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中國對美國還有甚麼牌可打?

中美貿易戰,美國年進口5,000億美元中國貨,中國年進口1,500億元美國貨,此重彼輕,一旦打起total war來,吃虧的是中國。然而,外國傳媒引述華爾街專家的意見,中國仍有4件「重型兵器」﹕

第一件,停止買美債(甚至大手沽出):不過中國揸重倉美債,一旦美債下跌,似乎中國的損失會更慘重喎。

第二件,人民幣貶值:後果是中國以美元計的GDP會大幅減低,也即是會嚴重損害國力,入口原料價格也會大幅提升,再說,這也即是美國人可用更便宜的價格,去購買中國產品。

第三件,號召人民不去美國旅遊,和罷買美國貨:越是小地方,越依賴外地旅遊,越是大國,大部分的遊客都是來自國內,所以,中國遊客對台灣、韓國等小地方很重要,但對美國,卻是微不足道,尤其中國人拿美國簽證也根本不容易。至於罷買美國貨,大部分美國貨都在中國有生產基地,中國的損失也不比美國少。其他例如波音飛機,其唯一競爭對手空中巴士的訂單已到了多年之後,中國要抵制也找不到替代品,除非為此而放棄整個國家的航空發展。

第四件,孤立美國:歐洲和日本都是美國的附庸國,東亞和印度則懼怕中國崛起,普京和特朗普是哥兒,美國孤立中國,遠比中國孤立美國容易。

這樣說,中國是不是沒有反制美國的武器呢?這又不然。

第一件,中國很多企業在美國上市,包括了大家熟悉的阿里巴巴和百度,還有大量中型公司,吸引了不少美國投資者購買,一旦中國業務受挫,美國投資者也會蒙受損失。反觀在中港上市的美國企業,我也想不出究竟有幾多間。

第二件,美國投行如高盛、大摩等,在香港極度活躍,很多美國投資者也投資了中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中港股市下跌,它們難免遭到大損失。反觀中國投行根本進不了美國,中國投資者買美股的也不多。

第三件,美國在華很多直接投資,可口可樂、聯合利華等等,更有名的當然是那幾個澳門賭牌,現在正面臨到期review中。反觀中國企業根本打不進美國市場,因此美國無從在這方面反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AD%E5%9C%8B%E5%B0%8D%E7%BE%8E%E5%9C%8B%E9%82%84%E6%9C%89%E7%94%9A%E9%BA%BC%E7%89%8C%E5%8F%AF%E6%89%93%EF%BC%9F-135645

預計大市跌1年 贏錢股先沽套現

【明報專訊】有一些股票,我是寫完又寫,寫完又寫,寫了無數次,其中一隻就是朸濬國際(1355),理由不外乎是價格低、貨源歸邊,而且已經賣殼兩年以上,等緊改名和注資。這股票我大約在0.8元買入,持有了3年,還慢慢加注,上星期它便出現結果了……

結果就是再賣殼,要約價是1.1152元,這當然需要全面收購,令我賺了幾成。不過,這當然不能令我滿意,因為我本來憧憬這股票可以為我帶來幾倍的利潤。然而,由於我認為大市仍有一年的下跌時間,所以粗粗地,都要沽出套現了。

《通勝》至今仍有教英文

堪輿大師蔡伯勵逝世,本來我對玄學之說並無研究,但由於寫了《易經密碼》,所以也從歷史角度研究過曆法。《通勝》的專業是「日者」,即是擇日,這需要天文學知識,才能做到。

蔡死後,報道寫國家頒發《通勝》給人民,是為了協助農民耕種,這是想當然,只對了一小半,證明懂得歷史的人真的很少,記者當然也不會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查實國家頒發曆書,是權威的象徵,所以周朝是由天子頒給各諸侯國,後期中國也頒給越南等附庸國;至於民間,早在唐宋時期已經掌握了計算曆法的技術,大量印製曆書,而且售價廉宜,政府禁之不絕,唯有用嚴刑峻法,私印曆書要判死刑。

直至清末、民國前後,《通勝》才變成了私人印製,也加入了大量「騎呢」的內容,例如教英文,有趣的是,就是到了現代,這些內容仍然存在。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976213491&issue=20180731

性行為的貧富懸殊

有一組2016年的日本統計數字,引起了我的興趣:

在18至34歲的日本人當中,42%的男性是處男,44.2%是處女,相比起2010年,增加了6%。這其中,有70%的受訪男並未談過戀愛,我估計這些沒談過戀愛的男性的性經驗是來自一夜情吧?再說,處女的人數比處男多,相信是因為嫖妓關係。

這其中,又有36%的男性和39%的女性,從來沒有過性經驗,我估計,這是由於「性經驗」和「性行為」兩者是有分別,這就不可以在本欄言傳了,相信讀者可以明白。

至於年紀大一點的,35歲至39歲的日本人當中,則有28%的男性還是處男,26%的女性還是處女,這數字顯示出,有很多人是在三十出頭,才去「破處」。有鑑於女人的停經期,是在五十歲左右,這即是說,她們的生育年齡當中,有接近一半時間並沒有性行為。

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就有1個終身未婚,女性則每7人有1個終身未婚。(這莫非是,不少女人會嫁一次以上?)

有一個網民的留言十分有趣﹕「不是說日本高中無處女的嗎?」

我懷疑以上統計數字的真實性,然而,人們對於性行為的興趣缺乏,卻是全世界的共同現象,非獨日本。

記得在我年輕時,性開放泛濫,人們很擔心下一代,不知會開放到哪一個地步,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永遠令人意料不到,誰知道多年後的今天,居然會出現性行為不足的情況。

對於這現象,我首先發覺的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在以前,大部份人放在優序首位的,是男女關係,也即是性行為。但現在,至少有一物事,比性行為更重要,就是智能手機。我問過很多人,如果要終身剝奪其中一種行為,寧願放棄手機,還是性?答案居然無一不是寧願放棄性行為。

但這答案想深一層,也不意外﹕如果你是陳冠希,放棄性行為的成本當然很高,但是一條毒L,放不放棄,又有甚麼關係呢?在女性方面,如果你有很多英俊的富二代,又或是韓國的大哥追求,當然不願意放棄性行為,但反正追求者都是可有可無的蛋散,那就無可無不可了。

事實上,男女關係向來十分麻煩,尤其這一代,全都是慣壞了的孩子,非常自我,要他們遷就另一半,真的是十分痛苦。所以,與其同一個豬扒/毒L拍拖,倒不如在網上看俊男美女的照片/視頻,然後再用吹氣娃娃/電動工具去搞掂,多快好省,而且快感程度會更高。

你可能會說﹕不是喎,還有很多富二代模特兒,都很淫亂。但這和先前的結論,並不互相矛盾,皆因和有質素的人發生性行為,快感是比視頻+器具為高,但視頻+器具所帶來的快感(再扣減男女關係必然帶來的麻煩),又比和低端人士的性行為高。

簡單點說,這令到大量性行為集中在小數有條件的人的身體之上,而社會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處男處女,終身無性。這也算是「貧富懸殊」的另一種。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31/010095588.shtml

2018年7月30日

未來的大灣區很可能是取代舊香港的新城區

很多人都認為,大灣區的設立,其中的一個理由,是為土地缺乏的香港,製造出一個大後方,例如說,把退休人士安置到那裏去居住,又或者是,讓中港家庭在那裏去團聚,甚至有權貴荒謬到認為,低端人口可以在大灣區居住,每天來香港上班,完全離地到罔顧車費昂貴的客觀事實。(雖然,我原則上支持港珠澳大橋全免收費,反正回不了本,倒不如賣個大方,真正的做到利民,花錢也花得有價值。)

然而,我凡是傾向於逆向思維,我的看法是,也許在幾十年後的未來,大灣區將會成為香港的中心,而我們居住的香港,才變成了低端人口的聚居地。

大家去過外國旅行,都知道有所謂的「老城區」,那裏本來是城市的中心點,好比香港的中環,但由於已被密集發展了,土地現建了大量建築群,一來拆卸將會遇上種種的困難,二來在人口增加後,土地也不敷應用。所以,這些城市也會大力發展「新城區」,從無到有,打造另一個毗鄰城市,慢慢的取代原有的城市。

例如說,英屬印度的首府是德里,印度獨立後,在德里西南另建新都,稱為「新德里」,在我小時候,通稱印度首都為「新德里」,可是日子久了,大家慣了,又把「新德里」叫回「德里」了。在中國,上海有浦東,深圳的中心本來是在羅湖,現在則移到了西部,情況也是差不多。香港的情況,正是符合了「老城區」的所有條件:土地不敷應用,老建築重建困難。要想填海發展新市鎮,也遭遇到強力的反抗。更有甚者,固有權貴勢力坐擁土地,連中央政府也撼動不了。

大灣區正是符合了建造新城區的所有條件,問題只在於,如何解決「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塊招牌。

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基本法》沒有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轄區面積,把它劃小,必然有很多人反對,但把它擴大呢?

如果在今天,相信有很多人反對,因大灣區住了不少內地人,但假如20年後,大灣區大部分人口已經變成了香港人呢?再說,再過10年的30年後,已經是2047年,中央政府想要怎樣做,也沒人可以say no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C%AA%E4%BE%86%E7%9A%84%E5%A4%A7%E7%81%A3%E5%8D%80%E5%BE%88%E5%8F%AF%E8%83%BD%E6%98%AF%E5%8F%96%E4%BB%A3%E8%88%8A%E9%A6%99%E6%B8%AF%E7%9A%84%E6%96%B0%E5%9F%8E%E5%8D%80-135506

細價股大莊 下場如天國與地獄

【明報專訊】日前同人講起幾名細價股大莊家,其下場之不同,有如天國與地獄,當然也證明了有的人有智慧,有的人則太過貪婪,利令智昏。

首先從A君講起,他在全盛時期,有十幾隻殼,公司有幾十億元現金,後來做錯幾單交易,輸了20幾億元,現金周轉不過來,結果東窗事發,後果非常大鑊。

我的問題是:「其實搞細價股,不外乎供供合合,偷錢到自己袋裏,怎可能一家公司有10億元以上的現金?他是想做大世界,搞大刁,想升呢,才會把上市公司搞到這個田地。」

朋友說:「對呀!那時他又捐錢又盛,要做社會賢達,去美國見大基金,做road show,恥笑我們這些細價股莊家𠻹!」

我說:「如果佢哋好哋哋炒下細價股,咪好囉!你看那些大賊,躲在背後做mastermind,到𠵱家都未出事啦!但佢要扮上流,一係就斬手指戒細價股,淨係玩老正,就邊個都奈佢唔何。可惜佢十幾隻殼,隻隻互控,互相借錢給對方,外表升呢,內裏仍然係細價股玩法,咁就肯定出事啦!」

朋友說:「阿邊個以前夠係殼王啦!你睇佢,一個樓盤賺幾百億元,𠵱家都逐隻賣畀拍擋,都費事玩細價股。」

跟着我們又講起阿某君,他都是炒細價股出身,𠵱家都轉玩地產了。

我說:「好心佢升了呢,做咗社會賢達,就唔好玩細價股。今日睇唔慣人哋喺細價股賺錢,自己又要再投錢落海,如今惹上大麻煩,又何必呢?」

以上人物究竟是誰,大家估吓啦,我不能說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890242448&issue=20180730

2018年7月27日

買樓是保存財富最佳方法

人人都在評論樓價,但真正對房屋市場有認識的,卻只有極少數,絕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一知半解,胡說八道。

影響樓價最大的單一原因,當是供應量,供應量嚴重缺乏,形成了香港的樓價飛升,居住環境惡劣。

然而,並非全世界都有供應量不足的問題,就算是中國內地,雖然存量並不令人滿意,但是增量,也即是每年的供應量,卻是充裕的。那為甚麼非獨香港,而是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包括了供應量充裕的地區,都常會出現房地產泡沫呢?

樓價周期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樓價就有如所有的資產,如股票,商品等,都有牛熊的價格周期。有人認為,香港是因為有人囤積房屋,這固然不能說是錯,可是囤積不能長期脫離市場的供求關係而存在,換句話說,所謂的囤積居奇,必然有其內在原因。

事實上,在今日的香港,樓價居高不下,下跌風險已然不小,回報率也很低,低至2%至3%之間,由於印花稅太高,炒樓根本不可能,只有對市場最無知的人,才會去罵炒家。

說了這麼多,究竟甚麼原因,才令到從香港到內地,以至於世界很多不同地方,都有人買樓囤積呢?

因為股票會輸錢,保險的回報太低,現金又會給通脹蠶食,買樓是最不用腦子,保存也最容易的投資工具。

這即是說,人們買樓,賺錢只是其次,最重要的,反而是保住既有的財富。所以,我常常說,人們寧願蝕本,只要虧不多,也要買樓,皆因買別的,風險更大。

有沒有辦法可以扭轉這局面呢?在1971年前,金本位存在,貨幣保值,人們寧願拿現金,也不願買樓。在美國,長期投資股票的回報穩定,美元則採用了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價格穩定,富人把主要財富用來買基金,和美元債券,再加上稅項令到持樓成本增加,人們囤積房地產的興趣便少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7%E6%A8%93%E6%98%AF%E4%BF%9D%E5%AD%98%E8%B2%A1%E5%AF%8C%E6%9C%80%E4%BD%B3%E6%96%B9%E6%B3%95-135298

港交所同時經營主板 創業板永遠是二奶

【明報專訊】前兩天吃午飯,在座有一位仁兄,正搞緊NASDAQ上市,問他成本多少,答曰2000萬元,只是香港的一半。

我問他可集資多少錢,他說很少呀,只有六七千萬元。我說六七千萬元已經是很多錢了,你還說少?他說,在我的眼中,當然是多,但在你們眼中,億億聲上落,就算很少了。

我心想,銀行teller數錢,日日收幾百萬元,人工都係兩三皮咋,我哋講親都億億聲,但你給我幾千萬元,我叫你做老豆都得,叫成世都無問題呀!(很多很多年前,我認識一位少女,她口中的「爺爺」,是一位年約三十多歲的朋友。)

太易上市 殼價變得不值錢

其實2000萬元成本,能集到六七千萬元,好賺過港股啦,不過由於上市太易,殼價就不值錢了。我講了很多次,美國採用「披露為本」的政策,上市不會阿支阿佐摩洛哥,合資格就得,不像香港,諸多無謂關卡……但其實在近幾個月,創業板易上了很多,大量上市,造成了大量死殼沒人買,也許,港交所也放寬到接近「披露為本」了。

那仁兄打算在NASDAQ上市後,再來香港的主板上市,據說會比較容易審批成功。然後他講到,NASDAQ都有一些好公司、好股票,為甚麼創業板沒有呢?我說,NASDAQ是另外一個交易所,不同於紐約交易所,雙方是競爭對手;但港交所同時經營主板和創業板,創業板永遠只能是二奶板,唯一的前途,就是等轉主板。要想把創業板搞好,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搞一個新交易所,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629737379&issue=20180727

2018年7月26日

文革的社會文化意涵

某傳媒為旅美中國自由派學者徐友漁做了個訪問,擬題為《專訪徐友漁:某種意義上,中國已經在恢復文革》,我因沒付錢,因此並沒看完全文,只看了簡介,大約是內容是﹕

他剛應邀到台灣,出席由龍應台基金會舉辦的系列講座其中一場,題目是﹕《1968:形形色色的造反》:「西方學運正值方興未艾之時,中國學運卻已開始退潮。被依最高指示下放的紅衛兵們告別了故土和親人,也告別了之前的政治信念,更必須直面中國農村驚人的貧窮與落後。一代人終於從狂熱的個人崇拜中逐漸清醒,日後,他們也大多程度不等地否定了文革。」

「文革結束得那麼悲慘、那麼暴力,最高領導人信誓旦旦保證過文革不會重演,但文革就是回來了。」「儘管如今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公民社會又已誕生,文革難以被百分之百複製,但徐友漁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已經在恢復文革。」

以上說法,究竟錯在甚麼地方呢?

