉型,不想繼續做皮條生意,轉而想搞實業,經營劏房了。踫巧我有一個好朋友,因為炒股失利,因而有意出售劏房,我作為雙方的好朋友,也義無旁貸,而為姣婆和脂粉客作一媒人,希望撮合他們成交,解決燃眉之急。
飯局中,我問﹕「乜而家咁慘淡,連雞都無人叫呀?」
龜婆說﹕「而家個個都揾PTGF(按﹕即part time girl friend),我哋呢D專做model既,生意越來越少啦。」
我說﹕「唉,在網絡世界,妓女嫖客互相配對,現在只有是有錢佬,才會幫襯扯皮條。我都知你哋惡撈架啦。」
龜婆說﹕「好彩仲有D坐枱job,有錢佬食飯,都要女陪坐架。只可惜班女唔生性,寧願瞓低收八千,都不寧願食飯收三千。」
我嘆氣說﹕「世風日下,人肉何價?想當年,我廿歲時,港女是多麼的衿貴,一女在手,萬金難求,個個都吊高來賣,如今 」
龜婆說﹕「食飯收三千,求極都無人肯去,個個都話太悶,而且坐三個鐘時間太長,但是搞嘢收八千,減價到五千都制,皆因工作易do,而且個零鐘貨仔,快靚正搞掂。」
這令我想起一個故事﹕
一個富豪請另一個超級富豪食飯,這位超級富豪,是幾千億身家的那種。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是幾千億身家。富豪食飯,當然要有美女相伴,並非因為鹹濕,而是紅袖添香,食飯的氣氛也比較好,而且主人家也比較有氣勢,是chemistry的問題,和physical和biology無關。
吃了三小時,美女走光了 不是露肉的那種走光,而是突然一齊起身,離開現場的那種。原因很簡單,三小時坐滿了,一分鐘也不留,唔使講嘢,直接走人。
據識途老馬說﹕「這是主人家道行不夠,他應該預先同龜婆講,請緊大客,overtime照計錢,要不,就說客人有下文,食完飯還要上房,否則坐三個鐘食飯,聽班富豪講生意經認叻,慘過返學,一夠鐘梗係四散飛奔啦。」
本周心水股票是﹕「中國天然氣」(931),理由是跌到0.125價位,幾次都會單日急升,相信今次也不會例外。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925/551053

2017年9月23日

如何學習藝術

前幾天,朋友請客,去崩牙成吃飯,由於崩先生已然仙遊,此私房菜交由其公子接手,好吃如昔,只可惜訂座者眾,已經不接受陌生客人訂座了。崩牙成的炒桂花翅、紅豆沙、糯米飯都是有名的,但我最欣賞還是其蒸魚,只是餸菜份量甚大,沒有十幾個人,吃不完一整席,就是有十幾個人,人人也捧着肚子。

席間有一女人,其女兒繪畫甚有天份,她說要悉心栽培,常要她去上繪畫班。我說:「繪畫老師只能教她基本技法,這相等於小學老師、中學老師的水平,真正要她畫畫有成,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多去藝術館,看大師的作品。」

這好比寫作,國文老師只能教你認字和基本的寫作技巧,但是要成一代作家,還得多看書,吸收其中養份,潛移默化,那些公開試中文考A的學生,寫一篇文章出來,往往不忍卒睹,正是因為考試和真正創作的標準,是兩碼子事。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考試恰當地使用四字成語,馬上加分,因為證明你懂得使用,可是,真正的專業寫作人,都會知道,四字成語是好文章的墳墓,可免則免。

說回畫畫。在歐洲,到處都是藝術館,滿街都有畫廊,小孩子們從小學到中學,一個月至少會上藝術館一天,由老師去導賞,逐幅去慢慢欣賞其中的技法和奧義。以我自己為例子,去過羅浮宮、d'Orsay不知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是走馬看花,小孩子們可以用一天的時間,精心欣賞幾幅畫,但我時間有限,怎能享受這個奢侈?

所以,香港人先天所限,論到藝術修養,根本不可能同西方人比。我常常說,中國第一流的西洋畫家,水準只能和西方的二流去比……但正是因此,我錯失了這十年來的中國畫大升浪,皆因畫作的價格並不能用其藝術成就去比,地理因素可能更加重要。這好比香港一個住宅單位的價格,已可在西方買一間花園別墅了。

如果想成為一流的畫家,窮人當然難以負擔,可是作為富人的子女,父母可以不時送他/她去歐洲各國,逐個藝術館去參觀,十多年下來,鑑賞水平大增,只要有天份,成就事業便事半功倍了。

當然了,如果她學中國畫,不用去歐洲,去中國也足夠了。張大千青年成名,可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在敦煌兩年零七個月,後來臨摹敦煌的壁畫。

說畫我不在行,本文的主旨,是指出,培養一個人才所花的成本。例如說,第一流的廚師,其實是要周遊列國,吃最好的東西,吸取養份,外國的名廚如Gordon Ramsay、Heston Blumenthal等等,全是這樣。但是,香港那些有名的大廚,大都是不捨得花錢的土蛋,坐井觀天,自己燒菜自己吃,和外國人一比,馬上給比下去了。多見識世界,是學習藝術的不二法門,但這需要花很多的錢,也要花很多的時間。這就是本文的結論。

說回崩牙成,當日的食物水平,可以給一百分。十四個人,三萬多元埋單,如計上食材成本,完全不貴。我的意見是:如果坐位舒服一點,我不介意多付五成至一倍的溢價。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0602

2017年9月22日

法律觀點三則

唸大學時,修過3科法律課程,分別是「法律與社會」、「行政法」和「憲法」,前者講師是黃錦就,後來成為了名嘴,年前胡漢清介紹,我們居然交了朋友。中間者教的是一名西人,已忘其名了,後者教授是翁松燃,我唸中學時已知此人,因他是李敖大學時代的好友,李敖早期文章不時提到他,我也買了他編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

我的法律唸得鴉鴉烏,真正的法學知識,是在加拿大坐移民監時,太過無聊,買了很多的法哲學書籍,硬啃自學的。後來回港當主筆,邊寫邊學,也同過不少法學鴻儒食過夜粥,也算對法律有點常識吧。

近日的一些法律爭拗,愚見如下:

第一,謝偉俊日前說,《基本法》是針對有公權力的機構或個人之權責分布,就算涉及市民,都是針對政府如何保障他們的權利,市民一般不可能違反《基本法》。
這需要詮釋:普通人只會犯刑法,不會犯《基本法》,只有法律本身,或建制機構如政府或立法會,才可以違反《基本法》。如果宣傳港獨,很多條刑法都可以拉人封艇,但《基本法》卻不適用。人們最多只能挑戰,提控現行有關法律不符合《基本法》。

第二,何君堯的「殺無赦」,究竟有沒有違反《公安條例》第17條b和第26條呢?「殺無赦」的言論事實已經客觀地存在,要上法庭,官司主要是打觀點。比較兩者,「殺無赦」的程度比當日馮敬恩的「隊冧佢」更加嚴重,因為後者也可意指喝酒的迫使其喝醉。再說,「隊冧佢」講了兩次,可以是無心之失,但「殺無赦」講的次數和場合太多,顯是故意,且無悔意。

至於何君堯說,在戰爭中殺敵並無不妥,問題在於,現時香港並非戰爭狀態。此外,他反問泛民議員中文水平低,固是事實,但照我看來,何的中文水平也不見得太好。

第三,人大釋法與DQ,很多市民並不明白釋法和修法的分別:修法沒有追溯權,但是釋法的定義,好比終審法院的案例對下級法院的判決指引,是馬上生效,法庭必須依照釋法去作出判決,只是不能追溯已經判決了的案件。由於釋法前同類宣誓從來沒經過控告和審判,所以不存在追溯問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3%95%E5%BE%8B%E8%A7%80%E9%BB%9E%E4%B8%89%E5%89%87-96766

黑卡招搖 普通卡更安全

【明報專訊】昨天講起信用卡,有人可能會質問我:「喂,周顯大師,你成日亂吹自己有幾威幾威,究竟你用乜嘢信用卡?」

我的答案是:「匯豐普通卡,最cheap嗰隻。」話說這一張信用卡,在1993年申請,信用額是8000元,然後一直維持不變。直至2000年,在我沒有任何的特別巨額簽帳之下,突然加至5萬元,作為一位時事評論員、汽車維修員,我意識到這並不是個人的特殊狀况,而是整個銀行業的共相,相信是銀行信用突然膨脹,這應該是其他方面的生意額不足所致。

「我用匯豐普通卡最cheap嗰隻」

話說在2003年,我同向華勝和他的女朋友、劉家昌一家人、211和59的大股東,以及other people一起去菲律賓宿霧旅行,去到了酒店,check in碌卡,當然是黑卡盡出,張張堅嘢,我就出動那張匯豐普通卡,當時已經升到了10萬銀credit左右。

結果回到香港後,全程所有黑卡都遭到盜用資料,card centre打電話過來核實,麻煩到不得了。但我張匯豐普通卡,因太過不起眼,居然幸保平安。由此可以見得,去到了盜賊如毛的菲國,還是使用普通的信用卡,更加安全。

幾年前,匯豐要求我申請一張signature card,說可以double積分,其實我從來沒有用過積分,但想要有一張1萬元的信用卡,用來網購。誰知它送來一張4萬元的。我以前網購主要是買飲食指南,米芝連、Zagat之類,如今有了上網,都不用買,所以,這一張double積分的signature card也告廢了。

最後,我還有一張信用卡,是banker朋友recommend我申請的,說我周顯大師是很valuable的潛在客戶。這張卡,信用很大,我只有去HERMES買衫時,才會動用。不過,我已經有兩年幾沒有去過HERMES買衫了,所以這張卡長期放在抽屜,不知還在不在。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6019308577&issue=20170922

2017年9月21日

支持我的讀者 國師陳雲

我從來不同意國師陳雲的任何見解,甚至連他對中文的執迷,也覺得矯枉過正,因為有點西化或日化的中文,可為傳統中文加入生命力。不過,我對他的學識、創見、文筆,卻是十分佩服。

因此,我是他的Facebook的不定期追蹤者,日前忽然發現他居然參選立法會補選,馬上追蹤,發現了他在9月15日1時32分出了一個post:「論文言。大東亞共榮圈,是英文Commonwealth的概念,但漢文該有更好的講法。東亞是西洋的地理觀念,漢文有其他的想法,該由神州、天下來想起,而不是東亞。圈是圈套、圈禁,意思糟透了。日本人不懂得漢字的深意,名字起錯了,自然一敗塗地。」

查我在9月14日的《橙新聞》,寫下了:「查實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師承自大英帝國,很多人以為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人的發明,但其實,這是British Commonwealth的直譯。把British Commonwealth譯成英聯邦,簡直是胡說八道,Commonwealth哪裏是『聯邦』了?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共榮圈』。」

把「Commonwealth」和「共榮圈」拉上,是我的創見,拙文和陳文相隔不到一天,不可能是巧合。這證明了,陳雲是我的讀者,真的是與有榮焉了。

對於香港政治,陳雲的見解是:「1967年,是共產黨在香港的秋收起義失敗,英帝國繼續統治香港。1997年,是共產黨在香港和平接收上海,在香港搞公私合營……。2017年,是香港進入校園貼大字報,大鳴大放、反右鬥爭階段,打倒知識分子。至於青年被迫離開香港城市,流放鄉村,上山下鄉的文革,幾時來呢,很快囉。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已經開口叫香港青年離開香港,去印度食蕉。」

陳雲在無食藥時,皇天擊殺,創意膨湃,有食藥時,聰明絕頂,洞見政情,別人笑他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如果他在我的選區,我會投他一票,他的政見我完全反對,但這是陶傑說的「擇優」,he deserves the seat。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4%AF%E6%8C%81%E6%88%91%E7%9A%84%E8%AE%80%E8%80%85-%E5%9C%8B%E5%B8%AB%E9%99%B3%E9%9B%B2-96512

回國娶老婆的金山阿伯和香港阿伯

小時候,電視整天播著粵語長片,但今天粵語長片已被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片取代了,因此新一代的年輕人想來沒有看過,不清楚其劇情。

當年,有很多的粵語長片劇情,講的都是男主角和女主角相愛,但女主角的父母卻強迫她嫁給一個金山阿伯,金山阿伯非常老,也非常有錢,通常是由專做皇帝和百萬富翁的張生所飾演。這些老套故事的結局,一般就是張生深明大義,放棄美女,成全男女主角,皆大歡喜結局。

十多歲時,見識長了,方才知道,原來所謂的「金山阿伯」,不過是在美加辛勞了大半生的華人勞工,辛苦攢下了一筆積蓄,在當地開設小小的洗衣館或中國餐廳,但因經濟條件不夠,在外國娶不了老婆,只有回港找女人了。這些金山阿伯當然也不是真的有錢,只是因為西方的人均收入比較高,香港則普遍貧窮,因而有了這個錯覺。

香港因為當年有抵壘政策,大量內地男人偷渡來港,造成了男多女少的現象,好比當年華人勞工去金山,也是造成了男女失衡。二十多歲時,中國改革開放,大量香港男人回鄉娶妻,通常男的都比女的大上一截,一樹梨花壓海棠,這豈不就是活脫脫的金山阿伯回港娶親的翻版?只是香港人的角色調轉了而已。

跟著我移民到了加拿大,住在温哥華。

我們香港人,聚居在鄰近機場的烈治文,好比今日的九龍站。我們把最貴的房子都買下來,把樓價都炒高了,通常名貴的車子,都是香港人開,加拿大人都開破車。我們投資移民,暢旺經濟,但也有很多是靠計分申請,亦有很多是家庭團聚,沒有甚麼競爭力,反而是搶奪加拿大人的福利資源。你要知道,加拿大的福利是多麼的好……

這十幾年來……不說了,大家都應該猜到我想說些甚麼。其實,風水輪流轉,只有活得夠長,甚麼都會見識過,只是有時角色互調,久而久之,大家忘記了以前的角色扮演罷了。但記性比較好的人,見到了任何現現象,只會說﹕「déjà vu,看過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21/010070752.shtml

有人退黑卡 有人周圍揚

【明報專訊】那天看到某名做private banker的專欄作家寫運通黑卡,其實都是舊文了,不過我最近才看到,因此當新文來評說。該文講到黑卡好神奇、好難攞咁!不過,如果你識門路,都不用太有錢,也不是太難攞啫!

