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派錢之父論派錢

日前寫文章,講到當年的羅祥國議員是第一個倡議派錢的議員,後來有人向我澄清,蕭若元才是第一個。
誰是第一個無傷大雅,派錢之事,蕭若元在這十多年來無數次公開論述,並且聯合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大力倡議,成功令到曾俊華在2011年派過一次,現在搞到連民主黨、自由黨、民建聯、工聯會也轉軚支持了。
所以,你可以不同意派錢,客觀來看,蕭若元的確是「派錢之父」。
那天碰到老蕭,講到今年不會派錢,他回答:「今年不派,政府必然民望大低,明年一定派,可以放心。」且看這預測準不準了。
有位聰明朋友買了「Vicon」(3878),日前股災,他為了套現,以2元沽出數百萬股,之後股價馬上升了三成幾,問題:這兩事件有沒有因果關係?
周一,「南南資源」(1229)升了19%,但市值太低,不足為訓。這公司以前握在徐京華的手上,徐是安哥拉資源大王,私人飛機是波音747,絕對是隱形千億富豪。年前因事被困內地,如今見其股票炒起,不禁關注,其安好否?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228/20317877

養魚不及海魚 創新科技不是地產項目

港深兩地政府落實在87公頃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土地業權歸香港所有,對於這事件,我劈頭第一句話就是:香港政府向來對於任何發展,都是以為只要批出土地,便當作是解決了問題。

例如說,要發展科網,批出了數碼港,結果變成了地產項目,要為將軍澳居民,提供醫療服務,誰知徒有醫院,醫生不足,也是於事無補,要推廣文化,便推出西九文化區,以為這就可以促進文化藝術,但其實,促進文化藝術,最有效的,不是建藝術館,而是增強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培養下一代的品味,土壤才是決定性因素。

同樣道理,創新和科技,也不是地產項目,有土地、有建築,沒有人才,也是枉然。問題在於,如何吸引科技人才來發展?

深圳不單是深圳,而是整個中國的14億人口,都可以來深圳碰機會,矽谷也不單是矽谷,而是整個美國3.26億的人口,都可以來矽谷來碰機會。香港要發展高科技,可以容許整個中國的人,也來香港碰機會嗎?

我常常說,香港只有740萬人口,科技人才不可能自給自足,發展高科技,當年便是給大開中門的深圳,乘時崛起。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可以讓內地人自出自入自創業,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莫非又可以?如果來這區發展的人,拿不到香港身份證,為甚麼不留在深圳?如果個個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證,嘿,不用想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你可以說,專才來港,沒所謂呀,我們只是拒絕沒有競爭力的人。馬雲是英語專業,不是科技人才,創業多次失敗,照這個標準,他當然不是專才。就算是李嘉誠先生,12歲時當手錶錶帶推銷員,17歲當玩具推銷員,不管是當時,或是現在的標準,怎也不能夠算是菁英。

要搞創新,先決條件就是廣納百川,像幾十年前的香港,蔣震、曾憲梓、黎智英,來香港時一無所有,也沒有專業知識,這好比lottery,誰能保證哪一條廢柴會成功,哪一個菁英反而失敗呢?

總之,創新科技不可能是地產項目,海量引入冒險青年,讓他們互相PK,才是最佳方法。養魚的生存能力,永遠不及海魚,這是定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4%8A%E9%AD%9A%E4%B8%8D%E5%8F%8A%E6%B5%B7%E9%AD%9A-%E5%89%B5%E6%96%B0%E7%A7%91%E6%8A%80%E4%B8%8D%E6%98%AF%E5%9C%B0%E7%94%A2%E9%A0%85%E7%9B%AE-117109

七大因素支撐樓巿

【明報專訊】在網上看到有人講樓價大跌,我向來不是樓市的大好友,但從客觀的證據看來,至少在可見的五至七年內,都不可能見到樓價大跌。

第一點當然是加息,但正常的加息,不會令到樓價大跌,因為加息通常是因為經濟好,導致通脹,用加息來壓抑通脹。但是,由於經濟好的因素,縱使加息,也不會令到樓價大跌。

第二點是經濟不好,又加息,這通常不會發生,1970年代的情况,是美國為越戰時的赤字開支埋單,但這不會在可見將來出現。

第三點是金融危機,這暫時不會發生,但不保證一兩年後不會出現。當然了,如果是極度危機,不排除又會來一次量化寬鬆。

第四點也是金融危機,不過只限於「支爆」,即是只是中國發生危機,不涉及世界其他地方。這暫時也不會發生,最多只是2015年的翻版,傷害有限,因為中國仍有大量外匯儲備。不過,如果把金融危機設在幾年之後,就不敢包了。

撤除辣招樓價可升兩成

第五點是,金融危機不可怕,因為很快便會復元,反而通縮才最可怕。但別忘記,當年香港是在1997年發生金融風暴,2001年至2002年才開始通縮,這已經是4年至5年後的事了。

第六點是,林鄭登場,和地產商展開了蜜月期,不會大量增加供應,如果一切不變,地產價格將會以高於通脹速度,繼續上升。

第七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樓價有buffer,就是辣招。我估計,如果撤除辣招,樓價馬上會再升10%至20%。

所以,不管發生任何情况,在可見的幾年,樓價幾乎只有upside,至少沒有太大的downside。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759319566&issue=20180228

2018年2月27日

如何解決醫生不足?

去年十月,港大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吳國際在瑪麗醫院進行換肝手術,中途離開手術室三小時,院方上月初公布調查報告,批評事件屬「不必要」及「可以避免」,醫管局對他的處分,是約滿後將不再與港大醫學院續約,也取消其於醫管局的榮譽委任醫生安排,未來不能在公立醫院為病人服務。

第一,醫生在手術期間離開,吳國際事件並非單一行為,而是不時發生的事件,因此,吳國際只是「唔好彩」,才會招致結果,這「處分」也並沒有解決問題。第二,「處分」對吳國際本人,也不一定是壞事,皆因香港外科手術醫生極度缺乏,不在港大和醫管局工作,私人執業,也許將來收入更多,也說不定。

歸根結蒂,問題的癥結,其實是醫生嚴重缺乏。當日林鄭月娥應對冬季流感季節,為醫管局提供額外5億元撥款,包括增聘文書職員,以減少護士兼顧的文書工作、暫停醫院認證工作以騰出更多時間,並增聘兼職人員,當時我說過,不增醫生數目,就算是撥款一千億元,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說到增加醫生數目,本地培養當然是最基本的,今日的困局,是當年醫生過剩,有幾年減少了醫學院學位,因太過短視而得出來的惡果。所以,香港的醫生比例低於其他先進國家。但另一個問題是,其他先進國家的醫生數目,是不是足夠呢?

答案是﹕也不足夠,全世界都有醫生短缺的現象。原因很簡單,現代醫學是非常困難的學科,要唸得好,就要最優秀的學生,用雙倍的時間,而且唸書的過程比唸其他學位更難幾倍,才能畢業。於是,這令到全世界醫生都缺乏,醫療費用自也急升。

當年中國曾經有效地解決這問題,就是降低醫生的要求,例如大量唸過幾個月的赤腳醫生,下鄉開診。其實大部份的疾病,都是非常容易醫治,但醫生要學原理、學很多不常見的疾病,因而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所以,培養大批不明原理,只懂醫治幾十種常見疾病的赤腳醫生,快速地提高了中國的中均壽命。

現代社會,當然不可能使用赤腳醫生這招數,可是在互聯網世界,甚麼資訊也可以在網上查到,其實有時候,醫生診治,也要查書,才知狀況。所以,只要是受到過短時間訓練的普通人,再加上網上查資料,也可以醫治大部份的疾病。

還有另一個可能性,就是只要把診治流程嚴格制定,有甚麼癥狀、作甚麼測試,開甚麼藥,幾天治不好,才去作出更詳細的診治,這也可以有效減少醫生的需求,事實上,現在很多人都是在網上查資料,自己醫自己。

當然,外科手術不可以自治,但部分簡單手術可由專業護士代勞,可能手勢比醫生更佳,前題是第一,護士可以只專精某一項手術,例如割包皮,縫傷口,這其實只要重覆練習,只學懂相關的所有資料,並不需要花時間地學習「全科」。第二,手術必須在醫院進行,不能在私人診所,因萬一出錯,還可以馬上找到醫生執手尾。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失誤並非偶發事件,而是在全世界也是常常發生的事件,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死亡原因。所以,只要搞好管理流程,已經可以有效的增加醫療質素。有人笑說,因為飛機失事,機師也要殉葬,所以飛機很少失事,但是醫療失誤,醫生和護士的責任都很低,因此常有發生。無論如何,好的流程很重要,例如說,醫生在手術期間,不得離開手術室。

不過,要解決醫生不足,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以鄰為壑,從比自己窮的鄰近地區高價搶回來,如台灣、韓國、泰國等,但這只適用於富有的地方,幸好,香港有這個條件。但不幸的是,醫療系統已和其他專業一樣,被壟斷了,被騎劫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blogger.com/blogger.g?blogID=7798175692422452118#editor/target=post;postID=3743874023449820737

新股回撥比例不合理

【明報專訊】玩抽新股是非常講究知識和技巧的玩意,盲目地抽可能會中伏,但是一年咁多隻新股上市,又沒有時間隻隻細心研究,其中一項奇怪的技巧,就是認購倍數和獲配股數的比例。今日要講的,就是這一點。

一般來說,公開發售的比例是有規定的,通常是90%配售,10%公開發售,如果超過了15倍,但在30倍以下,公開發售就可回撥到30%,如果到了50倍至100倍,就增加至40%,如果是100倍以上,就是50%。

越15倍超購需求僅微增 供應卻增2倍

以上的累進制有什麼不對勁呢?

30%升至40%是13.33%,40%升至50%是20%,這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10%升至30%,則是多出了200%,這是非常大的躍進。

所以,如果一隻新股的申請從14倍增加至15倍、16倍、17倍,需求只增加了幾個巴仙到兩成,但供應卻足足增加了2倍,這自然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回撥從30%至50%之間,多出了40%一項,其實並沒有一定的需要,但是10%彈至30%,卻應該需要增加20%的過渡回撥,這才更公平。

增加20%過渡回撥更公平

不過,我也告訴大家,近期贏錢最多的新股之一,就是一隻16倍至17倍超額認購的股票,回撥了30%,我用了600萬元左右,申請頂頭槌飛,結果居然中了100萬元,贏了40萬元。但這只是好彩,不足為訓。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671292136&issue=20180227

2018年2月26日

保皇黨不保皇 自由黨要派錢

《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萬眾期待的,當然是派錢。但是,現在吹風出來,財爺卻是拒絕派錢,頂多只是向某些弱勢社群派錢兩千大元而已,這未免大煞風景,市民失望。

消息說,財爺對派錢本來是中立意見,不過上頭極力反對,因而作罷。但是上頭究竟是林鄭月娥,還是中央政府,則線人不敢肯定。然而,林鄭反對無差別地派錢,卻是可信的事實,雖然,她在競選政綱中,表明是反對當守財奴,表明政府會更有效地運用盈餘,但也許,她認為派錢並非有效率的花錢方式吧。

派錢最大的優點,是行政費用最低。有趣的是,議員梁繼昌反對派錢,理由是行政費用高昂,高達1億元,但更有趣的是,在KOL界心水最清的Henry Porter計算出,由於受惠市民高達610萬人,平均每1元的行政費只是0.0027元,即0.27%,這仍然是成本最低的財富再分配方式。

梁繼昌身為會計界功能組別議員,居然連這簡單的會計概念也搞不清楚,這究竟是專業問題、智力問題,還是人格問題,待查。

另一個例子,則是和梁繼昌同陣營的邵家臻,身為社福界,居然也反對派錢,看來社福界的利益還是在於社工本人,而非弱勢社群,這簡直是背叛自己的階級了。

這好比測量界也有人提出:「供應量不影響樓價」這種擺明挑戰市民智力的言論……由此可以見得,功能組別的確是垃圾集中營,不管是建制派還是民主派,均是如此,應該馬上取締。

派錢的反面例子是澳門:搞不好基建,市民生活不方便,派錢無補於事。但是香港的基建很不差,派錢也無傷大雅。另一批評聲音是恐怕會成為慣例,但我作為負所得稅的擁護者,反而支持它的常規化,皆因它是成本最低的福利開支。

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當年首倡派錢,當然不會出爾反爾,民主黨也轉而支持,民建聯和工聯會也支持,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由黨也支持,反對者則包括了公民黨、新民黨、經民聯……

保皇黨不盡保皇,反對派也有政府同一鼻孔出氣,有商界支持派錢,功能組別不專業、還出賣自己的階級,今日的香港,太令人混淆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F%9D%E7%9A%87%E9%BB%A8%E4%B8%8D%E4%BF%9D%E7%9A%87-%E8%87%AA%E7%94%B1%E9%BB%A8%E8%A6%81%E6%B4%BE%E9%8C%A2-116869

據說大劉食餐飯 派出7位數利市

【明報專訊】前幾日,同某名莊家吃飯吹水,我們去吃中菜,當然是派利市派到手軟啦!普通酒樓廿皮一封,連廚房都要派埋,千幾銀埋單,富豪飯堂就要100元一封,泊車都有5個人,食一餐飯都要派五位數字利市,莊家朋友說:「那次派了3萬元,原來一間中餐廳居然有300個員工。」

我心想:「佢哋搵你笨啫!邊有咁多員工,連屋企人都叫埋出嚟逗利市。」不過沒說出口。聽說大劉食餐飯派利市,一派就是七位數字,真係唔講得笑。

有一年,稻香(0573)上市,據說其老闆隨手都派1000元利市,不過可能他覺得太過「喇脷」,第二年便改派回100元了。

莊家朋友說:「稻香其實好大間,喺大陸做得好好,好多基金入股,老闆咁有錢,派1000蚊都濕濕碎啦!」

炒家扭曲 千億垃圾股不是夢

我馬上看資料,14億元市值,8倍市盈率,然後對那莊家說:「你們這些炒細價股的,齋一隻殼價都六七億,一炒起來,幾十億市值閒閒地,其實做實業的公司,十幾億元市值,一年賺億幾元,好難得,好多錢㗎喇!不過你哋將啲市值和金錢完全扭曲晒!100億市值的股票,一年應該賺十億八億,1000億市值的股票,一年要賺一百幾十億元。不過,在炒股的世界,千億市值垃圾股不是夢!」

有名朋友參選立法會,發覺直至現在為止,居然還未有民調出現,覺得十分奇怪。我說:「也許是因為每一方的支持率都太差,所以沒有人敢公開吧!」其實這一次的立法會補選,區區都是最爛鬥最爛,個個都好嘔,大家都係講緊含淚投票,又或者是焦土,都係挑戰香港人的智力和忍耐力究竟可以去到哪個極限。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586972292&issue=20180226

入娛樂圈還是做美女經紀?

