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話﹕「一個人三十歲前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良心,過了三十歲還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大腦。」
我告訴大家,我在三十歲前,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信徒,因此,在三十歲前,我沒有良心。但在三十歲後,這思想漸漸改變,現在的我,已經變成了一個共產主義的「居士」。
根據《維基百科》,「居士」的意思是﹕「古為尊者,現泛指居家修行之士、在家學佛者。」換言之,我是沒有入共產黨的共產主義半信徒,因為我信共產主義,並非全信,只是信一半而已。
如果你問我,為甚麼會半相信共產主義,我會回答,這得從我當年為甚麼相信資本主義開始講。
其實我相信資本主義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讀經濟學,相信經濟學的理論,那便相信資本主義了。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發現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學理論千瘡百孔,很多現狀都無法有效去解釋,也解決不了很多社會問題,因此,我便轉投向/半投向共產主義的懷抱了。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共產主義在基本醫療、教育、科研、軍事、高雅藝術方面,都是勝過資本主義,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奬,也是在共產主義時代的屠呦呦所得到的,奧運奬牌也是在那時開始得到。至於消除貧富懸殊,那就更不用說了。然而,共產主義對於農業、消費品的製造、經濟發展等等,卻是遠遠不如資本主義。據說,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去考察,賓館鄰房的厠所總是滴滴答答地漏水,周總理嘆氣說﹕為甚麼我們能造火箭上太空,但卻造不出不漏水的厠所呢?
這答案很簡單﹕不漏水的厠所是消費品,共產主義的確做不出來,因為這是它的弱項。
再說藝術方面,共產主義培養出大量藝術人才,不過,在普羅大眾藝術方面,例如商業電影,流行曲共產主義卻是一敗塗地。有趣的是,共產主義拿手的藝術,反而是屬於高雅的那一面,並不屬於人民。
正是因為共產主義在消費方面的失敗,長久下去,無法維持,也沒有可持續發展性,中國因而必須要改革開放,但我認為,這並不代表共產主義的失敗。我們對比資本主義,在幾百年前初出現時,直至今天,也是經過了多次的微調改變,把制度逐漸完善化了,才有今天的資本主義。相比之下,共產主義的改動,還是比較少的呢。
總括而言,共產主義曾經有它優勝的地方,但是其優勝處卻沒有可持續發展性,現在把部份教條改革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這成就,仍然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差很遠,所以,我作為一位信奉現實的科學家,只能是半個,而不是一個共產主義信徒……說穿了,我的半信共產主義,也許只是對現時的資本主義不滿,造成了越來越深的貧富懸殊,因而作出的反彈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30/010078195.shtml
2017年11月30日
私樓人均居住面積是騙人數據
政府統計處在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報告,首次公布了人均居住面積,原來只有161方呎,住宅單位中位數則是430方呎,82.2%家庭居住於215至753方呎的單位,至於總單位數目,則有253萬伙,即是從2006年至2016年這10年間,增加了30萬伙,即是每年的增幅,包括私樓和公營房屋在內,也有3萬個單位。
我從2010年重為馮婦,寫社論及評論,一士諤諤地多次攻擊政府的統計資料並沒有提供人均居住面積,民間也從不提及這數字,直至近兩年,才開始成為話題。林鄭政府果然不愧為一個「能吏」政府,在統計數字方面,的確是交出了功課。
然而,公布人均居住面積的數據,只是第一步。公布數字只證明了政府誠實,沒有欺騙市民,但數字有改善才是政績。我要求的,是在《施政報告》中,提供每年的人均居住面積增長指標,而不止於單位數目,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另一個「亮點」則是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的尹兆堅,他說,私樓的人均面積是161方呎,僅高於公屋的120方呎,並非理想數字:「其實一個人只得一個人劏房單位可以居住。」
此話可以見得,這位有份負責房屋政策的代議士,根本不懂得房屋,智力也嚴重低下,沒能力作出正常的思考。
公屋的人均居住面積,才是真的「人均」,因為公屋單位的面積雖然有大有小,但差距並不大,政府也規定了,人多的家庭住大單位,人少的家庭住小單位。
然而,私樓的單位面積有大有小,富人三千方呎豪宅,只住一家四口及兩名工人,相比來說,窮人一家五口只住300方呎劏房。正因私樓人均面積的「貧富懸殊」實在太過嚴重(我笑稱為「房屋堅尼系數」,說私樓人均面積161方呎,撇開富人之後的真正「人均」,恐怕連一半也不到。
這就是我所說的,中產階級的居住環境,比低下階層還要惡劣,因為私樓的人均居住面積,還要小於公屋。這也是我所說的,立法會之內,全是笨蛋,沒有1個人可以有效監察房屋政策,尹兆堅只是芸芸笨蛋中的其中一隻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7%81%E6%A8%93%E4%BA%BA%E5%9D%87%E5%B1%85%E4%BD%8F%E9%9D%A2%E7%A9%8D%E6%98%AF%E9%A8%99%E4%BA%BA%E6%95%B8%E6%93%9A-105831
我從2010年重為馮婦,寫社論及評論,一士諤諤地多次攻擊政府的統計資料並沒有提供人均居住面積,民間也從不提及這數字,直至近兩年,才開始成為話題。林鄭政府果然不愧為一個「能吏」政府,在統計數字方面,的確是交出了功課。
然而,公布人均居住面積的數據,只是第一步。公布數字只證明了政府誠實,沒有欺騙市民,但數字有改善才是政績。我要求的,是在《施政報告》中,提供每年的人均居住面積增長指標,而不止於單位數目,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另一個「亮點」則是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的尹兆堅,他說,私樓的人均面積是161方呎,僅高於公屋的120方呎,並非理想數字:「其實一個人只得一個人劏房單位可以居住。」
此話可以見得,這位有份負責房屋政策的代議士,根本不懂得房屋,智力也嚴重低下,沒能力作出正常的思考。
公屋的人均居住面積,才是真的「人均」,因為公屋單位的面積雖然有大有小,但差距並不大,政府也規定了,人多的家庭住大單位,人少的家庭住小單位。
然而,私樓的單位面積有大有小,富人三千方呎豪宅,只住一家四口及兩名工人,相比來說,窮人一家五口只住300方呎劏房。正因私樓人均面積的「貧富懸殊」實在太過嚴重(我笑稱為「房屋堅尼系數」,說私樓人均面積161方呎,撇開富人之後的真正「人均」,恐怕連一半也不到。
這就是我所說的,中產階級的居住環境,比低下階層還要惡劣,因為私樓的人均居住面積,還要小於公屋。這也是我所說的,立法會之內,全是笨蛋,沒有1個人可以有效監察房屋政策,尹兆堅只是芸芸笨蛋中的其中一隻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7%81%E6%A8%93%E4%BA%BA%E5%9D%87%E5%B1%85%E4%BD%8F%E9%9D%A2%E7%A9%8D%E6%98%AF%E9%A8%99%E4%BA%BA%E6%95%B8%E6%93%9A-105831
封殺現金公司的問題
【明報專訊】當局意圖封殺持有大量現金的細價股,也即是「現金公司」。那天說起這個議題,我提出了一個角度:「問題是,這些現金是從哪裏得來嘅先?」
如果這些現金是集資回來,沒有依照集資的目的使用,當然大有問題,但是如果它的現金是從業務賺回來的,又或是賣掉了資產,得回來的現金,哪有什麼問題呢?
當然,你可以批評,為何公司擁有大量現金卻不派息,但問題在於,在商業的世界,持有現金,當機會遇上時,可以比別人更快去攫取機會。另一個問題則是,持有大量現金,等待機會的時間,究竟多長才是合適,超過多長時間,才是不能容忍?是半年、一年,還是三年?
監管人員不理解市場運作
這就是我常說的,做生意的事,實在難說得很,那些高高在上,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監管機構成員,去監管在商場打滾的上市公司,有時會失之太鬆,有時卻會管得太緊,因為負責監管的人根本不明白市場運作。
近來發現了一間價錢不太貴,又容易找到位子的餐廳,就是官塘的龍皇。其實龍皇的食品水準向來不錯,但服務水平有待改善,ICC龍璽則太貴,所以很少幫襯。在官塘吃晚飯的最大好處,是中午人山人海,但晚上人客不多,可以靜靜地吃飯。
說到官塘,它又名「觀塘」,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呢?我的看法是,「官塘」(government's pond)比較符合中文文法,可能當時那裏有一個「官府的池塘」,但叫「觀塘」,就好像不大對了。但這只是文法上的考據,和歷史無關。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983233578&issue=20171130
如果這些現金是集資回來,沒有依照集資的目的使用,當然大有問題,但是如果它的現金是從業務賺回來的,又或是賣掉了資產,得回來的現金,哪有什麼問題呢?
當然,你可以批評,為何公司擁有大量現金卻不派息,但問題在於,在商業的世界,持有現金,當機會遇上時,可以比別人更快去攫取機會。另一個問題則是,持有大量現金,等待機會的時間,究竟多長才是合適,超過多長時間,才是不能容忍?是半年、一年,還是三年?
監管人員不理解市場運作
這就是我常說的,做生意的事,實在難說得很,那些高高在上,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監管機構成員,去監管在商場打滾的上市公司,有時會失之太鬆,有時卻會管得太緊,因為負責監管的人根本不明白市場運作。
近來發現了一間價錢不太貴,又容易找到位子的餐廳,就是官塘的龍皇。其實龍皇的食品水準向來不錯,但服務水平有待改善,ICC龍璽則太貴,所以很少幫襯。在官塘吃晚飯的最大好處,是中午人山人海,但晚上人客不多,可以靜靜地吃飯。
說到官塘,它又名「觀塘」,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呢?我的看法是,「官塘」(government's pond)比較符合中文文法,可能當時那裏有一個「官府的池塘」,但叫「觀塘」,就好像不大對了。但這只是文法上的考據,和歷史無關。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983233578&issue=20171130
2017年11月29日
增加市區道路的幾個法子
截至2017年7月,香港有83.1萬架已登記車輛,相比2003年,只有52.4萬架車,14年間,增加了58%。至於道路總長度,則有2,107公里,不算其他車輛,單以59.4萬架私家車來計,每架長約5米,加起來已有2,970公里,超過全港道路總長度。
除了道路不足之外,連泊車位也不足,2006年至2016年這10年之內私家車增長率達49%,但泊車位增幅只有9%。事實上,這二十年來,香港政府對付塞車的方法,就是需求管理,盡量令到開車的人不舒服,迫使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從來沒有人反對過需求管理:當車輛太多、道路不足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壓抑需求,像增加汽車登記稅、汽油稅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等,也都應該同時使用。
可是,政府卻不能利用減少道路供應、停車位供應的方式,令到市民不方便,去壓抑需求。反過來說,王道的方法是,一邊增加道路和停車位,一邊利用其他的方法去作需求管理,好比一邊疏導,一邊堵塞,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說句笑話:要想車輛不使用道路,還不容易?當日佔領中環,很多道路反而見得更暢通了。但必須要記著,道路是給車輛使用的,從這角度看,塞車反而是好事,代表道路被充分利用了,反而完全暢通無阻的道路,才更有問題。
查實,汽車使用道路有其上限,就是其住戶和商戶的總數,以為會無限增長只是杞人憂天,再說,增長率並不代表真的增加了這麼多的車子塞在道路。以香港的貧富懸殊,不過是富豪和富二代增加了幾部車而已,一個車主名下有幾部車,不可能同時在路上走。
市區道路不足,是不是完全沒法子去解決呢?先前說過,多建落貨區,甚至是多建停車場,都可以騰出道路空間,查實很多錶位,都是由路霸所控有,例如位前店舖的主人,又或是由路霸收錢。
此外,新建樓宇完全可以把地下一層中空,變成車站或道路,如交易廣場、藍灣半島,都可製造出新的道路來,只要政府在補地價或樓面面積上,作出補償就可以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2%9E%E5%8A%A0%E5%B8%82%E5%8D%80%E9%81%93%E8%B7%AF%E7%9A%84%E5%B9%BE%E5%80%8B%E6%B3%95%E5%AD%90-105645
除了道路不足之外,連泊車位也不足,2006年至2016年這10年之內私家車增長率達49%,但泊車位增幅只有9%。事實上,這二十年來,香港政府對付塞車的方法,就是需求管理,盡量令到開車的人不舒服,迫使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從來沒有人反對過需求管理:當車輛太多、道路不足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壓抑需求,像增加汽車登記稅、汽油稅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等,也都應該同時使用。
可是,政府卻不能利用減少道路供應、停車位供應的方式,令到市民不方便,去壓抑需求。反過來說,王道的方法是,一邊增加道路和停車位,一邊利用其他的方法去作需求管理,好比一邊疏導,一邊堵塞,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說句笑話:要想車輛不使用道路,還不容易?當日佔領中環,很多道路反而見得更暢通了。但必須要記著,道路是給車輛使用的,從這角度看,塞車反而是好事,代表道路被充分利用了,反而完全暢通無阻的道路,才更有問題。
查實,汽車使用道路有其上限,就是其住戶和商戶的總數,以為會無限增長只是杞人憂天,再說,增長率並不代表真的增加了這麼多的車子塞在道路。以香港的貧富懸殊,不過是富豪和富二代增加了幾部車而已,一個車主名下有幾部車,不可能同時在路上走。
市區道路不足,是不是完全沒法子去解決呢?先前說過,多建落貨區,甚至是多建停車場,都可以騰出道路空間,查實很多錶位,都是由路霸所控有,例如位前店舖的主人,又或是由路霸收錢。
此外,新建樓宇完全可以把地下一層中空,變成車站或道路,如交易廣場、藍灣半島,都可製造出新的道路來,只要政府在補地價或樓面面積上,作出補償就可以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2%9E%E5%8A%A0%E5%B8%82%E5%8D%80%E9%81%93%E8%B7%AF%E7%9A%84%E5%B9%BE%E5%80%8B%E6%B3%95%E5%AD%90-105645
TVB「限奶」可強攻大陸
【明報專訊】「邵氏」和「電視廣播」(TVB)(0511)一直由邵蛇控制,六嬸負責日常運作,但因兩人年事太高,終於在2011年出售了控制權。在2014年,邵蛇過身。沒想到3年之後,六嬸也魂歸天國了。
六嬸享年83歲,但以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來算,還算是稍低於平均數,這在富豪而言,更加是below mean了。
以上是企圖證明一條(自己領悟出來的)理論:老年人的最大單一死亡原因,是改變生活習慣,皆因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一旦突然改變,年紀太大,身體適應不來,便會崩潰。有人說,幾十年的老煙槍一旦戒煙,死得更快,不知有沒有科學根據。但我永遠勸老年人只能減輕工作,別要完全退休,正是為此。
最後一提,「六嬸」稱呼之由來,恐怕是來自許冠傑的《打雀英雄傳》歌詞:「六嬸,三太公……」這好像「肥佬黎」的由來,應該也是來自許的《佛跳牆》歌詞:「肥佬黎倒眼輝……」許在當年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120億市值好抵
至於電視廣播這股票,業績實在差劣,但有人說,它的製作質素轉強了。我很少看電視,對此不予置評,但如果論到影視製作,黎瑞剛的能力應高於陳國強……另一個更重要的陰謀論,是TVB無端端的宣布「限奶令」,是無嗰樣整嗰樣,不排除在不久的將來,TVB的節目可以在內地大量播放……否則,又何需限奶呢?
無論如何,TVB的市值只有百二億,已經好抵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897702894&issue=20171129
六嬸享年83歲,但以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來算,還算是稍低於平均數,這在富豪而言,更加是below mean了。
以上是企圖證明一條(自己領悟出來的)理論:老年人的最大單一死亡原因,是改變生活習慣,皆因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一旦突然改變,年紀太大,身體適應不來,便會崩潰。有人說,幾十年的老煙槍一旦戒煙,死得更快,不知有沒有科學根據。但我永遠勸老年人只能減輕工作,別要完全退休,正是為此。
最後一提,「六嬸」稱呼之由來,恐怕是來自許冠傑的《打雀英雄傳》歌詞:「六嬸,三太公……」這好像「肥佬黎」的由來,應該也是來自許的《佛跳牆》歌詞:「肥佬黎倒眼輝……」許在當年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120億市值好抵
至於電視廣播這股票,業績實在差劣,但有人說,它的製作質素轉強了。我很少看電視,對此不予置評,但如果論到影視製作,黎瑞剛的能力應高於陳國強……另一個更重要的陰謀論,是TVB無端端的宣布「限奶令」,是無嗰樣整嗰樣,不排除在不久的將來,TVB的節目可以在內地大量播放……否則,又何需限奶呢?
無論如何,TVB的市值只有百二億,已經好抵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897702894&issue=20171129
2017年11月28日
(接受別人來本地)旅遊是否基本人權?
我常常說的個人喜惡﹕
我吃飯最憎埋單,最鍾意別人埋單,我揸車最憎行人亂過馬路,自己最鍾意亂過馬路,我最憎人無禮貌,自己最無禮貌,我最憎條女去同男仔傾偈(對,傾偈都唔得),自己最中意溝女……餘此類推,不贅。
話說香港人很討厭太多國內遊客來港旅遊,實際上,在2016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次為4,257萬,佔整體訪港旅客約76%,不過,香港的離港人次則有8,910萬,扣去了去澳門大約有1,000萬人次,去外國大約有600萬人次,總括而言,應有七千萬人次以上,去了內地。
所以,往內地的港人人次應比來港的內地人次為多。
以上內容,並非有的放矢,只是指出一個事實﹕在這世界上,旅客快速增加,並非單單發生在內地人來香港,也發生在香港人去內地和外地,估計香港人往外遊的增長數字是每年3%,增長得最快的是日本,增率高達64.6%,估計是因為日圓大幅貶值的緣故。
至於全世界,從1999年至2016年,旅客人數也由6.64億人增加至12.35億人……換言之,旅客人數增加是國際性現象,中國、印度、非洲的崛起,固然是大原因,但是在發達地方,例如在香港,歐洲,美國,也都有不俗的增幅,一來是由於人民的收入增加了,二來是由於廉航、廉價酒店等把旅遊成本減低了,而互聯網也把資訊成本減低,大大的增加了自助遊的可能性和旅遊樂趣。
因為旅遊人數迅速上升,這令到全世界的旅遊城市,旅遊景點,都不勝負荷,居民大呼吃不消。一年多前,我去杭州,根本就是人釘人,完全沒有呼吸空間,其實,在歐洲的所有城市,所有景點,尤其是威尼斯,又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旅客壓迫居民的情況,就像貧富懸殊,並非單單在香港發生,而是普世現象,香港甚至不是最嚴重的個案,不過,當問題又涉及了中港矛盾,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政府當然可以限制旅客人數,就像不丹,變成了富人俱樂部。不過,家家有求,如果別國限制香港人來旅遊,香港人肯定不爽。我不知別人怎麼想,但就本人而言,就寧願大量遊客來港旅遊,換取自己也可去他國的對等權利……不過最佳的方案,當然是「最憎條女去同男仔傾偈,自己最中意溝女」。
本文的主題,其實是想提出一個問題﹕究竟到外國旅遊,是否一種人權?又或者是,容許別的地方的人到本家旅行,又是否人權,又是否(給予別人的)自由?鎖國,又或者只是限制別國人口來旅遊的數目,是否反人權的行為?別忘記,其實不丹和朝鮮,也不過是限制旅客數目,和限制某些國家的旅客而已。
以上的,只是問題,沒有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8/010077940.shtml
我吃飯最憎埋單,最鍾意別人埋單,我揸車最憎行人亂過馬路,自己最鍾意亂過馬路,我最憎人無禮貌,自己最無禮貌,我最憎條女去同男仔傾偈(對,傾偈都唔得),自己最中意溝女……餘此類推,不贅。
話說香港人很討厭太多國內遊客來港旅遊,實際上,在2016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次為4,257萬,佔整體訪港旅客約76%,不過,香港的離港人次則有8,910萬,扣去了去澳門大約有1,000萬人次,去外國大約有600萬人次,總括而言,應有七千萬人次以上,去了內地。
所以,往內地的港人人次應比來港的內地人次為多。
以上內容,並非有的放矢,只是指出一個事實﹕在這世界上,旅客快速增加,並非單單發生在內地人來香港,也發生在香港人去內地和外地,估計香港人往外遊的增長數字是每年3%,增長得最快的是日本,增率高達64.6%,估計是因為日圓大幅貶值的緣故。
至於全世界,從1999年至2016年,旅客人數也由6.64億人增加至12.35億人……換言之,旅客人數增加是國際性現象,中國、印度、非洲的崛起,固然是大原因,但是在發達地方,例如在香港,歐洲,美國,也都有不俗的增幅,一來是由於人民的收入增加了,二來是由於廉航、廉價酒店等把旅遊成本減低了,而互聯網也把資訊成本減低,大大的增加了自助遊的可能性和旅遊樂趣。
因為旅遊人數迅速上升,這令到全世界的旅遊城市,旅遊景點,都不勝負荷,居民大呼吃不消。一年多前,我去杭州,根本就是人釘人,完全沒有呼吸空間,其實,在歐洲的所有城市,所有景點,尤其是威尼斯,又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旅客壓迫居民的情況,就像貧富懸殊,並非單單在香港發生,而是普世現象,香港甚至不是最嚴重的個案,不過,當問題又涉及了中港矛盾,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政府當然可以限制旅客人數,就像不丹,變成了富人俱樂部。不過,家家有求,如果別國限制香港人來旅遊,香港人肯定不爽。我不知別人怎麼想,但就本人而言,就寧願大量遊客來港旅遊,換取自己也可去他國的對等權利……不過最佳的方案,當然是「最憎條女去同男仔傾偈,自己最中意溝女」。
本文的主題,其實是想提出一個問題﹕究竟到外國旅遊,是否一種人權?又或者是,容許別的地方的人到本家旅行,又是否人權,又是否(給予別人的)自由?鎖國,又或者只是限制別國人口來旅遊的數目,是否反人權的行為?別忘記,其實不丹和朝鮮,也不過是限制旅客數目,和限制某些國家的旅客而已。
以上的,只是問題,沒有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8/010077940.shtml
我看錯了兩隻股票
這一年來,我有兩隻很錯的股票,一是中芯國際(981),另一則是有線寬頻(1097)。
前者是一位股神朋友的推介,一年前他的說法是,這股票從2004年上市以來,已經跌了大半,但是現時中國政府正想在芯片技術努力攻堅,瑞信、摩根大通、黑石也入了股,而且也完成了合併股份,從1元股變成了10元股,似乎要吸引基金入股,所以,他大手買入了幾億元,我也推介朋友買入。
當時的股價是9.5元,一度跌至6.91元,現股價則是11.42元,而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等名字也失踪了。
至於有線寬頻(1097),吳光正家族以「3供5,供賣殼」的公開發售,大折讓把控制權轉讓到以邱達昌、鄭家純、李思廉的財團。
大比例公開發售,原大股東送殼,以及後來吳光正家族把有線的股票以送紅股形式,配發給會德豐和九龍倉的員工……以上這些,都是有利於股價的財技,再加上供股後它只有20億元市值,有資產、有現金、有牌照,無論如何,都是超值的股票。
但從當日至今,累積帳面虧損大約是30%。
如果是細價股,跌九成也輸不死人,但以上兩隻,是正經做生意的股票,一旦看錯,後果可能很嚴重。我本來以為,它們可以是「十倍股」,但看來,我錯了。
周顯
蘋果財經,關心你飯碗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128/57514073
前者是一位股神朋友的推介,一年前他的說法是,這股票從2004年上市以來,已經跌了大半,但是現時中國政府正想在芯片技術努力攻堅,瑞信、摩根大通、黑石也入了股,而且也完成了合併股份,從1元股變成了10元股,似乎要吸引基金入股,所以,他大手買入了幾億元,我也推介朋友買入。
當時的股價是9.5元,一度跌至6.91元,現股價則是11.42元,而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等名字也失踪了。
至於有線寬頻(1097),吳光正家族以「3供5,供賣殼」的公開發售,大折讓把控制權轉讓到以邱達昌、鄭家純、李思廉的財團。
大比例公開發售,原大股東送殼,以及後來吳光正家族把有線的股票以送紅股形式,配發給會德豐和九龍倉的員工……以上這些,都是有利於股價的財技,再加上供股後它只有20億元市值,有資產、有現金、有牌照,無論如何,都是超值的股票。
但從當日至今,累積帳面虧損大約是30%。
如果是細價股,跌九成也輸不死人,但以上兩隻,是正經做生意的股票,一旦看錯,後果可能很嚴重。我本來以為,它們可以是「十倍股」,但看來,我錯了。
周顯
蘋果財經,關心你飯碗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128/57514073
方逸華精明愛才
【明報專訊】我不認識「六嬸」方逸華,就只在小時候常聽她唱的《船》,這是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的主題曲,故事很sad,最記得的角色是「紀遠」,是個很受女人鍾愛的流浪客,如果我沒記錯,TVB劇集這角色是由鄒世孝飾演。
不過,我有一些朋友都同「方姐」(按﹕這個「姐」字應讀「謝」音)幾熟。
欣賞劉家昌才華 無條件出錢支持
第一個是劉家昌,方姐非常欣賞他的才華,2000年時,家昌在內地圈了一些地皮,用來建酒店,方姐支持了他3000萬元,後來內地樓價大升,家昌因而賺了很多錢。他在後來的財富,主要是來自這些房地產。跟着他和家人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可在傳媒上看到了。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想在方姐的身上賺錢,大擦其鞋,但都沒有用,皆因方姐是非常精明的人,但她資助家昌,卻完全沒有講條件,人們說,一來是她愛才,二來是家昌真的是好人。
第二個是向華勝和其女友,有一段時間,他們每星期都見幾次面。向生常常說方姐和邵逸夫的故事,其中一個最有趣的,就是邵蛇和方姐在日本玩過山車,當時邵蛇90多歲,方姐70多歲,兩人玩了一次,方姐嫌不夠喉,獨自玩多一次。我當時聽了,大吃一驚。
本來還寫了很多,不過蕭若元已經先說了。其實,蕭若元曾經在邵氏當過監製和編劇,和方小姐最熟,應該是很權威的第一身報道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811074784&issue=20171128
不過,我有一些朋友都同「方姐」(按﹕這個「姐」字應讀「謝」音)幾熟。
欣賞劉家昌才華 無條件出錢支持
第一個是劉家昌,方姐非常欣賞他的才華,2000年時,家昌在內地圈了一些地皮,用來建酒店,方姐支持了他3000萬元,後來內地樓價大升,家昌因而賺了很多錢。他在後來的財富,主要是來自這些房地產。跟着他和家人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可在傳媒上看到了。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想在方姐的身上賺錢,大擦其鞋,但都沒有用,皆因方姐是非常精明的人,但她資助家昌,卻完全沒有講條件,人們說,一來是她愛才,二來是家昌真的是好人。
第二個是向華勝和其女友,有一段時間,他們每星期都見幾次面。向生常常說方姐和邵逸夫的故事,其中一個最有趣的,就是邵蛇和方姐在日本玩過山車,當時邵蛇90多歲,方姐70多歲,兩人玩了一次,方姐嫌不夠喉,獨自玩多一次。我當時聽了,大吃一驚。
本來還寫了很多,不過蕭若元已經先說了。其實,蕭若元曾經在邵氏當過監製和編劇,和方小姐最熟,應該是很權威的第一身報道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811074784&issue=20171128
《聖經》筆記三則
《馬可福音:7‧24-38》說﹕
「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 當下,有一個婦人,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腓尼基族。他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 耶穌對他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耶穌對他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他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
《馬太福音:15‧21-28》也有類似的記述﹕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這個故事發生時,沒有門徒在耶穌的身邊,所以應該是他自述給門徒。
這對母女和耶穌同是猶太人,但份屬不同的宗教派系,所以耶穌把她們斥為「狗」,不肯醫治。但母親聰明地說,狗吃碎渣也花不了成本,即是你現在有空,醫治也不用成本。這句話勸服了耶穌。從此,耶穌便願意為其他宗派的猶太人服務了。我相信耶穌向門徒講這故事,主因就是講基督教的這個精神。
為甚麼馬太和馬可會同時記載這故事呢?我相信是為了基督教是唯一向猶太人以外的民族傳教的猶太教派,因此有必要用這故事來說明這種做法是耶穌的教訓。而向猶太人以外的民族傳教,正是基督教成為世上最成功的宗教的原因。
《馬可福音﹕14‧3-11》有一段很精采的記載: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 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所做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很多人都說過,基督教教義很像共產主義,我看這一段,往往想笑﹕叫門徒省儉別人,卻把錢花在自己的身上,這豈不是活脫脫的寫照嗎?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5%90%88%E7%B8%B1%E9%80%A3%E6%A9%AB%E3%80%91%E3%80%8A%E8%81%96%E7%B6%93%E3%80%8B%E7%AD%86%E8%A8%98%E4%B8%89%E5%89%87%EF%BC%88%E5%BC%B5%E7%A7%80%E8%B3%A2%EF%BC%89%EF%BC%88%E7%AC%AC152/
「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 當下,有一個婦人,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腓尼基族。他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 耶穌對他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耶穌對他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他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
《馬太福音:15‧21-28》也有類似的記述﹕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這個故事發生時,沒有門徒在耶穌的身邊,所以應該是他自述給門徒。
這對母女和耶穌同是猶太人,但份屬不同的宗教派系,所以耶穌把她們斥為「狗」,不肯醫治。但母親聰明地說,狗吃碎渣也花不了成本,即是你現在有空,醫治也不用成本。這句話勸服了耶穌。從此,耶穌便願意為其他宗派的猶太人服務了。我相信耶穌向門徒講這故事,主因就是講基督教的這個精神。
為甚麼馬太和馬可會同時記載這故事呢?我相信是為了基督教是唯一向猶太人以外的民族傳教的猶太教派,因此有必要用這故事來說明這種做法是耶穌的教訓。而向猶太人以外的民族傳教,正是基督教成為世上最成功的宗教的原因。
《馬可福音﹕14‧3-11》有一段很精采的記載: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 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所做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很多人都說過,基督教教義很像共產主義,我看這一段,往往想笑﹕叫門徒省儉別人,卻把錢花在自己的身上,這豈不是活脫脫的寫照嗎?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5%90%88%E7%B8%B1%E9%80%A3%E6%A9%AB%E3%80%91%E3%80%8A%E8%81%96%E7%B6%93%E3%80%8B%E7%AD%86%E8%A8%98%E4%B8%89%E5%89%87%EF%BC%88%E5%BC%B5%E7%A7%80%E8%B3%A2%EF%BC%89%EF%BC%88%E7%AC%AC152/
2017年11月27日
男女關係的階級因素
我在本欄的一篇文章指出:「 女人多半淺薄,一架名車,可以溝多好多好多女,尤其是住在大西北,屯門、元朗的女,沒有見過世面,分不清California和488的分別,而這些淺薄的女,佔了女的大部分,因此,2009年的California還是很有用很有用的。」
此文當然是引起了不少女性認為我是歧視,不過,本人和本欄向來有這種風評,我也從不否認自己的偏見和歧視,不過,有一個作者的評論,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香港有冇呢啲女人?點會冇,不過唔一定喺所謂嘅大西北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搵個身光頸靚嘅男人,揸架林寶堅尼Gallardo通街兜截單身靚女,試下引唔引到佢哋上車。先講吓啲個實驗背景,係大約3年前做嘅,當時Gallardo已經係「舊款」,因為新款Huracan已經面世;另外,個男人總共嘗試向8個女仔搭訕,當時全部都係單身一人行緊街。好嘞,咁啲測試對像(即係班女)係咪真係咁「淺薄」,全部唔識分新車舊車呢?照畫面睇嘅就情況似係,因為當個男人撳低車窗主動向佢哋搭訕,問佢哋有冇興趣飲杯嘢,8個女仔之中有7個幾乎係毫不猶豫咁就開門上車,只有一個拒絕 」
問題在於﹕測試的地方究竟在哪裏呢?
答案是﹕「結果中環啲女成功上車嘅比率高達85%!」
作者的解說是﹕「呢兩個例子說明,一個人要淺薄起嚟,真係不受地區限制,你識蒲老蘭英文嘞嘞聲又如何?咪又係見高拜見低踩;相反,你住屯門元朗,亦絕對唔代表你冇見識或做人淺薄。大佬,你估而家新界仲係養牛耕田咩,香港都已經細到咁,仲分咩大東北大西北,屯門元朗一早已經係市區,有鐵搭有樓炒,如果仲有人以為稍為有個錢就可以魚肉新界女人,我強烈建議佢揸埋架法拉利入去開吓眼界,包你多幾條拉花出番嚟。」
對於這意見,我的回應是﹕「你不如問下這些在中環和老蘭蒲的女人,究竟是住在哪裏,才下結論啦。」
對,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相信你的階級決定你的行為。這當然有例外,皆因社會科學只能在統計學上成立,但世上永遠有特殊個案,不足為訓,只要在統計學上贏了大數,理論便是正確。
查實,男女關係,除了生理因素之外,還有社會因素和階級因素,所以,王子、公主、貴族、富二代,永遠是最吸引人心,男女關係,同時也是虛榮感,所以富豪花了偌大溢價,去包明星,只是為了炫耀,而不是為了女人本身,挑對象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為了對方會否令到你有面子,抑或是丟臉 嘴巴罵我吹牛的人,心裏都知我說的是事實。
本周不炒細價股,抽新股,根本沒有研究,盲中中亂抽,都應該有60%以上的勝算。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27/561126
此文當然是引起了不少女性認為我是歧視,不過,本人和本欄向來有這種風評,我也從不否認自己的偏見和歧視,不過,有一個作者的評論,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香港有冇呢啲女人?點會冇,不過唔一定喺所謂嘅大西北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搵個身光頸靚嘅男人,揸架林寶堅尼Gallardo通街兜截單身靚女,試下引唔引到佢哋上車。先講吓啲個實驗背景,係大約3年前做嘅,當時Gallardo已經係「舊款」,因為新款Huracan已經面世;另外,個男人總共嘗試向8個女仔搭訕,當時全部都係單身一人行緊街。好嘞,咁啲測試對像(即係班女)係咪真係咁「淺薄」,全部唔識分新車舊車呢?照畫面睇嘅就情況似係,因為當個男人撳低車窗主動向佢哋搭訕,問佢哋有冇興趣飲杯嘢,8個女仔之中有7個幾乎係毫不猶豫咁就開門上車,只有一個拒絕 」
問題在於﹕測試的地方究竟在哪裏呢?