我會用「五四運動」來作說明﹕五四運動一共有兩個內涵,一個是1919年5月4日前後所發生的政治事件,另一個則是在這政治事件之後,以北京為中心擴散至全國的新文化運動,最有名的當然是胡適,以及其學生羅家倫、傅斯年等人,偏生這些人不少和政治意義上的五四運動是重疊了。有關對五四運動的分析,在幾十年前,周策縱教授寫的《五四運動史》應是公認的經典作品。

至於文化大革命,也分為政治部分和文化部分,其中政治部分在1969年,第九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在社會上,在文化上的革命,卻一直延至1976年,才告結束,所謂的「文革十年」,指的就是這個。

基本上,大部分的悲慘、暴力事件,在其政治部分,也即是在1969年,甚至更早,已經完結了。領導人保證的不會重演文革,指的也是這部分。

至於文革的社會和文化部分,我且舉大家熟悉的上山下鄉作為說明例子。

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早在1955年已經出現,我喜歡聽的河南曲《親家母,你坐下》,出自電影《朝陽溝》,主題是上海少女嫁到農村,便是宣傳作品。後來文革開始,大量青年避到農村去。

我抄抄《維基百科》的說法﹕「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即開展了全國範圍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1968年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屆學生,後來被稱為「老三屆」),幾乎全部前往農村。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人數達到1600多萬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來到了鄉村。這是人類一次反都市化的行動,工業化期間發生從城市到鄉村的人口大遷移,此類非正常的行為乃是現代歷史上所罕見的。」

《維基百科》對此的批評是﹕「……幾千萬年輕人的青春被荒廢,無數家庭被強行拆散,這場運動也造成了各個層面的社會混亂。由於文革的上山下鄉使得本應成為學者專家的一批年輕人在鄉間長期務農,八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知識斷代,學術研究後繼乏人的現象。這和中國1970年代達成「兩彈一星」成就之後科技一落千丈的現實符合。

……更多的知青則失去了受教育的最佳時機,他們在九十年代的下崗潮中更是首當其衝,經常被工作單位裁減而失業。」

然而,知青下鄉有沒有正面作用?當然是有的,他們教育了下一代,令到農村的教育水平大幅提升,換言之,知青們是犧牲了自己的青春,以及學習時光,去幫助農村的成長,拉近了城鄉差距。

我當然沒有經歷過這年代,但我的長期弟腳阿Goo,卻把他的經歷告訴了我。

阿Goo是印尼華僑的後代,因為印尼排華,他回到了中國,當時十多歲,正值上山下鄉的年代,他給分配到了貧困的農村。據他的回憶,當時白天農田勞動,教農村小孩子唸書,晚上圍爐火唱歌,跳舞,無憂無慮,他一生最快樂的幾年,便是在當時渡過。

在1976年後,他想申請來香港,由於周恩來總理的政策是華僑可以自由離去,所以他來了香港,賺到了第一桶金。

大家可能會問﹕他把生活說得這麼開心,為甚麼不留在農村,要來香港呢?

我並沒有自相矛盾。上山下鄉是一種磨練,很辛苦,也有犧牲成分,也很有意義,有些人不接受這種辛苦,有些人不願意犧牲磨練,所以反對它。有些人認為這是很好的經驗,但僅限於在少年時過上幾年,沒有人希望一生都受到「磨練」,經歷完之後,自然也要離開,為自己的未來打拼。

我說以上的故事,是企圖告訴大家,文革分為兩方面,政治方面,是一無是處,不可再犯,可是在文化和社會方面,卻有正面的地方,尤其是反映今日的貧富懸殊,人心向錢,城鄉差距嚴重,更加令人覺得,在某程度上,重演社會意義的文化大革命,反而有著正面作用。

阿Goo是一個好人到不得了的老實人,從來沒有人說他的壞話。事實上,懷念上山下鄉時代的生活的人,都是覺悟性比較強的,愛錢的、喜歡資本主義的,當然不會這樣想。

至於徐友漁,由於我並沒有看遍其演講或訪問全文,當然不知道他是否混淆了文革的兩種不同意涵。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懷念文革的人,統統只不過是懷念其社會文代意涵而已,不然,大家以為還有甚麼?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26/010095224.shtml

學廚師比唸大學更加難

上星期講過廚師比大學生更有競爭力,今天繼續鋪陳。
幾乎在全世界,大學生都過剩,前兩天看到報道,說台灣有博士一天去幾間大學當兼職講師,每月收入才七千港元,扣除車費,僅堪餬口。

除了學界的利益階層,只有政府官員,才會相信增加大學學位可以增加生產力的鬼話。至於學界所引述的研究,不過是統計證明大學生的收入高於中學生,但這不過只證明了在塘水滾塘魚的情況下,大學生更有競爭力,即是大學生搶餅的能力更高,但卻證明不了大學生增多可以把餅造大,令到整個社會的競爭力增加……不過這番鬼話,的確騙倒了幾乎是所有的官員和政客。

廚師就不同了,他們是社會必需品,軍隊需要他們,和平時也需要他們,一間餐廳可以聘請多個勞動力,一間好餐廳是發展旅遊,提升軟實力的最佳方法。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故居,對旅客的吸引力比不上一間米芝蓮三星級餐廳。如果你不知道在今天,名廚如Gordon Ramsay、Jamie Oliver等人的軟實力有多強,你已經脫節。

在以前,人人是廚師,人人懂做飯,但是現在,只有最貧窮和最富有的人,才會常常在家裏做飯,至於中產階級,如果沒有家庭,往往是外食,更加多快好省。所以,懂做飯的人愈來愈少,反映出對廚師的需求愈來愈大。

很多人還抱著幾十年前的思想,以為當廚師很簡單,但實際上,廚師所需的知識,廣泛得令你難以置信。

首先是選食材,他要對農業、漁業、畜牧業都有認識,很多著名餐廳本身就是一個農莊,例如米蘭周邊的Dal Pescatore,多倫多周邊的Eigensinn Farm,家傳七福的七哥便是從買菜開始學習,一條魚究竟怎樣才好吃,一頭牛的脂肪分布該如何,這就是生物學。

燒菜是知識,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菜,分子料理是化學,也是生物化學,也要營養學去支持,裝修需要室內設計知識,侍應也需要學習廚房知識,酒保品酒,全都是深奧的學問。當好廚師,比唸博士還要困難一百倍!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D%B8%E5%BB%9A%E5%B8%AB%E6%AF%94%E5%94%B8%E5%A4%A7%E5%AD%B8%E6%9B%B4%E5%8A%A0%E9%9B%A3-135037

貨幣保衛戰 先應棄守

【明報專訊】看了周二的新聞後寫了這篇稿﹕

某朋友公開控告另一名朋友,有人問我會如何應對,我說﹕「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雖然朋友A常常益我,朋友B常常點我,但身為朋友,只有置身事外,兩不相幫啦!」

人民幣貶值不止,我說,當匯價下跌,有沽售壓力時,央行任由其貶值是好事,反而用珍貴的外匯儲備去死頂,才是笨蛋。記得當年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應付的法子就是狂印鈔票,減低其升值幅度,因此現在特朗普才會指控中國操控匯價。

根據經濟學的ABC理論,兩個國家出現了大幅度的順逆差,其匯價必然是出了問題。這是中學生的答案,真實情况當然複雜得多。

等超賣後挾倉 最有效守住匯價

國際炒家最希望的央行頂住匯率,像1992年的英鎊,這樣利潤才和味。如果央行放棄反抗,等到匯價下跌了一成或以上,超賣之後,才去挾倉,這才是最有效率的守住匯價方法。

在疫苗事件之前,中國最大的新聞謠傳是習近平失勢了,皆因特朗普的貿易戰,令到中國重創,習路線因而受到質疑,江派全力反擊。

我的看法反而是,疫苗事件是一個契機,因為已經引起了民憤和大量民意支持,可以藉此案揪出大量涉及行賄受賄的官員,拉去坐牢,有意思的是,涉及疫苗案的人都是上一代領導人時代上位的,所以只要把這案件大搞特搞,就可以藉民意來打擊對手。

很多人會覺得我這個想法扯得太過遠,這些人應該是不讀中國歷史。中國歷史從漢武帝、武則天,以至近代的文革,都是從一宗案件擴大成重大政治事件,可以涉及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這叫做「羅織」。從來,案件就是用來打擊政敵的最有效手段。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544396326&issue=20180726

2018年7月25日

電影股明星效應

歡喜傳媒(1003)的主席是有「中國民營電影之父」之稱的董平,他在近十幾年來一直是「低調殼王」高振順的拍擋,而高振順在股壇點鐵成金的能力,已蔚為奇蹟,他的上一單大茶飯,是阿里影業(1060),現時二百幾億元市值。日前,董平被某期刊訪問,在討論區看到其轉載,不知這是否由公關策劃的廣泛轉載。
歡喜傳媒的另外兩位大股東,是《人在囧途》和《我不是藥神》的主角徐崢,寧浩則只是《我不是藥神》的監製,日前公司則與王寶強的新片《瘋狂的外星人》訂立28億元的保底發行協議……我最留意的,居然反而是其編劇劉慈欣,因為他是中國最勁的科幻小說作家,獲得過國際最高榮譽雨果獎,我看過他的《三體》,很佩服。
我幾可肯定,歡喜傳媒是吃大茶飯的格局,從炒作的角度去看,凡有明星加入的股票,很能吸金……它從2015年至今,都未炒過,股價平穩,維持五十幾億元市值,近日董平、王寶強的新聞相繼出現,股價仍未異動,反而吸引到我的注意。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725/20459800

特朗普和其他挑戰 聯儲局權威的人們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個行為,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他公開表示對聯儲局的加息表示「不爽」(not happy),認為會令到美元匯價過高,與歐洲及日本的弱勢貨幣政策相反,這等於協助其他國家傾銷商品到美國,打擊美國生產商,削弱復甦動力。

聯儲局雖然主導了美國的貨幣政策,但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獨立於政府之外,超然不受政治影響,最大的限制就是其對美元的「錨」,稱為「通貨膨脹目標制」,即是把其政策與通脹率掛鈎,盡量希望保持幣值對通脹穩定。不過這也是二、三十年才有的政策,也並非白紙黑字寫明的規則。總之,聯儲局主席不用聽總統的話,總統也不會向聯儲局直接下命令。

第二是聯儲局其實是私人銀行,其股東結構不詳,但羅富齊家族、華寶家族、高盛、花旗銀行等肯定是其股東。很多人認為,是猶太人主導了聯儲局,因此也有猶太人控制了美國金融界的普遍說法。1970年時,尼克遜總統的所謂「干預」,不過是公開說尊重聯儲局的獨立性,但他希望主席同他同樣相信低息有利於經濟,至於老布殊,也是希望減息以促進經濟,但也只敢找財長Nicholas Brady私下遊說,不敢親身上陣。

所以,以近來來看,特朗普是對聯儲局干預最明顯的總統,儘管他事後補說,批評只是個人意見,也會任由聯儲局自行決定。

然而,挑戰聯儲局的權威性,特朗普並不是最出位的一個,而是甘迺迪。他在1963年簽署了11110號行政命令,廢除了聯儲局的發行鈔票特權,改由財政部發行美國鈔票。沒多久,甘迺迪便被一顆會拐彎射中身體的「神奇子彈」所殺掉,凶手則又被另一人槍殺了。陰謀論者認為,11110號行政命令和甘迺迪的死亡大有關係,已知的事實是,在甘迺迪死後,11110號行政命令無疾而終了。

究竟特朗普這次行為,是偶一事件,還是投石問路,以後陸續有來,暫不可知,不過他和甘迺迪的做法,侵犯度不可同日而語。我同意一種說法,就是特朗普所代表的,就是有錢而權力不足的權貴集團,企圖推翻現有權力秩序。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9%B9%E6%9C%97%E6%99%AE%E5%92%8C%E5%85%B6%E4%BB%96%E6%8C%91%E6%88%B0-%E8%81%AF%E5%84%B2%E5%B1%80%E6%AC%8A%E5%A8%81%E7%9A%84%E4%BA%BA%E5%80%91-134877

研疫苗股看銷售費

【明報專訊】長生生物生產黑心疫苗之事,由於習近平下令徹查,李克強也批示事件突破道德底線,勒令長生生物停產,並立案調查,其涉案人物雖未蓋棺,但幾已certified,如果我是習近平,可能會搞幾個判死刑,反正殺百來個人,也不用成本,卻可消解部分民憤,可謂是成本低,效益高。(按﹕我的政治思維,純粹出自實用主義,不涉個人感情,我的建議死刑,並非因為涉事者罪大惡極,而只是有利於大局而已。再說,涉事者,包括有關黨員在內,身在此位已久,顯然並非最高層寵愛的新貴,非但死不足惜,也有利於把自己人插上其空缺、接手其公司。)

近日大跌 或成吸納良機

說穿了,這事件不過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延續,當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當局企圖把事件大事化小,有關商人被判刑後減刑出獄,官員則相繼復出,如果當日把涉事的黨員的吳顯國、冀純堂、張發旺等都殺掉,今日的黑心疫苗就不會出現了。其實,身為黨員,其性命早已不是自己的,為大局而死,也是其責任所在。(按﹕以上可不是亂說的,高級黨員甚至生病,都要由黨中央決定醫治,幾年前才有高幹子女上書黨中央,要求子女可以決定父母的醫療方案。)

現在說回投資,長生生物可能會被長期停牌,其他疫苗股的股價也紛紛大跌,我的看法是,現在反而是乘機吸納的大好良機。問題在於,在中國,有安全的疫苗公司嗎?我認為,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也即是賄賂金),高達成本的六成多,大部分也有三成至四成,不過看電視,有一家的銷售費用只有單位數字,也許,也許咋,這一家的水準是比較正常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458917932&issue=20180725

2018年7月24日

小說要專心才能寫得好、賣得多

看到網絡作家作家藍橘子的訪問,他現年32歲,會考一分,中文科不合格,正職是文員,早年在高登討論區「講故台」寫作起家,前年憑《我是技安,今天我出席了大雄的葬禮》在網上爆紅,其facebook專頁有近60萬個likes,ViuTV也購入其作品版權拍劇。

他在2017年初真正成為全職網絡作家,但「出版社每本只分不足書價一成畀你,唔會出一本書夠一年用,亦唔可以你話出就出,成個困局,唔係一時三刻可改變。」

因此,今年5月,他和另一位網絡作家今年5月組成「洄水文化」,實行自資出版,從商業登記以至版權問題等等,但完全不懂如何計算成本,幸得一些出版社編輯相助,才解決問題。此外,由於書局會收取書價5成作為發行費用,所以他將新書放在樓上共享空間「Desk One」3間分店銷售,也可以網購,自己包辦郵寄,親自搬書補貨。

我好歹也是出版界的老行尊,個人認為,他的做法,其志可嘉,但卻不可行。

首先,寫小說在香港,已經是夕陽工業,很難賴以生存。市場大氣候如此,你很難戰勝大氣候。今日的香港文壇,已被邊緣化,台灣和內地的文化界,都認為香港的水平太低,所以也很難賣過去。

現在講到創作問題,很多人以為,創作就是閉門造車,但是,如果要寫小說,其實需要大量閱讀,去吸收養分,這正如電影人也要看大量電影。因此,你以為小說作家很空閒,實則,他們很忙。

此外,如果要小說流行,有一個訣竅,就是要不停出版,造成一個慣性。當年,倪匡對我說﹕「要寫得多,先至會紅。」九把刀初出道時,銷路並不怎樣,後來他沒錢,每月寫一兩本書,很快便打出頭來。因為小說要養成讀者一個購買慣性,而且在書架上,作品多,也較為惹眼,容易促銷。很奇怪的,就是出版一本新書時,舊書多多少少也能售出一些。

創作也需要專心,如果太多瑣事,就很難以專心創作了。黃易在大嶼山居住,瓊瑤寫作是閉關不出門,我寫專欄可以隨時隨地寫,但出書則要專心留在家中,金庸在家裏寫作,和《明報》員工溝通用的是便條,不會常回公司,妨礙專心。

結論是,一個人如想當全職小說作家,最好是專心在家寫作,寫得好、寫得多,錢,要讓別人去賺,林詠琛第一本作品靠自資出版,成名後,也要和出版社簽合約。皆因,division of labour才是促進進步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24/010095020.shtml

何艷娟與挑老公的條件

2014年港姐季軍何艷娟,現年26歲,嫁給了66歲澳博營運總裁吳志誠,這段相差40年的爺孫戀,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評論,當然,主題不過是女方為錢而結婚之類。我作為男女關係/錢色交易的天字第一號專家,覺得評論都不專業、不中肯,唯有自寫一篇。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個作家叫「楊天成」,寫的《二世祖手記》瘋魔一時。他不是我的年代,我是從灣仔三益書店買的舊書。他的著作很多,除了《二手世祖手記》之外,還有《太子外傳》和多本愛情小說,我的第一本啟蒙愛情小說,應該是七、八歲時看的,正是他寫的《雨絲絲》,講的是兄妹戀的故事。

不知是楊天成寫的那本書,講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說話﹕女人有的愛男人的臉蛋,有的愛的是男人的才華,有的愛的是男人的體貼,有的愛的是男人的上進心,為甚麼她不可以愛男人的錢呢?如果說錢不能長久,莫非容貌、才華、體貼又是長久的嗎?至於上進心,究竟在將來能不能演化成為金錢,也是未知之數,為甚麼不可以因為錢而愛一個人呢?

從科學上看,男女關係的其中一個本質,就是經濟上的聯盟,因此人們結婚,從來不會不考慮經濟因素,生物學教科書每一本都這樣說,在現實生活也如此,嫁富豪是極端的例子,但願意和貧無立椎的男人去結婚的女人,也不多。

我們看,完全沒有經濟壓力的女人,究竟會選甚麼男人呢?

例如說,何鴻燊家族的閨秀,要不是挑門當戶對的男方家族,如真善美何家的何志堅,就是完全聽話的俊男明星、模特兒,如陳X聰,我認識有幾個美女,二十幾至三十幾歲,手頭賺到些錢,現在的男朋友,就是韓國的男模特兒,跟出跟入,跟著她們到處旅行,不知幾過癮。

明天,即周一,心水股票是「欣融國際」(1587),為甚麼指定是明天呢?皆因它在周五有異動,收0.72元,仍低於招股價0.75元,但誰知下周全周的走勢呢?因此還是只講明天,比較穩陣。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724/607223

從中央結算看 欣融國際的貨源

正是這相反理論,反過來令到近日的新股和半新股走勢看俏,先是好幾隻新股在上市後爆升,把市場踢動了,隨即多隻跌穿了招股價的半新股,也在蠢蠢欲動,其中一隻,就是「欣融國際」(1587)。
這許多新股和半新股,為甚獨獨留意它呢?

