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樓價屢創新高,表面上已超出市民的購買力,由於有辣招,內地人買港樓已大為減少,至於供應,雖然仍然遠遠不足,但也稍為增加了,但明顯地,在林鄭上台後,樓價亦已稍為回落,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林鄭的房屋政策有利於地產商,我的看法卻有點不同。
林鄭的房屋政策,基本上,是維持不變,其中的小修小補,根本沒有作用,只是公關技倆而已。她的真正算盤,是希望供應慢慢增加,藉着供應令到樓價回復平衡。如果要我下一個比喻,這好比吃中藥治感冒,是最正路的做法,不過醫治的過程既緩慢又痛苦,至於辣招,則有如吃霸道的西藥,吃了實際上是病得更重,不過可以稍為紓緩暫時的痛苦。不過,由於梁振英的政策已經做了5年,正是行運醫生醫病尾,好比感冒病人已經過了三天,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供應量會少許少許地增加,因此林鄭想過度過,也不妨慢慢地,用時間去解決問題。
人們沒有講過的是,這一年半載以來,最大的變數,其實是香港的經濟轉好。一來由於商舖租金已跌了下來,生意比較易做,二來中國的經濟也已經轉好,第三個原因,則是在雨傘運動之後,香港人的政治熱情已經一下子燒盡了。
樓市供應雖增 經濟好轉能吸納
通常,在政治熱血燒光後,人們便會埋首經濟建設,社會的精力也會轉向賺錢,大家也可以見到,反對派在議會的反抗,也不過是「行禮如儀」,如果不是為了下次選舉的選票,相信他們連反抗也費事了。在政治完結的情况下,通常經濟便會爆升,這好比香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政治運動完結後,左派隱伏,托派則變成了賺錢專家,比資本家更加資本家,成為了經濟的中堅分子。在香港,依附着美國生存的民主派好比當年的左派,比較獨立的本土派則好比當年的托派,我估計,本土派變成了未來的大商人、賺錢專家……說回主題,今日的樓價,真正的承托力,是經濟轉好,而林鄭年代增加的供應,也將被轉好的經濟所吸納。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8180565465&issue=2017101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