答案是﹕「結果中環啲女成功上車嘅比率高達85%!」
作者的解說是﹕「呢兩個例子說明,一個人要淺薄起嚟,真係不受地區限制,你識蒲老蘭英文嘞嘞聲又如何?咪又係見高拜見低踩;相反,你住屯門元朗,亦絕對唔代表你冇見識或做人淺薄。大佬,你估而家新界仲係養牛耕田咩,香港都已經細到咁,仲分咩大東北大西北,屯門元朗一早已經係市區,有鐵搭有樓炒,如果仲有人以為稍為有個錢就可以魚肉新界女人,我強烈建議佢揸埋架法拉利入去開吓眼界,包你多幾條拉花出番嚟。」
對於這意見,我的回應是﹕「你不如問下這些在中環和老蘭蒲的女人,究竟是住在哪裏,才下結論啦。」
對,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相信你的階級決定你的行為。這當然有例外,皆因社會科學只能在統計學上成立,但世上永遠有特殊個案,不足為訓,只要在統計學上贏了大數,理論便是正確。
查實,男女關係,除了生理因素之外,還有社會因素和階級因素,所以,王子、公主、貴族、富二代,永遠是最吸引人心,男女關係,同時也是虛榮感,所以富豪花了偌大溢價,去包明星,只是為了炫耀,而不是為了女人本身,挑對象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為了對方會否令到你有面子,抑或是丟臉 嘴巴罵我吹牛的人,心裏都知我說的是事實。
本周不炒細價股,抽新股,根本沒有研究,盲中中亂抽,都應該有60%以上的勝算。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27/561126
買樓是為了保值而非為炒賣
房屋政策一共分為兩大核心,一個是居住問題,我在本欄已經講過很多次,也拆穿了很多論者的荒謬理據,簡單點說,應以人均居住面積來作為計算標準,而非用單位數量。另一則是價格問題,坊間論者的謬論更多,但我在本欄則很少述及。
在投資的世界,房地產佔有最重要的地位,這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所有的資產總值當中,以房地產的總價值為最大,比股票、貨幣、黃金等等的總價值,還要高得多。所以,房地產是最重要的資產。
另一個房地產的特色,就是它的保值能力:貨幣、股票的價值有可能化為烏有,但房地產的價值卻是永不消失。一戰之後,德國惡性通脹,馬克變得一文不值,後來發行的新馬克,也是用土地來作為儲備。
當然,黃金也有相同的優點,不過,黃金保存困難,而且沒有實用性,更加不可以出租來孳息,況且,放在家裏,也不安全,容易被人打劫。
此外,房地產投資不但可以槓桿,而且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不高,相對來說,研究房地產,比研究股票容易得多。股票一不小心,便會輸清光,但房地產卻常常水漲船高,小學程度的投資者,也往往可藉著炒樓而發大財。
所以,我常常說,股票是投資品之父,房地產則是投資品之母,後者更加基本、更加重要。在投資學上,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通常會用美國國債的短期利率來作定義。但實際上,貨幣有貶值風險,反而是房地產,輸光還有磚頭和地皮,比貨幣安全得多。
因此,有產階級買樓,不少從來沒有買過樓的無產階級論者,常常以為他們是炒樓,這完全是錯了。有錢人買樓,往往只是為了保存財富,中國的貪官買樓丟空來保值,因為他們相信,房子比人民幣更能保值,湯文亮博士對我說過:「我並非看好樓價,而是,我的公司每月收租幾千萬元,這些現金除了用來繼續買樓之外,還可以做甚麼呢?」
結論是,樓價上升的最大單一原因,並非為了居住,因為要居住,租樓就可以了,用不著買。但它是最能保值的單一投資品,除非人們找出更佳的投資品,否則,他們只能繼續買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7%E6%A8%93%E6%98%AF%E7%82%BA%E4%BA%86%E4%BF%9D%E5%80%BC%E8%80%8C%E9%9D%9E%E7%82%BA%E7%82%92%E8%B3%A3-105308
在投資的世界,房地產佔有最重要的地位,這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所有的資產總值當中,以房地產的總價值為最大,比股票、貨幣、黃金等等的總價值,還要高得多。所以,房地產是最重要的資產。
另一個房地產的特色,就是它的保值能力:貨幣、股票的價值有可能化為烏有,但房地產的價值卻是永不消失。一戰之後,德國惡性通脹,馬克變得一文不值,後來發行的新馬克,也是用土地來作為儲備。
當然,黃金也有相同的優點,不過,黃金保存困難,而且沒有實用性,更加不可以出租來孳息,況且,放在家裏,也不安全,容易被人打劫。
此外,房地產投資不但可以槓桿,而且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不高,相對來說,研究房地產,比研究股票容易得多。股票一不小心,便會輸清光,但房地產卻常常水漲船高,小學程度的投資者,也往往可藉著炒樓而發大財。
所以,我常常說,股票是投資品之父,房地產則是投資品之母,後者更加基本、更加重要。在投資學上,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通常會用美國國債的短期利率來作定義。但實際上,貨幣有貶值風險,反而是房地產,輸光還有磚頭和地皮,比貨幣安全得多。
因此,有產階級買樓,不少從來沒有買過樓的無產階級論者,常常以為他們是炒樓,這完全是錯了。有錢人買樓,往往只是為了保存財富,中國的貪官買樓丟空來保值,因為他們相信,房子比人民幣更能保值,湯文亮博士對我說過:「我並非看好樓價,而是,我的公司每月收租幾千萬元,這些現金除了用來繼續買樓之外,還可以做甚麼呢?」
結論是,樓價上升的最大單一原因,並非為了居住,因為要居住,租樓就可以了,用不著買。但它是最能保值的單一投資品,除非人們找出更佳的投資品,否則,他們只能繼續買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7%E6%A8%93%E6%98%AF%E7%82%BA%E4%BA%86%E4%BF%9D%E5%80%BC%E8%80%8C%E9%9D%9E%E7%82%BA%E7%82%92%E8%B3%A3-105308
物業劏細出售 「古」已有之
【明報專訊】那天同人講起納米樓和劏房,我說,只要讀點歷史,將會發現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當樓價太高,沒有人可以負擔得起,分割出售,是古已有之的做法。
想當年,唐樓是一幢一幢出售的,後來有聰明人,發現可以分層出售,只要在律師樓做文件,把業權按比例分契,就可以了。那時,一層唐樓是1000多呎,分成多個小間隔,有牀位,有板間房,有時還建有閣仔,盡量利用每一寸空間。
小時候我的家其實沒有分租給別人,但也建了幾個閣仔,有的用來擺放雜物,有的作為另類的上格牀,也方便得很。
原本唐樓整幢發售 後來有人分層賣
不過,最高級的,當然是石屎造的梗房,因為比起板間房來,都算是有點隔聲,高級得多了。直至八十年代,路邊燈柱還偶有「梗房出租」的招貼。相比來說,今日的劏房有獨立厠所,比起梗房來說,還是高級了一個檔次。
大約在1960年代,開始有小型單位出售,好比今日的納米樓。那時,我的姨姨和姨丈買了灣仔軒尼詩道的英利大廈,我家也買了一間來收租,不過是200多呎。
我記得,有一個小學同學叫蕭寶全,住駱克道富士舞廳旁邊的金禧大廈,也不過是300多呎,不過只租一個房間,一家三口居住。
幾年前,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叫「Felicia」,是個美女,從英國回流香港,當了兩年蒲精,後來到澳門工作,沒多久嫁人生了女兒,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妻良母。
寫着這些地產掌故,忽然想起一句歌詞﹕「春去秋來,時光荏苒……」這是「六嬸」方逸華的名曲,由瓊瑤填詞,如今「六嬸」已去,瓊瑤喪夫之後也生不如死,世事滄桑,不勝傷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724626723&issue=20171127
想當年,唐樓是一幢一幢出售的,後來有聰明人,發現可以分層出售,只要在律師樓做文件,把業權按比例分契,就可以了。那時,一層唐樓是1000多呎,分成多個小間隔,有牀位,有板間房,有時還建有閣仔,盡量利用每一寸空間。
小時候我的家其實沒有分租給別人,但也建了幾個閣仔,有的用來擺放雜物,有的作為另類的上格牀,也方便得很。
原本唐樓整幢發售 後來有人分層賣
不過,最高級的,當然是石屎造的梗房,因為比起板間房來,都算是有點隔聲,高級得多了。直至八十年代,路邊燈柱還偶有「梗房出租」的招貼。相比來說,今日的劏房有獨立厠所,比起梗房來說,還是高級了一個檔次。
大約在1960年代,開始有小型單位出售,好比今日的納米樓。那時,我的姨姨和姨丈買了灣仔軒尼詩道的英利大廈,我家也買了一間來收租,不過是200多呎。
我記得,有一個小學同學叫蕭寶全,住駱克道富士舞廳旁邊的金禧大廈,也不過是300多呎,不過只租一個房間,一家三口居住。
幾年前,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叫「Felicia」,是個美女,從英國回流香港,當了兩年蒲精,後來到澳門工作,沒多久嫁人生了女兒,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妻良母。
寫着這些地產掌故,忽然想起一句歌詞﹕「春去秋來,時光荏苒……」這是「六嬸」方逸華的名曲,由瓊瑤填詞,如今「六嬸」已去,瓊瑤喪夫之後也生不如死,世事滄桑,不勝傷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724626723&issue=20171127
2017年11月25日
我買進有線寬頻的經過
有一隻股票,我十分喜愛,買下了過千萬元,暫時虧蝕了幾百萬元,很可能是看錯了市,不過勝敗是兵家常事,因看錯市而輸錢的機會也常常有,這一次不會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只要在研究的過程中,分析不錯,輸了的錢,也沒有輸入肉,隨時可以在別的股票之上贏回來,拉上補下,那就沒問題了。
令我輸了幾百萬元的就是有線寬頻(1097)。
話說有線寬頻本來由九龍倉(0004)所控有,持股量高達73.84%,但是由於電視業不景氣連年虧蝕,九龍倉意興闌珊,甚至公開發話說不想續牌下去了。
然而,在本年四月,鄭家純、邱達昌、李思廉、趙令歡成立的「永升」,和九龍倉談好交易條件,買進有線寬頻的方式,就是有線寬頻先以大折讓65.57%,以三供五供股,而九龍倉則放棄供股。
如此一來,永升便可以廉價入股,成為有線大股東,而九龍倉不單把公司拱手相讓,同時有線欠下九龍倉的三億元貸款亦以股代債償付,以每股作價0.3563元計算。
看其賬目,有線有十四億元資產,十一億元負債,即是不算現金,有三億元資產。但我認為,它的片庫並未計算在內,因此,它的真正資產值,應在八億至十億元之間。再算殼價,大約值七億,換言之,它真正價值是在十五億元左右,我指的是在供股前的價值。
然而九龍倉竟然會把一間有十五億元的資產的公司,送給永升,自己一分錢也收不到,以商論商幾乎絕無此可能。吳光正是商場上的叻人,怎會做蝕本生意?
在股票界,通常把上市公司以這種方式送出,最大可能是期望新主入股之後,有方法刺激股價,令股價飛升幾倍,原大股東不但可收回成本,而且還有合理利潤。
至於供股,則以公開發售進行,不設供股權,因此供股的人比較少,有6.17%的小股東放棄了供股。供股之後,九龍倉把持股全數分配給股東,另一方面,會德豐作為九龍倉的大股東,持有60.03%,收到實物股票後,再把這些實物股票派給其股東。然後,九龍倉以股代債得來的股票,再來實物分派,也分派到會德豐的股東手上。
在分派之後,現時有線的中央結算參與者有六百四十個,比恒地、新地、東亞、金沙等藍籌股還要多,但是大量參與者只持有幾十股、幾百股、幾千股碎股,毫無殺傷力。
看交易所資料,永升現持有43.22%,估計吳光正家族還持有20.76%,加起來是63.98%。看中央結算記錄,在永升宣布進駐後,BNP和南華進場買入,一直增持,現已持有8.18%,加起來就是72.16%。
暫時看來,我是輸錢當中,但在今年四月,我在某傳媒寫:「在明年永升接手後,幾個新股東將會全力催谷新牌照業務,業績一定會非常亮麗,再加上幾個基金聯手撥火,供股後股份又乾晒,股價就可大炒特炒……」明年還未到,暫時我還未輸得晒!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773
令我輸了幾百萬元的就是有線寬頻(1097)。
話說有線寬頻本來由九龍倉(0004)所控有,持股量高達73.84%,但是由於電視業不景氣連年虧蝕,九龍倉意興闌珊,甚至公開發話說不想續牌下去了。
然而,在本年四月,鄭家純、邱達昌、李思廉、趙令歡成立的「永升」,和九龍倉談好交易條件,買進有線寬頻的方式,就是有線寬頻先以大折讓65.57%,以三供五供股,而九龍倉則放棄供股。
如此一來,永升便可以廉價入股,成為有線大股東,而九龍倉不單把公司拱手相讓,同時有線欠下九龍倉的三億元貸款亦以股代債償付,以每股作價0.3563元計算。
看其賬目,有線有十四億元資產,十一億元負債,即是不算現金,有三億元資產。但我認為,它的片庫並未計算在內,因此,它的真正資產值,應在八億至十億元之間。再算殼價,大約值七億,換言之,它真正價值是在十五億元左右,我指的是在供股前的價值。
然而九龍倉竟然會把一間有十五億元的資產的公司,送給永升,自己一分錢也收不到,以商論商幾乎絕無此可能。吳光正是商場上的叻人,怎會做蝕本生意?
在股票界,通常把上市公司以這種方式送出,最大可能是期望新主入股之後,有方法刺激股價,令股價飛升幾倍,原大股東不但可收回成本,而且還有合理利潤。
至於供股,則以公開發售進行,不設供股權,因此供股的人比較少,有6.17%的小股東放棄了供股。供股之後,九龍倉把持股全數分配給股東,另一方面,會德豐作為九龍倉的大股東,持有60.03%,收到實物股票後,再把這些實物股票派給其股東。然後,九龍倉以股代債得來的股票,再來實物分派,也分派到會德豐的股東手上。
在分派之後,現時有線的中央結算參與者有六百四十個,比恒地、新地、東亞、金沙等藍籌股還要多,但是大量參與者只持有幾十股、幾百股、幾千股碎股,毫無殺傷力。
看交易所資料,永升現持有43.22%,估計吳光正家族還持有20.76%,加起來是63.98%。看中央結算記錄,在永升宣布進駐後,BNP和南華進場買入,一直增持,現已持有8.18%,加起來就是72.16%。
暫時看來,我是輸錢當中,但在今年四月,我在某傳媒寫:「在明年永升接手後,幾個新股東將會全力催谷新牌照業務,業績一定會非常亮麗,再加上幾個基金聯手撥火,供股後股份又乾晒,股價就可大炒特炒……」明年還未到,暫時我還未輸得晒!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773
2017年11月24日
綠置居除褲放屁 倒不如自購公屋
綠置居並非林鄭月娥的發明,而是她的前任梁振英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把部分公屋專門出售給現有公屋租戶及合資格「綠表」人士,其單位價格比居屋更低。說穿了,這其實是變相的遷徙公屋富戶,好讓他們騰出現時居住中的單位給輪候人士。
不過,林鄭月娥把這計劃發揚光大,卻是事實。林鄭所設計的房屋階梯,一共分為5種制:公屋、綠置居、居屋、首置同私樓。不少人說,其中的綠置居和首置,並無存在價值,這一點,我同意。
首先要說的是,首置樓當然並無此需要,因為要幫助首置人士,並不需要特別為他們建造特別的樓宇,只要責成銀行給予特別的按揭成數優惠,再加上本來已經存在的首個單位不用付特別印花稅,已經足夠。架床疊屋地另設首置房,反而扭曲了正常的私樓市場。
至於綠置居,它的3個基本概念:第一,折扣率較居屋為高,第二,申請者的負擔能力以4人家庭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為基準,按揭與入息比例為40%,第三,單位售價在成本價之上……說穿了,它的質素根本就是公屋翻版。
我反對綠置居的理由很簡單:它的質素既然與公屋相同,為何要把富戶逼遷出原來居住的公屋,購買和搬來這裏?不如索性效法董建華時代的政策,讓他們買下原來居住的公屋,豈不是更為省事?
一個家庭住慣了一個地區、一個屋苑,要他們搬遷,無論在交通、在街坊融合,均會不習慣,再說,搬來搬去,也會花掉不少錢,所以,自購公屋是比綠置居更為優勝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要公屋輪候人士入住富戶歸還的二手公屋,是剝奪他們入住全新公屋的權利,是歧視窮人。我固然認為說話的人應該要去檢查智力,皆因居住是市民基本權利,但住新樓不是。再說,就算沒有綠置居,富戶也要歸還公屋,這些舊公屋莫非便要丟空?不過,富戶自購公屋,綠置居變回公屋,卻至少可解決這(低智的)指摘。
總括而言,綠置居的本質就是架床疊屋,除褲放屁,由梁振英政府提出,由林鄭政府發揚,這恰好證明了,政府根本不明白、也沒想過民間的想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6%A0%E7%BD%AE%E5%B1%85%E9%99%A4%E8%A4%B2%E6%94%BE%E5%B1%81-%E5%80%92%E4%B8%8D%E5%A6%82%E8%87%AA%E8%B3%BC%E5%85%AC%E5%B1%8B-105123
不過,林鄭月娥把這計劃發揚光大,卻是事實。林鄭所設計的房屋階梯,一共分為5種制:公屋、綠置居、居屋、首置同私樓。不少人說,其中的綠置居和首置,並無存在價值,這一點,我同意。
首先要說的是,首置樓當然並無此需要,因為要幫助首置人士,並不需要特別為他們建造特別的樓宇,只要責成銀行給予特別的按揭成數優惠,再加上本來已經存在的首個單位不用付特別印花稅,已經足夠。架床疊屋地另設首置房,反而扭曲了正常的私樓市場。
至於綠置居,它的3個基本概念:第一,折扣率較居屋為高,第二,申請者的負擔能力以4人家庭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為基準,按揭與入息比例為40%,第三,單位售價在成本價之上……說穿了,它的質素根本就是公屋翻版。
我反對綠置居的理由很簡單:它的質素既然與公屋相同,為何要把富戶逼遷出原來居住的公屋,購買和搬來這裏?不如索性效法董建華時代的政策,讓他們買下原來居住的公屋,豈不是更為省事?
一個家庭住慣了一個地區、一個屋苑,要他們搬遷,無論在交通、在街坊融合,均會不習慣,再說,搬來搬去,也會花掉不少錢,所以,自購公屋是比綠置居更為優勝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要公屋輪候人士入住富戶歸還的二手公屋,是剝奪他們入住全新公屋的權利,是歧視窮人。我固然認為說話的人應該要去檢查智力,皆因居住是市民基本權利,但住新樓不是。再說,就算沒有綠置居,富戶也要歸還公屋,這些舊公屋莫非便要丟空?不過,富戶自購公屋,綠置居變回公屋,卻至少可解決這(低智的)指摘。
總括而言,綠置居的本質就是架床疊屋,除褲放屁,由梁振英政府提出,由林鄭政府發揚,這恰好證明了,政府根本不明白、也沒想過民間的想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6%A0%E7%BD%AE%E5%B1%85%E9%99%A4%E8%A4%B2%E6%94%BE%E5%B1%81-%E5%80%92%E4%B8%8D%E5%A6%82%E8%87%AA%E8%B3%BC%E5%85%AC%E5%B1%8B-105123
香港電視大搞 前景看好
【明報專訊】星期三中午,在國福樓吃飯,遇到了蕭若元夫婦和好幾個朋友,大伙兒吹了一會水。蕭生當然是主導發言啦,其中的一個話題是,他十分看好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理由是:第一,香港應有一個自己的網上購物平台,因港情和內地不同,很多產品淘寶無法競爭;第二,它剛剛宣布,用億幾歐元購買自動化系統,證明有心大展拳腳。
我一向同意老蕭的高見,席間舉出他在2004年力推中國人壽(2628),果然全中,3年間升了10倍……可惜他自己就沽得太早,沒有贏到大錢,不過他在其他方面的投資,贏得更多,相信他都不志在中國人壽在當年的10倍升幅了。
巨額買自動化系統 有心大展拳腳
我回家之後,翻查資料,看到自己在8月22日也寫了王維基和香港電視:「王維基經營電視,是外行人打逆境波,而且是大茶飯,根本控制不了。但是網購平台,即是消費者心理行業,卻是王維基一直以來的強項,而且還可以由小做起,摸着石頭過河。我看他經營了好一段日子,似乎已經摸索到竅門,準備大做一場了。對於香港電視HKTV Mall的前景,我非常看好,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它的長期客戶囉!」
其實我向來是王維基的粉絲,但就是不認同搞他電視台,曾經多番作出批評。然而他參選立法會,我投了他一票……但他選不到議員,也許是政界的損失,不過能夠專心做生意,卻是香港電視的福氣。
最後,在8月22日我寫該文時,香港電視的股價是1.73元,寫本文時的周三晚上,其收市價是3.06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464568698&issue=20171124
我一向同意老蕭的高見,席間舉出他在2004年力推中國人壽(2628),果然全中,3年間升了10倍……可惜他自己就沽得太早,沒有贏到大錢,不過他在其他方面的投資,贏得更多,相信他都不志在中國人壽在當年的10倍升幅了。
巨額買自動化系統 有心大展拳腳
我回家之後,翻查資料,看到自己在8月22日也寫了王維基和香港電視:「王維基經營電視,是外行人打逆境波,而且是大茶飯,根本控制不了。但是網購平台,即是消費者心理行業,卻是王維基一直以來的強項,而且還可以由小做起,摸着石頭過河。我看他經營了好一段日子,似乎已經摸索到竅門,準備大做一場了。對於香港電視HKTV Mall的前景,我非常看好,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它的長期客戶囉!」
其實我向來是王維基的粉絲,但就是不認同搞他電視台,曾經多番作出批評。然而他參選立法會,我投了他一票……但他選不到議員,也許是政界的損失,不過能夠專心做生意,卻是香港電視的福氣。
最後,在8月22日我寫該文時,香港電視的股價是1.73元,寫本文時的周三晚上,其收市價是3.06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464568698&issue=20171124
2017年11月23日
大學不過是一盤生意
話說城市大學先前向排名機構QS報細學生人數,誇大師生比,以提高排名,去年更聲稱是成為首家獲「QS超五星」獎項的本港大學,排名高於哈佛、劍橋、史丹福、麻省理工。不過,根據QS數據研究總監Ben Sowter的說法,QS星級評核是收費服務,亦是機構的利潤來源之一。記者翻查出來,QS星級服務索價4.1萬美元,包括審核服務、於網頁搜尋介面增設「QS星級檔案」,有效期3年。
其實,今日的大學,不過是商業機構啫,大家都在做大做強,盡量歛財,皆因大學有規模效應,學生人數越多,運作成本越低,協同效應也越強,因此大家都想做「Multi-versity」。
講到收生,所有大學都希望收到將來最有成就的學生,因此,富二代成為了最搶手的對象,因為他們先天上已經成功了。要不,就是政治學生,有名的政治人物基本上可以直入哈佛、史丹福等大學,甚至不用讀書,有人代做功課。EMBA課程不過是成功人士俱樂部,讀來是結識關係網絡,而不是為讀書。
日前,《衛報》近日刊出Stephen Buranyi的文章,的長文,指出科技出版全球年營業額約190億英鎊,介於唱片業和電影業之間,但利潤更高。
在二戰後,兩間專門出版學術期刊的出版社,英國的Butterworths和德國的Springer合,Robert Maxwell本來是職員,後來用13,000鎊買下了兩者的股份,成立了Pergamon Press。
Robert Maxwell的銷售途徑,是不停參加重要科學學術會議,請科學家喝酒吃飯,邀請他們發表學術論文,而大學圖書館凡是有科學期刊出版,不管售價多高,必然會訂閱,反正大學也沒有成本的概念。
後來Robert Maxwell的投資轉向電視台、報紙等傳媒,1991年把Pergamon Press賣了給競爭對手Elsevier 。至於他本人,則在後來被指為以色利間諜,生意失敗,債務纏身,在大西洋的一個小島淹死了。
Elsevier成立於1880年,每年出版2,500種期刊, 2016年的利潤有23億鎊,注意,其邊際利潤高達37%,皆因科學家為了有發表論文機會,發表是免費的,編輯審查也是由同行義務作出,所以它只是支付了製作和印刷費,而且,科學期刊是必需品,不愁沒有銷路。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的房屋政策文章一向是令我踎低噴飯的對象,不過,一單還一,他在近日寫的一篇關於大學教育的文章,雖然中文表達實在差勁,內容重覆了幾次,但卻是擲地有聲﹕
「教職員最重要的不是上課「教育」學生,最重要的要配合「大學」的發展爭排名,鬥畢業生人工高。大學教職員的主要職責,其實不是上課教學,是要鬥噁沒有多少人會認真讀的文章。年輕的、新進的教職員更加是冇得揀!用中文寫的唔計,講本土問題的沒有多大市場,因此要走向國際,有幾多人睇唔重要。有冇impact?要看的是那些其實唔多關事的impact factors。你想真係做啲對社會、對社區、對業界有impact嘅嘢?唔得,大學要保持政治中立。唔好講話唔計入工作量,想book間房同基層組織開個會,都越來越多規矩,總之就係想你唔好搞咁多嘢。因為唔算係impact,或者係大學唔想見到嘅impact。依家,就連同NGO做咗個調查要發表要搞發布會,都話要先將個調查結果交俾學院最高層過過目,真係覺得荒謬到講唔出口……因此,有部份上課前不花時間準備,不作備課,不去Update課題內容,空槍上,半堂時間叫學生自行討論。
有乜辦法,今天的法則,是publish or perish。還要千方百計write for the journal,要摸清楚那一些A級Journal以及其傾向用什麼類型的文章,然後度身訂造,投其所好。有冇人睇、有幾多人睇、其實有乜重要?而且總有人睇的。現在academic publication這個市場咁大。同一個圈子的人,可以是有約在先,又可以是潛規則,今次我cite你,下一次你cite我,互惠互利。」
其實,香港的情況還是比較好,在美國,根據《衛報》報導,全美大學的兼職教員比例已由1970年代的20%增至2011年的超過50%,如果把備課時間也計算在內,收入低於最低工資,而且沒有任何員工福利。一名兼職講師在多間院校合共教授約6個課程,年薪約4萬美元,支付每月1500美元的租金,與償還學生貸款後,要以補習及校對等兼職幫補。數年前,其因教學工作減半,收入大減,因而要賣淫之路,在假期時,賺取每小時約200美元(約的肉金,以免沒錢交租,流落街頭。
如果要我下一個結論,我會引用《國產凌凌漆》的名句﹕「我仲以為我哋嘅交往係建立嚮感情之上,估唔到原來只係一盤生意。」高等教育,說穿了,也不過是一盤生意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3/010077384.shtml
其實,今日的大學,不過是商業機構啫,大家都在做大做強,盡量歛財,皆因大學有規模效應,學生人數越多,運作成本越低,協同效應也越強,因此大家都想做「Multi-versity」。
講到收生,所有大學都希望收到將來最有成就的學生,因此,富二代成為了最搶手的對象,因為他們先天上已經成功了。要不,就是政治學生,有名的政治人物基本上可以直入哈佛、史丹福等大學,甚至不用讀書,有人代做功課。EMBA課程不過是成功人士俱樂部,讀來是結識關係網絡,而不是為讀書。
日前,《衛報》近日刊出Stephen Buranyi的文章,的長文,指出科技出版全球年營業額約190億英鎊,介於唱片業和電影業之間,但利潤更高。
在二戰後,兩間專門出版學術期刊的出版社,英國的Butterworths和德國的Springer合,Robert Maxwell本來是職員,後來用13,000鎊買下了兩者的股份,成立了Pergamon Press。
Robert Maxwell的銷售途徑,是不停參加重要科學學術會議,請科學家喝酒吃飯,邀請他們發表學術論文,而大學圖書館凡是有科學期刊出版,不管售價多高,必然會訂閱,反正大學也沒有成本的概念。
後來Robert Maxwell的投資轉向電視台、報紙等傳媒,1991年把Pergamon Press賣了給競爭對手Elsevier 。至於他本人,則在後來被指為以色利間諜,生意失敗,債務纏身,在大西洋的一個小島淹死了。
Elsevier成立於1880年,每年出版2,500種期刊, 2016年的利潤有23億鎊,注意,其邊際利潤高達37%,皆因科學家為了有發表論文機會,發表是免費的,編輯審查也是由同行義務作出,所以它只是支付了製作和印刷費,而且,科學期刊是必需品,不愁沒有銷路。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的房屋政策文章一向是令我踎低噴飯的對象,不過,一單還一,他在近日寫的一篇關於大學教育的文章,雖然中文表達實在差勁,內容重覆了幾次,但卻是擲地有聲﹕
「教職員最重要的不是上課「教育」學生,最重要的要配合「大學」的發展爭排名,鬥畢業生人工高。大學教職員的主要職責,其實不是上課教學,是要鬥噁沒有多少人會認真讀的文章。年輕的、新進的教職員更加是冇得揀!用中文寫的唔計,講本土問題的沒有多大市場,因此要走向國際,有幾多人睇唔重要。有冇impact?要看的是那些其實唔多關事的impact factors。你想真係做啲對社會、對社區、對業界有impact嘅嘢?唔得,大學要保持政治中立。唔好講話唔計入工作量,想book間房同基層組織開個會,都越來越多規矩,總之就係想你唔好搞咁多嘢。因為唔算係impact,或者係大學唔想見到嘅impact。依家,就連同NGO做咗個調查要發表要搞發布會,都話要先將個調查結果交俾學院最高層過過目,真係覺得荒謬到講唔出口……因此,有部份上課前不花時間準備,不作備課,不去Update課題內容,空槍上,半堂時間叫學生自行討論。
有乜辦法,今天的法則,是publish or perish。還要千方百計write for the journal,要摸清楚那一些A級Journal以及其傾向用什麼類型的文章,然後度身訂造,投其所好。有冇人睇、有幾多人睇、其實有乜重要?而且總有人睇的。現在academic publication這個市場咁大。同一個圈子的人,可以是有約在先,又可以是潛規則,今次我cite你,下一次你cite我,互惠互利。」
其實,香港的情況還是比較好,在美國,根據《衛報》報導,全美大學的兼職教員比例已由1970年代的20%增至2011年的超過50%,如果把備課時間也計算在內,收入低於最低工資,而且沒有任何員工福利。一名兼職講師在多間院校合共教授約6個課程,年薪約4萬美元,支付每月1500美元的租金,與償還學生貸款後,要以補習及校對等兼職幫補。數年前,其因教學工作減半,收入大減,因而要賣淫之路,在假期時,賺取每小時約200美元(約的肉金,以免沒錢交租,流落街頭。
如果要我下一個結論,我會引用《國產凌凌漆》的名句﹕「我仲以為我哋嘅交往係建立嚮感情之上,估唔到原來只係一盤生意。」高等教育,說穿了,也不過是一盤生意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3/010077384.shtml
申請眾、配發高、定價低的致豐
恒生指數在「騰訊控股」(700)一枝獨秀帶動之下,升完可以再升,只可惜細價股一蹶不振,在討論區甚至有人說是「細價股災」。在「騰訊」不敢買,細價股無法買的大氣氛下,近日我只作出兩個炒股決定,一是慢慢買入某隻作為長期投資用的細價股,另一就是入頂頭鎚飛去抽某隻新股。
這隻新股就是「致豐工業電子」(1710),我在上周約略提起過,寫稿時,覺得它實在不錯,因此身體力行,申請頂頭鎚飛,即是九百萬元。
「致豐工業電子」是本港電子零件及產品製造商,生產基地於廣州南沙區。過去3個年度純利分別為2,187萬、2,975萬及7,525萬元,毛利率約兩成半。
它在今天上市,發行2.5億股,招股價格0.52元至0.72元。在上周,我說,「致豐工業電子」和上市後暴升一倍以上的「普天通信」(1720)無論在上市編號、業務性質和集資額均極度相似:「趁著近日市場注意力去炒大型新股,付錢多中籤少,根本無肉食,倒不如吼隻冷門新股,中得多升得多,才是玩新股的正確方法。」也許是人同此心,股民居然也對此股大有興趣,昨天早上公布了發售結果,居然超額認購了約592倍,稍高於「易鑫」(2858),遠高於「雷蛇」(1337),只是不及「閱文」(772),很自然地,回撥了50%。
它的中籤率從0.25%至30%,申請30萬股才穩得一手4,000股。奇怪的事情在於,最低中籤率是在600萬股,即0.25%。但申請更多股份的頂頭鎚飛,卻可獲發1,250萬股,即0.55%,也不知其配發基準究竟是怎樣。
另一奇怪之處是,一隻超額認購幾百倍的熱門股,居然在中間定價,即0.62元,相比之下,「閱文」是上限定價,固不用言,「易鑫」也是上限定價,甚至連認購額只有「致豐」一半的「雷蛇」也以近上限定價。我實在不明白它的配發基準究竟是怎樣。
無論如何,申請眾、配發高、定價低,對我有利,我有信心此股可有八成勝算,也不枉當日向讀者介紹申請其公開發售。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B3%E8%AB%8B%E7%9C%BE%E3%80%81%E9%85%8D%E7%99%BC%E9%AB%98%E3%80%81%E5%AE%9A%E5%83%B9%E4%BD%8E%E7%9A%84%E8%87%B4%E8%B1%90-104914
這隻新股就是「致豐工業電子」(1710),我在上周約略提起過,寫稿時,覺得它實在不錯,因此身體力行,申請頂頭鎚飛,即是九百萬元。
「致豐工業電子」是本港電子零件及產品製造商,生產基地於廣州南沙區。過去3個年度純利分別為2,187萬、2,975萬及7,525萬元,毛利率約兩成半。
它在今天上市,發行2.5億股,招股價格0.52元至0.72元。在上周,我說,「致豐工業電子」和上市後暴升一倍以上的「普天通信」(1720)無論在上市編號、業務性質和集資額均極度相似:「趁著近日市場注意力去炒大型新股,付錢多中籤少,根本無肉食,倒不如吼隻冷門新股,中得多升得多,才是玩新股的正確方法。」也許是人同此心,股民居然也對此股大有興趣,昨天早上公布了發售結果,居然超額認購了約592倍,稍高於「易鑫」(2858),遠高於「雷蛇」(1337),只是不及「閱文」(772),很自然地,回撥了50%。
它的中籤率從0.25%至30%,申請30萬股才穩得一手4,000股。奇怪的事情在於,最低中籤率是在600萬股,即0.25%。但申請更多股份的頂頭鎚飛,卻可獲發1,250萬股,即0.55%,也不知其配發基準究竟是怎樣。
另一奇怪之處是,一隻超額認購幾百倍的熱門股,居然在中間定價,即0.62元,相比之下,「閱文」是上限定價,固不用言,「易鑫」也是上限定價,甚至連認購額只有「致豐」一半的「雷蛇」也以近上限定價。我實在不明白它的配發基準究竟是怎樣。
無論如何,申請眾、配發高、定價低,對我有利,我有信心此股可有八成勝算,也不枉當日向讀者介紹申請其公開發售。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B3%E8%AB%8B%E7%9C%BE%E3%80%81%E9%85%8D%E7%99%BC%E9%AB%98%E3%80%81%E5%AE%9A%E5%83%B9%E4%BD%8E%E7%9A%84%E8%87%B4%E8%B1%90-104914
官方否認通告 未必可信
【明報專訊】在本周一的第一則交易所通告,在6時48分刊出,那是淘寶中國宣布作價6.5元,收購「大陸量販店之王」高鑫零售(6808)的26.2%股份。高鑫擁有376家大潤發門店和78家歐尚門店,今年首3個季度,零售營業額是790.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高出2.2%;盈利23.15億元,比去年高出14%。
在此消息公布後的那天,高鑫零售的股價只是從前收的8.6元,升不到一成至9.28元,最終倒跌至8.25元收市;翌日,更只收7.92元。由此可以見得,馬雲在港股的風頭已遠遠不及馬化騰了。
在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已經盛傳阿里巴巴正要與大陸電商業者欲與高鑫零售實現線上線下的合作,在本年2月17日,高鑫零售從前收8.17元急漲至8.7元,午後突然宣布停牌,市場傳出阿里巴巴正與高鑫零售洽談收購大潤發,誰知其後阿里巴巴宣布要結盟的對象並非高鑫零售,而是另一實體通路巨頭百聯。高鑫零售也澄清僅與蘇寧等第三方業者洽談合作,並不包含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
結果,2月20日高鑫零售復牌後,急跌至7.55元,是它上市以來最大的跌幅。
阿里入股高鑫「謠言」 半年成真
不過有趣的是,在半年之後,「謠言」居然成真。當然,官方答案想必是:「在當時,我們的確並沒有在洽談,雙方之開始談收購,是在當日的通告發表之後的事。」至於股民信或不信,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令我想起,在10多年前,市傳陳有慶/陳智思家族出售「亞洲金融」(0662)旗下亞洲商業銀行,碰巧我手上也持有「亞洲金融」這股票,所以十分留意。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了公告,說並無洽談出售之事。我正在思量要不要出售它,但老行尊貓叔說:「我太熟悉這對父子的作風手法,它一定會出售成功,信我!」結果我忍手沒賣出,而陳氏家族也果然出售了亞洲商業銀行。
所以,這些故事告訴了我們:官方的否認通告,很多時並不可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376514680&issue=20171123
在此消息公布後的那天,高鑫零售的股價只是從前收的8.6元,升不到一成至9.28元,最終倒跌至8.25元收市;翌日,更只收7.92元。由此可以見得,馬雲在港股的風頭已遠遠不及馬化騰了。
在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已經盛傳阿里巴巴正要與大陸電商業者欲與高鑫零售實現線上線下的合作,在本年2月17日,高鑫零售從前收8.17元急漲至8.7元,午後突然宣布停牌,市場傳出阿里巴巴正與高鑫零售洽談收購大潤發,誰知其後阿里巴巴宣布要結盟的對象並非高鑫零售,而是另一實體通路巨頭百聯。高鑫零售也澄清僅與蘇寧等第三方業者洽談合作,並不包含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
結果,2月20日高鑫零售復牌後,急跌至7.55元,是它上市以來最大的跌幅。
阿里入股高鑫「謠言」 半年成真
不過有趣的是,在半年之後,「謠言」居然成真。當然,官方答案想必是:「在當時,我們的確並沒有在洽談,雙方之開始談收購,是在當日的通告發表之後的事。」至於股民信或不信,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令我想起,在10多年前,市傳陳有慶/陳智思家族出售「亞洲金融」(0662)旗下亞洲商業銀行,碰巧我手上也持有「亞洲金融」這股票,所以十分留意。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了公告,說並無洽談出售之事。我正在思量要不要出售它,但老行尊貓叔說:「我太熟悉這對父子的作風手法,它一定會出售成功,信我!」結果我忍手沒賣出,而陳氏家族也果然出售了亞洲商業銀行。
所以,這些故事告訴了我們:官方的否認通告,很多時並不可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376514680&issue=20171123
2017年11月22日
不玩暗盤太過蝕章
我初炒股票時,新股上市並沒有暗盤,後來輝立是第一間設立暗盤的券商,現在還有耀才(1428)加入。
新股上市,開市價比收市價更為波動,皆因開市價沒有往績跟隨,因此,可能買貴/平了,也可能沽貴/平了,不管買賣,全憑計算和膽色……其實,新股上市有暗盤價可以參考,不消說,暗盤價比開市價更為波動。
故此也可以說,玩新股,不玩暗盤,就蝕章了。例如說,如果在暗盤開市價77.9元買入閱文(772),上市開盤90元即沽,可賺到15.5%,利潤比抽新股還要高,但是,如果暗盤買入雷蛇(1337)和易鑫(2858),就難免輸錢了。反過來說,如果你抽中了這兩者,能夠及時在暗盤沽出,馬上成了贏家。
至於創業板,由於以前是全配售,沒有暗盤,是在這幾個月才有得玩。明天的新股致豐工業電子(1710),我本人申請了頂頭鎚飛,但由於孖展超購了292倍,估計獲發的股份不多,所以我也在積極留意暗盤價。
如果問我,position是buy還是sell呀?我會答﹕「抽得頂頭鎚飛,梗係睇好,如果價啱,就想買多啲。不過,如果出價太過吸引,不排除反手沽貨賺錢,因為,股票第一法則就是,世上沒有好股票壞股票,價格決定buy sell!」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22/20222183
新股上市,開市價比收市價更為波動,皆因開市價沒有往績跟隨,因此,可能買貴/平了,也可能沽貴/平了,不管買賣,全憑計算和膽色……其實,新股上市有暗盤價可以參考,不消說,暗盤價比開市價更為波動。
故此也可以說,玩新股,不玩暗盤,就蝕章了。例如說,如果在暗盤開市價77.9元買入閱文(772),上市開盤90元即沽,可賺到15.5%,利潤比抽新股還要高,但是,如果暗盤買入雷蛇(1337)和易鑫(2858),就難免輸錢了。反過來說,如果你抽中了這兩者,能夠及時在暗盤沽出,馬上成了贏家。
至於創業板,由於以前是全配售,沒有暗盤,是在這幾個月才有得玩。明天的新股致豐工業電子(1710),我本人申請了頂頭鎚飛,但由於孖展超購了292倍,估計獲發的股份不多,所以我也在積極留意暗盤價。
如果問我,position是buy還是sell呀?我會答﹕「抽得頂頭鎚飛,梗係睇好,如果價啱,就想買多啲。不過,如果出價太過吸引,不排除反手沽貨賺錢,因為,股票第一法則就是,世上沒有好股票壞股票,價格決定buy sell!」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22/20222183
ECI Technology 又是等賣殼
「ECI Technology」(8013)又是一間沒有中文名字的公司,不過,這種公司有沒有中文名字也沒有相干,皆因它遲早賣殼,橫掂要改名,也用不著煩心去改一個中文名字,雖然,正如我說過一百萬次,上市公司的中文名字有著宣傳作用,不敢說有利股價,但是沒有中文名字的股票,則肯定不受散戶所喜,自然也不利股價。
這公司是由吳榮泰博士和王芷雯夫婦,在2003年所創立,提供ELV解決方案,有多個政府資格及牌照,包括通訊事務管理局、保安及護衛業管理委員會、屋宇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政府物流服務署、發展局以及八達通等等,私營客戶也有超過50%,總共有130名客戶。
從上市財技的角度看,客戶包括政府,通常被公認為真確,比較容易上市。不過,在上市前一年的生意急增,以及派息1,430萬元,卻的確有點可疑。
先不管其帳目,它於今年3月10日上市,發售4億股,每股0.15元,即集資6,000萬元。它的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約39倍,因此回撥為30%。換言之,配售和公開發售的股數分別是2.8億股和1.2億股。
在上市當天,它的股價波幅是0.148元至0.171元,收0.15元,成交2.96億股,僅僅守著招股價。但在其後,股價一瀉千里,這幾個月來,均在0.1元左右徘徊。
現時大股東仍然持有75%,估計「興證」的4.09%、「平安」的1.47%、華信的1.42%、「美建」的0.73%、「鼎成」的0.62%,均為「強者」(你懂的)所控有,已知其上市後10天,其總成交不過是6.91億股,即是總發售量的1.72倍,從技術上看,承配售人沽出的股票最多只有一億多股。因此,我相信,這股票至少有83.33%在「強者」之手。
由於它上市不久,已業績走樣,發出盈警,因而有賣殼的必要性……如果它好好的做這種小生意,其股價就沒有憧憬了,反而是估計它隨時賣殼,加上八成幾乾的創業板,市值只有1.7億元,因此才有值博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ci-technology-%E5%8F%88%E6%98%AF%E7%AD%89%E8%B3%A3%E6%AE%BC-104724
這公司是由吳榮泰博士和王芷雯夫婦,在2003年所創立,提供ELV解決方案,有多個政府資格及牌照,包括通訊事務管理局、保安及護衛業管理委員會、屋宇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政府物流服務署、發展局以及八達通等等,私營客戶也有超過50%,總共有130名客戶。
從上市財技的角度看,客戶包括政府,通常被公認為真確,比較容易上市。不過,在上市前一年的生意急增,以及派息1,430萬元,卻的確有點可疑。
先不管其帳目,它於今年3月10日上市,發售4億股,每股0.15元,即集資6,000萬元。它的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約39倍,因此回撥為30%。換言之,配售和公開發售的股數分別是2.8億股和1.2億股。
在上市當天,它的股價波幅是0.148元至0.171元,收0.15元,成交2.96億股,僅僅守著招股價。但在其後,股價一瀉千里,這幾個月來,均在0.1元左右徘徊。
現時大股東仍然持有75%,估計「興證」的4.09%、「平安」的1.47%、華信的1.42%、「美建」的0.73%、「鼎成」的0.62%,均為「強者」(你懂的)所控有,已知其上市後10天,其總成交不過是6.91億股,即是總發售量的1.72倍,從技術上看,承配售人沽出的股票最多只有一億多股。因此,我相信,這股票至少有83.33%在「強者」之手。
由於它上市不久,已業績走樣,發出盈警,因而有賣殼的必要性……如果它好好的做這種小生意,其股價就沒有憧憬了,反而是估計它隨時賣殼,加上八成幾乾的創業板,市值只有1.7億元,因此才有值博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ci-technology-%E5%8F%88%E6%98%AF%E7%AD%89%E8%B3%A3%E6%AE%BC-104724
藝術品如股票 貨乾便炒得起
【明報專訊】昨天說了達芬奇的《救世主》,拍賣出了破記錄的4.5億美元,這究竟值不值呢?