原因很簡單:我本人持有這股票。

「欣融國際」是食品原料及添加劑分銷商,主要是乳製品原料,如加糖煉乳、奶粉及乳脂粉,以及茶粉及咖啡粉,供應超過1,000種產品,有200名供應商,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如三菱、森馨及瑞登梅爾等,在中國有逾2,000名客戶生產商供應超過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

它在6月27日上市,超額認購約89倍,上市價為0.75元,6成配售,經回撥後有4成公開發售。我申請了它的新股,在上市當日,它馬上跌破底價,我還在0.67元投機性買進了。

誰知,其後它的股價一瀉如注,當日收0.58元,5日後最低跌至0.5元,但我堅忍不拔,不為所動,並沒沽出,皆因當時其市值只有3.4億元,點沽得落手呀,我仲想買添呀!

果然,在其股價見底,新股和半新股市場又復甦之後,其股價也拾級上升,成交也回復了動力。

看中央結算報告,首天上市時,前5名證券行的持貨量分別是銀河5.16%、樹熊2.99%、輝立2.65%、智華1.6%,耀才1.32%,到了上周五,銀河和樹熊分別持有6.58%和3.17%,竟然大增了,反而散戶集中營輝立和耀才,則跌至不知所終,由此見得,這股票的貨源已盡入強者之手。

在上周五,它升12.5%,至0.72元收市,成交額急增至2,200萬元,其上升動力很高,只看是升多升少而已。

我的start-up合眾會發展迅速,現聘請行政助理,以新畢業大學生為佳,學科不拘,有意者請電郵至micro_chow@yahoo.com.hk,謝謝。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9E%E4%B8%AD%E5%A4%AE%E7%B5%90%E7%AE%97%E7%9C%8B-%E6%AC%A3%E8%9E%8D%E5%9C%8B%E9%9A%9B%E7%9A%84%E8%B2%A8%E6%BA%90-134541

經營倫敦金多對賭

【明報專訊】倫敦金這種經營方式,發明者是西方人,英文叫「bucket shop」。有一個很聰明的人說過,大部分最壞的東西,如吸毒、騙人金融等等,全都是西方人發明,中國人只是仿效,不過中國人很聰明,青出於藍而已。

這種說法的最經典故事是,有一個內地人對我說﹕「我們以前全都很廉潔,不貪腐,都是香港人硬把錢塞到我們的手裏,我們才慢慢學懂了,現在你們反過來罵我們貪腐?」

有一名做倫敦金很成功的朋友講過,bucket shop的經營手法,也即是客人的買盤和賣盤全都由自己食晒,即是和客人對賭,客人輸錢,自己就贏。

他說﹕「如果把客人的盤射給行家,首先要把保證金付給行家,第二是,如果客人贏錢,自己要賠給客人,但是自己從行家的手裏贏錢,對方卻不一定肯賠給自己。這豈不是輸雙重?所以,為保安全,還是把錢捏在自己的手裏。」

錢捏在自己手裏 避免雙重輸

所以,當坊間全都是bucket shop,你想不做,也不可能。這正如很多年前,有一部有名的戲劇,講全部人都變成了犀牛,自己想繼續做人,也做不了。

那天,講起鄭宇碩與前助理近日的醜聞,我的高見是,不論是建制派、民主派,甚至是中央政府,全部醜聞我都相信,都會照單全收,這應該有95%以上是正確的。所以,每當人們問我,究竟是黃絲帶還是藍絲帶,我會回答﹕「我是金絲帶,只拜金,拜錢神。」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370989219&issue=20180724

2018年7月23日

從中央結算看 欣融國際的貨源

正是這相反理論,反過來令到近日的新股和半新股走勢看俏,先是好幾隻新股在上市後爆升,把市場踢動了,隨即多隻跌穿了招股價的半新股,也在蠢蠢欲動,其中一隻,就是「欣融國際」(1587)。
這許多新股和半新股,為甚獨獨留意它呢?

原因很簡單:我本人持有這股票。

「欣融國際」是食品原料及添加劑分銷商,主要是乳製品原料,如加糖煉乳、奶粉及乳脂粉,以及茶粉及咖啡粉,供應超過1,000種產品,有200名供應商,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如三菱、森馨及瑞登梅爾等,在中國有逾2,000名客戶生產商供應超過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

它在6月27日上市,超額認購約89倍,上市價為0.75元,6成配售,經回撥後有4成公開發售。我申請了它的新股,在上市當日,它馬上跌破底價,我還在0.67元投機性買進了。

誰知,其後它的股價一瀉如注,當日收0.58元,5日後最低跌至0.5元,但我堅忍不拔,不為所動,並沒沽出,皆因當時其市值只有3.4億元,點沽得落手呀,我仲想買添呀!

果然,在其股價見底,新股和半新股市場又復甦之後,其股價也拾級上升,成交也回復了動力。

看中央結算報告,首天上市時,前5名證券行的持貨量分別是銀河5.16%、樹熊2.99%、輝立2.65%、智華1.6%,耀才1.32%,到了上周五,銀河和樹熊分別持有6.58%和3.17%,竟然大增了,反而散戶集中營輝立和耀才,則跌至不知所終,由此見得,這股票的貨源已盡入強者之手。

在上周五,它升12.5%,至0.72元收市,成交額急增至2,200萬元,其上升動力很高,只看是升多升少而已。

我的start-up合眾會發展迅速,現聘請行政助理,以新畢業大學生為佳,學科不拘,有意者請電郵至micro_chow@yahoo.com.hk,謝謝。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9E%E4%B8%AD%E5%A4%AE%E7%B5%90%E7%AE%97%E7%9C%8B-%E6%AC%A3%E8%9E%8D%E5%9C%8B%E9%9A%9B%E7%9A%84%E8%B2%A8%E6%BA%90-134541

做倫敦金好易惹麻煩

【明報專訊】近日最熱門的金融話題,莫過於倫敦金騙案。查實倫敦金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很多時,它和外匯是同一集團經營,貨幣價格波動時,便炒外匯,黃金價格波動時,便炒倫敦金,其實都是同一批人。

不少朋友都對倫敦金有點認識,但都不敢去幹,因為鑊氣好重,好易惹麻煩,成日有人上門尋仇,要有社團照住先至得。

從法律上,倫敦金是合法的,所以警方一直沒奈何,對於近日警方的高調拉人,我認為不排除警方找到了一個法律切入點,例如是用虛假身分來騙人開戶之類,但有一名資深朋友則斷言:「警方只是做下騷啫!遲啲就會放人,因為近日倫敦金實在太過猖獗,高調拉下人,表明自己有做嘢,做到嘢,當做公關,等公眾也有警惕,倫敦金業界也會有所收斂。」

我當然不知究竟是我對,還是他對,也有人說警方常常高調拉人,偷偷放人,未知真假。因為拉人已經是足夠的公關宣傳,誰會記得拉人後有沒有成功控告到呢?

記得有一名莊家朋友,有一天居然因為外圍馬被拉,還在電視見到他被捕,被我們笑到面黃。這個人壞事做盡,偏偏就沒有開外圍馬,後來當然是撤銷控訴啦!不過警方就已經攞盡威了。

其實我同呢名朋友都幾friend,有一次他還請我吃金邊方鯉,說是從蒲台島那邊捕來的。誰知經驗老到的酒樓經理說,魚的肚有大塊黑斑,是養魚,不是海魚。據說這是因為養魚的魚塘水淺,肚會碰到屎,但近來技術改進,好像連養魚的肚也白雪一片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287512005&issue=20180723

讀書識字尋死路賭錢溝女有錢途

朋友J君常常說的名句﹕「讀書識字尋死路,打交溝女有前途。」據說這句話,是來自牛佬寫的《古惑仔》,不過只對了一半。我認為應該略作修改,把「打交」改成為「賭錢」,變成「賭錢溝女有前途」,才更為恰當。

這十年八年,彈起最快的年輕人,除了幾個細價股莊家之外,還得數兩位,A君與E君,無獨有偶,都是賭錢起家的。

A君是父親不算太富的富二代,美國讀書回來,書唸得不怎樣,來到香港後,每晚溝女劈酒鬧事,還染上了玩家樂仔的惡習,欠下碼數幾百萬元。

未幾,他索性投身疊碼業,這個年輕人,玩得賭得又多女,客似雲來,而他也日進斗金,住的是過億元的覆式豪宅,「左手伸一伸,貴過你全身」,隨時還多過你的銀行存款,皆因他戴的手錶,都成千萬元一隻了。

至於他的座駕,其名句是﹕「我唔同嗰啲人,買架二手法拉利,當係寶咁,逢星期日約埋班friend去片,我啲貴車,揸幾次就放在車庫,又買個架新既,你中意,隨便攞去玩下啦。」

現在他還投身股票界,他的股票,一年升了六、七倍,一百億市值,他說還會升多幾倍添。

至於另一位E君,我只見過他一面,他是玩德州撲克的高手。要知道,德州撲克呢家嘢,美國已經流行了很久,但香港是在2007年後才開始玩,很多人都是初哥,玩得很差,遠不如show hand般成熟。但是那班留學美國的年輕人,卻不乏高手。

E君初回香港的時候,本錢不足,人脈不夠,掙扎了一段時間。不過,他很快遇上了貴人,打本給他,介紹人脈給他,為他組織牌局,幾年之間,他贏了幾十億元,你沒看錯這數字,真的是幾十億元。

近來,他的賭友聰明了,把一副牌抽起了2、3、4、5、6、7,才和他玩,這令到運氣的成分大增,他的優勢卻大減,但是,他已經贏了幾十億元,也買了幾隻殼,成為了上市公司大股東。

所以說,現在讀書,真的是無乜用,我見過,8優狀元,專業人士,都要客串做龜公,尋出路,手頭有女,識老闆易如反掌,但身為博士,則最多只有幾皮嘢一個月,而且還要努力擦鞋、鑽營,否則連幾皮嘢都揾唔到呀!

所以說,讀書識字尋死路,賭錢溝女有錢途,這才是年輕人的正確目標,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多人比我讀書更多,連我都這樣講,你明啦。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E%80%E6%9B%B8%E8%AD%98%E5%AD%97%E5%B0%8B%E6%AD%BB%E8%B7%AF%E8%B3%AD%E9%8C%A2%E6%BA%9D%E5%A5%B3%E6%9C%89%E9%8C%A2%E9%80%94%EF%BC%88/

2018年7月20日

Uber爭拗不在智慧科技而在交通政策!

警方去年派員放蛇,假裝Uber乘客,先後拘捕多名Uber司機,其中有部分人早前已認罪,罰款3,000元,至於不認罪的28名司機,在日前也被定罪,全部罪名成立,罰款3,800元至4,500元,換言之,認罪和不認罪的分別,是被多罰了800元至1,500元之間。

在警方高調放蛇拘捕、判刑之後,Uber公司仍然在香港繼續運作,而且還公開抨擊政府的行為是窒礙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當然還有不少支持者聲援Uber,責備港府,大量Uber司機還在繼續自僱經營,根本就當香港政府無到。

在這議題,我首先討論的是共享經濟。

在美國,人人有車,共享汽車可以令到資源減少重疊,有利於人民省錢,這近乎是無本生利的生意。但是,在香港,有車階級只佔市民的極少比例,很多Uber司機是特別買一台車回來,來幹這一行。很明顯,對他們來說、對社會而言,這是extra investment,並非無本生利,這就要計算成本效益了。

這好比另一門失敗的事業,共享單車,香港只有很少人騎單車,共享單車這概念不但要提倡「共享」,還要鼓勵本來不騎單車的人去騎,即是發展一個本來沒有的市場,這自然是困難得接近不可能的任務,傻得可以。

說回Uber,很多人譴責的士車主是既得利益階層,這固然是事實,可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為甚麼的士牌價年年上升呢?皆因香港政府不再發市區的士牌。那為甚麼香港政府拒絕新發市區的士牌呢?皆因市區車輛實在太多,政府不鼓勵市民開車,方法居然是減少興建道路、減少興建停車場,令到市民更不方便,從而「嚇怕」車主。

你可以說,這些政策太過白癡了,但是,梁振英呀,胡志偉呀,陳帆呀,劉勵超呀有權力去決定交通政策的人,甚至不少民間人士,都一直支持,因為,他們覺得,乘車是奢侈,中產階級只配坐公共交通工具。

Uber的出現,是增加了汽車、增加了道路負擔,自然也不可能獲得支持。至於說到支持智慧科技云云,其實只見到問題的皮毛,並非重心。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uber%E7%88%AD%E6%8B%97%E4%B8%8D%E5%9C%A8%E6%99%BA%E6%85%A7%E7%A7%91%E6%8A%80%E8%80%8C%E5%9C%A8%E4%BA%A4%E9%80%9A%E6%94%BF%E7%AD%96%EF%BC%81-134390

證監可隨意DQ 創仔殼快死掉

【明報專訊】日前會員聚會,有一位專門炒新股和半新股的會友說,他炒隻紫元元(8223),賺了1倍。查這股票0.76元上市,上市後最低價1.35元,現在已炒到兩個幾了。不過,它的頂頭鎚飛中籤率只有0.12%,獲配1.2萬股,賺得不多。

反而是Pacific Legend(8547),開市升1倍,頂頭鎚中80萬股,中籤率是10%,無驚無險,贏二十幾萬元,這才是真正的和味。

近日細價新股又當炒起來,是創業板更為當炒,相信原因是人棄我取,沒有人申請,莊家揸到成手貨,只有向上炒。

有趣的是,創業板舊股就死下死下,日前有人問我,現時的殼價是幾多?我說,根本沒有人買創仔殼,所以已不存在殼價的問題了。

垃圾都有投機價值 前提是價格

創仔殼快死掉的最大原因,就是被證監隨意DQ。像恆芯中國(8046),正是因為被DQ而跌至1仙。有人奇怪:為什麼仍然有百幾萬元的成交額呢?我的回答是:它在4月15日被出信要求DQ,距今都有3個月,又不是明天就停,更何况,末日輪都有人炒啦,何况末日殼?

不過,如果你問我,這隻末日殼的投資/投機價值,我會說,任何垃圾都有投機價值,前提是價格。作為一隻末日殼,沒有三五七成的利潤,就沒有值博率,恆芯中國的現市值是8000多萬元,似乎太貴,值博率不高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2024294085&issue=20180720

2018年7月19日

港股策略王社長陳承龍和我的20年友情

時維1998年,我從加拿大回流到香港,搞雜誌。為省租金,向黃毓民分租辦公室,當時他的《癲狗日報》剛倒閉,改為《癲狗周刊》,在鰂魚涌科匯中心的辦公室空了一大片,我答允付他一點租金,一拍即合。

當時,陳承龍正好在《癲狗周刊》當兼職,有一睡袋,有時在此睡覺。我只有幾十萬資金,不成功,便窮人,每天工作到通宵達旦,對面餐廳的老闆娘每天見到我奮發的樣子,熱心地要介紹女兒給我,我婉拒了。

我和承龍都是健談的人,困處一室,單料銅煲地很快混熟了。那時我既沒名氣,也沒錢,只是比承龍虛長幾歲,誰知他居然頗為信服我,聽了不少洗腦說話。

沒多久,《癲狗周刊》和我的雜誌幾乎是在同時執笠了。我很快找到了工作,在《新報》當主筆,無巧不巧,承龍也去了《新報》當財經記者,我們再一次做了同事。

在這期間,還有一段插曲,就是我的雜誌夢死心不息,居然找到了投資者,又搞了一本新的,承龍二話不說,只收微薄酬勞,拔刀幫忙。當時還有兩個年輕人,和承龍同年,一個叫「甄建強」,後來成為了著名填詞人,另一個則成為了財技高手,先後購入了兩間上市公司和兩間殯儀館。

在《新報》時,我和承龍幾乎是同一時間投入炒股票之路,時值科網熱,蕭若元搞天網和《Cyber日報》,踫巧《新報》社長馮兆榮是其死黨,我也拍老蕭的馬屁已有一年,於是我們拉大隊,《新報》不少員工下班後,便到天網上班,打兩份工,收兩份人工,十分過癮。

重點拉攏對象當然是「輝哥」高山行,但他身家豐厚,用不著撈兩份,卻派出了五名手下,一齊搞《Cyber日報》的投資版,承龍是其中一個。有一則小故事,就是承龍犯了一個小錯,給馮兆榮大罵一頓,我心想,他前途堪虞了。誰知沒幾天,有一樁工作,馮兆榮指定某人去做,說他又聰明,又醒目,下筆又幽默,說了老半天,也說不出名字來,最後大家方知道是承龍。由此可以見得,一柄椎子放在囊中,始終會刺出鋒利的尖端。

在天網期間,我和承龍都趁科網熱賺到了一些錢,不多,但至少超越了同儕打工仔的資產值。可惜好景不常,科網爆破,天網和《Cyber日報》轟烈死亡,那時我主力炒股,無心寫作,馮兆榮炒了我魷魚,和承龍不再是同事,但一直保持聯繫,也有交換炒股的網絡和情報,一個月縱不見上一面,也會通電話。

承龍的炒股師傅應該是高山行,我和他的炒股風格完全不同,他的市場觸覺比我好得太多,我坦承,實戰上,他比我高明,我是理論派,專業在別的地方。某程度上,我教過他,不過教的不是股票,而是思考方式,不過我也沒資格居功,他之所以受到我的影響,皆因遇上我時,是剛出道,仍然年輕,我常笑說﹕「愛因斯坦的幼稚園老師,不可能把愛因斯坦的成功歸功於自己。」

《炒股密碼》在2007年出版,《周顯發達指南》在2008年,2010年,馮兆榮二進《新報》當社長,我重為馮婦寫社論,但是在1998年之後的第一個專欄,卻是《明報》,事實是,是由於承龍在《明報》做事,力薦我寫。

過了一年,承龍跳槽《爽報》,約我參加爽組合,我贏了接近一百萬元奬金。未幾《爽報》倒閉,他轉職《蘋果日報》,又力薦我寫專欄。這些對我的好事,他好像從來沒有提及過,公開私下也沒有。後來他離職創業,搞《港股策略王》,邀我寫稿,我二話不說,寫到現在。

每年新年,大約有二十幾個後輩,上我家拜年,有的年輕,有的年長,有的才剛出道,有的則業有專成,成就遠遠在我之上,承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我的心中,當然認為,這是厚道的表現。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19/010094651.shtml

廚師比大學生更有競爭力

日前,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出席賽馬會青年研討會,致辭時指出大學生月薪只有1.3萬元,呼籲學生和家長不要再單一迷戀大學就是成功出路。   

作為超級富二代,負責青年事務,還講過「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的惹火言論,劉鳴煒負有「原罪」,不少人直斥他是指讀書無用,更扯到要「父幹」云云。

然而,在學位量化寬鬆之下,又有誰人真能否認「讀書無用」這個客觀事實呢?

