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住持釋智定被正義律師翁靜晶揭發涉嫌以假結婚作手段,申請了兩個丈夫來港當和尚,以及亂花寺院的錢,過豪奢生活,這事件從微觀的層次去看,當然是一宗刑事案件,也是一宗駭人的不道德事件,但如果從宏觀的層次去看,這卻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必然發生的社會現象。
在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宗教都是人類的必需品,沒有一個社會,沒有宗教的存在。如果從心理上的功能性來看,宗教可以為人類帶來心靈上的安慰,這和唱K、去海洋公園一樣,都是為人類帶來了快感。
但是,宗教卻不是免費的,場地要錢,神職人員也要吃飯,因此,教徒會藉著捐獻金錢,以資助宗教活動,當然,敎會也會有其他的方法,去進行資金的籌集和累積,例如銷售一些宗教用品,以及投資。
第一個問題在於,教會的成功與否,同商業機構一樣,就是賴於它的宣傳和集資能力,換言之,愈有錢的教會,愈是有著競爭優勢。因此,教會的高層人職位,往往不是由修為最深的人所擔任,而是銷售能力最強的人,才對教會最有貢獻。
第二個問題在於,作為神職人員,有著很多的規定。像天主教,不准結婚,像佛教,連吃肉也不准。這些規定,障礙了新人的進入當神職人員。在古時,很多農民也沒有肉吃,所以佛教的障礙也不大,反而是保證有飯吃,當和尚尼姑的生活質素比當農民為佳,但是,在今日的花花世界,人慾橫流,當和尚尼姑的機會成本很高,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事實是,天主教會也面臨神職人員不足的問題,倒是牧師可以結婚,反而更能吸引新人的加入。
社會富裕,對神職人員的需求大增,教會的收入更是幾何級數地暴漲。但是,願意去當和尚尼姑的人,卻是愈來愈少,在這個客觀環境之下,吃肉兼有性生活的假和尚和假尼姑,其流行,也不過是迎合社會的需求而已。
對於這個問題,根本是死結,無法去解決。不過,我卻提出一個稍為舒緩的方法,就是寺院的管理階層,以及研究和傳道的工作,雖然是非由神職人員去擔任不可,但是日常的工作,例如清潔、煮飯等等,卻不妨效法天主教會,聘請職業工人去幹髒活,這便可以減少大部分對和尚尼姑的需求,至少,像釋智定的兩位「老公」的工作,其實是可以由職業勞工去取代的。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8736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