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

小時候穿的華衣

小時候,不挑衣服,也不識美感,大約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是父親事業的最高峰期,帶了我去造西裝。

地點在上環舊樓,樓上住宅,裁縫名叫「道友黃」,父親說,這人的手工頂呱呱,香港第一。我當然無從鑑定這說法是否屬實,不過,父親對於裁縫的知識是很高的,那時,已經懂得挑Scabal、Fintex、Vicuna等等布料去穿,這些名字,今日也沒有幾人聽過。

他小時候,家門前有一個裁縫,街頭擺檔,專為客戶補衣服,父親常常跟他聊天,也學會了一身手藝,甚至幫手補衣,賺點零用。據妹妹說,父親甚至懂得把原來的線條拆開,重新組織,把衣洞補得完美無缺,這門手藝,相信今日也沒有多少人懂得了。

也正是由於父親懂得裁縫之道,我也有理由相信,道友黃的手藝,的確是第一流的。他造出來的那件紅色西裝上衣,也是我的第一套「飲衫」,穿了三年,神氣不減。父親的華衣當然更多,幾個衣櫃都是,後來和媽媽吵架,媽媽把這些衣服都剪破了,父親大怒,痛打了她一頓。我記得好像有抽起後腿,倒吊了她的身體,自然是因為她的身形嬌小,才能夠做出這個高難度動作。

有一次,我正是穿了這件紅衣,居然踫上了星探,找我拍電視劇。只可惜其實當時我已唸中一,只是長得矮小,是個老人精,當那位星探發現了我的真實年齡,馬上放棄了這念頭。我第一次當演員的機會,就這樣幻滅了。

後來長大了,這件紅上衣當然不能穿了,父親又送了幾件毛衣給我,分別是Ballantyne和Pringle的,後者好像譯作「品頂高」,幾年前我在英國買了幾件,如今在圓方有店子。前者則沒有甚麼人認識了,但我認為,它的質素是稍勝於Pringle。

少年時,喜歡穿誇張的衣服,寬膊、白西裝、粉色上衣,統統穿在身上,那時是不介意剪裁和質料的,反正那時只買得起廉價衣,也不可能顧及剪裁和質料。這兩者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

後來賺到了點錢,開始穿貴一點的衣服,最喜歡的一件是Missoni紅黑格仔的絨料大衣,又舒服,又美觀,又大方,一整個冬季,天天都穿著它,也不覺得厭煩。後來把它拿到洗衣店,丟了單子,又急著要移民了,沒了這衣服,很是可惜。所以我對Missoni的印象很好,只是一直沒緣份,沒看中,要不就是沒尺碼,買不成。

從加拿大回流到香港,先是在i.t買了很多美麗的衣服,但越穿華衣,越覺自己醜,最後放棄不穿了。跟著的購衣故事,我在《駛錢密碼》已經講過,不再重覆了。

到了現在,我笑說,我的穿衣境界已經到了另一個境界,就是「美術指導」的境界。我穿衣服,是故意不襯,故意撞色,也故意不修邊幅,皆因到了某一年齡,如果配搭得太過精密,那就會很cheap了。

有時候,穿得不好,也是一種藝術,例如說,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內裏穿一件大學校衣,外罩一件Brooks Brothers西裝上衣,穿一雙Clarks鞋,

顏色完全不配襯,但乾乾淨淨,有輕微暗瘡,人們還會以為他是某名門的乖乖公子呢!不過,這是形象設計,難度又在挑衣和穿衣之上了。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B0%8F%E6%99%82%E5%80%99%E7%A9%BF%E7%9A%84%E8%8F%AF%E8%A1%A3%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90-%E6%9C%9F/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