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簡化字的緣起

課程發展議會《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中,要求學生除要掌握繁體字,亦要學懂認讀簡化字……大家都知道繁簡之爭,本質上是政治問題,故必然引來極大反對,有趣的是,政府對此最大反應居然是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的說法:相關字句早於2002年課程大綱已有了!

簡體字的出現,早在古埃及時代已出現,因埃及文實在太難寫,在書寫時,另外有一種「書寫體」。說到「印刷體」和「書寫體」的分家,在很多文字都有,最流行的就是英文的大小楷和大小草,這是我們天天也看著寫著的。

但如用來寫作大量文字,簡體字的確是很有效工具,故現代的漢字出自秦漢時期的隸書,也是因大量文件抄作而出現的產物。我眼見的是,在中文輸入法未流行前,不管是多麼反共的作者,也不管是多麼反共的傳媒,包括「佔中十死士」一員在內也都寫簡體字,因這實在可省掉太多時間了。
自從西方入侵亞洲東部以來,大家都覺得漢字實在太難學,整個中華文化影響區都有心改革文字,民國時期的中國人甚至提議過把漢字全部拉丁化。

第一個用拉丁字母的是被法國殖民的越南,在戰後,日本在1946年公布「當用漢字表」,把常用漢字減至1,850個,這當然是因GHQ(駐日美軍司令部)的推行,在韓戰後,韓國也全面採用諺文,這當然是因韓國討厭中國,要與中國文化切割。

中華民國在1935年初次推出簡化字,但因反對聲音太大,翌年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本來有意把漢字拉丁化,但反而是毛澤東,一語定音,認為不宜一下子割裂中國文化,只行簡化字算了。「蔣介石在台灣」在1952年也想過推行簡體字,不過被「毛記中國」先拔頭籌,又遇到社會上的反對,所以反而掉轉槍頭,非但不去簡體,甚至要捍衛中國文化,反對簡體了。

最後一提的是,當時人們以為簡體字比較易學,但這只是一種想法,好像沒有經過科學考驗。不過,簡體字寫字更有效率,這卻是事實,但在電腦的世界,這優點便不復存在了。但,這當然也非幾十年前,推行簡化字的先賢所能逆料的事。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0261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