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了學習的trade-off,今日順便繼續講學習英文。
大家不妨想一想,你的英文究竟是在甚麼地方學的?我可以大膽地說,你們的英文,大部分不是在上英文課時學會的,而是在不同的場合,從實用中聽、講、讀、寫,潛移默化地學會的。英文課只教會了我們英文文法的基本規則,但是實際應用,還是在其他的場合,用得最多。
以我自己為例子,大部份的英文,是在上其他課是學會的,例如carbon dioxide,是在中一時上科學課學會的。Alternative這個字,是在數學課是學alternative angle學會的,至於寫英文,寫得最多是中六時,唸西史,操練方法是練習答題目,不停寫essay,寫到手都軟,英文作文考試哪會寫這麼多的字?次次考試都寫到要「攞紙」呢!
上英文中學就是有這個好處﹕有更多實習英文的機會,因而英文程度也普遍會更高。再說,如果每科的老師都講英文,你expose to英文環境的機會也多出了很多倍,而學習,尤其是學習語言,時間就是一切,所以去到了外國的少年人,不管多麼笨、多麼懶,都能學會一口流利的英語。
現在又講到trade-off的問題﹕在全英語的環境學習,英文會比較好,但有沒有副作用呢?
答案當然是有的﹕用第二語言學習,理解能力會較低,學習熱情也會較低,會坑殺了很多學生。我認識很多聰明人,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很高,但就是讀不了大學,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裁在英文的身上。
以上自己為例子,中文有關的科目,縱是完全不讀書,也會有不錯的成績,但一遇上英文,成績就糟榚了。直至中五的那一年,甚麼也不做,用了一整年來苦讀英文,英文通了之後,所有科目都是在臨考試前一天,才臨急抱佛腳,居然也成功升讀了中六。
所以,用第二語言來教學,犧牲的成本就是會拉低平均成績水平,也會扼殺了很多沒有語言天份的學生。
如果教育當局說,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是騙人的。當然,有較好的管理,副作用會比較少,兩全其美也會比較多,但別忘記,恆等式也會水漲船高,如果更好的管理,套用在全母語教學,其總體水平也會較高,換言之,副作用的總量雖改善了,但其比率仍是不變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03/010093407.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