好似小朋友梅偉琛,前幾年不過贏咗七八千萬,簽咗不到1000萬元帳,便可以成功申請了。貼士是﹕你可以同信用卡中心講掂數,簽幾多達標,咁就好似meet target咁簽法,就可以成功申請了。

有另一個朋友,好似傾好要簽千幾萬元,才能拿到,結果在那一年內,他不停頻撲,朋友shopping,他去找數,朋友吃飯,他去埋單……當然不是請客,是拿回現金的那種啦!結果當然是成功拿到了。

為申請黑卡 「跑數」式簽帳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你索性為朋友申請附屬卡,大家一起簽爆佢。不過我見過最勁的簽單是,有某名上市公司董事,向政府付牌照費,政府居然接受信用卡找數,1500萬元,雖然好像沒有乘機申請運通黑卡,但是換飛行里數,都夠肥啦!

我的哥哥以前好像有張黑卡,後來嫌年費太貴,居然退了。我有朋友索性運通卡都退了,理由是﹕「唓!都唔係度度收,我寧願用銀聯好過!」這叫做﹕「有人退卡話知你,有人黑卡周圍揚。」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懶有型的人何其多,我有一個朋友S君,向來識飲識食識使錢,我上一次碰到他,是在波托菲諾,不是深圳的那個,而是意大利正宗。他自駕遊去玩,可知其幾有品味。但他甚至連馬會會籍都要退回﹕「唓!啲嘢又唔好食,我都從來唔去,退了費事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933517349&issue=20170921

2017年9月20日

玩神秘惹人憧憬

我一直有留意惠生國際(1340),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太過超值了。
根據年報,它擁有2.56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總值則為8億元,營業額是11億元,利潤是7,000萬元,相比起2015年,下跌了39.4%。
它在半個月前的8月29日,發出了盈警,注意內容字眼:「本集團預期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個月之溢利較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6個月者錄得重大減少,主要由於收益及平均毛利率減少所致。」換言之,只是盈利減少,並沒有虧蝕,因此,上述的流動及非流動資產數值,加起來超過十億元,應該可以保住。再說,它在今年炒賣股票,賺到了3,595萬元,因此,其最新盈利應不會同去年相差太遠。

10億元資產,有幾千萬元盈利,市值3.8億元,殼價折讓一半。它在去年配了一次股,價格是0.7元,2供1了一次,價格是0.5元,供股認購只有41.17%,包銷商上身,證明已經供乾了。
但最重要的還是,大股東賣了殼,不過新股東還未進場,玩神秘,令到這股票更有憧憬:究竟買家是哪位大孖沙呢?
昨日的收市價是0.435元,還低於配股價和供股價,因此,我才會說它是超值。至於超值股票究竟甚麼時候炒,還得緊密留意其走勢。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703

收回高球場, 不起樓供市民打球

對於土地政策,我的立場是:我們不止是住宅樓宇不足,而是從商業樓宇、道路、停車場、文娛康樂設施、市肺……除了郊野公園過多之外,幾乎所有的土地,全都不足。

所以,我反對填平船灣淡水湖來建造住宅,因為儲水亦不足,同樣道理,我也反對用粉嶺高爾夫球場來起樓,因為,香港也欠缺高爾夫球場。簡單點說,大原則就是:既然所有的設施都不足,正確策略是追求增加,而非把A用途改為B用途。

很多人以為,高爾夫球場是富豪玩意,錯了,在全世界,高爾夫球是中產階級的體育活動,馬球才是貴族玩意。我的舅父在温哥華居住,他在香港是開車當司機,到了加拿大則是在三文魚罐頭廠當工人,每星期都打高爾夫球,水準還不錯,打過一次一桿進洞。

為甚麼香港人會以為高爾夫球是富豪玩意?皆因我們被地產霸權騎劫了,把所有先進社會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設施,卻認為是奢侈。這就是我和朱凱廸的最大分歧:他認為香港人是豬,應該像豬一般的吃粗糧,一家四口住在400方呎的豬欄,所以政府大量興建公屋便足夠了,而我則認為,香港人是人,有資格吃肉、一家四口住在1,000方呎的房子,1,000方呎房子並非豪宅,而是基本人權。

同樣道理,打高爾夫球也是基本人權,是正常康樂活動,不是富豪玩意。

現時粉嶺高球場由香港哥爾夫球會管理,普通市民可以去打,但只限平日周一至周五晚上7時至10時,半小時收費80元,不用買球,任打,泊車免費。不過,打的人當然不多,普通市民去book球場,也會受到職員的少許刁難,皆因不是2,500名會員之一。

粉嶺高球場有供給職業球手去練習,但是學校就不易借到。屯門高爾夫球中心是康文署第一間給市民練習的高球場練習場地,市民也可以到大埔珀麗高爾夫球會,不過,設備和環境當然和粉嶺差得遠了。

有人說,粉嶺高球場可建4萬至8萬伙單位,《維基百科》則說,只能建2,000至1萬伙,我懷疑這段是由打手所寫。不過,我認為,收回粉嶺高球場,交由康文署管理,給公眾使用,才是孟子說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4%B6%E5%9B%9E%E9%AB%98%E7%90%83%E5%A0%B4%EF%BC%8C-%E4%B8%8D%E8%B5%B7%E6%A8%93%E4%BE%9B%E5%B8%82%E6%B0%91%E6%89%93%E7%90%83-96314

巴菲特成功也靠父幹

【明報專訊】知不知道蓋茨是怎發達的?

話說蓋茨的母親叫「Mary Maxwell」,是個富二代,是美國最大的慈善機構

United Way的president,碰巧United Way的executive committee之中有一個人叫「John Opel」,是IBM的CEO……現在大家明白了,為何當年IBM會採用蓋茨所研發的軟件了。

大家又知不知道巴菲特是怎樣發達的呢?

他的父親Howard Buffett開了一家叫「Buffett-Falk & Co」的證券行,當了眾議員,在其家鄉,是大大有名的社會賢達。巴菲特的第一桶金,買的是GEICO的股票,他親自走到該公司在華盛頓的總部,敲門而入,同其CEO Lorimer Davidson談了兩小時,獲得了內幕消息……大家以為,堂堂一個CEO會同一個小伙子無端端談上兩小時?除非他是眾議員的兒子,又當別論。

助建人脈 節省20年時間

事實上,早在巴菲特出道之時,其父親已經把華爾街的人脈給他一一介紹了,巴菲特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居然可以集資成立基金,究竟是誰發功,給他集的資?

簡單點說,在美國,要想發達,第一個步驟,就是你家裏本來就有錢,然後由家人發功,因為人脈是無價的,你必須要有錢,而且有錢了很久,才可以有人脈,但沒有人脈,根本不可能做大生意,這就陷入了一個死胡同﹕發達要兩部曲,第一步是先賺取第一桶金,打進圈子,第二步才是真正的食大茶飯,但當一個普通人白手興家,建立起第一步,已經四五十歲,再沒有精力去再進一步了。因此,這就需要成功靠父幹,靠母幹,為你先走了第一步,這便可以省卻了大約二十年的時間。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849393047&issue=20170920

2017年9月19日

富豪海外置業 只能揀英國

【明報專訊】在一個飯局,有人說﹕「香港最有錢嗰班有錢佬,個個都去英國買樓,下個月我又要帶阿(下刪幾個人名,都是身家最少幾百億起跳的富豪)去英國睇樓嘞。看來他們都很看好英國的房地產市場。」

只有香港窮人才到日本買樓

我說﹕「他們不一定是看好,而是海外置業,除了英國之外,根本無得揀。海外買樓,就是為了走資,首先當然是撇除中國內地,台灣隨時被中國大陸統一,日本經濟咁差,除了香港的窮人之外,沒有人敢在那裏買樓。法國和德國都不是買樓friendly的國家,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經濟太差,澳洲size太細,買豪宅還可以,或者買大片大片的土地來做農場,好難買幾十億嘢!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政治都不穩定,而且距離中國太近,也不安全,韓國更加隨時被朝鮮炸成火海,你不是美國人,其實都好難投資美國,除非你有綠卡,但綠卡又要抽美國稅……英國環境同香港差不多,香港人還有BNO、居英權,英文又通行,房地產市場size又夠大,除了英國,有錢佬還可以投資哪裏呢?」

有人問﹕「咁新加坡呢?」

我說﹕「新加坡當然very good啦!所以香港邊個有錢佬沒有在新加坡買番幾幢嘢呢?不過,它距離中國太近,感覺上始終不大舒服。」

前幾天,同兩名經濟教授講起張五常,其中一名說﹕「張五常的概念很清楚,不知怎的,現時很多經濟學者的概念糊裏糊塗,我不明白他們的名校學位怎樣念回來。」

我說﹕「因為張五常不用數學,當現代的經濟學者都用數學做推理,因為數學太過簡單直接,根本不用明白內容,都可以寫經濟,所以他們的概念便搞不清楚了,碰到現實生活時,往往不能把理論應用,於是就變成了亂講一通。」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763014026&issue=20170919

東京壽司界的師徒傳承

當年日本壽司界的「御三家」,分別是久兵衛、与志乃、奈可田。

久兵衛是有史以來經營最成功的高級壽司店,有多間分店,創辦人今田壽治,是北大路魯山人的好朋友,現時其銀座本店5樓還擺設了北大路魯山人的藝術品。現時是二代目主人今田洋輔主理,正準備傳位給三代目今田景久。

金坂真次和齋藤孝司出身自久兵衛,創辦かねさか,後者旋即自立門戶,創辦了さいと。這兩家的壽司質素比久兵衛高得太多,後者更是一位難求。

至於前者,8年前我去過,旁邊坐了許晋亨和李嘉欣,聽說李學過日文,是半個日本通。據說,在東京所有最高級壽司店當中,最容易訂到位子的,還是かねさか不久前我和本報社長陳承龍去東京,住Palace Hotel,午餐光顧了かねさか在這間酒店的分店,水準很差,眾口皆罵。

當然了,在生意經營上,東京高級壽司店中,還是以久兵衛最為有名,而且專做遊客生意,也不難訂到位子。卻遠為不及了。

至於有「壽司之神」之稱的小野二郎,出生於1925年,靜岡縣濱松市人,1951手年進入与志乃學藝,後來當大阪店的料理長,1955年來到東京,接掌与志乃的日本橋店,請注意,這時距離他初進与志乃只有4年。10年後,他買下了這間店子,改名為「すきやばし次郎」。

大約二十年前,我得聞すきやばし次郎的大名,設法訂位,但是卻訂來訂去訂不到。

首先,它不講英文,所以要找人打過去,同他講日語。於是,我找了旅行社打電話過去,但他一聽見「周先生」這個姓氏,便不接受訂位了,因他不做外國人的生意。

於是,我另改了一個日本姓氏,是為「山本」,真的是為了美食,數典忘宗,老豆姓乜都忘記了。然而,他說來電者的日文不純正,並非日本人,因而也拒絕了。最後,我們找了一個日本人到致電,好不容易,才終於訂到了位子。

如果要我給它下一個中肯的評價,我只能說食味是不過不失,但是小野二郎捏壽司的功架,快、狠、準,卻的確是天下第一,但我相信,有這鑑賞能力的人並不多。

在那時候,すきやばし次郎已經不是用最好的魚,到後來米芝連出版了,他榮獲三星的最高地位,開始大做外國人的生意,當然更加用上次貨了,反正外國人都不懂得吃,用最好的材料,反而是浪費了。這好比當年,內地土豪去澳門,用Lafite 82來溝綠茶猜枚,夜總會老闆不用劣酒來騙人,才怪呢!

