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7月,香港有83.1萬架已登記車輛,相比2003年,只有52.4萬架車,14年間,增加了58%。至於道路總長度,則有2,107公里,不算其他車輛,單以59.4萬架私家車來計,每架長約5米,加起來已有2,970公里,超過全港道路總長度。
除了道路不足之外,連泊車位也不足,2006年至2016年這10年之內私家車增長率達49%,但泊車位增幅只有9%。事實上,這二十年來,香港政府對付塞車的方法,就是需求管理,盡量令到開車的人不舒服,迫使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從來沒有人反對過需求管理:當車輛太多、道路不足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壓抑需求,像增加汽車登記稅、汽油稅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等,也都應該同時使用。
可是,政府卻不能利用減少道路供應、停車位供應的方式,令到市民不方便,去壓抑需求。反過來說,王道的方法是,一邊增加道路和停車位,一邊利用其他的方法去作需求管理,好比一邊疏導,一邊堵塞,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說句笑話:要想車輛不使用道路,還不容易?當日佔領中環,很多道路反而見得更暢通了。但必須要記著,道路是給車輛使用的,從這角度看,塞車反而是好事,代表道路被充分利用了,反而完全暢通無阻的道路,才更有問題。
查實,汽車使用道路有其上限,就是其住戶和商戶的總數,以為會無限增長只是杞人憂天,再說,增長率並不代表真的增加了這麼多的車子塞在道路。以香港的貧富懸殊,不過是富豪和富二代增加了幾部車而已,一個車主名下有幾部車,不可能同時在路上走。
市區道路不足,是不是完全沒法子去解決呢?先前說過,多建落貨區,甚至是多建停車場,都可以騰出道路空間,查實很多錶位,都是由路霸所控有,例如位前店舖的主人,又或是由路霸收錢。
此外,新建樓宇完全可以把地下一層中空,變成車站或道路,如交易廣場、藍灣半島,都可製造出新的道路來,只要政府在補地價或樓面面積上,作出補償就可以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2%9E%E5%8A%A0%E5%B8%82%E5%8D%80%E9%81%93%E8%B7%AF%E7%9A%84%E5%B9%BE%E5%80%8B%E6%B3%95%E5%AD%90-10564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