當然,網民的牢騷也沒錯,以今日的貧富懸殊,除了父幹母幹,夫幹妻幹之外,也的確沒有其他向上流動階梯途徑。

在此,我講一段歷史: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強入侵,中國人赫然發現,原來官員入仕所讀的四書五經,根本沒有作用,要搞強一個政府,管理學和科學才是硬道理。

另一段歷史則是,清朝初期至末期,人口大增了3倍,識字率增加,考取到秀才、舉人等功名的也大為增加,但官員的數目,康熙時有24,150名,到了道光/咸豐期間,卻只增至26,355名……這豈不是學位量化寬鬆,但上流階梯卻並沒有相應的擴闊,因而造成了社會不穩,洪秀全便是一名不第秀才,鬧出一場太平天國,搞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查實學位量化寬鬆,課本知識不切實際,均是從古皆有,我常常說,工商管理之中,以銷售最為重要,從保險到銀行,甚至李嘉誠起家,也是靠銷售能力。但我們在學校,著重對抗式的辯論、one-to-many的presentation,有沒有教「人性的弱點」推銷口才?
   
日前,一位網民鋪文:「姪仔今年DSE考34分……佢竟然話要去讀廚,仲話之後要去日本學師……佢話,佢咁俾心機考好個試只係因為當年個老師串佢廢,同埋要考得好先可以大大聲咁講呢個試根本係垃圾,我好欣賞佢夠膽去追夢,但我更擔心佢日後會後悔……」

對此,我只能說,學廚比大學科目更加高深,要學農業、化學、生物、烹飪,比工商管理困難一百倍。不消說的,廚師比大學生更有競爭力,別說Gordon Ramsay,熾哥都上市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B%9A%E5%B8%AB%E6%AF%94%E5%A4%A7%E5%AD%B8%E7%94%9F%E6%9B%B4%E6%9C%89%E7%AB%B6%E7%88%AD%E5%8A%9B-134165

2018年7月18日

新股炒相反理論

周一有5隻新股,隻隻皆升,佔了升幅榜的頭兩位,升幅分別高達156%和133%,都算誇張了。
為甚麼在鳥不飛雞不叫的淡市,新股如此亮麗呢?才不過兩個星期前,整個大市,包括新股在內,豈非還是死氣沉沉,輸到股民跳樓嗎?
原因很簡單﹕相反理論。新股完全沒有市場,強者唯有盡收兵器,收乾貨,咪唯有向上炒囉。查實在去年的前三季,新股市場也是無人問津,結果隻隻乾升幾倍,漸漸造成口碑,新股遂越炒越旺,終於造成了年初的泡沬、爆煲,現在不過是重新來過而已。
5隻新股,2隻升太多,已無水位,另外3隻之一是創業板,由於創業板被證監打壓,難以賣殼,殼價成疑,不敢動手。
餘下2隻是FSM Holdings(1721)和米技國際(1715),升幅只有5%和15%,仍有值博率。別忘記,周一的第5升幅是基石控股(1592),上市日跌了30%,兩周後居然倒升了121%,證明了半新股是當炒的!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718/20453375

限制外人買樓:概念正確,作用太小

日前,在行政長官立法會答問大會中,林鄭月娥被問到兩項關於樓價的需求管理問題,一是租務管制,另一則是進一步限制外地人買私人樓宇。以上兩點,均是社會上和政界上的熱門建議,林鄭的回應,則是反對前者,卻不排除檢視後者。

我一直認為,林鄭集團已被地產發展商的遊說所滲透,在這幾個月來,也對林鄭的房屋政策攻擊得不遺餘力。但是平心而論,林鄭對於房屋經濟學的知識掌握,還是遠遠在70位立法會議員和絕大部分的民間意見團體之上。所以,她對以上兩項需求管理的回應,也是有板有眼。

一如過往,我切入以上問題,也是從理論著手。

任何的行政管理市場措施,都有效,也有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太大,就不值得去實施。正如我講過好幾次,公屋和居屋都是市場扭曲,造成了租值消散,但在現時客觀狀況,這是沒法子中的法子,也就只好同意了。

租金管制,說穿了,就是一種價格管制,也會造成市場扭曲、租值消散,業主會使用很多不經濟的方法來作迴避。德國曾經被認為是實施租金管制最成功的國家,但檢視實際情況,卻是被普遍誤解了,蕭若元不久前去過德國,也探討過這問題。放諸香港,太多高樓大廈,業權不統一,一旦實施租金管制,租值消散將會更加嚴重。

因此,對於林鄭月娥反對租金管制的看法,我同意。一般來說,當供求失衡,需求遠遠大於供應時,價格管制是無效的,然而,配給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在戰時,很多時都會對必需品實施配給,中國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糧票、布票制度,也是配給,限制外地人買私人樓宇,其本質上,也是配給,三十年前,中國把住宅劃分為兩個市場,有專門供給外地人購買的房子,價格比本地房子貴得多,也是本質相同的做法。

進一步限制外地人買私人樓宇,一如林鄭上任一貫以來的政策,縱使有部分在概念上正確,但作用力也太小,因為對樓價真正大影響力的,主要是本地人,以及囤積居奇的財閥和富豪,外地人只是次要,這有如一手樓空置稅,太過温吞,有如杯水車薪,完全沒有作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99%90%E5%88%B6%E5%A4%96%E4%BA%BA%E8%B2%B7%E6%A8%93%EF%BC%9A%E6%A6%82%E5%BF%B5%E6%AD%A3%E7%A2%BA%EF%BC%8C%E4%BD%9C%E7%94%A8%E5%A4%AA%E5%B0%8F-133994

賭波搵食不如搞生意

【明報專訊】很多朋友都在賭世界盃,當然還有不少朋友做莊「受」世界盃,事實上,近年崛起最快的偏門之一,就是收外圍波,是很能賺錢的「新經濟」。

一名年輕的炒股朋友,向來發錢寒,周五那天,居然對我說,想參與做外圍波。我說,如果你是外行,好多飛都好「惡」,輸死未得天光。不過,如果你肯做𡃁仔,從低做起,都可以嘅,不過你家陣都有八位數字身家,再要低聲下氣做𡃁,好難受㗎噃!而且非法收外圍波隨時都會被封艇拉人,風險相當高。

他想了一想,說﹕「諗吓先,諗吓先。」

查實賭波賺錢的人,我也知道好幾個。一名是電腦專家K君,當年做過IBM,專門幫人整電腦,是個hacker,後來變成自僱人士,什麼賺錢的都幹,其中一招,就是查勻所有賭波公司的盤口,比對之下玩對冲,賺差價。不過後來K君發了達,所以不彈此調已久了。

另一個則是喻龍,是福州的富豪,不但搞地產、銀行,還辦大學。10幾年前,他已可賭波搵食,一年可賺幾千萬元。不過,他玩了兩三年,就不玩了,理由是如果要賭波贏大錢,一日要研究十幾個鐘,非常辛苦,倒不如搞生意、做地產,賺錢更多更容易。

年金支出不能單看人壽數據

那天同朋友講起年金問題,我說﹕「我沒有看過其詳細資料,不過直覺上,其數學應該不能看人壽統計數據,因為身體好的、估計自己比較長命的人,才會買年金,身體差,覺得自己活不久長的人,就不會買。因此,其精算應該要有很大的buffer,否則政府的支出應該會比估計多出很多。」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852222082&issue=20180718

2018年7月17日

「外寓」才是外遇正寫

香港人常常寫錯一個名詞,不,基本上是每個人都寫錯,沒有人寫對,就是﹕外「遇」。它的正寫,應該是「外寓」才對。

「外寓」這名詞由來已久,我小時候,老我幾十年的八婆,已經把這名詞掛在口邊,我不時也會聽到。不過,在那時候,男人大晒,去滾是應份的,《警察故事續集》的董驃有一句話最能表達﹕男人,出街就係做嘢,返屋企就係做完!

不過,古時並沒有那麼多的女人願意免費同男人上床,所以,「affairs」並不存在。男人要找女人,只有到色情場所,又或者是到舞廳去,那些舞女還是金魚,要大大力去溝,不會隨便同男人上床。

這裏又要教大家一個專業名詞,叫「開竇」,即是找一個住所給女人,包食包住包養,這個「竇」,就叫做「外寓」了。

換句話說,男人有外寓,就即是有長期的女人,而且還有了共同的居所,這長期而穩定的關係,才對大婆構成了最大的威脅。如果沒有「外寓」,只有「外遇」(affairs),對於大婆而言,威脅程度就很低了。

但是在現代社會,女人有了經濟能力,男女平等,男人和其他女人發生性行為,已經不可饒恕,也用不著去到「外寓」這個層次了。再講,今天地產霸權,尺金寸土,要有外寓,也不容易呀!

本周心水股票是,「欣融集團」(1587),祝大家好運!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717/604689

雜談黑社會電影

話說黃子華最後一個棟篤笑,其中提及到提到香港黑社會有最強公關,即亞洲荷李活、香港的電影圈,指香港電影10套有9套是講黑社會,演員拍戲更會被槍指住開工,10個電影老闆有5個就是幫會。不過他也說,用幫會稱呼黑社會,是因為他們很多都幫過他。

事實上,很多內地人都有一個偏見,認為香港的治安很差,滿街黑社會,正是因為看得太多港產片。我認識一位港漂,十多年前從上海來中文大學唸傳播學士,來香港前,父母更叮囑她千萬要小心。

用槍指令製片人拍戲的事件當然存在,據說那明星是劉德華,不過被槍指的當然不是劉本人,而是其經理人,涉事者後來因他案(聽說是在國內嫖妓)坐牢,所以也不用提了。

不過,在上世紀,大量黑社會投入電影圈,卻也是事實。第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在六、七十年代,很多人投入黑社會,原因我會在專講黑社會的文章另述。電影圈中也有很多基層是黑社會,所以黑社會投身影圈的,沒有人才障礙。其實更大的原因,是某位黑社會大哥拍的電影大受歡迎,在該十年八年間,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因而有了這個覺。

表面上,在九十年代,黑社會片大受歡迎,但實際上,在這個時候,黑社會的人數和業務卻正快速萎縮,嫖妓的回到內地,賭錢的全過了澳門,白粉業也在式微,劉德華也在《同門》講這是夕陽工業,商舖由連鎖大企業所壟斷,可收保護費的店舖越來越少,所以,黑社會轉投電影業,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黑社會投身電影業,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令到香港拍這些片子,成為了專業,這也包括了警匪片。看電影《無間道》,香港人拍得比荷李活大導演翻拍的版本更是高明,就知香港人在這方面的能力有多強。至於《英雄本色》,更加是經典中的經典了。

在社會分工的世界,香港人專注拍警匪片和黑社會片,也不失為分工。其實,美國主要出口的,是科幻大片,也包括了超級英雄片,一些大片成功了,可以帶到無數的小片,也發行到全世界。香港以前專門生產武打片,現在專門生產警甲匪、黑社會片子,也不失為國際電影業分工,正如泰國專門生產鬼片,日本專門生產漫畫改編電影。

或許我們應該說,黑社會電影的泛濫,是好事,因為香港至少有了一門電影的專業,是別的地方模仿不來的,至於黑社會本身,今天的香港已經是比較温和的了,看美國、日本、泰國等等,都比香港嚴重得多。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17/010094469.shtml

嘉年大廈和英光公司

小時候,我住在灣仔駱克道421-425號,名為「嘉年大廈」。那時,父親名下有3部平治,兩部280S,一部200D,還有一個「AS222」的特別車牌。嘉年大廈一梯三伙,A座和B座均有一千呎左右,我當時的我實在很不明白,為何要蝸居在狹小的C座四百多呎小單位。
長大後,我才明白,那時只有父母、我、傭人4人同住,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單位。C座有無敵海景,又是單邊,比較高級,A座和B座則互相隔鄰,反而較cheap。
B座住了一個裁縫家族,有一女兩子,A座的租客是雜差,有4個房間,分租了3間房出去,自住一個小房間。雜差的老婆不知怎的,鼻子甚紅,綽號「紅鼻哥」,其兒子叫「明仔」,是個古惑仔,有毒癮,曾經托我代管一雙球鞋,給我發現了鞋內有兩包物事,我把鞋交回了給他。其女兒比我大一歲,名叫「阿慈」,個子不高,有一對大胸,我二十多歲時,在夜總會偶踫上她,但沒打招呼。
後來祖父仙遊,哥哥和兩個姐姐從澳門搬回香港居住,爸爸在半山區列提頓道另外買了一個單位,給媽媽和姐姐居住,但我和哥哥仍然住在嘉年大廈。
嘉年大廈的業主是鍾子光家族的英光公司,相信現在沒有甚麼人聽過這家族的名字了。
當年澳門最賺錢的公司,名叫「和安公司」,由何賢、傅老榕、何添、梁昌、鍾子光等七人,名為「和安七子」,承辦了澳門黃金的一切入棧、倉儲、調運、發送事項,平均每安士黃金收取一百港元的「水費」,年賺數千萬元,相比之下,賭場的一年利潤,只有數百萬元而已。
除此之外,澳門自來水公司在1932年成立,由羅保、鍾子光、梁昌、何賢、何善衡等人創辦,鍾子光當總經理,1974年才何賢接管。鍾子光當年的車牌號是3838,如果不是早死,也許今日的澳門三大家族要變成四大家族了。
鍾子光有三、四個兒子,其中的立雄是李福兆時代的聯交所副主席,是有名的「聯交所六君子」之一,立夫和立全則是馬主,不少馬迷記得他。
至於在2012年,「李國寶表弟騙案」的主角鍾家禧,夥拍友人騙取前空姐女友和其母親投資逾千萬元,則是立全的兒子。至於英光公司,最有名的物業則是持有銅鑼灣怡和街的英光大廈。
那時我太小,不明世事,後來才知悉,父母挑了嘉年大廈來住,真是高明,街尾其實是最高級的大檔,後街的謝裴道又是嫖妓的中心,走路可到大丸百貨公司,洛克道的這一段,好比今日的路氹金光大道一般的繁榮了。
嘉年大廈從蓋成到拆卸,只是十多年,皆因居住的都是皇親國戚,接近一半住客不交租,英光公司索性把它拆卸,一拍兩散,重建成為今日的雅閣大廈,也即是橋底辣蟹的所在地。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85%A8%E4%B8%96%E7%95%8C%E6%9C%80%E8%B2%B4%E7%9A%84%E9%A4%90%E5%BB%B3%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85/

尹兆堅作為草包子,特區政府在說謊

         
上星期,民主黨議員尹兆堅去信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釋放部分軍事用地,作建屋用途。本來,香港人有意見自由,他的要求也是為香港利益,不管其應與否,也見仁見智,無傷大雅。然而,信件主題雖無大錯,但看其記者招待會,講述理由,哦,原來又是一件無知的草包!