在以前,客人來吃壽司,小野二郎同他們談笑風生,皆因和客人聊天溝通,也是傳統壽司師傅的工作之一,不過現在他的客人主要是遊客,自然埋首工作,用不著吹水了。說到其用的食材,當然是越用越差,不在話下。反正土豪們,當然也包括香港人,吃的是其名氣,根本分不出好壞,也不在乎了。

至於我,為了帶朋友去sight-seeing,看一看國寶,也偶然迫不得已,至到此再遊,但前題當然是,我不用埋單。

日前去了一次東京,居然在日本橋的高島屋頂樓,又見到了すきやばし次郎的分店,門前還看到了供排隊者坐的位子,我心想,淪落到開這種廉價分店,還不是為了搶錢?

其實論到捏壽司的功力,畢竟現時的小野二郎已經九十多歲,日本第一的還是他的大弟子水谷八郎,當本來是「次郎橫濱店」的料理長,小野的次子開了すきやばし次郎六本木店,他們便把橫濱分店關了,另開水谷,也是米芝連三星。

水谷比きやばし次郎容易訂位得多,有時我要招待朋友,也會光顧,但每次都不滿意。他的欺客程度,不在乃師之下。

高橋青空的「青空」也是出自すきやばし次郎,水準當然高得多。至於与志乃,現在它的店仍在中野營業。

至於另一間高級壽司店,青木的創辦人青木義,是在奈可田學藝,但早死,其兒子青木利勝則投身到与志乃,學藝有成後,繼承了青木。不過奈可田現已關門大吉,不存在了。

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向大家說明,在壽司界,師徒傳承是多麼重要的事。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6%9D%B1%E4%BA%AC%E5%A3%BD%E5%8F%B8%E7%95%8C%E7%9A%84%E5%B8%AB%E5%BE%92%E5%82%B3%E6%89%BF%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

未來世界將由電腦統治

近日看了幾篇文章,都是講未來機械人會取代人類。我好歹曾經是科普作家,對這課題也略有研究,我可以很確切的告訴大家,以上情況絕對不會出現,請放心。

首先第一點是,機械人絕對會進化,其智力和能力也絕對會增強,將來超越現時的人類,是必然發生的事。

第二點,機械人會不會有慾望,例如政治野心,又或者是取代人類的企圖?這暫時是不敢肯定的。

第三點,機械人究竟會不會繁殖?馮紐曼機器的機械人會自我複製,但這種懂得自我複製的機械人,會不會懂得做其他的東西,例如統治地球?《星球大戰‧複製人侵略》的機械人懂得製造機械人,其實,有幾十種或更多的機械人種類,其中一種專門複製機械人,也是可以做到的,這正如工蜂、雄蜂、蜂后等等,都是由同一蜂后所生。

第四點,人類也漸漸機械化,我的眼睛有人造晶體,改善視力,有的人的肢體釀了鋼枝,在未來,警察可能隨身配備錄影,見到的所有事都會記錄下來。軍人的身體配備裝甲,增強力量和速度,也已經正在發生的科技了。事實上,我們不離手的智能手機,已經是一種外掛的裝置了。

所以,機械人會有人類的智力,不用怕,因為人類的智力和體力也會隨著機械化而增強。換言之,在未來,人類和機械人漸漸是不可分的……除了繁殖的方法不同之外。不過,照現時人類不肯生育的趨勢看來,將來人類全由人工生產的機會是很大的。

第五點,這才是最重要的﹕究竟誰能控制這個地球上的文明?當然是能力最大的啊,但能力最大的,不是人類,也不是機械人,而是擁有最大運算能力的,對,是電腦,超級電腦。

機械人不可能自己控制自己,而必然由超級電腦去控制。今日人類的戰爭和決策,已經漸漸由電腦運算所取代,因此,在未來,將是由超級電腦控制世界。

第六點,超級電腦統治世界後,會不會把人類全數滅亡?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今日人類統治世界,會不會把地球的其他生物全滅掉?不會,因為我們要保育這世界,所以希望把每一種生物保留下來,讓他們過著幾億年來一直的生活。

所以,我也相信,在超級電腦統治的世界,人類也會照常生活,炒股票,上班工作,搞男女關係,殺人強姦,甚至是成立政府,去抓殺人強姦犯,和現時一點也沒有分別,只是最終的決策權,由電腦去決定罷了。

當然了,我們要戰爭,只能像黑猩猩的政治鬥爭一般,用原始的方法,不可能用原子彈,因為會破壞環爭。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18/010070458.shtml

2017年9月18日

汛和集團 奇怪的齊頭數比率

「汛和集團」(1591)成立了超過20年,從事挖掘及側向承托工程、嵌岩工字樁及迷你樁工程以及樁帽建設工程。換言之,是一隻工程股。它在2016年9月28日上市,招股價是0.13元,一共有15,104人申請,超額認購382倍,因而超額配股,即是公開發售和配售各佔一半,一共有4,896人獲得分配股份,還另加81名私人配售的承配人,可算是分得非常均勻。

至於它在最新業績,有2.18億元的營業額,利潤是0.182億元,如果不計上市費用,利潤則是0.274億元。其現市值是4.3億元,殼價折讓四成。

這股票在上市後,我曾經評論過,這是一隻殼股,今後必然會賣殼。在去年4月7日,它宣布大股東減持,向獨立第三方配售9.6億股,作價0.12元,大股東將會只剩下51%的股份。這當然是賣殼的前奏,但要真正出售,還要等到上市後1年,這即是本月28日,也即是下周四。

由於它在4月時的配股,和我關係密切的太陽證券是重要的placing agent,所以市場上曾經傳出過,我參與了這次配售。這當然並無此事。不過,這卻令到我格外留意它的動向。

好了,現在輪到說一些高深的研究股票技巧了。

話說本股票是2萬股一手,我看它的中央結算紀錄,一共有204個參與者。有趣的是,一共有5間證商持有10萬股,13間券商持有20萬股,8間券商持有30萬股,6間券商持有40萬股,9間券商持有50萬股,3間券商持有60萬股,7間券商持有80萬股,5間券商持有100萬股,4間券商持有200萬股,2間券商持有500萬股,一共是72間。

換句話說,持有這股票的參與者,齊頭數的比率是異乎尋常地高,高得不可能是巧合。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10萬股作一單位,40萬股、70萬股、90萬股這3個數字比較不那麼齊頭,因此沒有這3個數字,300萬股只有1個,400萬股不夠齊頭,也是沒有,反而500萬股有2間。

至於原因,我不說了,你懂的。結論倒可以說出來:這隻即將賣殼的股票,好乾好乾囉。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1%9B%E5%92%8C%E9%9B%86%E5%9C%98-%E5%A5%87%E6%80%AA%E7%9A%84%E9%BD%8A%E9%A0%AD%E6%95%B8%E6%AF%94%E7%8E%87-95978

殼只是架生 貴利才是生意

【明報專訊】話說一名內地人士,非常疊水,找來某名手頭有非常多殼的仁兄/仁姐去買殼。他非常豪氣:「錢不是問題,貴貴我都買,一炮過畀晒錢!」

後者的回答是:「我手頭咁多錢,多十億八億都無用,賣殼給你,又有什麼用呢?」

結果當然是買不成了。

問題在於:他/她明明是專門賣殼,為什麼忽然又扮清高,扭來扭去也不肯賣呢?莫非他/她有錢也不想賺?

貴利最憎同有錢人做生意

答案是:他/她賣殼的確沒有用,最緊要的,是對方要不要借錢。因為借錢,就可以收貴利,生意源源不絕。換言之,在一個高利貸的眼中,殼只是架生,貴利才是真正的生意。所以,貴利也最憎同有錢人做生意,因為利潤不高,只有借錢的「窮人」,才是真正的客戶。

有人會問:假如真的對方借了貴利之後,大發神威,居然把股價炒高,還清欠債,那又如何呢?

答案是:賣殼之時,例牌留有一成至兩成貨尾,有達齊齊發,可能賺仲多𠻹。

我說:「如果是我,就扮借錢,把殼買下來再說,過3個月後,捧cash去還錢,對方吹我唔脹,又掹我唔長。然後供番次股,把對方的貨尾都供甩埋。」

不過,在現實上,細價股壇最有錢同最有實力的人,都是貴利,邊度有人敢得罪他們吖,唔想撈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676577317&issue=20170918

2017年9月15日

首置上車盤 有利樓價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露了「首置上車盤」的部分細節,定位是「居屋之上、私樓之下」,售價估計是市價的一半,但只可售回給政府,亦只適用於從未置業、收入超出申請居屋上限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主要對象是年輕家庭,曾經購買居屋或現時擁有物業的人士均不合資格。

我對於這計劃並沒有太大的意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但我作為稍為對經濟學和房屋政策有點知識的市民,必須要盡公民責任,教育一下應該對這兩方面的基本理論不甚了了的林鄭及其團隊。

假設市場對於買樓的供應需求不變,即buying power相同,同時房屋的供應量也不變,你把部分房屋的樓價按低,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其他私樓的價格上升。這是很簡單的數學,就是中學生也明白。

    這正如很多人提倡把大部分的房屋闢作居屋和公屋,這也會有相同的效果,就是令到私樓的供應量減少,也是會令到樓價上升。這就是我常常說的供應量問題:麵粉數量不變,人民的吃量也不變,你把部分麵粉用來製造廉價麵包,其他沒資格買的人便只有吃貴包或捱肚餓了。

換言之,「首置上車盤」的副作用,也就是居屋和公屋的副作用:收入1.5萬元至5萬元的市民,生活水平居然相同,因為後者要捱更貴的私樓。

要不,就是效法新加坡,把八成人口都住在公共房屋,只有非常富裕的中產階級和有錢人,才有資格居住在私樓。但請也別忘說,新加坡的土地供應量究竟有多少,人均居住環境又有多少,香港根本連比都不能比。

正如前文所言,無論居屋、公屋或首置上車盤,均會製造出一種不公平,就是「公平地」把中高收入和低收入市民的居住質素拉近。「首置上車盤」的房屋質素比居屋高,但售價卻比居屋低,說穿了,就是收入高的人住籠屋,收入低的人住居屋,同樣的邏輯思維罷了。

其實,這其中的經濟學原理很簡單:在土地供應不變、買樓需求不變的大前提下,私樓供應愈多,樓價愈低,反之,用愈多的土地用來供應公屋、居屋,或者是「首置上車盤」,樓價愈高。這是常識,當然政府和政客也不會告訴公眾。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6%E7%BD%AE%E4%B8%8A%E8%BB%8A%E7%9B%A4-%E6%9C%89%E5%88%A9%E6%A8%93%E5%83%B9-95765

香港沒有樓市泡沫

【明報專訊】前天說過空置稅,我也可以告訴大家,這是胡說八道,因為香港的空置率是全世界最低,5%至10%才是正常,你只要上網看一看其他地方的空置率,就知道了。

說到炒家,其實已經絕迹了,因為沒有炒家可以在20%的稅率中生存。所以我常常說,在今天的香港,根本沒有樓市泡沫這回事,在經濟學上,這叫做「供應不足」。

我打個比喻,一個地方糧食失收,人民沒食物吃,很多人都餓死了,糧食價格當然飛漲。這究竟是不是泡沬呢?不是,這是供應不足:人民沒糧食吃,價格當然上升了。

打擊炒家 未解決供應不足問題

所以,美國在2006年的樓價,是泡沬,因為其房子的平均面積,是1700方呎,美國人的人均居住面積很大,所以它的樓價上升,很貴,是泡沬。但是,在香港,人們住在劏房,人均居住面積很小,所以,樓價升是必然,這是供應不足,相對於飢荒,是樓荒,不是泡沬。

這明明是非常簡單的原理,但是在香港,死要有一堆人走出來,明為市民發聲,為土地正義出力,但實際上,卻是地產霸權的打手,認為樓價上升,只要趕走炒家,就可以解決樓價供應不足的問題。對於這種愚蠢的人,我只會問幾句話:「你知不知道,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多少?你又知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多少?就算把炒家趕絕了,你可以把樓面面積憑空變出來嗎?」當年蔣經國把倒賣的人拿去槍斃,也解決不了問題,皆因經濟問題,不能用法律解決。我也實在想不出,人均面積不足,如何可以不大量起樓,就把問題解決。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415480001&issue=20170915

2017年9月14日

中國會不會步日本和德國的後塵

在中國人的網媒,說日本人的好話,是不明智的,但我仍然決定這樣做,因為一來,我認為作家應該說公道話……稿費這麼低,如果還不可說心底話,倒不如不寫算了。二來,我是眾所周知的哈日族、崇日派、日本史研究者,故而為日本說好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話說當年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殺了很多中國人。但其實,在日俄戰爭、八國聯軍時,日本皇軍的軍紀反而是比較好的。 查實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師承自大英帝國,很多人以為「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人的發明,但其實,這是「British Commonwealth」的直譯。把「British Commonwealth」譯成「英聯邦」,簡直是胡說八道,「Commonwealth」哪裏是「聯邦」了?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共榮圈」。

你可以說大日本帝國很殘暴,但客觀的事實是,比較起來,英國殖民史比日本人殘暴得多。英國人在美洲、在非洲,殺人如麻,也不待說了。看台灣和東三省的基建,再相比英國人統治的印度,便可見一班了。英國人唯一的長處,是管理小型港口城市,像香港和新加坡,但是大片土地和人口,英國人從來管治不來。

對於二次大戰,今日的日本右翼,大部份是胡說八道。但其中的一個辯護,我卻認為十分合理,就是﹕在以前,侵略和佔領殖民地,向來是光明正大兼合法的。我日本人,只是效法西方,做個乖孩子,我甚至比你們做得更好!為甚麼你們卻忽然說侵略是罪行,要來審判我呢?