有一位女性朋友,我認識了她好幾年了,當年她剛畢業出道,很是徬徨,不知應該進娛樂圈,還是投身股壇。後來,她毅然下決定,進入了股壇,雖然不算賺很多錢,也總算也有穩定收入。

前幾天,我和她喝茶聊天,她居然又在想著轉行,重投娛樂圈。她說﹕「當年我初入行時,很容易賺錢,但現在,賺錢困難很多了。」

我說﹕「美女初進股票圈,只要肯去蒲,好多莊家和老闆肯給機會你賺錢。但是,過了幾年,溝到你的已溝到了,如果你做他的長期女朋友,也已經做了,不用等到今天,如果是一夕風流,也已經一夕了,也已經付清了好處給你。如果是溝不到你的,也已經注定溝不到了,不會再投資在你的身上。這是大局已定,再也沒有新的potential client,反而有很多新入行的美女,去搶飯碗,你爭不過她們。」

她說﹕「你說得完全對,那我該怎辦?」

我說﹕「唯有腳踏實地,好好打工。那些老闆莊家,雖然已經對你絕望,但總算是一場相識,如果你做到嘢,又或者有好刁,照樣可以同他們傾,不過就公事公辦,沒有優惠了。但你能夠reach到他們,已經是比平常人佔了優勢。」

她說﹕「那我應不應該回投娛樂圈?」

我說﹕「你對著莊家老闆,賣弄一下風情,就可以得到股票貼士,又或者可以幫他們買賣股票,賺佣金,如果不願意,床也不用上。萬一上了床,也有不少好處。但如果是進娛樂圈,拍幾秒鏡頭,講兩句對白,賺一千幾百元片酬,已經要潛規則了。你話邊樣著數啲吖?」

她說﹕「明白了,多謝晒。」

本周的心水股票是,明天上市的「倩碧控股」(8367),皆因它在股災時招股,所以只有14.79倍招額認購,我也只敢申請100萬元,只中了幾千元,但是卻是在大升後才掛牌上市,完全食中了申請少、市況好的最佳狀況。問題只在於,其價格究竟升幾多,值不值得去買呢?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226/573457

2018年2月25日

慰安婦研究

1.上海的慰安所 日本自從1931年,已經在上海設立了「慰安所」,專門給駐華的日本海軍所「享用」,最早的一間叫做「大一沙龍」,位於今日的東寶興路125弄之內。 所謂的「慰安所」,其實相等於歐洲的軍妓制度。說穿了,軍妓就是工廠式的經營妓女生意,因為客源集中,所以有著規模效應。如果效法美國的制度,不單擾民,而且士兵的嫖妓成本太高,軍方根本支付不起。 德國人以嚴謹著稱,對於軍妓制度,也實行得最是嚴格。納粹德國的每一個佔領區,都有戰地妓院,每個妓院規定的妓女人數是5人至20人,士兵進入了妓院之後,必須要被檢查身體,然後洗澡,再為性器官消毒,跟著發予三枚避孕套,還有一個號牌。完事後,士兵
和妓女都要在號牌上簽名,並且寫上了日期,以備以後的查閱。 德國的戰地妓院還分為三級,一級是軍官專用,每名妓女每周接待50名軍官,二級是士官所用,一周要接待75名士官,三級是為普通士兵服務,一周要服務100名士兵。妓女必須做滿配額中的客人數目,才可以領足全額工資。每名士兵每月最多光顧6次,但如不去光顧,也會受到懲罸,因為戰地妓院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士兵發洩精力,不去搔擾平民。 大家知道,德國人是種族至上,又兼種族歧視,因此他們的軍妓,也只限於德國婦女。但是,到了後來,德國的佔領地越來越多,德軍也越募越多,不夠「愛國婦女」來當軍妓,唯有徵用當地的女人了。不消說的,當涉及到徵用當地女人,亦
會涉及前文所說的管理問題,那就是當徵不夠數目時,就會變成了強迫和強搶。 2.擴大慰安所 在1937年,日本擴大了對華的侵略戰爭,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殺」之後,軍人經常地強姦中國婦女。 軍方發現軍紀太差,嚴重的傷害了在華日本人的形象,激發了反日情緒,此外,如果對軍人的性行為不加管制,很可能會導致性病蔓延,也會影響了軍人的戰鬥力。此外,如果任由軍人去和當地的女人自然發展性關係,很可能會外泄了軍事機密,美國軍人便常常發生這種諜報外漏之事,直至今日,仍然如此。 於是,軍方決定擴大經營慰安所,在所有的日軍佔領地,都設立慰安所,從中國、朝鮮,以至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印尼等地,都有慰安所。根據不完全可靠的資料,朝鮮的慰安婦有十四萬人,中國的慰安婦則有二十萬人。 慰安所分為「軍直營」、「軍專用」、「軍利用」三種。「軍直營」是由軍方直接經營,這種情況是很少很少的,「軍專用」是「軍督民辦」,但是只限軍人光顧,「軍利用」是民間的色情場所,但卻開放給軍人使用。這三者之中,以「軍專用」的慰安所,佔了最大多數。 經營慰安所是一間穩賺不賠的生意,因此,「軍專用」的慰安所,就是皇軍高層的親友所開辦的,有錢自
己賺。至於經營「軍利用」的,也有高級漢奸,或高級朝鮮奸、高級菲律賓奸之類的在內,畢竟,由當地的人去找女人當娼,比由日本人去找,來得更有效率。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A4%A7%E5%AD%B8%E7%94%9F%E6%87%89%E8%A9%B2%E7%82%92%E8%82%A1%E7%A5%A8%E5%97%8E%EF%BC%9F%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2/

2018年2月24日

處男處女的個案研究

有些人,堅持要結婚後才可以發生性行為,這種人多數是基督徒,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說,當年白韻琴有一個朋友,開一間小型珠寶公司,五十多歲,她雖然在吃飯時常常吃男待應的豆腐,偶爾也有摸手摸腳抽水,但她卻自稱是處女,常說﹕「你們不覺得貞操是很寶貴,是要留給未來的丈夫的嗎?」

當時相信她已經是virgin until menopause,後來更是天妒紅顏,she died as a virgin。

有關女人貞操的高深道理,我作為科普作家,只能從科學去作出分析﹕在以前,人們普遍十幾歲結婚,處女出嫁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但現在,女人的結婚年齡,往往是三十歲之後,如果這時才結婚,她的人生月經時間,將有一半是沒有性行為,這未免是比較難以做到。

有關處女的故事,我也有好幾個去講。

第一個是兩位少年男女,都是基督徒,兩人決定守身至婚後。後來兩人吵架,女方被一名中年男子乘虛而入,本人在此聲明,本人並非那位乘虛而入的中年男人,我只見過男方一次,故事是一位八婆告訴我的。總之,那位男人吃了少女的豬之後,兩人又分了手,女方和青梅竹馬的小男友復合,心想,反正一件髒,兩件穢,兩人便開始有頻密的性行為了。八婆對此事的評語是﹕「咪即係條女白白送咗隻豬畀人食囉。」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落選港姐,26歲,不過家陣落選港姐的質素,不用有太大期望。她也是基督徒,一直堅守陣地,一拍拖便向男方聲明,一有過份要求,馬上分手。但後來,她遇上了一個男人,迅速失守,據那位得食的男人說﹕「我用閃電戰,她都未同我作出聲明,我已經攻陷了她。」這故事告訴我們閃電戰的重要性。

第三個故事是一位很有炒股天份的青年人,他和女友都是基督徒,當然,他有需求,但女友堅決不肯。後來兩人買樓,預備結婚,女人心想,反正要結婚了,就讓他預支吧。但到了這時,卻變成了他不肯,理由是反正等了十幾年,不如等埋這幾個月啦。按﹕這兩對夫婦現在幸福快樂,已經生了仔。

第四個故事,其實是好多故事,就是就我所知,大部份的處基督徒,其實都已經做遍了所有的前奏,但就只是沒做最後一步而已。至於這究竟算不算是違反了基督教規條,待考。

過年前股價升得太高,過年後不敢高追,本周應該追些二、三線、細價股,或者是新股,可有較高的值博率。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224/573355

2018年2月23日

對比2006至2008年的泡沫爆破和今天

2006年,中港經濟和股市都欣欣向榮,在2006年10月27日打破了6年前的高位,年底時升至19,000點,不少股評人都認為,股市即將爆破。

到了2007年2月23日,大市升到了20,844點,開始掉頭下跌,到3月6日的9個交易日裏,最低跌至18,876點,即是9.4%。其中最震撼的一天,是2月27日的收市是20,507點,翌日跌至20,147點,再一日跌至19,651點,最低是19,381點,即是在2日內,最多跌了5.16%。


現在對比它和過年前的暴跌,當日是從2006年6月13日的15,204點起步,8個月升了37%。今次從去年4月20日至本年1月29日,在9個月內,升了40%,升勢差不多,但過年前單日最多跌5.12%,距離最高最多跌了13%,相比2007年那一次震倉,多跌了五成。

有人統計過,像過年前的跌法,超過90%是熊市,不過,新年後股市急升,收復了大半失地,畢竟,統計學永遠有漏網之魚,並不完全準確。

2007年經過2月震倉之後,股市走進大直路,細價股狂炒,指數升至7月26日的23,557點。就在這個時候,次按危機爆發,股市暴跌至8月17日的19,386點,即是在20日內,跌了4,171點,即是17.7%。理論上,這應該就是熊市已出現了。

但是,股市往往令人意想不到,同日就是聞名的「大奇蹟日」,當日開市是20,761點,單日最高跌了6.6%,但收市卻急彈至20,387點,即幾小時內,回升了5.16%。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港股直通車」的消息所刺激,結果股市在10月30日升至最高的31,958點。誰知呢,「直通車」原來是流料、是騙局,再加上次按危機的發酵,終於演變成金融海嘯,結果大市在2008年10月27日跌至最低的10,676點。

這一次的牛市,如果只是加息/縮表,而沒有次按風暴般的大危機,經濟增長又可持續而不像2007年的中國工業般無以為繼,又沒有「港股直通車」大騙局,相信並不會是10年前牛市的大升/大跌的翻版。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0%8D%E6%AF%942006%E8%87%B32008%E5%B9%B4%E7%9A%84%E6%B3%A1%E6%B2%AB%E7%88%86%E7%A0%B4%E5%92%8C%E4%BB%8A%E5%A4%A9-116644

九倉私有化機會較高

【明報專訊】新年流流,某位擁有兩隻殼的莊家是我的門生,到我家拜年吹水,從股票講到電影,吹到天昏地暗,後來還去了吃越南菜,繼續吹。

他說:「我研究了九倉(0004)很久,現在4倍幾市盈率,平到無倫,相信它將會供股,但由於市值太大,可能只是少少地5供1,供完就會炒到飛天。」

我說:「你是想說,九倉會好像以前的新世界(0017),供乾先炒?」

他說:「沒錯。」

我笑說:「當年新世界曾經試過,供乾之後,跌咗兩三成,隔咗一年,先至喪炒,如果是跟供的那班人,相信早已經打靶,無錢也無耐性去賺這筆錢了。」

這是炒股的其中一項原則:千萬別同有錢佬鬥耐性。唔知點解,就是80歲的有錢佬,都比20歲的年輕人更等得。

私有化更利管理層荷包

我同那位莊家說:「我沒有研究過九倉,不過700幾億市值,的確是抵到無倫。不過你的財技看法,是從老闆級的財技去看,但照我的分析,則似乎是私有化居多,不如大家賭一賭吖?」

我早在《炒股密碼》寫過,由家族基金和由私人擁有的上市公司,有着截然不同的財技。當然新世界鑊鑊供完再炒,是因為彤叔尚未仙逝,如今的新世界,又會使用第二種財技了。

其實,九倉分拆出九倉置業(1997),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而這一系大把錢,向來有玩私有化的歷史……歸根究柢,我都係覺得,私有化對於管理階層的荷包比較有利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326335453&issue=20180223

2018年2月22日

新田購物城的問題何在?