根據尹的說法,香港只有少量軍事活動,駐軍是象徵意義,現時有2,700公頃軍事用地,駐軍人數不到1萬,平均每4人佔用1公頃,佔地比例比國內更高,反映使用率相當低。


此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將軍事用地納入土地選項,之後無故抽走,沒有在土地大辯論中涵蓋。他質疑這已淪為禁忌,還是政府不敢向中央提出釋放土地。


政府則說,任何軍事用地均屬國防事務,由中央全權負責,不屬香港特區事務,而現時軍事用地均用於防務,並沒有閒置。


首先指出港府的無知︰中國體制,解放軍屬於共產黨,中央軍委的全名是「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政府也動不了解放軍。


以領空為例,中國空域全由解放軍控制,民航空域是由解放軍release出來,因此,才有民航堵塞、航班延誤的情況,連中央政府也解決不了。


所以,香港政府是說謊,它不可能知道軍事用地是否全用於防務,和有沒有閒置。不過,有一點是事實︰港府沒地位直接和解放軍deal,其對口單位是中央政府,這就是《駐軍法》的背景。


尹兆堅作為草包子,也並非浪得虛名。幾個月前,我在本欄講過,駐港解放軍是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勁旅,直接受中央軍委指揮,不屬於南方軍區。


它擁有海陸空三軍,空軍比較弱,但有2艘炮艦、6艘導彈艇和防空導彈系統,主要作用是防止外敵入侵,以及假如香港警隊譁變,便要出兵鎮壓。但如果平民暴動,這些重型武器派不上用場,另有一隊輕度武裝的武警,可在一小時之內,直達香港,負責鎮壓。

尹兆堅一不知中央政府動不了駐港解放軍,二不知駐港解放軍並非「象徵」……當年台灣恫嚇過,台海開戰會炸掉香港,反導彈系統可並非擺擺樣子,而是真有作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尹兆堅作為草包子,特區政府在說謊-133795

熱錢只短期影響人幣

【明報專訊】那天看報,看到有人寫「中國不再濫發鈔票」這句話,忍不住要評論一下這個貨幣有關的命題。

在近年,中國的貨幣增加速度遠遠高於其經濟增長率,這是事實。然而,這究竟是什麼的一回事呢?我且從最基本的貨幣理論,去講明其中的道理。

如果從貿易的角度去看,一個國家只要出口順差,便會有貨幣升值的後果。但是,在今日的世界,貿易只佔國際貨幣交易的一部分,長期投資和短期熱錢,都會影響到匯價的升跌。

中國多發鈔 為抵人幣升值壓力

簡單點說,如果大量順差,又或者是外資流入,本國貨幣便有升值壓力,但它除了升值之外,還有另一個選項,就是發行鈔票,以減輕升值壓力。這好比股票價格上升,莊家只需印新股,或沽出舊股,便可以把股價「掟低」。

用發行新鈔票的方法,去紓緩升值壓力,有一個好處,就是國家多出了外匯,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中國政府積存了大量外匯,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特朗普指控的中國操縱匯價,就是中國「濫發」鈔票,國家收錢,不肯讓人民幣升值,令到人民幣匯價長期偏低。

認為人民幣會長期貶值的人,忘記了一個事實,就是中國現今仍然是出口大國,雖然貿易以美元結算,但結算後,美元仍是要進入中國,最終變成人民幣。至於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只是來自資金外流……但就長期匯價而言,貿易順逆差好比公司的市盈率,是最關鍵的因素,熱錢的流入流出,好比炒股票,影響很快很大,卻是短期波幅。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767259725&issue=20180717

2018年7月16日

很多人還活在幾十年前的世界!

同文兼老友Henryporter日前在本報撰文批判任志剛、吳志森、許敬文、劉鳴煒等人:在香港,不論政治立場,每當有社會名人/時事評論員談及奢侈性質的消費時,幾乎都會把矛頭指向iPhone、iPad……iPhone、iPad應該是要靠辛勞工作換來的收入才有資格購買,於是沒有收入(或沒有穩定收入)的年輕人……被視為一種不勞而獲的不道德行徑……」

Henryporter認為,窮人也可以尋找快樂,iPhone和iPad打破了階級消費的界線,因為窮人和富人均同時使用它們,還有二手機在市場有價,常換新機的成本並不如想像般高。

我完全同意Henryporter的看法,不過,我卻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

很多人認為,一個窮人應該安分守己,不應買奢侈品,只應把錢花在必需品上,這一點,我完全同意,問題在於:究竟甚麼是必需品呢?

五十年代的香港人,非常貧窮,很多連飯也吃不飽,但卻是電影業最為蓬勃的時期,皆因生活苦悶,人們寧願少吃一頓飯,也要把錢用來看電影。電影究竟是不是必需品?

七十年代,電視機已大致普遍,但有些家庭仍然未有,家裏沒電視的人,上班上學連話題也沒有。九十年代,年輕人買《YES!》雜誌、抽YES!Card,不這樣做的人,在同學心中,會成為異類。男學生的球鞋、OL的名牌包包,人人都有而自己沒有,會被友儕覺得很寒酸……以上這些,又算不算是奢侈品?

十幾年前,那時還未有智能手機,很多人仍然以為手機是奢侈品,我已在一篇社論說過,手機是必需品,因為沒有手機,很難和朋友建立溝通關係,甚至連應徵找工作,也接不到人事部的電話。

再極端一點,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血氣方剛,沒有女朋友,一個月去找兩次一樓一鳳,這究竟是奢侈,還是必需品?

Henryporter把問題聚焦在人人對消費的傾向並不相同,而我的集中點,卻反而是對必需品和奢侈的定義:700方呎的住宅單位有人認為是豪宅,中產階級開私家車則是奢侈……很多人都活在幾十年前的世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88%E5%A4%9A%E4%BA%BA%E9%82%84%E6%B4%BB%E5%9C%A8%E5%B9%BE%E5%8D%81%E5%B9%B4%E5%89%8D%E7%9A%84%E4%B8%96%E7%95%8C%EF%BC%81-133671

前置式監管:未有證據前恫嚇疑犯

【明報專訊】那一天,看到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講到「前置式監管」的有效性,我忍不住笑了出來。對政策一無所知的讀者,看到了「有效捉賊」的措施,一定大力拍掌,我當然也不能不同意「前置式監管」的有效性,不過,我舉一個比喻,大家就可以對這做法的原理有基本的了解了。

在香港,有很多黑社會、悍匪,視警察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例如說,當年的張子強不單想賺大錢,也要在黑社會中揚名立萬,甚至有傳他派人開車撞監獄,根本是無聊的鬥氣,不是為了錢。聽講,警察也不同他客氣,捉他去警局。之後便出現他在林寶堅尼跑車前面,拉高衣服,露出傷痕的經典照片,暗示警方在證據不足下,痛毆了他一頓。

低一格的,有那位黑社會人物,喝醉酒後,在油尖旺大叫過了十二點我大晒,結果當然也免不了被拉上警署,給修理一頓。

以上的囂張例子,不足為論,但也有一些慣匪,警察明知不是好人,三天兩頭,沒有證據,也的他們上差館,甚至無端端在他們身上發現白粉,控他們藏毒,也是時有發生的事。

事前警誡 阻止犯案

所謂的「前置式監管」,就是這麼的一回事:明知對方並非好人,正在準備做世界,便先的他們回差館,敲打一頓,再警誡一番,對方受了驚嚇,當然不敢犯案了。

你問我,這種做法有沒有效?我會答:絕對有效!但公不公平,有沒有後遺症?我就不予置評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683461873&issue=20180716

2018年7月13日

台灣的用愛發電和香港人的愚蠢

說明以上命題,我用台灣的「用愛發電」故事,來作說明:
台灣的廢核運動,一直是民進黨的政綱,也由民進黨所主導。到了2011年,日本東北仙台大地震,引發嚴重核災,台灣的反核運動聲勢大壯。

2013年起,每年由民進黨組織大遊行,高潮是在2015年,由蔡英文帶隊,其中一個口號就是「用愛發電」,而她在2016年競選總統,一大政綱正是「2025年非核家園」,她當選後,馬上關閉了2個核電廠的3組核電。

結果,在第二年的夏天,即發生了「815全台大停電」,「用愛發電」從此成為了笑柄,也成為了民進黨和蔡英文政權最大的政策失誤。

其實,核電的取捨原理,十分簡單:核電比較便宜,也比較乾淨,理論上,如果沒有人為錯誤,是絕對安全。問題是,人必然可能出錯,雖然錯的機會很微,但一旦錯誤,後果便嚴重到不能修補。

所以,當要棄核,必然要接受其他缺點,即電費較貴,空氣污染,還要花很多錢來作基建,青黃不接期間,也必然缺電。

像德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長時間規劃後,的確有能力去棄核。但是台灣,人民收入每況愈下,怎有財力去棄核,打腫臉充胖子,並非不可以,不過加電費、偶爾停電、空氣污染,卻是免不了的代價。

我常常說:你明知會有災難後果,願意承擔而去做,是勇敢,不知後果而去做,是愚蠢,台灣人民很明顯是被「用愛發電」騙了,恰好證明了其整體性的愚蠢。

香港的情況,正是一樣,雨傘運動由始至終,是錯判了中央政府的反應,從反對「八萬五」而至後來的土地缺乏,也是錯判了長遠的土地和房屋發展……與中央對抗,本來是勇敢,愈是強硬,愈見勇敢,原來強硬的原因是錯判,就是愚蠢了。同樣地,「八萬五」短期產生極大痛苦,但長期可見大利,忍受不了短痛,因而變成長痛,食得鹹魚又抵不了渴,就是香港人、也是台灣人的寫照。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B0%E7%81%A3%E7%9A%84%E7%94%A8%E6%84%9B%E7%99%BC%E9%9B%BB%E5%92%8C%E9%A6%99%E6%B8%AF%E4%BA%BA%E7%9A%84%E6%84%9A%E8%A0%A2-133476

大台的潛規則

【明報專訊】那天同電視廣播(0511)的某位藝人吹水,原來藝人拍劇之後,並不可以收到出騷錢,而要等到劇集在香港播出後,才可計錢。

我問:「如果劇集永不播出呢?豈不是白做?」

她說:「是呀!」

我問:「假如在外地播出,不在香港播呢?」

她說:「也是白做,不計錢。」

非但如此,要知道,藝人的薪水全是預支,因此,當他們拍戲後,要先把錢還清,才有錢收。藝人學唱歌、跳舞、上堂等等,就算是由公司安排,全都要扣數。

她說:「不單如此,我們還要常常送禮給高層,才有job做。就算是接街job,如果和公司的關係不好,也會代你推掉,因為高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你不送禮,就費事麻煩了。」

收騷錢 要等劇集香港播出

所以,做藝人真的是非常之慘,不過,大台都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做節目,必然有人識,如果做禽類生物,又或是接街job,都有優勢。不過嘛,不管是做嘢還是接街job,都要講送禮或其他的潛規則,揾食真艱難呀!

然而,電視廣播的業績,又不見得有幾好噃,這即是說,如果完全不做刻薄嘢,豈非更加大鑊?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425321206&issue=20180713

2018年7月12日

從科學和邏輯看彭靖瑜的自殺和殺父母

彭家夫婦住在龍門路新屯門中心4座一單位,生有兩女,長女28歲,次女23歲,男戶主任職電訊業,其妻子姓李,是家庭主婦。其次女彭靖瑜,中學時就讀區內Band 1的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升讀中大的護理學系,並入住中大崇基學院的宿舍華連堂,在校為人友善曾參加大合唱及球類活動,奪得多個獎項。

彭靖瑜從小患有濕疹,在兩個月前,曾在網上透露其的苦況,「濕疹生仔仆街過窮人生仔,窮,你都可以靠自己努力;濕疹,sorry,係一世都要suffer無得改變。」在6月17日,她因不堪煎熬,用刀刺死父母,她則用塑膠袋套頭,再用約1公尺長的管子將氦氣灌入自殺,現場有一遺書,提及「受濕疹困擾多年,生不如死。」

有意思的是,有些網民體諒她的處境,反而支持其所作為。我這個人,從來沒有道德觀念,但邏輯就很強,作為科普作者,我也懂一點科學。所以,我在此只用科學和邏輯去分析此事,不涉道德。

患有遺傳疾病的人,在基因統計學上,數字並不少。例如說,我本人便有哮喘和濕疹,這應該是遺傳自父親,但他並不及我的嚴重。小時候,我總是臥病在床,長大後,身體壯健了,才漸漸好轉。我常常說,如果沒有現代醫學,生在一百年前,我早已死掉了。

十多歲時,開始有濕疹,主要是在下半身,一個月總有一半日子在滲水滲血,不知者以為是生性病,尤其是在感冒和通宵,發生尤其迅猛。過了很多年很多年之後,我戒了汽水,也不是全戒,只是三幾天才喝一罐,濕疹居然不藥而癒了,我這才想起,正是在十來歲時,開始把汽水當作水來喝,一天好幾罐。

【周顯專欄】從科學和邏輯看彭靖瑜的自殺和殺父母
圖:資料圖
遺傳病有很多,像霍金所患的「漸凍人症」,即「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英語: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大約有5%至10%是由遺傳導致。香港組合農夫的C君,有地中海貧血症,據說其女友的父母嫌棄他,恐怕兩人結合後,會遺傳至下一代,迫令拆散這對鴛鴦。和地中海貧血症類似的遺傳病有鐮刀狀紅血球病,全球約有320萬人,但有4,300萬人有此隱性基因。然而,地中海貧血症和鐮刀狀紅血球病的患者雖然十分痛苦,也會減低平均壽命,但擁有這些基因的人卻不容易患上瘧疾,因此,在瘧疾率高的地方,擁有這兩種基因的人也特別多。

所以,不少基因雖然有缺點,也會有優點,從基因學的角度去看,保存人類基因的多樣性,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和存亡,也大有幫助,皆因遇上了大自然的某些極端情況,也許只有某些特殊基因的人,才能存活,為人類留種。例如說,有CCR5-Delta32基因的人,在人口中只有1%,但在歐洲卻有10%,對愛滋病有免疫力。

順帶一提,很多人以為狂燥症的智商比普通人高,但有研究表示,這只是個迷思,並不存在。

彭靖瑜帶出的另一個問題是﹕濕疹究竟是不是比窮更壞?在香港,窮可以住公屋,吃綜援,情況並不壞。當然,女人窮並不會找不到老公,但男人窮卻找不到老婆,彭本人的樣貌不算太差,也許不明白窮的毒L的痛苦。不過,有時候,父母窮也許是迫不得已,像我的父母,本來很富有,是在我十多歲時,才把錢連花帶輸,清光清淨。

除了窮之外,還有一些特徵,都可算是「遺傳」,例如蠢和醜,都是很沒救。很多時,國家發生災難,人民流離失所,男女還要敦倫,生下子女、抱著子女來逃離,更加是無陰功,抽插有罪,稚兒何辜,為甚麼要射精,為下一代帶來生命的痛苦?像在香港,很多人都認為是港難當前,民不聊生,港人做愛還罷了,為何還要生仔?

如果按照優生學的標準,只有很少人才有生兒育女的資格,如果你認為自己正常,為了保持基因的優良性,還是購買捐精/捐卵,人工受孕,比較穩當,除非你很有把握,對方的基因也是正常的,而且不窮不蠢不醜。像我的情況,是個濕疹的小個子,基因不佳,做愛時應盡量避免體內射精,萬一女方懷孕,應快做「終止妊娠手術」(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最後,如果要我評論一件事的是非曲直,我會用統計學來作出說明﹕究竟同類事情發生在其他人的身上,會有多少機會率發生同類行為?

例如說,連環殺人者多半是在破碎家庭長大,小時還多受家暴,但反過來看,在破碎家庭長大、兼曾經受過家暴的人,會成為連環殺人者的機會率又有多高?

同樣道理,患有惱人濕疹的人並不少,像鄭秀文便長年飽受濕疹所苦,而且是在陰部生長,更試過在現場表演因搔癢而坐立不安。不過,因濕疹而自殺,還殺死父母的人,卻並未有所聞,彭靖瑜也許只是唯一的一個。擴大搜索範圍,因不堪其他遺傳病折磨而自殺的人,包括了窮、蠢、醜這3大「病症」,也只是很少很少數,至於一併殺死父母,也照樣未有所聞。

除了先天之外,還有後天,家暴虐兒的個案,實在不少。我的母親便常常把怒氣發洩在子女的身上。至於疏忽照顧子女,但不涉家暴的,就更多了。

不過,如果按照彭靖瑜的邏輯標準,世上大部分父母都該死,我也該殺掉親生父母,他們帶給我的痛苦,實在太大了,死十次也不嫌多。

所以,有時看網民的留言,我覺得,我作為一個老屎忽,漸漸活在一個我不懂其道德標準的世界。也許,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應該滅亡,對地球更有利,又或是先殺死父母,再自殺,更高明的當然是,像電影《百年好合》中,李冰冰飾演的大師姐常講的那一句﹕我先自殺,再把你們統統殺掉!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12/010094164.shtml

蔡英文時代懷念馬英九

今日的討論題目去到台灣,在本周一,馬英九因賤賣黨產的「三中案」,被台北地檢署正式起訴。

 news-images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因「三中案」被台北地檢署起訴。(資料圖片)

在此我提供兩項背景資料:
第一,馬英九卸任總統之後,這並非第一次,他在月前已因洩密罪,被判了4個月徒刑,但用12萬元易科罰金,並且可以上訴。當然,馬英九也非第一個被判刑的卸任總統,在他之前,還有一個陳水扁。


第二,在這之前一星期的7月4日,台灣最大的新聞網站「ETtoday新聞雲」發布民調,顯示2020年的總統選舉,馬英九的人氣最高,如果對蔡英文,支持度達到39.8%比20.3%,如果對民進黨民望最高的「賴神」賴清德,也有36.7%對30.2%的大比例優勢。


曾幾何時,馬英九在下台前,民調只有9.2%,在人民一片喝倒采聲中下台,還連累到整個國民黨在所有的選舉中大敗,短短的兩年之後,居然戲劇性地逆轉,馬英九變回了民望最高的政客,這轉變實也太快也太大!


