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

湯文亮的錯誤和林鄭懂不懂樓市

話說同文湯文亮博士撰文,自嘲在物業市場幾十年,但卻預測錯誤。他把問題歸咎於政府,因為信錯政府,因而做錯預測﹕

第一點﹕樓市開始上升,把問題歸因於炒家,出招打壓樓市。我認為政府不知道樓價上升是因供應不足,出招遏抑需求,但當大家適應了辣招,需求自然又會再出現,而且人們擔心再有辣招,更提早買樓,因此樓價比以往升得更高。

第二點﹕陳茂波在2013年初取消勾地,以招標代替,當時他認為供應不足會逐漸解決,樓價就算上升都只是有限。原來政府雖然承認樓價上升是因為供應不足,但未沒有積極解決問題,招標只能夠提供部分供應量,最大供應量是蘊藏在地產商手中,無法解決。

第三點﹕在CY任內,5年時間從地產商補地價獲得可以興建住宅單位不足1萬伙,比新地今年的補地價數目還要少,比正常少了5萬個單位。

第四點﹕我信錯政府,以為官員們真的知道樓價飈升是因為供應不足,原來官員們並不知道,反而深信供應不足只是民間說法,炒賣才是樓價上升原因。由於政府沒有積極提供足夠供應量,樓市依然會上升。

第五點﹕從施政報告中,林太與新團隊絕對了解樓市,供應不足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雖然中原指數再破頂,我認為這是人們對政府信心不足表現。

由於我也寫文章,也不時錯判樓市,因此我對湯博士的狀況甚感同情。對於他的感嘆,我也有回應如﹕

第一點,根據政府推出的數據去作算和預測,常常會錯,因為政府的數據,主要是未來建屋數量,錯誤和走數是常態,因此照錯誤的數據去判斷,肯定出錯。

第二點,建屋不是一朝一夕,是5年至10年的時間,因此前任特首的工作,由後任去收成。因此,在梁振英施政的初期,我對他(至少在土地和房屋政策而言)非常有耐心,因我知道,他任內的土地不足,是曾蔭權的錯,不關他的事。但現在已是林鄭月娥在位,如果梁振英真的有做過事,應已初見成績,但從林鄭政府現時手上的建屋量可知,梁振英的確是走了數。

第三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從統計學來看,現時香港樓宇的需求量是零。皆因在這十多年來,樓宇單位的數目比家庭總數一直多出二十萬伙,所以,無論是政府,包括梁振英和林鄭月娥,抑或是代表本土的民間人士,甚至是反對派,均持此數據,認為不是樓宇不足,而是炒家所致,80萬公屋封頂,也是因此數據而起。

以上的這些人,當然是笨蛋,拿著統計數字,甚麼都不懂,因為一個沒讀過書的幼稚園生,沒有理論基礎,看得統計數字越多,腦筋越笨,這也是一個必然。

這些笨蛋們,只需要周顯大師略劈幾刀,便可把他們劈得遍體麟傷。例如說,只計算樓宇單位的數量,卻不管人均居住面積的惡化,這好比每天吃三個麵包,但麵包的體積縮小了,能吃飽嗎?這也是政府官員只算單位數目,不算面積的大笨特笨。

說到炒家問題,湯博士一定很清楚,今日香港的稅制,已經沒有炒家的存在,因為成本太高,根本炒不起樓。可是,現在連政府高官也買不起樓,那些日日對著數據自閉的本土派人士當然也從來沒有買過樓,他們愚蠢得連甚麼是「資產增值稅」也不懂,便來亂吠一通,要求政府設立此稅來打擊炒家了,所以又怎會知道房屋市場呢?

因為在香港的所有投資工具當中,只有房地產需要的知識最低,也最能保值。換言之,根本沒有比買樓更佳的保值工具,簡單點說,今日的人買樓,是剛性需求,因為保存財富,是基本需要。陳奕迅開巡迴演唱會,賺了一億元,除了買樓之外,還可以做甚麼?現金怕貶值,買股票怕輸錢,買保險……這麼有錢的人,還用得著買保險嗎?

所以我才說,讀數據,不識市場,能有資格講房屋嗎?根本上,買樓的剛性需求,是視乎人均收入而定,一個人會把收入的若干比例,用作投資和保值,其中大部份會投進地產市場,如果供應量比這個數字低,樓價就升,供應量比這數字高,樓價就跌。

第四點,有關林鄭月娥懂不懂樓市,她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現在市民賺了錢,不去買樓,你叫他買甚麼來投資保值?錢將往哪裏走?林鄭月娥和陳帆必須解答這個問題,才能證明這個團隊究竟是不是懂得樓市。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16/010076508.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