新田購物城已在試業,但場面冷清,試業多天,全場二百多間舖位,只有零星店舖開業,平均每日人流只有數百人,反觀上水,仍然集散著大量水貨客,藥房、化妝品店外,滿佈了內地拖篋客。

購物城的倡議人黃定光是立法會進出口界的議員,他的看法是宣傳不足,希望透過免租及與旅行社合作,在幾個月內,扭轉情況。但照我看,這個投資逾億元的購物城,看來還是泡湯居多了。

這個計劃的問題出現在甚麼地方呢?我看是欠缺了實地研究,太過離地,並不在地,如果這是民主派議員提出的,那還罷了,皆因民主派議員向來拒絕理解內地,凡是有關內地的政策,具體問題統統一無所知,這是慣例。但是黃定光身為民建聯成員,太太還是是工聯會會長林淑儀,居然也犯上這種低級錯誤,簡直是罪無可恕了。

新田購物城的原來目的,是為了分流水貨客,先不說現在深圳當局配合香港人的要求,也在收緊水貨,反正水貨的本質,是吃掉內地的關稅,在經濟上本來就是香港有利、內地吃虧,深圳政府樂得應港人的要求,嚴格執法。

要知道新田購物城為甚麼失敗,黃定光只要在新田購物城買點水貨,從皇崗帶回內地,再循上水線走一遍,實地瞭解,便可以洞悉失敗的因由了。

新田線要上落黃巴士,很不方便,尤其是帶著大量行李,更不方便。到了皇崗口岸,沒有大型方便集散的空地,地鐵接駁也遠不如羅湖關口的方便,那又怎可能吸引到水貨客呢?

我在擁有中港牌之前,常常經皇崗到深圳。它的方便之處是,有大量的停車場,可以泊車轉乘皇巴士,反觀上水,車位少,泊車很不方便。相對來說,皇崗比較高級,也沒有上水那麼「雜」,那時,很多中產階級北上尋樂,又或者是打高爾夫球,都喜歡從皇崗出入,皇巴士之內,很多時都月見到高爾夫球袋。反觀上水,卻是比較平民化,很少見到高爾夫球桿,來往的人比較平民,所有的配套都是水貨客-friendly。

記得當年我寫社論時,是建議搬遷上水站,又或者是索性在羅湖站興建大型購物城,好像深圳那邊的羅湖商業城,一出關口已可步進,但這些做法,當然是有違地產商的利益,畢竟,一旦上水站不再繁盛,他們在上水的商場價值自然也大為減值。但是損害地產商的建議,不論是民主派,還是建制派,或者是政府,都是不會提出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22/010083443.shtml

平安保險為何增持滙控?

在本月9日,中國平安保險(2318)旗下機構增持滙豐控股(005)的股權至6.17%,記得它向交易所申報增持至5.01%之時,只是在去年12月5日,相距僅兩個多月,由此可以見得,它的增持十分快速。

由於滙控的第一大股東BlackRock只持有其7.06%股權,照此速度計算,平保很快將會成為滙控第一大股東。

記得在2002至2005年期間,滙控斥資高達17億美元(約132億港元),先後共收購平保15.6%股份,直至2012年12月,才全數沽出,賺了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的利潤。誰知5年之後,竟然調轉了過來,真的是風水輪流轉了。

中國的企業購入滙控股票,一點也不奇怪。按照中國政府的思維,滙控作為香港最大的銀行,前者為了控制香港的金融市場,非得也控制滙控不可,不買入大量股票,反而才是怪事。可以想像,不少中資機構早已分別持有滙控股票,只是持股量不到5%,用不著向外公開而已。

問題在於,為何這一次,平安保險竟然「圖窮匕現」,突然把持股量增持至超過5%,迫得要公開呢?再追問下去,為甚麼偏偏在這時候,它才去快速增持滙控的股份呢?

要知道,滙控並不止是香港最大的銀行,也是英國最大的銀行,且屬全球第3大銀行,在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共設有約4,000個辦事處,有5,100萬名客戶,總資產逾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市值是1.65萬億元,在國際上的政經地位舉足輕重,換言之,有關它的一切,不止是經濟活動,而是政治事件。

這也即是說,中國政府肯定對於滙控垂涎已久,縱然明知不大可能收購、控制到它,但至少也要大幅增強對其董事局的影響力,但是,沒有英國政府的首肯,根本不可能。

切入點相信是在1月30日至2月2日的英國首相文翠珊訪華,兩國就在這次會面,敲實此事,因此過不了幾天,便開始了平安保險購進滙控股份的行動。至於英國政府之所以答應中國,當然是因為脫歐之後,經濟形勢不妙,現實的英國才不得不加入亞投行和答允中國入股滙控。

我認為,平保將會增持至7.06%以上,成為第一大股東。再加上其他中資機構的暗中控股,總數會在兩成至三成之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9%B3%E5%AE%89%E4%BF%9D%E9%9A%AA%E7%82%BA%E4%BD%95%E5%A2%9E%E6%8C%81%E6%BB%99%E6%8E%A7%EF%BC%9F-116419

特朗普如意算盤 預支美國繁榮

【明報專訊】照我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也是他的如意算盤,是預支美國未來的繁榮,像減稅、提高財政赤字等等,這些法子,短期可以刺激經濟,但長期而言,會令到經濟增長無以為繼……不過,只要他把繁榮貫徹至下次選舉連任,就已經成功了。

所以,我也不相信在今年會加息3次,只會是1至2次,正是因為要維持「非理性亢奮」。記得在幾年前,曾經有一段時候,一說加息,股市就大跌,因股市大跌,終於決定不加息了,股市又回升上去。我當時還撰文笑說,這好比嬰兒一哭,媽媽就餵奶,因為一哭就餵奶,嬰兒養成了條件反射,一餓就哭了。

為維持「非理性亢奮」 今年加息最多兩次

以上所指,只是特朗普的如意算盤,不過,如果市場不接受他的做法,堅要下跌,也是他所控制不來的。這好比在2015年,中國都不想股市下跌啦,咪又係跌個不亦樂乎?

大年初二那天,鄉議局在沙田車公廟為香港求到了兩支籤,搞亂了兩籤,但又有人解說,如果撈亂了,也是車公的意思。我寫了六七年社論,幾乎年年都有解籤,皆因我寫文,最重要是娛樂性,我認為論寫籤文,比寫時事更能得到讀者的關注。再說,大年初二流流,也根本沒有什麼新聞好寫,除非是國際大事啦。

照我解籤的經驗來看,這兩支籤雖然說的是不同內容,但是背景資料卻是一樣:就是香港在食老本。至於如何解說其不同的籤文,我就並沒有特別的見解,不贅。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239220011&issue=20180222

2018年2月21日

樓價必升個個發達?

農曆年初三,去某位老闆家中拜年,這位老闆既有經營細價股,也有做實業,以及地產發展,其中最大茶飯的,當然是地產了。
他對未來的地產市道充滿信心,並且順便解釋了為何恒基發展(012)會用高價買下海航在啟德的地皮。
然後他大講林鄭的優點,讚不絕口,認為經濟必好,樓價必升,個個發達。
我心想,唓,林鄭這種政務官出身,沒有幾個朋友,身邊全部同僚不是被地產商買通晒,就是已經受到了其歪曲論述lobby洗腦,怪不得她一上台,整個地產霸權齊齊拍手歡呼,大家一齊開返工啦。
要知道,我們這些炒股票的,最眼紅就是地產霸權,皆因我們辛苦工作,永遠也賺不到地產佬的身家,而且他們坐等升值,完全不用勞動。所以,細價股炒家的最終目標,就是升呢去做地產發展商,好幾個老牌莊家,已經成功上岸啦。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221/20311107

救活郵輪碼頭 批給地產商經營

啟德郵輪碼頭用80億元興建,如把地價計算在內,其成本是天文數字,但在去年,郵輪停泊數字只有190次,以碼頭有2個泊位計,即是使用率只有26%,遊客人數只有85萬人次。

人流少,商場變成死城,由於使用率不足,更需要宣傳,旅發局在4年來的宣傳費大幅增加九成至2,516萬元,但抵港郵輪旅客的人均消費反而暴跌,離船過夜跌30%,過境不過夜的也跌17%,證明旅客質素快速下降。

郵輪碼頭的失敗,當然是要歸咎於政府規劃不足。外行人指責是商戶對旅客的吸引力不夠,但用商場的內行眼光看來,優質商戶並非天跌下來,而是要商場經營者主動地、積極地去尋找。

例如說,一間餐廳被米芝蓮封星了,商場經理往往馬上聯絡,提倡優惠租金,吸引它們進駐。大部分名店或著名連鎖餐廳,早已是大地產商的租客,商量它們在新商場開分店,也是吸引人流的不二法門。

簡單點說,搞商場,尤其是高級商場,並不是簡單的事,應該由專業人士去負責,絕對不是政府的能力所及的事。

講到交通配套不足,相信是負責人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也許以為郵輪碼頭商場主要是做遊客生意,但其實,基本人流離不開本土,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遊客區,至少在初期,都是由本地人所帶旺的,所以不能不講究交通。

中國人有一個術語,叫「點火」,像開賭場,有一種職業是假扮賭客,造成人頭湧湧的現象,以吸引新客來賭。搞地產,有排隊黨,搞討論區,要開假post,炒股票,要做虛假成交,郵輪碼頭的「點火」方式,就是首先製造出大量本地人流。

如果問,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把郵輪碼頭搞旺?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交由私人去經營。只要看海港城多麼興旺,就知道地產商的管理能力高到甚麼地步。

我向來對地產霸權的口誅筆伐不遺餘力,但我其實全不反對地產商努力做生意賺錢,增進市民福祉。我只是反感於政客反對建設,減少供應,讓地產商不勞而獲,坐地升值而已。郵輪碼頭,交由地產商發展則生,政府做,是死路一條。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5%91%E6%B4%BB%E9%83%B5%E8%BC%AA%E7%A2%BC%E9%A0%AD-%E6%89%B9%E7%B5%A6%E5%9C%B0%E7%94%A2%E5%95%86%E7%B6%93%E7%87%9F-116253

股巿長期漲幅 影響大過波幅

【明報專訊】話說很多人都說過,在未來的股市暴跌,將會是最慘烈的一次,抱這種說法的人,甚至包括了著名的羅傑斯在內。

OK,在分析這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基本原理,就是長期而言,股市總是向上,原因是: (一)經濟增長、(二)通貨膨脹。不過,由於這兩個因素合起來,每年平均漲幅只有不到5%,但是每年股市的波幅,卻可達到幾成,因此短期而言,波幅的影響力大於漲幅。

然而,長期而言,漲幅便會發揮威力,這種數學好比開賭場,賭徒有贏有輸,但長期而言,賭場永遠是贏家。同樣道理,股市也永遠不會回到1967年的50點,或1987年的4000點。

如果港股遇上大熊市,將會調整至幾多點?如果美國遇上大熊市,又將會回到幾多點?這當然是要視乎熊市的原因而定,如果只是加息和去槓桿,而不涉及大規模的銀行系統崩潰,應該跌極也有個譜吧?如果是戰爭,股市反會上升,因為通脹加劇、貨幣貶值。

升得愈高 潛在跌幅愈大

簡單點說,港股三萬三,美股二萬六,最多跌一半,跌夠六成好未?又怎可能是史上最慘烈的暴跌呢?以現價位計,金融海嘯肯定慘烈得多。如果真的要累積動力,跌到阿媽都唔認得,那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現價位再升五成至一倍,正所謂升得高,跌得深,股市愈升,潛在跌幅便更巨大,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151540495&issue=20180221

2018年2月20日

農曆新年說澳門

我的老家在澳門,不過父親早年把祖屋賣掉,但仍有家人在澳門居住,農曆新年時,他們都來香港,聚首一堂,不免也講到澳門的情況。

我寫過好幾篇關於澳門經濟的文章,主要是講澳門的人均收入雖然是世界第三名,但是其真正實質收入和實質生活水平並不與世界第三的數字相符,皆因當地的收入雖高,但是6間賭場的老闆卻沒有一個是澳門人,大部份高收入的管理階層,以及疊碼業務,都並非由澳門人所擔任。

簡單點說,澳門不過是一個出租給外國賭業的「收租佬」,享有巨額的稅收作為租金,賭場也提供了大量低知識、低技術、高收入的工作,總之,澳門的有錢人不多,也沒有超級富豪,也沒有甚麼窮人,算是一個均富的城市。

澳門街十分平靜,幾乎沒有罪案,連打劫也沒有,賭場聲色犬馬,紙醉金迷,但澳門本地人是連妓女也沒有去當的,據說,這是因為地方太小,一旦當娼,所有親戚朋友都會知道,實在太過丟臉了。

澳門的生活成本,比香港低得多,租金和樓價也比香港便宜,同時聘請了大量外勞去幹粗活,很多人到了五十歲左右,便退休了,也沒有甚麼生活壓力。在我的眼中,這樣悠閒的城市,其人民沒有甚麼競爭力,幸好在可見的將來,中央政府都不會在其他地方開賭。

如果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澳門更是乾旱十倍。我在上篇講電影的文章講過,文化事業需要龐大的人口,去作支持背景,澳門的先天不足,反而更加積極培養本土種籽。我姐姐是唱粵劇的,每年政府均投入大量資源,去支持粵劇,其他的文化種類也不例外。

父親是個老人家,基本上,醫療全免,甚至連洗腎,也不用錢。不過,澳門並沒有醫學院,醫生主要來自內地,水平遠遠比不上香港,常被譏為謀財、害命……(按﹕謀財的是一間,害命的是另一間。)

香港人去深圳,如果不是住在北區,路程可遙遠了,而且不論乘坐火車,抑或是皇崗巴士,都要付錢,但是澳門人去珠海,走路便可以了。他們每天來回,帶些水貨去賣,便足夠日常生活,還可在珠海買些廉價物品,珠海的物價水平可比深圳低得多了。

如果論到高質素食物的集中度,澳門更勝於香港。有平的,也有貴的,我常常說,現時香港的翠華餐廳,質素已經降到難以入口,但澳門銀河的那一間,是最好吃的。畢竟,賭場用性價比高的餐廳去吸引客人來賭錢,是常識吧。

如果澳門沒有貪污,和有良好的基建,該是人間天堂。其實,我連貪污也不介意,不過,基建差劣,和貪污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要搞好基建,必定要撲除貪污。

我在二十多歲時,曾經在澳門住了兩年,如要我再次搬往澳門居住,也不介意,但可能要買一個中澳車牌,因為澳門畢竟太小了,要往郊外走,還是要到珠海中山,才能呼吸空氣。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20/010083253.shtml

中線揸優質細價股

【明報專訊】恭喜發財,祝大家狗年亨通,萬事勝意!