這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蔡英文實在太爛,雖然在她當選的第一天,我已在預卜了她的宿命,但是惡化的速度如此之快,也是令人咋舌。更何況,令她崩盤最快的,竟然是傳統民進黨的基本盤年輕人,也即是本來支持太陽花學運的那些人。


也正因此,才令人特別懷念馬英九:原來馬的温吞,也很不錯呀!相信香港人對此也感同身受:曾蔭權時代懷念董建華,梁振英時代懷念曾蔭權,我也說過,在林鄭月娥時代,大家也必將懷念梁振英!


我常常笑說,台灣政治,正是政黨輪替的最佳榜樣,因為民進黨做得太爛,人們只有在下屆投國民黨,但國民黨更爛,所以下屆只好投回民進黨,周而復始。


政治學課本不是講明了,選民可以用手中一票,來監察政府,讓無能的政府下台的嗎?


到了這地步,一直被認為是永遠不可以逆轉的統獨問題,支持台獨的也從兩年前的51.2%,大跌至38.3%,但贊成有條件(和邪惡的中共)統一的,居然是十年內首次上升,升至20.1%。


有人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也有人說,今日台灣,明日香港,無論如何,看著台灣快速爛下去,香港人難免感到驚心。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蔡英文時代懷念馬英九-133244

中美明年第3季握手言和

【明報專訊】周二那天,同幾名會友在新鴻基中心的Tamarind吃晚飯,有人問我對貿易戰的看法,我說必然會和好收場,他反問我美國不是要整死中國嗎?

我說﹕「貿易戰打不死中國,就算打死了,也只是兩敗俱傷,美國沒有任何利益可言。因此,這一次美國的真正目的,只是逼中國開放金融業,一旦開放了,中國將無險可守,到時只要打金融戰、貨幣戰,中國任人宰割,這才是做大茶飯。」

所以,我才會認為,中美將在明年第三季,即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達成協議,到時美國股市大升,特朗普順利連任。不過,在這之前,港股當然無運行啦!我都講過,跌市通常維持一年半,才會見底。

日本為鑑 中國有排未死得

順便一提,有好些論者提出過,當年美國利用廣場協議,強迫日圓升值,最後令到日本崩潰,如今它對中國,相信也會重施故技。

對此,我的意見是﹕廣場協議之後,日本也頂了5年,股市才見頂,而泡沫的爆破是軟着陸,連跌了幾十年。所以,美國縱使用這一招,中國也有排都未死得住。

再說,中國和當年的日本有三點不同﹕第一,當年日本的金融業開放程度,仍然遠高於今日的中國;第二,日本是美國的附庸國,所以任由宰割,但中國的bargaining power比日本強得多;第三,中國有了當年日本的借鑑,所以也學精了。

所以,我對貿易戰的判斷,是中國暫時不會瓜,而且還會更上一層樓,至於遲幾年會不會瓜,那就是以後的事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336872478&issue=20180712

2018年7月11日

租管壓樓價 不壓真正租金

【明報專訊】對於香港的房屋問題,很多人提出了無知的主意,我都不明白,香港有這麼多的經濟盲,為什麼可以就自己不懂的東西大放厥辭,如果是無知婦孺,那也罷了,有的還是大學教授,當然不是經濟學,而是完全不相關的學科,身為學者,卻不尊重專業與學識,外行指點內行,真的不要臉到極點,這種為人師表,當然是做出了非常壞的榜樣。

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租金管制。租務管制是違反經濟原理,很多人都講過,不過,在以前的香港,也曾經實行過租金管制好幾次,不過後來撤銷了。

在討論租金管制時,有一點是很多人忽略的,就是在以前,全世界普遍實行金本位,幣值比較穩定,因此租金管制的經濟扭曲沒那麼大,但是自從當年尼克遜取消了金本位,貨幣的波動就大了許多,雖然現時美元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供應量比較穩定,但是今日貨幣的不穩定比當年大得多,卻是肯定的事實。

業主不租寧拆卸重建 更有賺頭

蕭若元去了德國旅遊,發現實行租金管制的德國人應付租金管制的方法之一,是業主把房子拆卸重建。有關這一點,我在小時候曾經親歷過,就是家居於鵝頸橋的大廈,十來年樓齡,便要拆卸重建,原因之一,便是有租金管制,業主寧願拆卸重建,反而更有賺頭。事實上,由於有租金管制,業主為了彌補這一點,租金反而比較高,導致了回報率增加,相反而言,樓價則會比較低,因為租金管制的本質,是減低樓宇的價值,以此令到樓價減低。至於這些簡單的經濟學分析,很多人是講極都不明白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251728431&issue=20180711

填海破壞水路 不如填出郊野公園

         
十八招增加土地方法,看報道特首林鄭月娥傾向填海,事實上,維港、沙田、荃灣等新市鎮及機場等等,都有大幅填海的前科。既有往績,當然容易執行,反對聲音不太多,林鄭專業官僚出身,自然懂得取捨。

 news-images
中環及灣仔已進行填海工程。(資料圖片)

我從不諱言是覓地鷹派,皆因香港的土地缺乏遠比任何人想像中嚴重:人們只是聚焦在住宅,實則連商業、休憩、道路、停車場、市肺等等,無一不缺,因此必須全方位地去開發土地。然而,連我這樣的鷹派,對於填海,居然也只贊成一半,反對一半,你說奇怪不奇怪?


對於填海所造成的環保問題,我向來嗤之以鼻,皆因這只是陸地的延伸,認為海洋生物會自然調節,不消多久,它們便能重新適應。反而,很多深海作業,是直接從海洋中心挖進去,這才是嚴重的破壞生態。所以,我擔心的,並不是海洋生態、環保問題,而是海岸線、港口、水路等等。


這些海岸線、港口、水路等等,廣義來看,也是「土地」資源。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是,維港被填窄了,水路也減少了,往來的船隻也變得擠塞了,危險了,而且浪濤也洶湧了,如果用經濟的說法,維港的價值減低了,從而維港兩岸的土地價值也減低了。


換言之,因填海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而且不可以逆轉,比如說,郊野公園被開發了,只要肯填海,假以時間,十個新的郊野公園,也可以填出來。但是,因填海而喪失的「水路資源」,卻永遠無法彌補。如果大幅填海的是大嶼山以西,西貢以東,南丫島以南再駁一條橋從港島直達,問題不大,但是填海的土地多半是旺區的延伸,因為旺區的土地比較值錢。現在雖然維港不能填了,但吐露港之類的二三線旺區,卻還是可以填的,但美麗的吐露港,也是寶貴的資源,遭填了後,也是不可逆的損失。


攤開Google Map,香港可以填海的地方,就算造出了土地,也難有交通配套吸引大量人口入住。所以,我的建議是:開發郊野公園用來建屋,然後用填海土地,逐步打造出新的郊野公園出來,種樹和形成生態圈,可能需要一、二十年,但,郊野能等,人的居住不能等。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填海破壞水路-不如填出郊野公園-133060

2018年7月10日

香港投資日報的經歷

我和幾個朋友在2015年,一起創辦了《香港投資日報》,據說,凡有新的金融報紙的誕生,就是牛市的終結、熊市的出現,《信報》創辦於1973年,黃玉郎的《金融時報》創辦於1987年,《香港經濟日報》創辦於1988年,均難逃股災厄運,《香港投資日報》也不例外,出版不久,股市便一泄如注了。

我唸新聞系出身,也寫了多年社論,1999年天網旗下的《Cyber日報》,我當過了幾個月總編輯,手下有幾十個編採人員,放諸今天香港的網媒,我也看不出有哪一間有這個規模。因這些淵源,搞一份報紙,也就成為了我在這多年以來的心願之一。

這份《香港投資日報》,我和3個朋友,每人夾了10萬元,找來了2間上市公司,各各出了120萬元,便轟轟烈烈的辦了起來。對,就憑這260萬元,居然可以經營了2年,也算是報界的奇蹟了。好笑的是,其中的一個股東,直至現在為止,居然還以為報紙一直在出版,他和朋友飯局時,有時還會call去,介紹一下他辦的報紙,我只有虛與委蛇,胡混過去。

這份報紙請了方向報的前總編輯,去當總編輯,還有一個非常資深的記者,去當政治版的顧問,也有一位《壹周刊》過來的資深編輯,幫手打後防,都算是人材濟濟了。

採訪主任是一個只當了一年記者的小伙子。一年後,資金不夠,迫著要裁員,這位前後只工作了2年的小伙子,成為了最年輕的總編輯,到了報紙「癌症末期」的幾個月,他一人包辦了所有的內容。中途居然有網媒看中了他,出4萬元薪水去挖角,皆因獨自能搞一份報紙的人,香港沒有幾個。但他居然還推卻了,皆因同我們一起炒股票,賺外快,收入可能更多,也更自由。

他的這場經歷,賺了七位數字,去年開了一間店,賣二手名牌,前幾天和我通電話,居然問有關上市的問題了。

報館還有幾個剛畢業的年輕人,陸續也離開了,其中一個,我介紹了他去一間4號牌企業融資公司,去當金融才俊了。另外好幾個,也偶有聯絡,其中一個剛加入了我的合眾會,我可能找她幫手,當當助教。

有一個朋友叫「西門」,很多年都沒有做過正經工作,因知他賭馬頗有心得,會考中文考A,便找他寫馬經,月薪忘記了是三千元還是六千元。他又說辛苦又說甚麼,我說這是你近年來做過最正經的工作,錢少點也要做呀!結果他一直寫到報紙執笠,後來搞了個馬經網站,一個訂戶收幾百元,居然收了幾百個訂戶。

至於社論,我是盡量少寫,一周只寫一至兩篇,其餘由3人去寫,一個是渾水,另一個是Henryporter,現在都是非常有名的本土派人物了,我都覺得自己很有眼光。另一人則是建制派,名字不說了。我想,把本土派和建制派放在一起寫社論,我應該是唯一的一個,《香港投資日報》也是唯一的一份做得到的報紙。

我把這個故事說出來,是告訴大家,搞一間公司,搞一個事業,如果用心去做,其實可以幫到很多人,也可以做到很多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10/010093954.shtml

全世界最貴的餐廳

幾年前,有傳媒報導,全世界最貴的3間餐廳,分別是東京的麤皮,法國的Alain Ducasse du Plaza Athenee,和由Alain Passard主理的L’Arpege。

麤皮是我去過很多次的餐廳,上次去就是同本雜誌的陳社長,一伙人亂吃一通。它的牛排號稱天下第一,但我卻覺得太油,兩個人吃不下一塊,最初吃的時候是五萬円左右,現在已漲價至八萬左右了,如果沒記錯的話,配菜和麵包還要另外算錢。

其實它的蝦和帶子沙律也很不錯,幾千円,反而是better buy。要我說,由於最貴的牛排太油,應該吃最便宜的,兩人合吃一塊,剛剛好。但真正的best buy,還是去吃它的副牌,歌利歐,也是在附近,價錢又減三成。

究竟Alain Ducasse的旗艦店是在Plaza Athenee,還是在蒙地卡羅的Louis XV,我也不清楚。就個人經驗,前者的水平要高上不止一籌,但後者只吃過一次晚飯,作不得準。

Alain Ducasse du Plaza Athenee是我去過最好吃的餐廳之一,不過上次去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不知作不作得準。不知怎的,我反而常去附近在George V的Le Cinq,明明水準是差了一點,真是奇怪的選擇。

我最欣賞的,並非Alain Ducasse du Plaza Athenee的食物,而是其服務水平,有一點是很難忘的,就是舉目不大見到待應,卻可一揮即來,不知從那裏出現。我很不喜歡待應在面前走來走去,更不喜歡他們站在後面,心都煩了。但又喜歡揮手便到,很多高級餐廳都不能同時做到這似乎自相矛盾的兩點,只有這間做得到。

很多人認為它的早餐天下第一,我對此有點保留,不過有一次,我吃了櫻桃麥片,據說是瑞士著名早點,很特別,水平也只是普通吧。

L’Arpege我去過很多次,幾好,但卻是過譽了,裝修更加是普通。吃過的朋友的評價也和我差不多,只有小洪,卻把它讚到天上有,地下無。原因很簡單,因為小洪和Alain Passard是好朋友,後者親手煮給他吃,水平自然不同了。

以前L’Arpege不供應meat,我看到有食評人指它提供素菜,我一看哈哈大笑,皆因它也賣龍蝦,蓋英文meat不包括海產也,這位食評人一定沒去過,只是紙上抄資料而已。但朋友D君說,它現在也賣雞肉了。

之所以寫以上3間餐廳,皆因我發現這些人均消費幾千元的餐廳,根本不入流,我去過最貴的一間,叫「かわむら」(Kawamura),也是吃牛肉,再加比人頭還要大的鮑魚,四個人去吃,埋單二百萬円,酒水還不算在內,真的是奢侈無極限。

這麼貴的餐廳,還要預訂到2020年,才有位子,而且要在八點半後,因為它頭輪是留給日本政客,例如安倍晋三,便是其常客,經常在傳媒見到他來吃的報導。不過,我研究過,如果不吃鮑魚,可以便宜很多。

http://www.winmoney.hk/famous/【肉食金融圈】全世界最貴的餐廳(周顯)(第184/

麻原彰晃的蓋棺定論

1995年的日本東京地鐵沙林毒氣襲擊案,其主謀麻原彰晃和其6名骨幹教徒終於在上周五被絞刑處死,為這宗23年的大案劃上了句號。


在我的年代,誰沒聽過「麻原彰晃」這個大名呢?半失明的他是奧姆真理教的教主,很多人說,「奧姆」(日文音﹕オウム,oum應是密宗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唵」(オーム,om),但我認為,這應是「唵吽」(吽﹕オーン,o),意即「六字真言的簡化讀法」。

這教派成立於1984年,麻原自稱是濕婆神、摩訶迦羅、耶穌、法老王與朱元璋轉世,是釋迦牟尼的真傳弟子,當今的彌賽亞,在大審判時只有他的教徒,才能倖免於難。

其實,其主要教義骨幹是來自密宗,麻原早在1984年已認識了達賴喇嘛。他一直支持西藏獨立,並且在1989年捐了十萬美元給達賴,達賴因而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結果一是日本政府承認了奧姆真理教的合法地位,二是其信徒數目快速大增。

沙林毒氣事發之後,達賴撇清了同麻原的關係,也否認了十萬美元捐款之事,不過兩人笑吟吟手牽手的照片,早已廣為流傳。

奧姆真理教在全盛時期,有一千多名活躍成員,15,400名教徒,由於教義包括了不准叛教,企圖脫離者會受到毒打,甚至殺害,教眾也會殺掉企圖「踢爆」的報道者,因有暴力加持,教會甚至做到把教徒的財產沒收,估計資產有過千億日圓。

報道常常集中在麻原本人的荒淫,姦污大量未成年處女等等軼事,卻忽略了要點:為甚麼他會成功,以及為甚麼會失敗?

