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名為「政經密碼」,卻位於財經版,皆因在開欄之時,我同邀稿的編輯講,如果每天要寫八百字財經內容,字數不少,旺市的時候,不難,但弱市的時候,恐怕沒有這麼多的財經題目可寫。因此,我建議加上政治內容,以為沒題材時的補充。果然,在這大半年來,市況不佳,政治題目也因而愈寫愈多,自己不厭,但恐怕讀者會厭。因此,一旦想到了財經題目,馬上要抓緊,像今天,本應想到了大把政治題目,但本著「財經先行」的大原則,因此先寫這篇。
這幾個月來,交易所的多位高層,先後公開發言,表示關注到近日「啤殼上市」成為了風氣,並且有意收緊有關規定,以杜絕、或減少「啤殼上市」的情況。要討論「啤殼上市」,我首先計一盤流水帳。一間公司如要上創業板,現時費用約是四千萬元以上,如過程有不順利地方,把時間延長了,成本或要漲至五千萬元至七千萬元。
此外,還有一個「風險成本」是要計上去的,就是其實很多的申請個案,都不成功,但是,縱使不成功,會計師、律師的收費也要付出,保薦人的收費也要局部付出,因此,花幾百萬元,以至千多萬元,但是申請失敗了,也比比皆是。
當然了,有部分上市費用,如核數等,在會計帳目上,是不算入上市費用的,因理論上,上不上市,有限公司都要會計師核數,但是,誰都知道,由於上市要求的核數更加嚴格,所以也要用更有名望的會計師樓,用更多的錢,才能夠符合交易所的上市要求。再說,大部分非上市公司,都有瞞稅的情況,但為了上市,只有交足稅項,這也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字。所謂的「執靚盤數」,內裏包含了許多「辛酸」,其數目常常以千萬元計。這還得另外計上每年接近一千萬元的「維持上市費用」。
剛才說了費用,但是,創業板的集資額究竟是多少呢?很多時,集資額是三千萬元至五千萬元之間。換言之,大部分的集資額,是去到了上市費用的身上。所以,這些小型創業板公司,如果單單論到集資收入,相比起上市費來,根本就是無利可圖,也不應上市。它們之所以上市,也只是因為其殼有價,可以賣到3.5億元,這就是「啤殼上市」了。簡單點說,以現時的殼價和上市費用去作出計算,集資額少、低市值的新上市公司,除了「啤殼上市」之外,根本沒有上市的理由。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0367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