在年廿九,有讀者留言:「周大師,預測下個禮拜個市好過!」

我在一年365日都持有股票,牛市時贏錢,熊市時輸錢,來回廝殺之後,略有所獲,生活豐足,發達無份,我專長於股票理論、個股炒作,卻拙於預測大市。讀者下題目要求我預測股市,我只有講傳統智慧,就是不管現在是熊市,還是牛市調整,在可見的日子,都應該是休息期,不會大上大落,因為不論升或跌,都要累積能量,才再有動力去繼續。

所以,我的策略仍然是一邊短炒新股,另一邊中期持有優質細價股,前者是賺零用,後者是累積財富……前提當然是揀中升的股票!

在新年,我們這個賭博家族當然是大賭特賭啦,但其實我們家人賭錢,賭得很細,只求熱鬧而已,皆因槍口對外,只有對着外人,先至有咁大賭咁大。記得小時候,我們天天賭錢,成日輸錢,到了長大之後,和外人賭,便開始贏,這證明小時候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勤力是有回報的。

學賭錢回報好過讀書

事實上,現在知識氾濫,讀書已經賺不到錢,但是人們由於從小太少賭博訓練,平均賭錢的技巧反而倒退了。所以,讀書的回報,反而比不上學賭錢,有一位叫「Elton」的年輕人,在這幾年間,玩得州撲克,贏了幾十億元,還買了一隻殼,做埋上市公司主席𠻹。

所以,在新年,我都有點撥哥哥的女兒幾招,讓她可以贏番啲同學仔錢,幫補下學費都好!(不過有人話,𠵱家打機玩電競,都好有前途,這好比40年前jam嘢唱歌,或者入電視台訓練班的人,成就比讀大學更高,誰能預測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9065569911&issue=20180220

2018年2月15日

閒談本土電影

很多香港人都在講本土電影,我也來寫一篇,寫的是就我所知的零碎想法。

第一點是,藝術片很易拍,所有的地方都有拍得很成功的藝術片,但商業片卻很難拍,從來只有幾個地方,才可以拍出其他地方也能賣座的地影,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其中之一,現在則被韓國取代了。

第二點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亞洲區最開放、經濟最發達的地方,相對來說,其他國家的電影市場全都是封閉的,受著種種的制度規限。至於經濟發達,則可令人嚮往其生活,接受其文化。但這些因素,現在都沒有了。

第三點是,其實所有的電影,都是本土電影,美國電影何嘗不是以本土為中心?所謂的國際性,不過是別人接受該地的文化罷了。我們接受美國,所以美國電影能賣到香港,內地人以前崇尚香港,所以他們接受香港本土電影,香港人和內地人現在互相排斥,所以現在大家的電影都不能在對方的市場賣座。

第四點是很多人忽略了的,就是電影的製作費用越來越高。以前的粵語長片又名「七日鮮」,意即七天便能拍完,成本當然很低。可是,現代人對於電影製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鏡頭要多拍幾個,道具要更加細膩,燈光和攝影都不比以往,一看電影的顏色已可看得出來,多拍一天就是一天的錢。

多幾分鐘航拍鏡頭,又要拍兩天。別說是港產片,看以前的占士邦,製作都很粗劣,單單找場景,要找一個富豪的家,有質感的,已經完全找不到,以前會用村屋來拍,又或者是借酒店房間扮民居……總之,以前的港產片,製作很簡陋,就只是feel取勝,但今天,這樣的製作成本已完全不能接受。

第五點承接第四點,就是當市場太小,單靠本土市場,很難生存。像在香港,很多本土電影只拍幾百萬元,怎能不將貨就價?像美國和中國、印度這些大國,本土市場大,才能夠拍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像新加坡,雖然富有,但因人口太小,難有輸出電影。

第六點是相比台灣,台灣電影向來以文藝片為主,從來沒拍過能賣埠的商業片。所以,它並不存在香港的問題,反而香港有著大量拍商業片的人才,當失去了亞洲市場之後,有點轉型困難。

台灣的文藝片比香港拍得好,《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都受到激賞,前者拍了五千萬元台幣,後者拍了三千萬元台幣,但台灣的人工成本比香港低,如果把這兩部戲放在香港拍,成本也會高出一大截。但台灣有2,300萬人口,相比起香港只有730萬人口,台灣本土電影有著明顯的市場優勢。

總括而言,在以前,東亞各國市場封閉,香港專拍其他地方不能拍的電影,例如《古惑仔》,才可以一支獨秀,但現在,已經沒有了這項優勢。而最重要的因素,如龐大的本土市場,香港更加不及別人。我當然並不認為香港不可能重拾電影市場,但是,這牽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像韓國,就是用這種方法,但這顯然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15/010083097.shtml

香港想窮而穩定 還是想富有而不穩定?

由上周一至今,全球股市暴跌,港股也不例外,股民叫苦連天,震動了整個金融市場。但其實,股災對於香港而言,不是偶發,而是多發事件,一年數小宗,幾年一大宗,大家也都慣了。皆因在金融市場,熱錢快進快出,而北水來港,又忽緩忽急,這免不了影響到股市大上大落,暴起暴跌。

很多人因而批評,政府應該定下長遠政策,一來要經濟多元化發展,不要依賴金融業,二來希望資金流入有著穩定性,不要太過依賴北水和熱錢。


以上的說法,雖則普遍,但卻顯然完全對經濟學無知,也對產業結構不懂皮毛。

首先是現代國家專業分工,尤其是香港只是一個城市,根本不可能多元化發展,經濟愈是多元化,競爭力愈弱,人均收入只會愈來愈低。

第二是,在外匯管制國家,資金流入流出,均十分穩定,並沒有熱錢,但是也就沒有金融業,因為金融業就是靠快出快入的熱錢,來作支撐,這是它的本質,是改不了的。

現在講到產業結構,大家都知道,富智康是代工,利潤遠遠及不上蘋果賣手機。其實,這情況在所多見,以前報業鼎盛時,辦報有如印鈔票,利潤遠比印刷廠高得多。西方的時裝名牌,很多都是由中國工廠代工,但代工只佔上少許的利潤,時裝名牌只消掛上一個牌子,便獲得到利潤的最大份。

但是,大家看到蘋果的風光,可還記得諾基亞的倒下是多麼的迅速,但是,從諾基亞時代,一直到蘋果,不管誰領風騷,都是由中國的手機工廠去做代工。講到以前的人辦報,賺錢的有如印鈔票,但虧本則佔了大多數,因此才有「害人才叫他辦報」的說法,但是印刷廠卻是永存不倒。

至於時裝品牌,更加是快出快入,死亡率之高,不在話下,不過高級製衣代工廠,依然是其門如市,因為掌握製造高級時裝技巧的工廠並不多。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凡是低端的產業,收入都很穩定,凡是高端的產業,收入都不穩定。這好比一個萬多元月薪的低技術工人,只要肯做,很難會失業。但是一個大老闆,做生意卻隨時會蝕本。你想做工人,還是想做老闆?香港想窮但穩定,還是想富有卻不穩定?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6%83%B3%E7%AA%AE%E8%80%8C%E7%A9%A9%E5%AE%9A-%E9%82%84%E6%98%AF%E6%83%B3%E5%AF%8C%E6%9C%89%E8%80%8C%E4%B8%8D%E7%A9%A9%E5%AE%9A%EF%BC%9F-116092

股民放下戒心入貨 殺倉最和味之時

【明報專訊】股災固然是一件壞事,但是,股災也有不同的走勢,區分其壞的程度。我認為,最壞的走勢,反而是大跌幾天,急速反彈,喘定兩天,然後再跌過。如果是一沉不起,慢慢收貨,反而似是震倉。

最壞走勢:大跌幾天 急彈喘定再跌過

如果是個股,以上的走勢分析就是正確,因為莊家震倉就是這樣,但是大市走勢比個股複雜,這個我就不敢肯定了。記得2007年,港股出貨最多的水位,不是32,000點,而是28,000點的高原,以及20,000點的「鐵底」,因為當股民開始放下戒心入貨,才是最和味的殺倉之時。

chok上chok落跌法 最具消耗性

前幾天,港股隨美股反彈了800多點,收市反而倒跌,論走勢,這固然是衰,但更衰的,卻是單日升了800多點,第二天才倒跌,這種chok上chok落的跌法,才最具消耗性。

有人問我,有什麼吃喝的新發現,我的建議是,灣仔謝裴道有一家叫「湖南苑」,早上八時半至十一時半,有常德米粉吃,我建議吃豬肝炒米,是人間美味。其實在香港,早餐的選擇並不多,吃來吃去,都是那幾種,我認為把各國早餐小吃帶來香港,也不失為一項口福德政,例如說,西安的肉夾膜,我吃過瑞士的櫻桃麥皮,日本有天婦羅飯……總之,香港早餐的選擇,實在太少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8633742677&issue=20180215

2018年2月14日

股災後上升新希望

股災影響之下,先前多隻上市的新股,成績都不如理想。但是,我認為今天上市的匯安智能(8379)將會是災後第一隻上升的新股。
第一個原因,是這間公司的概念比較好,它是香港、澳門及中國的生物特徵識別解決方案供應商,出售所有生物特徵識別裝置以及保安閘門系統、智能卡產品、RFID裝置、手提裝置或掌上電腦及監視系統,屬於新經濟類別。第二個原因,當然是股災暫時過去了,在未來的至少一至兩個星期,是喘息期、平靜期,大家又要出來搵吓食先。第三個原因,是這公司的上市保薦人是豐盛融資,而豐盛融資是所有保薦人當中成績最好的:平均首日表現是292.56%,排名第二,平均累積表現是44.22%,也是排名第二,兩個第二,加起來就是總成績最佳。第四個原因,它的股份分配情況最佳,雖然回撥了40%,但是獲配最多的人只有6萬股,即21,000元,成手花散晒,往上炒完全沒有對手。希望它能如我所願,為大家帶來新希望吧。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214/20305356

我預測2047年的香港

在近年,大家開始討論2047年的問題,最為人注目的當然是公投和陳雲的「永續基本法」。現在中央已劃下了紅線,但看香港政府DQ了的立法會候選人,只包括了支持公投裏面包括獨立作為必然選項的那幾位,但主張公投、卻不包括獨立作為選項的候選人,卻任由入閘,這究竟有沒有甚麼啟示呢?

我的看法是,中央必然不會容許在2047年自決公投,就是明知已經控制了投票結果,也不容許,皆因這是原則問題。但是民間討論一下,以示自己開明,卻並不反對。

查《基本法》講及2047年的,只有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所以,只要一次釋法,講明「五十年不變」指的是「至少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的2047年,究竟變與不變……當然是由中央決定,但中央也可以把權力下放給香港人自行決定。再說,「五十年不變」的,只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換言之,《基本法》本身已經是超越50年,所以根本不存在2047年變或不變,抑或是「永續基本法」的問題。

正如我一直所言,香港實行「有中國特色的普通法制度」,是對中國最有利的選項。中國只要能夠控制大局,擁有最終管治權,轄下不同地區的制度愈是多元化,愈有彈性,對自己也愈有利。

另一個原因,中央政府對於地方,一向是分而治之,廣東省的地方勢力太強,中央連深圳也想分治出去,成為直轄市,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擁有由中央軍委直接控制的獨立軍隊,正好形成互相制衡的力量。長遠而言,整個大灣區也將會併入香港,把香港擴大成為一個巨型的地區,以加強競爭力。

至於泛民主派,只要把其與外國勢力的關係切除,中央政府應該很樂意他們繼續存在,在2047年之前,作為「忠誠反對派」,制衡政府,說穿了,中央對於港人治港的特區政府也不完全放心,有「忠誠反對派」作為制衡,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至於2047年後,泛民也可以效法當年政協成立時,八大民主黨派的翻版,作為粉飾櫥窗,也不失為妙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88%91%E9%A0%90%E6%B8%AC2047%E5%B9%B4%E7%9A%84%E9%A6%99%E6%B8%AF-115858

華君控股合股 涉潛在投資者「觀感」

【明報專訊】有一隻股票,在股災之時,居然完全沒有下跌,就是華君控股(0377)。

這股票我是無端端買入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看通告,看到它公布100合1,當時它的股價是0.35元左右,100合1之後,變成了幾十元,但市值只有20億元,好奇之下,便買了幾百萬股,後來不知怎的,它慢慢的上升,升了70%左右。