事實是,如果他要錢要女人,早已超額完成了,問題在於,他在1990年的國會選舉失敗後,轉而企圖武力奪取政權,買入了大量武器,並且進行了多次恐怖活動,希望日本陷入混亂,從而引發美、俄、朝之間的核戰爭,教團便可以統治日本。

我的看法是,只有真正的瘋子,才會做出這種瘋事,但連自己都騙了,才可以騙倒別人。當然了,另一招就是禁止教徒和其他人聯繫,封閉資訊,再加上殺叛教徒的威嚇……用來用去,就是這幾招,不過橋不怕舊!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麻原彰晃的蓋棺定論-132974

股票復牌食靚鮑

周五晚上,去了圓方王子飯店,大慶乳業(1007,即將改名「龍輝國際」)的復牌晚宴,事前好奇,也有興奮,不知全中國最識食的洪瑞澤究竟預備了甚麼菜色,以饗百多名賓客。

第一眼,見到王子飯店的老闆,阿一的徒弟,擁有幾百間餐廳的「鮑魚王子」麥廣帆,親自打點,也是在座嘉賓。

餐酒是Les Forts De Latour 2011,蝦沙律頭盤不錯,花膠湯非常好,鮑魚和鵝掌是我吃過的前三名,燕窩勁多,其他菜色普通,魚是最差的。總括,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股票晚宴,但洪很抱歉地說﹕「人多難安排,飯菜普通,私下再請你們吃最好的。」

席間有人講到,其股價復牌後,並非跌了八成多,反而是升了接近兩倍,皆因前者是停牌前價格,後者則是洪的入股價。原股東雖然也輸錢,但執回部分,也算是從復牌中得利。

我要補充這點:復牌前它曾經供過股,一供一,周五當天最高股價去過0.66元,如果在當時沽出,原股東只輸了56%,已是大成功了。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80710/58423264

地主新一代唔同玩法


【明報專訊】前兩天,同某君吹水吹到幾名超級富豪家族送禮給中方官員,原來分為兩派,一派是單付出,不要求回報,他說﹕「所以盤根錯節,都好難打破他們種下的善因。」(按﹕當時我們是講起「鬥地主」,我在先前提起了一個學術問題﹕「究竟有沒有可能在香港搞鬥地主呢?」)

至於另一派的做法,則是每次付出,都會要求即時回報,只是暫時不知他們有沒有用相同態度,去對待港方官員。(按﹕有港府高官曾經因為接受利益,因而坐牢,並不在此次討論話題之列。)

我奇怪地問他﹕「唔係噃,照計阿某某嗰一系,一向好識做,送禮從來不手軟,無理由要講究績效㗎噃!」

不跟隨上一代送禮做法

某君說﹕「個老豆係咁啫,個仔唔一定跟隨㗎!」

我說﹕「咁又係,以前我每逢過年過節,都會收到禮物,雖然禮物包都是cheap嘢,我統統送晒畀人,但都叫做一番心意,罵他們都忍手點,但這幾年,已經無收嘢了,只是都叫做同枱食過飯,費事無端白事郁他們啫!」

然後我們又講到其他同地產商利益有關係的人,他說﹕「其實本土研究社一個月支出都要十幾萬元,你認為有無咁多眾籌呢?」

我大笑說﹕「或者真係好多有心人呢,你又知?不過話時話,某教授引用學術論文,可以只引中間一段,然後得出同論文結論完全相反的結論,都有大把人buy啦!在這個年頭,只要掛着民主招牌,就算學術上亂噏,都有55%的人支持!」

就好似幾十年前,只要掛着XX黨的招牌,就算是土匪,都可以做高級幹部,男人只要靚仔,就算係人渣,都大把女鍾意,世界就係咁,你吹咩!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162951931&issue=20180710

2018年7月9日

大部分人心裏反對覓地建樓

在民無立錐、民意沸騰的今天,為甚麼還會有人反對覓地建屋?或者你會說,沒有人反對呀,他們只是反對某些造地的方法而已。然而,這明明是一條簡單的數學題:十八招覓地方法,少了一招,便少了一部分力量,你否決了其中的七、八招,便是否決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好比縛了手打架,怎可能打勝呢?


 news-images
市場對覓地建屋,有不同意見。(資料圖片)
回答這條問題,也是很簡單,皆因建造房屋,雖然對整個社會有利,但並非對所有人都有利。事實是,維持現狀,把事情惡化下去,對於大部分人是有利的,所以他們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以下是列表:


第一當然是大地產商,不必多做解釋,也佔人口不多。
第二是中小型收租業主,好多人都是靠幾個物業,收租過活。
第三是只有一個單位的自住業主,他們的主要資產便是這個單位,既沒意願,也沒有實力去多置另一個單位,例如林超英。
全港的私人房屋大約有130萬個,當然有很多人擁有不止一個單位,但一個單位同時也代表不止一個家庭成員,我估計這些希望樓價穩定/上升的人,在200萬人以上。事實上,當年上街遊行、把董建華政府推翻下台,正是這一種人。
這些人的立場,是可以多建公屋、居屋,但卻減少建造私樓。林鄭月娥正是代表了這個階級。
第四是公屋居民,香港有約78萬間公屋,200萬公屋居民,這其中絕大部分是買不起私樓,所以有沒有地,有沒有私樓,建不建新的公屋,根本沒有關係。
第五是受資助出售單位,約有40萬個,估計居民有一百多萬人。這些居民當中,有大部分是買不起、或沒打算買私樓的。


這些人,表面上,多建房屋對他們沒有壞處,但實際上,維持現狀對他們的壞處是有的,只是不大明顯:
在公屋居民而言,公屋是privilege,愈多人享有privilege,對自己愈不利,例如說,現時擁有公屋,可以是低下階層男子的求婚條件之一,如果公屋可以隨便申請入住,這privilege便不存在了。
居屋和細價樓則是競爭性商品,近年細價樓價格爆升,居屋也爆升,這就用不著多解釋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大部分人心裏反對覓地建樓-132745

新股新樓促銷 加佣比減價有效

【明報專訊】市場傳聞,小米上市的包銷佣金高達10%,所以人人搏命做嘢,唔係喺𠵱個弱市,邊度搵到咁多人申請配售呀?當然呢啲傳聞冇人會證實。

正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要出售商品,減價並非最有效的方法,反而是加價,再加佣金,反而會更有效力。熟悉行情的人都知道,要賣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畀多一隻佣,經紀一定搏命,如果付的是私佣,就更搏命10倍,不過我也告訴大家,私佣是犯法的,收受都要坐牢。

新樓加佣當減價

但講到買樓付佣金,二手樓不過是濕濕碎,新樓才是誇啦啦!為什麼新樓只會加價,永不減價呢?皆因發展商賣新樓,減價的表現方式,就在加佣金的身上,正如前言,加佣金永遠比減價更能促銷。

就我所知的最高佣金,是在西環的一個複式單位,足足有28%。不過,這其實只是發展商代付海外印花稅的代價啫!據說,有時候發展商還可以出錢豪裝。總之,枱底不妨多付,枱面就一分錢都不能減了。

講到股票的情况,也是一樣,新股定價是否合理,是高還是低,很多人都不懂得計算,但只要有折扣,有高佣,便很吸引了。

說回小米的上市,其中包括了7.45億舊股,成百幾億銀袋袋平安,不管今日上市是升還是跌,賣舊股的人是賺硬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1078473125&issue=20180709

香港的比較優勢就是在金融業!

本文的主題是講一個最基本的經濟學概念,連經濟學101都不算,是中學,甚至是小學,已經需要懂得的常識,不過,我看香港這個低智當道的社會,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下,所有的行政會議成員,三司十三局的司長局長,60位立法會成員,以及其所屬政黨,甚至是所有的專家評論員,都不識得這個基本概念,所以我,周顯大師,也就忍不住撰文指導,為大家再補上一課中小學的常識課。

這個概念,比供求關係更是基本,名為「分工合作」,英文叫「division of labour」。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分工指個人、公司、國家或地區都負責自己所擅長的工作。由於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產量及產品質素也相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因而得以改善,分工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里程碑。」

事實上,經濟學的存在,就是分工和交換,如果人人自給自足,沒有分工,也沒有交換,便也沒有經濟學了。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已在理論上明白分工的重要性,《孟子‧滕文公上》說﹕「一日之所需 ,百工斯為備。」阿當‧史密斯在《原富》講的工人分工製作大頭針那一段,更加是引為經典。

到了現代,分工和交換,更加是不可或缺的經濟活動,就算是受到了經濟封鎖的朝鮮,也不能完全自給自足,特朗普打的貿易戰,正是針對國際的分工和交換,其所引起的國際經濟震盪,正好說明了分工的重要性。

分工雖然可有規模效應,但也在有其規模限制,一來因為工序不可能無限細分,二來商品的總數量有限,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產品去提供分工,三來分工也要有物流等等的配套,以及大規模管理上的技術困難等等。

但以上的困難已被克服﹕商品的種類發展迅速,甚至包括了無形商品,例如服務業,單單發明了衍生工具,已經需要大量人手去運作。除此之外,運輸系統的發達,如道路、航空等等,幫助了物流暢順,電腦和大數據等等,也幫助克服管理上的困難。

現在講到,為甚麼中國的淘寶產品的售價可以做到這樣平?

中國有13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本土市場,所以它可以享有全世界最細的分工,換言之,也可以做到世界最低的成本。在河南省的夏邑縣,只集中做打火機加工生產,可知道中國的分工到達了哪一個地步。不消說,這也得有賴於互聯網令到資訊流通,以物流基建的發達,如果沒有淘寶網編織出來的買賣信息,也不可能做到分工這樣細,價格這樣低。

講到分工的重要性,有一點要記著,就算是在分工最細的地方,大部分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例如說,在每個城市,都有人開的士,都有廚師侍應,也有人維修公路,亦有教師官員,警察獄卒,殯儀館員,形形色色,數也數不完。這些工種,是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像夏邑的打火機生產線,製造出來的打火機,卻是行銷國內海外,和別人去作交換。但反過來說,夏邑人民也會買進外地的產品,例如名牌LV包包,便肯定是在外地買進。

換言之,一個城市只有少數人是生產用來和外地交換的產品,可是這些出口產品,卻是經濟的命脈,而其他的生產資料,則只是塘水滾塘魚,雖然是人民生活質素之所繫。

那為甚麼有的城市比較富有,有的城市比較貧窮呢?原因是,如果你生產的產品比較值錢,例如法國的名牌貨,又或者是生產力很高,雖然產品售價不貴,但卻可以用量產化的方式,把成本減到最低,去大量生產,也都可以提高利潤。這裏不提國家有天然資源的國家,例如北歐、中東,這又是另一種遊戲方式,反正中國沒有,香港也沒有這條件,所以也不用討論。

簡單點說,富有國家的生產是站在制高點,例如金融業、高科技業,所以其G.D.P.也比較高,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是,美國生產製造iPhone的知識產權,中國負責製造iPhone,所以美國賺走了大部分的利潤,中國只能賺一點點。

現在說到香港的情況,正如前文所言,香港的大部分人口,都是幹著不是交換的行業,如補習天王,警察,非遊客地區的餐廳廚師侍應等等。說到地產發展,如果主要是賣給外地人,當然算是交換,不過香港人的居住環境惡劣,還要把房子賣給外人,這好比上世紀二十年代,蘇聯把糧食賣給外國,引致了本國大饑荒,這自然划不來。反面例子則是九十年代的中國,房地產兩價制,供外資買的房子的價格遠遠高於本國人,也不失為另一種有效的方法。現時香港對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之人士所收的15%買家印花稅,也算是某種變相的房地產兩價制,也即是經濟學上的「價格歧視」。

現時香港最大的交換經濟,當然是金融業。金融業是國際經濟交換的制高點,比高科技的利潤還要高。事實上,高科技的總利潤並不太高,它只是增長得很快,但很多高科技公司,獨角獸之類,例如大家熟悉的Tesla、小米等等,都是虧本生意,只是藉著金融財技來融資,達致高增長而已。

現在很多人都熱昏了頭,希望香港增加產業多元化,要發展高科技,我不禁要問一句﹕如果我們已經擁有了制高點,即金融業,還有沒有需要向下爬,去搞在產業鏈之中排名更低,而且虛無縹緲,往往大做虧本生意的高科技?說到底,金融業比高科技更為實質,利潤也更高!

在現代分工仔細的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完全自給自足,如果是像中國這種13億人大國,產業一定要多元化,像德國、英國、法國這些幾千萬人口的中型國家,也免不了要某程度上的多元化。香港只是個730萬人口的中型城市,根本沒有多元化的實力。像香港眾志的政綱所言,要「以農為本」,這更不啻是個笑話了,也只有小孩子,才能編寫出來。

或者有人會問,單靠金融業,未必足以養活香港,又說,金融業靠著熱錢往來,波幅很大,令到香港的經濟也大幅波動,很不安全。

有一個殘酷的事實,但沒有人說過出來,就是一個C.E.O.,薪水很高,但是一旦失業,就不容易找到新工作。但是一個鐘點女傭,洗碗阿嬸,今天失業,明天便能找到工作。國際產業分工,也是如此﹕高端的產業,永遠是大來大去,金融業的熱錢來往,還是比較好的,高科技業如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等,一旦失利,只消幾年,便死翹翹了,快得令人難以置信。在幾十年前,汽車是高科技,工人薪水極高,美國的汽車工廠都在底特律,但現在,底特律已成了一座死城,但從當年到如今,香港的金融業依然越來越是茂盛。

就這點而論,香港眾志的「以農立港」的確有其見地﹕如果一個C.E.O像二師兄般,要不去倒屎,要不去當洗碗工人,香港甘心當個九流城市,自給自足,和大家羡慕的不丹看齊,經濟便能保持穩定了。

至於問香港究竟是不是只需要金融業,便已足夠呢?這當然不是,香港還有很多固有產業,可以發展,例如旅遊業,但這需要大量基建配套,當自己也在人擠人,基建連本地需求也不敷應用,又怎可以發展旅遊業呢?然而,這又要闖過地產霸權和環保分子這兩座大山,雖然,這兩者其實是一路的。又例如說,醫療產業,只要肯發展,再多生意都有,但現時的醫療短缺,連香港自己人也不夠用,除非大量引入英聯邦、美國、台灣醫生,否則也不可能實現。

說穿了,所有的大山都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撓,阻住了發展,吸著香港的血。至於為何香港沒有能力發展高科技,又是另一個課題,跳出了本文講分工的主旨,只有另文再談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http://www.thinkhk.com/article/2018-07/09/27931.html

2018年7月6日

特首輕佻,官僚無能,記者廢柴,市民無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被香港電台英文新聞部記者問到有關填海問題時,回答了一句「浪費時間」(waste time),就此事件,我的看法是:

第一,大部分網民的回應,都以為林鄭是不願用英文回答問題,殊不知事件重心是:此問題已用廣東話回答了一次,應否再用英語再答呢?這證明了,大部分市民只看標題,很少細看新聞內容。

第二,林鄭月娥批評新聞處不設即時傳譯,正中要害,也證明了新聞處的失職。我補充一個故事:當年新聞處最高層好幾個是我的讀者,特意請我去浙江軒吃飯,後來我辦報,回請他們,誰知高層全換了人,新來的全都沒聽過我的名字……品味這麼劣,智力不在話下。

第三,有些言論居然還以為講英文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其實今時今日,黑社會二代都在外國名牌大學畢業,流利英語是基本裝備,一點不高級。

第四,今日知識氾濫,在外國當記者的,幾乎不可能不懂得當地語言,這也是基本裝備,已經是世界標準了。港台居然請一個不懂中文/廣東話的去當記者,或許也應該埋怨整個特區政府,為何沒有budget請夠班的人。
注意:第三和第四點都是現代社會的準則,看來今日還有不少人活在20年前,用20年前的標準看世界。

第五,林鄭最大失誤,是用語輕佻,把小事激化了。這個時代身為政客,最重要的,並非辦事能力,而是公關能力,我已不止一次指出過林鄭的「標準港女」嘴臉,這也旁證出,林鄭的政治能力還未夠班。
總括事件,特首輕佻,官僚無能,記者廢柴,市民無知,合起來構成了一個三流城市,此之謂也。

最後一提是記協和多位專業記者的說法:英文傳媒也要有講話片段,由行政長官自己講出,可避免翻譯出錯。這說法靠譜,雖然我並不同意。(按:靠譜也可以有觀點與角度的爭辯,但前述五點卻是離譜。)

我的第一點是英文台的講話片段不一定要用英文,當地語言也字幕翻譯是常有做法。第二點是不管英語多好,自我翻譯也會有別於中文,稍為有腦的政客都不宜譯說多一遍。第三點當然是林鄭說的,時間有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特首輕佻,官僚無能,記者廢柴,市民無知-132566

借錢買殼賺錢難



【明報專訊】在最高峰時期,一隻創業板殼賣3.5億元,曾經有過一個老闆問我﹕「值唔值㗎?𠵱家做殼係咪真係賺到咁多錢呀?」

這名老闆是有名的幾位向下炒大師之一,手上還有兩隻殼,不過近年好少「做嘢」,已經out out哋,才會有此一問。不過,他閒閒哋有幾十億元身家,咁又使乜工作呢?印印腳玩埋下半世好過啦!

其實,所謂的3.5億元一隻殼,不過是100%計啫,如果揸75%,只需2.6億元,如果分幾期付,第一期不過是幾千萬元,大部分都可以借回來,拿到第一期股票後,炒一轉,沽清股票,已經足以找清第一期數啦!至於第二、三期,長命債、長命還,還可以按殼找尾數,十萬種財技可以玩,唔通真係有人付足3.5億元,去買一隻殼咩。我有3.5億元,都去玩第二科啦!點會用來買殼做莊呀?

這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買殼究竟值不值呢?又或者是,用3.5億元買一隻創業板,究竟能不能把這筆錢賺回來呢?

炒殼如炒樓 都是為升值

記得當時我是這樣回答那名老闆的「你買一間屋回來,每年收租回報率是3厘,你能不能收租收回買樓的錢呢?」

這當然不可能,買樓是買資產,收租是淨利潤,業主隨時都可以賣出資產,套回現金。

買殼就是這種玩意﹕你每年集資回來的錢只要足以支付買殼的利息,這筆交易便有利可圖了,皆因把殼出售,隨時可以套現,收回成本。在這十年,殼價日日上升,借錢買殼的人賺到盆滿缽滿,然而,這3年來,殼賣不出去,不少莊家的資金鏈斷裂,付不出尾期、利息,殼又賣不出去,都咪話唔大鑊。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0817087572&issue=20180706

2018年7月5日

學習英語的trade-off

上期講了學習的trade-off,今日順便繼續講學習英文。

大家不妨想一想,你的英文究竟是在甚麼地方學的?我可以大膽地說,你們的英文,大部分不是在上英文課時學會的,而是在不同的場合,從實用中聽、講、讀、寫,潛移默化地學會的。英文課只教會了我們英文文法的基本規則,但是實際應用,還是在其他的場合,用得最多。

以我自己為例子,大部份的英文,是在上其他課是學會的,例如carbon dioxide,是在中一時上科學課學會的。Alternative這個字,是在數學課是學alternative angle學會的,至於寫英文,寫得最多是中六時,唸西史,操練方法是練習答題目,不停寫essay,寫到手都軟,英文作文考試哪會寫這麼多的字?次次考試都寫到要「攞紙」呢!