說完日本,再進一步,講更加沒有人敢踫的題目﹕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我也是希特勒的研究者,讀了不少他本人的著作。大家可知道,希特勒最崇拜的國家是哪一國呢?

答案是﹕美國。

查實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正是受到美國人的啟發。當年美國人殺光了印第安人,霸佔了其土地,因而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國。希特勒向東方拓展生存空間,要把劣等民族全數殺光,說穿了,正是意欲師承美國而已。誰知在一百年前完全正確的事,到了一百年後,忽然變成了罪行呢?而且,指責自己犯罪的人,正是當年啟發自己的賊阿爸。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故事﹕

某位仁兄走進了一間撲克館,他拿了一手四條,對手翻牌,原來是一手雜花的2、3、4、5、7。仁兄大喜喊﹕「我贏了!」誰知對方一聲不哼,把錢全扒光了,指指牆壁。牆壁寫著﹕「雜花2、3、4、5、7最大,比同花順還要大。」

沒多久後,仁兄拿到了一手雜花2、3、4、5、7,對方只拿了一對J。仁兄大喊﹕「我贏了!」誰知對手又把錢扒光了,又指指牆壁。牆壁寫著﹕「雜花2、3、4、5、7最大,每晚只能有效一次。」

一看,墨跡還未乾。

這也好比電影《嚦咕嚦咕新年財》,劉青雲和古天樂打麻雀,不停的改變遊戲規則。

為甚麼我把這些陳年歷史拿出來說呢?因為我同朋友講起,現時中國的情況,就是同當年的日本和德國一樣,自己意欲效法對方,做個好孩子,誰知遭到對方不停的改換牌例。這就是今日中國的情況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14/010070070.shtml

遊客減少收入反增可能嗎?道德嗎?

美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自從在2011年推出,大受歡迎,現在播到第7季了。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老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該劇的主要場景之一,因而吸引了各地旅客,每年增加10%,其中一半因此劇而來。

其市長計劃把中世紀城牆訪客人數,限制為每日4,000人。他的說法是:「我們在接下來兩年裡會損失金錢——減少遊客人數也許會讓我們損失100萬歐元——但未來我們會獲取更多利益。」

這牽涉到兩個概念:第一,遊客數目太多,騷擾居民的正常生活,這是無可置疑的,這十多年來,香港人深受其害了。第二,鼓勵優質旅遊,吸引更高檔的遊客,會不會同時做到遊客減少而收入反增?

很多很多年前,旅遊是高消費行為,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這種奢侈。但現在,高收入國家的低收入人士,以及中等收入國家的中產階級,都是旅行常客,現時每年旅遊人數有十多億人次,而且還以5%左右的增長,高出平均經濟增長率。

事實是,旅遊景點有限,遊客增長無限,這令到全世界的旅遊城市和景點不勝負荷。香港固然是飽受到內地旅客蜂擁來港的煎熬,但到過內地大型旅遊城市如杭州等的人都知道,內地的情況只會比香港更糟。至於日本、歐洲各大城市等,也相繼「淪陷」美國人去非洲打獵,一次要花幾十萬元,窮人就沒有破壞環境的資格了……

這情況在七十年代已經發生過,到處跑的主角是歐美和日本人,不過,現在是13億中國人加13億印度人,因此情況也比當年惡劣了幾倍。

收費固然可以增加旅客質素,也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不丹、北韓都是採用了這方法。中國人更加是箇中的表表者,垃圾景點濫收費,罵不絕口還是其門如市。

我關心的卻是:旅遊觀光、見識世面,究竟是基本人權,抑或是有錢人的專利?如果杜布羅夫尼克老城區收費令背包客負擔不起,這是否公平?旅遊景點稀缺,假如收費成為常態,將來未始不可能出現有護照有錢買機票,但沒錢去景點的現象!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81%8A%E5%AE%A2%E6%B8%9B%E5%B0%91%E6%94%B6%E5%85%A5%E5%8F%8D%E5%A2%9E%E5%8F%AF%E8%83%BD%E5%97%8E%EF%BC%9F%E9%81%93%E5%BE%B7%E5%97%8E%EF%BC%9F-95550

不准起樓 地產霸權最受惠

【明報專訊】首先是利益申報﹕我向來反對地產霸權,皆因我的賺錢能力比持有的房地產資產多,樓價下跌,對我更加有利。反之,那些沒有什麼賺錢能力,但又已經搵落大把樓收租的old rich,才是地產霸權的受惠者。

換言之,我作為賺錢能力大過房地產淨資產增值的人,反對地產霸權、樓價上升,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也是屬於階級鬥爭的一部分。反過來說,像林超英這種有樓在手的退休人士,沒有什麼收入,地產霸權的存在,甚至壯大,對他反而是有利的。至於永遠買不起樓的中下階層,只要住在公屋,地產霸權把中產階級壓迫,令到中產階級貧窮化,也對他們有利無害。

有樓收租亦受惠 只有中產受壓迫

昨天說要對付地產霸權的方法,首先,禁止他們起樓,已經是錯了。地產霸權的大部分利潤,並非來自地產發展,而是來自收租。笨蛋不會懂得哪怕是最基本的財經知識,所以以下只同有基本知識的聰明人講﹕

地產發展盈利計算的是PE,一般是十幾倍,但收租計算的是yield,一般是3厘,如果是高質物業,可以低至1厘至2厘。這就是我常常說的,今日地產霸權的真正資產,是其市值的兩倍。所以,你愈是不准他們起樓,他們的地產升值,賺得愈多,但這當然是講土地正義的笨蛋所不會明白,當然,他們有更多是收了地產霸權的資助,不在話下。

昨天說的資本增值稅,要想有效執行,例如和美國看齊,最高35%,很簡單,首先把利得稅的標準稅率加到35%就可以了。你要想摧毀樓價,也很容易,只要加差餉,或者是收net wealth tax就可以了。當然,這在經濟上會有殺傷力,但是我也告訴大家,沒有一種令到樓價下跌的方式,是對經濟沒傷害,這叫「創造性破壞」。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330389745&issue=20170914

2017年9月13日

有關毛新宇的筆記

毛澤東唯一嫡孫毛新宇被踢出十九大黨代表之列。其實這篇文醞釀了很久,一直沒寫,但因恐怕毛新宇迅速過氣,因此必須馬上寫。

毛澤東有3個兒子,都是楊開慧生的,岸英和岸龍早死,次子岸青娶岸英的太太劉思齊的妹妹邵華,生的唯一兒子就是毛新宇。毛岸青有精神病,性能力有問題,因此,報道說他是人工受孕生出來的,《維基百科》說得很含蓄:「當時人工授精在中國尚未推行(中國大陸公布首次成功是1983年,由當時的湖南醫學院進行),若情況屬實,中國人工授精造人的成功紀錄至少應推前13年。」

根據報道,毛新宇出生時,毛澤東只不冷不熱地說了一句:「噢,世界上多一張吃飯的嘴。」毛也從來沒有看過這個獨生孫兒一眼。

邵華和毛岸青結婚前,有一個男朋友,是徐海東將軍的兒子,叫「徐文伯」,比她年長一年,是她北京大學的校友,現在是全國政協委員。相信是因為巧合的關係,毛新宇的樣子居然和徐文伯有點相像。

毛澤東有兩個女兒,和賀子珍生的李敏,以及和江青生的李訥,但可能是不同母系的緣故,她們拜祭祖父時,並不同毛新宇一起,新宇是待她們拜後才去的。

毛新宇以行事笑料百出著稱,包括了歪戴軍帽、公眾場合挖鼻孔、喜歡題字但字體醜樣等,其金句是:「我對學書法已經有了一些竅門了,以後我的字肯定會愈寫愈好。」「有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叫『字如其人』。」

我曾經花了一個晚上,研究毛新宇的言論,發現他的言行有紋有路,但總有一金句,錯得令人失笑。說到公開場合挖鼻孔、歪戴軍帽這些行為,縱是唐氏綜合症,也不會犯。

至於其字體,我並不認為有人連這基本的美醜分辨能力也沒有,再說,看過其字的人都看得出,並不是一般的醜,縱是白癡,也不可能學過書法後也寫成這樣。再說,毛新宇也不是智障級數。

簡單點說,毛新宇不簡單,倒是看他的人太簡單了。順帶一提,現時他的妻子劉濱是第二任,首任妻子郝明莉和他在2000年離婚,跟著失蹤了。有說她被關進了秦城監獄,於2003年冬病逝,也有說她一直住在北京,只是改了名。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C%89%E9%97%9C%E6%AF%9B%E6%96%B0%E5%AE%87%E7%9A%84%E7%AD%86%E8%A8%98-95386

資產增值稅 無助壓樓市

【明報專訊】日前明報專欄「2047夜」有這樣的一段話﹕「目前不少兒童居住環境惡劣,是否真的不可以想辦法令炒家收手?是否真的不可以叫炒家賺得盆滿缽滿之後,同辛苦勞碌身水身汗賺雞碎咁多的打工仔睇齊,盡公民責任,交一點稅?是否真的不可以開徵樓宇資產增值稅,令社會公平一點?徵收樓宇資產增值稅或空置稅,降低炒家入貨及囤樓囤地的意欲,供應增加,立竿見影;無論能夠增加多少樓宇供應,最少,能令大部分納稅人交稅時順氣一點、社會公平一點;最少能告訴香港人,政府盲搶地時,囤積居奇的炒家與地產商也要付出代價。」

根據香港的稅制,買賣樓宇在兩年之內沽出,是要付利得稅,即是16.5%。因此,資本增值稅的對象並非炒家,而是長期持有的投資者。

一般來說,資本增值稅率,不會高於利得稅,因為技術上和倫理上都有困難。美國是有資本增值稅的國家,所得稅率是35%,它的資本增值稅則由10%至35%,最高是不到1年抽35%,這和所得稅看齊。換言之,就短炒的定義,香港是2年,美國是1年,香港比美國更嚴格。

港短炒定義比美國更嚴

在香港自住樓換樓不用付利得稅,美國有很多的規定,但大致上也不用付。在美國,如果長期持有的房地產,作為投資用,根據「1031置換」,在180天以內再次購置,即是換樓,那就不用付資本增值稅。至於在香港,在買入第二套房時,需要付出15%的從價印花稅。

這兩者究竟有何分別?答案是﹕在美國,你把投資房子賣掉了,再買回一間新的,不用付稅,在香港,你照樣要付。因此,香港是只能賣出去,不可買回來,因此,是比美國更嚴格。

所以,第一,把資本增值稅和炒家拉在一起談,是不懂稅制。第二,香港今日的買賣樓宇稅制,理論上,比美國更嚴格。因此我會說,資本增值稅並不可行。請記着我的立場,我從來不反對打擊地產霸權,我只是反對用愚蠢、無用,以及明打暗幫的手段而已。明天我會講有效的方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244276845&issue=20170913

2017年9月12日

大學生的收入和增薪

話說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公佈了《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研究由1996年至2016年間,大學生的收入及增薪程度,以5年為一代。其中25歲至29歲的擁有大學學歷比例,由第一代不足20%,增至第五代超過50%,但大學生從事低技能職位如文書支援、服務等非技術工作,但大學生從事低技能職位比率,由8%升至16%,人數由二萬八千多人暴增至十六萬五千人,但大學生入息中位數卻下跌了5%,反而整體勞工收入中位數,卻上升逾28%,反映大學生薪酬「落後大市」。

我可以告訴大家,在先進社會,勞工收入高於從事文職的大學生,是所有先進社會的必然現象。在美國、加拿大,五十年前已經有這趨勢,香港在近幾年才變成如此,反而是落後了。

我這裏先不說甚麼「大學學位量代寬鬆」這個人人皆知的基本理論,勞工工作這麼辛苦,地盤佬還要日晒雨淋,為甚麼不能比做文書工作的大學生收入更高呢?這是一個平等的世界,我們要求一人一票的民主社會,有甚麼理由認為,文員的薪水一定要比勞工高呢?至少,我們相信勞工也有基本的知識和智力,可以進行有獨立思考的民主投票。

至於大學生從事低技能職位如文書支援、服務等非技術工作,我不知道現在究竟是怎樣,不過,在我大學畢業出來的時候,幾乎全部同學,都是做這種工作。莫非你以為幾十年前的大學生,一畢業出來,就是做經理,管理幾十個部下?

