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只看數字 不看新聞的投資法

我作為一位投資的理論家,理論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自問比誰的程度都要好,但是當應用到實際時,卻往往因為對於現實數據的掌握,不能確實,因而往往出現了結論上的偏差。

例如說,理論上,當樓市的熊市出現時,其維時長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其槓桿比率。一般來說,假定一切客觀條件不變,槓桿比率高的,樓價會跌得快,但會比較快跌完,槓桿比率低的,樓價會跌得比較緩慢,但下跌的總時間也比較長。

我相信以上的理論是錯不了的,因而在幾年前推算,如果香港的樓價進入了下行軌道,將會跌得慢,但跌的時間長,理由是人人都說,香港的樓價槓桿比率很低,銀行體系建康,按揭比率不高,因而不可能出現暴跌。

但是,這幾個月來,樓價跌得很快,人們又說,哎呀,原來由於樓價高,好多人同財務公司借了錢,沒錢還,因而被迫沽貨。所以,正如湯文亮的所言,細價樓是會爆煲的。

所以說,理論雖然沒錯,但實際輸入的數據卻錯了,因此結論也錯了。但是,究竟如何掌握正確的數據呢?在樓價大跌之前,明明人人都說槓桿比率很低的喎,為甚麼當樓價一跌之後,以前沒有聽過的壞消息便突然湧現呢?

這好比去年中,股市炒到冰烚烚,誰人會聽過壞消息呢?為甚麼當股市暴跌了之後,可以一次過把壞消息全部出現呢?

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當全世界看淡的時候,任何最有想像力的人,都想像不出好消息來,但是,在股市的世界,往往如此,要等到血腥塗地的時候,才是入市的最好機會,問題在於,現在究竟跌得夠不夠深而已。

簡而言之,如果在投資世界,看市場資訊,看分析去賭,往往輸死也不夠。因此,很多高手甚麼消息都不看,只是看數學,例如說,假定樓價周期是20年,跌了5年,無論如何都要買樓,升了15年,無論如何都要賣樓,假定股市從高位下跌至低位是1年,則只要下跌了1年,無論數據和消息如何壞,也一定要買股票,諸如此類。

現時的最心水股票是「華人飲食」(8272),它在放假前出現了極強勢的大升,假如在過年這幾天,美股維持穩定,看走勢,在初四復市時,這股票必定會出現令人滿意的上升,開一個大紅盤。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文中觀點僅屬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6/02/08/010028385.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