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

我對「黃河清」寫的筆記

這是我對「黃河」的閱讀筆記,為免丟失,所以花了兩小時,寫出來發表。

近日不時出現了關於「黃河變清」的新聞,根據報導,現時黃河在平時的非汛期間,80%以上的水都是清的,含沙量不超過每立方米0.8公斤,相比起1919年才開始有記載,最高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911公斤,對比今日的數字,是改善了99.9%。

這是中國政府在大力治河,並且在上游大量植被的結果。十多年來,一直改善著,單單以延安為例子,從1999年至2015年,退耕還林了1,070畝土地,達到了當地的19.4%的面積,植被覆蓋率達到67.7%。不過,退耕還林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少打工仔去了城市打工,連農民也大量減少了,想不退耕也不成。

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河沙有價,商人大量採沙,根本連沙也供不應求了,非法採沙甚至連河床也影響到,也影響了不少堤壩的安全,所以,黃河作為全國的最大的泥沙供應地,豈能不被採光呢?這叫做「鼻屎好食,鼻嚢挖穿」。

早在西漢時代,《漢書‧溝洫志》已經記載了「賈讓治河三策」,意圖有規模地治河,不過現代人則對於賈讓的水利知識則不大同意,也從來沒有人敢於使用他的上策,即決堤改道,任由疏導﹕「徙冀州之民當水沖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不過,真正的黃河變清,卻是在現代科學的努力之下,才能做到,而且是精準完成,提早幾年達標。

但還有一個潛在的壞消息,就是利用植被來減少泥沙,只是在平常時期,一旦遇上大雨,反而會因樹木倒下而有更多的泥沙,而黃河下游經5省、110縣,1億人口,很多時在大旱之後,便有大汛,後果是不堪設想。總之,治河是中國政府幾千年來的責任,歷史學家魏復古(Karl August Wittfogel)所說的「oriental despotism」便是說中國的大一統政權之所以出現,正是因為治水。

有報導說,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提出憂慮,過去是黃河泥沙和大自然平衡,經過萬年計的時間,生態之間的植物和動物有一套系統和默契,例如說,黃河泥沙可以覆蓋鹽鹼地,養養河灘,河中又有一些鯉魚物種是生長在多泥多沙的環境。現時黃河泥沙減少必然會有平衡上的破壞,這轉變到底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還需要去了解。

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黃河之水,本來也並非有如今日般混濁,如今也許只是回復原貌罷了。

黃河是在25萬至30萬年前,開始變黃,5萬年前進一步惡化,但在幾千年前,也遠比現時清得多,到了商朝、周朝時,因為周邊住了太多人民,農業令到水土破壞,植被減少,各國諸候又築堤阻水,越建越高,最遲在在戰國時期,它已經黃色的了,不過《詩經‧魏風‧伐檀》也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這證明了,在戰國時代的黃河山西流段,河水的狀況還不是太差。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已有「河高出民屋」的說法。《爾雅‧釋水》才會說﹕「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戰國時期寫的《左傳‧駟公八年》則引《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在當時,「河」就是今日的黃河,「江」就是今日的長江,至於「river」,通常用「水」或「川」來指,因此今日的「黃河」即是古時稱的「河水」。至於「黃河」這個名字,最早出自東漢時班固寫的《漢書》。還有一點,昆侖山指的是黃河的源頭,所以古時的昆侖山並不是今日的昆侖山,而是隨著地理知識的進步,黃河源頭越找越遠,昆侖山也越變越遠。

從西元前602年,即周定王起,黃河決宿胥口(今河南淇縣東南),是第一次大改道,至1949年至清朝時1855年,黃河有1,594次決口,泛濫年數五百多年,大改道有26次,每次均造成了無可修補的損害,而改道之後,河道自然也不會回復原狀。

黃河只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在長江之下,但論到流域面積,則還在珠江之下,論到水流量,長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都比它多,它只有長江的6%,流量佔全國的2%,但卻灌溉了全國13%的糧食,流經12%人口。

它的流量之所以這麼少,一來是因為建造了太多水庫,令到蒸發量增加,二來是因為太多的挖地造湖,人為制造湖景,三來是因為開採了太多地下水,四來是因為農業和工業用水太多。據統計,黃河每年缺水50億立方米,因此,才需要南水北調的大工程,假如第一期完成後,每年可調水80億立方米。

在中國,向來有一個傳說,就是只有等到黃河的水清了,官員的腐敗才會消失,官員才會清廉起來。

根據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李鄂榮的研究,有歷史可查的「河清」一共有43次,最多出現的是宋徽宗年間,一共出現了3次,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即1556年的關中大地震之後,有過8.3級的大地震,也因而出現了河水清可見底的情況。

最長的一次是1727年,即雍正五年,一共清了二十多天,最後一次則在1788年,即乾隆五十三年,山西巡撫明興上書給乾隆皇帝報「祥端」,反給乾隆斥責﹕「歷代史策,侈陳符端,大率出於傅會舖張,無關實政,河水澄清,雖亦間有之事,但似此侈陳祥端,夸示休証,殊屬無謂。」

換言之,已有二百多年沒有清過了。由於在這43次的「河清」,中國的腐敗始終沒有消除過,因此,「河清官清」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如今的這一次,不但是「久濁終清」,而且清的時間之長,從來未有過,再加上有科學的證據證明這次的「河清」是人為的成功治河,因此也可以相信,這一次的「河清」,應該是有持續性的。

如果再要把「河清」扯上「官清」,雖然,經過了習近平主席的這5年大力反腐,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成果,但至今反腐並未完全制度化,一不留神,隨時死灰復燃,因此,我們也不可以說今日的「河清」是證明了「官清」……當然希望在20年之後,「河清」和「官清」都變成了常態化,那才可以自豪地說出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7/010075635.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