不過我也會承認客觀的事實,就是在以前,大學生的升職機會比較多,因此,長期做支援工作的機會並不高,大部份人在辛苦幾年之後,便升上了管理階層。

正如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出,過去十年,在普及教育下,大學學位大幅增加﹕「僱主會覺得現時大學生同二十年前中七差唔多,唔願意畀高人工。」事實上,今日大學生的數目,正如和當年的中七差不多。

新論壇項目研究員張培然建議政府加強產業多元化,讓市場提供更多適合大學生的職位,這當然是無稽之談。其實,大學生的收入多少,和產業多元化並無關係,只是﹕

第一,和GDP有關,只要GDP增加,水漲船高,從大學生到賣菜阿嬸,人人都會加人工。但產業多元化並不能增加GDP,因為該產業的生產值必須高於本地的人均收入,GDP才能增加。但以香港的現時的狀況,高產值的產業並不多。

第二,和大學生的數目有關,僧多粥少,減少大學生,薪金就會高,反之,薪金就會低。反而如果多點大學生不當文書工作,改去紥鐵等等高收入的行業,便能有效的增加其收入。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12/010069858.shtml

《私人會所》 所獲得的經驗

拍了一部電影《私人會所》,沒有任何的金錢利益,但卻學到了不少新事物。

首先是電影前期工作的重要性,我因而明白,王家衛為何搞《一代宗師》的前期,搞了這麼多年,皆因前期做得好,劇本便有更多的內容、更多的細節,可以是成功的一半。

但如果從監製、導演等的打工仔賺錢的角度去看,前期越短,收錢越慢,前期越長,收錢越快,這卻是反過來的。

第二是一部電影有很多投資方,但真正有生殺大權的,是牽頭的資金和監製,如果作為小投資者,很難以有say去決定其方向。

第三是關於劇本的問題,一個劇本寫出來,通常故事是完整的。不過,由於拍攝時的最後決定權是在導演的手上,臨場時,他可能覺得,故事這樣去會更好,這多半是事實,但是,他卻常常忘記了,原來這段戲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某些原因,幫助故事的進展,當作出了一項改動,便往往要改回前前後後的劇情,才能首尾呼應,但在臨場改動時,卻忘記了。

一般來說,編劇在一部電影,是最重要的位置,但卻是薪水最低,也最不受重視,既然人微言輕,他也不用著心於後期製作,就是著心,也沒有人聽。

以《私人會所》的劇本為例子,我和筆華棋大約寫了90至100分鐘的內容,但當加上了航拍鏡頭,又補拍了一些更衣室換衣服,排在最後的幕後花絮,便變成了120分鐘,再cut回92分鐘。

在監製和導演的心目中,煞食的是裸露和男女情色鏡頭,所以首當其衝被剪掉的,便是炒股票的內容了。一些觀眾覺得故事的結局完結得太過迅速,便是這個原因。其實,結局本來還有十分鐘左右的劇情,是被剪掉了的。

本來四段感情戲有一段是真愛結局,但也給剪掉了,變成了一部純情色電影。

第四是,我認為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演員的演技,皆因燈光、攝影、音效,甚至是鏡頭,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省不得。你要把戲拍得好,拍攝的時間便要多幾組戲,而每一天的拍攝,都是錢。《私人會所》拍了650萬元,皆因只拍了15組戲,嚴格的控制了成本。

卡士當然是最高的成本,不過這只是因為明星效應,市場上大把沒有名氣的好演員,人工比最低工資還不如。

簡單點說,就是一部好電影,編劇和演技最重要,但報酬卻最低。

第五是,市場學而言,要拍一部好電影,是很難的,所以,最重要的,反而是題目和感覺,這好比經營餐廳,如果靠食物好吃,材料和廚師最重要,但兩者的成本很高,所以餐廳是靠marketing和綽頭,以及控制人事、成本等等,食物中規中矩就足夠了。

無論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學到了太多的東西,這筆交易是賺透了。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3%80%8A%E7%A7%81%E4%BA%BA%E6%9C%83%E6%89%80%E3%80%8B-%E6%89%80%E7%8D%B2%E5%BE%97%E7%9A%84%E7%B6%93%E9%A9%97%EF%BC%88%E5%91%A8%E9%A1%AF/

虛擬貨幣遭封殺有因

【明報專訊】中國內地和香港齊齊封殺首次代幣發行(ICO),這其實在我寫的《貨幣密碼》中已經預測過。

《貨幣密碼》的寫作角度是科技命定論、歷史命定論,認為貨幣的形式會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其中的一個論證,就是政府強制賦予貨幣重要性。我舉了一個自己覺得很有趣的例子,就是當年國民黨發行金圓券,用幾綑鈔票來買一碗麵吃……

很多人都看過這段歷史片子,但他們着眼的是,鈔票居然會變得如此不值錢,但是在貨幣專家周顯大師的眼中,鈔票不值錢並不稀奇,真正奇怪的反而是,為什麼麵檔老闆會接受這綑完全不值錢的鈔票呢?

虛擬代幣同政府搶生意

這就是政府用法律強制的作用:政府會用槍來強迫商戶接受鈔票。同樣道理,我們都知道黃金有價值,fiat money只是紙一張,但為何我們會接受後者呢?皆因它是法律規定了。所以,我在《貨幣密碼》中指出,虛擬貨幣將來是大勢所趨,必然會取代紙幣,但這只限由政府推出的虛擬貨幣。至於沒有政府支持的自由虛擬貨幣,必然會被封殺。

原因很簡單,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鑄幣稅」,即是政府發行貨幣,所從人民身上賺取的利潤。虛擬代幣的本質,就是同政府搶生意,它不去封殺你,才怪呢!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156034401&issue=20170912

2017年9月11日

民主牆用來宣傳立場還是討論政見?

人的言論自由,按照不同場合,不同人物,是有不同程度之分。不同的人物享有不同的言論自由,一般來說,影響力愈大的人,言論自由愈小,李嘉誠先生曾說過,他並不享有一般人的言論自由。像美國總統這種大人物,一言一行都是政治,更沒有平民的言論自由可言。但本事件與大人物無關,主要說是不同的場合。

我大膽的說,在不同場合包括作者本人,也包括無數黃絲帶藍絲帶在內都說過比涉事句子更涼薄十倍的話。我曾說過梁游宣誓所說的「支那」,在高登討論區大量出現,只是在立法會宣誓時說出來,社會便難以接受。故影響力愈大的場合,言論自由愈小。我和友儕輩吹水不妨亂說一通,但在傳媒寫文章,下筆便小心得多。人們公開發言要謹慎,在臉書說錯話也會被人起底公審,正因臉書已是半公開媒介。這就是《蜘蛛俠》所說的:「權力愈大,責任愈大。」

我唸大學年代,大學民主牆由學生會管理,學生把稿件交到學生會,登記證件資料,由學生會代貼上去,文章有名有姓,文責自負。近來學生可自由把文稿貼上民主牆,正因為此,出現3種現象:

第一是匿名便不用負文責,偏激和事實錯誤的論述,照樣可貼上,難免令文章水準劣質化。

第二是無法監察文章是否真的由學生所貼,正如教大事件,有人說校外人士也可張貼文章。換言之這塊民主牆的作用究竟是由教大師生專用,或由教大提供給公眾人士共用?

第三是以前民主牆張貼的是分析性文章,如可評論蔡若蓮身為防

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成員,但他的兒子卻因抑鬱症自殺,其家傭早上通知了其子的自殺傾向,她卻照樣官方活動,沒有回家阻止,釀成慘劇,從而質詢她有沒有當教育局副局長的資格。

但涉事的卻是標語口號。換言之,這是把標語口號也允許成為民主牆內容。這固然是言論自由,但卻對提升分析能力沒有甚麼幫助。或許我們應該問:民主牆的作用是用來宣傳政治立場,還是用來分析時事,討論政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0%91%E4%B8%BB%E7%89%86%E7%94%A8%E4%BE%86%E5%AE%A3%E5%82%B3%E7%AB%8B%E5%A0%B4%E9%82%84%E6%98%AF%E8%A8%8E%E8%AB%96%E6%94%BF%E8%A6%8B%EF%BC%9F-95012

細價股鑊氣返來了?

【明報專訊】上周三那天,多隻股票爆升,有股壇線人說:「這些股票只要撩一撩,就爆升了,好像我們在2012年的情况。我也有很多朋友正在努力尋項目,看來大家都做番嘢。等我再觀察多一個星期,自己炒番兩轉,感受下個氣氛,就知道了。」其實,他講咁多分析,都是廢的,因為他看好的最大原因,不過是因為算命師傅說,他農曆年8月之後會大旺,如此而已。要知道,股壇中人是非常非常非常八卦的呢!

在囚抗爭者基金 探監費實報實銷

前幾天有單新聞,說超過20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8月25日至9月5日期間,輪流探訪雙學東北16子,12日內最少探了13次,這是由於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可利用「公務探訪」到監獄探訪囚犯,公務探訪的位置是在冷氣房內。這些議員非常有系統地,從早至晚輪流探訪,盡量花光了探監時間。

我感到有趣的,並非這一點,而是前幾天又有報道,有一個「在囚抗爭者支援基金」,該16名義士可享有每月1萬元的免審查津貼,其親友探監的交通費和購買日用品的費用,亦可實報實銷……

我當然覺得,在囚者付出了政治代價,由「阿公」付款,是天經地義的事,一點也不奇怪。這好比工運要成功,首先是要工會有能力向罷工者半價發薪,否則不可能長期抗爭。反而,如果在囚的政治人物是total loss,其他人卻在外面風流快活,吃人肉饅頭,才是喪失了政治倫理。不過,說到探監成本也可以實報實銷,這實在是創意十足,因為非但「親」可以申請,連「友」也有份。不過我當然相信,往探監的議員們,並沒有實報實銷其探監的支出。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5071363599&issue=20170911

2017年9月9日

超級富豪 如何迴避戰爭風險?

和幾個超級富豪在家全七福吃午飯,這個級數的人物,對於避險工具,特別有研究。

一位拍賣行C.E.O.在座,講起了藝術品投資,他坦言:「買藝術品,千萬別想用來投資賺錢,因為它永遠是在你最不需要錢的時候,是最值錢的,當你最需要錢時,就賣不出去。」

要sell超級富豪,不像銀行或保險公司sell垃圾基金,不能用「騙」的手段,因為他們比你更精明十倍。你只能講老實話,使他們相信你坦誠相向,任由他們自行判斷。

另一位仁兄則趁趣說:「如果要賣藝術品,已經很糟糕了,像當年的趙從衍、徐展堂。」

我說:「真正戰爭時,藝術品可以帶出國外,逃跑最容易,當年溥儀兄弟便是把藝術品偷運出紫禁城。」

我又補充一句:「前摩根史丹利董事總經理Barton Biggs說,當年日軍治港,何東家族沒飯吃,用珠寶來換米,可見得在災難時,珠寶也是有價值的。」

一位超級富豪開腔了:「其實最有用的,是債券,當然不是以前國民黨那種,變為廢紙,而是美國債券,幾時都可以變錢。」

我說:「有債券,還要逃得出來,才有用呀,所以你們個個都有私人飛機。」

剛才說話的仁兄又開腔了:「到時怕政府不准私人飛機起飛喎。」

超級富豪笑笑說:「現在飛也不容易,我下個月飛,就只有早上八點半一個期。」

我說:「香港是全世界最超級富豪-friendly的地方,大家都想把它變成貧民窟,房屋都是幾百呎的公屋,全部都是廉航,人人收最低工資……」

仁兄說:「所以除了私人飛機外,還要有船。」

超級富豪點頭:「船很重要。」

我說:「所以你都要買德國鐵船,那些幾千萬元的玻璃纖維膠船實在太差勁了,要幾億元以上的鐵船,才經得起風浪,路遙知馬力,着草見船堅。」

有人說:「但是,逃難去到了外國,都要有錢花呀?」

超級富豪拍拍他的老友肩頭:「所以我們個個在歐洲都有幾百億元投資,乜你以為投資外國真係為咗賺錢呀?講到賺錢,有甚麼比在香港搞地產發展更好呢?」

他的超級富豪老友乾笑幾聲,沒有說話。

至於我們這些窮人,我只能夠勸告大家,在家中多存糧食,至少要有一個月的存糧,否則到時搶起糧食來,超級市場早在你下班前,已經被搶個清光,不說甚麼,三十幾年前港元匯率危機,已經試過一次啦。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0116

2017年9月8日

世風日下,雞心不古

某位富二代朋友認識了一個日本女友,大戰三百回合之後,又戰了六百回合,下床後一起去吃飯,一起去蒲,回酒店再戰幾百回合 如是者多天又多天,快活得難以形容。

他說﹕「她全身沒一件名牌,窮到膿,被山口組控制,背部有煙頭灼傷的痕跡,好可憐呢!我想同山口組講數,同她贖身。」

當他盡訴心中情時,在座有一位老手,忍口了半小時,終於忍不住說﹕「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了逼良為娼這回事,更加沒有賣身貼仔,如果她不買名牌,只會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吸毒。」

