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

小說要專心才能寫得好、賣得多

看到網絡作家作家藍橘子的訪問,他現年32歲,會考一分,中文科不合格,正職是文員,早年在高登討論區「講故台」寫作起家,前年憑《我是技安,今天我出席了大雄的葬禮》在網上爆紅,其facebook專頁有近60萬個likes,ViuTV也購入其作品版權拍劇。

他在2017年初真正成為全職網絡作家,但「出版社每本只分不足書價一成畀你,唔會出一本書夠一年用,亦唔可以你話出就出,成個困局,唔係一時三刻可改變。」

因此,今年5月,他和另一位網絡作家今年5月組成「洄水文化」,實行自資出版,從商業登記以至版權問題等等,但完全不懂如何計算成本,幸得一些出版社編輯相助,才解決問題。此外,由於書局會收取書價5成作為發行費用,所以他將新書放在樓上共享空間「Desk One」3間分店銷售,也可以網購,自己包辦郵寄,親自搬書補貨。

我好歹也是出版界的老行尊,個人認為,他的做法,其志可嘉,但卻不可行。

首先,寫小說在香港,已經是夕陽工業,很難賴以生存。市場大氣候如此,你很難戰勝大氣候。今日的香港文壇,已被邊緣化,台灣和內地的文化界,都認為香港的水平太低,所以也很難賣過去。

現在講到創作問題,很多人以為,創作就是閉門造車,但是,如果要寫小說,其實需要大量閱讀,去吸收養分,這正如電影人也要看大量電影。因此,你以為小說作家很空閒,實則,他們很忙。

此外,如果要小說流行,有一個訣竅,就是要不停出版,造成一個慣性。當年,倪匡對我說﹕「要寫得多,先至會紅。」九把刀初出道時,銷路並不怎樣,後來他沒錢,每月寫一兩本書,很快便打出頭來。因為小說要養成讀者一個購買慣性,而且在書架上,作品多,也較為惹眼,容易促銷。很奇怪的,就是出版一本新書時,舊書多多少少也能售出一些。

創作也需要專心,如果太多瑣事,就很難以專心創作了。黃易在大嶼山居住,瓊瑤寫作是閉關不出門,我寫專欄可以隨時隨地寫,但出書則要專心留在家中,金庸在家裏寫作,和《明報》員工溝通用的是便條,不會常回公司,妨礙專心。

結論是,一個人如想當全職小說作家,最好是專心在家寫作,寫得好、寫得多,錢,要讓別人去賺,林詠琛第一本作品靠自資出版,成名後,也要和出版社簽合約。皆因,division of labour才是促進進步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7/24/010095020.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