上英文中學就是有這個好處﹕有更多實習英文的機會,因而英文程度也普遍會更高。再說,如果每科的老師都講英文,你expose to英文環境的機會也多出了很多倍,而學習,尤其是學習語言,時間就是一切,所以去到了外國的少年人,不管多麼笨、多麼懶,都能學會一口流利的英語。

現在又講到trade-off的問題﹕在全英語的環境學習,英文會比較好,但有沒有副作用呢?

答案當然是有的﹕用第二語言學習,理解能力會較低,學習熱情也會較低,會坑殺了很多學生。我認識很多聰明人,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很高,但就是讀不了大學,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裁在英文的身上。

以上自己為例子,中文有關的科目,縱是完全不讀書,也會有不錯的成績,但一遇上英文,成績就糟榚了。直至中五的那一年,甚麼也不做,用了一整年來苦讀英文,英文通了之後,所有科目都是在臨考試前一天,才臨急抱佛腳,居然也成功升讀了中六。

所以,用第二語言來教學,犧牲的成本就是會拉低平均成績水平,也會扼殺了很多沒有語言天份的學生。

如果教育當局說,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是騙人的。當然,有較好的管理,副作用會比較少,兩全其美也會比較多,但別忘記,恆等式也會水漲船高,如果更好的管理,套用在全母語教學,其總體水平也會較高,換言之,副作用的總量雖改善了,但其比率仍是不變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03/010093407.shtml

如是熊巿應明年8月才見底

【明報專訊】如果這一次是熊市,將會幾時見底呢?

經過了金融海嘯,我在熊市絕對不會估底,因為可以低到你不能置信。然而,我會使用另一種方法評估——就是時間。我做過統計,股市從最高位到最低位,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不管它是跌三成、五成、七成,都是一年半左右。

為什麼要用時間來計算,而不用跌幅來計算呢?皆因在我初出道時,一名莊家告訴我,他在金融風暴之前,17,000點已經沽清了貨,只不過在12,000點又入番,所以差點輸身家。2007年的高點是32,000點,2008年的低點卻是10,600點,如果用正常的思維,早在15,000點至20,000點之時,已經入市了。

所以,如果用預期跌幅來計算,當遇上大型股災時,很可能會太早入市。但如果用時間來計算,則可以避過這偏差……當然,這些統計都是根據以往數據,根據羅素的雞的理論,過往的統計不一定在未來也適用。

手上不能沒股票 否則看錯市後果嚴重

總之呢,如果以2月1日高位計,見底的時間應在明年8月1日左右,最低位之後還有兩三個月低成交徘徊打底,然後藍籌股會先彈起,不過上升的幅度,有點像熊市反彈,但這時,卻是牛市一期的開始。

至於我的手頭,早已減持了,但仍然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因為一個炒股票的人,不能有一天手上無股票,這正如一個人不能把自住樓也賣掉,皆因一旦看錯市,後果便十分嚴重了。所以,我的格言是,手上持有的股票數量,永遠徘徊在50%至150%之間,在最看淡的時候,也不能少於50%,在最看好的時候,不能多於150%,即一半孖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0731890753&issue=20180705

2018年7月4日

給林鄭上一課房屋經濟學

林鄭月娥的另一潛在政策,是她說當土地供應到位時,可以增加更多資助出售房屋,現時公私營房屋的六四比例,亦可以改變。我對她這說法的評價,居然是基於唯心主義:她企圖改變公營房屋的六四比例的原因,究竟是甚麼?

大部分支持增加公營房屋比例的人,都是左膠之流,只是認為政府應該多點資助中產階級和低下階層,持有這種想法的,都是沒有甚麼知識的人,對基本經濟學一無所知,這種低智人士,甚至包括了好些大學教授級人物。

李天命當年教過我:對於知識和智力不同的人,根本不用辯論,一辯,就顯得自己也和他們一般笨。凡是讀過一點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公營房屋資源造成了租值消散,這是資源浪費,這一點,我日前在本欄,也已經提過了。因此,經濟學家都會反對公營房屋,這也不用細表,因為不識經濟學的人,講也不明白。

簡單點說,香港是樓價太高,只要樓價回順,假設是現時的一半,根本連居屋也用不著起,如果價格低過一半,就連公屋也不用了。事實上,在樓價正常的國家,也用不著大量的公營房屋,換言之,長遠目標應是把樓價回復正常,這才是健康,而不是扭曲市場,大建公屋居屋。

然而,我們為甚麼要建公屋居屋呢?

1972年,港督麥理浩提出「十年建屋計劃」,要在十年之內,為180萬港人提供居所,以當時人口只有四百萬來算,這是一個比「八萬五」更宏大得多的計劃。試想想,如果當時的主要建屋不是公屋和居屋,而是私樓,樓價將會跌到哪一個地步?所以,理論是:當大量建造房屋時,便要以公營房屋為主,以保持市場價格穩定。

更高一級的理論是:政府應規定長期建屋數量,永遠不變,當因應市場價格變動時,便用公營/私營房屋比例,來作回撥調整。舉例說,當年的「八萬五」不應取消,當樓價暴跌時,把私樓比例減少,回撥去增加公營房屋,便足以調整樓價。

但我認為,以林鄭月娥和其幕僚的知識和理論水平,說要在未來調整公私營六四比例,相信只是左膠思想作祟,而非懂得以上的高深道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5%A6%E6%9E%97%E9%84%AD%E4%B8%8A%E4%B8%80%E8%AA%B2%E6%88%BF%E5%B1%8B%E7%B6%93%E6%BF%9F%E5%AD%B8-132241

食神重組概念股

本周五重組復牌的「大慶乳業」(1007),注入了內地火鍋連鎖店「小輝哥」,主席是蔡朝暉,他的聯合證券專做新經濟股票,在過去12個月,集資總數37單,跑贏外資及中資,成為全港第一。
至於其大股東洪瑞澤,則是一位奇人。他在香港經營食品、炒股票、炒樓,賺到了第一桶金,十年前轉戰內地,97間「小輝哥」店只是其眾多生意之一。
長話短說,洪瑞澤是全中國最懂吃的人,許多世界名廚,例如Alain Passard,都是他的好朋友,熟到私下燒菜給他吃。最難訂到的餐廳位子,只有他才有辦法,例如東京的壽司店Sawada,只有6個位子,他每個月包場一次;訂位訂到2020年的Kawasaki,人均消費高達50萬日圓……單單吃飯,一年已吃掉幾千萬元了。
會吃和炒股票有何關係?答案是:他是包括「雙馬」在內的所有「港漂富豪」的飲食顧問,一起旅遊一起玩,他專責搞掂富豪們的肚子,這個關係網絡,究竟對其股價有何幫助,大家自己想吧。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704/20439969

美國剪羊毛 股市大限至

【明報專訊】在半年前的大跌,我雖然輸了不少錢,但對市場還蠻有信心的,皆因大市才破新高不久,並沒有大跌的「本錢」。再說,當時下跌的理由,並未夠信服力。

然而,在過了半年後的今天,我卻開始有點驚驚了,一來,從走勢看來,市場在3萬點左右的部位,已經頂了好幾個月,早出現了疲態,技術上,已足夠構成大跌的「前期部署」。

二來,外圍的走勢也是非常不妙。我看特朗普,貿易戰還會大打下去,估計一直打至明年,才會出現曙光,在他大選前,才會戲劇性地突然解決,以助其選情。反而,如果他現在和全世界媾和,到了他大選時,就無戲可唱了。

世界經濟局勢,日本早在20多年前已經完蛋了,歐洲則在金融海嘯後已經完蛋了,在貿易戰之下,亞洲從印度到印尼,都岌岌可危,相對來說,中國有着太多的管制和計劃經濟,反而是比較安全的,但這也只是「比較級」的安全而已。

聶德權傳被力捧下任特首

人民幣下跌,但港元和美元掛鈎,幣值不跌反升,在金融市場,最大的單一影響因子肯定是貨幣,港元升,股市便會下跌,再加上人民幣貶值,亞洲金融風暴可能又會重臨,套句宋鴻兵的說法,美國又要「剪羊毛」了。所以,我只能說,形勢真的很壞,不過,我也對人說﹕「如果又來一次金融危機,只要逃得脫,則又是另一場發大財的機會!」

一則秘聞聽到了很久,一直忘記說,現在想起,要講出來﹕政界傳聞,現時林鄭月娥和一眾權貴準備力捧的下任特首候選人,正是現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當然,阿爺究竟同不同意,又是另一課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blogger.com/u/1/blogger.g?blogID=7798175692422452118#editor/src=sidebar

2018年7月3日

學習注重明白會令到平均水平更差

很多人都談論過讀書學習的問題,但我看,幾乎沒有人講得出學習的基本規律,大部分人都是陳義過高,根本沒切中重心。

甚麼是陳義過高呢?舉個例子,大家都說要學生明白內容,不要死讀書,我理解,這是最理想的做法,但很明顯,理想與現實往往不能並存,辦教育者,如果太過貪心,結果就是兩頭不到岸,甚麼也得不到。沒錯,教育的基本概念就是trade-off,你必須犧牲一些,不可能甚麼都得到。

小一時,我的國語課本第一課的內容是﹕「山,高山,高高的山。」第二課是﹕「海,大海,大大的海。」第三課是﹕「山和海……(下面的我忘了。)」第四課是﹕「藍的天,白的雲,天上白雲一片片,片片白雲真美麗。」

以上的簡單內容,除了識字之外,根本沒有甚麼用途,換言之,內容是廢的。但古時的學童,學的是甚麼內容呢?大約是《三字經》、《千字文》之類,其內容是大人唸的四書五經,文史哲的簡單版,內容可以我的小學課本充實得多了,不過,這些內容,在人們長大之後,還是可以使用的,《千字文》中的一些典故,連我也不甚了了。

然而,在幾歲的小孩子的眼中,《三字經》和《千字文》自然是艱深得多,也難學得多,這自然是「天上白雲一片片,片片白雲真美麗」容易學了。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永遠的難題﹕你想小孩子學「大人嘢」,還是學「童話」?前者較有用,但後者更容易。

現在講到學生的明白理解問題﹕要學生明白,要多學很多很多的內容,但要死記,則只記要點就可以了。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是﹕外國學生學數學,注重解說明白,因此,其程度也低得多,也因此,香港學生在考試比併,程度永遠在外國學生之上。

如果讀歷史,要理解所有的因果關係,可能要讀很多很多本很厚的書,才能明白,但如果只為考試,讀一本天書,已經足以考A了。

當然了,把教學內容變得更有趣,會令到更多學生喜歡學習,明白當然比死記更為有趣,但這非但要更多的時間,也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培訓老師。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現實﹕不管把課程弄得多麼有趣,最多只會多出一小部分的學生愛上讀書,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會喜歡因而喜歡學習,這好比不管把工作弄得多麼有趣、多麼有挑戰性,大部分的打工作都不會因而喜歡上工作。

簡單點說,如果學習更注重理解,這會令到一小部分的學生更愛學習,知識基礎更穩固,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平均知識水平會更差,這就是犧牲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03/010093408.shtml

男女配對為何不平衡?

根據統計數字,香港的女人數量多過男人,但也有人說,這個數字是括了外傭在內,如果撇除外傭,男人的數量應該是略高於女人才對。

然而,如果看數字,男人和女人的數量相差再多,也不過是幾個百分比之差,問題在於,為何社會上有這麼多的剩女呢?

男女的配對,是非常有意思的統計,我一直非常有興趣,但這題目實在太過深奧,比相對論還要深得多,我研究多年,也不過是略知皮毛而已。

首先講,現時男女關係的肉食鏈是,有錢人和富二代盡攬世上美女,中產階級和美男子則包辦了中下質素的女人,低下階層則只能擁有豬扒,甚至完全無女,換言之,貧實懸殊不但體現在有樓無樓之上,也體現在有女無女之上,女人有樓有高潮,所以男人有樓就有女,有好多樓的男人,就有好多女。

我可以這樣說,自從1912年中國明文實行一夫一妻制以來,從來沒有試過像今天的男女配對貧富懸殊。

好了,現在回到文首的問題﹕男女配對為何會出現嚴重的不平衡呢?

由於一夫一妻制的關係,大部分男女,都已經配對了,所以,市場上流通的單身男女,是並未配對的一小群。換言之,在市場上流通的單身男女,只是這個市場上的極少數,這好比大部分的股票,都沒有在市場流通,因此,少許的數量波動,都會嚴重的影響到其供求。

至於剩女問題,另外一面是宅男、毒L,其實這兩者是對等的,相信其數量也差不多,只不過宅男毒L是隱蔽的,剩女的社交能力則高得多,所以我們見到剩女的機會率也高得多,因而造成了剩女泛濫的假象,實則上,這只是單身男女的數量越來越多的延伸罷了。

現時的心水,是本周五重組復牌的「大慶乳業」(1007),皆因新大股東的來頭極猛,這股票的前途無可限量,至於詳細分析,以後有機會再講。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703/599733

空置稅不痛不癢 發展商做戲罵林鄭

當日梁振英決定不連任,我已不止一次作出預言:不管將來誰當選行政長官,you will miss CY。我作出這判斷時,純粹是直覺,並沒有任何實質的證據,然而,觀乎林鄭月娥這一年來的表現,我益發肯定,當日我的直覺判斷,是正確的。

梁振英縱有千個不是、萬分壞蛋,但他至少有一個優點,就是大部分地產商都對他恨之刺骨,雖然他的施政也並未對大地產商們有任何大打擊,但在絕望的香港人的眼中,不偏幫已是阿彌吉帝了。

然而,林鄭月娥的取態,卻是完全傾向地產商,雖無行賄受賄之證據,卻有偏幫明益的實行,無怪乎自她上任以來,地產再度狂升,豈無因哉,實林鄭也!

就以上周她公布的三招來看,空置稅第一是效果有限,皆因香港的空置率已是全球最低,縱是抽稅,所釋放出來的單位並不太多。

第二是空置稅的本質,只是一次過把空置的單位釋放出來,這固然是對即時樓價有壓力,但是中期而言,只要等這一批空置單位消化了,空置率又會重新歸於常數。換言之,空置稅只有短期作用,過幾個月,藥效就完了。

有趣的是,據我所知,發展商們對於空置稅的lobbying fee,並不很多,這也即是說,發展商們對於空置稅的反抗,只是意思意思,並沒有盡心盡力,皆因這一招不痛不癢,又何用反擊呢?

這令我想起在幾十年前,廉政公署尚未成立,黃賭毒的撈家常常故意讓友好的警察破案,故意讓他們去冚檔,使他們立功升職,當然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檔口,拉的是收錢的道友keeper。

發展商遇上空置稅,也只是「其辭若有憾焉,其心實則喜之」,故意罵罵林鄭,也不過是為這位新僕人做勢:如不罵她,反而不像了,這場戲也就演不成了。

正確點說,空置稅雖然只有短期作用,但短期作用也是作用,單單空置稅本身,也是一件小好事。然而,在空置稅的同時,她連發兩招,一招是小壞事,另一招則是大壞事,三招加減之後,對樓價反而火上加油,林鄭,我並不願意指控你勾結地產商,故此只能得出,你是一個蠢婦人這個客觀結論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9%BA%E7%BD%AE%E7%A8%85%E4%B8%8D%E7%97%9B%E4%B8%8D%E7%99%A2-%E7%99%BC%E5%B1%95%E5%95%86%E5%81%9A%E6%88%B2%E7%BD%B5%E6%9E%97%E9%84%AD-132074

大跌巿逆巿升新股不尋常

【明報專訊】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市况,有一隻新股,名叫怡園酒業(8146),以0.35元招股,50%回撥,首天上市是大跌500多點的上周三,卻升至0.52元收市,翌日更升至1.11元收市。我心諗,如果是在半年前的大牛市,豈非可升十倍八倍?

由於近期少炒新股,我也沒有研究過怡園酒業這股票。不過,我倒是喝過,還買過這牌子的紅酒。

旗下紅酒 唐英年也推介

話說在幾年前,同一名法律界的大孖沙食飯,他帶來了一瓶紅酒,就是怡園。他是唐英年的鐵哥兄弟,講明這是唐英年推介的,這當然不可能是最好的酒,但是性價比很高很高,要知道,喝酒不能不知價,不知價就是不懂喝酒了。

後來我查了酒價,不過是幾百元一瓶,唐英年果然是紅酒專家,於是,我便打長途電話去訂。誰知,這酒竟然不能出口到香港去,只能運到內地的任何地方。

不久後,我同梅偉琛、渾水、Kelvin God等一伙人去富春山居gathering,順便訂了一箱怡園,送到了酒店,喝了兩三瓶,然後大伙兒把酒帶回香港了。

這些歡樂的故事,好像已經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但又恍如在眼前。當年的小伙子,也已經長大成人,轉眼變了大人聲,各人擁有自己的事業了。至於富春山居,我也已經很多年沒有去,很是懷念那裏的食物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0559499543&issue=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