行家一出口,就知有沒有,老手一講話,我們盡皆拜服,因為想來想去,的確只有一個可能性﹕既然沒有逼良為娼,只有欠債不還,才會被山口組虐待也。

富二代朋友不明﹕「其實take嘢又有甚麼不好呢?」

我搶著答﹕「take嘢和賭錢,是世上兩種比男女關係更好玩的遊戲,所以,一旦沾上了其中一瓣,就不會對你的人有興趣。再講,take嘢的女人,只要有嘢take,就甚麼男人都可以上。因此,作為一個玩家,應該專搞take嘢的毒姑,因為免費又易上,但要付款給她,同山口組搞私有化,做女友、二奶、老婆,就太笨了。」

我補充了一句﹕「所以我有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說過,最不能接受三種女人,take嘢、紋身、收錢先。」

那位很有智慧的老手又說﹕「在以前的中國,很多女人都會做雞養家,供父母在鄉下買屋,供弟妹讀書,隻隻雞背後者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但現在已經沒有這支歌仔唱了。」

我說﹕「幾十年前港女都有賣身貼仔,又或者是星媽推個出來做,現在也都沒有了。」

所以,這叫做世風日下,雞心不古。

手頭的股票很多,但沒有一隻是快的。我的心水是「有線寬頻」(1097),但認為要等到10月中,其餘的「權智」(601)、「朸濬國際」(1355)、「錢唐控股」(1466)賣殼未夠兩年,也要等,唯一比較快的是「蓮和醫療」(928),但是升幅可能不大。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908/546490

只有幾千萬元市值的主板融信資源

在過去的幾天,不少細價股都低位反彈爆升,好些炒鬼朋友也出來活動,我則應某位朋友的請求,介紹給他一些市值非常低的股票,第一隻便是我的老相好,「融信資源」(578)。

「融信資源」是我留意了10年的股票,在2007年,它注入資源業務,打後幾年,資源價格大爆炸,它當然也有一番炒作。只可惜當資源熱爆破了之後,它仍然堅持不放,繼續經營資源,自然是不停的虧蝕,股價一沉不起了。

作為一隻主板,現時的市值,不到1億元,這根本是超級廉價了。如果它的董事局狠下心腸,把煤炭資源業務剝離出去,相信其股價也會即時爆升。話說回來,這幾個月來,監管當局雷厲風行,專門對付營業額和盈利不足的公司,根據「融信資源」最新的中期報告,雖然虧蝕了0.41億元,但其營運收益有2.85億元,變相「證明」了它是有心做生意,只是資源市道不佳,經營不善罷了,相信監管當局也無意DQ它,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看其帳目,非流動資產有6.79億元,流動資產有12.92億元,其中包括了1.31億元的現金或現金等值項目。流動負債達到18.14億元,非流動負債則有0.95億元,資產淨值只有0.61億元……

總括而言,它在會計學上是正資產,但在實質上,已經是負資產。

去年,它曾宣布過供股,以2供1,供股價0.1元,但因「一名包銷商未能遵守公開發售申請程序的承諾及義務,導致先決條件未能滿足,包銷協議即時終止。」後來又欲以0.19元批股,但又告吹了。在本年,其在登封市的煤礦停工停產,但公司仍可以銷售煤炭。這一隻情況糟到了極點的股票,仍有逾1億元現金去繼續經營,也不會被監管當局DQ,大股東持有48%,另一股東持有6.93%,4個多月前還引入了一個新股東李玉朋,買入了9.96%。

換言之,貨源歸邊到64.89%,街貨市值只有三千萬元,股價接近史上低位,大部分股東的損失已達到了七八成或更多,這即是說,要把股價打上去,根本就沒有阻力,所以我才向朋友介紹這股票,因為,真的是細細粒,容易炒。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AA%E6%9C%89%E5%B9%BE%E5%8D%83%E8%90%AC%E5%85%83%E5%B8%82%E5%80%BC%E7%9A%84%E4%B8%BB%E6%9D%BF%E8%9E%8D%E4%BF%A1%E8%B3%87%E6%BA%90-94798

加注有線

【明報專訊】今天沒有題材,唯有出賣持倉紀錄。

暫時我手上持倉最多的,是有線寬頻(1097),除此之外,還有先機企業(0176)、帝國集團環球控股(0776)、中國泛海金融(0952)、萬成金屬包裝(8291)、中材股份(1893)、中國信息科技(8178)、威鋮國際(1002)、錢唐控股(1466)、朸濬國際(1355)、蓮和醫療(0928),還有一隻停牌很久的民生國際(0938)。

如果大家有留意,可以發現超過一半的股票,都是持有了兩年以上,但其實有的還加了注,例如朸濬國際,有的是沽掉了又重新買回來,如蓮和醫療。至於加注最多的,是有線寬頻,這是忍痛沽出了某些贏錢的股票,換馬買回來的,有機會才和大家說吧!

前兩天,在跑馬地散步,有一個人走過來,拿了一份表格,把筆遞給我,對我說:「為環保簽個名吧!」

禁食深海魚 不等於支持環保

我瞥眼一看,原來是呼籲禁食深海海鮮。其實,我的立場是原則上同意禁食深海海鮮,但肉體上則是執行不了,因為實在太喜歡吃……如果立法規定,全民禁食,我咪不吃囉!但要是法例准許,而我個人戒吃,就做不到了。這好比我的立場是擁護社會主義,但無理由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自己不去合法賺錢,卻去搞社會主義㗎?

不過,我卻對這位仁兄很是反感,差點忍不住罵他一頓。理由是,他明白叫我支持禁食深海魚,我說不定真的會簽名支持,但他把表格和筆遞到我的面前,卻叫我支持環保,這明明是有欺騙成分,我當然很不滿意,再說,這種收集簽名,又有何意義呢?搞環保啫,使唔使呃人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4811753762&issue=20170908

2017年9月7日

讓米芝蓮廚師變成優才、專才

香港政府有所謂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這是一個計分制,學歷最高有70分,例如博士或兩個或以上的碩士便有40分,學士則有10分,名校可有30分。此外,工作經驗最高有55分,10年經驗是40分,2年經驗則有5分。至於奧運獎牌、諾貝爾獎、國家/ 國際獎項的得主,則可直接入藉,不用計分。

此外還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這些內地優秀人才和專業人才必須具備香港特區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別技能、知識或經驗,並且必須能為本地企業的日常運作及有關的行業作出貢獻,以促進香港特區的經濟發展。

簡單點說,這些輸入的專才必須擁香港缺乏的才能,例如研究和創新科技,藝術、文化、體育也可以。

我的看法是,以上的計法實在太過守舊,是五十年前的思維方式,完全沒有今日社會的思維,所以對香港也沒有甚麼幫助。

首先,在今日的社會,學歷已經不值錢了。你以為,一個博士來港,可以找到甚麼職業?基本上,香港和全世界一樣,已經是學歷過剩的社會,送一個小學畢業程度,願意擔泥、搬垃圾的工人,倒是香港缺乏的,值得輸入,但是學歷高的,來到香港,只有搶香港人的飯碗,完全沒有正面作用。

至於創新科技,有很多是國際市場上非常缺乏,但香港不需要的,例如說,軍事武器設計,香港沒有相關的工廠。互聯網,好像很重要,但香港的人口夠不上critical mass,所以互聯網經濟一直打不上來,再輸入人才,究竟有沒有作用呢?

我告訴大家,有甚麼人才,是在輸入了之後,立竿見影,即時見效的,而且即時對經濟貢獻。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廚師。

自從《米芝連指南》全球化之後,大家尋找米芝連餐廳去吃飯,已經成為了慣例。在全世界,廚師都是和明星一樣有名,一樣受歡迎的職業。你看看,一個李家鼎,紅了之後,其鼎爺廚房一桌難求,已經book到明年了。

可以說,沒有一個職業,比引入廚師更加有效,更能促進經濟的了。而且是即時有進賬,用不著創新科技,搞好多年才由蝕變賺。融資也是易如反掌,餐飲業從來是靠著融資來運作的。

但是香港,對於廚師,卻是拒諸門外,例如說,香港有很多上海菜廚師,所以著名的上海菜廚師便難以申請來港當專才了。卻不知現時上海的本幫菜,和今日香港流行的上海菜,也有一定的分別。如果要找香港不多的菜色,如西藏菜、安哥拉菜,那又有沒有競爭力呢?

其實,米芝連餐廳的廚師,根本就有完全資格,可以專才輸港。況且,今日的廚師也是高科技,分子料理已經是phy、chem、bio的混合體了。米芝連三星的總廚可以直接來港,不用計分,三星級的二廚以下,二星、一星、車胎人的所有廚師也可計分……要知道,當一個好廚師,比唸博士更要困難,認識的事物更不可少!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07/010069428.shtml

港珠澳大橋 只通香港和珠海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除公共交通工具外,現時的皇崗、文錦渡、沙頭角和深圳灣口岸的粵港兩地車,可免加簽直接行走大橋,暫定期限為兩年。至於正式申請的牌照則包括投資到廣東省的企業、慈善捐贈逾500萬元人民幣的同胞及人大政協之類的政協,就我所知,第一批批出的大約有3,000個牌照。

其實,在香港、澳門、深圳和珠海四地,經濟實力最強而可強強聯合的,莫過於香港和深圳,如兩地合而為一將是全世界經濟實力最強城市。但這其中有著太多政治問題,暫時不可能發生。此外,港深融合,只要多加口岸就可以了,用不著建造大橋。

當年提出過的「雙Y方案」,真正有利的,反而是澳門和深圳,因為用不著經虎門大橋。但「雙Y方案」否決,廣東省改建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預算2020年建成。查實在這4地之中,以澳門最為富庶,任何的交通改善都對澳門經濟大有幫助。問題在於,澳門的面積太小,根本塞不下大量汽車,這就是「雙Y方案」被否決的原因之一。至於香港去澳門的汽車,也只能停泊在人工島,不能直通澳門,這樣一來,對於澳門的幫助,就有限得很了。

簡單點說,所謂的「港珠澳大橋」,就是港珠大橋,澳門只是陪襯,作用不大。問題在於,珠海的經濟有多大,值不值得花1,100億元去興建呢?

如果你問我,我會回答:以現時的狀況,肯定不值,問題是,看的是將來,而將來是未知的。

要港珠澳大橋符合效益,兩大條件必須達到:
第一,這幾十年來,中國的基建向來是供應創造需求,初建時,產能過剩,幾年後,卻變成了用量爆炸,很多個機場和公路均是如此,我們只能昐望這條公式繼續運行,但這並沒有必然性。

第二,這條公路的最大用途,就是把相對落後的珠海,以及毗鄰的中山,變成了富裕的香港的後花園。不過:1)今日珠海的人工,要作為後花園,還是太貴,不比三十多年前的深圳。2)深圳正在搶奪中山和珠海的灘頭。3)中港要再一步融合,才能做到,但這在政治上幾乎是不可能做到。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8%AF%E7%8F%A0%E6%BE%B3%E5%A4%A7%E6%A9%8B-%E5%8F%AA%E9%80%9A%E9%A6%99%E6%B8%AF%E5%92%8C%E7%8F%A0%E6%B5%B7-94559

有錢無錢 都宜「儲糧」

【明報專訊】我在《理財密碼》中,不止一次苦口婆心,勸人買入最少一個月的存糧,以備不時之需,皆因一個城市的存糧被一下子掃光,是可以發生得很快很快的事,快得令人措手不及,還未去到超級市場,已經斷貨了。這是1983年港元危機時給我的經驗之談。

這個故事,再一次在澳門上演了。天鴿襲澳之後,澳門斷水斷糧了一個星期,我姐姐家住澳門,也同人借糧借水,苦不堪言。這都是她沒有看過弟弟周顯大師的著作的緣故。前兩天,同她講起了這件事,她方恍然大悟,決定儲3個月的「戰略儲備」。

斷水斷糧可極短時間內發生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人們除了儲錢之外,還要累積糧食,以備不時之需。這既花不了甚麼錢,但是,在需要時,卻可發揮極大的作用。

其實,有關災難的預防,每一個富豪,都會想到。因此,他們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資產,以備將來萬一着草時,去到邊也有錢可花。

有一天,我和某超級富豪講到,要有一架飛機以備着草時用。誰知他說﹕「要着草時,有飛機恐怕都用不了機場,無法起飛。因此,還是遊艇最實際,一旦要走,神不知鬼不覺。」

不消說,他們的手上還有大量細軟實物,都是鑽石珠寶,古董藝術品之類,有的還有大塊大塊的黃金,重得連賊人都搬不到,要用特殊的器具才能運送。至於我們窮人,儲存糧食和食水,已經是最大的奢侈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4723319624&issue=20170907

