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改革要忍受劇痛才能享受成果

我研究政治經濟幾十年,發現也發明了很多定律,其中的一條是﹕凡是改革,永遠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必須要忍受劇痛,才可以享受成果。

其中最早的記載,莫過於《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說的子產治鄭﹕「從政一年,與人誦之曰﹕『取我衣冠禇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簡單點說,子產所採用的方式,是向人民抽稅,人民當然不服氣,但他卻提供了教育和經濟基建,當人民開始享受到長期利益之後,便接受了子產的改革。

戴卓爾夫人在1979年當上了首相,《維基百科》的記載﹕「面對低迷的經濟狀況,政治評論員紛紛回想希思政府當年的「180度轉彎」,並猜測戴卓爾夫人會照辦不誤,但戴卓爾夫人在1980年的保守黨大會上作出堅定而強硬的答覆,並留下使保守派深受鼓舞的歷史名言,她說:「我要對那些正屏氣凝神、等待著傳媒所稱『180度轉彎』成真的人說:若你要轉彎便由你,但女士我絕不會轉。」(You turn if you want to, 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縱使有364名經濟學家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改變經濟政策,但戴卓爾夫人依然故我。結果到了1982年1月,通脹率從18%的高點下降至個位數8.6%,而利率亦隨之下降。只是失業情況繼續惡化,據官方統計數字,國內失業人數達360萬,而很多以其它失業定義作準則的非官方統計,更指失業人數高達5百萬,戴卓爾夫人的支持率也一度下探到32%的低點。但是,保守黨政治家泰比勳爵卻指出,由於有不少在職人士在索取失業補助,所以他懷疑實際的失業人數比3百萬還要低。

直至後來,戴卓爾夫人因戰勝了福克蘭戰爭,因而民望大升,憑此度過了經濟轉型的難關,終於等到了轉型成功,and the rest is history。

香港的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年推行了「八萬五」,至2003年樓價跌了七成,大量市民淪為負資產,恨他入骨。不過,也正如我曾經撰文寫過,受他恩惠而上車的市民,不少於一百萬人,卻沒有人為他發過一句聲。董建華早在2002年,取消了此政策,結果在2003年之後,樓價逐步上升,終成泡沬,養成了地產霸權,香港人在這十多年來,人均居住面積並無寸進,財政司司長甚至不敢對外公佈這數字,劏房、籠屋乘時而起。

我對此用的比喻是﹕疑犯給抓了到雜差房,可行的策略有兩條﹕一是馬上認罪,一是打死也不要認罪。愚蠢的策略是先給痛打了一頓,才去認罪,結果是既受了苦,也要坐牢。「八萬五」的結果正是這樣﹕香港人既吃了苦,也沒有改善到居住環境。

我對於安倍晋三的經濟改革正是抱這個看法﹕利用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永遠是經濟未轉型,股市和地產的泡沬先起,皆因後者的「架生」已在,要炒馬上可炒,前者則需要時間。所以,泡沬出現和泡沬爆破,會先於經濟轉型,安倍晋三以及日本人不能忍受這個次序,因此經濟改革永遠沒可能成功。

至於中國,習近平主席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打擊貪腐、減少貧富懸殊、產業升級等等,全都要付出代價,如要貫徹,必然要付出代價,而且代價還不少,很可能最慘烈的時候還未出現,但如果半途而廢,則結果將是「八萬五」的翻版,苦是吃了,但成果卻收不到,這當然正是最壞的結局。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6/12/28/010047731.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