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

丁蟹效應 數據不完美

【明報專訊】由於上星期某名候選議員在選舉論壇中大講丁蟹,有一位小朋友居然是「丁蟹專家」,因為他的畢業論文正是寫「丁蟹效應」。他的結論是統計數據太少,不可以當真。

我當然同意這位小朋友的說法,因為統計學的最低樣本應該是30個至50個,由於鄭少秋的電視劇的播映次數並不到最低值,所以其統計也沒有足夠可信度。

然而,我也必須告訴大家,在投資的世界,尤其是長期的趨勢,其樣本往往太少,所以得出來的結果,也往往不準確。以諾貝爾經濟學家Simon Kuznets的研究經濟周期的著名論述為例子,只列出了幾個……原因很簡單,美國自開國以來,直至今天,也沒有過50次以上的經濟周期,怎可以有這麼多的樣本呢?

樣本量少 預測不準確

又以研究樓價周期來做例子,由於樓價周期大約是20年一次,我們手上的數據有限,也很難以採集到足夠的樣本,去證實周期理論。當然了,如果我們把樣本擴大,不限於一國,而是從多國去收集,每國收集100年的數據,也是可以的,不過工程實在太龐大了。

所以我和很多評論員,在論及香港的股市周期時,只從近幾十年開始講起,以預卜未來的股市走勢,但其實,這幾十年來只經歷過幾次股市周期,根本完全不準確。

問題在於樣本不足夠,統計不準確,我們還是要炒股票的。事實是,所有的炒股指標都是不足夠、不完全準確,但我們還是在用,丁蟹效應也應如是觀之。如果我們等到數據完美,才去買股票,好比要等到一個完美情人,才去結婚,這注定只有一個後果,就是獨身終老。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73188377218&issue=2016090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