孫粗洪買入期間 股價倍升

由於所買不多,我也沒有特別理會,只是笑笑說,我幻想它的股價會高過騰訊(0700),即是現價再炒高十多倍,但明知是說笑,心裏也沒有底。不過,此公司當日由股壇高手孫粗洪買入,年前又遭他售出了;不過,在他買入的期間,股價升了好多倍,我當然希望他出售時,能為上市公司找到一主好人家,大炒特炒。誰知買了股票之後,合併股份之事,居然延期進行,即是買入的理由已經失去了,但我死不忿氣,繼續持有。

終於在星期一,它再公布了新的合股方案,但延遲到4月13日才完成。它同時公布了股份合併的原因,是因為若干潛在投資者的「觀感」,而這些潛在投資者,包括了「一名上市發行人,其股份於主板上市,市值約3687億港元及主要從事物業發展業務」,我略查了一些內房股,中國海外(0688)、碧桂園(2007)和恒大(3333)都是2000多億元市值,華潤置地(1109)和融創中國(1918)是1000多億元,萬科企業(2202)和世茂房地產(0813)只有幾百億元……至於3000億元市值的,也有,是新鴻基地產(0016),不過香港地產公司,似乎很少參與這些殼股的活動噃。

我想來想去想不到,有讀者想得到的,敬請指教。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8550266564&issue=20180214

2018年2月13日

駕駛態度才是巴士安全的最有效保障

在星期六,九巴872路線雙層巴士,駛至大埔公路近松仔園時翻側,,造成了至少19人死亡,65人受傷,這毫無疑問是司機的責任,涉事九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及嚴重受傷,新界北重案組正循多個方向調查,包括司機是否涉及誤殺。

由於事件嚴重,政府除了林鄭月娥親自到醫院探望傷者,她又宣布成立由法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視專營巴士服務及道路和駕駛安全,確保公共交通服務安全,避免類似意外再次發生。

但是,巴士嚴重意外其實頻常發生,在去年已發生了兩宗。

在1月14日,城巴681線雙層巴士由馬鞍山駛向中環,途經鯉魚門道藍田港鐵站對開時失控,剷上路中分隔石壆「斜台」離地,車身向斜飆前20米後,剷向左邊行人路後翻側,上下層乘客「人疊人」全部浴血,造成17名乘客和司機受傷。

在9月22日,一名提早上班「頂更」的車長,駕駛E21A線雙層城巴至長沙灣道及欽州街交界的交通黑點時,前方的士因轉燈停下,惟城巴收掣不及撞向車尾,失控衝上左方行人路,上層遭大廈石屎簷篷劏開,造成3死30傷。

以上三宗事件,顯然是人禍,事實上,有過駕駛經驗的人都知道,車禍的最大關鍵,是人,幾乎絕大部份的車禍,都是由人的駕駛態度不當而發生,所以,最應該監察的,是巴士司機,而不是車身,又或者是路線,至於雙層巴士設計的安全性,以及該段道路的車速限制,都不過是次要問題。

這其中最為智障的,莫過於民主黨議員林卓廷,居然促政府應徹查巴士車身設計,特別是巴士上層曾多次在意外中被削去,及立即跟進規管公共交通職業司機的工時上限及健康狀態。我想,在這世界上,應該找不到一架巴士可以在意外中不被削去上層,除非是用一台裝甲車吧。

至於工時上限,當然是問題,皆因巴士公司的利潤管制是以固定資產投資額來作出計算,所以巴士公司頻於換車,皆因投資越大,利潤越高,但是其司機的成本則不斷的壓縮,結果是沒有新人入行。大埔車禍的司機有過不小心駕駛的記錄,你估巴士公司不想另請一個身家清白的司機咩,但這個人工,能請到才怪!

說穿了,良好的司機,優良的態度,是駕駛安全的決定因素,但這需要專業,需要金錢,更加需要專業的心理培訓,這也是錢。政府和負責監察的議員只看硬件,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根本是文不對題,只會令到事情越發嚴重!

簡單點說,提高司機薪水,加強其專業性,主要是駕駛態度和心理培訓,嚴格執行抽查行車記錄影片,都能夠有效提高司機質素,增加安全系數。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13/010082940.shtml

大學生應該炒股票嗎?

股市暢旺,傳媒報導說,又出現了大學股神。
這其中包括了有5年投資經驗的香港教育大學科學系4年級學生Peter,在過去一年,把grant loan的15萬元,抽了10隻新股,有最熱門的閱文0(772.HK)、雷蛇(01337.HK)和易鑫(02858.HK),即買即放,3隻合共賺了一成,至於短炒,則利潤大約2至3成。
他的說法是,會繼續短炒股票賺錢,以支付學費及日常生活費等﹕「畢業後人工低,樓價高,賺唔到錢,所以年輕時投資係好機會,失敗咗仲有青春去追番。」
另一個例子是初學投資的港大投資學會幹事莫同學,過去一年以5萬元的兼職儲蓄,以21元買入內房股萬科企業(02202.HK),至今已升至38元,整個投資組合則獲利3成至4成。
第3個案是理大工商管理系一年級的梁先生,投資經驗一年半,現時持有騰訊(00700.HK)和平保(02318.HK),但由於港股連升14日,因此先行收割,但以後打算購買更多衍生產品。
最後是就讀理大服裝設計三年級的賴小姐,半年前有小試牛刀買股票,但現時股市太熱,需要慎重考慮再入市。但現時亦有上網自學,如玩模擬投資遊戲,累積更多經驗,期望賺到錢後,可以成功買樓和去旅行。
以上的4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在近年來,大學生炒股票已蔚為風氣,許多學生都有參與,就是在金融海嘯時,也不例外,因此不存在牛市熾熱大學生便來炒股。反而是因為傳媒不知現時市場趨勢,才有這個錯覺、才有這種報導。
大學生炒股票,從以往的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是絕大部分會輸光收場。不過,這也不是壞事。以往的歷史也告訴我們,這其中不少會累積到寶貴的經驗,幾年之後,便可以反敗為勝,變回大贏家。
這其中的一個好例子,就是梅偉琛,他正是在唸大學時,把錢輸光了,但從此之後,便發奮圖強,自我揣摩出炒股心法,至今為止,已賺到了第一桶金,住豪宅、開名車、整天去旅行,出入富豪飯堂了。另外一位年輕人,也是在少年時炒垃圾股,連家裏的錢也輸光了,後來居然成為垃圾股專家,還成為了著名博客添。
我常常對年輕人說﹕「我年紀太大,才學股票,已經太遲了,成就不可能比得上你們。你們難得有少年入行的機會,好好賺錢吧。」
對於學習股票而言,股災、輸錢,未嘗不是好事。正如巴菲特的老句﹕「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do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我在科網股狂熱的1999年開始炒股票,但真正學懂股票之道,是在科網股爆破之後的2001年至2006年之間,而我的《炒股密碼》正是在2007年出版。
說到最後的一位賴小姐,我的看法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從模擬炒股中真正學懂炒股,這正如模擬駕駛課程不可能取代開車實習,唸完新聞系也不能馬上成為稱職記者。不過,先在模擬倉學習一段時間,也許可以減少輸錢的機會,不過卻會增加學習炒股的時間。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A4%A7%E5%AD%B8%E7%94%9F%E6%87%89%E8%A9%B2%E7%82%92%E8%82%A1%E7%A5%A8%E5%97%8E%EF%BC%9F%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

揸細價股 抵過揸港交所

【明報專訊】星期五那天,同某名細價股莊家吹水,他當然是推銷細價股啦!他說﹕「其實𠵱家的細價股最抵,只要你挑市值兩億元以下的創業板,市值4億元以下的主板,長揸,幾年一定有幾倍的回報,好過揸港交所(0388)。」

他的分析是﹕第一,有殼價支持,第二,現在要濫印股票實在太難,因此股票要善價而沽,否則養一隻殼可能會蝕本。不同以前可以亂印,股票成本就是印刷成本。

藍籌看業績 細價股靠「政策」

股票不能向下炒,就唯有向上啦!20多年前,某名上市公司老闆因為勾結基金經理,被廉署控告,好彩甩身。後來他成為了向下炒的專家,他的說法是﹕「法例唔畀我找基金經理炒高隻股票,咪唯有向下炒囉,向下炒又安全,又賺梗。」

所以說,藍籌股的走勢,看的是業績,細價股的走勢,看的是政策,政策怎麼寫,細價股就向法律隙中炒,永遠是這樣。

我繼續問那名莊家﹕「你有幾多隻殼在手?」

他說﹕「8隻。」

這應了一個傳說中的故事﹕有一個酒會,公關公司說有百幾間上市公司的老闆會到,誰知只來了4個人。客戶大怒,公關公司說﹕「呢4個人咪係百幾間上市公司的老闆囉!」

我說﹕「𠵱家個股市咁嘅衰樣,你仲叫人買細價股投資,邊度有咁多錢呀?」

他說﹕「唔係噃!我哋班莊家,個個都好有錢噃,如果有人想賣殼,我都仲想買,你有樓賣,我都啱。」

我嘆氣說﹕「這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唔怪得啲貧富懸殊咁離譜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8460958172&issue=20180213

2018年2月12日

股市低位在22000點

【明報專訊】股市好像跌得很驚人,但事實是:

第一,現在只跌了1星期,通常一次熊市,會下跌1年半左右,這其中會經過好幾次的plateau,讓你稍為喘息,有時會長達1個多月,讓你有止跌的假象,然後再跌過;

第二,一次的熊市,通常會下跌30%至70%,現在只跌了一成多些,只是因為跌得太急,才會如此嚇人。所以,如果這是熊市,仍然有幾成的下跌空間;

第三,直至執筆為止,股市仍然處於高位,超過了2015年的「大時代」;

第四,股市實在升得太急,因此下跌也急,是正常的;

第五,暫時仍然沒有太壞的消息出現。如果因經濟暢旺而加息,這不是太壞的消息,因為股價有業績支持,至少不足以形成金融海嘯式的下跌,但不排除以後有更壞的消息出現;

第五,壞帳當然是很壞的消息,但直至現在為止,中國壞帳只是傳言,從來沒有證實過。

下面是我的估計:

第一階段的暴跌縱然未停止,但也不遠了。下跌同上升一樣,也要醞釀和累積能量。

第一階段暴跌快完結

如果你問我,這一次的熊市,將會在什麼時候見底,我會回答:在金融海嘯之後,港股最大的波動空間,是在22000點至24000點的範圍,因此我會認為,低位是在22000點。就這一點,我比沈大師稍為樂觀。不過,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就算是到了低位之後,也要一年半載,才能恢復元氣。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8377672381&issue=20180212

女人的邏輯

李天命曾經笑言,女人沒有邏輯,也許,女人並非沒有邏輯,只是其邏輯是用另一套數學去作瞭解。

我曾經講過,女人有一種想法,就是「飲醉酒唔算」,例如問她,有沒有試過出軌,或者是一夜情,她回答沒有,但其實是有的,不過那次是飲醉了酒,所以唔算。

另一個很常見的說法,就是有女人說﹕「我拍親拖,都好長時間,一拍就是幾年。」再追問下去,哦,原來一夜情不算,散拖也不算,只有認真的拖,才是一拍就幾年。如果是讀過哲學的人,都知道這是「套套邏輯」(tautology),是永遠正確的。

這就是葉念琛電影所講的,女人說不好,就是好,說不願意,就是願意,說分手,就是不要分手。

說到女人說分手,也是另一套邏輯,在通常的情況之下,是想男人去求她們,求得兩求,便復合了。所以,如果男人不去求她,便是沒情義,女人會怨他很久很久。這種情況,《十二夜》的張燊悅,便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如果女人是認識了第二個男人,這種分手,便是真的分手,沒得救了。反而男人說分手,結果往往是拖拖拉拉,腳踏兩條船,不知如何收科。

本欄在周日寫成,周一刊出,由於周五美股急拗一千點至倒升330點收,如無意外,周一港股應該是在暴跌之後的第一次反彈,接近買甚麼都會嬴錢 周二就唔敢包了。祝大家好運!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212/571569

從《聯合聲明》去分析「一國兩制」

今日「一國兩制」所產生的種種問題,究竟根源在何處,得回溯到中英談判的年代。

英國本來提出方案,以主權換治權,即是把香港島和南九龍的主權歸還給中國,以換取包括香港、九龍、新界整個地區的治權。但是,中國卻否決了,堅持收回整個香港,理由是它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因此也無需遵守條約規定。

中英兩國的分歧,在《聯合聲明》表達得很清楚,第一條是中國的自說自話:「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第二條卻是英國的自說自話:「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三條有12款,講明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也即是《基本法》的內容,第四至第八條才是兩國的「聯合聲明」,講的是在過渡期間,中英政府的互相責任。現時中國外交部講的「聯合聲明失效論」,指的就是四至八條。

在英國和泛民的眼中,「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是英國把香港交回的條件,但在中國的眼中,既然只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就沒有權同中國講條件,事實上,英國提出的「條件」,是「主權換治權」,而不是「一國兩制」,已被否決了。

《中英聯合聲明》是在聯合國登記的文件,究竟有沒有法律效力呢?換言之,中國自說自話的第三條,關於「一國兩制」部分,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

第一個重點是,條約、協議之類,就算沒有在聯合國登記,也有法律效力。第二個重點是,這是一份「聲明」,據說英國本來想簽協議,但中國拒絕了,看來是早有伏線。第三個重點是,聯合國並沒有對其在登記的文件有裁決權,有人違反了,亦吹佢唔脹,掹佢唔長。

《基本法》第二條講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所謂的「授權」,便是上司和下屬的關係,不同於美國,聯邦政府並非州政府的上司。