2017年9月6日

內地熱捧特色小鎮

近來一宗被廣泛報道的新聞:五礦公司耗資9.4億美元,將號稱「世界最美的村莊」的奧地利小鎮Hallstatt複製出來,在中國廣州省惠州市重現,結果令到Hallstatt成為了中國旅客的熱點旅遊地。
查中國複製歐洲小鎮,其來有自,十多年前深圳複製過意大利的波托菲諾,規模比原地還要大上數十倍,賺了大錢,不在話下。然而,中國的大量製造特色小鎮,還是近來才開始的。
皆因2015年底,習近平親自批示,要在中國發展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特區小鎮,主要試點是在浙江省,而李克強和中央財辦主任劉鶴都曾經親往視察。
不要離題,說回港股,話說香港也有一間專門製造特色小鎮的上市公司,就是金誠控股(1462),它現時在全國擁有58個特色小鎮,政府簽約量達到5,000億元,主要正是位於國家政策主打的長江三角洲。
至於金誠控股的主席韋杰,則在去年被商務部出版的《中國國際財經》選出為「2016年中國財經年度人物」,理由正是金誠特色小鎮。至於他究竟如何打通國內的人脈關係,待查。不過這股票在2014年上市,股價節節上升,卻是客觀的事實。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6/20144544

大股東增持玄機

「桐成控股」(1611)在去年11月21日上市,周一的收市價是1.22元。在剛發表的中期報告,它的營業額和盈利均有上升,只是因為支付一次性的上市費用,才令它的盈利倒退,相信在之後,盈利可以回復正常。它的招股價是1.5元,超額認購32倍,因而觸發了回撥機制,街貨有30%。上市第二天,便跌穿了底價,相信是當時市況不佳的緣故。
耐人尋味的是,其大股東徐乃成由本年4月3日開始,至7月5日為止,增持了340.8萬股,即1.14%,這段時間的股價則在1.13元至1.34元之間。由此可見,大股東正在收回當日以1.5元沽出的貨。

再看它的中央結算記錄,一個月前的前3名持倉者分別有3.11%、2.67%和2.64%,總數是8.42%,現時則是5.01%、3.34%和2.36%,總數是10.71%,由此可見,這股票已逐漸貨源歸邊。如果問我,這股票收乾之後,將會怎麼搞?我回答﹕「不知道。」
不過,這是成立了30多年的老牌OEM公司,總部在香港,一半市場在美國,其他則在德國和日本,多年來營業額和利潤穩定,沒有被DQ的可能性,只有3億多元市值,「創仔市值,蚊股價格」,值博率肯定是有的。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30/20137002

雙樺控股 是財政穩健的殼股

一言而蔽之,「雙樺控股」(1241)是一隻殼股。

它在1997年,由鄭平創立,總部在上海,經營生產及銷售蒸發器、冷凝器、暖風芯體和壓縮機在內的各類汽車HVAC部件,2011年6月30日,在港交所(388)主板上市,招股價為1.16元,發行162,500,000股新股,集資1.86億元,當時市值是7.44億元。

上市當天,它的收市價是1.46元,升了25.8%,史上最高是上市後第3日的1.7元,此後股價向下,最低是2014年中的0.29元,跟著又稍為回順。

根據它最新的中期報告,其收益是4,229.9萬元(人民幣,下同),虧蝕737萬元,無論是營業額還是利潤損益,均是遠遜於去年同期……而去年業績,其實已經是很壞的了。

至於它的資產狀況,算是非常健康:非流動資產有1.72億元,流動資產的2.72億元中,有1.31億元是現金,流動負債是5,121.9萬元,非流動負債則是266.5萬元,加起來只有5,388.4萬元,再對照其最重要的支出是3,811.2萬元的銷售成本,以及1,023.1萬元的行政成本,以及前述的半年蝕了737萬元……

用日常語言去說:這樣的burn rate,有排蝕。

論到資產淨值,是3.9億元,這恰好是它的市值。

以上的資產和業務,足以令到它符合當局的要求,不致於被DQ,但由於資產和業務的價值均遠低於殼價,因此它只能算是殼股。

簡而言之,「雙樺控股」是一隻財務穩健的殼,長期而言,它要不是轉型成為炒股,便只有賣殼一途,除非它的業績忽然出現了奇蹟,暴升10倍,但這可能性雖存在,但並不大。

我之所以憧憬它賣殼,皆因它在6月9日,突然有一位「周淑賢」買了18.49%股份,這看來似乎是分期賣殼的第一步。
從殼股投資的角度看,卻是頂呱呱的殼。最大的優點是現股價較殼價折讓了45%,而現時的賣殼潮流,是以市場價交收,因此,如果它以殼價交收,股價便要炒上1港元以上,但它的52周最低,只是0.415港元,相比起來,值博率是很高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9B%99%E6%A8%BA%E6%8E%A7%E8%82%A1-%E6%98%AF%E8%B2%A1%E6%94%BF%E7%A9%A9%E5%81%A5%E7%9A%84%E6%AE%BC%E8%82%A1-94363

林鄭不想樓價跌

【明報專訊】討論區上有一個post,題目是「林鄭完全唔想樓價跌」,內文說﹕「討論共識?有乜可能有?會全部人同意?(1)填海,已經有班人為咗自己利益(地產商?)不停反對,佢哋幾十人就夠做,點共識?(2)棕地,大把人死揸,個個等一口咬政府,點共識?(3)農地,大量農地發展商等低價補地價,貴價賣,比佢低價補咗,佢會平賣益年輕人?發展商諗緊一次賺你20年人工呀!衣食住行係必須,這一定係所有人共識,點解仲討論?𠵱家開始最順利,保守估計都要十三四年先有第一個人入住,咁這段時間任樓價自由發展?(應該係自由狂升)」

朝野政客全站在地產霸權一邊

以上的分析,我並不太同意,但是,標題卻是完全正確的。基本上,絕大部分的政府,都不會希望樓價下跌,它們最多只會希望樓價維持穩定,不再上升而已。因為樓價下跌,建制上的既得利益者是最大的受害者,只有革命政府,代表了廣大的have-nots,要打擊現有的權貴,才會推倒樓價。要不,就是把大量權貴拉下獄中,才可以土地改革。梁振英上台的頭一年,本來有這個意味,但是地產霸權識趣地全部投降歸邊,咁乖,又怎可以打擊他們呢?只有調轉槍頭,繼續和地產霸權合作了。

林鄭月娥向來是個聽話的乖乖女、老師的好學生,這種人,絕對不會break the rules。反而,通常是窮人抬頭,是反對派的政綱,土地改革從來都有市場,不過今日的反對派都是要求香港大量興建公屋,不敢去碰私樓市場,當然也不可能令到樓價下跌。所以,現在是香港朝野政客一心,全都幫助地產霸權。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4637159612&issue=20170906

2017年9月5日

提升國際形象的最佳方法:搞好廁所

中國要提升國際形象,要提高軟實力,最有效、最立竿見影的做法是甚麼呢?

拿諾貝爾奬?不是。

其實諾貝爾奬只是小眾玩意,除了一小撮人之外,沒有太多人關心。在中國,諾貝爾奬得主如楊振寧、李政道、莫言等等,之所以為廣大民眾所熟悉,只因我們實在太少得主,只有寥寥幾個,在其他國家,諾奬得主的認知度,遠遠比不上電影明星。

再說,你隨便抓一個中國人來問,叫他數出3個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諾奬得主,我保證100個人有99個都數不出來。

拍電影?也不是。

首先,以中國的商業電影水平,再過二十年,也比不上荷李活。從經濟學上看,先佔的傳統可以壟斷很多年,不被打破,好比鞋子是最低的科技,每個國家的人都懂得做,但是意大利人的先佔優勢,一千年來,都沒有比其他更先進的國家所打破。

要想把對手拉下來,單單自己努力是沒有用的,還得有賴對方的不濟。像中國,本來絲綢和瓷器的水平甲於天下,如果不是被西方打殘了一百年,根本不可能被西方趕過。再說,以美國電影內容的開放自由,甚麼題材都可以拍,中國就像縛了手跟別人打,不可能贏對方。

在電影方面,印度阿三就比中國成功得多。我們首先要追上印度,以後才有追上美國的可能性。但要追上印度,也不容易呢!中國除了藝術片之外,沒有一套商業片是外國人喜歡看的。

照我說,中國只要搞好一件事,就可以揚威國際,吐氣揚眉,就是效法五十年前的新加坡,把厠所搞好,這樣,不但可以把形象刷新,甚至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地方,其厠所是最乾淨的,一個是日本,另一個是新加坡,但我懷疑,新加坡是從日本學的,因為倫敦不少厠所的狀況也不怎麼樣,而新加坡受到過日本統治,李光耀也坦承,他從日本人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管治之術。

其實,治國之道就是管好厠所,因為要求厠所乾淨是非常家長式管治的做法,如果政府連厠所乾淨與否也要管,好比是強迫症,人民從小處做起,大處也會給治到服服貼貼。所以,要求厠所清潔,其實也是有助管治,這好比「破窗理論的另外一個版本﹕一塵不染的國家是很少犯罪的。我不知道李光耀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搞好新加坡的厠所。

最後說說香港。

很多香港人前往內地,很不慣內地的厠所骯髒,我當然同意這說法。但是,香港很多地方的厠所,其實也乾淨不到哪里去。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05/010069198.shtml

文盲葉三的鑑賞力

汪曾棋的《鑑賞家》列入內地中學教材的範文: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這個賣果子的和別的賣果子的不一樣。不是開舖子的,不是擺攤的,也不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他專門給大宅門送果子。也就是給二三十家送……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處,第一個是得四時之先。市上還沒有見這種果子,他的籃子裡已經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勻,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全都從他手裡過過,有疤的、有蟲眼的、擠筐、破皮、變色、過小的全都剔下來,賤價賣給別的果販。他的果子都是原裝;有的是直接到產地採辦來的,都是「樹熟」,──不是在米糠裡悶熟了的……

「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采處,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畫房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季陶民最佩服李復堂。他認為揚州八怪裡李復堂功力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筆有墨,也奔放,也嚴謹,也渾厚,也秀潤,而且不裝模作樣,沒有江湖氣。有一天葉三給他送來四開李復堂的冊頁,使季陶民大吃一驚:這四開冊頁是真的!季陶民問他多少錢買的,葉三說沒花錢,他到三垛販果子,看見一家櫃櫥的玻璃裡鑲了四幅畫──他在四太爺這裡看過不少李復堂的畫,能辨認,他用四張「蘇州片」跟那家換了。「蘇州片」花花綠綠的,又是簇新的,那家還很高興。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有風。」 「唔!你怎麼知道?」 「花是亂的。」「對極了!」季陶民提筆提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 季陶民畫了一張小品,老鼠上燈台。葉三說:「這是一隻小老鼠。」

「何以見得。」「老鼠把尾巴捲在燈台柱上。它很頑皮。」「對!」……」

「 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是嗎?我頭一回聽見!」季陶民於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紅蓮花,題了一首詩:紅花蓮子白花藕,果販葉三是我師。慚愧畫家少見識,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後,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大家知道葉三手裡有很多季桃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不賣。」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在棺材裡,埋了。」

我作為一位知識分子、創作人,發現很多滿身銅臭,沒有甚麼文化水平的人,但對於藝術的好壞,還是有著天生的鑑賞力。有時候,聽他們說出來,我也頗為震撼:「吓,他們居然懂得這個!」

這好比我對音樂一無所知的人,但是不明白為甚麼,我也會聽出歌曲的feel來。下期再續。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6%96%87%E7%9B%B2%E8%91%89%E4%B8%89%E7%9A%84%E9%91%91%E8%B3%9E%E5%8A%9B%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40/

反地產霸權 似食砒霜毒老鼠

【明報專訊】同一些乜生意都有的富豪食飯,他們的一致意見是:現在全世界做生意,都是在香港做地產發展商最賺錢。我心想:「地產霸權就是這樣來的。」

我亦可以告訴大家,那些反對地產霸權的民主派,其實大部分都是地產霸權的手下,部分資金更是來自地產霸權,更不消說測量界,完全是為地產霸權辦事,是他們的員工。你只要看看他們的政綱就知道了:他們都是反對把土地賣給地產發展商來起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愚蠢的政綱,居然也有人buy。

發展商多勞多得 天經地義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地產發展商多起樓,提供更多的住宅給市民,多勞多得,這是天經地義的。反而在過去10幾年,土地供應不足,發展商少勞多得,謀取暴利,這才是最邪惡的。如果為了不想給地產商賺錢,便不給機會他們起樓,這叫做「食砒霜毒老鼠」,是智障的所為。

這個月來,戴安娜王妃的報道鋪天蓋地,多到看不清。有關她的死亡陰謀論,我只補充一點,就是英國的MI6特別喜愛,也特別拿手搞車禍,因為英國報紙從來不報道車禍,因此,特務機關用車禍來殺人,是慣而為之的拿手好戲,這在英國新聞界是無人不知的公開秘密。

把這個無人不知的公開秘密告訴我的人,是一名才子,也是英國通,在英國傳媒工作過很多年,而且更有趣的是,他也曾經遭遇過差點喪命的車禍……說到這裏,又夠字數,明天再同大家談吧!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4552363542&issue=20170905

2017年9月4日

有錢人只會同4種人來往

真人真事﹕
一位幾百億身家的地產富豪,在下晝四點幾,忽然致電某位老友﹕「喂,今晚有無女,出來食晚飯,要高質素,有正當職業,識得談吐,唔係做雞嗰隻,最好係律師、banker呢啲專業人士啦。」

點解呢?

