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二時,我在學校的Christmas Celebration當司儀,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抽獎。我負責把抽獎箱遞給嘉賓,抽了出來,結果得獎的,居然是我自己。那尷尬的情景,我畢生難忘。
記得當時我抽中的是二獎,是一個鐵製的memo座,寫有一句諺語:「Don't do as I do. Do as I say: study every day.」
這句話是一句至理名言,我永遠記得,我自己也是一個教書匠,教授股票課程,而我在課堂上,也常常引用這句話。
話說當年我在天網工作,當時倪震的堂弟兼表弟倪書航還是剛出道不久的年輕人,為我們寫馬經,寫了第一篇,我已經擊節讚賞,說他寫得有sense。我是箇中高手,一看便能看出來,但別人卻不明其奧義,問我究竟妙在何處。
這第一篇馬經的開宗明義,是說欠了我的人情債,非還不可,所以我開口要求,作者必須去寫,以還這筆人情債云云……外行人看來,這一篇序言平平無奇,哪裏有甚麼出奇呢?
奧妙在於,一個人如果賭馬真行,為甚麼要寫馬經呢?香港賭馬公認第一的莊永昌,會不會去做馬評人呢?當然不會!唔通同你分享貼士,送錢給你使咩!所以,寫馬經的人必然也是輸馬的人,否則又怎會去寫馬經呢?
倪書航的這一篇序言,妙處就是在於,他說出了一個理由,可以合理地解釋了他雖然是一個常常贏馬的人,但為何卻願意為天網寫馬經。但也只有我這一個專家,才能一看便看出其奧妙來,外行人就是想上一年兩年,也想不出他寫這一段的真正含意出來。
現在,我作為一個金融作家,也遇上了同樣的問題:喂,如果你真係咁掂,又為何未發達到好似巴菲特咁呢?為何要霉到在傳媒大寫專欄呢?
這個問題,很多股評人是不會理會的,例如說,大部份的讀者都不會想到,為何一個「亞洲股神」,居然會淡泊到甘於住在離島的村屋之中,還可以有大量的信徒呢?既然讀者不能發覺,作者也用不著太過認真地去作出前後呼應。
然而,別人雖然不管,但我作為一位注重邏輯的專業人士,卻不能接受太過自相矛盾的表述。像我寫《炒股密碼》,作為一本炒股秘笈,人們會追問:「喂,你講到本書咁勁,又唔見你炒股發達?」
我的回答就是引用前文:「Don't do as I do. Do as I say: study every day.」我雖然知道咁樣做會發達啫,但係我並沒有咁樣做噃,咁咪發唔到達囉!就好像要做拳王,要依足秘笈來每日苦練十個鐘,但我日日去玩,一個鐘都無練過,就算識把本書倒唸出來,都做唔到拳王啦。
我還可以拿出拍擋梅偉琛來做例子,他就是照足書本咁炒股,所以先至可以在四年之內,從幾皮嘢成本,贏咗成億銀回來。所以,我的理論並沒有錯,只是我本人做不到而已。
所以呢,別的股評人永遠是講自己的炒股幾勁幾勁,測市幾英明幾英明,我就永遠講自已幾唔得幾唔得,正是因為避免讀者挑戰:「你咁叻,又唔好見你發達?」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562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