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的第三季經濟增長率跌至6.9%,不能「保七」,很多人當然認為這是很不好的狀况,我卻有不同的解讀。
且先從理論去講起。GDP的數量雖然是絕對數值,卻不能絕對地去計算。一般來說,在某些情况之下,可以容忍較低的GDP增長,在某些情况之下,則必須要有更高的GDP增速。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貧富懸殊:如果拉近了貧富懸殊,則可以忍受較低的GDP增速,反之,如果貧富懸殊加劇,則要更高的GDP增長,才能抵消。像在曾蔭權管香港的年代,香港也有很不錯的GDP增長,不過因為貧富懸殊加劇了,因此吃掉了經濟增長。
所以,如果在今日的中國,努力打貪,減少了貧富懸殊的大前提下,有6.9%的經濟增長,已經是喜出望外的了。
如果沒水分 6.9%已是奇蹟
問題反而在於,這個GDP數字,究竟有沒有水分,有沒有做假的成分?又或者是,這個GDP增長,究竟政府用了幾多的努力,花了幾多的資源,用了幾多的行政力量,去作出「幫助」?如果政府投資很多錢出去,當然可以享有更高的GDP,但這是不可持續發展的,這好比中國當年發展工業,用更污染的環境,去換取GDP增長,反之,如果環境質素改善了,這也可以忍受更低的經濟增長。
簡而言之,如果6.9%是實數,那中國又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但很明顯,這個數字也不是實數,問題只在於它灌了幾多水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2/columnist/en30_en30.ht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