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咁的:細價股KTL(442)宣布1拆2,理由是降買賣差價和增流通量,David Webb則在網站撰文批評KTL的理由錯誤兼誤導,因拆股後買賣差價不跌反升。
據David Webb舉出的例子,以發出通告前一天KTL收市價8.8元為例,最低買賣差價是0.01元,當拆細後,股價便降至4.4元,買賣差價也是0.01元,如果以百分比計,反而是擴大差價。因此,當擴大差價後,實際上是流通性下跌,因此,說(因拆細而)降低股價便可減少波動是沒有理由。
David Webb的論點,有一個是肯定對的,另一個則不肯定是對還是錯的。
1.邏輯上肯定對的是一個客觀事實:當KTL拆細後,以百分比計,當然是擴大差價,這是不可能錯的。
2.邏輯上不肯定對錯的是:究竟這種做法是不是能夠增加流通性,是由市場去決定,世上並沒有必然的定律,去規定拆細後的股票究竟增加買賣盤和成交(即流通性),還是減少了。換言之,David Webb所說的擴大差價之後實際上流通性下跌,是錯的,因為在邏輯上,這並不可以肯定。至於實際操作的結果,下文再述。
(事實上,當拆細了之後,流通性多半會上升,這是因為拆細多半是有便於莊家炒作,甚至是散貨,因此莊家會自製成交,令到流通性上升。但這是人為因素,姑且不論。)
另一個問題就是:拆細可否減少股價的波動?
一般來說,股價愈高,買賣差價愈低,像「長和」(001),股價超過一百元,買賣差價只是0.1元,是0.1%。反之,一隻仙股,如中建置地(261),股價大約是0.02元,買賣差價是0.001元,那是5%。當然了,如果從買賣差價的角度去看,高股價的股票,買賣差價愈少,這看來似乎是有利於散戶的。
問題在於,如果是像「長和」這種高市值的藍籌股,有著很多散戶的參與買賣,當然是買賣差價愈少愈好啦。然而,別說是KTL這種細價股,就是「長和」本身,也不一定「格格有」買盤和賣盤,空上一兩格,也是常常發生的事。如果是KTL這種細價股,市值幾億元至十幾廿億元,有興趣買賣的股民不多,空上十幾格,也是常常發生的事。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8612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