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細價樓的大跌雖然已經是一個逐漸實現的事實,但看報道,依然是令人怵目驚心,單單是沙田,單日三宗劈價百萬,金獅花園僅售273萬,加息後首個周六日,全港共錄得最少10宗成功鋤價入市個案,其中沙田區單日3宗「大劈百萬」成交,全部狂劈兩成以上。
如果細看內文,將會發現,所謂的「劈價百萬」,只是因為當初業主心雄,開了一個天價,被人落地還錢,如此而已。當然了,如果論成交價,真實樓價還是跌了不少,不過被報道誇大了,也是事實。
我之所以留意樓價的下跌速度,皆因翻查過往樓價急速大跌的記錄,1982年是因為中英談判,信心危機,1997年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是因為SARS,2009年是因為金融海嘯,但今日的政經局勢,雖然有着不少小型的壞消息,但卻並沒有像以上羅列般的震撼性的大事件,樓市居然崩潰得這麼快,這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事。
傳媒製造下跌預期
所以,我唯有把一部分的原因歸咎於傳媒的不斷報道,快速造成了樓價下跌的市場預期。不消說,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資訊轟炸之下,也令到資訊的流通以倍數增速,這令到市場的氣氛一旦轉壞,便可以乘數的速度,傳播了市場崩潰的信息,因而造成了人踩人的骨牌效應。
不過,照暫時所見,真正的樓價重災區,還只是局限於細價樓的局部板塊,這是因為:一,先前兩年細價樓炒得太熱,的確是超買了。二,發展商大量推出細單位,因供應大量增加,推冧了市場。三,根據傳統智慧,當牛市到了尾聲,才會輪到細價樓的炒賣,因此,當細價樓當炒時,必然也是樓市的尾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224/columnist/en30_en30.ht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