延續昨天的文章,第三個註腳是,如果用拍賣價來計算,全球所有藝術品的總價值,遠遠的在所有人類的財產總和之上。畢加索的一幅名畫,拍賣價可以在幾千萬至一億美元以上,在巴塞隆那畢加索藝術館的展品,少說也有幾千件,還不算他流落在其他藝術館中的,而且在美術館中的,往往才是最佳的珍品,例如畢加索最高藝術的作品《格爾尼卡》,現正收藏於馬德里的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
所以,畢加索作品的總價值,如果以拍賣價計算,可能是過萬億美元,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達芬奇的作品也要過百億美元,以中國的現代畫家看,張曉剛、岳敏君等,一幅隨時幾千萬元至過億元,個人作品的總價值都是幾百億元。
一流作品藏於藝術館 「二流街貨」炒上天價
簡單點說,藝術品的價值,全部都是一個字:乾。因為所有最佳的作品都存在國家藝術館裏面,不可能出售,因此,二流作品便能賣得天價了。
第四個註腳是,《救世主》有大量仿作,這令我想起,中國的最佳藝術品,例如《清明上河圖》,《蘭亭集序》等等,都不過是仿作,只因原作已經失存得太久了,仿作數量也很少,因此,仿作也可以是無價之寶。只是西洋人的文化時間太短,全面戰爭的時間和毀壞程度也不夠大,因此才有這麼多的傳世仿作。
第五個註腳是,為甚麼藝術作品可以賣得天價?一來是因為貧富懸殊實在太過嚴重,二來是因為富人要找方法來保存自己的財富。藝術品比房地產優勝的地方是,戰爭逃亡時,可以攜帶,這些寶物中文叫「細軟」,而且價值是永恒的,還會愈來愈貴。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作用就是:威!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292562736&issue=20171122
延續昨天的文章,第三個註腳是,如果用拍賣價來計算,全球所有藝術品的總價值,遠遠的在所有人類的財產總和之上。畢加索的一幅名畫,拍賣價可以在幾千萬至一億美元以上,在巴塞隆那畢加索藝術館的展品,少說也有幾千件,還不算他流落在其他藝術館中的,而且在美術館中的,往往才是最佳的珍品,例如畢加索最高藝術的作品《格爾尼卡》,現正收藏於馬德里的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
所以,畢加索作品的總價值,如果以拍賣價計算,可能是過萬億美元,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達芬奇的作品也要過百億美元,以中國的現代畫家看,張曉剛、岳敏君等,一幅隨時幾千萬元至過億元,個人作品的總價值都是幾百億元。
一流作品藏於藝術館 「二流街貨」炒上天價
簡單點說,藝術品的價值,全部都是一個字:乾。因為所有最佳的作品都存在國家藝術館裏面,不可能出售,因此,二流作品便能賣得天價了。
第四個註腳是,《救世主》有大量仿作,這令我想起,中國的最佳藝術品,例如《清明上河圖》,《蘭亭集序》等等,都不過是仿作,只因原作已經失存得太久了,仿作數量也很少,因此,仿作也可以是無價之寶。只是西洋人的文化時間太短,全面戰爭的時間和毀壞程度也不夠大,因此才有這麼多的傳世仿作。
第五個註腳是,為甚麼藝術作品可以賣得天價?一來是因為貧富懸殊實在太過嚴重,二來是因為富人要找方法來保存自己的財富。藝術品比房地產優勝的地方是,戰爭逃亡時,可以攜帶,這些寶物中文叫「細軟」,而且價值是永恒的,還會愈來愈貴。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作用就是:威!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292562736&issue=20171122
2017年11月21日
《救世主》天價成交的背後
【明報專訊】話說達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上周三在紐約的拍賣會上,以4.503億美元(約35億港元)的價格成交,破了畢加索《阿爾及爾的女人》1.794億美元(約14億港元)的紀錄,而且是大破特破,一破便是幾倍。
原先《救世主》的估價只是1億美元,這個估價連我這個門外漢也覺太低,皆因達芬奇的年代比畢加索早了400多年,傳世作品也少得多,現存不到20幅,《救世主》也是唯一私人收藏的一幅。
鑑證過程代價高昂 花時間與心機
這一幅《救世主》,曾經失蹤了100多年,也有很多人仿畫過,不知哪一幅是真迹。直至近年用了大量科學技術做鑑證,在眾多仿作之中肯定了這一幅才是真迹。原主人很多年前以100多美元買下來,現在當然已發了大財,不過他也垂垂老矣。
這故事我有幾個註腳:
第一,人們當然以為這主人是冷手執個熱煎堆,但我告訴大家,其實鑑證呢家嘢,非常花錢,也非常花時間。在這種情况下,其實那主人在這幾十年來,不知花了多少錢,去做鑑證,那些鑑證專家也不是吃素的,為他作出有利鑑證,當然要更高的代價。因此,周三的拍賣,是他多年來勞心勞力的成果,當然什麼本利也要收回來,而且是好幾十萬倍利潤。但是也別要忘記,很多仿作畫的主人,花了大量錢而沒有回報,好比買彩票,有的人花錢而不中,有人獨得彩池,如此而已。所以,這些錢也不是我們賺的,就算買了真迹,也沒錢去做鑑證。
第二,有一個以前很有名的律師叫「鍾世傑」,正是用了很多時間和很多錢,甚至出了一本書,去證明他手中的藏玉就是「和氏」。
第三、第四和第五,沒篇幅寫了,有機會再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202934740&issue=20171121
原先《救世主》的估價只是1億美元,這個估價連我這個門外漢也覺太低,皆因達芬奇的年代比畢加索早了400多年,傳世作品也少得多,現存不到20幅,《救世主》也是唯一私人收藏的一幅。
鑑證過程代價高昂 花時間與心機
這一幅《救世主》,曾經失蹤了100多年,也有很多人仿畫過,不知哪一幅是真迹。直至近年用了大量科學技術做鑑證,在眾多仿作之中肯定了這一幅才是真迹。原主人很多年前以100多美元買下來,現在當然已發了大財,不過他也垂垂老矣。
這故事我有幾個註腳:
第一,人們當然以為這主人是冷手執個熱煎堆,但我告訴大家,其實鑑證呢家嘢,非常花錢,也非常花時間。在這種情况下,其實那主人在這幾十年來,不知花了多少錢,去做鑑證,那些鑑證專家也不是吃素的,為他作出有利鑑證,當然要更高的代價。因此,周三的拍賣,是他多年來勞心勞力的成果,當然什麼本利也要收回來,而且是好幾十萬倍利潤。但是也別要忘記,很多仿作畫的主人,花了大量錢而沒有回報,好比買彩票,有的人花錢而不中,有人獨得彩池,如此而已。所以,這些錢也不是我們賺的,就算買了真迹,也沒錢去做鑑證。
第二,有一個以前很有名的律師叫「鍾世傑」,正是用了很多時間和很多錢,甚至出了一本書,去證明他手中的藏玉就是「和氏」。
第三、第四和第五,沒篇幅寫了,有機會再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202934740&issue=20171121
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本來,本篇有關「追溯力」的文章,並不想在本欄刊登,皆因形象不合﹕本欄的形象向來不談政治,立場也盡量中立,並不適合刊登本文。然而,一來是因為本文太長,因此紙媒不可能全數承載在紙媒,在《AM730》寫了2次,都寫不完概念,只有在網媒,才有這這個長度去作全文刊登。二來,本文只是客觀的描述,並沒有任何的政治立場,因此也可被視為中立。
很多人指出過,刑法不設追溯力(Nulla poena sine praevia lege poenali)是普通法的大原則,例如說,美國的《1787年憲法》,即今日《美國憲法》的前身,已經有了」No bill of attainder or ex post facto Law shall be passed.」的條文。不過,這其實是以偏蓋全,也是普通法的傲慢,表現出說者對其他法系的無知。實際的情況是﹕不設追溯力這條大原則,是從古以來,任何地方的法律,都奉此為金科玉律,並不僅限於普通法。
大陸法中,1804年法國的《民法典》,也即是1807年的《拿破崙法典》也說明了﹕「法律只適用於將來,沒有追溯力。」巴伐利亞Paul Johann Anselm Ritter von Feuerbach(1775-1833)在1813年已把此法則寫了在《巴伐利亞法典》,後來被拿破崙用在《拿破崙法典》。順帶一提,這位刑法專家的第四子是個哲學家,就是馬克思在《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提到的那一位費爾巴哈。
至於在中國,《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刑法第十二條》也說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本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或處罸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簡單點說,在中國內地,刑法也沒有追溯力,「有利追溯」,也即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從古以來,已經是所有法律的大原則。很多香港人以為只是普通法獨有,中國法律則沒有,這是錯誤的想法,也是普通法的傲慢與偏見。
事實是,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行有追溯力的法律。不過,很多人也不知道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法律是有追溯力的,英美的普通法有,大陸法也有。
第一種情況是釋法。
很多香港人一聽到「釋法」,馬上以為是「人大釋法」。但其實,在國家的三權分工,立法機關負責立法,但由於立法只能訂立通則,因此,詳細的解釋法律條文,是司法機關的責任。
法院對案件的判決,同時也即是對法律條文的解釋。大家也知道,在香港,有很多不同級數的法院,終審庭、上訴庭、高等法院、地方法院、裁判司署,上級法院可以推翻下級法院的判決,這種過程,就是「上訴」,上訴成功了,就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prospective overruling」。而上訴很多時就是對法律條文的不同解釋,從廣義來說,就是一種追溯力。
然而,法庭釋法的追溯力,是有限制的,就是對於已判決的案件,而且過了上訴期,就不可以追溯了。但是,對於未審訴、甚至是未起訴的案件,卻是必須根據最高級、最新的法院的法律解釋。
請注意﹕法庭的釋法權力,也不止存在於英美的普通法,而是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法律。
《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是這樣寫的﹕「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條款自行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的其他條款也可解釋。但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需要對本法關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條款進行解釋,而該條款的解釋又影響到案件的判決,在對該案件作出不可上訴的終局判決前,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引用該條款時,應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解釋為準。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決不受影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本法進行解釋前,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意見。」
換言之,人大釋法的權力,好比是比終審法院更高一層的法院,它並非立法,而是對現行法律的解釋,因此,就未審判、或未控告的案件,是有其法律效力。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人大釋法」的文字是﹕「宣誓人故意以行為、語言、服飾、道具等方式違反、褻瀆宣誓程序和儀式,或者故意改動、歪曲法定誓言或者宣讀與法定誓言不一致的誓言」,有關宣誓即無效。這就是「今天宣的誓,犯了明日釋的法。」
第二種情況,我先引用聯合國通過,在1976年3月23日生效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五條(二)則寫明了﹕「一、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內國法及國際法均不成罪者,不為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法律所規定。犯罪後之法律規定減科刑罰者,從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二、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各國公認之一般法律原則為有罪者,其審判與刑罰不受本條規定之影響。」
請注意第二條,即是說,有一種法律是可以有追溯力的,就是世界各國的法律都是犯法的,就是該國疏忽,沒有因此而立法,後來才進行立法,這種犯法則是有其追溯力。
現在大家請看《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這其中有關「分裂國家和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和「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不少國家也許並不犯罪,但「竊取國家機密」,就很危險了,至於「叛國、煽動叛亂」,是所有國家都有的法律,因此,如果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大原則,一旦二十三條立法成功,的確可以有追溯力。
而宣誓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監誓人面前進行。對不符合本解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宣誓,應確定為無效宣誓,並不得重新安排宣誓。
第三種情況是《基本法第一百六十條》,這是《基本法》的「附則」,也是最後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香港原有法律除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宣佈為同本法抵觸者外,採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如以後發現有的法律與本法抵觸,可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修改或停止生效。在香港原有法律下有效的文件、證件、契約和權利義務,在不抵觸本法的前提下繼續有效,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承認和保護。」
【周顯專欄】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圖:資料圖
換言之,如果現有法律同《基本法》矛盾時,它便是無效。那在甚麼時候開始無效呢?答案是﹕在1997年7月1日,特區政府成立之時。
這可以在2006年8月31日在終審法院的一宗藏毒案件HKSAR vs Hung Chan Wah and Atsushi Asano,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親自寫的判詞中看到其詳細的分析﹕
「9. Article 160 is the last article of the Basic Law. It is the only article in Chapter IX, the last Chapter, which is headed “SupplementaryProvisions”. It has two parts. Article 160(1) deals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laws whilst art.160(2) relates to the continuationof documents, certificates, contracts, and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latter provides that the specified matters valid under thelaws previously in force in Hong Kong shall continue to be valid and be recognised and protected by the HKSAR provided that theydo not contravene the Basic Law. Article 160(1) supplements articles such as arts 8 and 18 in making it clear that laws previouslyin force shall be adopted except for those which the Standing Committee declares to be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Basic Law. Apartfrom the laws so declared to be in contravention, the article recognises that there may be laws which are discovered after 1 July1997 to be in contravention. In relation to them, art.160(1) provides that “they shall be amended or cease to have force in accordancewith the procedure as prescribed by this Law”.
10. The context of art.160 of course includes the continuation of a common law system in Hong Kong as provided by the Basic Law. Underthe common law, the well-established position is that a judgment determining a legal question operates retrospectively as well asprospectively. See Spectrum at paras 4 to 7.
11. The crucial question is whether on its proper interpretation, the phrase “the procedure as prescribed by this Law” at the endof art.160(1) covers judicial procedure. If it does, judgments of the courts determining pre-1 July 1997 laws to be in contraventionof the Basic Law would only have prospective effect, since the article provides that the law in question “shall cease to have effe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 prescribed. Such a result would be extraordinary. Article 160 would be according to such judgmentsa treatment which represents a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he established common law position. Further, a sharp distinction would haveto be drawn between pre-1 July 1997 laws and post-1 July 1997 laws. Whereas a court judgment determining a post-1 July 1997 lawto be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Basic Law would operate retrospectively as well as prospec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on lawposition, a wholly different rule would prevail in relation to a judicial declaration of contravention in relation to a pre-1 July1997 law. Article 160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to lead to such an extraordinary result in the absence of clear words.」
他也指出,追溯力是「極其罕有」,但「憲法上有效」。
(Thus, both limbs in “shall be amended or cease to have force” indicate that the procedure giving rise to these consequences is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procedure. Legislation enacted is prospective, at any rate in the absence of express provision to the contrary.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with retrospective effect is of course most exceptional, assuming such a course is constitutionally valid, having regard to its subject matter.)
查實,早在香港回歸之前,這條款已經應用過一次,就是把前述的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其本來凌駕於香港法律的地位,降至和所有法律同級,即在《基本法》之下。《維基百科》對「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的記述是﹕
「本條例草案於1990年提交香港立法局審議,1991年6月5日通過。條例第2(3)條、第3(1)及(2)條及第4條規定,在解釋及應用本條例時,須考慮本條例的目的是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適用於香港的規定收納入香港法律,並對附帶及有關連的事項作出規定。所有先前法例,凡可作出與本條例沒有抵觸的解釋的,須作如是解釋。所有先前法例,凡不可作出與本條例沒有抵觸的解釋的,其與本條例抵觸的部分現予廢除。在本條例生效日期或其後制定的所有法例,凡可解釋為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適用於香港的規定沒有抵觸的,須作如是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任何法律,都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只有《基本法》具有高於其它香港法律的地位。前述條文令《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所有香港法律具有凌駕地位,這就等於架空《基本法》,從而牴觸《基本法》。1997年2月2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基本法》第160條決定前述條文不採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其他條文仍予採用。」
【周顯專欄】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圖:資料圖
第四種情況,就是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在不久前就《國歌法》而說的﹕「這條法例拿出草案時,已經說日後如果過到,就會在草案拿出來或某日已經開始生效。正如我們有很多稅收、『辣招』,都是一公布即刻生效,過了才返回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說法也是類似﹕一般香港立法不是很多設追溯期,但不是完全無,並以《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為例,都是於實施後從以前一個日子生效。
在這情況下的追溯期,第一個重點是並非無限期往上追溯,而只是追溯到立法過程期間,在這之前,並不可以追溯。第二個重點是在這過程必須會有大規模的違法事件,而且事態極其嚴重,例如加煙稅、加汽車登記稅,或者是辣招,一旦宣佈了,馬上會有大量人會即時購買來避稅,因此有需要在宣佈後,馬上生效,待得立法會正式通過,才追溯回去。
這就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說的﹕「通常我們的刑法是沒有追溯力,但以前亦都有這樣的例子,不希望市民在草案提交期間,至草案通過期間做違法行為。當然要視乎影響有多大,如果影響不大的話,等立法後才制裁。大家需不需要刻意作出行為,令人覺得根本無法控制呢?如果在這期間仍要做,而傷害不大,我也覺得政府也不會採取行動,令《國歌法》有追溯力,但法律上是可以這樣做。」
說老實話,縱是在《國歌法》立法期間,相信也不會多出大量市民去侮辱國歌,再者,縱是大規模侮辱國歌,其嚴重性也不比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等等,因此就這兩方面,均無設在立法期間追溯期的必要。
如果是本地立法,例如范徐麗泰和林鄭月娥舉的「加稅」例子,縱是設有追溯期,也必然是在政府宣佈之後,立法會尚未通過期間。但是,《國歌法》是國內法律,而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去納入成為本港法律﹕「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
在這情況下,一個純學術性討論﹕假如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列入「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它有迫切性和必要性設立追溯期,這追溯期究竟是由中央立法完成的那一刻生效呢,還是在香港特區政府開始立法程序的那一天才開始生效呢?
由於相信《國歌法》並不沒有設定追溯期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學術性討論,暫時並未有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1/010077072.shtml
很多人指出過,刑法不設追溯力(Nulla poena sine praevia lege poenali)是普通法的大原則,例如說,美國的《1787年憲法》,即今日《美國憲法》的前身,已經有了」No bill of attainder or ex post facto Law shall be passed.」的條文。不過,這其實是以偏蓋全,也是普通法的傲慢,表現出說者對其他法系的無知。實際的情況是﹕不設追溯力這條大原則,是從古以來,任何地方的法律,都奉此為金科玉律,並不僅限於普通法。
大陸法中,1804年法國的《民法典》,也即是1807年的《拿破崙法典》也說明了﹕「法律只適用於將來,沒有追溯力。」巴伐利亞Paul Johann Anselm Ritter von Feuerbach(1775-1833)在1813年已把此法則寫了在《巴伐利亞法典》,後來被拿破崙用在《拿破崙法典》。順帶一提,這位刑法專家的第四子是個哲學家,就是馬克思在《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提到的那一位費爾巴哈。
至於在中國,《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刑法第十二條》也說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本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或處罸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簡單點說,在中國內地,刑法也沒有追溯力,「有利追溯」,也即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從古以來,已經是所有法律的大原則。很多香港人以為只是普通法獨有,中國法律則沒有,這是錯誤的想法,也是普通法的傲慢與偏見。
事實是,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行有追溯力的法律。不過,很多人也不知道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法律是有追溯力的,英美的普通法有,大陸法也有。
第一種情況是釋法。
很多香港人一聽到「釋法」,馬上以為是「人大釋法」。但其實,在國家的三權分工,立法機關負責立法,但由於立法只能訂立通則,因此,詳細的解釋法律條文,是司法機關的責任。
法院對案件的判決,同時也即是對法律條文的解釋。大家也知道,在香港,有很多不同級數的法院,終審庭、上訴庭、高等法院、地方法院、裁判司署,上級法院可以推翻下級法院的判決,這種過程,就是「上訴」,上訴成功了,就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prospective overruling」。而上訴很多時就是對法律條文的不同解釋,從廣義來說,就是一種追溯力。
然而,法庭釋法的追溯力,是有限制的,就是對於已判決的案件,而且過了上訴期,就不可以追溯了。但是,對於未審訴、甚至是未起訴的案件,卻是必須根據最高級、最新的法院的法律解釋。
請注意﹕法庭的釋法權力,也不止存在於英美的普通法,而是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法律。
《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是這樣寫的﹕「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條款自行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的其他條款也可解釋。但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需要對本法關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條款進行解釋,而該條款的解釋又影響到案件的判決,在對該案件作出不可上訴的終局判決前,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引用該條款時,應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解釋為準。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決不受影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本法進行解釋前,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意見。」
換言之,人大釋法的權力,好比是比終審法院更高一層的法院,它並非立法,而是對現行法律的解釋,因此,就未審判、或未控告的案件,是有其法律效力。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人大釋法」的文字是﹕「宣誓人故意以行為、語言、服飾、道具等方式違反、褻瀆宣誓程序和儀式,或者故意改動、歪曲法定誓言或者宣讀與法定誓言不一致的誓言」,有關宣誓即無效。這就是「今天宣的誓,犯了明日釋的法。」
第二種情況,我先引用聯合國通過,在1976年3月23日生效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五條(二)則寫明了﹕「一、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內國法及國際法均不成罪者,不為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法律所規定。犯罪後之法律規定減科刑罰者,從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二、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各國公認之一般法律原則為有罪者,其審判與刑罰不受本條規定之影響。」
請注意第二條,即是說,有一種法律是可以有追溯力的,就是世界各國的法律都是犯法的,就是該國疏忽,沒有因此而立法,後來才進行立法,這種犯法則是有其追溯力。
現在大家請看《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這其中有關「分裂國家和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和「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不少國家也許並不犯罪,但「竊取國家機密」,就很危險了,至於「叛國、煽動叛亂」,是所有國家都有的法律,因此,如果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大原則,一旦二十三條立法成功,的確可以有追溯力。
而宣誓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監誓人面前進行。對不符合本解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宣誓,應確定為無效宣誓,並不得重新安排宣誓。
第三種情況是《基本法第一百六十條》,這是《基本法》的「附則」,也是最後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香港原有法律除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宣佈為同本法抵觸者外,採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如以後發現有的法律與本法抵觸,可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修改或停止生效。在香港原有法律下有效的文件、證件、契約和權利義務,在不抵觸本法的前提下繼續有效,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承認和保護。」
【周顯專欄】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圖:資料圖
換言之,如果現有法律同《基本法》矛盾時,它便是無效。那在甚麼時候開始無效呢?答案是﹕在1997年7月1日,特區政府成立之時。
這可以在2006年8月31日在終審法院的一宗藏毒案件HKSAR vs Hung Chan Wah and Atsushi Asano,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親自寫的判詞中看到其詳細的分析﹕
「9. Article 160 is the last article of the Basic Law. It is the only article in Chapter IX, the last Chapter, which is headed “SupplementaryProvisions”. It has two parts. Article 160(1) deals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laws whilst art.160(2) relates to the continuationof documents, certificates, contracts, and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latter provides that the specified matters valid under thelaws previously in force in Hong Kong shall continue to be valid and be recognised and protected by the HKSAR provided that theydo not contravene the Basic Law. Article 160(1) supplements articles such as arts 8 and 18 in making it clear that laws previouslyin force shall be adopted except for those which the Standing Committee declares to be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Basic Law. Apartfrom the laws so declared to be in contravention, the article recognises that there may be laws which are discovered after 1 July1997 to be in contravention. In relation to them, art.160(1) provides that “they shall be amended or cease to have force in accordancewith the procedure as prescribed by this Law”.
10. The context of art.160 of course includes the continuation of a common law system in Hong Kong as provided by the Basic Law. Underthe common law, the well-established position is that a judgment determining a legal question operates retrospectively as well asprospectively. See Spectrum at paras 4 to 7.
11. The crucial question is whether on its proper interpretation, the phrase “the procedure as prescribed by this Law” at the endof art.160(1) covers judicial procedure. If it does, judgments of the courts determining pre-1 July 1997 laws to be in contraventionof the Basic Law would only have prospective effect, since the article provides that the law in question “shall cease to have effe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 prescribed. Such a result would be extraordinary. Article 160 would be according to such judgmentsa treatment which represents a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he established common law position. Further, a sharp distinction would haveto be drawn between pre-1 July 1997 laws and post-1 July 1997 laws. Whereas a court judgment determining a post-1 July 1997 lawto be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Basic Law would operate retrospectively as well as prospec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on lawposition, a wholly different rule would prevail in relation to a judicial declaration of contravention in relation to a pre-1 July1997 law. Article 160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to lead to such an extraordinary result in the absence of clear words.」
他也指出,追溯力是「極其罕有」,但「憲法上有效」。
(Thus, both limbs in “shall be amended or cease to have force” indicate that the procedure giving rise to these consequences is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procedure. Legislation enacted is prospective, at any rate in the absence of express provision to the contrary.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with retrospective effect is of course most exceptional, assuming such a course is constitutionally valid, having regard to its subject matter.)
查實,早在香港回歸之前,這條款已經應用過一次,就是把前述的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其本來凌駕於香港法律的地位,降至和所有法律同級,即在《基本法》之下。《維基百科》對「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的記述是﹕
「本條例草案於1990年提交香港立法局審議,1991年6月5日通過。條例第2(3)條、第3(1)及(2)條及第4條規定,在解釋及應用本條例時,須考慮本條例的目的是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適用於香港的規定收納入香港法律,並對附帶及有關連的事項作出規定。所有先前法例,凡可作出與本條例沒有抵觸的解釋的,須作如是解釋。所有先前法例,凡不可作出與本條例沒有抵觸的解釋的,其與本條例抵觸的部分現予廢除。在本條例生效日期或其後制定的所有法例,凡可解釋為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適用於香港的規定沒有抵觸的,須作如是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任何法律,都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只有《基本法》具有高於其它香港法律的地位。前述條文令《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所有香港法律具有凌駕地位,這就等於架空《基本法》,從而牴觸《基本法》。1997年2月2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基本法》第160條決定前述條文不採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其他條文仍予採用。」
【周顯專欄】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圖:資料圖
第四種情況,就是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在不久前就《國歌法》而說的﹕「這條法例拿出草案時,已經說日後如果過到,就會在草案拿出來或某日已經開始生效。正如我們有很多稅收、『辣招』,都是一公布即刻生效,過了才返回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說法也是類似﹕一般香港立法不是很多設追溯期,但不是完全無,並以《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為例,都是於實施後從以前一個日子生效。
在這情況下的追溯期,第一個重點是並非無限期往上追溯,而只是追溯到立法過程期間,在這之前,並不可以追溯。第二個重點是在這過程必須會有大規模的違法事件,而且事態極其嚴重,例如加煙稅、加汽車登記稅,或者是辣招,一旦宣佈了,馬上會有大量人會即時購買來避稅,因此有需要在宣佈後,馬上生效,待得立法會正式通過,才追溯回去。
這就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說的﹕「通常我們的刑法是沒有追溯力,但以前亦都有這樣的例子,不希望市民在草案提交期間,至草案通過期間做違法行為。當然要視乎影響有多大,如果影響不大的話,等立法後才制裁。大家需不需要刻意作出行為,令人覺得根本無法控制呢?如果在這期間仍要做,而傷害不大,我也覺得政府也不會採取行動,令《國歌法》有追溯力,但法律上是可以這樣做。」
說老實話,縱是在《國歌法》立法期間,相信也不會多出大量市民去侮辱國歌,再者,縱是大規模侮辱國歌,其嚴重性也不比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等等,因此就這兩方面,均無設在立法期間追溯期的必要。
如果是本地立法,例如范徐麗泰和林鄭月娥舉的「加稅」例子,縱是設有追溯期,也必然是在政府宣佈之後,立法會尚未通過期間。但是,《國歌法》是國內法律,而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去納入成為本港法律﹕「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
在這情況下,一個純學術性討論﹕假如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列入「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它有迫切性和必要性設立追溯期,這追溯期究竟是由中央立法完成的那一刻生效呢,還是在香港特區政府開始立法程序的那一天才開始生效呢?
由於相信《國歌法》並不沒有設定追溯期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學術性討論,暫時並未有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1/010077072.shtml
記魏大公老師(之二)
魏大公老師對我的印象並不好,我也不怎麼喜歡他。
1983年本科畢業的馮德雄學長在一篇悼文中這樣寫:「要說Dr Wei的風格,我想是『率真正直』。 他的率真,內外一致。外表的不修飾,最容易看出來。一件款式過時的短袖襯衣,一條坐下 時往往露出腳脛的長褲,一副舊膠邊眼鏡,加上一頭修剪得不怎麼整齊的平頭短髮,便是他的標誌。 他的動作也從不修飾,在課堂上有癢便抓,口沬橫飛。但系內人人都知道,Dr Wei真正的標誌,是忠於自己的見解,直言無忌。即使在事業不順遂的時候,仍不改其本色。」
其實,班中大多數同學都對他不大尊敬。畢竟,一個梳著小平頭的大叔,外型像個校工,一口煙屎牙,派卷時每張均先用手指沾一滴口水,才派到我們的手裏……我們這些淺薄的大一學生只看到這些表面,當然也不會知道或欣賞當年他在《沙田新聞》中捍衛新聞自由的硬漢英姿。
在我的班中,魏老師最疼的學生,叫「岑永兆」,皆因是他面試收錄的。岑是我無話不談的好友,也是條特立獨行的死肥仔,也許正因為此,魏老師才收他進門。
無論如何,所有新聞系的學生,第一個接觸的講師,便是魏大公,皆因他所教的「媒介、社會與人」(Mass media, society and man)是新聞系的「101」,新生必讀的科目。當時社會科學院一共有8個學系,社科學生要挑5科「101」來讀,因此也有不少外系學生,甚至有學生因為久仰新聞系多美女的大名,故意挑這一科來唸。估計他是有點失望的。
這一科最有趣的就是考試,因為魏老師任教多年,每年的考題都是幾條揀一條,必有一條相同題目,就是「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course」,而且規定不准回答超過一頁紙。所以,大家可以在考前預備答案,不過,也很明顯,對著這種題目,就算預備了答案,好像也沒有甚麼用。
魏老師的考試是有名的,據說是用風扇吹,來決定成績,由於他從不派卷,因此也無人知悉真相。有一次,考的是是非題,我們四人坐在一排,答案完全相同,得出來的成績,從A-到C到有,拿C的人啞子吃黃蓮,總不成提出抗議,說自己的答案和拿A-者相同。
別以為是非題很易做,那是我考過最難的試之一。其中的一條題目,是本課叫甚麼名字,編號是幾號,由那位講師任教,每星期幾和星期幾,幾點鐘至幾點鐘,在哪座大樓,哪個課室上課……必須小心對照每一個字,如果錯了任何一點便要填「非」了。
還有一條題目,幾乎沒有人懂得回答,因為問的是﹕上課時有沒有講過某個國家的新聞史。由於逃課的人實在太多,那時由於改制,二、三年級同上一課,《世界新聞史》又是必修課,因此那班有接近七十人,但上課的只有幾個,最少試過只有4個。我們當然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有沒有教過該國的新聞史。
最後引用另一位新聞系學生,盧峰同他的交往實錄:「他讓我最難忘的還是我們唯一的一次單獨會面。那是學期結束,考試過後的一個星期三,他突然通知我到他辦公室見面。硬著頭皮走到他辦公室,還沒有坐好,他就以半鹹淡的廣東話問我其他科目如經濟、社會學的成績如何,我隨即說成績不錯(真的不錯,兩科都拿了 A)。誰知他聽後隨即說你倒不如轉到經濟系或社會系,他說我看來沒有甚麼興趣唸新聞,上課不積極,考試答題時又不知所謂,亂作一通,完全沒有進入狀態。反正現在只是暫定主修,不如趁早退出科系。連珠炮發猛轟一輪後,我臉容慘白,幾乎連站也站不穩,擔心真的被他「肥佬」,那真是無臉見江東父老了。還好,最終他手下留情,給了我一個勉強及格的「C-」,避免我要重讀。已記不起當年為何沒有好好用功,但他對學生特別是主修生要求認真、嚴格的態度到現在我還是印象難忘。」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8%98%E9%AD%8F%E5%A4%A7%E5%85%AC%E8%80%81%E5%B8%AB%EF%BC%88%E4%B9%8B%E4%BA%8C%EF%BC%89%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
1983年本科畢業的馮德雄學長在一篇悼文中這樣寫:「要說Dr Wei的風格,我想是『率真正直』。 他的率真,內外一致。外表的不修飾,最容易看出來。一件款式過時的短袖襯衣,一條坐下 時往往露出腳脛的長褲,一副舊膠邊眼鏡,加上一頭修剪得不怎麼整齊的平頭短髮,便是他的標誌。 他的動作也從不修飾,在課堂上有癢便抓,口沬橫飛。但系內人人都知道,Dr Wei真正的標誌,是忠於自己的見解,直言無忌。即使在事業不順遂的時候,仍不改其本色。」
其實,班中大多數同學都對他不大尊敬。畢竟,一個梳著小平頭的大叔,外型像個校工,一口煙屎牙,派卷時每張均先用手指沾一滴口水,才派到我們的手裏……我們這些淺薄的大一學生只看到這些表面,當然也不會知道或欣賞當年他在《沙田新聞》中捍衛新聞自由的硬漢英姿。
在我的班中,魏老師最疼的學生,叫「岑永兆」,皆因是他面試收錄的。岑是我無話不談的好友,也是條特立獨行的死肥仔,也許正因為此,魏老師才收他進門。
無論如何,所有新聞系的學生,第一個接觸的講師,便是魏大公,皆因他所教的「媒介、社會與人」(Mass media, society and man)是新聞系的「101」,新生必讀的科目。當時社會科學院一共有8個學系,社科學生要挑5科「101」來讀,因此也有不少外系學生,甚至有學生因為久仰新聞系多美女的大名,故意挑這一科來唸。估計他是有點失望的。
這一科最有趣的就是考試,因為魏老師任教多年,每年的考題都是幾條揀一條,必有一條相同題目,就是「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course」,而且規定不准回答超過一頁紙。所以,大家可以在考前預備答案,不過,也很明顯,對著這種題目,就算預備了答案,好像也沒有甚麼用。
魏老師的考試是有名的,據說是用風扇吹,來決定成績,由於他從不派卷,因此也無人知悉真相。有一次,考的是是非題,我們四人坐在一排,答案完全相同,得出來的成績,從A-到C到有,拿C的人啞子吃黃蓮,總不成提出抗議,說自己的答案和拿A-者相同。
別以為是非題很易做,那是我考過最難的試之一。其中的一條題目,是本課叫甚麼名字,編號是幾號,由那位講師任教,每星期幾和星期幾,幾點鐘至幾點鐘,在哪座大樓,哪個課室上課……必須小心對照每一個字,如果錯了任何一點便要填「非」了。
還有一條題目,幾乎沒有人懂得回答,因為問的是﹕上課時有沒有講過某個國家的新聞史。由於逃課的人實在太多,那時由於改制,二、三年級同上一課,《世界新聞史》又是必修課,因此那班有接近七十人,但上課的只有幾個,最少試過只有4個。我們當然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有沒有教過該國的新聞史。
最後引用另一位新聞系學生,盧峰同他的交往實錄:「他讓我最難忘的還是我們唯一的一次單獨會面。那是學期結束,考試過後的一個星期三,他突然通知我到他辦公室見面。硬著頭皮走到他辦公室,還沒有坐好,他就以半鹹淡的廣東話問我其他科目如經濟、社會學的成績如何,我隨即說成績不錯(真的不錯,兩科都拿了 A)。誰知他聽後隨即說你倒不如轉到經濟系或社會系,他說我看來沒有甚麼興趣唸新聞,上課不積極,考試答題時又不知所謂,亂作一通,完全沒有進入狀態。反正現在只是暫定主修,不如趁早退出科系。連珠炮發猛轟一輪後,我臉容慘白,幾乎連站也站不穩,擔心真的被他「肥佬」,那真是無臉見江東父老了。還好,最終他手下留情,給了我一個勉強及格的「C-」,避免我要重讀。已記不起當年為何沒有好好用功,但他對學生特別是主修生要求認真、嚴格的態度到現在我還是印象難忘。」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8%98%E9%AD%8F%E5%A4%A7%E5%85%AC%E8%80%81%E5%B8%AB%EF%BC%88%E4%B9%8B%E4%BA%8C%EF%BC%89%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
2017年11月20日
初夜應該如何deal design?