原來當晚他約了一位科網巨頭食飯,大家知道,幾條麻甩佬食飯,如果沒有紅袖添香,是多沒趣的一回事,如果帶啲cheap女出來,就會好丟假,所以老虎都要找一些高質美女,先至切合身分。

其實大家都不是為了溝女,只是為了吃飯氣氛好一點而已。再者,身為東道主,如果無女在手,都好無面。

大家不妨猜猜,這位老友如何回覆呢?

後來他和朋友說起此事﹕「喂,高質美女係重要資源,你叫埋我去食飯,我梗係帶幾件出來,我都要面家嘛。但係你去食飯擦鞋,又無我份,我點解要幫你揾女啫?」

這故事告訴我們,在這世上,女資源和水資源同樣重要,有一位聰明人說過一句聰明話﹕「富豪只會同四種人來往,第一種是你有魚介紹給他們,第二種是你自己就是魚,第三種是你有女介紹給他們,第四種是你就是女。」

本星期沒有股票貼士,皆因細價股死下死下,不過,有好幾個朋友都說,上個星期細價股開始郁返,雖然只是稍稍好轉,但我相信,下星期一定有心水可以提供。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904/545388

凱華買下騰訊日本微信支付代理

「凱華集團」(275)是我一直留意著,也炒著的股票,在它的身上贏過錢,也輸過,它的最大優點是流通量充足,要大手買入、即時沽出,非常容易,所以也吸引到不少炒即日鮮的散戶。

不過,我之所以在近日又留意到它,是因為發現了它大手成交,分別是8月10日的3.44億股和9月1日的5.5億股,這恰好配合了它在8月31日公布的完成收購日本「FULLPAY株式會社」的51%股份,成為了大股東。

查「FULLPAY株式會社」是微信支付在日本的代理商之一。對,微信支付即是「騰訊控股」(700)的流動支付平台,中國人可以用手機「嘟一嘟」完成付款。微信現在有3億個用戶,大家都知道,今日的中國人已不習慣使用現金付款,大部分的中小額交易都是使用電子付款的形式。

去年去日本的中國遊客有637萬人次,比前年增長了30%,估計未來還是會繼續高速增長下去。他們在去年的消費達到了14,754萬億日圓,即是一千億港元左右,市場潛力非常驚人。

「FULLPAY株式会社」預計明年可以有一千間店舖加入微信支付,包括了很多大型百貨公司和連鎖店……由於這和信用卡市場一樣,是商戶的必需品,除非它們不做中國遊客的生意,因此,這個目標幾乎是肯定達到的。
這公司的市值是10億元,資產淨值是35億元,還有7億元殼價,主要都是房地產。由於主席、百億富豪葉家海博士已辭任了3間上市公司的執行主席,「凱華集團」已經成為了他現時的唯一旗艦。這股票現價是0.101元,面值是0.2元,因此無法再以低價供股或發新股,所以它唯一在市場賺錢的方法,就是炒。

唉,說穿了,作為一位炒鬼,以上的理由,都是其次,我看以上的資料,只不過是憧憬,它作出了這麼多的財技操作,將會借著消息,作出一輪炒作,否則消息又有何用?唔通我們買股票炒股票揸股票,真的是想同股票談戀愛結婚,過人世咩,咪又係希望好似去蘭桂坊蒲,順度呃蝦條,希望搭一程順風車,賺點快錢,buy momentum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7%B1%E8%8F%AF%E8%B2%B7%E4%B8%8B%E9%A8%B0%E8%A8%8A%E6%97%A5%E6%9C%AC%E5%BE%AE%E4%BF%A1%E6%94%AF%E4%BB%98%E4%BB%A3%E7%90%86-94003

住幾億元house 未算入流

【明報專訊】上星期同幾個超級富豪吃飯,講到其中一名蓋了幾幢賣幾億元的豪宅,擦鞋仔大讚:「間屋起得好靚!」

超級富豪很不屑地說:「唓!間屋起來賣,要賺錢的,靚得去邊?」

然則他以為哪一間屋最靚呢?

他說:「石澳道十九號間屋,是個鬼佬起的,他的太太是中國人,四萬呎地,再加政府租了八萬呎給他,起了一間兩萬呎屋,十萬呎花園,只有一間睡房,兩間客房,是我見過最靚的屋。」

他的專用燈光師給我看了照片,的確幾靚,但說是最靚,就不敢說了,因為大部分的相是室內,而且是黑夜照片。

根據超級富豪的說法:「間屋靚唔靚是睇建築,室內設計你想點豪華都得啦!」

我說:「你都可以把你在山頂間屋起到好似佢咁靚。」

他說:「我都想,可惜我無咁大塊地呢!」

李嘉誠壽山村道屋夠「實淨」

講到馬化騰間屋,梗係唔夠19號咁靚啦!我的老友Edmund買了趙世光間屋,找了Norman Foster做設計,不過未起好,無得比較。我去過李嘉誠壽山村道間屋,因為有個朋友租了,很實用,但花園唔夠大,不過感覺到好實淨,保安好嚴密。

在座有另外一名超級富豪,他的大屋不說了,在大屋前面建了兩間「小」屋,8年前有傳媒報道說一間開價8億元,我有個姓「簡」的炒股friend說,間小屋好靚,8億都好想買。我問起超級富豪,他說﹕「間屋留畀個仔住,唔會賣,傳媒亂咁報道。」

原先那名超級富豪說﹕「不過我認為佢間屋都唔夠靚。」

我笑說:「佢嘅大屋是買回來的,不是自己親手設計,他不會介意你批評。」

他點頭說:「沒錯,我都無整過間屋。」

所以,住幾億元的house,在這些超級富豪眼中,根本不夠班。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4467115975&issue=20170904

2017年9月2日

創業成功的黃金法則 摸着石頭過河

話說我認為創業成功的訣竅,只有一條黃金法則。究竟是甚麼呢?記得當日王維基搞免費電視,我寫了好幾篇文章,作出嚴厲的批評,結果他很不悅地撰文反駁。但其實,我對他的批評,不過是愛之深、責之切,查實我十分佩服他,當年移民温哥華,我是他的回撥服務的客戶,回港後對他所拍的幾個廣告擊節讚賞,去年的立法會選舉,我還投了他一票添。

然而,我對他搞電視台卻不看好。第一個原因,是電視台已是夕陽工業,經營者全都是為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為了政治原因,才去經營。再說,政府官僚抱殘守缺,完全不支持電視行業,例如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已准許植入式廣告,但香港卻不准許,所以便會出現在香港電視台看的韓劇和國產節目,可以看到香港有售品牌的植入式廣告,但香港電視台製作卻不能植入,這樣的荒謬事。

第二個原因,是更重要的,是電視台是一門大生意,非但專業,而且人力眾多,新入行者根本無法駕馭。當年TVB初辦電視台,有邵逸夫去負責把關。邵是一代電影大亨,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製作出有水平的節目。我也叫做過影視製作,外行人根本無法明白,那些藝人究竟有多麻煩,TVB能夠長期以近乎刻薄的成本,去管理藝人,其實是有賴於邵氏累積多年的管理心得,所得出來的「優良」制度。

此外,初開台的TVB,只有一個皇牌節目《歡樂今宵》,搞好它,便已經有了基本觀眾。腳跟站穩了,才慢慢的加開節目,偏偏遇上愚蠢的對手麗的電視,先是拒絕了免費電視台牌照,跟着又閉台半年,TVB才得以如入無人之境,獨霸江山數十年。

我所說的創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就是摸着石頭過河,生意從小做起,慢慢變大。我看歷史,當年鄧小平的搞改革開放,初時心裏也沒有準兒,就只是摸着石頭過河,失敗的就收回,成功的就加碼,任由地方政府去各出奇謀,結果就撞出一條成功之路了。

TVB當年的成功,本質上是有經驗和有班底的邵逸夫,去打一場有限度戰爭,可以慢慢打,打到成功為止。但是,王維基搞免費電視,非但沒經驗、沒班底,還天天燒錢,敗一場,便無路可退,這是無法成功的。

當年黎智英搞「佐丹奴」,只有一間店,蝕了幾年錢,摸出商業模式,才去加碼,大開分店。二千年時他搞「蘋果速銷」,一下子投資十億元,大搞一場,根本無法管理偌大的一盤生意,所以在當時,我已判定了這一戰他必然失敗。

同樣道理,王維基搞網購,有如他當年搞電話網絡,是摸着石頭過河,一關一關的打下去。初時,甚麼都跟不上,我作為用戶,可以批評是一塌糊塗,但沒關係,從錯誤中學習,反正初期投資不大,容易防守,摸着石頭過河。

最後說,所有的科網巨頭,都是從小做大的。一開始便大灑銀彈去投資的公司,成功的機會率反而更低。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9906

2017年9月1日

北韓的核武和 導彈技術從何而來?

北韓試射導彈,從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間的領空飛越,報道說「震動歐美和亞太區股匯債市場」。有趣的是,日圓居然上升,到達了108.26兌1美元,是4個月最高,報道居然還說原因是「資金為了避險」,吓,「險」的不正是日本嗎?避險居然避到了日圓,這理由實在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我在這幾年來,講過很多次,金正恩不是狂人,而是精心計算,事實上,這三十年來,倒霉的都是美國的前盟友,如阿富汗反蘇聯游擊隊和伊拉克,美國的長久友人如埃及,終於向美國跪低的利比亞,其中的伊拉克和利比亞就是放棄了製造核武之後,便遭受到沒頂之災,前者被打的理由,居然還是製造核武……

北韓看在眼裏,當然知道怎樣走,才能明哲保身了:總之就像疑犯給警察捉進了雜差房,警察叫他做的,他統統不要做,「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

有人認為,美國可能採用斬首行動,拔除金正恩,但這得中國首肯。問題在於,中國的態度究竟是甚麼?這又牽涉到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北韓的核武和導彈技術從何而來?

基本上,核武和導彈技術,不會憑空而來,美國的導彈技術來自納粹德國,蘇聯間諜靠著偷取了美國的(部分)核武技術,中國的核武初期來自蘇聯專家,導彈則來自錢學森用腦子記回來的美國知識(但我認為是一早已偷運了出去,用腦子記只是宣傳)……很多人都認為,北韓現時的核武和導彈技術,是來自中國,這已經不是秘密了。

中國為甚麼要幫北韓發展大殺傷力武器呢?因為政治現實,中國表面上已不可能支持北韓,但北韓保持現狀,才是對中國最有利,而以北韓今日的實力,如不發展大殺傷力武器,不可能對抗美日韓聯盟。所以,北韓的擁有窮兵黷武,才是對中國最有利的狀況。

最後一提,金正恩治下的北韓,其實已經快速資本主義化,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升,但軍隊也隨之腐敗起來。它號稱有120萬軍人,但這些軍人大部分是從事農業、起樓、基建等等經濟性工作,所以,他們已經喪失了大半戰鬥力,根本無力(也無心)侵犯南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C%97%E9%9F%93%E7%9A%84%E6%A0%B8%E6%AD%A6%E5%92%8C-%E5%B0%8E%E5%BD%88%E6%8A%80%E8%A1%93%E5%BE%9E%E4%BD%95%E8%80%8C%E4%BE%86%EF%BC%9F-93815

新盤訂價 資訊混亂

【明報專訊】資本策略(0497)在屯門推出的新盤城‧點,首批50伙,有開放式、1房及2房戶,定價平均每方呎17,197元,折實均價約15,065元。

有趣的是,有的傳媒指它貴絕屯門,另外有些傳媒報道說,資本策略旗下的尚家生活董事總經理方文彬認為,屯門市中心多年未有新盤推出,是次開價較同區4至5年樓齡的二手盤低,只和同區30年樓齡的二手盤差不多……

這些互相矛盾的資訊,實在混淆到了極點,作為讀者,真的有點無所適從。不過,今天的傳媒報道本來就是經常南轅北轍,不同的傳媒,報道同一事件,向來就「南講是嶺北說峰」,根本沒有一致的說法,大家還互相指責對方「造謠」,也已經是慣事了。

效法內地記者須考牌 增公信力

照我的看法,也許應該效法內地,新聞記者作為一項專業,必須唸專科、考試、持牌,才可以去當,才可以提高公信力。我看過那些試卷,困難得我連一題也答不出來,死未!

說回新盤價格,由於我本人並非價格專家,亦不是格價專家,因此對於其價格是高是低,不予致評。不過,按照我先前講過很多次的理論,第一點是中小型發展商的售價傾向於稍貴於市場價格,因為它們的樓盤不多,因此也不急於賣樓,反而一旦快速賣光了,售樓部豈非「無嘢做」?所以它們一個樓盤往往賣好幾年,這就年年有入帳利潤了;反而是大型發展商,貨如輪轉,才會快速出售貨。

第二點則是現在看新樓盤的價格,看「面價」並不能夠完全得到實情,這還須參考其他種種的回扣優惠,還要看發展商付出多少佣金,要知道,今日的新樓佣金,由幾個巴仙到28%都有,經紀也會把部分回扣給買家,現在講樓價,端的是信息混亂,不知點講先至好!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4202901705&issue=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