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物業劏細出售 「古」已有之

【明報專訊】那天同人講起納米樓和劏房,我說,只要讀點歷史,將會發現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當樓價太高,沒有人可以負擔得起,分割出售,是古已有之的做法。

想當年,唐樓是一幢一幢出售的,後來有聰明人,發現可以分層出售,只要在律師樓做文件,把業權按比例分契,就可以了。那時,一層唐樓是1000多呎,分成多個小間隔,有牀位,有板間房,有時還建有閣仔,盡量利用每一寸空間。

小時候我的家其實沒有分租給別人,但也建了幾個閣仔,有的用來擺放雜物,有的作為另類的上格牀,也方便得很。

原本唐樓整幢發售 後來有人分層賣

不過,最高級的,當然是石屎造的梗房,因為比起板間房來,都算是有點隔聲,高級得多了。直至八十年代,路邊燈柱還偶有「梗房出租」的招貼。相比來說,今日的劏房有獨立厠所,比起梗房來說,還是高級了一個檔次。

大約在1960年代,開始有小型單位出售,好比今日的納米樓。那時,我的姨姨和姨丈買了灣仔軒尼詩道的英利大廈,我家也買了一間來收租,不過是200多呎。

我記得,有一個小學同學叫蕭寶全,住駱克道富士舞廳旁邊的金禧大廈,也不過是300多呎,不過只租一個房間,一家三口居住。

幾年前,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叫「Felicia」,是個美女,從英國回流香港,當了兩年蒲精,後來到澳門工作,沒多久嫁人生了女兒,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妻良母。

寫着這些地產掌故,忽然想起一句歌詞﹕「春去秋來,時光荏苒……」這是「六嬸」方逸華的名曲,由瓊瑤填詞,如今「六嬸」已去,瓊瑤喪夫之後也生不如死,世事滄桑,不勝傷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724626723&issue=2017112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