根據《太陽報》和《每日郵報》的報導,美國一名19歲模特兒Giselle以250萬歐元,把初夜拍賣給一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的商人,好讓她可以支付學費跟環遊世界。
她是透過知名網站「Cinderella Escorts」去進行拍賣,她的說法是﹕「如果我選擇不把第一次給我愛的人,那也是我自己的決定。」而且,與其跟網路上的陌生人見面破處,有「官方機構」的幫忙,相對來說安全得多。
這宗新聞也被香港傳媒廣泛報導,一個處女的初夜,論到市場價格,不值250萬歐元。 還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問題,就是處女並不容易破開,如果花了250萬歐元,我有很多朋友,有男方,也有女方,都有花了好幾次,至十幾次的努力,方才成功,如果花了250萬歐元,不可以deal complete,那又如何收科呢?從生物學的角度看,處女膜並不會因一次而完全破裂,而必須要有好幾次,才會「以後唔痛」。
所以,專業地說,販賣初夜並非好的deal design,應該要有半個月,甚至是一個月的時間,才最恰當。
本周的股票貼士是﹕「美加醫學」(876),因為剛剛供乾了,也改名為「佳兆業健康集團」,至於本人,則持有幾百萬股,目標價是1元。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20/559893
她是透過知名網站「Cinderella Escorts」去進行拍賣,她的說法是﹕「如果我選擇不把第一次給我愛的人,那也是我自己的決定。」而且,與其跟網路上的陌生人見面破處,有「官方機構」的幫忙,相對來說安全得多。
這宗新聞也被香港傳媒廣泛報導,一個處女的初夜,論到市場價格,不值250萬歐元。 還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問題,就是處女並不容易破開,如果花了250萬歐元,我有很多朋友,有男方,也有女方,都有花了好幾次,至十幾次的努力,方才成功,如果花了250萬歐元,不可以deal complete,那又如何收科呢?從生物學的角度看,處女膜並不會因一次而完全破裂,而必須要有好幾次,才會「以後唔痛」。
所以,專業地說,販賣初夜並非好的deal design,應該要有半個月,甚至是一個月的時間,才最恰當。
本周的股票貼士是﹕「美加醫學」(876),因為剛剛供乾了,也改名為「佳兆業健康集團」,至於本人,則持有幾百萬股,目標價是1元。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20/559893
一隻都中伏的股票
一年前,我在某位朋友的1.3萬方呎山頂豪宅打牌,這位朋友也是愛吃之人,因此和我非常談得來,他也是一位股神級人物,不說他的身家了,總之,他曾經在1998年用5,000萬元買入一隻股票,在2007年沽出,單單這一隻股票,賺了34億元,這股票以前叫「安徽海螺」(914),現在叫海螺水泥。
因為贏了大錢,他太過開心,買了一間10萬方呎花園的石澳house,現在還在裝修,請了Norman Forster做則師,還要對方簽約承諾以後不能再為任何香港豪宅作設計。
就是在這一場牌局,股神朋友介紹了一隻股票給我:「中芯國際」(981)。
在2000年,台積電的張汝京創立了「中芯國際」,業務是製造集成電路芯片,張曾經被台積電控告過竊取商業機密。公司在2004年上市,上市後股價一直潛水,最慘烈是在2012年。它一共累積跌了91%,近年才好了一點點,但距離當年的招股價,仍然跌了一半以上。
現時它仍然是國內最大半導體芯片製造商,現任的CEO是邱慈雲。電路芯片是電腦的核心技術,市場龍頭是「台積電」,市值幾千億元。
中國一直想攻堅芯片技術,領頭羊就是「中芯」。市場消息說,在去年,「中芯」請了幾百個技術專才,企圖進行技術攻堅,一旦成功,股價就可升數十倍。
在當時,根據披露易,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紫光等大孖沙剛入了股,它也剛完成了合併股份,從1元股變成了10元股,把散戶的股份合乾了,也變成了1美元以上的基金股……股神的分析絲絲入扣,由於我不炒這些大股票,但也叫了哥哥和友好買進。
當時它的股價是9.5元,不料一直猛跌,跌至本年8月19日的6.91元,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紫光等統統退了股,據說,技術攻堅失敗了。
近日它的股價回升,本月開始急升,最高是幾日前的14.76元,原來是麥格理把它的目標價調高至15元。幾日後,它出了極惡劣的業績,股價急跌,高盛把目標價調至7元,里昂更低至6.8元。
但至少,它的股價暫時仍高於去年我推介之日,往後就不敢包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AD%E8%8A%AF%EF%BC%9A-%E4%B8%80%E9%9A%BB%E9%83%BD%E4%B8%AD%E4%BC%8F%E7%9A%84%E8%82%A1%E7%A5%A8-104372
因為贏了大錢,他太過開心,買了一間10萬方呎花園的石澳house,現在還在裝修,請了Norman Forster做則師,還要對方簽約承諾以後不能再為任何香港豪宅作設計。
就是在這一場牌局,股神朋友介紹了一隻股票給我:「中芯國際」(981)。
在2000年,台積電的張汝京創立了「中芯國際」,業務是製造集成電路芯片,張曾經被台積電控告過竊取商業機密。公司在2004年上市,上市後股價一直潛水,最慘烈是在2012年。它一共累積跌了91%,近年才好了一點點,但距離當年的招股價,仍然跌了一半以上。
現時它仍然是國內最大半導體芯片製造商,現任的CEO是邱慈雲。電路芯片是電腦的核心技術,市場龍頭是「台積電」,市值幾千億元。
中國一直想攻堅芯片技術,領頭羊就是「中芯」。市場消息說,在去年,「中芯」請了幾百個技術專才,企圖進行技術攻堅,一旦成功,股價就可升數十倍。
在當時,根據披露易,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紫光等大孖沙剛入了股,它也剛完成了合併股份,從1元股變成了10元股,把散戶的股份合乾了,也變成了1美元以上的基金股……股神的分析絲絲入扣,由於我不炒這些大股票,但也叫了哥哥和友好買進。
當時它的股價是9.5元,不料一直猛跌,跌至本年8月19日的6.91元,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紫光等統統退了股,據說,技術攻堅失敗了。
近日它的股價回升,本月開始急升,最高是幾日前的14.76元,原來是麥格理把它的目標價調高至15元。幾日後,它出了極惡劣的業績,股價急跌,高盛把目標價調至7元,里昂更低至6.8元。
但至少,它的股價暫時仍高於去年我推介之日,往後就不敢包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AD%E8%8A%AF%EF%BC%9A-%E4%B8%80%E9%9A%BB%E9%83%BD%E4%B8%AD%E4%BC%8F%E7%9A%84%E8%82%A1%E7%A5%A8-104372
新股最忌不問價追入
【明報專訊】近來流行炒新股,因此連我也會間中抽下、也寫下新股。不久前,我在某傳媒寫過了先鋒娛樂(8400),提出了數據,指出在收市買入,勝出機會率極高。
當這隻新股上市後,股價gap開接近一倍,跟着全日急瀉而下,以全日最低位收市。有讀者在中途買入了,平手沽出,嚇出一身冷汗。至於我本人,當日去了深圳,並沒在收市買入,但翌日開市的第一口價和第二口價,則是身體力行,在收市賣出,無驚無險,賺了20%。可惜的是,由於所買的數量不多,只是賺了7000元而已。本文的主題,正是一個理論問題:新股開市價和收市價的分別。
無往績參考 首日極波動
通常,新股開市,由於沒有往績股價可以參考,由於很多股民抽了IPO,急於沽出,也有很多股民在IPO時買不夠他心儀的數目,心急買入,因此,其價格會大幅波動,必須要精於計算,才可以作出判斷。它很可能可以執平貨,也很可能會買貴貨。
很多股評人會提議「不問價追入」某隻股票,但永遠不會如此建議新股,正是因為新股開市時的價格太過波動,不可能不問價。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在同一天上市的方圓房服(8376),我申請了新股,上市當天,也是先高後低,我先在高位沽出了一半股票,但在翌日的低位補買回來,結果又賺了一點錢。
這些新股故事告訴我們:炒股票最重要的是其價格。除非你準備持有該股票10年,才可以「不問價追入」。至於新股,收市價也許並不算太過穩定,但最少比開市穩定得多,相信高追易鑫(2853)的股民已有很深的體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117588303&issue=20171120
當這隻新股上市後,股價gap開接近一倍,跟着全日急瀉而下,以全日最低位收市。有讀者在中途買入了,平手沽出,嚇出一身冷汗。至於我本人,當日去了深圳,並沒在收市買入,但翌日開市的第一口價和第二口價,則是身體力行,在收市賣出,無驚無險,賺了20%。可惜的是,由於所買的數量不多,只是賺了7000元而已。本文的主題,正是一個理論問題:新股開市價和收市價的分別。
無往績參考 首日極波動
通常,新股開市,由於沒有往績股價可以參考,由於很多股民抽了IPO,急於沽出,也有很多股民在IPO時買不夠他心儀的數目,心急買入,因此,其價格會大幅波動,必須要精於計算,才可以作出判斷。它很可能可以執平貨,也很可能會買貴貨。
很多股評人會提議「不問價追入」某隻股票,但永遠不會如此建議新股,正是因為新股開市時的價格太過波動,不可能不問價。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在同一天上市的方圓房服(8376),我申請了新股,上市當天,也是先高後低,我先在高位沽出了一半股票,但在翌日的低位補買回來,結果又賺了一點錢。
這些新股故事告訴我們:炒股票最重要的是其價格。除非你準備持有該股票10年,才可以「不問價追入」。至於新股,收市價也許並不算太過穩定,但最少比開市穩定得多,相信高追易鑫(2853)的股民已有很深的體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117588303&issue=20171120
2017年11月18日
從加拿大經驗 看強積金的優化
大部分支持自由經濟的人,都反對強積金,我是少數的例外,但也只是半反半不反。自由經濟主義者普遍認為人類會懂得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不用政府強制去儲蓄,但照我對心理學的認識,以及多年來對人類行為的實際觀察所得,有好幾成的人口並不懂得理財,因此,某程度的強制儲蓄,也許有其必要,因為這會減低了社會成本。
另一個常常為人忽略了的理由,就是在有社會福利制度之下,沒有強迫儲蓄的制度,會造成「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的行為:努力儲蓄、精於理財的人,老年後花自己年輕賺的錢;青年時把錢花得光光的人,卻可享受社會福利。換了是你,你會選擇當哪一種人?
換言之,除非是在一個完全沒有老人/窮人福利,任由他們窮死也不管的制度,否則,還是強迫全部人在有工作能力時儲錢,才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但是,贊成強迫市民儲錢是一回事,強積金又是另一回事。好幾年前,我寫過好幾篇文章,講過加拿大鼓勵儲蓄的稅制。加拿大的稅率極高,但有一個儲蓄的免稅額,可以扣稅,大前提是,這筆錢必須放在一個特別的戶口,不能動用,但可以用來銀行收息,可以用來買保險,買房子付首期,好像還可以用來買藍籌股……即是可以投資,但不能使用。
那甚麼時候可以使用呢?如果我沒有記錯,是在退休年齡後,由於退休時沒有收入,因此在這時候提款出來,當作是個人收入,便可以享用個人入息免稅額,明正言順是一筆退休金。當然了,加拿大人完全可以不使用這個儲蓄免稅額,但這等於放棄了一項免稅福利,所以,大部分人都會用它來作儲蓄。
很明顯,這是比強積金更優秀的制度,因為只是用稅制來鼓勵,並沒有強迫的成分,而且,人民也可以把儲蓄投資在多項投資工具,不一定是購買基金。所以,現政府正在研究把強積金用來做置業首期,正是我已經講了很多年的優化強積金政策,我本來沒理由去反對。但是,就這一項政策,我卻罕有地和本土派的立場一致,反對這項優化,理由很簡單,就是不能在樓市上行周期的高位,要市民接火棒。
香港政府在這二十年來的房屋政策,經過了幾次變動,但有一個奇怪的共通點,就是永遠是正確的政策,在錯誤的時間推出:董建華的「八萬五」一推出,便遇上了金融風暴,香港陷入了長達六年的長期衰退。曾蔭權的減少建屋數量,正好是經濟蓬勃,兼且大量內地豪客來港買樓的時刻。梁振英和林鄭月娥說要增加供應,但完全見不到成效……
總括而言,把強積金用作置業首期,不能在樓市泡沫時實施,而應該在樓市的下行周期實施,這是常識。但由於政府向來的timing都是錯的,因此,真的在不久的將來實行,也說不定。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518
另一個常常為人忽略了的理由,就是在有社會福利制度之下,沒有強迫儲蓄的制度,會造成「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的行為:努力儲蓄、精於理財的人,老年後花自己年輕賺的錢;青年時把錢花得光光的人,卻可享受社會福利。換了是你,你會選擇當哪一種人?
換言之,除非是在一個完全沒有老人/窮人福利,任由他們窮死也不管的制度,否則,還是強迫全部人在有工作能力時儲錢,才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但是,贊成強迫市民儲錢是一回事,強積金又是另一回事。好幾年前,我寫過好幾篇文章,講過加拿大鼓勵儲蓄的稅制。加拿大的稅率極高,但有一個儲蓄的免稅額,可以扣稅,大前提是,這筆錢必須放在一個特別的戶口,不能動用,但可以用來銀行收息,可以用來買保險,買房子付首期,好像還可以用來買藍籌股……即是可以投資,但不能使用。
那甚麼時候可以使用呢?如果我沒有記錯,是在退休年齡後,由於退休時沒有收入,因此在這時候提款出來,當作是個人收入,便可以享用個人入息免稅額,明正言順是一筆退休金。當然了,加拿大人完全可以不使用這個儲蓄免稅額,但這等於放棄了一項免稅福利,所以,大部分人都會用它來作儲蓄。
很明顯,這是比強積金更優秀的制度,因為只是用稅制來鼓勵,並沒有強迫的成分,而且,人民也可以把儲蓄投資在多項投資工具,不一定是購買基金。所以,現政府正在研究把強積金用來做置業首期,正是我已經講了很多年的優化強積金政策,我本來沒理由去反對。但是,就這一項政策,我卻罕有地和本土派的立場一致,反對這項優化,理由很簡單,就是不能在樓市上行周期的高位,要市民接火棒。
香港政府在這二十年來的房屋政策,經過了幾次變動,但有一個奇怪的共通點,就是永遠是正確的政策,在錯誤的時間推出:董建華的「八萬五」一推出,便遇上了金融風暴,香港陷入了長達六年的長期衰退。曾蔭權的減少建屋數量,正好是經濟蓬勃,兼且大量內地豪客來港買樓的時刻。梁振英和林鄭月娥說要增加供應,但完全見不到成效……
總括而言,把強積金用作置業首期,不能在樓市泡沫時實施,而應該在樓市的下行周期實施,這是常識。但由於政府向來的timing都是錯的,因此,真的在不久的將來實行,也說不定。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518
2017年11月17日
甚麼是資本增值稅
在今天,由於樓價高企,很多人都在想辦法,希望壓抑需求,打擊樓市。我也說過很多次,我作為賺錢能力高於所擁資產價值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希望壓抑樓市,因為這對我更有利。
這些提出打擊樓市的意見當中,不少對於經濟、金融、稅制一無所知,這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其中最為流行的胡說八道之一,就是增設資產增值稅來打擊炒家,本報也有好幾個專欄作家,提出過這等意見。對於這種看法,我的意見是:「作為一個KOL,收稿費去寫稿,在提出一項建議之前,最好先Google search一下,才好寫作。」
先不論現時的香港,究竟有沒有炒家存在的空間,資本增值稅的本質,根本不是對付炒家,而是對付長期持有資產的人士。
包括香港在內的絕大部分地方,對於地產短炒客,需要付出利得稅,那是16.5%。香港的定義是2年之內沽出,便算是短炒,需要付稅。但是,對於長期持有者,卻不必繳付利得稅。
以美國為例子,則是有資產增值稅。它的標準稅率,也即是利得稅,是35%,因此,資本增值稅是10%至35%,意即如果持有不到1年,要抽足35%,但縱是持有30年,樓價由10萬元升至1,000萬元,其中的990萬元也要抽稅。
很多人以為,甚至是KOL,又或者是立法會議員,都以為資產增值稅是on top加上的稅項,實質上,it is always a discount of profit tax,是只針對長期投資者。
在美國,縱然是長期投資者,只要是換樓,根據「1031置換」,在180天以內再次購置,即是換樓,那就不用付資本增值稅。在香港,在買入第二套房時,不管是不是換樓,也需要付出15%的從價印花稅,除非是第一套房,才可以免付。所以,也可以說,從價印花稅在本質上,已經相等於資產增值稅,而且,後者是賺錢才需要交付,但前者,則只要是買樓,便要付出。
因此,也可以說,從價印花稅是比資本增值稅更重的稅項。普通人不知這簡單的常識,尚有可恕,但連KOL也不識,也來亂吹,便太離譜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9A%E9%BA%BC%E6%98%AF%E8%B3%87%E6%9C%AC%E5%A2%9E%E5%80%BC%E7%A8%85-104234
這些提出打擊樓市的意見當中,不少對於經濟、金融、稅制一無所知,這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其中最為流行的胡說八道之一,就是增設資產增值稅來打擊炒家,本報也有好幾個專欄作家,提出過這等意見。對於這種看法,我的意見是:「作為一個KOL,收稿費去寫稿,在提出一項建議之前,最好先Google search一下,才好寫作。」
先不論現時的香港,究竟有沒有炒家存在的空間,資本增值稅的本質,根本不是對付炒家,而是對付長期持有資產的人士。
包括香港在內的絕大部分地方,對於地產短炒客,需要付出利得稅,那是16.5%。香港的定義是2年之內沽出,便算是短炒,需要付稅。但是,對於長期持有者,卻不必繳付利得稅。
以美國為例子,則是有資產增值稅。它的標準稅率,也即是利得稅,是35%,因此,資本增值稅是10%至35%,意即如果持有不到1年,要抽足35%,但縱是持有30年,樓價由10萬元升至1,000萬元,其中的990萬元也要抽稅。
很多人以為,甚至是KOL,又或者是立法會議員,都以為資產增值稅是on top加上的稅項,實質上,it is always a discount of profit tax,是只針對長期投資者。
在美國,縱然是長期投資者,只要是換樓,根據「1031置換」,在180天以內再次購置,即是換樓,那就不用付資本增值稅。在香港,在買入第二套房時,不管是不是換樓,也需要付出15%的從價印花稅,除非是第一套房,才可以免付。所以,也可以說,從價印花稅在本質上,已經相等於資產增值稅,而且,後者是賺錢才需要交付,但前者,則只要是買樓,便要付出。
因此,也可以說,從價印花稅是比資本增值稅更重的稅項。普通人不知這簡單的常識,尚有可恕,但連KOL也不識,也來亂吹,便太離譜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9A%E9%BA%BC%E6%98%AF%E8%B3%87%E6%9C%AC%E5%A2%9E%E5%80%BC%E7%A8%85-104234
細價股幾時開車? 天曉得!
【明報專訊】我們這些炒細價股的人,看到炒藍籌股的人搏命食糊,自己則無飯開,心裏很不是味兒。最難受的是,有些不懂股票的人,看到恒生指數和騰訊(0700)猛升,碰面便恭喜我賺很多錢,這才最令人難受。
有一天,去崩牙成食飯,有個細價股同行問我﹕「幾時有飯開呀?」
我回答說﹕「快了快了,下個月便炒細價股了。」
他問﹕「你又點知呢?」
投資者炒新股大賺 應有資金流向細價舊股
我說﹕「因為在致豐電子(1710)和九龍倉置業(1997)上市之後,今年已經沒有大型新股了,只剩下一些細價股上市,這幾個月來,人們炒新股賺到巴巴聲,都會將資金流向細價舊股啩?」
他點頭,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很佩服周顯大師的精闢分析。但其實,我都是亂吹一通,夜行人吹口哨,為自己壯膽而已。
話說崩牙成仙逝之後,由其公子接手,很多人擔心其公子功架不及乃父,但我吃過幾次,雖然不敢說是青出於藍,但肯定保持水準。其實崩牙成就是廿零道菜,日日分量都一樣,而且只做一枱,水準不難保持!
不過𠵱家打電話去,都不接受訂位,我把電話給馬生,他是崩先生未仙逝時的熟客,打電話去,照樣被拒絕。我只有次次去食就訂下一次,等他無法拒絕,真係好大壓力。話時話,它的分量好大,十幾人去食,次次食不完,打包幾大盒,真係好難約齊人去。
其實,一個大廚,每日煮一枱私房菜,控制質素不難,就像日本人的職人,相等於中國的私房菜。講食物,幾時都係中國菜最好食,但環境就比不上日本了。如果崩牙成搞好裝修,貴50%都大把人幫襯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857380354&issue=20171117
有一天,去崩牙成食飯,有個細價股同行問我﹕「幾時有飯開呀?」
我回答說﹕「快了快了,下個月便炒細價股了。」
他問﹕「你又點知呢?」
投資者炒新股大賺 應有資金流向細價舊股
我說﹕「因為在致豐電子(1710)和九龍倉置業(1997)上市之後,今年已經沒有大型新股了,只剩下一些細價股上市,這幾個月來,人們炒新股賺到巴巴聲,都會將資金流向細價舊股啩?」
他點頭,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很佩服周顯大師的精闢分析。但其實,我都是亂吹一通,夜行人吹口哨,為自己壯膽而已。
話說崩牙成仙逝之後,由其公子接手,很多人擔心其公子功架不及乃父,但我吃過幾次,雖然不敢說是青出於藍,但肯定保持水準。其實崩牙成就是廿零道菜,日日分量都一樣,而且只做一枱,水準不難保持!
不過𠵱家打電話去,都不接受訂位,我把電話給馬生,他是崩先生未仙逝時的熟客,打電話去,照樣被拒絕。我只有次次去食就訂下一次,等他無法拒絕,真係好大壓力。話時話,它的分量好大,十幾人去食,次次食不完,打包幾大盒,真係好難約齊人去。
其實,一個大廚,每日煮一枱私房菜,控制質素不難,就像日本人的職人,相等於中國的私房菜。講食物,幾時都係中國菜最好食,但環境就比不上日本了。如果崩牙成搞好裝修,貴50%都大把人幫襯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857380354&issue=20171117
2017年11月16日
去抽普天通信弟弟致豐工業電子
近日賺錢最多的新股,並不是「閱文集團」(772),亦不是「雷蛇」(1337),相信亦不是「易鑫集團」(2858),而是「普天通信」(1720)。
以「閱文」為例子,公開發售超額認購624倍,申請100手,即共2萬股才穩得1手。它的發售價是55元,上市當日波幅是90元至110元,以穩得1手200股的入場費110萬元計,不計利息和手續費的利潤是0.7萬元至1.1萬元,即利潤率0.63%至1%之間。
再看「普天通信」,超額認購只有9.8倍,每申請2手即8,000股可穩得1手。它的發售價是0.66元,上市當日波幅是1.28元至1.8元,以穩得1手4,000股的入場費5,280元計,不計利息和手續費的利潤是2,480元至4,560元,即利潤率47%至86%之間,比抽「閱文」的利潤高出很多倍。
「閱文」的中籤率是0.24%至7.72%,「普天通信」的中韱率則是6.18%至7.51%,假如你同樣用275萬元,甚至是385萬元去抽「閱文」,也只可得到200股,即是利潤也只有0.7萬元至1.1萬元,肯定激到吐血。但是,如果你用285萬元去抽「普天通信」頂頭鎚飛,則可抽到300萬股,利潤是186萬元至342萬元,贏到笑到合不攏嘴。
換言之,用愈多錢去抽「普天通信」,優勢愈是明顯,如果用幾千萬元,甚至4.16億元的頂頭鎚飛去抽「閱文」,中籤率只有0.24%,不計利息和手續費的利潤是62.3萬元至97.9萬元,除了說「笨」之外,真係幫不到他了。
往事已逝矣,唯有追來者,現在我們知道,抽細價新股,才是賺錢的大路,一隻在今日還在招股的,叫「致豐工業電子」(1710),和「普天通信」只差一個數字,可以說是其弟弟。
「致豐工業電子」和「普天通信」同是科技股,集資額也差不多是一億多元,發售2.5億股,招股價0.52元至0.72元……我的策略正是,趁著近日市場注意力去炒大型新股,付錢多中籤少,根本無肉食,倒不如吼隻冷門新股,中得多升得多,才是玩新股的正確方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E%BB%E6%8A%BD%E6%99%AE%E5%A4%A9%E9%80%9A%E4%BF%A1%E5%BC%9F%E5%BC%9F%E8%87%B4%E8%B1%90%E5%B7%A5%E6%A5%AD%E9%9B%BB%E5%AD%90-103932
以「閱文」為例子,公開發售超額認購624倍,申請100手,即共2萬股才穩得1手。它的發售價是55元,上市當日波幅是90元至110元,以穩得1手200股的入場費110萬元計,不計利息和手續費的利潤是0.7萬元至1.1萬元,即利潤率0.63%至1%之間。
再看「普天通信」,超額認購只有9.8倍,每申請2手即8,000股可穩得1手。它的發售價是0.66元,上市當日波幅是1.28元至1.8元,以穩得1手4,000股的入場費5,280元計,不計利息和手續費的利潤是2,480元至4,560元,即利潤率47%至86%之間,比抽「閱文」的利潤高出很多倍。
「閱文」的中籤率是0.24%至7.72%,「普天通信」的中韱率則是6.18%至7.51%,假如你同樣用275萬元,甚至是385萬元去抽「閱文」,也只可得到200股,即是利潤也只有0.7萬元至1.1萬元,肯定激到吐血。但是,如果你用285萬元去抽「普天通信」頂頭鎚飛,則可抽到300萬股,利潤是186萬元至342萬元,贏到笑到合不攏嘴。
換言之,用愈多錢去抽「普天通信」,優勢愈是明顯,如果用幾千萬元,甚至4.16億元的頂頭鎚飛去抽「閱文」,中籤率只有0.24%,不計利息和手續費的利潤是62.3萬元至97.9萬元,除了說「笨」之外,真係幫不到他了。
往事已逝矣,唯有追來者,現在我們知道,抽細價新股,才是賺錢的大路,一隻在今日還在招股的,叫「致豐工業電子」(1710),和「普天通信」只差一個數字,可以說是其弟弟。
「致豐工業電子」和「普天通信」同是科技股,集資額也差不多是一億多元,發售2.5億股,招股價0.52元至0.72元……我的策略正是,趁著近日市場注意力去炒大型新股,付錢多中籤少,根本無肉食,倒不如吼隻冷門新股,中得多升得多,才是玩新股的正確方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E%BB%E6%8A%BD%E6%99%AE%E5%A4%A9%E9%80%9A%E4%BF%A1%E5%BC%9F%E5%BC%9F%E8%87%B4%E8%B1%90%E5%B7%A5%E6%A5%AD%E9%9B%BB%E5%AD%90-103932
美國債「無風險」是邏輯問題
【明報專訊】我在周一於本欄指出,香港人的無風險投資回報是買樓,而不是教科書教的美國債券的利率,有一名叫「Eric Yung」的讀者留言說﹕
「大C,呢度個風險二字偷換咗概念喎!學術派嘅『風險』係為銀行金融業發展出來,所以佢哋將風險同現金流嘅波動掛鈎,因為銀行係借短貸長,永遠係七個蓋冚十個煲,所關注嘅係每期準時收到確定嘅現金,因此將每期準時準確收到利息/歸還本金嘅美國國債定為『無風險回報率』。但係香港一般市民心目中嘅風險,係資產價格升跌,雖然名目一樣,但係係另一樣嘢。」
「無風險回報率」明顯偷換概念
我的回答是﹕在現實世界上,把無風險投資概念用在銀行業以外的投資產品之上,在很多層面都有,例如金融業無人不懂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的其中一項變數,就是「無風險回報率」,也即是美國國債。
至於CAPM的定義,我不說了,請看《維基百科》的說法﹕「廣泛應用於投資決策和公司理財領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所謂資本資產主要是指股票資產,而定價則試圖解釋資本市場如何決定股票收益率,進而決定股票價格。」這很清楚,並非用於銀行業,而是用於資產定價。
有一名叫「Kin Chu」的讀者說得更清楚﹕「其實計算風險便直接計,硬要弄個risk free rate出來,然後硬要說US treasury bond是risk free…才是最明顯的偷換概念。美國佬的洗腦伎倆而已。」
其實,很多頭腦清醒的人都把「美國債券」作為「無風險」的定義視為「近似值」,而不是絕對值。不過,我則會把它視為「同義反覆」(tautology),因為所有的資產定價若以美元來作為單位,它當然是「無風險」了,說穿了,這是邏輯問題,而不是經濟學問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774161896&issue=20171116
「大C,呢度個風險二字偷換咗概念喎!學術派嘅『風險』係為銀行金融業發展出來,所以佢哋將風險同現金流嘅波動掛鈎,因為銀行係借短貸長,永遠係七個蓋冚十個煲,所關注嘅係每期準時收到確定嘅現金,因此將每期準時準確收到利息/歸還本金嘅美國國債定為『無風險回報率』。但係香港一般市民心目中嘅風險,係資產價格升跌,雖然名目一樣,但係係另一樣嘢。」
「無風險回報率」明顯偷換概念
我的回答是﹕在現實世界上,把無風險投資概念用在銀行業以外的投資產品之上,在很多層面都有,例如金融業無人不懂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的其中一項變數,就是「無風險回報率」,也即是美國國債。
至於CAPM的定義,我不說了,請看《維基百科》的說法﹕「廣泛應用於投資決策和公司理財領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所謂資本資產主要是指股票資產,而定價則試圖解釋資本市場如何決定股票收益率,進而決定股票價格。」這很清楚,並非用於銀行業,而是用於資產定價。
有一名叫「Kin Chu」的讀者說得更清楚﹕「其實計算風險便直接計,硬要弄個risk free rate出來,然後硬要說US treasury bond是risk free…才是最明顯的偷換概念。美國佬的洗腦伎倆而已。」
其實,很多頭腦清醒的人都把「美國債券」作為「無風險」的定義視為「近似值」,而不是絕對值。不過,我則會把它視為「同義反覆」(tautology),因為所有的資產定價若以美元來作為單位,它當然是「無風險」了,說穿了,這是邏輯問題,而不是經濟學問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774161896&issue=20171116
湯文亮的錯誤和林鄭懂不懂樓市
話說同文湯文亮博士撰文,自嘲在物業市場幾十年,但卻預測錯誤。他把問題歸咎於政府,因為信錯政府,因而做錯預測﹕
第一點﹕樓市開始上升,把問題歸因於炒家,出招打壓樓市。我認為政府不知道樓價上升是因供應不足,出招遏抑需求,但當大家適應了辣招,需求自然又會再出現,而且人們擔心再有辣招,更提早買樓,因此樓價比以往升得更高。
第二點﹕陳茂波在2013年初取消勾地,以招標代替,當時他認為供應不足會逐漸解決,樓價就算上升都只是有限。原來政府雖然承認樓價上升是因為供應不足,但未沒有積極解決問題,招標只能夠提供部分供應量,最大供應量是蘊藏在地產商手中,無法解決。
第三點﹕在CY任內,5年時間從地產商補地價獲得可以興建住宅單位不足1萬伙,比新地今年的補地價數目還要少,比正常少了5萬個單位。
第四點﹕我信錯政府,以為官員們真的知道樓價飈升是因為供應不足,原來官員們並不知道,反而深信供應不足只是民間說法,炒賣才是樓價上升原因。由於政府沒有積極提供足夠供應量,樓市依然會上升。
第五點﹕從施政報告中,林太與新團隊絕對了解樓市,供應不足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雖然中原指數再破頂,我認為這是人們對政府信心不足表現。
由於我也寫文章,也不時錯判樓市,因此我對湯博士的狀況甚感同情。對於他的感嘆,我也有回應如﹕
第一點,根據政府推出的數據去作算和預測,常常會錯,因為政府的數據,主要是未來建屋數量,錯誤和走數是常態,因此照錯誤的數據去判斷,肯定出錯。
第二點,建屋不是一朝一夕,是5年至10年的時間,因此前任特首的工作,由後任去收成。因此,在梁振英施政的初期,我對他(至少在土地和房屋政策而言)非常有耐心,因我知道,他任內的土地不足,是曾蔭權的錯,不關他的事。但現在已是林鄭月娥在位,如果梁振英真的有做過事,應已初見成績,但從林鄭政府現時手上的建屋量可知,梁振英的確是走了數。
第三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從統計學來看,現時香港樓宇的需求量是零。皆因在這十多年來,樓宇單位的數目比家庭總數一直多出二十萬伙,所以,無論是政府,包括梁振英和林鄭月娥,抑或是代表本土的民間人士,甚至是反對派,均持此數據,認為不是樓宇不足,而是炒家所致,80萬公屋封頂,也是因此數據而起。
以上的這些人,當然是笨蛋,拿著統計數字,甚麼都不懂,因為一個沒讀過書的幼稚園生,沒有理論基礎,看得統計數字越多,腦筋越笨,這也是一個必然。
這些笨蛋們,只需要周顯大師略劈幾刀,便可把他們劈得遍體麟傷。例如說,只計算樓宇單位的數量,卻不管人均居住面積的惡化,這好比每天吃三個麵包,但麵包的體積縮小了,能吃飽嗎?這也是政府官員只算單位數目,不算面積的大笨特笨。
說到炒家問題,湯博士一定很清楚,今日香港的稅制,已經沒有炒家的存在,因為成本太高,根本炒不起樓。可是,現在連政府高官也買不起樓,那些日日對著數據自閉的本土派人士當然也從來沒有買過樓,他們愚蠢得連甚麼是「資產增值稅」也不懂,便來亂吠一通,要求政府設立此稅來打擊炒家了,所以又怎會知道房屋市場呢?