這正是我常常說的,中國就「一國兩制」的立場,就像唐伯虎寫的「我為秋香」,早寫得明明白白,只是人們道行不夠,看不出來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9E%E3%80%8A%E8%81%AF%E5%90%88%E8%81%B2%E6%98%8E%E3%80%8B%E5%8E%BB%E5%88%86%E6%9E%90%E3%80%8C%E4%B8%80%E5%9C%8B%E5%85%A9%E5%88%B6%E3%80%8D-115522

2018年2月9日

派錢是經濟學 是另類的負所得稅

我和本報的專欄作者Henry Porter是好朋友,但政見南轅北轍,完全站在對立一方,幸好也有共通點,就是讀過書、明事理、邏輯好、懂經濟學、會分析資料,因此,討論政策、月旦人物,往往不謀而合,皆因意見大可自由,科學不容歪曲。

不過,在香港的政界,實在有太多人或事違反常識,例如有人提倡用跑步上班來解決交通擠塞問題,也有政黨的政綱是以農立港,以及設立杜賓稅(Tobin Tax)等等,但不要緊,反正今日的社會,立場分明,反正都無人看政綱啦。

說回Henry Porter,他作為前親社民連和人民力量人士,向來大力支持派錢,尤其是,正值《財政預算案》即將公布,而也預知了政府將有大量盈餘。因此,他寫了好幾篇文章去批評「反對派錢離地三政棍」,即毛孟靜、譚文豪、郭家麒。

他在文章中,首先否定了毛孟靜所說的「政府理財理念係用最少嘅錢幫到最多嘅人,而派錢並唔係咁」,因為派錢的經濟學意義是「最低行政費將最多錢平均分俾所有人」,但這牽涉到交易成本理論,以毛孟靜的資質,不一定明白。

其實,派錢的基本原理,就是佛利民所講的負所得稅,曾俊華在其行政長官競選政綱當中,也有提及。香港第一個人提出的,是二十多年前的立法局議員羅祥國,當時人們以為他是傻瓜。但在今日,不少先進國家都已或多或少的實施了變相的負所得稅了,而負所得稅的最大好處,也就是前述的「最低行政費」。

在一年半前,瑞士曾經進行公投,表決每人每月派發2,500瑞士法郎,即約一萬八千港元,推動者認為這是「讓人民活得有尊嚴的基本數目」。事實上,近年來,「無條件基本收入」正是熱門課題之一。

瑞士的這項公投結果以76.9%反對而否決了。傳媒報道只指出人民害怕因而加稅,以及削弱競爭力,但報道並沒提及,所謂的「派錢」,同時也幾乎削減了所有的其他福利,中心概念正是減低交易費用。

因此,討論派錢的本質,並不止福利,也不止是人權,而是科學、是經濟學。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4%BE%E9%8C%A2%E6%98%AF%E7%B6%93%E6%BF%9F%E5%AD%B8-%E6%98%AF%E5%8F%A6%E9%A1%9E%E7%9A%84%E8%B2%A0%E6%89%80%E5%BE%97%E7%A8%85-115328

牛巿完未?

【明報專訊】我和一伙朋友的「學術研究」的另一重點,是這一次的升市,如果已經完結,究竟會不會太早呢?

查這次升市,如果以2016年9月9日的18,278點是最低,來計算為起步,升至2018年1月29日的33,484點,就是最高的話,一共升了1年4個月又10日,升幅83.19%。

對比1998年8月13日的6545點,升至2000年3月28日的18,398點,一共升了1年又7個半月,升幅189%。

金融海嘯在2008年發生,10月27日的10,676點是最低,到了2010年的11月8日24,989點則是高點,一共用了2年零12日的時間,升了134%。

下一次是在2011年10月4日的16,170點起步,炒至2015年4月27日的28,588點,用了3年6個月13日時間,升了76.79%。

下調兩三成屬正常

這中間其實經過一次反覆,不知應不應該計上去:即2013年1月30日的23,916點,是用了1年3個月26日的時間,升了47.9%。隨後由同年6月25日19,426點起步,再升至前述2015年的「大時代」,那就是花了1年10個月又2日的時間,去上升47.16%。

很明顯,這一次是以更短的時間,完成了更短的升幅,如果下調,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它縱然調整,也應和上幾次一樣,只會下調兩成至三成之間,不會太大。不過,我當然傾向相信牛市未完,但這也許只是主觀願望而已……這正如我同朋友說:「喂,成個牛市,都係半飽半餓,未食飽過一餐,點可以離場呀?寧願戰死罷就!」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8115108883&issue=20180209

2018年2月8日

舊官離巢回馬槍 通貨膨脹目標制

美國的股災,不知怎的,我總從陰謀論去想,皆因時間實在太過巧合:在耶倫離任聯儲局主席的那天,開始暴跌,在鮑威爾就職的那一天,股災正式發生。

在此要補充一些背景資料:當年的聯儲局主席伏爾克離任,是功成身退,格林斯潘是榮休,伯南克向來沒錢,是到私人機構揾真銀,但是耶倫離任,卻是不被續約,不情不願,因此臨走時來一記回馬槍,也是大有可能的事。

另一則背景資料是,在這三十年來,向來是由經濟學家出任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卻是異類,是律師和投資銀行家出身,再加上特朗普一口氣換了聯儲局的5位理事,整個財金系統的「老海鮮」對這班新官上任來一個下馬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下馬威之餘,也順便測試一下新官們的應變能力,以及他們的政策取向,底線何在等等,這不單是為官之道,也是財金權貴的投石問路策略。

講完陰謀論,現在講加息,因為,有說美股這次的暴跌,是因加息恐懼而引發。

貨幣政策並非任意性,而是有客觀的指標。像港元,是和美元掛鈎,像歐元,其發行量由三大指標構成:通脹率、就業率、經濟增長率。

美元的政策也差不多,不過主要看的是通脹,即是所謂的「通貨膨脹目標制」,目標是維持2%的通脹率,不多也不少。

在這裏又要解說:「通貨膨脹」的英文是「inflation」,但這兩者的字面意思並不等價。中文「通貨膨脹」的「通貨」指的是「流通貨幣」,意即貨幣不值錢了,「膨脹」也有「大量發行」的意思。換言之,中文的「通脹」意味著貨幣增長。

英文的「inflation」字面只指「膨脹」,並沒指明是「貨幣」。政府的方法是計算多種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這就是通脹率了。

然而,這些年來,價格增長最快的是資產,也即是投資品,代表了消費物價的通脹率,在這一年來,則是在1.6%至2.7%之間徘徊。

換言之,聯儲局一直在努力維持2%的通脹目標。說鮑威爾是鷹派、鴿派,莫不成他會放棄了既定多年的通脹目標政策嗎?聯儲局主席究竟有多大的自主度去把自己變鷹、或變鴿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8%8A%E5%AE%98%E9%9B%A2%E5%B7%A2%E5%9B%9E%E9%A6%AC%E6%A7%8D-%E9%80%9A%E8%B2%A8%E8%86%A8%E8%84%B9%E7%9B%AE%E6%A8%99%E5%88%B6-115053

歷史教訓 大跌巿不賣股

【明報專訊】由於股市大跌,我們一班人圍爐取暖,分別講出相似的大跌歷史,希望找出一個類似的走勢,作為以後策略的借鏡。

第一個例子是﹕股市在2006年10月27日超過了2000年3月28日的18,398點,到了2007年2月27日,收市是20,500點,28日單日跌至19,426點,即是5.23%,幾日後3月6日跌至最低的18,876點,相比起2月23日的高點20,844點,7個交易日內跌了9.4%。

當時我心想﹕「已經累積贏了八位數字,留得青山在,下次贏更多。」於是我把手頭股票清倉,包括了1元買入的新世界數碼基地(0276),即後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妖股」的蒙古能源。

兩星期後,市場爆發力量,我才陸續把股票買回來,但已錯失了大量的機會,還好買回一隻金匡(0286,現稱同佳健康),從3毫幾升至3個幾,也算是一隻十倍股。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炒作的觸發點,是劉鳴煒當了這公司的董事,由此可以見得,他當時雖然是初出茅廬,已經是萬人迷了。

曾賣清持股 錯失反彈大賺機會

後來幾個月,細價股狂炒,人人賺大錢,指數則在10月30日創了史上最高的31,958點。這是因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如果不算「直通車」因素,港股在7月26日的23,854點是高點,8月17日被稱為「大奇蹟日」,最低跌至19,386點,距離高位跌去了4468點,即18.7%,收市居然升回1375點,即7%。

這就是我們現時堅持不肯沽出手頭股票的原因。但也當然,過去的往績並不足為今日之訓,以前次次如此,今次輸清光,也是常有的事,這在邏輯學來說,叫「羅素的雞」。

我們還找出了其他的類比事件,明天再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8030475418&issue=20180208

表達語言文字的4個層次

日前我在本欄寫了浸大學生會在1月21日發表的《就普通話畢業要求致語文中心的聯署信》,全文以廣東話口語寫成,水平極低,意猶未盡,今日就其原則問題再深入探討。

廣東話是一種方言,不過,我們也可以說,每種語言在開始時,也不過是一種方言。法文本來是巴黎地區的方言,我看浸大學生用廣東話來寫那封公開信的原意,應該是有把廣東話地位提升的作用。在這裏我先不講其政治含意是對是錯,只客觀地從語言文字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問題所在……請別誤會,那封信件只是一個引子,我要說的,並非特定事件,而是基本原理。搞理論,向來是我的嗜好和強項。

一種語言,不管是哪一國的語言,英文也好,日文也好,法文也好,任何文字都好,一共有4種表達方式和層次:

第一是口語,真正的口語,即是我們日常所使用的口語,是不講文法,有時用前文下理去貫通,有時用身體語言去表達,或許可以說,Whatsapp或WeChat時所用的語言,也是這一種。

第二種是書面的口語,即是我口寫我心。正如前言,把日常對話原文寫成文字,往往出現了混淆,試過listening test的同學應該會知得很清楚。於是,當我們要我口寫我心時,例如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寫信給爸爸媽媽,便會用上這種書面口語。這種語文,從文字的角度來看,是拙劣的,很多冗語,有時也表達得不清楚,不過寫時卻不用腦子,是隨意的書寫。

第三種是書面語,那時經過修飾的文字。你攤開一本英文小說,用的就是這種文字,不過為了令到內容更加切合,很多時,當作者寫到對白時,則會把文字調較至我口寫我心,或真正的口語。換言之,文學會採用這種語言。

第四種是正式文件的書面語,像中文文件,是要特別學一套應用文來表達。就是英文信件,也有很多客氣的用詞,並不同於普通的書面語,日文就更不用說了,大量敬語需要使用。

浸會大學的那封信的問題在於,誤以為廣東話公文就是用「我口寫我心」寫出來的廣東話,這正顯出其對語言的無知,也丟了廣東話的臉。

最後說一句,要把廣東話寫得好,的確用不著懂得說普通話,但卻要精通文言。傳統廣東文人不懂普通話,但卻人人精通文言文,如果不把文言文掌握得好,絕對寫不好廣東話文字。像我本人,普通話向來講得很爛,應該不會比那些浸大學生更高明。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08/010082639.shtml

2018年2月7日

傳媒股的出路

黃浩洽售《壹週刊》後又告吹的故事,暫時仍是各執一辭的羅生門,黃是朋友,《壹》是我僱主,我也不便多言。然而,客觀事實一共有三:1)壹傳媒(282)缺錢。2)在網絡世紀,傳媒普遍經營困難,壹傳媒再被政治打壓,百上加斤。3)《壹週刊》出售不成,是既成事實。
查實,現時壹傳媒有十幾億元資產,殼價7億元,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士持有73%以上,只要賣殼,不難套回幾億元現金,不過,《蘋果日報》也許要私有化,剝離公司之外,而《壹週刊》則可能暫時要留回上市公司之內,以作持續業務。
壹傳媒的一項重大資產,是其佔5.02%股權的David Webb。以Webb的崇高聲望,如果願意當主席,甚至注入其webb-site.com,並將其商品化,公司股價大升,小股東反輸為贏,也是指日可待。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207/20297915

嚐.高美: 監管當局坑死股民例子

在上周五,聯交所發表了就首次公開招股靈活定價及重新分配配售部分刊發指引信,在同一天,美股三大指數大跌,道指跌665.7點,即2.54%,在周一收市,更進一步股災,跌了1,175點,即4.61%。

股災和指引信相信只是巧合。不過,這措施的確是把現有的新股定價和分配配售/公開發售的機制優化了,就事論事,這值得鼓掌歡迎。

第一個改革是把新股發售價可以比招股章程所列明的,最多下調10%。這即是說,假如在招股後遇上了股災,仍然有機制可在最後一刻,把發售價調低,這自然有利於投資者。

有趣的是,這正如前述,股市正在下調,而從明天至下周三,在5個交易日之內,竟然有14隻新股上市,其中8隻在上周五或之前已完成申請,另外5隻則在上周五已完結了孖展倉申請(周一上午現金倉申請完結)即是說,申請者在申請後看不到美股的暴跌,後悔也已來不及,幸好新指引即時生效,這究竟是不是雨中甘露,有待觀察。

第二個改革,是規定了在15倍超額認購之內,把配售部分回撥的數目限制:一是不超過原來公開發售部分的兩倍,二是不超過總發售股份的30%,以較低者為標準。

這當然是好事,因為假如公眾認購數字不理想,勉強實行回撥,上市日的股價就會不振,受害的就是股民了。然而,我又要翻舊帳:半個月前上市的「嚐.高美集團」(8371),超額認購只有11.33倍,按照招股章程,明明不超過15倍不用回撥,但是帳簿管理人行使酌情權,公開發售從10%回撥至50%。結果不用說,需求不足而供應量大增,股價全日潛水,最高跌14%。

