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填海破壞水路 不如填出郊野公園

         
十八招增加土地方法,看報道特首林鄭月娥傾向填海,事實上,維港、沙田、荃灣等新市鎮及機場等等,都有大幅填海的前科。既有往績,當然容易執行,反對聲音不太多,林鄭專業官僚出身,自然懂得取捨。

 news-images
中環及灣仔已進行填海工程。(資料圖片)

我從不諱言是覓地鷹派,皆因香港的土地缺乏遠比任何人想像中嚴重:人們只是聚焦在住宅,實則連商業、休憩、道路、停車場、市肺等等,無一不缺,因此必須全方位地去開發土地。然而,連我這樣的鷹派,對於填海,居然也只贊成一半,反對一半,你說奇怪不奇怪?


對於填海所造成的環保問題,我向來嗤之以鼻,皆因這只是陸地的延伸,認為海洋生物會自然調節,不消多久,它們便能重新適應。反而,很多深海作業,是直接從海洋中心挖進去,這才是嚴重的破壞生態。所以,我擔心的,並不是海洋生態、環保問題,而是海岸線、港口、水路等等。


這些海岸線、港口、水路等等,廣義來看,也是「土地」資源。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是,維港被填窄了,水路也減少了,往來的船隻也變得擠塞了,危險了,而且浪濤也洶湧了,如果用經濟的說法,維港的價值減低了,從而維港兩岸的土地價值也減低了。


換言之,因填海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而且不可以逆轉,比如說,郊野公園被開發了,只要肯填海,假以時間,十個新的郊野公園,也可以填出來。但是,因填海而喪失的「水路資源」,卻永遠無法彌補。如果大幅填海的是大嶼山以西,西貢以東,南丫島以南再駁一條橋從港島直達,問題不大,但是填海的土地多半是旺區的延伸,因為旺區的土地比較值錢。現在雖然維港不能填了,但吐露港之類的二三線旺區,卻還是可以填的,但美麗的吐露港,也是寶貴的資源,遭填了後,也是不可逆的損失。


攤開Google Map,香港可以填海的地方,就算造出了土地,也難有交通配套吸引大量人口入住。所以,我的建議是:開發郊野公園用來建屋,然後用填海土地,逐步打造出新的郊野公園出來,種樹和形成生態圈,可能需要一、二十年,但,郊野能等,人的居住不能等。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填海破壞水路-不如填出郊野公園-13306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