因為在香港的所有投資工具當中,只有房地產需要的知識最低,也最能保值。換言之,根本沒有比買樓更佳的保值工具,簡單點說,今日的人買樓,是剛性需求,因為保存財富,是基本需要。陳奕迅開巡迴演唱會,賺了一億元,除了買樓之外,還可以做甚麼?現金怕貶值,買股票怕輸錢,買保險……這麼有錢的人,還用得著買保險嗎?
所以我才說,讀數據,不識市場,能有資格講房屋嗎?根本上,買樓的剛性需求,是視乎人均收入而定,一個人會把收入的若干比例,用作投資和保值,其中大部份會投進地產市場,如果供應量比這個數字低,樓價就升,供應量比這數字高,樓價就跌。
第四點,有關林鄭月娥懂不懂樓市,她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現在市民賺了錢,不去買樓,你叫他買甚麼來投資保值?錢將往哪裏走?林鄭月娥和陳帆必須解答這個問題,才能證明這個團隊究竟是不是懂得樓市。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16/010076508.shtml
第一點﹕樓市開始上升,把問題歸因於炒家,出招打壓樓市。我認為政府不知道樓價上升是因供應不足,出招遏抑需求,但當大家適應了辣招,需求自然又會再出現,而且人們擔心再有辣招,更提早買樓,因此樓價比以往升得更高。
第二點﹕陳茂波在2013年初取消勾地,以招標代替,當時他認為供應不足會逐漸解決,樓價就算上升都只是有限。原來政府雖然承認樓價上升是因為供應不足,但未沒有積極解決問題,招標只能夠提供部分供應量,最大供應量是蘊藏在地產商手中,無法解決。
第三點﹕在CY任內,5年時間從地產商補地價獲得可以興建住宅單位不足1萬伙,比新地今年的補地價數目還要少,比正常少了5萬個單位。
第四點﹕我信錯政府,以為官員們真的知道樓價飈升是因為供應不足,原來官員們並不知道,反而深信供應不足只是民間說法,炒賣才是樓價上升原因。由於政府沒有積極提供足夠供應量,樓市依然會上升。
第五點﹕從施政報告中,林太與新團隊絕對了解樓市,供應不足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雖然中原指數再破頂,我認為這是人們對政府信心不足表現。
由於我也寫文章,也不時錯判樓市,因此我對湯博士的狀況甚感同情。對於他的感嘆,我也有回應如﹕
第一點,根據政府推出的數據去作算和預測,常常會錯,因為政府的數據,主要是未來建屋數量,錯誤和走數是常態,因此照錯誤的數據去判斷,肯定出錯。
第二點,建屋不是一朝一夕,是5年至10年的時間,因此前任特首的工作,由後任去收成。因此,在梁振英施政的初期,我對他(至少在土地和房屋政策而言)非常有耐心,因我知道,他任內的土地不足,是曾蔭權的錯,不關他的事。但現在已是林鄭月娥在位,如果梁振英真的有做過事,應已初見成績,但從林鄭政府現時手上的建屋量可知,梁振英的確是走了數。
第三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從統計學來看,現時香港樓宇的需求量是零。皆因在這十多年來,樓宇單位的數目比家庭總數一直多出二十萬伙,所以,無論是政府,包括梁振英和林鄭月娥,抑或是代表本土的民間人士,甚至是反對派,均持此數據,認為不是樓宇不足,而是炒家所致,80萬公屋封頂,也是因此數據而起。
以上的這些人,當然是笨蛋,拿著統計數字,甚麼都不懂,因為一個沒讀過書的幼稚園生,沒有理論基礎,看得統計數字越多,腦筋越笨,這也是一個必然。
這些笨蛋們,只需要周顯大師略劈幾刀,便可把他們劈得遍體麟傷。例如說,只計算樓宇單位的數量,卻不管人均居住面積的惡化,這好比每天吃三個麵包,但麵包的體積縮小了,能吃飽嗎?這也是政府官員只算單位數目,不算面積的大笨特笨。
說到炒家問題,湯博士一定很清楚,今日香港的稅制,已經沒有炒家的存在,因為成本太高,根本炒不起樓。可是,現在連政府高官也買不起樓,那些日日對著數據自閉的本土派人士當然也從來沒有買過樓,他們愚蠢得連甚麼是「資產增值稅」也不懂,便來亂吠一通,要求政府設立此稅來打擊炒家了,所以又怎會知道房屋市場呢?
因為在香港的所有投資工具當中,只有房地產需要的知識最低,也最能保值。換言之,根本沒有比買樓更佳的保值工具,簡單點說,今日的人買樓,是剛性需求,因為保存財富,是基本需要。陳奕迅開巡迴演唱會,賺了一億元,除了買樓之外,還可以做甚麼?現金怕貶值,買股票怕輸錢,買保險……這麼有錢的人,還用得著買保險嗎?
所以我才說,讀數據,不識市場,能有資格講房屋嗎?根本上,買樓的剛性需求,是視乎人均收入而定,一個人會把收入的若干比例,用作投資和保值,其中大部份會投進地產市場,如果供應量比這個數字低,樓價就升,供應量比這數字高,樓價就跌。
第四點,有關林鄭月娥懂不懂樓市,她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現在市民賺了錢,不去買樓,你叫他買甚麼來投資保值?錢將往哪裏走?林鄭月娥和陳帆必須解答這個問題,才能證明這個團隊究竟是不是懂得樓市。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16/010076508.shtml
2017年11月15日
頂頭槌買新股竅門
新股狂熱,炒新股的人,10隻贏了8、9隻,我也不執輸,其中的一隻,0.5元上市,我在0.8元買入50萬股,3個月後,周一已經升至3.11元了。
另外一隻,我大手申請了頂頭槌飛,就是方圓房服集團(8376),在今天上市。方圓房服是方圓地產的子公司,業務是在廣州進行一、二手物業的買賣和租賃代理服務,後者是過百億元資產的地產公司,在全國排行第82名。
我的看法是,以其背景,這是少數不會啤殼上市的創業板新股,看其格局,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轉主板,由於母公司並沒有在香港上市,所以,它很可能在未來會是母公司在香港的旗艦。
另外一個申請頂頭槌飛的原因,是其保薦人是RaffAello,RaffAello是一間非常奇怪的公司,與大孖沙和大基金的關係極好,長和系和恒基都曾經入股過它保薦的新上市公司,後來一隻升了一倍,另一隻升了三成。
至於它最近的傑作,是在去年11月25日上市的盟科控股(1629),上市首日升了8.57%,至1年後的今日,則累積升了115.71%。由此可以見得,這保薦人玩的是有實質業務的公司,正派地引入基金,股價細水長流,應該購入後一半短炒,一半長揸,我也正準備這樣做。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15/20215126
另外一隻,我大手申請了頂頭槌飛,就是方圓房服集團(8376),在今天上市。方圓房服是方圓地產的子公司,業務是在廣州進行一、二手物業的買賣和租賃代理服務,後者是過百億元資產的地產公司,在全國排行第82名。
我的看法是,以其背景,這是少數不會啤殼上市的創業板新股,看其格局,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轉主板,由於母公司並沒有在香港上市,所以,它很可能在未來會是母公司在香港的旗艦。
另外一個申請頂頭槌飛的原因,是其保薦人是RaffAello,RaffAello是一間非常奇怪的公司,與大孖沙和大基金的關係極好,長和系和恒基都曾經入股過它保薦的新上市公司,後來一隻升了一倍,另一隻升了三成。
至於它最近的傑作,是在去年11月25日上市的盟科控股(1629),上市首日升了8.57%,至1年後的今日,則累積升了115.71%。由此可以見得,這保薦人玩的是有實質業務的公司,正派地引入基金,股價細水長流,應該購入後一半短炒,一半長揸,我也正準備這樣做。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15/20215126
炒新上市股票 買亞洲先鋒娛樂
近來最容易賺錢的股票是甚麼?如果你的答案是:抽新股,那只對了一半。實際上,有很多創業板半新股,上市後往往也有幾倍升幅,比抽新股更加和味。
我不說招股價,只說上市當日的收市價和現收市價(按:本文寫於周一收市後)的對比:
「舍圖控股」(8392)10月16日上市,當日收0.245元,一個月後,周一收1.03元,漲3.2倍,「永勤控股」(8275)也是在10月16日上市,收0.36元,前收0.83元,也升了1.3倍,比較遠一點的,如「萬成金屬包裝」(8291)在7月18日上市,收0.68元,周一收3.11元,5個月升了3.5倍。
當然,也不是沒有輸錢的,例如「凱知樂」(2122),上市一天跌了11%,還有「大洋環球」(8476)上市接近一個月跌了28%。不過,前者的市值稍大,因此危險性也稍高。
此外,「瑩嵐集團」(8470)至今升了52%。如果你買這隻新股,也還是小有進帳。
簡而言之,中線持有細價半新股,是至今為止賺錢最多的投資法,皆因輸錢的機會很低,但隨時贏幾倍。
至於今日上市的新股,則有兩隻,一隻是日前講過的「方圓房服」(8376),另一隻則是「亞洲先鋒娛樂」(8400)。
「亞洲先鋒娛樂」是電子賭枱遊戲及角子機販賣商,是澳門第四設備供應商,其實在2016年,按收入計,它的銷售量已經躍居第一了,市場份額佔了30.4%。
在一間賭場,邊際利潤最高的,就是角子老虎機,在美國,收入佔賭場佔比最高的,也是角子老虎機。雖然,在澳門,角子老虎機的收入比不上中場和貴賓廳的賭枱,但隨著大眾賭客數目的增多,角子老虎的趨勢必然也會與美國看齊,估計將是增長率最快的部門。
至於澳門的營業額,也在高速增長,10月的數字增加18%,創了3年新高,估計11月會增加14%至22%,12月則增加15%。
它發行2.5億股,在中位數定價0.28元定價,即是集資0.7億元,超額認購12.9倍,算是細細粒容易食的那一種,也沒有太多散戶去留意,這反而正好是「偷襲」買進的良機。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2%92%E6%96%B0%E4%B8%8A%E5%B8%82%E8%82%A1%E7%A5%A8-%E8%B2%B7%E4%BA%9E%E6%B4%B2%E5%85%88%E9%8B%92%E5%A8%9B%E6%A8%82-103740
我不說招股價,只說上市當日的收市價和現收市價(按:本文寫於周一收市後)的對比:
「舍圖控股」(8392)10月16日上市,當日收0.245元,一個月後,周一收1.03元,漲3.2倍,「永勤控股」(8275)也是在10月16日上市,收0.36元,前收0.83元,也升了1.3倍,比較遠一點的,如「萬成金屬包裝」(8291)在7月18日上市,收0.68元,周一收3.11元,5個月升了3.5倍。
當然,也不是沒有輸錢的,例如「凱知樂」(2122),上市一天跌了11%,還有「大洋環球」(8476)上市接近一個月跌了28%。不過,前者的市值稍大,因此危險性也稍高。
此外,「瑩嵐集團」(8470)至今升了52%。如果你買這隻新股,也還是小有進帳。
簡而言之,中線持有細價半新股,是至今為止賺錢最多的投資法,皆因輸錢的機會很低,但隨時贏幾倍。
至於今日上市的新股,則有兩隻,一隻是日前講過的「方圓房服」(8376),另一隻則是「亞洲先鋒娛樂」(8400)。
「亞洲先鋒娛樂」是電子賭枱遊戲及角子機販賣商,是澳門第四設備供應商,其實在2016年,按收入計,它的銷售量已經躍居第一了,市場份額佔了30.4%。
在一間賭場,邊際利潤最高的,就是角子老虎機,在美國,收入佔賭場佔比最高的,也是角子老虎機。雖然,在澳門,角子老虎機的收入比不上中場和貴賓廳的賭枱,但隨著大眾賭客數目的增多,角子老虎的趨勢必然也會與美國看齊,估計將是增長率最快的部門。
至於澳門的營業額,也在高速增長,10月的數字增加18%,創了3年新高,估計11月會增加14%至22%,12月則增加15%。
它發行2.5億股,在中位數定價0.28元定價,即是集資0.7億元,超額認購12.9倍,算是細細粒容易食的那一種,也沒有太多散戶去留意,這反而正好是「偷襲」買進的良機。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2%92%E6%96%B0%E4%B8%8A%E5%B8%82%E8%82%A1%E7%A5%A8-%E8%B2%B7%E4%BA%9E%E6%B4%B2%E5%85%88%E9%8B%92%E5%A8%9B%E6%A8%82-103740
十億身家也只租樓住
【明報專訊】前幾天,碰到某名老友,十幾年前,我同他一個星期見一次,猶如黃紙兄弟,後來他連續搞了幾隻股票,彈起了,成為了散戶咬牙切齒的仇人,也是證監努力尋找的對象,更加有不少大戶輸了很多錢,要喊打喊殺,所以,我近來都很少見到他了。
那天碰到他,講起花錢,我說﹕「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連超級富豪也比不上我在這兩方面的生活享受,因為這兩瓣花不了什麼錢,但是,講到樓,一億都不算豪宅,船我又買不起,更加養不起。」
他說﹕「但車你買得起呀!」
我說﹕「法拉利我買得起,但整不起,我手車咁渣,個個月都撞車,小整都二三十萬,邊有錢畀呀?勞斯萊斯我都買得起,不過司機住間公屋,個停車場泊不了咁大㗎車,我間屋個停車場都好細,也泊不了,勞斯萊斯要泊大車位,司機無得泊車回家,要朝朝去攞車,最少要加5000蚊人工,又點畀得起呀?」
愈是豪宅 回報愈低
然後我們講起樓價,我說﹕「香港的樓咁貴,連四大家族都無得住美國富豪式的大花園洋房,幾億銀一間house都間間千篇一律、bad taste到不堪,我看Discovery Channel,歐洲的大屋幾咁有品味,都係幾千萬一間。我就唔捨得買嘞……就算捨得,都無錢。係呢?你住喺邊?」
他說﹕「我住御峰,兩千幾呎,租十五萬,抵唔抵呀?」
我說﹕「咁抵?果然愈是豪宅,回報愈低。」
有十億八億身家的人,都是租樓,由此可以見得,香港的地產霸權是多麼的橫行霸道。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687768306&issue=20171115
那天碰到他,講起花錢,我說﹕「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連超級富豪也比不上我在這兩方面的生活享受,因為這兩瓣花不了什麼錢,但是,講到樓,一億都不算豪宅,船我又買不起,更加養不起。」
他說﹕「但車你買得起呀!」
我說﹕「法拉利我買得起,但整不起,我手車咁渣,個個月都撞車,小整都二三十萬,邊有錢畀呀?勞斯萊斯我都買得起,不過司機住間公屋,個停車場泊不了咁大㗎車,我間屋個停車場都好細,也泊不了,勞斯萊斯要泊大車位,司機無得泊車回家,要朝朝去攞車,最少要加5000蚊人工,又點畀得起呀?」
愈是豪宅 回報愈低
然後我們講起樓價,我說﹕「香港的樓咁貴,連四大家族都無得住美國富豪式的大花園洋房,幾億銀一間house都間間千篇一律、bad taste到不堪,我看Discovery Channel,歐洲的大屋幾咁有品味,都係幾千萬一間。我就唔捨得買嘞……就算捨得,都無錢。係呢?你住喺邊?」
他說﹕「我住御峰,兩千幾呎,租十五萬,抵唔抵呀?」
我說﹕「咁抵?果然愈是豪宅,回報愈低。」
有十億八億身家的人,都是租樓,由此可以見得,香港的地產霸權是多麼的橫行霸道。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687768306&issue=20171115
2017年11月14日
蔡英文的文言文大革命運動
很多香港人沒有留意台灣蔡英文的施政,當然,更有不少香港人在蔡英文當選後,拍手稱慶,以為台灣有救了,但看蔡英文年來的施政,除了大力推行同性婚姻平權,為己謀福利之外,數得出來的,只有「用愛發電」引起的大停電,還有降低文言文比例等等,再顯示出,她是一個令人討厭的白痴女人。
所謂的「降低文言文比例」,並不止於「將文言文課數比率降為三成」和「推薦選文從廿篇降至十五篇」,還有就是從抽起古時一直流行至今的著名的文言文,加入都與台灣相關的文言文,甚至包括歧視原住民、或日本人寫的文言文,簡單點說,就是一些水準比較低的文言文。
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香港不少人認為,中國政府拋棄了大量中華文化,因而使用簡體字,不,應被稱為「殘體字」,反而是台灣和香港,才是華夏文化正溯。香港的華夏文化是個笑柄,以前的大量國學大師都是從國內來的,本土從來沒有培養出任何一個,那也不用說了,現在連台灣也去華夏化了,情何以堪!
當課程減低了文言文和中國史以後,餘下的時間,蔡英文就說要大家多學土話與方言,不過她好像忘記了,台灣也有兩大主要方言,一是閩南,另一是客家,而這兩套方言也均沒有文學作品可供閱讀,又有何可學呢?
從文字的角度來看,台灣人的閩南話文化水平十分低,比香港人的廣東話文化水平差得太遠了。這三十年來,香港人一直在搞正字運動,很多廣東字的古文正字,都找了出來,也證明了很多廣東話字來自古文,連報刊雜誌也潛移默化,把廣東字正字化了。
其實,閩南話也有很多字是來自古文,不過台灣人的文化水平太低,從來只是把這些語音寫回正字,只是照音寫出來。所以我們唱閩南歌K時,有大量只有讀音的字,但其實,這些字在古文上,大部分都是有得寫的,就只是台灣人掛著政治鬥爭,不去搞這些文化活動而已。
主張減文言文的理由,還有說文言文太難,會消磨學子的學習意志,以及外國的語言教育全都是採用現代語文等等。.
張大春就此課題,在其臉書中說﹕「是的!就我普遍的觀察來說:主張降低文言文教學比例的教授先生女士們的白話文一般寫得比較差。」
有人在臉書反駁張大春﹕「純好奇,請問是哪些教授讓您這樣覺得,可以舉例嗎?其次,您是基於什麼標準判定別人的白話文比較差?他們又是在哪裡的文章或發言,讓您這樣判定?」
其實,讀文言文有利於寫文章,這根本是不證自明,不用反駁的,好比讀《King James Version Bible》和莎士比亞,也有利於寫英文。如果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也不用反駁,李天命說,對付這種人的方法,是抽一根煙,總之就不要和他對話,以免浪費時間。
說到底,蔡英文的文言大革命,很多人說,這只不過是她的中文讀不好,要來過大報復罷了。至於香港的減少文言文,也不過是因為教育局的高官文化水平太低,如此而言,這二、三十年的青少年的中文程度,便給這些官員害苦了。
如果要我說一句結論,我會說﹕方言母語是從小就聽,用不著學,白話文只要小三程度,就懂得看和寫,用不著教。如果不教文言文,中文課根本是多餘,我告訴大家,我的英文有七成以上,不是在英文課學到,而是在上其他文理課程時,大量接觸,潛移默化學回來的。不過,如果學英國文學,就不可能在文理課程中學到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14/010076214.shtml
所謂的「降低文言文比例」,並不止於「將文言文課數比率降為三成」和「推薦選文從廿篇降至十五篇」,還有就是從抽起古時一直流行至今的著名的文言文,加入都與台灣相關的文言文,甚至包括歧視原住民、或日本人寫的文言文,簡單點說,就是一些水準比較低的文言文。
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香港不少人認為,中國政府拋棄了大量中華文化,因而使用簡體字,不,應被稱為「殘體字」,反而是台灣和香港,才是華夏文化正溯。香港的華夏文化是個笑柄,以前的大量國學大師都是從國內來的,本土從來沒有培養出任何一個,那也不用說了,現在連台灣也去華夏化了,情何以堪!
當課程減低了文言文和中國史以後,餘下的時間,蔡英文就說要大家多學土話與方言,不過她好像忘記了,台灣也有兩大主要方言,一是閩南,另一是客家,而這兩套方言也均沒有文學作品可供閱讀,又有何可學呢?
從文字的角度來看,台灣人的閩南話文化水平十分低,比香港人的廣東話文化水平差得太遠了。這三十年來,香港人一直在搞正字運動,很多廣東字的古文正字,都找了出來,也證明了很多廣東話字來自古文,連報刊雜誌也潛移默化,把廣東字正字化了。
其實,閩南話也有很多字是來自古文,不過台灣人的文化水平太低,從來只是把這些語音寫回正字,只是照音寫出來。所以我們唱閩南歌K時,有大量只有讀音的字,但其實,這些字在古文上,大部分都是有得寫的,就只是台灣人掛著政治鬥爭,不去搞這些文化活動而已。
主張減文言文的理由,還有說文言文太難,會消磨學子的學習意志,以及外國的語言教育全都是採用現代語文等等。.
張大春就此課題,在其臉書中說﹕「是的!就我普遍的觀察來說:主張降低文言文教學比例的教授先生女士們的白話文一般寫得比較差。」
有人在臉書反駁張大春﹕「純好奇,請問是哪些教授讓您這樣覺得,可以舉例嗎?其次,您是基於什麼標準判定別人的白話文比較差?他們又是在哪裡的文章或發言,讓您這樣判定?」
其實,讀文言文有利於寫文章,這根本是不證自明,不用反駁的,好比讀《King James Version Bible》和莎士比亞,也有利於寫英文。如果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也不用反駁,李天命說,對付這種人的方法,是抽一根煙,總之就不要和他對話,以免浪費時間。
說到底,蔡英文的文言大革命,很多人說,這只不過是她的中文讀不好,要來過大報復罷了。至於香港的減少文言文,也不過是因為教育局的高官文化水平太低,如此而言,這二、三十年的青少年的中文程度,便給這些官員害苦了。
如果要我說一句結論,我會說﹕方言母語是從小就聽,用不著學,白話文只要小三程度,就懂得看和寫,用不著教。如果不教文言文,中文課根本是多餘,我告訴大家,我的英文有七成以上,不是在英文課學到,而是在上其他文理課程時,大量接觸,潛移默化學回來的。不過,如果學英國文學,就不可能在文理課程中學到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14/010076214.shtml
記魏大公老師 (之一)
在2008年3月,魏大公老師在美國紐約病逝,享年76歲。
魏老師博士畢業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1965年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任教,並於1965年出任新聞系系主任。如果我的所知沒錯,他是第一代到美國唸新聞學博士的中國人,曾虛白寫的《中國新聞史》有提及過他的名字。如果我的所知也沒錯,他也是第一個在香港任教的新聞學博士,那時,博士可是稀有動物,身分極為高尚。
根據《維基百科》的「沙田新聞事件」條目﹕
「一九七六年四月廿九日,《沙田新聞》刊登一篇報道,標題是「八十七名中大榮譽生投考政務官名落孫山」。 報道說,前一年有八十七名中大榮譽生投考俗稱「天子門生」的政務官,可惜全部落第。時任政府銓敘司施恪更寫信給中大當局,對中大學生的表現失望,要求大學當局檢討。繼後,中大成立以副校長鄭楝材為首的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中大學生缺乏普通常識、英語表達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同一期的《沙田新聞》也訪問了中大就業輔導組,指中大學生多不懂寫求職信,甚至在英文信上簽中文名,「令僱主啼笑皆非」。輔導組又指不鼓勵學生自行求職,應把求職申請交輔導組統籌處理。 報道刊出,並送校方。最初校方並無特別反應,兩周後,新聞系同學按慣例將《沙田新聞》寄給各大報章。職業新聞工作者馬上嗅出話題的爆炸性,紛紛轉載兩篇對中大不利的報道。
「各報廣泛報道,並紛紛發表評論。以李卓敏校長為首的中大高層震怒,下令新亞院長全漢昇徹查,並要求學生輔導組「澄清」。輔導組隨即發公開聲明,否認曾指中大學生寫求職信技劣,並指《沙田新聞》「報道失實,深以為憾」。有指輔導組是在校方壓力下,公然撒了謊。據中大新聞學會調查,訪問進行時適有非新聞系同學在座,該同學力證報道真確,並無虛構。
「其他中大同學和校友亦群情洶湧。校友紛紛致信校方詢問原由,並致函各報為中大辯護。校內同學則操上大學本部和新聞系,要求解釋。
「面對內外壓力,校方決定採取悍然措施。五月廿八日,教務會通過兩項決定:一、《沙田新聞》停刊;二、在不聽取辯白的情況下,譴責四位新聞系教師,罪名是「有虧職守」。會上有人提出應予四位老師自辯機會,但最後會議通過,因「事跡昭然」,毋須多議,即予譴責。(新亞院長全漢昇等五人對譴責教師案投反對票)。
「四位被譴責的老師,分別是當時的系主任苗祺(John Mitchell)、《沙田新聞》社長魏大公博士、顧問李宜培和另一位老師陳黃義敏。魏、李二人提出司法覆核,未能成功。其後,苗、李、陳黃三位老師不獲續約,黯然離開中大。魏大公博士有終身聘約護身,得保教職,但已大受打擊,意興闌珊,不到十年,便提早退休。原來的《沙田新聞》被新設立的《新沙田》替代。」
我在中大時,聽說過這宗事件,但所知不詳。我是在離問中大很久以後,才知悉此事的來龍去脈。如果我早知此事詳情,當對魏老師有著很大的尊敬。事實上,《沙田新聞》的這宗報導也許是新聞系有史以上最高的報導水平,而幾位涉事老師也對學生作出了最好的身教,中文大學當局則示範了最壞的鴨霸所為。我看過全漢昇寫的中國經濟史著作,他的立場也不愧作為新亞院長的風骨。
此外,《維基百科》有錯,因為魏大公並非「不到十年,便提早退休」,他是做到1987年才退休,不過他55歲便退休,的確是太早了。後來他又到了台灣任教,1998年才正式退休,與夫人和兩名兒女居住在紐約市。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8%98%E9%AD%8F%E5%A4%A7%E5%85%AC%E8%80%81%E5%B8%AB-%E4%B9%8B%E4%B8%80%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50/
魏老師博士畢業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1965年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任教,並於1965年出任新聞系系主任。如果我的所知沒錯,他是第一代到美國唸新聞學博士的中國人,曾虛白寫的《中國新聞史》有提及過他的名字。如果我的所知也沒錯,他也是第一個在香港任教的新聞學博士,那時,博士可是稀有動物,身分極為高尚。
根據《維基百科》的「沙田新聞事件」條目﹕
「一九七六年四月廿九日,《沙田新聞》刊登一篇報道,標題是「八十七名中大榮譽生投考政務官名落孫山」。 報道說,前一年有八十七名中大榮譽生投考俗稱「天子門生」的政務官,可惜全部落第。時任政府銓敘司施恪更寫信給中大當局,對中大學生的表現失望,要求大學當局檢討。繼後,中大成立以副校長鄭楝材為首的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中大學生缺乏普通常識、英語表達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同一期的《沙田新聞》也訪問了中大就業輔導組,指中大學生多不懂寫求職信,甚至在英文信上簽中文名,「令僱主啼笑皆非」。輔導組又指不鼓勵學生自行求職,應把求職申請交輔導組統籌處理。 報道刊出,並送校方。最初校方並無特別反應,兩周後,新聞系同學按慣例將《沙田新聞》寄給各大報章。職業新聞工作者馬上嗅出話題的爆炸性,紛紛轉載兩篇對中大不利的報道。
「各報廣泛報道,並紛紛發表評論。以李卓敏校長為首的中大高層震怒,下令新亞院長全漢昇徹查,並要求學生輔導組「澄清」。輔導組隨即發公開聲明,否認曾指中大學生寫求職信技劣,並指《沙田新聞》「報道失實,深以為憾」。有指輔導組是在校方壓力下,公然撒了謊。據中大新聞學會調查,訪問進行時適有非新聞系同學在座,該同學力證報道真確,並無虛構。
「其他中大同學和校友亦群情洶湧。校友紛紛致信校方詢問原由,並致函各報為中大辯護。校內同學則操上大學本部和新聞系,要求解釋。
「面對內外壓力,校方決定採取悍然措施。五月廿八日,教務會通過兩項決定:一、《沙田新聞》停刊;二、在不聽取辯白的情況下,譴責四位新聞系教師,罪名是「有虧職守」。會上有人提出應予四位老師自辯機會,但最後會議通過,因「事跡昭然」,毋須多議,即予譴責。(新亞院長全漢昇等五人對譴責教師案投反對票)。
「四位被譴責的老師,分別是當時的系主任苗祺(John Mitchell)、《沙田新聞》社長魏大公博士、顧問李宜培和另一位老師陳黃義敏。魏、李二人提出司法覆核,未能成功。其後,苗、李、陳黃三位老師不獲續約,黯然離開中大。魏大公博士有終身聘約護身,得保教職,但已大受打擊,意興闌珊,不到十年,便提早退休。原來的《沙田新聞》被新設立的《新沙田》替代。」
我在中大時,聽說過這宗事件,但所知不詳。我是在離問中大很久以後,才知悉此事的來龍去脈。如果我早知此事詳情,當對魏老師有著很大的尊敬。事實上,《沙田新聞》的這宗報導也許是新聞系有史以上最高的報導水平,而幾位涉事老師也對學生作出了最好的身教,中文大學當局則示範了最壞的鴨霸所為。我看過全漢昇寫的中國經濟史著作,他的立場也不愧作為新亞院長的風骨。
此外,《維基百科》有錯,因為魏大公並非「不到十年,便提早退休」,他是做到1987年才退休,不過他55歲便退休,的確是太早了。後來他又到了台灣任教,1998年才正式退休,與夫人和兩名兒女居住在紐約市。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8%98%E9%AD%8F%E5%A4%A7%E5%85%AC%E8%80%81%E5%B8%AB-%E4%B9%8B%E4%B8%80%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50/
騰訊明年勁炒之年
【明報專訊】為什麼近年騰訊(0700)炒得這麼勁?業績不停創新高固然是一大原因,另一個原因,則直至近日它的子公司閱文(0772)上市,才終於揭開了謎底。
除了閱文之外,還有易鑫(2858),那是騰訊有股份的「騰訊概念股」,它持有的搜狗(即sogou.com)上周四亦於紐交所掛牌,現時搜狐只是入門網站,搜索引擎則由搜狗負責,騰訊還有好幾間子公司或聯營公司,準備排隊上市。這些公司一旦上市,如果按市價入帳,利潤是幾十億元至幾百億元不等,預算在明年會一一為騰訊入帳,製造出巨大得驚人的利潤。
現時騰訊的市盈率是80倍,表面上好像好貴,但當這些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盈利顯現出來,騰訊的股價就馬上變得便宜起來了。
拆子企上市賺錢難持久 炒完散水先兆
如果純從炒股票的角度去看,明年將是騰訊喜事連連的高峰期,估計也是炒高/出貨的大好時機,但是,靠着子公司上市的賺取的利潤是非經常性利潤,不能持久,因此,大炒特炒同時也是炒完散水的先兆。
這好比當年的和黃,做完單世紀大刁「賣橙」之後,喪炒了一鑊甘,足足唞了十年,才有氣力作出第二次、幅度也輕微得多的炒作。
這就是傳統智慧﹕股市高峰之時也是財技活動、大刁最多的時刻。騰訊的高峰期應在明年底、後年初,即是等到大部分的分拆都完結了之後。
至於炒完了之後,其股價將會如何?我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炒幾十隻大藍籌,是為Nifty Fifty,在炒爆了暴跌之後,由於Nifty Fifty大部分有實質的業績支持,幾年之後,便已回復元氣,但也只是回到正常市盈率,近百倍的市盈率就不再復見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600528914&issue=20171114
除了閱文之外,還有易鑫(2858),那是騰訊有股份的「騰訊概念股」,它持有的搜狗(即sogou.com)上周四亦於紐交所掛牌,現時搜狐只是入門網站,搜索引擎則由搜狗負責,騰訊還有好幾間子公司或聯營公司,準備排隊上市。這些公司一旦上市,如果按市價入帳,利潤是幾十億元至幾百億元不等,預算在明年會一一為騰訊入帳,製造出巨大得驚人的利潤。
現時騰訊的市盈率是80倍,表面上好像好貴,但當這些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盈利顯現出來,騰訊的股價就馬上變得便宜起來了。
拆子企上市賺錢難持久 炒完散水先兆
如果純從炒股票的角度去看,明年將是騰訊喜事連連的高峰期,估計也是炒高/出貨的大好時機,但是,靠着子公司上市的賺取的利潤是非經常性利潤,不能持久,因此,大炒特炒同時也是炒完散水的先兆。
這好比當年的和黃,做完單世紀大刁「賣橙」之後,喪炒了一鑊甘,足足唞了十年,才有氣力作出第二次、幅度也輕微得多的炒作。
這就是傳統智慧﹕股市高峰之時也是財技活動、大刁最多的時刻。騰訊的高峰期應在明年底、後年初,即是等到大部分的分拆都完結了之後。
至於炒完了之後,其股價將會如何?我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炒幾十隻大藍籌,是為Nifty Fifty,在炒爆了暴跌之後,由於Nifty Fifty大部分有實質的業績支持,幾年之後,便已回復元氣,但也只是回到正常市盈率,近百倍的市盈率就不再復見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600528914&issue=20171114
2017年11月13日
美國的性有關法律
2003年,在美國的喬治亞州,17歲大學生Genarlow Wilson和他的15歲女友Juanessa Bennett進行口交,根據當地法律,口交是嚴重的性犯罪,比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嚴重得多,因此他被判了10年監禁。坐牢4年10個月後,他上訴得值,改判為1年,即是可以即時出獄。
所以,如果你去喬治亞州的阿特蘭大賭錢,千萬不要口交,因為這是比強品更嚴重的罪行。
2005年,內布拉斯卡州,Todd D. Senter是個28歲的老師,和他17歲的學生女友發生了性行為,還拍下了實況影帶。根據當地法律,16歲以上便可以發生性行為,但18歲以上才可以拍淫片。結果男方判了2年緩刑。
所以,如果你去奧馬哈找巴菲特傾刁,找個16歲以上的靚妹找樂子,也不妨,但拍片時千萬要查清楚她的年齡。畢竟,大家都知道,美國少女很早熟。
最後同大家分享一下,未滿18歲不可以拍片,甚至連自拍淫片也不可以。在美國,每年均大大量未滿18歲的少女,因為自拍淫片,舖了上網,被控以a person knowingly make, publish, direct, create, provide, or in any manner generate any visual depiction of sexually explicit conduct which has a child as one of its participants or portrayed observers.結果進了監獄。
本周心水股票是﹕繼續抽新股 如果不想抽新股,就買「朸濬國際」(1355),因為它每逢回落到1.12元,都會大幅反彈。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13/558606
所以,如果你去喬治亞州的阿特蘭大賭錢,千萬不要口交,因為這是比強品更嚴重的罪行。
2005年,內布拉斯卡州,Todd D. Senter是個28歲的老師,和他17歲的學生女友發生了性行為,還拍下了實況影帶。根據當地法律,16歲以上便可以發生性行為,但18歲以上才可以拍淫片。結果男方判了2年緩刑。
所以,如果你去奧馬哈找巴菲特傾刁,找個16歲以上的靚妹找樂子,也不妨,但拍片時千萬要查清楚她的年齡。畢竟,大家都知道,美國少女很早熟。
最後同大家分享一下,未滿18歲不可以拍片,甚至連自拍淫片也不可以。在美國,每年均大大量未滿18歲的少女,因為自拍淫片,舖了上網,被控以a person knowingly make, publish, direct, create, provide, or in any manner generate any visual depiction of sexually explicit conduct which has a child as one of its participants or portrayed observers.結果進了監獄。
本周心水股票是﹕繼續抽新股 如果不想抽新股,就買「朸濬國際」(1355),因為它每逢回落到1.12元,都會大幅反彈。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13/558606
國歌法的目的 是把附件三成慣例
《國歌法》的追溯力是非常複雜的法律問題,有兩個關節位,第一點,是民事上,例如加稅,是公布後馬上生效,才再經過立法會通過。
第二點是牽涉到《基本法160條》,也即是說,假如某法例違反了《基本法》,可以經立法程序取消,還可追溯到1997年7月1日。有關這一點,可以在2006年8月31日在終審法院的一宗藏毒案件HKSAR vs Hung Chan Wah and Atsushi Asano,由李國能親自寫的判詞中看到其詳細的分析,但他也指出,追溯力是「極其罕有」(most exceptional),但「憲法上有效」(constitutionally valid)。
我在本欄日前寫出,林鄭月娥和范徐麗泰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法律水平,想出以上這些,因此,這應該是有高人教路,作為「投石問路」之計。現在石投了,路也問了,評估過後,恐怕縱可硬推過了,也會遭到司法覆核,被推翻的機會極高。因此,看現時政府的口風已轉,追溯力也將不了了之。
查實,要想控告侮辱國歌,還不容易,現有的一條「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已經足以把犯事者告到褲甩,可處罰款5,000元及監禁12個月,相信縱是《國歌法》立法,判刑也不會重過「行為不檢」。
所以,《國歌法》不在捍衛國歌,我在前文也說過:「縱是在立法期間唱國歌大喝倒采,又有何傷?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設立追溯期?」
真正立法目的,說穿了,不過是成立先例,讓國內法律可列入《基本法附件三》,而且專挑完全沒有殺傷力的《國歌法》來作「第一次試跳」,好讓法例容易通過。
相信在以後,國內法律將會不時列入《附件三》,成為了常態之後,有殺傷力的法律,也將漸次列進。如香港不能通過「廿三條」,它便會藉著「附件三」走進來。
這就是我說過的:「一國兩制」的最終目的,就是香港要走「有中國特色的普通法」,好比美國現時也行著和英式法律有所不同的「有美國特色的普通法」,而這一套,相信會橫跨2047,直至永遠。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C%8B%E6%AD%8C%E6%B3%95%E7%9A%84%E7%9B%AE%E7%9A%84-%E6%98%AF%E6%8A%8A%E9%99%84%E4%BB%B6%E4%B8%89%E6%88%90%E6%85%A3%E4%BE%8B-103361
第二點是牽涉到《基本法160條》,也即是說,假如某法例違反了《基本法》,可以經立法程序取消,還可追溯到1997年7月1日。有關這一點,可以在2006年8月31日在終審法院的一宗藏毒案件HKSAR vs Hung Chan Wah and Atsushi Asano,由李國能親自寫的判詞中看到其詳細的分析,但他也指出,追溯力是「極其罕有」(most exceptional),但「憲法上有效」(constitutionally valid)。
我在本欄日前寫出,林鄭月娥和范徐麗泰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法律水平,想出以上這些,因此,這應該是有高人教路,作為「投石問路」之計。現在石投了,路也問了,評估過後,恐怕縱可硬推過了,也會遭到司法覆核,被推翻的機會極高。因此,看現時政府的口風已轉,追溯力也將不了了之。
查實,要想控告侮辱國歌,還不容易,現有的一條「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已經足以把犯事者告到褲甩,可處罰款5,000元及監禁12個月,相信縱是《國歌法》立法,判刑也不會重過「行為不檢」。
所以,《國歌法》不在捍衛國歌,我在前文也說過:「縱是在立法期間唱國歌大喝倒采,又有何傷?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設立追溯期?」
真正立法目的,說穿了,不過是成立先例,讓國內法律可列入《基本法附件三》,而且專挑完全沒有殺傷力的《國歌法》來作「第一次試跳」,好讓法例容易通過。
相信在以後,國內法律將會不時列入《附件三》,成為了常態之後,有殺傷力的法律,也將漸次列進。如香港不能通過「廿三條」,它便會藉著「附件三」走進來。
這就是我說過的:「一國兩制」的最終目的,就是香港要走「有中國特色的普通法」,好比美國現時也行著和英式法律有所不同的「有美國特色的普通法」,而這一套,相信會橫跨2047,直至永遠。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C%8B%E6%AD%8C%E6%B3%95%E7%9A%84%E7%9B%AE%E7%9A%84-%E6%98%AF%E6%8A%8A%E9%99%84%E4%BB%B6%E4%B8%89%E6%88%90%E6%85%A3%E4%BE%8B-103361
港人定義:磚頭 = 無風險投資
【明報專訊】在投資學,一般把無風險投資回報定義為美國債券的利率,但我認為,這並不完全正確。沒錯,周顯大師又一次企圖挑戰傳統智慧,推翻現時被視為金科玉律的金融定律。
為什麼會把美國債券的利率視為無風險投資回報,我假設大家已經知道,在此不贅。因為縱是要簡述出來,也需要寫一篇文章,那就沒篇幅去講我的理論了。
美債只為教科書定義 港人少買
以上的定義,是教科書的定義,也是理論上的定義。可是,理論上的定義不一定要符合實際情况,因為實際上很多人都會很笨。例如說,一個標準好男人,和一個浪子,女人往往更喜歡後者。
究竟什麼是無風險投資回報,不是由教科書去決定,也不是由學者無懈可擊的推理作決定,而是由市場、由人去決定。因此,不管美國債券在理論上有多麼的完美,如果市場不相信它是無風險投資,它就不會是。
以香港為例子,大家認為無風險的投資回報是買樓,反正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輸過,就是1997年高峰買入,揸到現時的豪宅和細價樓,也已經賺凸,至於什麼是美國債券?唓,香港有得幾多人買呀?
