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

應讓愛國學校享受勝利的果實

喬治五世(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是英國溫莎王朝的開創者,香港人把「喬治」譯為「佐治」,「喬治五世」也即是「佐治五世」。在1997年之前,香港的愛國學校,就是俗稱的「左治五世」中學,分別是漢華、培僑、香島、福建,和旺角勞工子弟中學,也即是今日的「勞工子弟學校」的前身。

回到1966年至1967年,香港愛國分子發動了「反英抗暴」,和港英政府武力對抗。今日很多人誤會,以為在這之後,左派愛國學校的學生因此而減少了。但據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對我說,其實正是由於反英抗暴運動,導致認同中國的人大增,當時愛國學校的報讀人數,忽然大增起來。

當年港英政府對愛國學校的最致命打擊,是在1971年,實行6年免費教育,到了1981年,甚至擴展到9年免費教育。愛國學校的學費縱然便宜,始終也要十元八塊,相比起免費教育,平民百姓還是傾向於把子女送到港英政府的官立中小學就讀。就此,港英政府奪得了對下一代的洗腦權,從而教育出好幾個世代的反中港人。

反觀愛國學校,並沒獲得港英政府任何的津貼補助,畢業生更受盡歧視,不能申請政府工,由於其教學資源不足,學生的英文水平也不高。然而,就是在這資源匱乏的環境,培養出大量的愛國分子,許多人更加成為了今日愛國陣營的穩定楝樑。

換言之,愛國學校的不敵港英學校,有其客觀因素,非戰之罪。可是,香港在1997年後回歸中國,我質問一句:為甚麼在這之後,愛國學校的數目竟然一如既往,一間也沒有增加呢?

在1997年之後,所有政治上的障礙已經沒有了:政府可以津貼、畢業生可以申請政府工。再說,中國經濟實力已不可與50年前同日而語,當年尚可苦苦支撐,今日可以提供的資助是當年的十倍百倍,再加上現時香港有大量的中資機構,其畢業生不愁沒有中資機構優先聘請。這明明是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為甚麼竟然不思進取,不去大幅擴張力量呢?

有人說,愛國的「教聯」,即「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的人才庫不足,培養不出足夠的教師。可是,現在不是1年2年,而是24年過去了,只要有決心,24年有甚麼做不出來?如果今日有三、四十間愛國中學,今日的政治局勢,已是完全不同了。

有人認為,回歸以後,愛國學校的歷史任務已完結了。但現實已告訴了我們,這想法是錯的。2019年的大規模暴亂,起始原因,正是由「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即「教協」屬下教師,對學生日積月累的洗腦教育。愛國學校任重而道遠,有必要大幅增加,以對先前的錯誤教育撥亂反正。

至於專上教育,回歸以後,大學學位增加了三分之一,而這三分之一的學額,集中於現有的大學。我再來質問:第一,為甚麼沒有人去創辦私立的愛國大學?第二,像北大、清華這些國內的一流大學,為甚麼不在香港設立校區,培養出愛國的大學生?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香港特區政府所作的教育改革,雖然正在大力扭向愛國愛港的方向,但思維方式似乎仍然和先前的24年一樣,集中於從現時的官立大中小學,忽略了對傳統左派學校的扶植和培養。這做法既不明智,又不公道。

不明智在於,先不管教育改革有可能失敗,不一定會成功,縱然成功了,也還是自己生的娃可靠,到了緊急關頭,還是有愛國學校,更為穩妥保險。不公道在於,愛國學校含辛茹苦,奮力對抗由教育局和「教協」把持的教育霸權,緊守著「愛國愛港」的火苗,如今邪惡的「教協」已倒,不讓它們享受勝利的果實,絕對是於理不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28910/%E3%80%90%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3%80%91%E6%87%89%E8%AE%93%E6%84%9B%E5%9C%8B%E5%AD%B8%E6%A0%A1%E4%BA%AB%E5%8F%97%E5%8B%9D%E5%88%A9%E7%9A%84%E6%9E%9C%E5%AF%A6.j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