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

讀國際學校的前途

前幾天,我做演員面試,其中有一個女子,二十五歲,條件很不錯,只可惜是半唐番,不懂得看中文,說也只是僅僅能說而已,很多深奧詞語都不明其意。由於該片是純本土製作,因此,也只好忍痛割愛了。

這女子家境富有,在香港長大,住在何文田,父母都是做生意,唸的是King George V名校,去洛杉機的名校讀著名的戲劇學院,在美國獃了幾年,只獲得幾個演出機會,近日為了演一個小角色,飛回來香港,發現香港比美國的機會更多,於是決定留在香港,發展演藝事業。

為甚麼她會認為香港的機會比較多呢?她說:「因為香港很小,好易識到電影公司老闆、監製、導演,他們會給我casting機會。」不過,她不懂得說中文,始終是一大障礙,因此,她已經在找私人補習老師,在惡補了。

這個故事,令我想起在大學時,有一位講師,是基督徒,娶了一個也是唐人的太太,但兩人在家不說粵語,說英語,子女送進國際學校,當然也不懂得中文,連說也不懂得說。

那時我心想,不懂得中文,好吃虧呀!不過好像很多殖民地時代長大的人,都不介意子女說單一語言。也許他們不知道,外國好人家的子女,除了英語之外,都懂得說一種以上的外語,如西班牙語、法語之類,只有中產或以下家庭長大的子女,才只會說英語,這好比在美國,有八成以上的國民,並沒有護照。

很多父母喜愛將子女送到國際學校,但其實在香港中文的作用, 實在比英語大得多。

如果問我,中文有用,還是英文有用?我會說,英文更有用,不過也別忘記,英國和美國的乞丐,都是只懂說英語的。英文的有用,只在於兩點,第一,你的英語程度真的很高很高,至少高到外國文科大學生的程度,這不容易做到。第二,你懂得說第二種語言,英語只是plus。

毫無疑問,英語世界的確比中文世界更大,可是大有屁用!我們根本打不進外國上流社會的圈子,前述的那位混血兒,認識陳可辛比認識史提芬史畢堡更容易,所以,對她來說,識中文也比識英文更有用。不消提的,當然是雙語最好,現在只是二挑其一的問題。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在今日的香港,唸「左」治五世中學,比唸「佐治五世」更加有用。所謂的「左治五世」,指的是五間左派學校:福建、培僑、閩僑、漢華、香島,現時其校友人脈貫通政經界,影響力只會愈來愈大。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中文世界的確比英文世界為小,但是就香港人的活動範圈,中文世界卻是大得多……英文世界固然大,但這好比一間萬呎豪宅,我們卻只能在一百呎的工入房中活動;中文世界固然小,但這是一間一千呎任你活動的太古城,至於廣東話世界,則只是一間劏房,當然有人願意獃在劏房裏,視乎個人喜好而定了。

總之,為了子女的前途着想,千萬不要把他們送進國際學校,真要送,也要送進一間中文程度比較高的。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161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