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治天皇時代的初期,依然是由幕府執政,卻崛起了支持天皇、討伐幕府的「討幕派」。這些討幕派由於尊敬天皇,不敢直呼其號,所以用「玉」來代替。但這又生了一個問題﹕這個「玉」字應該唸成音讀的「gyoku」呢,還是訓讀的「tama」?
要知道,在日文,同一個漢字,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讀法,最普遍的分類是「音讀」和「訓讀」。「音讀」是按照中文的發音去讀,所以讀法和中文差不多,「訓讀」則是文字固然是漢字,但讀法不管這個,只管照著日本土話去唸。
在上述的「玉」的情況,如果照音讀為「gyoku」,就會比較神聖,但如果照訓讀為「tama」,那就是注重其實用性了。
以上的分別,中文讀者可能不明白,我且舉一個例子,就是《心經》的最後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讀起來十分神秘,很有氣勢,但如果譯成中文,不過是﹕「彼岸彼岸!快到彼岸去!大家快到彼岸去!得到覺悟的最高境界!」但如果譯成中文,這種氣勢和神秘的感覺,就完全失去了。
所以呢,寫文章也好,裝神弄鬼騙人也好,使用一些沒有意義的音符,能夠產生一種特殊的神秘意義,格外受人尊敬。這當然是寫文章的很高境界,並非人人可以有這個程度去理解。同樣道理,神棍玩咒語,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但日本人因為有「音讀」和「訓讀」之別,對此的感覺特別敏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