這離譜的「酌情權」,肯定是監管當局的傑作。查在上市前5天,它發表通告:「為……確保證券有一個開放的市場,加上因應監管機構就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規定作出查詢……於創業板上市延至較後日期。」

監管當局明知回撥太多,必然影響股價,如果是講明條件,你情我願,也還罷了,但強用酌情權,是違反合約,坑害股民。流通量不夠,讓它重新招股,或索性禁止上市,咪算囉,何必去害股民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A%90%EF%BC%8E%E9%AB%98%E7%BE%8E%EF%BC%9A-%E7%9B%A3%E7%AE%A1%E7%95%B6%E5%B1%80%E5%9D%91%E6%AD%BB%E8%82%A1%E6%B0%91%E4%BE%8B%E5%AD%90-114888

擴闊稅基只為「坑」窮人

【明報專訊】話說今年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估計有1,700億元,有會計師認為政府應盡早檢視稅制,解決稅基狹窄問題。

稅基狹窄向來是會計師批評政府的老調,幾十年來都是如此,也沒有什麼新意了。我的看法是,這反映會計師的視野狹窄,政府稅基狹窄其實不是什麼問題。

從會計的角度看,一家公司的收入來源愈多愈好,因為這代表了公司的財政比較穩定,一方面不足,還可以從另一方面加進。但是,這只是從公司的角度去看,公共財政是完全兩回事。

從公司看,你多一單收入,就是多一筆錢,但從公共財政來看,你的收入全部是來自同一班人,就是730萬香港市民,他們逃也逃不了,問題只是在於從哪些人的口袋裏去收,以及收到的數目是多少而已。

增公共財政收入 不應打窮人主意

稅基再闊,這些人的口袋裏沒錢,政府的收入始終保障不了,稅基再狹窄,只要市民的口袋有錢,政府照舊盤滿砵滿,就像現時的特區政府。

這些會計師們,最喜歡就是提倡銷售稅呀,出售公屋呀之類的,總是想擴大稅網,從窮人的身上打主意,根本就是害人精,也從來不懂得公共財政之道。說穿了,從窮人的身上收到一百幾十元,就叫做擴闊稅基嗎?這叫做「坑人」。

所謂的「擴闊稅基」,目的其實是要從有錢人的身上去抽稅,又或者是用者自付,以減少浪費,但是會計師提出的方案,十居其九卻是向窮人埋手,所以說,會計師就像律師一樣,都是有錢人的門口狗。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7945503378&issue=20180207

2018年2月6日

說花錢

高登討論區有一個post問﹕「足球員月薪過千萬港幣,啲錢係點樣使法?一個月買一間豪宅,踢十年有百幾項豪宅、船、飛機?」

有的答案是﹕「你買幾千蚊玩具,佢咪買幾百萬玩具,你住400尺,佢咪佢4000尺,再加一千尺花園,有個泳池,水邊小屋。咁大地方,要人打理,呢樣你阿媽做,佢請一堆工人做。你買一手騰訊,佢買100手騰訊,大市跌,佢一樣係蝕入肉。你零存整付,佢都係咁做,不過你3000,佢30萬囉。」

另一個答案則是﹕「樓主有冇乜興趣,如果玩到極致級,會洗幾千萬,仲要係無底深淵。 即係比如音響,車,錶,相機果啲咁。」「養私人飛機, 遊艇好貴。」「養遊艇有限錢,飛機就真係無底洞。」

其實,要使錢,好容易啫,根據《The Hollywood Reporter》報導,Johnny Depp瀕臨破產,因他每月花費超過200萬美金,包括花7,500萬美金買下14棟豪宅,用1,000萬美金買下一艘豪華遊艇,每個月更要花35萬美金作遊艇保養,另外每月花3萬美金買酒飲,以及大買藝術品,單單三幅由已故阿根廷畫家Leonor Fini繪畫的真跡,已要24.5萬和32萬,40位保鑣年支出是花360萬付給40位保鑣,還有676萬給前妻Amber Heard的贍養費。

以上這些支出,還未包括溝女,也許因為他太靚仔,溝女不用錢的關係。雖然,贍養費也算是溝女開支的一種,不過,老婆呀,女朋友呀,開支可以是無限,先不去計。單算嫖妓,最高級的,一個十萬八萬,以下是以港元算,一晚玩幾P,又或者是二三十萬包月,一包包幾個,一年千零萬,很平常。

如果是明星呀,又或者是溝高級model呀,成本一個可能要幾百萬元,一個Birkin都十幾萬,手錶或汽車都幾十萬,付首期就要幾百萬了。不過這些高價貨色,沒有人日日換畫,一年幾個,都是二三千萬元,便可以搞掂了。

吸毒好像不太貴,不過你請好多人開party,吸最高級的,一次都可以花位數字,一年吸一千萬元以上,甚至更多,都是閒閒地。

買衣服不用花太多錢,但是一套bespoke西裝幾十萬元起跳,如用用vicuna料子,就要幾十萬元了,fur百幾萬元一件都有,一對鞋子都要幾萬元。男人通常一季買百零萬元,已經很好了,但女人則隨時買幾百萬,一年就是過千萬了。女人買手袋,當然花費更大,一年過diamond birkin兩百萬元港紙,講到錶,有位上市公司主席說過,買太貴的錶不實際,百零萬一隻就剛剛好了。不過,手錶要價值幾百萬元的,才算是高級。

講到車,幾百萬一台只是給普通人開,限量版的全都過千萬元以上,Bugatti都要兩千幾萬。

至於船,高登仔說「養遊艇有限錢」就錯了,首先,玻璃纖維造的就不入流,入門是鐵船,貴幾倍,油錢也貴幾倍。鐵船當中,以Lurssen品牌最高級,幾億元至幾十億元都有。養一條船,要養十幾個至廿幾個crew,一般富豪除了在自家有船之外,在地中海也養一條,美國人則在加勒比海也有。

最後說到飛機,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友,取了某位有名的香港富豪﹕「He doesn’have a decent jet。」能夠直飛到紐約的Gulgstream 550起碼啦,不過香港養飛機特別貴,外國可以平好多。香港某位大亨徐京華最牛,有幾架波音737,入便有睡房,會議室,飯廳,浴室,電影院,可惜這位大亨已然身陷內地,it is history。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A%AA%E8%8A%B1%E9%8C%A2%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62%E6%9C%9F%EF%BC%89/

利息高低會影響股市嗎?

通常我評論或回應某一篇文章,並不代表我反對其作者,反而代表我在某程度上尊重和認同他們。這一次我所評論的,是羅家聰在《信報》專欄「一名經人」的一篇文章「息口低就不會跌,請君回顧那些年」,正是由於我是他的長期讀者,才會作出出於尊重的討論。

他的文章主題,是低息並不一定足以撐住股市不跌,例如1954年至1963年間的低息環境,尤其在1959年,以及1963年至1964年間,利息只有2%至3%,和現時的1%至2%相去不遠。

當時並沒有恆生指數,但可以參考成交量,間接證明港股只是上落市。反而是在1967年至1973年,利息升至8%至9%,港股卻在大升。

該文的結論是﹕「查差估署的《年報》所見,樓價亦曾在1964年至1967年間跌過,史有記載。重温圖3,1964年正是低息剛結束而開始加息之時。誰說息口剛起尚未高就可大安旨意?」

這些論點有幾點註腳﹕

第一,當時的世界金融體系仍然是布列頓森林體系,即是以美元為本的金本位,其通脹率和今天的fiat money體系是完全不同,因此,其利率含義也和今天是完全不同。

第二,香港經濟應該是在1964年至1967年間陷入大衰退,銀行擠提、倒閉,不止是樓價,而是整個香港的經濟幾乎陷入崩潰。1968年開始復甦,這復甦一直維持到1973年,但在1973年,股市倒了,不過實質經濟仍在快速增長,樓價也沒有下跌,後來還爆升添。

第三,這篇文章的例子並非說明息口低股市也會下跌,而是說,在息口回升的初期,股市已經有可能開始下跌了。

第四,另一個例子則說明了,在利息高企的情況之下,股市一樣會上升,例如1967年至1973年。

其實,真正的情況是,股市有很多影響因素,利息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抽出一個因素,去講它對股市的影響,則只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並沒有決定性的必然因果。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06/010082517.shtml

鮑威爾比耶倫更鴿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主席由耶倫改為鮑威爾(Jerome Powell),純從政治角度看,這自然代表了特朗普上台,意即一個新興的權貴集團取代了傳統的權貴,因而作出的換血,有人認為,他在早期會延續耶倫的政策,但不排除加息會偏向鷹派。

照我的看法,如果按照特朗普的思維和一貫以來的政策,都是有利於商人的大右派,鮑威爾的加息態度,應該是比耶倫更鴿才對。

所有股災都在經濟最好時發生

很多人認為,加息不利股票市場,我不反對這說法,可是,這要看看加息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現在的情况是經濟太好,要用加息來壓抑經濟,在宏觀而言,反而不是壞事。

其實,對股市更壞的影響不是加息,而是經濟不景,不管利息多低,股市也會不振。然而,最壞的,即是引起股災的情况,就是盛極而衰,要知道,所有的股災都是發生於經濟最好的時候。

我在《炒股密碼》中,解釋過這種現象:在這個時候,實質經濟已經變差,不過還未在數據中反映出來,但老闆們已發現公司的高增長不再,因此不會把資金繼續投資在生意之上,反而是抽出資金,去買樓買股票投資,因此,股市最高點時,往往反而是實質經濟已經由盛變衰時。

當所有的資金已經投入股市,沒有新水加入,股災便發生了。但由於實質經濟已經在萎縮,資金也無以為繼,經濟便衰退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7857254274&issue=20180206

2018年2月5日

做明星不成倒貼四十幾萬元

很多少女的願望是加入娛樂圈,這也引起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幾日前,聽到了一件真人真事。

話說有某位少女,都叫做頗有條件,小公司看不上,於是簽了大公司。現在的行規,是一簽約便是十年八年,沒有月薪,但會預支零用,賺到錢後,便從收入扣回。

這位少女十分純情,入行後,當然玩老正,老闆的朋友應酬聚會不大去,去了也不同那些滿身銅臭的客戶有任何溝通,不消說的,她也得不到工作。過了幾年之後,她覺得不對頭,便向公司要求解約。

OK,要解約,那便襟計了﹕每個月一萬元預支,出車、set頭、化妝、機票等等,全都要還錢,一計之下,盛惠四十多萬元,一個公屋家庭,真的要賣當借,才可以還清債務。

我對此事的評語,是﹕「呢條女應該一早畀老細潛規則左先,咁應該不會追她四十多萬元。所以說,做這一行,要想不被潛規則,根本不可能。」

線人的說法是﹕「她還是第一天就要被潛,如果是欠下四十多萬元,才去找老闆,老闆睬她才有味,不如收錢好過!」

所以說,在這一行,還是有潔身自愛的女子,不過潔身自愛的下場很悲慘啫。

本周的心水是炒半新股,這兩個星期,足足有15隻新股上市,所以是新股和半新股的天堂!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205/570750

DQ沒有準則 林鄭不懂管治

管治可以寬鬆,也可以嚴厲,兩千多年前的大政治家管仲說,嚴厲比較容易管,寬鬆的技術含金量比較高。不過,無論古今中外,管治之道有一個大原則,就是清楚闡明政府的法理和原則,讓人民有所適從,而這個簡單的道理,林鄭政府是完全錯犯了,所以我才會得出結論:她是個無知婦人,完全不懂管治之道。

如果她把所有人都放了,一個也不DQ,這是寬鬆,雖然建制派會不高興,但這明確說明了政府的政策。反過來說,如果她把涉事的5個人全數DQ,至少說明了政府的底線何在,雖然民主派會很不高興,可能還會搞群眾運動,但反正政府的形象總不會差過梁振英時代。

然而,現在是DQ其中3人,放生了2個,政府就必須說明其界線何在。

如果擺明說香港眾志是港獨組織,所以DQ周庭,雖然也會引來反對,但這至少並不自相矛盾。可是,現時政府的統一口徑,是問題並非出在政治連繫,而是出在個人行為。不過,如果論到個人行為,周庭並沒有明講過港獨,但區諾軒卻明支持過自決和港獨作為必然選項。

當然,候選人可以悟今是而醒覺非,姚松炎收到選舉主任的來信,澄清後,便成功入閘參選。但是,區諾軒卻並沒有收到信件,也即是說,並沒有澄清過以往的言論。同樣地,被DQ的3人,也沒有收到過信件,直接否決了。

政府的說法,是這是選舉主任的自由心證,不過,選舉主任的決定,是不是應有一系列的準則,以及法律依據?

