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創業板毌忘初衷

大家都知道,香港股市的盜賊很多,其中的創業板更加是盜賊的温床,如果從這方面看,證監會決心要大力整頓創業板,尤其是要收緊創業板的上市要求,以圖杜絕「啤殼」的泛濫,這似乎是正確的一個做法。

然而,有一個熟悉股市的朋友告訴我一句話﹕毋忘初衷!

話說創業板在1999年推出,當時正是科網股炒到慶合合之時,第一隻上市的就是「天時軟件」(8028)。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仿照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進行設計,主要目標是給有增長潛力的新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新興科技企業是香港創業板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於聯交所主板市場來說,創業板具有更高的風險,主要供專業投資人士參與。

以上的說法,當然有著亂吹的成分,皆因散戶要買賣創業板股票,並不需要有專業投資者的資格,而只是需要另外簽署一份創業板風險證明書,證明他充分知道其風險,便可以買賣了。到後來,證券行把這份證書附在開戶文件之內,兩者渾然一體,只是多簽一個名字,因此是連這一重功夫也名存實亡了。

請注意的是,由於創業板的本意是給Growth Enterprise上市的,所以並不設公開發售,以免散戶申請,買了中伏。換言之,全配售本來是一項德政,可以有效阻隔散戶買進高風險的創業板。

在這個時候,上市程序十分容易,幾乎是甚麼垃圾公司也可以上市,而上市費用也只是幾百萬元,正如如此,當時的創業板殼價也十分便宜,不用一千萬,便有交易。而創業板指數也在不斷下跌,在2005年,只有1999年時的1成左右。有一位老闆,甚至是把手上的殼送了給一個朋友,作為禮物,反正也值不了甚麼錢嘛。

在這個時候,自然也不存在著創業板啤殼上市的問題。

直至2008年,交易所決定不再把創業板視為Growth Enterprise的集資渠道了,而是收緊了上市要求,把它成為第二板,也即是主板的踏腳石,當它的業績足夠了,可以轉主板時,不但程序簡化,而且費用也將減免50%。

這一收緊,令到創業板的上市難了十倍,也令到其殼價大升,亦令到投資者對的的興趣大增,股價炒上炒落,逐漸地,創業板成為了炒家的温床,也即是盜賊的天地。原因很簡單,主板殼價6億以上,入場費太貴,太過犯本,新晋莊家倒不如買一隻創業板,更為上算。

但是,當到了這個時候,創業板已不再為「創業」而設,所以,它上市的公司,有餐廳、有建築工程公司、有地產公司、有證券公司……絕大部分都是傳統產業,哪來有growth enterprise可言呢?

也正因如此,現時香港的growth enterprise已經沒有了集資渠道,這就是我的朋友所說的「毋忘初衷」的意思。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文中觀點僅屬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6/07/19/010037861.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