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菲律賓和印度衰弱之謎

別人分析政治經濟,用的是微觀分析:閱讀了大量的資料,然後根據這些資料,去得出結論。至於我的分析政治經濟,用的則是宏觀分析:只用幾條簡單的理論,去拆解所有的政治經濟事件,看的是大局,不著重細節。
我認為,在政治學上,也可以和經濟學一樣,只用「價格理論」等幾條簡單而美麗的理論,便能推論和解釋所有的政治事件。事實上,我正在寫作一本有關政治學的基本理論的專著,希望能夠在明年面世。
日前約略談了菲律賓的經濟,有一個問題:在二次大戰之後,大家都覺得菲律賓的經濟很好,國家教育也是亞洲名列前茅,而且英語水平又高,所以對於它的前途,也是最為看好。但是呢,在這幾十年間,菲律賓的走勢有目共睹,糟糕不堪,不在話下。
為甚麼會有這個情況發生呢?人們舉出很多微觀上的理由,例如說貪污腐敗呀,國民懶惰呀,但我認為,可以用一個簡單的道理,去說明此事,就是: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經濟,政治權威雖然不是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
菲律賓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史上最大的是在15世紀時的蘇祿蘇丹國,但這是來自中東、信奉伊斯蘭教的外來政權,至於菲律賓的統一,是由西班牙完成,美國繼承,日本又來玩了一陣子,戰後才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當一個新國家成立了之後,需要作出整合,才能發展出中央政府的權威,這國家才有強大的可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亞洲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例如說,日本、韓國,甚至是泰國,都是原來就是一個國家,用不著整合起來,馬來西亞則維持著原來的蘇丹,去繼續管治,相比起菲律賓來,這些國家就比較穩定,人民也比較團結,經濟的發展好得多了。
至於台灣,蔣介石帶著一百多萬的軍隊,去管治當時一千多萬人的台灣,自然容易得很。新加坡則有李光耀,雖然李光耀沒有軍隊,但卻大肆實行高壓政治,大抓共產黨員,這也製造出政府的權威形象來。
除了菲律賓之外,還甚麼國家,是相同的情況呢?答案是:印度。印度也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所以印度的國家整合,也遇上了相同的問題。如果從這一方面去看,印度在建國之後的前四十年間,經濟一籌莫展,也不是奇事了。
看,用這麼簡單的理論,去分析政治,是不是很容易的事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