買樓如買政府債券 回報低但穩陣
所以,香港人計算投資回報的比率,永遠是用買樓來作比較:吓!股票的回報可能好高,但不夠買樓穩陣噃!投資做生意?不如買樓回報仲高啦……簡單點說,房地產就是香港人的政府債券:回報很低,只有2厘至3厘,但勝在最夠穩陣。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512956011&issue=20171113
為什麼會把美國債券的利率視為無風險投資回報,我假設大家已經知道,在此不贅。因為縱是要簡述出來,也需要寫一篇文章,那就沒篇幅去講我的理論了。
美債只為教科書定義 港人少買
以上的定義,是教科書的定義,也是理論上的定義。可是,理論上的定義不一定要符合實際情况,因為實際上很多人都會很笨。例如說,一個標準好男人,和一個浪子,女人往往更喜歡後者。
究竟什麼是無風險投資回報,不是由教科書去決定,也不是由學者無懈可擊的推理作決定,而是由市場、由人去決定。因此,不管美國債券在理論上有多麼的完美,如果市場不相信它是無風險投資,它就不會是。
以香港為例子,大家認為無風險的投資回報是買樓,反正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輸過,就是1997年高峰買入,揸到現時的豪宅和細價樓,也已經賺凸,至於什麼是美國債券?唓,香港有得幾多人買呀?
買樓如買政府債券 回報低但穩陣
所以,香港人計算投資回報的比率,永遠是用買樓來作比較:吓!股票的回報可能好高,但不夠買樓穩陣噃!投資做生意?不如買樓回報仲高啦……簡單點說,房地產就是香港人的政府債券:回報很低,只有2厘至3厘,但勝在最夠穩陣。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512956011&issue=20171113
2017年11月11日
西方的財富承繼與集中
羅富齊家族曾經是全歐洲、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但究竟他現在是否仍是世界首富,言人人殊,有人認為,他們已經沒落,其財富被新晉富豪家族蓋過了,但也有人認為,他們仍然是世界首富,只是其財富進入了地下,人們看不到而已。暢銷書《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即抱持這意見。
至於我本人,則認為不管羅富齊家族究竟有多富有,但他們擁有大量的隱藏財富,卻肯定是事實。歐洲雖經二次大戰蹂躪了,但是其家族的主力是Nathan一系,在英國的財富卻是不受影響。在英國他有羅富齊銀行,在法國他有Lafite酒莊,在美國他有聯邦儲備局的股份,但相信這些只是「面嗰浸」,他們的實貨黃金、古堡地皮、二百年來儲存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財富所在。
如果想知道這些古時遺留下來的藝術品有多值錢,可參考西班牙的Duchess of Alba,她擁有大量Angelico、Goya、Renoir、Chagall等人的名畫,以及初版《唐吉訶德》,哥倫布的書信,當然還有大量土地,估計其財富有數十億歐羅。這些財富全都留給了她的兒子,而她的兒子則娶了Alicia Koplowitz,她是西班牙的女首富,《福布斯》富豪榜排589名。
順帶一提的是,羅富齊家族作為英國的大地主,每年都可以收到歐盟派發的農業津貼,都有一百幾十萬鎊。不過,現時英國正在脫歐,他們能否繼續拿到津貼,暫未考據到。
另一位有份收到農業津貼的大地主,就是「萬寶路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和「西敏公爵」The Duke of Westminster,後者是英國第三富豪,在倫敦擁有三百畝的土地,十大富豪的另一位「加多伯爵」(Earl Cadogan),主要財富也是地產,也是大家熟悉的在Knightsbridge的Cadogan Square,以及Sloane Street的許多物業的大業主。
第一點啟示是,在英國,富並非首位,貴比富更高級,而最高級的,是富貴,而且還要是大富大貴。而且,二代還是太少代了,西敏公爵已經是第十一代,現任的是個九十後,生得個樣仲好似Hugh Grant添。換言之,其命運在投胎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在意大利的佛羅倫斯,近600年來,富豪榜的位置從來沒有改變過。第二點啟示是,在英國,還是搞地產,才是賺錢的正路。看來地產霸權是源自英國,果然不愧為香港的前宗主國。
德國的Fürstenberg(Swabia)和Schwarzenberg兩個親王家族,至今仍然擁有大量美麗的古堡,自然也包括了其土地。
這去到了本文的結論﹕為甚麼這些富有家族,大都是擁有房地產,作為大地主呢?皆因土地是所有財富之本,它是最愚蠢的,用不着任何的智力,也可以繼續保存其財富。如果他們的資產是公司股票,恐怕早已敗光,捱不到今日了。
所以說,地產是財富不平均、貧富懸殊的根源。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300
至於我本人,則認為不管羅富齊家族究竟有多富有,但他們擁有大量的隱藏財富,卻肯定是事實。歐洲雖經二次大戰蹂躪了,但是其家族的主力是Nathan一系,在英國的財富卻是不受影響。在英國他有羅富齊銀行,在法國他有Lafite酒莊,在美國他有聯邦儲備局的股份,但相信這些只是「面嗰浸」,他們的實貨黃金、古堡地皮、二百年來儲存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財富所在。
如果想知道這些古時遺留下來的藝術品有多值錢,可參考西班牙的Duchess of Alba,她擁有大量Angelico、Goya、Renoir、Chagall等人的名畫,以及初版《唐吉訶德》,哥倫布的書信,當然還有大量土地,估計其財富有數十億歐羅。這些財富全都留給了她的兒子,而她的兒子則娶了Alicia Koplowitz,她是西班牙的女首富,《福布斯》富豪榜排589名。
順帶一提的是,羅富齊家族作為英國的大地主,每年都可以收到歐盟派發的農業津貼,都有一百幾十萬鎊。不過,現時英國正在脫歐,他們能否繼續拿到津貼,暫未考據到。
另一位有份收到農業津貼的大地主,就是「萬寶路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和「西敏公爵」The Duke of Westminster,後者是英國第三富豪,在倫敦擁有三百畝的土地,十大富豪的另一位「加多伯爵」(Earl Cadogan),主要財富也是地產,也是大家熟悉的在Knightsbridge的Cadogan Square,以及Sloane Street的許多物業的大業主。
第一點啟示是,在英國,富並非首位,貴比富更高級,而最高級的,是富貴,而且還要是大富大貴。而且,二代還是太少代了,西敏公爵已經是第十一代,現任的是個九十後,生得個樣仲好似Hugh Grant添。換言之,其命運在投胎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在意大利的佛羅倫斯,近600年來,富豪榜的位置從來沒有改變過。第二點啟示是,在英國,還是搞地產,才是賺錢的正路。看來地產霸權是源自英國,果然不愧為香港的前宗主國。
德國的Fürstenberg(Swabia)和Schwarzenberg兩個親王家族,至今仍然擁有大量美麗的古堡,自然也包括了其土地。
這去到了本文的結論﹕為甚麼這些富有家族,大都是擁有房地產,作為大地主呢?皆因土地是所有財富之本,它是最愚蠢的,用不着任何的智力,也可以繼續保存其財富。如果他們的資產是公司股票,恐怕早已敗光,捱不到今日了。
所以說,地產是財富不平均、貧富懸殊的根源。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300
2017年11月10日
臨時房屋是正確方向 切勿把臨時變常態
民間智庫組織「博匯」就房屋問題提出兩大建議,第一是向珠海水域「借地」,在伶仃島、擔桿島等島嶼填海,填出120平方公里,即香港面積一成。第二是改建或新建郵輪,配合泊位和平台作社區設施,在東南水域形成「漂浮社區」,一艘大型郵輪改裝後可提供4,000伙。
毫無疑問,創意很好。填島造地,我早說過了,但卻想不到向珠海借島。至於大型郵輪的改裝,概念上來說,這和林鄭月娥提出的貨櫃屋,本質上是相同的事物:臨時房屋。
當房屋不足,唯有用臨時的簡陋措施去作充湊,其實是常態,當年香港也有安置區/臨時房屋,只不過在1997年前被全部清拆罷了。說到貨櫃屋,在外國並非新鮮事兒,說到大型郵輪,只是荷蘭船屋的擴大化,也是完全可行。
人類向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窮則變、變則通,今日的劏房和籠屋,甚至是使用工廈來作住宅,也不過是在貧無立錐之下,權宜出來的法子。這當然不好,但總比露宿街頭為佳。
納米樓固然令人詬病,在幾十年前,住宅單位面積動輒過千方呎,那又如何?樓宇不足時,大屋照樣劏成梗房、板間房、床位等等……人民就像《侏羅紀公園》的恐龍,會找出自己的生存方法。
無論如何,解決居住問題,必須從增量著手,而不是從存量的再分配。我以前講過,大規模的存量再分配,例如踢走公屋富戶、增加持有第二套房的成本等等,好比土改,必然引起社會不安,當然不是不做,而是要有秩序地、逐步推行,這好比樓價下跌,跌得太快,社會便無法承受。
用臨時手法去暫時解決問題,也是正確做法,當年港英政府就是這樣做,也不用甚麼特別聰明的腦袋才能想出來。但是兩個前朝,曾蔭權和梁振英,均沒有去做,這只證明了兩點,他們心術不正或腦筋愚笨,兩者至少居其一,或全取其二。
但有一點必須記得:臨時就是臨時,不可能當作是長期措施,錯覺以為解決了問題。這就是我和很多本土研究人士的最大分歧:他們認為居住在400方呎的公屋就是美好的天堂,我並不反對400方呎公屋,但卻認為只是暫住的煉獄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7%A8%E6%99%82%E6%88%BF%E5%B1%8B%E6%98%AF%E6%AD%A3%E7%A2%BA%E6%96%B9%E5%90%91-%E5%88%87%E5%8B%BF%E6%8A%8A%E8%87%A8%E6%99%82%E8%AE%8A%E5%B8%B8%E6%85%8B-103176
毫無疑問,創意很好。填島造地,我早說過了,但卻想不到向珠海借島。至於大型郵輪的改裝,概念上來說,這和林鄭月娥提出的貨櫃屋,本質上是相同的事物:臨時房屋。
當房屋不足,唯有用臨時的簡陋措施去作充湊,其實是常態,當年香港也有安置區/臨時房屋,只不過在1997年前被全部清拆罷了。說到貨櫃屋,在外國並非新鮮事兒,說到大型郵輪,只是荷蘭船屋的擴大化,也是完全可行。
人類向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窮則變、變則通,今日的劏房和籠屋,甚至是使用工廈來作住宅,也不過是在貧無立錐之下,權宜出來的法子。這當然不好,但總比露宿街頭為佳。
納米樓固然令人詬病,在幾十年前,住宅單位面積動輒過千方呎,那又如何?樓宇不足時,大屋照樣劏成梗房、板間房、床位等等……人民就像《侏羅紀公園》的恐龍,會找出自己的生存方法。
無論如何,解決居住問題,必須從增量著手,而不是從存量的再分配。我以前講過,大規模的存量再分配,例如踢走公屋富戶、增加持有第二套房的成本等等,好比土改,必然引起社會不安,當然不是不做,而是要有秩序地、逐步推行,這好比樓價下跌,跌得太快,社會便無法承受。
用臨時手法去暫時解決問題,也是正確做法,當年港英政府就是這樣做,也不用甚麼特別聰明的腦袋才能想出來。但是兩個前朝,曾蔭權和梁振英,均沒有去做,這只證明了兩點,他們心術不正或腦筋愚笨,兩者至少居其一,或全取其二。
但有一點必須記得:臨時就是臨時,不可能當作是長期措施,錯覺以為解決了問題。這就是我和很多本土研究人士的最大分歧:他們認為居住在400方呎的公屋就是美好的天堂,我並不反對400方呎公屋,但卻認為只是暫住的煉獄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7%A8%E6%99%82%E6%88%BF%E5%B1%8B%E6%98%AF%E6%AD%A3%E7%A2%BA%E6%96%B9%E5%90%91-%E5%88%87%E5%8B%BF%E6%8A%8A%E8%87%A8%E6%99%82%E8%AE%8A%E5%B8%B8%E6%85%8B-103176
格隆匯估值高得離奇
【明報專訊】有一則新聞,說內地的港股網站格隆匯剛剛完成了A輪融資,有多個風險融資基金投資了2億元,即是說,它的估值是2億元。
格隆匯的創辦人陳守紅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博士,1997年進入金融界,曾經在工銀瑞信、國信證券,以及大成國際、大平資產管理,2013年開始在格隆匯寫經濟和港股評論。有趣的是,剛剛新聞報道,TVB把J5頻道重新包裝成無綫財經台,第三季廣告收入按年錄得172%的增長。
證港股作為資訊源 大有商業價值
這兩事件證明了,港股作為資訊源,大有商業價值。雖然我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在內地評論港股,而且只是一個網站,其價值竟然如此之高,在香港,也有很多港股網站,又拍片又報新聞,但估值同格隆匯差天共地,莫非內地炒港股的股民的價值竟然比香港人高出這麼多?
話說科大經濟系前系主任雷鼎鳴在11月6日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有朋友在內地「『叫雞』都係隊個咁嘅手機(付款)」,引來了不少爭議。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他侮辱女性,他則反指葛「思想太古肅」,當然也有人說他粗俗,但雷則認為自己「講得好啱,用字好準確」,也不覺得有任何冒犯,因為「叫雞」這字眼深入民間,「變成廣東話一部分」。
查「叫雞」的起源,應是「召妓」的諧音,「召妓」當然不是粗口。不過我覺得有意思的反而是技術上的問題﹕究竟可不可以用支付寶來「叫雞」呢?或者反過來問﹕有哪個妓女,可以有設備接受支付寶付款呢?
我相信雷教授應該沒有在內地叫過雞的經驗,只是道聽塗說。但對於這方面,我都算是半個專業人士,我估計,雷教授的朋友指的應該是,用支付寶來付唱K的錢,不過不排除客人沒帶現金,可以用支付寶來付錢給卡拉OK,然後轉付給那坐枱/妓女。在香港,有些客人去夜總會沒有現金在身上,夜總會也可以給他用信用卡付帳「碌大」,然後夜總會付現金給小姐。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254755728&issue=20171110
格隆匯的創辦人陳守紅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博士,1997年進入金融界,曾經在工銀瑞信、國信證券,以及大成國際、大平資產管理,2013年開始在格隆匯寫經濟和港股評論。有趣的是,剛剛新聞報道,TVB把J5頻道重新包裝成無綫財經台,第三季廣告收入按年錄得172%的增長。
證港股作為資訊源 大有商業價值
這兩事件證明了,港股作為資訊源,大有商業價值。雖然我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在內地評論港股,而且只是一個網站,其價值竟然如此之高,在香港,也有很多港股網站,又拍片又報新聞,但估值同格隆匯差天共地,莫非內地炒港股的股民的價值竟然比香港人高出這麼多?
話說科大經濟系前系主任雷鼎鳴在11月6日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有朋友在內地「『叫雞』都係隊個咁嘅手機(付款)」,引來了不少爭議。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他侮辱女性,他則反指葛「思想太古肅」,當然也有人說他粗俗,但雷則認為自己「講得好啱,用字好準確」,也不覺得有任何冒犯,因為「叫雞」這字眼深入民間,「變成廣東話一部分」。
查「叫雞」的起源,應是「召妓」的諧音,「召妓」當然不是粗口。不過我覺得有意思的反而是技術上的問題﹕究竟可不可以用支付寶來「叫雞」呢?或者反過來問﹕有哪個妓女,可以有設備接受支付寶付款呢?
我相信雷教授應該沒有在內地叫過雞的經驗,只是道聽塗說。但對於這方面,我都算是半個專業人士,我估計,雷教授的朋友指的應該是,用支付寶來付唱K的錢,不過不排除客人沒帶現金,可以用支付寶來付錢給卡拉OK,然後轉付給那坐枱/妓女。在香港,有些客人去夜總會沒有現金在身上,夜總會也可以給他用信用卡付帳「碌大」,然後夜總會付現金給小姐。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254755728&issue=20171110
2017年11月9日
無償勝過商業的漢化組
赫魯曉夫在1956年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格魯吉亞、波蘭和匈牙利人民隨即騷亂,蘇聯和格、波、匈馬上武力鎮壓,兩個月後的1957年1月,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蘇聯。據說,他在同赫魯曉夫會面時,批評對方的修正主義政策,赫魯曉夫的回答是﹕:「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周恩來頓了一頓,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我作為一個作家,很慚愧地,也常常出賣自己的階級,例如說,我明知知識產權在資本主義/私產制度的重要性,但我卻是漢化組/字幕組的擁躉。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字幕組(英語:Fansub)是指將原本無字幕的外語視頻影片配上字幕或對影片已有的外語字幕進行翻譯的愛好者團體。是一種誕生於互聯網的新事物,屬於一種民間自發的個人團體組織。字幕組是由愛好者根據個人興趣所組成的團隊,且不以營利為目的,愛好者們製作字幕只是因為自己對某部作品的喜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興趣。但是,並不排除有少數字幕組成員,為了個人利益,參與盜版活動。字幕組製作字幕的最終目的在於進行傳播。
現時漢化組/字幕組的組織十分完善,一組可以有幾十個成員,主要分為片源組、翻譯組、後期組三部份,每部份都有專人負責,還有嚴密的品質監察制度,有一位28歲的女子在日本企業上班,被問到為何願意無償翻譯,她的回答是﹕「因為愛,對最喜歡的演員和他演出作品的感情,翻譯得到的充實感就是動機。」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完全不介意用錢來購買優質服務的人,我擇優,之所以接護漢化組/字幕組,皆因他們的質素是最好的,比原裝正版還要好。例如說,配上字幕最快可以隔天便搞定,很多年代久遠的片子,連原版權擁有者也不願意花錢來配字幕了,但是漢化組/字幕組居然找了出來,私自配上了字幕。我作為日本歌的愛好者,日文水平卻有限得很,全仗漢化組的功勞,才得以讀明其日語歌詞的解釋,其中很多首都是偏僻的陳年老歌,也給他們無遠弗屆地翻譯了。
從經濟學的角度去看,為甚麼無償的漢化組/字幕組居然會比產權化的官方翻譯更有效率呢?有一個類似的經濟學問題﹕為甚麼無償的紅十字會捐血制度,比私營化的賣血更有效率呢?
這顯然是因為滿足感比市場交易更有效率,換言之,假如可以把滿足感轉換成動力,這動力比市場利益更加吸引。此所以中國的漢化組成員越來越多,至今已經有過百個有名的漢化組了。縱是在2016年,日本京都府警方以涉嫌《著作權法》為由,逮捕了家住橫濱市南區的公司職員王亮(30歲)和大學生楊王軼兩位漢化組成員。
但是,這次拘捕仍然澆不息漢化組的熱情。不過,中國人喜歡賺錢的天性始終改不了,近來,商業化的漢化組漸漸興起,但這已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了。
最後附上近日漢化組最膾炙人口的傑作,就是由めいびい編寫的《致曾為神之眾獸》(かつて神だった獣たちへ),作者因為寫不及,便只刊登草稿,誰知漢化組竟然千方百計,聘人把草稿寫成完整的畫稿,這應該是史無前例的手筆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9/010075829.shtml
我作為一個作家,很慚愧地,也常常出賣自己的階級,例如說,我明知知識產權在資本主義/私產制度的重要性,但我卻是漢化組/字幕組的擁躉。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字幕組(英語:Fansub)是指將原本無字幕的外語視頻影片配上字幕或對影片已有的外語字幕進行翻譯的愛好者團體。是一種誕生於互聯網的新事物,屬於一種民間自發的個人團體組織。字幕組是由愛好者根據個人興趣所組成的團隊,且不以營利為目的,愛好者們製作字幕只是因為自己對某部作品的喜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興趣。但是,並不排除有少數字幕組成員,為了個人利益,參與盜版活動。字幕組製作字幕的最終目的在於進行傳播。
現時漢化組/字幕組的組織十分完善,一組可以有幾十個成員,主要分為片源組、翻譯組、後期組三部份,每部份都有專人負責,還有嚴密的品質監察制度,有一位28歲的女子在日本企業上班,被問到為何願意無償翻譯,她的回答是﹕「因為愛,對最喜歡的演員和他演出作品的感情,翻譯得到的充實感就是動機。」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完全不介意用錢來購買優質服務的人,我擇優,之所以接護漢化組/字幕組,皆因他們的質素是最好的,比原裝正版還要好。例如說,配上字幕最快可以隔天便搞定,很多年代久遠的片子,連原版權擁有者也不願意花錢來配字幕了,但是漢化組/字幕組居然找了出來,私自配上了字幕。我作為日本歌的愛好者,日文水平卻有限得很,全仗漢化組的功勞,才得以讀明其日語歌詞的解釋,其中很多首都是偏僻的陳年老歌,也給他們無遠弗屆地翻譯了。
從經濟學的角度去看,為甚麼無償的漢化組/字幕組居然會比產權化的官方翻譯更有效率呢?有一個類似的經濟學問題﹕為甚麼無償的紅十字會捐血制度,比私營化的賣血更有效率呢?
這顯然是因為滿足感比市場交易更有效率,換言之,假如可以把滿足感轉換成動力,這動力比市場利益更加吸引。此所以中國的漢化組成員越來越多,至今已經有過百個有名的漢化組了。縱是在2016年,日本京都府警方以涉嫌《著作權法》為由,逮捕了家住橫濱市南區的公司職員王亮(30歲)和大學生楊王軼兩位漢化組成員。
但是,這次拘捕仍然澆不息漢化組的熱情。不過,中國人喜歡賺錢的天性始終改不了,近來,商業化的漢化組漸漸興起,但這已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了。
最後附上近日漢化組最膾炙人口的傑作,就是由めいびい編寫的《致曾為神之眾獸》(かつて神だった獣たちへ),作者因為寫不及,便只刊登草稿,誰知漢化組竟然千方百計,聘人把草稿寫成完整的畫稿,這應該是史無前例的手筆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9/010075829.shtml
共產經濟早已崩潰 列寧政治未敢言贏
《時代》周刊在本月13日版封面(圖)用中文和英文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理由是中國已成全球最具經濟實力的國家,美國除貨幣外,軍事貿易、西方政治價值創造及保護國內就業機會等均在逐漸消失。
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價值,在一戰後發生危機,人民提出了兩個處方,一個是法西斯主義,另一個是共產主義,前者在二戰後,已經完蛋,後者曾經試過一段輝煌時期,軍事、科研、工業發展的速度遠勝西方,蘇聯領袖赫魯曉夫甚至聲言要埋葬西方,誰知這優勢卻不能持久,七十年代時已敗象畢呈。
中國在79年開始改革,蘇聯在1991年垮台,本來大家以為共產主義證明失敗,西方文明大勝,中國也必將遲早走向西方文明,誰料中國居然愈戰愈強,戰至今日,幾與美國並駕齊驅。
查實,共產主義有兩個支柱,一個是政治制度,那是列寧式的政黨架構,以及一黨專政,後者是馬克思提出的共產理想社會,但共產理想社會已被證明行不通,中國早已丟棄,越南跟隨,甚至連最堅定的朝鮮,也正在放棄不用了。中國和西方的不同之處,就只是政治制度。
現時西方的制度和價值,因為在烏克蘭、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失敗,其「普世價值」受到質疑,再加上貧富懸殊及分離主義蔓延,西方的制度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往另一方面看,很多現代的民主政黨,包括台灣和香港的民主黨派在內,也已經採用列寧式政黨的嚴密架構,俄羅斯和新加坡則走向威權式的民主選舉,說穿了,就是進化了的法西斯主義。
換言之,西方的資本主義是大獲全勝了,但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雖然輸了經濟制度,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卻走另一條路,而這一條路,暫時為止,仍然有效運作中。
說回《時代周刊》的封面,說「中國贏了」,未免太早,要作個客觀評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年,改革開放38年,至今還未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政治,要想肯定其制度,第一要多觀察幾十年,看它能不能把現有成績變成穩定制度,第二就是要有其他國家加入共產陣營,仿效其制度。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B1%E7%94%A2%E7%B6%93%E6%BF%9F%E6%97%A9%E5%B7%B2%E5%B4%A9%E6%BD%B0-%E5%88%97%E5%AF%A7%E6%94%BF%E6%B2%BB%E6%9C%AA%E6%95%A2%E8%A8%80%E8%B4%8F-102985
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價值,在一戰後發生危機,人民提出了兩個處方,一個是法西斯主義,另一個是共產主義,前者在二戰後,已經完蛋,後者曾經試過一段輝煌時期,軍事、科研、工業發展的速度遠勝西方,蘇聯領袖赫魯曉夫甚至聲言要埋葬西方,誰知這優勢卻不能持久,七十年代時已敗象畢呈。
中國在79年開始改革,蘇聯在1991年垮台,本來大家以為共產主義證明失敗,西方文明大勝,中國也必將遲早走向西方文明,誰料中國居然愈戰愈強,戰至今日,幾與美國並駕齊驅。
查實,共產主義有兩個支柱,一個是政治制度,那是列寧式的政黨架構,以及一黨專政,後者是馬克思提出的共產理想社會,但共產理想社會已被證明行不通,中國早已丟棄,越南跟隨,甚至連最堅定的朝鮮,也正在放棄不用了。中國和西方的不同之處,就只是政治制度。
現時西方的制度和價值,因為在烏克蘭、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失敗,其「普世價值」受到質疑,再加上貧富懸殊及分離主義蔓延,西方的制度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往另一方面看,很多現代的民主政黨,包括台灣和香港的民主黨派在內,也已經採用列寧式政黨的嚴密架構,俄羅斯和新加坡則走向威權式的民主選舉,說穿了,就是進化了的法西斯主義。
換言之,西方的資本主義是大獲全勝了,但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雖然輸了經濟制度,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卻走另一條路,而這一條路,暫時為止,仍然有效運作中。
說回《時代周刊》的封面,說「中國贏了」,未免太早,要作個客觀評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年,改革開放38年,至今還未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政治,要想肯定其制度,第一要多觀察幾十年,看它能不能把現有成績變成穩定制度,第二就是要有其他國家加入共產陣營,仿效其制度。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B1%E7%94%A2%E7%B6%93%E6%BF%9F%E6%97%A9%E5%B7%B2%E5%B4%A9%E6%BD%B0-%E5%88%97%E5%AF%A7%E6%94%BF%E6%B2%BB%E6%9C%AA%E6%95%A2%E8%A8%80%E8%B4%8F-102985
股市樓市三段論
【明報專訊】明明今年的私樓供應是稍為增加了,明明利息在未來只會看升不會下跌,明明樓價已經太高了,那為什麼樓價還在漲呢?
傳統智慧是﹕「股市不死,樓市不死」,因為股市創了近十年新高,樓價咪又創史上最高囉!
不過,我也告訴大家另一個事實,就是反過來「樓市不死」,股市又會不會死呢?根據往績,當股災發生後,樓市往往會輕微下跌,例如在1974年、1987年、1989年、1992年、2007年,樓市只是跌了少許,很快便又反彈了。
真正樓市的大跌,必定是政治巨變,例如1967年、1981年,又或者是很長時間的衰退,例如2003年,才會發生樓價的持續下跌。
這原因我說過很多次,股票是先跌價格,再跌成交,樓價則是先跌成交,再跌價格,除非成交是像2008年金融海嘯般,急跌至接近零,否則一般來說,成交要跌1年左右,才會慢慢的在價格方面反映出來。如果對比股市,很多時跌1年半,已經跌完了,但在樓市,這時間還只是個開始,因此,樓市往往只是輕微跌一成半成,便已經完成調整,繼續向上。
股市死樓市未必死 樓市死股市一定死
想要香港樓市下跌,得3種狀况同時出現,就是經濟衰退、加息、供應增加,再加上一個股災,作為catalyst(催化劑),才會令到地產變成熊市,但這似乎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出現。如果只出現一樣,它會是慢牛,如果出現了兩樣,很可能是像之前的德國樓市,以每年1%的速度緩緩下跌。
所以,股市不死,樓市不死;股市已死,樓市未必死;但反過來說,樓市死,股市一定已死……以上就是股市和樓市的三段論。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168802432&issue=20171109
傳統智慧是﹕「股市不死,樓市不死」,因為股市創了近十年新高,樓價咪又創史上最高囉!
不過,我也告訴大家另一個事實,就是反過來「樓市不死」,股市又會不會死呢?根據往績,當股災發生後,樓市往往會輕微下跌,例如在1974年、1987年、1989年、1992年、2007年,樓市只是跌了少許,很快便又反彈了。
真正樓市的大跌,必定是政治巨變,例如1967年、1981年,又或者是很長時間的衰退,例如2003年,才會發生樓價的持續下跌。
這原因我說過很多次,股票是先跌價格,再跌成交,樓價則是先跌成交,再跌價格,除非成交是像2008年金融海嘯般,急跌至接近零,否則一般來說,成交要跌1年左右,才會慢慢的在價格方面反映出來。如果對比股市,很多時跌1年半,已經跌完了,但在樓市,這時間還只是個開始,因此,樓市往往只是輕微跌一成半成,便已經完成調整,繼續向上。
股市死樓市未必死 樓市死股市一定死
想要香港樓市下跌,得3種狀况同時出現,就是經濟衰退、加息、供應增加,再加上一個股災,作為catalyst(催化劑),才會令到地產變成熊市,但這似乎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出現。如果只出現一樣,它會是慢牛,如果出現了兩樣,很可能是像之前的德國樓市,以每年1%的速度緩緩下跌。
所以,股市不死,樓市不死;股市已死,樓市未必死;但反過來說,樓市死,股市一定已死……以上就是股市和樓市的三段論。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168802432&issue=20171109
2017年11月8日
呢隻股內債纏身
近來評論股票隻隻順手,連去年底大力支持,判定十倍股的中芯國際(981),一年來紋風不動,被人笑到面黃,也「遲來的春天」,十幾天升了五成……當然不是我的能力高,而是市況暢旺,時來風送而已。
今天講的領航醫藥(399),不暪說,是朋友給的貼士。領航醫藥去年收益是920萬元,虧損是1.698億元,主要是投資債券減值。它的手頭現金是6,130萬元,借貸是5.424億元,表面上,這是負資產公司,實際上,債務由實質大股東,基因科學家和財技高手毛裕民博士擁有,換言之,這是「內債」,不是「外債」。
也許正是這原因,內債纏身的領航醫藥的現市值是7億元,52周高低位是0.425元至0.76元,周一收市價0.48元,算是偏平了。
究竟消息是否正確,它是否即將「做嘢」,不敢說,不過,幾百萬元營業額的公司,在今日證監會辣手治殼的大氣氛,居然不怕DQ,穩守殼的市場價,消息正確的可能性存在的。
八卦事一則﹕同名同姓的毛裕民還有一個,是建設銀行前行長,但別要搞錯,領航醫藥的那位「毛主席」,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遺傳學研究所前院長,被人說是「窮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不過他當然不窮,還富得很。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08/20207991
今天講的領航醫藥(399),不暪說,是朋友給的貼士。領航醫藥去年收益是920萬元,虧損是1.698億元,主要是投資債券減值。它的手頭現金是6,130萬元,借貸是5.424億元,表面上,這是負資產公司,實際上,債務由實質大股東,基因科學家和財技高手毛裕民博士擁有,換言之,這是「內債」,不是「外債」。
也許正是這原因,內債纏身的領航醫藥的現市值是7億元,52周高低位是0.425元至0.76元,周一收市價0.48元,算是偏平了。
究竟消息是否正確,它是否即將「做嘢」,不敢說,不過,幾百萬元營業額的公司,在今日證監會辣手治殼的大氣氛,居然不怕DQ,穩守殼的市場價,消息正確的可能性存在的。
八卦事一則﹕同名同姓的毛裕民還有一個,是建設銀行前行長,但別要搞錯,領航醫藥的那位「毛主席」,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遺傳學研究所前院長,被人說是「窮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不過他當然不窮,還富得很。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08/20207991
談曾蔭權這位被 over-penalized的前特首
曾蔭權的「行政長官收受利益」案件終於告一段落,但留下一條尾巴,相信是以防他將來「曳曳」,便再祭出來的絕活。不過,這宗案件他雖然甩身,但在本年2月,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被判罪名成立,囚20個月,現正在上訴期間。正如他所言,他被案件煎熬了5年,這一宗行政長官收受利益罪,縱是判刑,刑期恐怕也不足5年,更可能會同期執行,因此,我也可以說,他就其所犯過錯,也是「over-penalized」了。
對於審訊,我始終覺得,陪審員對這位前特首,有著同情分。香港自從回歸以來,一共有4個行政長官,論到民望最高,始終是曾蔭權。要判定這位曾經得到廣大市民接受的前特首有罪,除非是證據確鑿,很多市民都拒絕接受。不消說的,看到他今日模樣,只要稍為有點同情心,也會覺得難受。
不管如何說,曾蔭權所犯的罪,頂多只是小貪,怎說也絕對不是大奸大惡之徒,而他的位置,本來縱是大貪一百幾十億元,也是易如反掌。小貪而大罰,自然也是不公。
要我評論,我會說,曾蔭權縱然是貪,縱然是法律上已被定罪,但他倒霉的真正原因,並非違法,而是政治,只是政治問題,法律解決而已。
他可能太過天真才犯上政治錯誤,但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不應不識國情,而國情是他的一舉一動,每小時的行為,國家都瞭如指掌,記錄在案,要雞蛋裏挑骨頭,控告與否,也只是在乎一念之間而已。
小道消息說,曾蔭權所犯的政治錯誤,是他企圖干預行政長官選舉,失了應有的中立,2012年的梁振英與唐英年決戰,有人抖出了梁振英在西九規劃比賽當評審時的利益衝突,後來又暗中支持曾俊華參選,企圖打亂中央的選舉部署。但這小道消息不知有幾成真確。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曾蔭權的政績,可獲90分,可惜他勾結地產霸權,致令香港出現今日貧無立錐、貧富懸殊的困局。而土地政策是必修科,好比中英數通識,一科不合格,便是不合格。如果他願意承認在這方面的缺失,人誰無過呢?但他至今未曾承認過自己的房屋政策有錯,態度就未免太惡劣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B%87%E6%9B%BE%E8%94%AD%E6%AC%8A%E9%80%99%E4%BD%8D%E8%A2%AB-over-penalized%E7%9A%84%E5%89%8D%E7%89%B9%E9%A6%96-102824
對於審訊,我始終覺得,陪審員對這位前特首,有著同情分。香港自從回歸以來,一共有4個行政長官,論到民望最高,始終是曾蔭權。要判定這位曾經得到廣大市民接受的前特首有罪,除非是證據確鑿,很多市民都拒絕接受。不消說的,看到他今日模樣,只要稍為有點同情心,也會覺得難受。
不管如何說,曾蔭權所犯的罪,頂多只是小貪,怎說也絕對不是大奸大惡之徒,而他的位置,本來縱是大貪一百幾十億元,也是易如反掌。小貪而大罰,自然也是不公。
要我評論,我會說,曾蔭權縱然是貪,縱然是法律上已被定罪,但他倒霉的真正原因,並非違法,而是政治,只是政治問題,法律解決而已。
他可能太過天真才犯上政治錯誤,但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不應不識國情,而國情是他的一舉一動,每小時的行為,國家都瞭如指掌,記錄在案,要雞蛋裏挑骨頭,控告與否,也只是在乎一念之間而已。
小道消息說,曾蔭權所犯的政治錯誤,是他企圖干預行政長官選舉,失了應有的中立,2012年的梁振英與唐英年決戰,有人抖出了梁振英在西九規劃比賽當評審時的利益衝突,後來又暗中支持曾俊華參選,企圖打亂中央的選舉部署。但這小道消息不知有幾成真確。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曾蔭權的政績,可獲90分,可惜他勾結地產霸權,致令香港出現今日貧無立錐、貧富懸殊的困局。而土地政策是必修科,好比中英數通識,一科不合格,便是不合格。如果他願意承認在這方面的缺失,人誰無過呢?但他至今未曾承認過自己的房屋政策有錯,態度就未免太惡劣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B%87%E6%9B%BE%E8%94%AD%E6%AC%8A%E9%80%99%E4%BD%8D%E8%A2%AB-over-penalized%E7%9A%84%E5%89%8D%E7%89%B9%E9%A6%96-102824
長江中心值1000億?
