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

中小型上市公司全是啤殼的賊

上期說了公司上市的費用,單單是申請,縱是不成功,也已經要花數百萬元至逾千萬元,視乎甚麼時候放棄申請而定,如果成功了,更加要花上超過三千萬元,才足夠付出上市的所有費用,如果連其他會計賬目不算在內的「暗水」也計上去,更加要花五千萬元以上,這還不算老闆和一眾職員勞心勞力的非金錢成本,以及每年花至少數百萬元的維持上市費用。

但是,一隻創業板股票上市,又或者是一隻細價主板上市,其集資的數目又是多少呢?答案從幾千萬元,到一億多元不等。

只要算以上的賬目,就是小學生也應該計得出來,這些中小型公司的上市,根本就是不划算的,甚至是虧本的。

但是,在香港市場,一個上市地位,即是「殼價」,究竟是售價多少呢?答案是﹕創業板3.5億元,主板6.5億元。如果從一間中小型上公司來看,這自然是非常大的數目,如果公司一年賺幾千萬元,還要加上再投資、困死現金這些因素,可能窮20年也賺不到這筆現金。

因此,相比起集資的箋箋之數來看,殼價自然是吸引得多的數字。事實上,中小型公司上市,所得的利潤並非集資的數目,唯一賺到的,是殼價,這已經是公開的知識了。

所以,我也可以得出第二個結論,就是所有的創業板和小型主板新上市公司,其實都是為了「啤殼」,沒有例外。

所以,如果當局要杜絕「啤殼」,方法很簡單,只要禁止5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公司上市,便可以達到目的了。因為,照當局參照的定義去看,中小型公司幾乎全都是「啤殼的賊」,無一例外,所以,只要採用「一竹蒿打一船人」的方式,便可以把壞人一網打盡了。

這樣子,香港的股市變成了全是大價股,是超級富豪俱樂部,這該有多好!至於當局如財金官員、證監會、交易所的高層懂不懂計算以上的數學呢,那就難說得很了。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6/08/04/010038926.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