理論上,他可以諮詢律政司長的意見,但這只是諮詢,選舉主任仍享有生殺大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甚至聲言,當時她身不在香港。換言之,如此重大的事件,上層官員完全卸膊,把責任壓到一個小小的選舉主任的身上。

相比起當年馬時亨,上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不到一個月,便因仙股風暴事件向公眾致歉,把下屬的過錯攬上身,這才是高層的風骨。相比之下,更顯出林鄭政府完全不肯承擔,卸膊是低級官僚的慣風,沐猴而冠,始終上不了大台盤。

港島區候選人還有伍廸希、任亮憲、陳家珮。九龍西候選人有鄭泳舜、蔡東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dq%E6%B2%92%E6%9C%89%E6%BA%96%E5%89%87-%E6%9E%97%E9%84%AD%E4%B8%8D%E6%87%82%E7%AE%A1%E6%B2%BB-114561

雙頂之後 破位將大升

【明報專訊】在股市之中,匯率因素究竟佔了多大的比重?我在《炒股密碼》中,曾經講過,當年津巴布韋的貨幣跌至一文不值,但其股市居然狂升,對比之下,其股市居然還升凸了匯率𠻹。日本之前日圓跌股市升,又是另一個例子了。

香港在2015年的大時代,大升沒兩三個月,即短命而瓜,其中一個原因,是人民幣大跌,意即港元大升。如果扣除匯價因素,當日的28000點,和2007年的32000點,勉強可以構成一個雙頂。

計及匯率 大時代28000已見雙頂

為什麼「雙頂」有如此的重要性呢?因為在香港的股市,一共有過兩次的雙頂,分別在1973年和1981年,1700點和1800點;1997年和2000年,17000點和18000點,當雙頂完成了之後,下一次的大升,就是完全突破上次的高位,像1981年之後的1987年,升到4000點,2000年之後的2007年,升到32000點。

為什麼我會提出這些歷史數據?因為現在正是33000點,和2007年的高位正好也是雙頂。但究竟這一次是真的雙頂,還是在2015年已經完成了雙頂格局,今次將會升至四五萬點或以上,只有上帝,才可以告訴我們了。(按:上帝開了一個facebook專頁,大家只要在搜尋打上「上帝」兩字,即可找到。)

有讀者留言,說我引用的歷史數據樣本太少,在統計學上不可當真。我只能回答說,就是在道瓊斯發明其牛熊理論時,樣本也非常之少,這是股市所有統計數據的通病。如果把數據不足也視為理由,其實是等於推翻了所有數據分析。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7771229771&issue=20180205

2018年2月2日

今次牛市 將會以甚麼形式爆破?

恒指在周一和周二連跌了兩天,兩日累積跌幅是547點,即是跌去了1.65%,這當然是濕濕碎的跌幅,但是網上不少股民已經在大喊股災來臨了,幸好周三雖然美股下跌,但港股則倒升279點,大家發現虛驚一場,方才鬆了一口氣。

我已太多次嘲諷太過market sensitive的股民,皆因股市的升升跌跌,是平常的事,如果升跌幾個巴仙,便呱呱嘈,這顯然不宜炒股、只適合銀行收息的心理質素。

個別股票的升跌,並不受到大市短期波幅的影響,所以炒股票也用不著看幾個巴仙上下的波幅,英文叫作「insignificant」,根本就是無聊。大市的跌幅,必須會連累到大部分的股票同時下跌,才有討論的意義。

真要講大市,我在網上看了大量年輕股民的評論,發現他們幾乎全都太green,沒有經過真正的殺戮,如果這一次的牛市像2015年般,快速玩完、快速暴跌,他們也許不會受創太深,但如果像有些人預測般,殺上4萬點後,才進入大熊市,那就將會死傷枕藉了。

我常常說,30歲以下的投資者,沒見過金融海嘯,其心目中的熊市,不過是較大幅度的調整而已。40歲以上的投資者,沒見過金融風暴,沒經歷過長達幾年的大熊市,更加沒見過樓價下跌。

50歲以下的投資者,沒見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這一次的跌幅相對來說,並非最高,不過,卻是one day gap down,散戶逃生無門。在這對上幾年,還有1982年的政治熊市,因中國決定收回香港而發生,出租的回報率高達十幾巴仙,港元也守不住。

60歲以下的投資者,沒見過1973年的股災,從1,700點跌至150點,相等於今日的股市跌至2,925點。70歲以下的投資者沒見過1967年的暴動,90歲以下的投資者也沒見過日治香港,連股市也關閉了。

這一次的大升市完結時,美國有人說會像1987年,玩一天暴跌。不過,如果像某些本土派人士般,預測「支爆」,結果就是1997年至2003年般,長期熊市。如果「支爆」到中國政治崩潰,就不排除是1941年的翻版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B%8A%E6%AC%A1%E7%89%9B%E5%B8%82-%E5%B0%87%E6%9C%83%E4%BB%A5%E7%94%9A%E9%BA%BC%E5%BD%A2%E5%BC%8F%E7%88%86%E7%A0%B4%EF%BC%9F-114355

證監只打擊太串莊家

【明報專訊】細價股的世界,和撈偏門差不多,很多莊家都怕被人劈,所以有保鑣跟出跟入,我曾經說過,某名莊家有幾個高頭大馬的北方美女保鑣跟着,真正的目的,除了保護老細之外,還有「威威食雞」的成分。

要知道,細價股的deal(交易)很多是undertable(枱底交易),口講口賠,當拗數時,就要出動黑社會講數,所以,黑社會也是莊家的必備「基建」,有一名仁兄,仲自己做埋龍頭大哥𠻹!

另外一名仁兄,因為向某大莊家收數,反而被賞識,大莊家說:「錢我就唔還畀對方,不過可以借幾百萬畀你使住先。」其原因,就是因為認識股票的黑社會十分之少,但不精通股票,又怎可以上枱講數、上門收數呢?正是因為人才難求,這名大莊家馬上招攬這名黑社會入伙,那幾百萬元advance(預付款 ),當然是「第日做嘢扣數」,扣完之後,還賺了好幾千萬元𠻹!

不可能掃清細價股莊家

警察拉黑社會,同證監拉莊家,道理也差不多,警察通常拉那些道友、蠱惑仔之類,唔通會拉大撈家?做賭場疊碼、開夜總會、大生意嚟,身家分分鐘一百幾十億,正當商人,點拉呀?至於證監,梗係拉細價股莊家,或者係艇仔啦!唔通去大行拉鬼佬,去拉大基金經理,我見過某名藍籌股老闆,喺自己公司做莊炒自己間公司股票,日日做足電腦紀錄,唔通證監去他的公司搬電腦做證據咩!

其實大家都知道,要掃清細價股莊家,同掃清黑社會一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黑社會也有某些維持秩序的功能,除非是像當年共產黨入上海,用共產手法去掃啦!不過,警察雖然不可能掃清黑社會,但要掃蕩某名特別串,高叫十二點後我大晒的招搖分子,卻完全可以做到。現時證監主力打擊的,正是太過串的莊家,如此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7511243786&issue=20180202

2018年2月1日

愚蠢的香港航空

在上周三,以色列籍珠寶商Fetman和比利時籍的Liser,以七千七百多元買了2張凌晨1時15分往東京的機票,航班編號為HX 606,目的是出席當日在當地舉行的第29屆國際寶飾展。二人到達機場,順利辦理登機手續後,準時到達閘口,準備登機,但地勤人員要求他們暫時等候,直至所有乘客上機後,才告知他們不能上機,並將他們的行李卸下。

地勤人員初時推說因機位超賣,其後承認因商務客位有座位損毀,2人需讓出座位給商務客人,並且要求他們改乘翌日航班。港航曾提出賠償現金800元,他們當然拒絕接受,並且聲稱錯過了多個重要會議,客戶亦拒絕再會面,估計最少損失15萬元美元生意額,即逾110萬元港幣,更有可能導致未來潛在的生意損失。不消說,他們向港航要求賠償。

這令我想起在去年4月9日發生的「United Express 3411號班機事件」,根據《維基百科》﹕「一名69歲的美籍越南華裔乘客David Dao在登機就坐後因拒絕將座位讓給臨時登機的聯合航空員工,遭地面安保人員蠻力拖拽出飛機並受傷。」

意圖登機的是4名聯合航空員工,由於飛機滿載,機組先提出400代用券美元和1晚酒店住宿,隨後提高至800美元代用券,也沒有人願意下機,結果隨機抽出4人,其中一人David Dao因拒絕下機而被警察狂扁一頓,「當事人鼻骨骨折、兩顆牙齒被打掉、顎骨受傷,需要面部修復手術。事件還造成他腦震盪,以至於事後無法回憶起自己曾經跑回飛機上。」

這事件造成重大的公關災難,結果對當事人巨額賠償,公司股價猛跌,其CEO Oscar Munoz無法如計劃升任董事局主席。

對於以上事件,特朗普的說法最是有智慧﹕「噢,這十分可怕。不、不,他們(航空公司職員)應付更多錢,或加一倍、兩倍或三倍。你知道的,總有一個價位可以讓我落機。」

說回香港航空的例子,收800元,要求下機,當然沒人肯制啦,但如果把賠償提高至5,000元,反正往東京航班很多,遲十個八個小時,縱然這2位珠寶商人不肯,也有大把人願意。

至於聯合航空的個案,就更加愚蠢,800美元,現金就話啫,是代用券,還要住一晚酒店,當然不是六星級豪華套房啦。其實代用券根本不用成本,好像空中服務員乘機,好多限制,可以長期waiting list,有空位才能上機,莫說是800美元,8,000美元都沒所謂啦。

所以,簡單點說,從香港航空到聯合航空,其問題在於管理階層太過愚蠢,也太不知人民心理、市場價格,犯了完全不應犯的錯。其實只要賠償足夠,乘客爭住放棄機位,完全不出奇。話說深圳有一間餐廳,客人遲到要等位,可以有8折優待,這才是聰明的待客之道。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01/010082199.shtml

本土票源落在誰手 梁游究竟是不是鬼?

曾經風光一時的本土派經過政府一輪凶殘DQ後,現時在立法會的席位只剩下鄭松泰一人,其他成員如香港眾志等,有的加入民主派,成為泛民一部分,另外一些如黃毓民則被泛民視作陌路人。

然而,在這一次補選,本土派票源仍然是舉足輕重。大家常常說,建制派和非建制派之間的支持率,是45:55,但大家也請別忘記,非建制派之中,包括了泛民和本土兩派,如果單憑泛民的票數,非但勝不了建制派,反而是略輸。

正如前述,泛民雖然吸納部分本土派,但仍有部分本土派未被「招安」,甚至有人提出「焦土」策略,故一對一的泛民/建制對決,泛民能否必勝,也是未知之數。當然,如是人氣極高的候選人,勝算幾可肯定的。

在這裏,我沒有忽略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論上,在補選之戰,泛民和建制應壁壘分明,大家全力支持自己一方候選人。但這畢竟只是理想,實際上大家卻各懷鬼胎,生怕自己的票在這次過了給友黨候選人,在下屆選舉收不回來,己黨就吃虧。

因此,無論是泛民或是建制,都會「揸流攤」,不會全力以赴,這也是必然的,只視乎流攤有多流而已。由於雙方都揸流攤,效應互相抵消,故不必深究下去。視乎梁家傑和陳淑莊兩位的言論,是把梁頌恆和游蕙禎視作陌路人,順理成章之下,泛民對他們不用講政治倫理,可以隨便插入泛民候選人進入其選區,而用不著由兩位被DQ者指定繼承人。套句本土派的術語,這叫做「人血饅頭」,即藉著對方的倒霉,反而令到自己陣營得益,有可能因而得到更多的議席。

至於有些泛民支持者把梁游兩人視為「鬼」,即是中共的內鬼,派過來搞亂泛民、製造出DQ亂局。有關這一點,我甚至可用人頭作擔保,絕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我對梁游並無好感,雖然游的樣貌不錯,稍勝周庭。但是,也要說一句公道話:如果他們是鬼,承受這麼大的委屈,吃了這麼多的苦,喂,真的要好偉大的情操,才可以做到。大家以為,在今日的共產黨、建制派,還有這麼偉大的人嗎?

本文的主題就是:吃人血饅頭也罷了,還要指控人是鬼,政治啫,議席啫,留點陰德,好嗎?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C%AC%E5%9C%9F%E7%A5%A8%E6%BA%90%E8%90%BD%E5%9C%A8%E8%AA%B0%E6%89%8B-%E6%A2%81%E6%B8%B8%E7%A9%B6%E7%AB%9F%E6%98%AF%E4%B8%8D%E6%98%AF%E9%AC%BC%EF%BC%9F-114134

港股「大沈判」 下試2萬不出奇

【明報專訊】沈振盈大師是我的好朋友,講到人品,簡直是謙謙君子,無得頂。至於他評論股市,其實有着大智慧,不過有時只是微觀看不全準,才會被人拿作話柄,我則笑他人沒水平,看不穿而已。

以他在兩年前向我推介的恒大(3333)為例子,先是下跌,過了大約一年後,才大升幾倍。要知道,這種大型股票,從籌備到炒上,需要比細價股更長的時間,但如果沒有耐性的普通股民,就看不穿了,就會批評他的預測不準確了。

對今年股市的看法,大部分股評人咪話低見28,500點之類囉!但只有沈大師,才夠膽說下半年低位或下試2萬點水平。不過,對於這個「沈判日」,他的說法是﹕「大沈判?未到未到,仲等緊啲因素出現。」

牛市完熊市現 跌一兩萬點閒閒地

我告訴大家,一個熊市,應該會跌去三成或七成的指數,幾乎沒有例外。所以,如果以今天的指數計,當牛市結束、熊市出現時,跌一兩萬點是閒閒地。所以,那些保守預測波幅幾千點的股評人未夠班,也不懂股市。沈大師的水平,的確是比這些人高上幾班。

不過,也按照沈大師的往績,往往有着一定的standard deviation,這正如恒大的例子一樣,是大方向正確、時間有偏差,說不定跌至兩萬點的日子,是在明年而非今年,也未可知,因為一個標準熊市,可以跌上一至兩年,才跌至最低點。

簡單點說,沈判日必將來臨,只是不知何時何日,正如耶和華的審判日,最初很多人會以為將發生在耶穌死後不久,後來人們以為發生在第一個千禧年……趁現在未發生,大家不妨盡量happy,繼續跳舞!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7426159763&issue=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