【明報專訊】中環中心是當年土地發展公司(已改名為市區重建局)的重建項目,由長實(1113)負責發展,在1999年,長實以78.8億元買下了48層樓面,現時則以402億元出售,即是18年賺了4.1倍,還有這18年來的租金收入,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買好多投資品都可以有這個利潤,也不算太過豐厚。
如果計算呎價,這大約相等於3.3萬元,有一些炒開地產的行家都說抵,我翻查紀錄,星展銀行持有9樓全層,傳剛以6.32億元沽出,折合每方呎價3.2萬元,據說新買家是玖龍紙業(2689)董事長張茵購入。其79樓頂層全層在9月成交,呎價則是5.5萬元。如果照這個標準,賣價大約是市價,買家最多着數了5%至10%。
買家是中港合資的中國港澳台僑和平發展亞洲有限公司,中方佔55%,包括了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中石油、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港方則有商人盧文端、「磁帶大王」陳秉志、「小巴大王」馬亞木、「物流張」張順宜及投資者蔡志忠等則合共佔約45%。
估計這些大孖沙將會拆散分佔,中方的55%當然是長期持有,而且是自用,港方的盧文端也說長期收租,不過我的地產朋友則認為,港方的幾個投資者多半會沽出一部分,賺點錢,減低成本,餘下的則長揸收租。他們說﹕「大部分單位畀中資榨乾晒,剩番啲賣4萬蚊呎,都可以做到吖!」
商場遠比寫字樓值錢 IFC值逾千億
至於我的看法則是,中環中心122萬呎,賣402億元,長江集團中心122萬呎,咪隨時值一千億元?新鴻基地產(0016)擁有的環球貿易廣場,有250萬呎,都值1000億元噃!雖然我覺得,長江中心沒有商場,靜局點,好像高級點,不過很多中環人又喜歡IFC、ICC夠熱鬧噃!IFC四層商場有80萬呎,圓方有100萬呎,要知道,商場遠比寫字樓更值錢,呢兩個商場,前者肯定過千億,後者都接近了。這些地產商的富有程度,真的是遠遠的超乎常人所能想像。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083131683&issue=20171108
如果計算呎價,這大約相等於3.3萬元,有一些炒開地產的行家都說抵,我翻查紀錄,星展銀行持有9樓全層,傳剛以6.32億元沽出,折合每方呎價3.2萬元,據說新買家是玖龍紙業(2689)董事長張茵購入。其79樓頂層全層在9月成交,呎價則是5.5萬元。如果照這個標準,賣價大約是市價,買家最多着數了5%至10%。
買家是中港合資的中國港澳台僑和平發展亞洲有限公司,中方佔55%,包括了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中石油、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港方則有商人盧文端、「磁帶大王」陳秉志、「小巴大王」馬亞木、「物流張」張順宜及投資者蔡志忠等則合共佔約45%。
估計這些大孖沙將會拆散分佔,中方的55%當然是長期持有,而且是自用,港方的盧文端也說長期收租,不過我的地產朋友則認為,港方的幾個投資者多半會沽出一部分,賺點錢,減低成本,餘下的則長揸收租。他們說﹕「大部分單位畀中資榨乾晒,剩番啲賣4萬蚊呎,都可以做到吖!」
商場遠比寫字樓值錢 IFC值逾千億
至於我的看法則是,中環中心122萬呎,賣402億元,長江集團中心122萬呎,咪隨時值一千億元?新鴻基地產(0016)擁有的環球貿易廣場,有250萬呎,都值1000億元噃!雖然我覺得,長江中心沒有商場,靜局點,好像高級點,不過很多中環人又喜歡IFC、ICC夠熱鬧噃!IFC四層商場有80萬呎,圓方有100萬呎,要知道,商場遠比寫字樓更值錢,呢兩個商場,前者肯定過千億,後者都接近了。這些地產商的富有程度,真的是遠遠的超乎常人所能想像。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0083131683&issue=20171108
2017年11月7日
亂講空置稅是蠢鬥蠢
【明報專訊】那天同某名政界朋友講起炒樓,我說:「你們這班研究土地的反對派,全都是無知到了極點,成班人單單研究統計數據,既不懂經濟學,又不懂稅制,偏偏大講空置稅、資產增值稅,除了搞搞民粹,騙騙愚蠢的公眾,根本就是白癡所為。」
他說:「乜資產增值稅不是在利得稅上on top加的嗎?」
我說:「除非是你發明的啦,否則全世界的資產增值稅,都是a discount of profit tax,因為資產增值稅的對象,是長期持有者,而不是炒家。你們這些笨蛋,根本連自己做緊乜都唔知,不過唔緊要,反正在這個世界上,都是蠢鬥蠢,有太多豬兜的選民,如果你太聰明,反而做不成政客呢!」
資產增值稅非打擊炒家
其實,就算是空置稅,香港都無人識啦。反對派固然是胡說八道,根本不知其作用,甚至是政府官員,也只知道難以執行,但究竟為什麼外國可以執行,香港不可以,他們就不知道了。這就是從小讀死書的笨蛋學生,直升做了高官之後的正常結果。
電費看空置 港難執行
官員說:「在外國,政府用電費來決定一間屋是不是空置。」這是對的,但在香港,根本執行不了,因為1個月交二三百元電費,已經足夠,不用交空置稅了。但是,在外國,很多吉屋,是遠在幾小時的車程,所以很難管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外國很多吉屋根本沒有價值,香港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大多數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例外),空置稅是在樓價低迷的時候去抽,令到很多業主索性把廢棄的舊樓拆掉,以刺激樓價。這些當然都不是單單看統計數字的人可以得知的。
總之,在香港這個混地方,有太多的混人,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聰明人,但當一個智力正常的人,見到社會上有這麼多的混人在胡言亂語,真的是不能不氣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996632901&issue=20171107
他說:「乜資產增值稅不是在利得稅上on top加的嗎?」
我說:「除非是你發明的啦,否則全世界的資產增值稅,都是a discount of profit tax,因為資產增值稅的對象,是長期持有者,而不是炒家。你們這些笨蛋,根本連自己做緊乜都唔知,不過唔緊要,反正在這個世界上,都是蠢鬥蠢,有太多豬兜的選民,如果你太聰明,反而做不成政客呢!」
資產增值稅非打擊炒家
其實,就算是空置稅,香港都無人識啦。反對派固然是胡說八道,根本不知其作用,甚至是政府官員,也只知道難以執行,但究竟為什麼外國可以執行,香港不可以,他們就不知道了。這就是從小讀死書的笨蛋學生,直升做了高官之後的正常結果。
電費看空置 港難執行
官員說:「在外國,政府用電費來決定一間屋是不是空置。」這是對的,但在香港,根本執行不了,因為1個月交二三百元電費,已經足夠,不用交空置稅了。但是,在外國,很多吉屋,是遠在幾小時的車程,所以很難管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外國很多吉屋根本沒有價值,香港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大多數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例外),空置稅是在樓價低迷的時候去抽,令到很多業主索性把廢棄的舊樓拆掉,以刺激樓價。這些當然都不是單單看統計數字的人可以得知的。
總之,在香港這個混地方,有太多的混人,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聰明人,但當一個智力正常的人,見到社會上有這麼多的混人在胡言亂語,真的是不能不氣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996632901&issue=20171107
我對「黃河清」寫的筆記
這是我對「黃河」的閱讀筆記,為免丟失,所以花了兩小時,寫出來發表。
近日不時出現了關於「黃河變清」的新聞,根據報導,現時黃河在平時的非汛期間,80%以上的水都是清的,含沙量不超過每立方米0.8公斤,相比起1919年才開始有記載,最高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911公斤,對比今日的數字,是改善了99.9%。
這是中國政府在大力治河,並且在上游大量植被的結果。十多年來,一直改善著,單單以延安為例子,從1999年至2015年,退耕還林了1,070畝土地,達到了當地的19.4%的面積,植被覆蓋率達到67.7%。不過,退耕還林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少打工仔去了城市打工,連農民也大量減少了,想不退耕也不成。
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河沙有價,商人大量採沙,根本連沙也供不應求了,非法採沙甚至連河床也影響到,也影響了不少堤壩的安全,所以,黃河作為全國的最大的泥沙供應地,豈能不被採光呢?這叫做「鼻屎好食,鼻嚢挖穿」。
早在西漢時代,《漢書‧溝洫志》已經記載了「賈讓治河三策」,意圖有規模地治河,不過現代人則對於賈讓的水利知識則不大同意,也從來沒有人敢於使用他的上策,即決堤改道,任由疏導﹕「徙冀州之民當水沖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不過,真正的黃河變清,卻是在現代科學的努力之下,才能做到,而且是精準完成,提早幾年達標。
但還有一個潛在的壞消息,就是利用植被來減少泥沙,只是在平常時期,一旦遇上大雨,反而會因樹木倒下而有更多的泥沙,而黃河下游經5省、110縣,1億人口,很多時在大旱之後,便有大汛,後果是不堪設想。總之,治河是中國政府幾千年來的責任,歷史學家魏復古(Karl August Wittfogel)所說的「oriental despotism」便是說中國的大一統政權之所以出現,正是因為治水。
有報導說,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提出憂慮,過去是黃河泥沙和大自然平衡,經過萬年計的時間,生態之間的植物和動物有一套系統和默契,例如說,黃河泥沙可以覆蓋鹽鹼地,養養河灘,河中又有一些鯉魚物種是生長在多泥多沙的環境。現時黃河泥沙減少必然會有平衡上的破壞,這轉變到底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還需要去了解。
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黃河之水,本來也並非有如今日般混濁,如今也許只是回復原貌罷了。
黃河是在25萬至30萬年前,開始變黃,5萬年前進一步惡化,但在幾千年前,也遠比現時清得多,到了商朝、周朝時,因為周邊住了太多人民,農業令到水土破壞,植被減少,各國諸候又築堤阻水,越建越高,最遲在在戰國時期,它已經黃色的了,不過《詩經‧魏風‧伐檀》也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這證明了,在戰國時代的黃河山西流段,河水的狀況還不是太差。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已有「河高出民屋」的說法。《爾雅‧釋水》才會說﹕「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戰國時期寫的《左傳‧駟公八年》則引《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在當時,「河」就是今日的黃河,「江」就是今日的長江,至於「river」,通常用「水」或「川」來指,因此今日的「黃河」即是古時稱的「河水」。至於「黃河」這個名字,最早出自東漢時班固寫的《漢書》。還有一點,昆侖山指的是黃河的源頭,所以古時的昆侖山並不是今日的昆侖山,而是隨著地理知識的進步,黃河源頭越找越遠,昆侖山也越變越遠。
從西元前602年,即周定王起,黃河決宿胥口(今河南淇縣東南),是第一次大改道,至1949年至清朝時1855年,黃河有1,594次決口,泛濫年數五百多年,大改道有26次,每次均造成了無可修補的損害,而改道之後,河道自然也不會回復原狀。
黃河只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在長江之下,但論到流域面積,則還在珠江之下,論到水流量,長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都比它多,它只有長江的6%,流量佔全國的2%,但卻灌溉了全國13%的糧食,流經12%人口。
它的流量之所以這麼少,一來是因為建造了太多水庫,令到蒸發量增加,二來是因為太多的挖地造湖,人為制造湖景,三來是因為開採了太多地下水,四來是因為農業和工業用水太多。據統計,黃河每年缺水50億立方米,因此,才需要南水北調的大工程,假如第一期完成後,每年可調水80億立方米。
在中國,向來有一個傳說,就是只有等到黃河的水清了,官員的腐敗才會消失,官員才會清廉起來。
根據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李鄂榮的研究,有歷史可查的「河清」一共有43次,最多出現的是宋徽宗年間,一共出現了3次,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即1556年的關中大地震之後,有過8.3級的大地震,也因而出現了河水清可見底的情況。
最長的一次是1727年,即雍正五年,一共清了二十多天,最後一次則在1788年,即乾隆五十三年,山西巡撫明興上書給乾隆皇帝報「祥端」,反給乾隆斥責﹕「歷代史策,侈陳符端,大率出於傅會舖張,無關實政,河水澄清,雖亦間有之事,但似此侈陳祥端,夸示休証,殊屬無謂。」
換言之,已有二百多年沒有清過了。由於在這43次的「河清」,中國的腐敗始終沒有消除過,因此,「河清官清」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如今的這一次,不但是「久濁終清」,而且清的時間之長,從來未有過,再加上有科學的證據證明這次的「河清」是人為的成功治河,因此也可以相信,這一次的「河清」,應該是有持續性的。
如果再要把「河清」扯上「官清」,雖然,經過了習近平主席的這5年大力反腐,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成果,但至今反腐並未完全制度化,一不留神,隨時死灰復燃,因此,我們也不可以說今日的「河清」是證明了「官清」……當然希望在20年之後,「河清」和「官清」都變成了常態化,那才可以自豪地說出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7/010075635.shtml
近日不時出現了關於「黃河變清」的新聞,根據報導,現時黃河在平時的非汛期間,80%以上的水都是清的,含沙量不超過每立方米0.8公斤,相比起1919年才開始有記載,最高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911公斤,對比今日的數字,是改善了99.9%。
這是中國政府在大力治河,並且在上游大量植被的結果。十多年來,一直改善著,單單以延安為例子,從1999年至2015年,退耕還林了1,070畝土地,達到了當地的19.4%的面積,植被覆蓋率達到67.7%。不過,退耕還林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少打工仔去了城市打工,連農民也大量減少了,想不退耕也不成。
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河沙有價,商人大量採沙,根本連沙也供不應求了,非法採沙甚至連河床也影響到,也影響了不少堤壩的安全,所以,黃河作為全國的最大的泥沙供應地,豈能不被採光呢?這叫做「鼻屎好食,鼻嚢挖穿」。
早在西漢時代,《漢書‧溝洫志》已經記載了「賈讓治河三策」,意圖有規模地治河,不過現代人則對於賈讓的水利知識則不大同意,也從來沒有人敢於使用他的上策,即決堤改道,任由疏導﹕「徙冀州之民當水沖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不過,真正的黃河變清,卻是在現代科學的努力之下,才能做到,而且是精準完成,提早幾年達標。
但還有一個潛在的壞消息,就是利用植被來減少泥沙,只是在平常時期,一旦遇上大雨,反而會因樹木倒下而有更多的泥沙,而黃河下游經5省、110縣,1億人口,很多時在大旱之後,便有大汛,後果是不堪設想。總之,治河是中國政府幾千年來的責任,歷史學家魏復古(Karl August Wittfogel)所說的「oriental despotism」便是說中國的大一統政權之所以出現,正是因為治水。
有報導說,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提出憂慮,過去是黃河泥沙和大自然平衡,經過萬年計的時間,生態之間的植物和動物有一套系統和默契,例如說,黃河泥沙可以覆蓋鹽鹼地,養養河灘,河中又有一些鯉魚物種是生長在多泥多沙的環境。現時黃河泥沙減少必然會有平衡上的破壞,這轉變到底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還需要去了解。
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黃河之水,本來也並非有如今日般混濁,如今也許只是回復原貌罷了。
黃河是在25萬至30萬年前,開始變黃,5萬年前進一步惡化,但在幾千年前,也遠比現時清得多,到了商朝、周朝時,因為周邊住了太多人民,農業令到水土破壞,植被減少,各國諸候又築堤阻水,越建越高,最遲在在戰國時期,它已經黃色的了,不過《詩經‧魏風‧伐檀》也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這證明了,在戰國時代的黃河山西流段,河水的狀況還不是太差。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已有「河高出民屋」的說法。《爾雅‧釋水》才會說﹕「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戰國時期寫的《左傳‧駟公八年》則引《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在當時,「河」就是今日的黃河,「江」就是今日的長江,至於「river」,通常用「水」或「川」來指,因此今日的「黃河」即是古時稱的「河水」。至於「黃河」這個名字,最早出自東漢時班固寫的《漢書》。還有一點,昆侖山指的是黃河的源頭,所以古時的昆侖山並不是今日的昆侖山,而是隨著地理知識的進步,黃河源頭越找越遠,昆侖山也越變越遠。
從西元前602年,即周定王起,黃河決宿胥口(今河南淇縣東南),是第一次大改道,至1949年至清朝時1855年,黃河有1,594次決口,泛濫年數五百多年,大改道有26次,每次均造成了無可修補的損害,而改道之後,河道自然也不會回復原狀。
黃河只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在長江之下,但論到流域面積,則還在珠江之下,論到水流量,長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都比它多,它只有長江的6%,流量佔全國的2%,但卻灌溉了全國13%的糧食,流經12%人口。
它的流量之所以這麼少,一來是因為建造了太多水庫,令到蒸發量增加,二來是因為太多的挖地造湖,人為制造湖景,三來是因為開採了太多地下水,四來是因為農業和工業用水太多。據統計,黃河每年缺水50億立方米,因此,才需要南水北調的大工程,假如第一期完成後,每年可調水80億立方米。
在中國,向來有一個傳說,就是只有等到黃河的水清了,官員的腐敗才會消失,官員才會清廉起來。
根據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李鄂榮的研究,有歷史可查的「河清」一共有43次,最多出現的是宋徽宗年間,一共出現了3次,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即1556年的關中大地震之後,有過8.3級的大地震,也因而出現了河水清可見底的情況。
最長的一次是1727年,即雍正五年,一共清了二十多天,最後一次則在1788年,即乾隆五十三年,山西巡撫明興上書給乾隆皇帝報「祥端」,反給乾隆斥責﹕「歷代史策,侈陳符端,大率出於傅會舖張,無關實政,河水澄清,雖亦間有之事,但似此侈陳祥端,夸示休証,殊屬無謂。」
換言之,已有二百多年沒有清過了。由於在這43次的「河清」,中國的腐敗始終沒有消除過,因此,「河清官清」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如今的這一次,不但是「久濁終清」,而且清的時間之長,從來未有過,再加上有科學的證據證明這次的「河清」是人為的成功治河,因此也可以相信,這一次的「河清」,應該是有持續性的。
如果再要把「河清」扯上「官清」,雖然,經過了習近平主席的這5年大力反腐,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成果,但至今反腐並未完全制度化,一不留神,隨時死灰復燃,因此,我們也不可以說今日的「河清」是證明了「官清」……當然希望在20年之後,「河清」和「官清」都變成了常態化,那才可以自豪地說出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7/010075635.shtml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有人指責,我這份人太過奄尖,對於衣、食、住、行,均是太過挑剔,我的回答是:「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給最好的東西,我就滿意了。」
這句話我在十多歲時已經聽過,不過忘記了,究竟是由何人所說,後來也聽到過好些引用,但人言人殊,心裏納罕。有一天,的起心肝,花了好一番周張,找出了原出處。
有兩個人說過差不多的話。第一個是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這句話出自王爾德的朋友Edgar Saltus,他寫了一本叫《 Oscar Wilde: An Idler’s Impression》的書,其中有以下的一段﹕
“Come to my shop,” I said, “and have dinner with me. Though,” I added, “I don’t know what I can give you.”
“Oh, anything,” Wilde replied. “Anything, no matter what. I have the simplest tastes. I am always satisfied with the best.”
曾經,王爾德是我最愛的英文作家,那應該是在大一、大二時期吧。先是在中六時,看了他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那是一齣舞台劇,內容講的「Jack Worthing」的男人,表面上正經八百,但每逢到倫敦玩,便改名為「Earnest」。余光中把這劇本譯作《不可兒戲》,由於當時有很多文人助宣,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後來又看了《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講的是一個美少年不會變老,但他的畫像卻會變老。但講到我最喜歡的,也最受到後世所記得的,莫過於他的短篇故事,《The Selfish Giant》和《Happy Prince》,後者的悲慘特別令我印象深刻。
王爾德恃才傲物,其最為人記得的名句,是他去美國,海關人員問他有沒有甚麼「valuables to declare」(申報),他的回答是﹕「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這裏應譯作:宣佈) but my genius。」
他卻然有一妻二子,但有同性戀傾向,41歲時因且同性戀而入獄2年,出獄後3年在貧困中去世。不過在今天,他已經成為了英國同性戀者的偶像,在倫敦遊客區的Trafalgar Square附近的Adelaide Street,可以看到Maggi Hambling為他造的雕像,刻有他最為人記得的名句﹕「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出自他的另一劇本《Lady Windermere’s Fan》(少奶奶的扇子)。至於另一個傳說中說了那句話的人,則是二戰時的英國名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邱吉爾。
FE. Smith(1872 –19 30)是英國貴族, 1st Earl of Birkenhead,是邱吉爾在政治上的長期伙伴,他對邱的兒子Randolph說過﹕「Mr. Churchill is a man of very simple tastes. He is always prepared to put up with the best of everything.」在1948年,Randolph Churchill向報紙公開了這句話。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we-are-all-in-the-gutter-but-some-of-us-are-looking-at-the-stars%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49%E6%9C%9F/
這句話我在十多歲時已經聽過,不過忘記了,究竟是由何人所說,後來也聽到過好些引用,但人言人殊,心裏納罕。有一天,的起心肝,花了好一番周張,找出了原出處。
有兩個人說過差不多的話。第一個是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這句話出自王爾德的朋友Edgar Saltus,他寫了一本叫《 Oscar Wilde: An Idler’s Impression》的書,其中有以下的一段﹕
“Come to my shop,” I said, “and have dinner with me. Though,” I added, “I don’t know what I can give you.”
“Oh, anything,” Wilde replied. “Anything, no matter what. I have the simplest tastes. I am always satisfied with the best.”
曾經,王爾德是我最愛的英文作家,那應該是在大一、大二時期吧。先是在中六時,看了他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那是一齣舞台劇,內容講的「Jack Worthing」的男人,表面上正經八百,但每逢到倫敦玩,便改名為「Earnest」。余光中把這劇本譯作《不可兒戲》,由於當時有很多文人助宣,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後來又看了《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講的是一個美少年不會變老,但他的畫像卻會變老。但講到我最喜歡的,也最受到後世所記得的,莫過於他的短篇故事,《The Selfish Giant》和《Happy Prince》,後者的悲慘特別令我印象深刻。
王爾德恃才傲物,其最為人記得的名句,是他去美國,海關人員問他有沒有甚麼「valuables to declare」(申報),他的回答是﹕「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這裏應譯作:宣佈) but my genius。」
他卻然有一妻二子,但有同性戀傾向,41歲時因且同性戀而入獄2年,出獄後3年在貧困中去世。不過在今天,他已經成為了英國同性戀者的偶像,在倫敦遊客區的Trafalgar Square附近的Adelaide Street,可以看到Maggi Hambling為他造的雕像,刻有他最為人記得的名句﹕「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出自他的另一劇本《Lady Windermere’s Fan》(少奶奶的扇子)。至於另一個傳說中說了那句話的人,則是二戰時的英國名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邱吉爾。
FE. Smith(1872 –19 30)是英國貴族, 1st Earl of Birkenhead,是邱吉爾在政治上的長期伙伴,他對邱的兒子Randolph說過﹕「Mr. Churchill is a man of very simple tastes. He is always prepared to put up with the best of everything.」在1948年,Randolph Churchill向報紙公開了這句話。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we-are-all-in-the-gutter-but-some-of-us-are-looking-at-the-stars%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49%E6%9C%9F/
2017年11月6日
找出溝女的business model
朋友叫我寫一篇講溝女、教溝女,我作為有關課題的學者,欣然從命。記著,所謂的「學者」,講的是學術理論,並非執行力,因此,經濟學家很多都只是中產階級,富豪大多是對經濟學一無所知。
其實,溝女就同投資一樣,靠的是兩樣嘢,第一是天份,第二是投入。所謂的天份,在投資而言,就是研究能力,以及投資知識,在溝女而言,就是《水滸傳》中王婆對西門慶講的五字真言的其中三字﹕潘、驢、小,也即是樣貌、性能力、細心,至於投入(input),則是另外的兩個字﹕鄧和閒,即是金錢和時間。
如果條件不合,例如說,我想溝郭鶴年的小女兒郭燕光,那是無論如何不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已經達到了溝某條女的最低門檻,那麼,這是時間和金錢的問題。
當然,不同的男仔,對同一女仔,有不同的溝到時間,在經濟學上,這叫做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ation)。我有某位生死之交,他溝某麻豆(model),溝兩天便放棄了,後來該麻豆怨他﹕「為甚麼你不溝下去呢,約多兩個月都得啩?」
他說﹕「喂,果條友也不是溝了你兩天,已經上了你啦,點解我要兩個月呢?」
她說﹕「他是富二代,當然兩天就得,你是普通人,就要兩個月!」
簡單點說,溝女的奧秘,就是先把完全沒機會的,快速放棄,剩下有機會的,則找出最適合的時間和金錢比。譬如說,富豪們很害怕花時間,又怕被拒絕,因此往往要花幾倍的錢,即是加loading,才能夠溝到女。
如果你怕被拒絕,不敢開口求愛,也即是對那些不可能個案,失去了快速放棄的機會,換言之,是無法得到足夠的信息去cut loss,這也是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因此,你必須要快速把握一個開口/攤牌的機會。
撇開像陳冠希般的靚仔富二代,溝女既不花時間、又不花金錢,手到拿來,一般人多多少少要花點錢,食好西、送禮物、去旅行是難免的必要支出,但是,花多一點點的時間和心機,卻可將花的金錢大打折扣,反過來說,只要多花一點點的錢,也可以大大的縮短了所花的時間。換言之,溝女的方程式之一,便是在時間和金錢方面的投入,找出最具經濟性的mix。
正是由於找出一個mix不容易,所以二十出頭的少年人,很少是真正的溝女專家。真正要成為殺手,要在二十尾,三十歲之後,因為累積十幾年的作戰經驗,才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戰略,到時候,溝每條女,都用相同的招數,相同的對白,去相同的地方 這好比做生意,有了business model,才可以大開分店,「大家樂」(341)也是在經營了很多年之後,才找到了model,開第一間分店,從此一帆風順,風光幾十年了。
本周的心水股票是「美加醫學」(876),經過了周五截止的供股之後,本股票應已供乾供淨,相信至少可以有一至兩成的升幅,回到供股價0.4元以上。
其實,溝女就同投資一樣,靠的是兩樣嘢,第一是天份,第二是投入。所謂的天份,在投資而言,就是研究能力,以及投資知識,在溝女而言,就是《水滸傳》中王婆對西門慶講的五字真言的其中三字﹕潘、驢、小,也即是樣貌、性能力、細心,至於投入(input),則是另外的兩個字﹕鄧和閒,即是金錢和時間。
如果條件不合,例如說,我想溝郭鶴年的小女兒郭燕光,那是無論如何不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已經達到了溝某條女的最低門檻,那麼,這是時間和金錢的問題。
當然,不同的男仔,對同一女仔,有不同的溝到時間,在經濟學上,這叫做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ation)。我有某位生死之交,他溝某麻豆(model),溝兩天便放棄了,後來該麻豆怨他﹕「為甚麼你不溝下去呢,約多兩個月都得啩?」
他說﹕「喂,果條友也不是溝了你兩天,已經上了你啦,點解我要兩個月呢?」
她說﹕「他是富二代,當然兩天就得,你是普通人,就要兩個月!」
簡單點說,溝女的奧秘,就是先把完全沒機會的,快速放棄,剩下有機會的,則找出最適合的時間和金錢比。譬如說,富豪們很害怕花時間,又怕被拒絕,因此往往要花幾倍的錢,即是加loading,才能夠溝到女。
如果你怕被拒絕,不敢開口求愛,也即是對那些不可能個案,失去了快速放棄的機會,換言之,是無法得到足夠的信息去cut loss,這也是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因此,你必須要快速把握一個開口/攤牌的機會。
撇開像陳冠希般的靚仔富二代,溝女既不花時間、又不花金錢,手到拿來,一般人多多少少要花點錢,食好西、送禮物、去旅行是難免的必要支出,但是,花多一點點的時間和心機,卻可將花的金錢大打折扣,反過來說,只要多花一點點的錢,也可以大大的縮短了所花的時間。換言之,溝女的方程式之一,便是在時間和金錢方面的投入,找出最具經濟性的mix。
正是由於找出一個mix不容易,所以二十出頭的少年人,很少是真正的溝女專家。真正要成為殺手,要在二十尾,三十歲之後,因為累積十幾年的作戰經驗,才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戰略,到時候,溝每條女,都用相同的招數,相同的對白,去相同的地方 這好比做生意,有了business model,才可以大開分店,「大家樂」(341)也是在經營了很多年之後,才找到了model,開第一間分店,從此一帆風順,風光幾十年了。
本周的心水股票是「美加醫學」(876),經過了周五截止的供股之後,本股票應已供乾供淨,相信至少可以有一至兩成的升幅,回到供股價0.4元以上。
方圓房服 超猛大股東和保薦人
「閱文集團」(772)是一隻賺梗的股票,奈何有42萬人申請,一手中籤率只有7.7%,隨時連息都蝕埋。計算下來,抽這種熱門股票,只像是湊熱鬧,看來並非生財之道。其實,以今日的市況,是但抽一隻創業板新股,揸一個月以上,都隨時贏一倍以上,完全不用腦,隻隻抽,回報都分分鐘好過「閱文」,又何必趁墟呢?
