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關鍵是在人口流動

底特律曾經是美國的著名城市,十八世紀末期,已被稱為「美國的巴黎」,後來變成了汽車工業的製造中心。
它的最繁榮期是二十世紀的初期,1950年的人口達到了180萬人,在六十年代,經歷了經濟衰退,在七十年代,經歷了石油危機,汽車業不振,從此一步一步的陷入了衰退,人口大遷離,現時的人口則只剩下八十多萬人而已。
有關底特律的破產,很多人都分析過原因了,例如說,經濟太過倚賴單一的汽車業,財政收入也太過單一,諸如此類。當然了,香港人評論這件事,也有拉入香港太過倚賴金融業和地產業,恐怕會步進底特律的後塵。但我的看法是,這只是表面,內裏有著更深層的原因,而香港的客觀環境,和底特律是截然不同的。
兩者最大的一個分別,就是底特律是美國的一個城市,而美國的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動的,美國人到別的城市,別的州份去居住,去找工作,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
當底特律是汽車大城時,在其他地方的美國人,跑到底特律來工作,當底特律經濟不佳時,又有很多人離開了,這正是一雞死,一雞鳴,何奇之有?
在底特律的全盛時期,矽谷這個名字還不知出現了沒有,但是現在,矽谷已經是科技中心的代名詞了。在以前,新一代的科技年輕人,從家鄉跑到底特律找工作機會,在今日,新一代的科技年輕人,從家鄉跑到矽谷去找機會,這兩者的道理是相通的。
換言之,底特律垮得這麼快,是因為它的人才跑掉了,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如果從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城市為本的角度去看,這又有甚麼壞事呢?
假如是:別的城市很好,而你被戶籍制度困住了,不能跑過去,另謀高就,那就是大問題了。
美國的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一個城市衰落,另一個城市興起,是正常的現象。一個城市的專注某種業務,可以造成規模效應,人才集思廣益,這才是正確的戰略,反而如果經濟多元化了,就沒有規模效應,甚麼競爭力也沒有了。
 香港的情況,和底特律是截然不同。香港只是一個城市,雖然在理論上,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可是由於文化背景不同,經濟條件也不同(香港人的平均薪水高得多),香港人口要流動到內地去,極不容易。
但是,正是由於香港人才不容易大量流失到內地去,香港要垮,也不會垮得像底特律這麼快、這麼慘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