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

潛規則的投入

今天講講一個經濟學的問題,就是香港的娛樂事業為何會一蹶不振?從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香港的娛樂事業一直獨領風騷,獨霸東亞和東南亞,中台兩地,東南亞國家的華人,甚至是韓國,哪一國的人民不是看港產片長大的?

原因很簡單,在當時,這些國家全部都是文化封鎖,對於影視製作的血腥、暴力、色情、意識形態有著嚴格的限制,也限制了外國片進口的數目,這影響了業界的眼光和製作水平,港產片遂可以一枝獨秀。

但是,現在這些國家的文化事業都開放了,大家變成了公平競爭,香港受制於人口只有700萬,人才庫不足,很難以和以千萬計的人口所競爭,更加不可能和13億人口的內地所競爭文化事業。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經濟學上的「投入」(input),也即是投資額。為甚麼要用「投入」這個名詞,而不用「投資」呢?因為投入的,不一定是金錢,也可包括其他的有價值的東西,如時間。

像韓國,那些女子組合一天練習十幾小時,所以跳舞如此之整齊,但香港的女子組合則是幾天才練舞兩小時,像在中國,年輕人要進藝校,讀上4年,才可以成為藝人,又花時間又花錢,香港藝人多是被經理人公司簽為偶像、參加選美出身,所以在專業程度上,絕對比不上內地。在美國,由於公共資源豐富,學生很多玩樂器、跳舞,更常常在車庫中組band玩音樂,但在香港,夾band要租場,年輕人要練歌,最多是唱K,這樣子,專業水平又怎比得上別人呢?

最重要的,還是潛規則,這也是一個數學問題。假設一個普通少女的價格是5,000元,一個明星的平均價格是50,000元,她們因為拍片的機會,被免費潛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投入,因為圈內人的每一次被潛了,意即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和投資者投進這一行業,因為縱是賺不到錢,也可以賺到與美女的性行為。

至少在內地和韓國,娛樂圈的潛規則比香港流行得多,也正因為其投入更大,所以它們的娛樂事業比香港發展得更快,也就不以為怪了。

近來推介的股票命中率很低,原因是每個莊家信誓旦旦,說那一隻股票一定會炒,誰知一開波,踢了一踢,非但沒有魚跟住買,反而是大班大班的沽盤湧了過來,唯有即時收皮。他們的說法是﹕「唔係唔想做呀,是根本無得做!」唯有停停再算。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5/09/08/010020077.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