「方圓房服集團」(8376)的「房服」是「房屋服務」的意思,它發售1億股,例牌地九成配售,一成公開認購,每股招股價0.55元至0.8元之間,即是集資5,500萬元至8,800萬元,每手4,000股,入場費3,232.24元,又是細細粒容易食、市值低方便炒之類。
它是的主要業務是在廣州進行一、二手物業的買賣和租賃代理服務,傳統線下代理模式的收入佔比近九成,其餘的收入佔比來自線上代理模式,而線上模式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是以輔助線下模式的擴展為主。
在本年度年首4個月,「方圓房服」的一半收入來自母企,即「方圓地產」,它和「龍光」、「富力」、「雅居樂」、「碧桂園」、「萬科」、「恒大」等等、並列為廣州市十大地產商,在全中國地產商排名82。
「方圓地產」的年銷售額大約是200億元,2008年曾經想過在香港上市,集資數十億元,但因遇上金融海嘯而停止了。所以我認為,雖然香港的創業板上市十居其九,都是啤殼,但這一隻顯然不是,而是為了長期作戰,幾乎肯定,將來可轉主板,作為母公司在港的跳板。
至於「方圓房服」的保薦人,名叫「RaffAello」,這間公司和大孖沙的關係極佳,2010年成功引入過「超人」李嘉誠旗下「長江生命科技」(775)入股「瑞年」(2010) 8.92%,後來股價狠升了接近兩倍,去年底引入「恒基地產(012)」太子李家傑入股「珠江控股」(1176),股價至今升了三成,所以估計,「方圓房服」將會也是玩大孖沙入股這一招。
說穿了,「方圓房服」也不過是玩「一節淡三墟」效應,趁著「閱文」和「雷蛇」扯走了大量新股投資者的資金,希望投中一隻質地好、中籤高的賺錢股票而已。至於本人,當然也會入飛申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9%E5%9C%93%E6%88%BF%E6%9C%8D-%E8%B6%85%E7%8C%9B%E5%A4%A7%E8%82%A1%E6%9D%B1%E5%92%8C%E4%BF%9D%E8%96%A6%E4%BA%BA-102447
「方圓房服集團」(8376)的「房服」是「房屋服務」的意思,它發售1億股,例牌地九成配售,一成公開認購,每股招股價0.55元至0.8元之間,即是集資5,500萬元至8,800萬元,每手4,000股,入場費3,232.24元,又是細細粒容易食、市值低方便炒之類。
它是的主要業務是在廣州進行一、二手物業的買賣和租賃代理服務,傳統線下代理模式的收入佔比近九成,其餘的收入佔比來自線上代理模式,而線上模式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是以輔助線下模式的擴展為主。
在本年度年首4個月,「方圓房服」的一半收入來自母企,即「方圓地產」,它和「龍光」、「富力」、「雅居樂」、「碧桂園」、「萬科」、「恒大」等等、並列為廣州市十大地產商,在全中國地產商排名82。
「方圓地產」的年銷售額大約是200億元,2008年曾經想過在香港上市,集資數十億元,但因遇上金融海嘯而停止了。所以我認為,雖然香港的創業板上市十居其九,都是啤殼,但這一隻顯然不是,而是為了長期作戰,幾乎肯定,將來可轉主板,作為母公司在港的跳板。
至於「方圓房服」的保薦人,名叫「RaffAello」,這間公司和大孖沙的關係極佳,2010年成功引入過「超人」李嘉誠旗下「長江生命科技」(775)入股「瑞年」(2010) 8.92%,後來股價狠升了接近兩倍,去年底引入「恒基地產(012)」太子李家傑入股「珠江控股」(1176),股價至今升了三成,所以估計,「方圓房服」將會也是玩大孖沙入股這一招。
說穿了,「方圓房服」也不過是玩「一節淡三墟」效應,趁著「閱文」和「雷蛇」扯走了大量新股投資者的資金,希望投中一隻質地好、中籤高的賺錢股票而已。至於本人,當然也會入飛申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9%E5%9C%93%E6%88%BF%E6%9C%8D-%E8%B6%85%E7%8C%9B%E5%A4%A7%E8%82%A1%E6%9D%B1%E5%92%8C%E4%BF%9D%E8%96%A6%E4%BA%BA-102447
股市已無長線投資者
【明報專訊】同朋友吃飯,我講起股票的演化:
最初的時候,有人做生意不夠資金,於是發行股票來集資。後來有人發現,別人就算擁有了公司的股票,只要自己控有管理權,可以出糧給自己,也可以請自己的親戚做員工,衣食住行全部都是出自公司,真正的成本,只是派息啫,而派息一年只是利潤的一小部分,除非間公司是高增長,否則印股票根本是有賺無蝕。
後來又有聰明人,發現股民買股票,根本不是為了派息,而是為了炒賣賺錢,他們也不在乎公司的營業,反正都是短炒,又不是長揸。所以,垃圾股就出現了。垃圾股的競爭力比較強,因為完全不理生意,資源便可以完全投放在股票之上。
垃圾股只為炒賣賺錢 不在乎公司營業
所以,現在的市場,只有3種股票可以生存,一種是垃圾股,一種是藍籌股,一種是當炒股,長期投資的股民,幾乎已經消失了。
然後,我又講炒金的演化:
最初的時候,人們只是存金,買賣黃金。後來有人發現,炒賣黃金,根本用不着實金交易,只要自己設立一個交易所,讓他們自由買賣,記帳就可以了。最初的時候,只是作為中間人,賺取佣金。然後,有一個聰明人發現,這些炒金的人,十炒九輸,不如自己受晒,作為大莊家,那就有如開賭場,是贏梗的。這就是bucket shop的起源。
席間一名老行尊同我說,其實真實的情况,是炒金只有bucket shop才能生存。因為一個大升跌市,客戶可能輸凸,他付不了錢,如果你把客戶的交易打了給大莊,你卻要付錢給對方,輸到跳樓都唔掂。再講,如果輸到跳樓,客戶追你數,還可以講數,四四六六拆掂佢,但大莊追你數,肯定更加無運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910076009&issue=20171106
最初的時候,有人做生意不夠資金,於是發行股票來集資。後來有人發現,別人就算擁有了公司的股票,只要自己控有管理權,可以出糧給自己,也可以請自己的親戚做員工,衣食住行全部都是出自公司,真正的成本,只是派息啫,而派息一年只是利潤的一小部分,除非間公司是高增長,否則印股票根本是有賺無蝕。
後來又有聰明人,發現股民買股票,根本不是為了派息,而是為了炒賣賺錢,他們也不在乎公司的營業,反正都是短炒,又不是長揸。所以,垃圾股就出現了。垃圾股的競爭力比較強,因為完全不理生意,資源便可以完全投放在股票之上。
垃圾股只為炒賣賺錢 不在乎公司營業
所以,現在的市場,只有3種股票可以生存,一種是垃圾股,一種是藍籌股,一種是當炒股,長期投資的股民,幾乎已經消失了。
然後,我又講炒金的演化:
最初的時候,人們只是存金,買賣黃金。後來有人發現,炒賣黃金,根本用不着實金交易,只要自己設立一個交易所,讓他們自由買賣,記帳就可以了。最初的時候,只是作為中間人,賺取佣金。然後,有一個聰明人發現,這些炒金的人,十炒九輸,不如自己受晒,作為大莊家,那就有如開賭場,是贏梗的。這就是bucket shop的起源。
席間一名老行尊同我說,其實真實的情况,是炒金只有bucket shop才能生存。因為一個大升跌市,客戶可能輸凸,他付不了錢,如果你把客戶的交易打了給大莊,你卻要付錢給對方,輸到跳樓都唔掂。再講,如果輸到跳樓,客戶追你數,還可以講數,四四六六拆掂佢,但大莊追你數,肯定更加無運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910076009&issue=20171106
2017年11月4日
貧民窟不是壞事 房籠屋租金太貴
很多國家都有貧民窟,最有名的當然是印度、巴西,以印度為例子,我手頭有2011年的統計,當時一共有九千多萬人住在貧民窟,與二十年前相比,人口翻了一番,其最大的城市孟買,一千六百萬名市民,超過62%的人住在貧民窟裏。巴西則擁有世界最大的貧民窟Rocinha,單單那裏便住了七萬人。
美國有貧民窟,韓國也有,在最富裕的江南區的旁邊九龍村;日本也有,大阪的釜崎常常發生暴動;香港當然也有貧民窟,在以前,叫「木屋區」,但現在則分散在籠屋和劏房,見不到了。
很多人譴責貧民窟,但這並不完全是壞事。一般來說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找尋工作機會才會出現貧民窟。換言之,貧民窟是由窮變富的初始階段,它的位置也大多位於城市中心,皆因那裏有很多的工作機會……
換言之,他們是為了找尋更好工作才遷移到貧民窟。換言之,這是為了金錢,犧牲了居住環境。這固然是壞,但總壞不過捱窮和餓死。從這個角度看,貧民窟反而不是最壞的壞事,像人間地獄如不丹、朝鮮,反而沒有貧民窟這回事。
貧民窟本應是過渡期,像香港的木屋區,經濟發展後,便清拆了。但是,在很多地方,貧民窟卻是愈擴愈大,其中一個原因是城市化仍未停止,農民源源不絕的來到;其二原因則是在民主社會,收地重建、城市規劃等等的效率很低,反而是在專制國家,更加容易強拆。
觀乎在香港,木屋區的出現,其實是因為當年大量內地難民來港,無法安置,廣義來說,也是另類的「城市化」;當城市化漸趨成熟,內地來港移民的數目受控,新建房屋逐漸消化了木屋區居民,貧民窟便消失了。
那麼,現時香港還有沒有貧民呢?答案是有的:不過是分布在劏房和籠屋之內,卻沒有了把大量貧民集中居住的貧民窟了。
正如前文所言,貧民窟在某角度上來看,並非罪惡,同樣道理,劏房和籠屋在本質上,也不是大錯。在日本泡沫經濟的年代,有capsule hotel,今日的全世界,包括了先進地區,年輕人也是居住在狹小的空間。附上一條link,可以看到,西方不少大城市,年輕人都是蝸居在一牀之地。https://9gag.com/gag/a24ONZO?ref=fbp
所以,香港的居住問題,並不是因為存在劏房和籠屋,皆因在全世界的所有地方,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又或者是一個沒有技術的勞工,收入很低,住不起像樣的房子,是共同的現象。劏房和籠屋,好比capsule hotel,是便民之舉,根本用不着取締,反而應該鼓勵。
一個年輕人,如果收入八千元至一萬元,如果可以住到籠屋或劏房,這並不算太差。可是,現時市區的籠屋和劏房價格,如果用呎租來計,比山頂豪宅還要貴。換言之,今日香港的年輕人,要想住籠屋和劏房,也住不起。這就是莫大的罪惡了。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057
美國有貧民窟,韓國也有,在最富裕的江南區的旁邊九龍村;日本也有,大阪的釜崎常常發生暴動;香港當然也有貧民窟,在以前,叫「木屋區」,但現在則分散在籠屋和劏房,見不到了。
很多人譴責貧民窟,但這並不完全是壞事。一般來說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找尋工作機會才會出現貧民窟。換言之,貧民窟是由窮變富的初始階段,它的位置也大多位於城市中心,皆因那裏有很多的工作機會……
換言之,他們是為了找尋更好工作才遷移到貧民窟。換言之,這是為了金錢,犧牲了居住環境。這固然是壞,但總壞不過捱窮和餓死。從這個角度看,貧民窟反而不是最壞的壞事,像人間地獄如不丹、朝鮮,反而沒有貧民窟這回事。
貧民窟本應是過渡期,像香港的木屋區,經濟發展後,便清拆了。但是,在很多地方,貧民窟卻是愈擴愈大,其中一個原因是城市化仍未停止,農民源源不絕的來到;其二原因則是在民主社會,收地重建、城市規劃等等的效率很低,反而是在專制國家,更加容易強拆。
觀乎在香港,木屋區的出現,其實是因為當年大量內地難民來港,無法安置,廣義來說,也是另類的「城市化」;當城市化漸趨成熟,內地來港移民的數目受控,新建房屋逐漸消化了木屋區居民,貧民窟便消失了。
那麼,現時香港還有沒有貧民呢?答案是有的:不過是分布在劏房和籠屋之內,卻沒有了把大量貧民集中居住的貧民窟了。
正如前文所言,貧民窟在某角度上來看,並非罪惡,同樣道理,劏房和籠屋在本質上,也不是大錯。在日本泡沫經濟的年代,有capsule hotel,今日的全世界,包括了先進地區,年輕人也是居住在狹小的空間。附上一條link,可以看到,西方不少大城市,年輕人都是蝸居在一牀之地。https://9gag.com/gag/a24ONZO?ref=fbp
所以,香港的居住問題,並不是因為存在劏房和籠屋,皆因在全世界的所有地方,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又或者是一個沒有技術的勞工,收入很低,住不起像樣的房子,是共同的現象。劏房和籠屋,好比capsule hotel,是便民之舉,根本用不着取締,反而應該鼓勵。
一個年輕人,如果收入八千元至一萬元,如果可以住到籠屋或劏房,這並不算太差。可是,現時市區的籠屋和劏房價格,如果用呎租來計,比山頂豪宅還要貴。換言之,今日香港的年輕人,要想住籠屋和劏房,也住不起。這就是莫大的罪惡了。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057
2017年11月3日
《國歌法》追溯力是為廿三條設立先例
周三的立法會會議,黃碧雲議員提問《國歌法》追溯力,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含糊回答:「現階段就個別條文及細節作出評論言之尚早」,及強調《國歌法》的本地一定符合《基本法》。相比起他在上月中接受電台訪問說法有點兒前後不符:「香港法例一般情況下都冇追溯力。」
黃碧雲引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5條和實施該條款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12條,指香港的刑事罪沒有追溯力。她顯然沒有看過我在日前的文章:甚至連中國內地的法律,也沒有追溯力。
我在上篇文章指,饒戈平在上月說法並沒有明講答案:「是不是要再被追溯,要看香港法律具體規定。」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則說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梁愛詩也覺得,現階段未有急切需要設追溯期,但也要視乎人大通過時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則說:「這條法例拿出草案時,已經說日後如果過到,就會在草案拿出來或某日已經開始生效。正如我們有很多稅收、『辣招』,都是一公布即刻生效,過了才返回頭。」
特首林鄭月娥的說法也是類似:一般香港立法不是很多設追溯期,但不是完全無,並以《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為例,都是於實施後從以前一個日子生效。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批評林鄭月娥的類比是不倫不類,我同意涂的說法,但從專業搬龍門的觀點去看,這法律罅是絕到極點。范徐麗泰和林鄭月娥both非笨蛋,但以她們的法律知識,恐怕未必能獨自想出來,如今兩人異口同聲,應有高人在後指點。
但《國歌法》並非硬任務,縱是在立法期間唱國歌大喝倒采,又有何傷?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設立追溯期?答案只有一個:追溯期並非為《國歌法》而設,而是為設先例,以後「廿三條」立法期間,追溯其罪行也是順理成章……如立法期間傳媒受箝制,立法過程必事半功倍。
整個建制派正為追溯力造勢,日前三大報為前警務處長李明逵訪問,也是認為《國歌法》在本地立法後應有追溯力,以後同類言論,應陸續有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3%80%8A%E5%9C%8B%E6%AD%8C%E6%B3%95%E3%80%8B%E8%BF%BD%E6%BA%AF%E5%8A%9B%E6%98%AF%E7%82%BA%E5%BB%BF%E4%B8%89%E6%A2%9D%E8%A8%AD%E7%AB%8B%E5%85%88%E4%BE%8B-102299
黃碧雲引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5條和實施該條款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12條,指香港的刑事罪沒有追溯力。她顯然沒有看過我在日前的文章:甚至連中國內地的法律,也沒有追溯力。
我在上篇文章指,饒戈平在上月說法並沒有明講答案:「是不是要再被追溯,要看香港法律具體規定。」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則說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梁愛詩也覺得,現階段未有急切需要設追溯期,但也要視乎人大通過時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則說:「這條法例拿出草案時,已經說日後如果過到,就會在草案拿出來或某日已經開始生效。正如我們有很多稅收、『辣招』,都是一公布即刻生效,過了才返回頭。」
特首林鄭月娥的說法也是類似:一般香港立法不是很多設追溯期,但不是完全無,並以《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為例,都是於實施後從以前一個日子生效。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批評林鄭月娥的類比是不倫不類,我同意涂的說法,但從專業搬龍門的觀點去看,這法律罅是絕到極點。范徐麗泰和林鄭月娥both非笨蛋,但以她們的法律知識,恐怕未必能獨自想出來,如今兩人異口同聲,應有高人在後指點。
但《國歌法》並非硬任務,縱是在立法期間唱國歌大喝倒采,又有何傷?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設立追溯期?答案只有一個:追溯期並非為《國歌法》而設,而是為設先例,以後「廿三條」立法期間,追溯其罪行也是順理成章……如立法期間傳媒受箝制,立法過程必事半功倍。
整個建制派正為追溯力造勢,日前三大報為前警務處長李明逵訪問,也是認為《國歌法》在本地立法後應有追溯力,以後同類言論,應陸續有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3%80%8A%E5%9C%8B%E6%AD%8C%E6%B3%95%E3%80%8B%E8%BF%BD%E6%BA%AF%E5%8A%9B%E6%98%AF%E7%82%BA%E5%BB%BF%E4%B8%89%E6%A2%9D%E8%A8%AD%E7%AB%8B%E5%85%88%E4%BE%8B-102299
構虛個案也要有水準
【明報專訊】討論區有一個叫「Danny」的30歲青年,在物流公司做Data Analyst,工作收入大約每月2.6萬元。他擁有100萬元股票,包括藍籌股及本地高息中小型股票,每月平均股息收入為5000元,他的目標是在40歲前建立一個每月收2萬元股息的投資組合。
然而,他的股票戶口是孖展,因此每月調動10,500元到孖展戶口還債。換言之,他雖然收了股息,但每月仍要net cash out 5500元。我一眼就看出,這故事是虛構出來,作者的目的是sell年金計劃:「筆者建議Danny從每月的8000多元盈餘中,抽出5000元去安排一個年金計劃,其餘的繼續去買股票。」
這故事的問題,是虛構得實在太專業了。10,500元的月息,以100萬元的股票去計,即是12.6厘的孖展息,未免太高。再說,除非Danny可以100%孖展,否則不可能100萬元股票全借。如果一般散戶來計,藍籌股及本地高息中小型股,能有30%孖展,已經很高了。此外,每月股息5000元,一年收入是6萬元,即是6厘的息率,也未免高得不合情理。
股票組合10年升3倍不難 惟股息必然不高
我想說的是,今日很多金融從業員,水準未免太低,這應該是近年金融業量化寬鬆的結果。在以前,金融業玩菁英制,平均水平比現時高得多了。
不過,儘管故事是假,但問題始終存在:「100萬元在10年之後,如何建立一個400萬元、月息2萬元的投資組合呢?」很多網民都給出了意見,大部分都認為不可能。至於我的答案是:「10年內股票組合升值3倍,不易,但也不太難,甚至不用買垃圾股,都可做到。」
但問題在於:高息股通常是低增長股,他可能在10年來把100萬元股票變成400萬元,但必然不是高息股,只能是低息或零息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649255755&issue=20171103
然而,他的股票戶口是孖展,因此每月調動10,500元到孖展戶口還債。換言之,他雖然收了股息,但每月仍要net cash out 5500元。我一眼就看出,這故事是虛構出來,作者的目的是sell年金計劃:「筆者建議Danny從每月的8000多元盈餘中,抽出5000元去安排一個年金計劃,其餘的繼續去買股票。」
這故事的問題,是虛構得實在太專業了。10,500元的月息,以100萬元的股票去計,即是12.6厘的孖展息,未免太高。再說,除非Danny可以100%孖展,否則不可能100萬元股票全借。如果一般散戶來計,藍籌股及本地高息中小型股,能有30%孖展,已經很高了。此外,每月股息5000元,一年收入是6萬元,即是6厘的息率,也未免高得不合情理。
股票組合10年升3倍不難 惟股息必然不高
我想說的是,今日很多金融從業員,水準未免太低,這應該是近年金融業量化寬鬆的結果。在以前,金融業玩菁英制,平均水平比現時高得多了。
不過,儘管故事是假,但問題始終存在:「100萬元在10年之後,如何建立一個400萬元、月息2萬元的投資組合呢?」很多網民都給出了意見,大部分都認為不可能。至於我的答案是:「10年內股票組合升值3倍,不易,但也不太難,甚至不用買垃圾股,都可做到。」
但問題在於:高息股通常是低增長股,他可能在10年來把100萬元股票變成400萬元,但必然不是高息股,只能是低息或零息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649255755&issue=20171103
2017年11月2日
趕走富戶難度有如土地改革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公屋80萬個封頂論」,引起全城圍插,皆因現時公屋輪候名冊已有28萬戶,綠置居又怎可能代替公屋,滿足數十萬市民上樓的需求呢?
然而,大家在圍插之時,有沒有想過,這個愚蠢的錯誤,是怎會出現的呢?以林鄭月娥這位優材生,向來精讀統計資料,熟書到不能再熟,又怎會犯上這種低級錯誤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曾經給過答案,他們的答案就像林鄭月娥的「80萬封頂」一般的可笑。這問題就是:香港究竟需要建造幾多新樓,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
答案是:零。
香港根本用不著起新樓,因為現有住宅已經滿足了所有的居住需求。數據告訴我們:現時香港有268萬個住宅單位,其中公營租住房屋約佔78萬個,公營永久性房屋約佔39萬個,私樓約佔149萬個。但是,家庭的總數目則只有256萬個,換言之,在這十多年來,住宅單位數目向來超過家庭數目十多萬個,因此,可以得出,需求是零。
於是,曾蔭權根據這數字,得出香港用不著起私樓和居屋,公屋也要減少興建,反對派把問題歸咎於內地買家,炒家,甚至是空置率,儘管香港的空置率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了。
林鄭月娥的以綠置居為房屋主要目標、「80萬封頂論」的想法,相信由此而起。的確,單看統計數字,只要把富戶、生人霸死地的空置戶等等強迫搬遷。問題在於,如何執行呢?
這就是左膠常常控訴的:既得利益階層問題。當年董建華的「八萬五」,只是從增量著手,主要目標是私樓,已經全城反對,恨不得殺董而甘心。如果要對付公屋富戶,即是從存量著手,要把肥肉從既得利益階層的口內挖出來。就我所知,這種事,史上只有幾次成功過,一個是商鞅,方法是把秦國的貴族全拉去坐牢,另一個是共產黨,土地改革,把中產階級都當作是地主一併捉去槍斃了。
我常說,單憑統計數字,不懂經濟,不懂政治,根本無法解決房屋問題,這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6%95%E8%B5%B0%E5%AF%8C%E6%88%B6%E9%9B%A3%E5%BA%A6%E6%9C%89%E5%A6%82%E5%9C%9F%E5%9C%B0%E6%94%B9%E9%9D%A9-102019
然而,大家在圍插之時,有沒有想過,這個愚蠢的錯誤,是怎會出現的呢?以林鄭月娥這位優材生,向來精讀統計資料,熟書到不能再熟,又怎會犯上這種低級錯誤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曾經給過答案,他們的答案就像林鄭月娥的「80萬封頂」一般的可笑。這問題就是:香港究竟需要建造幾多新樓,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
答案是:零。
香港根本用不著起新樓,因為現有住宅已經滿足了所有的居住需求。數據告訴我們:現時香港有268萬個住宅單位,其中公營租住房屋約佔78萬個,公營永久性房屋約佔39萬個,私樓約佔149萬個。但是,家庭的總數目則只有256萬個,換言之,在這十多年來,住宅單位數目向來超過家庭數目十多萬個,因此,可以得出,需求是零。
於是,曾蔭權根據這數字,得出香港用不著起私樓和居屋,公屋也要減少興建,反對派把問題歸咎於內地買家,炒家,甚至是空置率,儘管香港的空置率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了。
林鄭月娥的以綠置居為房屋主要目標、「80萬封頂論」的想法,相信由此而起。的確,單看統計數字,只要把富戶、生人霸死地的空置戶等等強迫搬遷。問題在於,如何執行呢?
這就是左膠常常控訴的:既得利益階層問題。當年董建華的「八萬五」,只是從增量著手,主要目標是私樓,已經全城反對,恨不得殺董而甘心。如果要對付公屋富戶,即是從存量著手,要把肥肉從既得利益階層的口內挖出來。就我所知,這種事,史上只有幾次成功過,一個是商鞅,方法是把秦國的貴族全拉去坐牢,另一個是共產黨,土地改革,把中產階級都當作是地主一併捉去槍斃了。
我常說,單憑統計數字,不懂經濟,不懂政治,根本無法解決房屋問題,這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6%95%E8%B5%B0%E5%AF%8C%E6%88%B6%E9%9B%A3%E5%BA%A6%E6%9C%89%E5%A6%82%E5%9C%9F%E5%9C%B0%E6%94%B9%E9%9D%A9-102019
倉存「出櫃」 有線寬頻最重倉
【明報專訊】今日想不到題材,唯有重施故技,出賣自己的投資組合,寫一下倉存的股票﹕
先機企業(0176)、權智國際(0601)、帝國集團(0776)、美加醫學(0876)、民生國際(0938)、中國泛海金融(0952)、有線寬頻(1097)、錢唐控股(1466)、Focus Media(8112)、中國信息科技(8178)、萬成金屬包裝(8291)……至於其中有何玄機,唯有讀者自己猜度了。還有一點可以告訴大家,就是持倉最多的,是有線寬頻,至於原因,有機會再講。
林作「財困賣樓」 如是宣傳屬好蹺
那天看新聞,看到林作在Ig留言:「實不相瞞,屋企最近環境急轉直下,已經在醞釀出售層所謂豪宅。」跟着又接受訪問,直認﹕「係呀!阿媽有日好語重深長同我講,話『阿仔,我哋今時唔同往日啦!』估計佢生意出咗啲問題,但詳細情况,就真係要問佢先知。」
我同林作都叫做識得,覺得他如此坦白,值得讚賞,於是找一位共同朋友約他食飯,不過還未約到。我很小心地問了這位共同朋友﹕「他究竟是真的無水,還是作新聞架?」
朋友肯定地說﹕「絕對真的沒錢,林作份人神神化化,乜都照講。」
日前,見到林作的另一篇訪問,同母親齊齊出鏡,細訴慘情,不過其母說已撲到了水,暫時不用賣樓。
以我的判斷,可以用十博一,賭這一次林作純是煲水,財困之事,肯定是老作。不過以此作宣傳,也是有腦,因為傳媒就是最喜歡報憂不報喜,用財困賣樓來作宣傳,也真是是好蹺一條。其實,講到宣傳,林作真的是香港的前三名,如果我再有戲拍,一定想辦法找林作演出,因為他可以令到電影多出很多的exposure(曝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562543860&issue=20171102
先機企業(0176)、權智國際(0601)、帝國集團(0776)、美加醫學(0876)、民生國際(0938)、中國泛海金融(0952)、有線寬頻(1097)、錢唐控股(1466)、Focus Media(8112)、中國信息科技(8178)、萬成金屬包裝(8291)……至於其中有何玄機,唯有讀者自己猜度了。還有一點可以告訴大家,就是持倉最多的,是有線寬頻,至於原因,有機會再講。
林作「財困賣樓」 如是宣傳屬好蹺
那天看新聞,看到林作在Ig留言:「實不相瞞,屋企最近環境急轉直下,已經在醞釀出售層所謂豪宅。」跟着又接受訪問,直認﹕「係呀!阿媽有日好語重深長同我講,話『阿仔,我哋今時唔同往日啦!』估計佢生意出咗啲問題,但詳細情况,就真係要問佢先知。」
我同林作都叫做識得,覺得他如此坦白,值得讚賞,於是找一位共同朋友約他食飯,不過還未約到。我很小心地問了這位共同朋友﹕「他究竟是真的無水,還是作新聞架?」
朋友肯定地說﹕「絕對真的沒錢,林作份人神神化化,乜都照講。」
日前,見到林作的另一篇訪問,同母親齊齊出鏡,細訴慘情,不過其母說已撲到了水,暫時不用賣樓。
以我的判斷,可以用十博一,賭這一次林作純是煲水,財困之事,肯定是老作。不過以此作宣傳,也是有腦,因為傳媒就是最喜歡報憂不報喜,用財困賣樓來作宣傳,也真是是好蹺一條。其實,講到宣傳,林作真的是香港的前三名,如果我再有戲拍,一定想辦法找林作演出,因為他可以令到電影多出很多的exposure(曝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562543860&issue=20171102
用土改來伸張土地正義
在全世界的所有社會,都有既得利益階層壟斷既有資源這回事,除非像1950年的中國,採用大刀闊斧的方式,才可以快速地撥亂反正,否則只能龜速進行。
以棕地和僭建為例子,政府當然可以處理,但這牽涉到大量的法律程序,以及大量的人手,很多要去到法律訴訟,一搞,可能是十年八年的時間,以名人鄭大班的僭建為例子,2011年被屋宇署控告,至今已經6年,仍未把僭建拆除。
我寫過文章,指出一下子把所有的僭建拆除,這是以千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突然消失了,由於僭建很多涉及富豪權貴,他們是最有財力的一群,為了補回失去了的家居面積,必然會在市場購買,這種剛性需求將導到樓價急升,這也非政府樂見。
同樣道理,今日的棕地被用作貨櫃場、露天倉庫、廢物回收及汽車維修工場等等,一旦收回來建造公屋,也必然會導致對以上途的剛性需求,更不用說,當收回時,既得利益階層對此的激烈反抗。
用《收回土地條例》去收回農地,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對手是財雄勢大的地產商,這會涉及沒完沒了的訴訟,政府一旦打輸了,以後連同地產商談判的條件也沒有了。再說,這訴訟沒有七、八年,也打不完。
這就是為何從來政府不敢向權貴動手的原因﹕打輸官司,官員孭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故而官員怕權貴,是民主社會的通則,因為玩法律,政府永遠玩不過有錢人。反過來看,在威權社會,如在俄羅斯和新加坡,官員的威望才會在富豪之上。
至於公屋富戶,也是一樣,如果要向富戶開刀,必然會遭遇到極大的反抗,再說,行政調查,以及從查出到逐走,也需要極長的時間,以及極多的人手,根本不是政府可以處理得來。
簡單點說,有兩種違法,是難以處理的,第一種是巨富,因為他們比政府有更多的錢去打官司,第二種是違法的人太多,技術上只能慢慢處理,一下子對付太多,戰線太長,反挫會太大,社會承受不起。
所以說,土地問題,單看法律和統計數字,很容易解決,但是真正的執行起來,卻是寸步難行,我常常笑說﹕「要解決土地問題,最快捷的是繞過法律,實行激烈的土改,這才是唯一可行的土地正義!」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2/010075161.shtml
以棕地和僭建為例子,政府當然可以處理,但這牽涉到大量的法律程序,以及大量的人手,很多要去到法律訴訟,一搞,可能是十年八年的時間,以名人鄭大班的僭建為例子,2011年被屋宇署控告,至今已經6年,仍未把僭建拆除。
我寫過文章,指出一下子把所有的僭建拆除,這是以千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突然消失了,由於僭建很多涉及富豪權貴,他們是最有財力的一群,為了補回失去了的家居面積,必然會在市場購買,這種剛性需求將導到樓價急升,這也非政府樂見。
同樣道理,今日的棕地被用作貨櫃場、露天倉庫、廢物回收及汽車維修工場等等,一旦收回來建造公屋,也必然會導致對以上途的剛性需求,更不用說,當收回時,既得利益階層對此的激烈反抗。
用《收回土地條例》去收回農地,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對手是財雄勢大的地產商,這會涉及沒完沒了的訴訟,政府一旦打輸了,以後連同地產商談判的條件也沒有了。再說,這訴訟沒有七、八年,也打不完。
這就是為何從來政府不敢向權貴動手的原因﹕打輸官司,官員孭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故而官員怕權貴,是民主社會的通則,因為玩法律,政府永遠玩不過有錢人。反過來看,在威權社會,如在俄羅斯和新加坡,官員的威望才會在富豪之上。
至於公屋富戶,也是一樣,如果要向富戶開刀,必然會遭遇到極大的反抗,再說,行政調查,以及從查出到逐走,也需要極長的時間,以及極多的人手,根本不是政府可以處理得來。
簡單點說,有兩種違法,是難以處理的,第一種是巨富,因為他們比政府有更多的錢去打官司,第二種是違法的人太多,技術上只能慢慢處理,一下子對付太多,戰線太長,反挫會太大,社會承受不起。
所以說,土地問題,單看法律和統計數字,很容易解決,但是真正的執行起來,卻是寸步難行,我常常笑說﹕「要解決土地問題,最快捷的是繞過法律,實行激烈的土改,這才是唯一可行的土地正義!」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02/010075161.shtml
2017年11月1日
點醒林鄭快速增加 土地供應的方法
香港房屋的最大問題,就是供應量。供應量的不足,一來是技術問題,開發土地需要十年八載的時間,從董建華時代的後期,到整個曾蔭權時代,整整十年荒廢了,要追回來,也非得要十年八載不可。二來是法律問題,如果可以無法無天,濫用《收回土地條例》,也控制了司法機關,不難在很短時間,收回大量土地。三來自然是反對派的扯後腿,拖慢了發展土地的步伐。
大家都說,以上3個問題無法解決,土地供應無法增加。今日周顯大師就是大展神通,無中生有地,馬上變出大量土地出來。
第一招,你想住700方呎的豪宅,還是1,000方呎的唐樓?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寧願選擇前者。這告訴我們,樓宇的質素在某程度上,和面積等價。換言之,只要建築質素提升,可以取代面積的減少。
同樣道理,如果把大幅提升新建公屋的建築質素,可以酌量減少其面積。數據是,在這20年來,公屋的平均呎數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如果平均公屋減少20方呎至40方呎,將可馬上令到公屋的供應增加。
有人會說,提升公屋質素,有很多衍生問題,這些技術問題我也解決了,改天再同大家講。
第二招,2010年,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指發展商利用建築面積誤導買家「唔要得」,承諾任內會全面杜絕「縮水樓」,將發水樓面積寬免上限定在10%。曾蔭權的話,應該調轉來看,因為他永遠與地產霸權有關係。簡單點說,當市民對於發水樓的憤怒到達極點,用實用面積銷售已成定局,發水反而成為了發展商的負擔,因此非禁不可。
所以,我們只要把曾蔭權的政策反過來做,容許大量發水,一間400方呎的屋,加上100方呎的窗台和露台,就變成了500方呎,反正現時發展商必須用實用面積售樓,不管發水多大,也不會誤導買家。正如當年的發水與縮水,只是行政命令,今日也不例外,容易辦到。
第三招,大量增加停車位,日前說過,香港的停車位數目嚴重不足,房屋有車位,等於增值了,這也可以變相彌補住宅的面積不足。試想想,一間房子,如果價格不變,但可買一個廉價車位,在很多人的眼中,等於房子是減價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BB%9E%E9%86%92%E6%9E%97%E9%84%AD%E5%BF%AB%E9%80%9F%E5%A2%9E%E5%8A%A0-%E5%9C%9F%E5%9C%B0%E4%BE%9B%E6%87%89%E7%9A%84%E6%96%B9%E6%B3%95-101827
大家都說,以上3個問題無法解決,土地供應無法增加。今日周顯大師就是大展神通,無中生有地,馬上變出大量土地出來。
第一招,你想住700方呎的豪宅,還是1,000方呎的唐樓?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寧願選擇前者。這告訴我們,樓宇的質素在某程度上,和面積等價。換言之,只要建築質素提升,可以取代面積的減少。
同樣道理,如果把大幅提升新建公屋的建築質素,可以酌量減少其面積。數據是,在這20年來,公屋的平均呎數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如果平均公屋減少20方呎至40方呎,將可馬上令到公屋的供應增加。
有人會說,提升公屋質素,有很多衍生問題,這些技術問題我也解決了,改天再同大家講。
第二招,2010年,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指發展商利用建築面積誤導買家「唔要得」,承諾任內會全面杜絕「縮水樓」,將發水樓面積寬免上限定在10%。曾蔭權的話,應該調轉來看,因為他永遠與地產霸權有關係。簡單點說,當市民對於發水樓的憤怒到達極點,用實用面積銷售已成定局,發水反而成為了發展商的負擔,因此非禁不可。
所以,我們只要把曾蔭權的政策反過來做,容許大量發水,一間400方呎的屋,加上100方呎的窗台和露台,就變成了500方呎,反正現時發展商必須用實用面積售樓,不管發水多大,也不會誤導買家。正如當年的發水與縮水,只是行政命令,今日也不例外,容易辦到。
第三招,大量增加停車位,日前說過,香港的停車位數目嚴重不足,房屋有車位,等於增值了,這也可以變相彌補住宅的面積不足。試想想,一間房子,如果價格不變,但可買一個廉價車位,在很多人的眼中,等於房子是減價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BB%9E%E9%86%92%E6%9E%97%E9%84%AD%E5%BF%AB%E9%80%9F%E5%A2%9E%E5%8A%A0-%E5%9C%9F%E5%9C%B0%E4%BE%9B%E6%87%89%E7%9A%84%E6%96%B9%E6%B3%95-101827
難上市易退市 證監注定失敗
【明報專訊】昨天說了中小型公司的倒閉是常態,那麼,股票市場應該如何去相應這種狀况呢?
我的高見是,策略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很容易上市,很容易退市,像美國的納斯達克,採用披露為本政策,只要合資格,便可以上市,證監不可以阿之阿佐摩洛哥,問太多無關痛癢問題,訂很多沒有寫明的標準。由於上市太過容易,殼就不值錢,很多公司經營不善,也不容易二次集資,便索性退市了。
另一方面,美國有場外市場(over-the-counter),縱然退市,也並非完全沒有交易平台,所以,公司縱是退市,散戶也不至於total loss。
第二種就是難上市、難退市,這就像以前的香港,只要公司上了市,就是有一台永不會關掉的抽水機,無他,上市公司的數目太少,公眾炒賣投資的渠道並不多,因此任何的股票只要打打成交,便會大受散戶追捧,好過印銀紙。
退市數目太多 影響市場運作
至於現時證監想用的政策,似乎是要難上市,易退市,這只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行不通,因為退市的數目太多,會影響到整個市場的正常運作。
查實,沒有業務的殭屍公司,除了被他們DQ的之外,還有很多,例如好幾家老牌公司,已經沒有業務,只有幾幢大廈收租,家族成員人人出一份糧,再加上茶煙飯entertainment,都是出公司數,這其實是變相偷公司錢,也對社會沒有貢獻,花光花淨之後,派息派一點點,如果當局要DQ,又會不會DQ這些殭屍公司呢?
我的立場是無論什麼政策,第一是要透明度,只要講明就得,像現時一般,完全黑箱作業,過程也是arbitrary(隨意),業界無所適從。不過,如果要業界代表張華峰為業界發言,似乎緣木求魚,好難噃!佢都係鍾意同權貴做friend,飲酒食飯多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476291168&issue=20171101
我的高見是,策略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很容易上市,很容易退市,像美國的納斯達克,採用披露為本政策,只要合資格,便可以上市,證監不可以阿之阿佐摩洛哥,問太多無關痛癢問題,訂很多沒有寫明的標準。由於上市太過容易,殼就不值錢,很多公司經營不善,也不容易二次集資,便索性退市了。
另一方面,美國有場外市場(over-the-counter),縱然退市,也並非完全沒有交易平台,所以,公司縱是退市,散戶也不至於total loss。
第二種就是難上市、難退市,這就像以前的香港,只要公司上了市,就是有一台永不會關掉的抽水機,無他,上市公司的數目太少,公眾炒賣投資的渠道並不多,因此任何的股票只要打打成交,便會大受散戶追捧,好過印銀紙。
退市數目太多 影響市場運作
至於現時證監想用的政策,似乎是要難上市,易退市,這只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行不通,因為退市的數目太多,會影響到整個市場的正常運作。
查實,沒有業務的殭屍公司,除了被他們DQ的之外,還有很多,例如好幾家老牌公司,已經沒有業務,只有幾幢大廈收租,家族成員人人出一份糧,再加上茶煙飯entertainment,都是出公司數,這其實是變相偷公司錢,也對社會沒有貢獻,花光花淨之後,派息派一點點,如果當局要DQ,又會不會DQ這些殭屍公司呢?
我的立場是無論什麼政策,第一是要透明度,只要講明就得,像現時一般,完全黑箱作業,過程也是arbitrary(隨意),業界無所適從。不過,如果要業界代表張華峰為業界發言,似乎緣木求魚,好難噃!佢都係鍾意同權貴做friend,飲酒食飯多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9476291168&issue=20171101
炒完藍籌炒乜股?
大市喪炒藍籌股告一段落,輪到了炒新股和半新股的第二階段,講到炒新股和半新股,只有兩招,第一招是炒當頭起,如閱文(772),另一招則是執平貨,今日討論的股票是F8企業(8347),屬於後者。
F8企業是一間柴油及相關產品的銷售及運輸業務,直接說,即是殼股。它在4月12日上市,至今剛剛半年。上市價是0.32元,發行2億股,超額認購38.6倍,回撥了30%,即是出售了6,000萬股。
以下是非常專業的分析,程度不夠者勿看:
根據當時的market price,莊家折扣約在0%至20%之間,即是說,成本價不會低於0.256元。它有1.4億股存倉,但頭14日的總成交只有2.1億股,之後成交急縮,在第18天跌穿了招股價。上市至今6個月,總共只有5天有超過1,000萬股成交,但價格均低於招股價。
看中央結算記錄,從上市至今的主力倉是大華繼顯和藍山,上市首天,共持有13.31%,現時仍共持有8.28%。按:現時的市場流通量是24.98%,即是兩大主力倉仍佔有3分之一的待沽股票,正在坐艇。
現時其市值1.95億元,股價是0.244元,相比起其「估計成本價」0.256元,仍有折讓,因此我才說它是平貨。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01/20201101
F8企業是一間柴油及相關產品的銷售及運輸業務,直接說,即是殼股。它在4月12日上市,至今剛剛半年。上市價是0.32元,發行2億股,超額認購38.6倍,回撥了30%,即是出售了6,000萬股。
以下是非常專業的分析,程度不夠者勿看:
根據當時的market price,莊家折扣約在0%至20%之間,即是說,成本價不會低於0.256元。它有1.4億股存倉,但頭14日的總成交只有2.1億股,之後成交急縮,在第18天跌穿了招股價。上市至今6個月,總共只有5天有超過1,000萬股成交,但價格均低於招股價。
看中央結算記錄,從上市至今的主力倉是大華繼顯和藍山,上市首天,共持有13.31%,現時仍共持有8.28%。按:現時的市場流通量是24.98%,即是兩大主力倉仍佔有3分之一的待沽股票,正在坐艇。
現時其市值1.95億元,股價是0.244元,相比起其「估計成本價」0.256元,仍有折讓,因此我才說它是平貨。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01/2020110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