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從武俠角度看少林寺歷史

1.
我從小就是武俠迷,看過了無數的武俠小說,也最喜歡看武俠片,其中有很好看的,也有不入流的,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我當然也想過以後成為一個武俠小說作家,結果也成了事實。
作為一個武俠迷,我對少林寺有著一份原始的好奇。在我小時候,有關少林寺的資料不是那麼多,很不容易讀到有關它的信息,但在近幾年,在它的方丈大師釋永信的大力公關下,我讀到了一些少林寺的資料,令我對它的認識大大的增加了。
我並不打算寫一篇少林歷史,也沒有這個能力。我是一個武俠迷,而非少林寺迷,有興趣的,並非它的歷史,而只局限於其有關武俠的部份。以下的只是一些浮光掠影,並非故事的全部。
2.
南北朝的北魏年代,有一個西域來的「沙門」,也即是「和尚」,名叫「跋陀」,佛法高深。《續高僧傳》稱他為「佛陀禪師」,梵文「佛陀」的意思是「覺悟者」、「得道者」,即是中文的「聖賢」,希臘文的「基督」,希伯來文的「彌賽亞」,其實是一個尊稱,而不是名字。
鮮卑族的孝文帝很是賞識這跋陀。在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詔命令跋陀在嵩山中的少室山建立一寺。由於它在「少」室山的樹「林」中而建,因而叫作「少林寺」。
少林寺的資金來源,來自「國家供資」,因此它其實是國家的寺院,其重要職位的任命,也往往由國家所決定。但由於它屬於國家,也就有了勢力,有力去併有農民的土地,「寺奪民舍,三分且一」。當然它也有其他的收入,例如有政府的「賜田」,僧侶們也須得農耕為食。
3.
菩提達摩是南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子(一說他是波斯人),從小信了佛教,師承般若多羅,即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的第二十七代弟子。他從印度經水路來到廣州,自稱已經150歲了。他是中國禪宗的始祖,即是首個在中國宣揚禪法的人。
他來到中國後,一直往北走,一路上坐禪說法。話說有一天,他走到了長江邊,卻找不到船,於是問江邊的一個老婦,借了一根蘆葦。他把蘆葦放在水面,用腳踏著,輕輕鬆鬆的便渡了江,這就是「一葦渡江」的故事。他輾轉到了少林寺,當時的少林寺大約只有三四十年的歷史。
他在少林寺背後的五乳峰上面壁了9年,修練禪定,之後便在那裏說法傳道,成為了少林寺的標記符號。現在的「達摩洞」是一個旅遊景點。
傳說中,達摩祖師死後,門人在他修練的石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內有兩本書,都是用梵文寫的,一是《易筋經》,一是《洗髓經》,這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兩大奇書。如果讀者有心想練,倒也容易,因為兩書的全文均已上網,隨便就可下載,不過這是否當年達摩祖師的原著,或者毋寧問,當年的達摩祖師究竟有沒有寫過和留下這兩本書,便有待考究了
4.
少林寺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有「禪宗祖庭」的稱號。禪宗最主要的「聖經」是《楞伽經》,中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阿彌陀佛」意譯是「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中國佛教的「淨土宗」正是專修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宗派。所謂的「淨土」,意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所以其教徒才會常把「阿彌陀佛」唸在口中。
我不知道今日的少林寺和尚唸不唸「阿彌陀佛」,因為我看由少林住持釋永信當顧問的電影《新少林寺》,那些少林和尚們常把「阿彌陀佛」唸在口邊,但我肯定的是,在釋永信當上方丈之前的少林寺是禪宗,是不唸「阿彌陀佛」的。
5.
在1982年上映,張鑫焱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的故事是改編自隋唐年間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當時中原大戰的戰場在洛陽,洛陽和少林寺之間有一個叫「轘州」的地方,是少林寺的產業,也是兵家要塞,但給李氏的對頭王世充的佔領了,由王世充的侄兒王仁則所統治。少林寺遭人「窺覦法境」,而且「將圖梵宮」,心裏當然很不爽。
在當時,少林寺的最高領導人的職銜叫「寺主」,法號叫「志操」。志操和尚很有政治智慧,預見到李氏一家即將得到天下,決定jump on the bandwagon,投奔勝利的一方,也即是「秦王」李世民,順便光復少林寺在轘州的「主權」。
少林寺的武僧聯合了王仁則的手下、轘州司馬趙孝宰,裏應外合,生擒了王仁則,然後打開城門,迎接李家的唐軍到來。後來,李世民寫了一封信讚揚少林寺的功勞,表揚了十三位有功的和尚,這封信的拓碑,現在仍在少林寺內。
這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實故事﹕既非「十三」,也不是「棍」,亦沒有「救唐王」。
這是少林和尚的第一次參與政治,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6.
蒙古人的信仰是原始宗教,崇拜「長生天」。但到了中國之後,元朝的蒙古人則信佛教。因此,少林寺在元朝擁有至高的地位,例如說,元朝不准民間習武,也不准擁有兵器,但少林寺則是例外。這是少林寺的黃金時代,比今日的少林還要興盛,在最高峰時,還開了五間「分店」,分別開在和林(元朝首都)、燕薊、長安、洛陽和太原。在元末,少林僧人為了感激蒙古人,多次組織僧兵,同反元的紅巾軍大打出手。那些寫少林寺和尚反抗元朝的武俠小說,是顛倒了歷史。
紅巾軍為了報復,曾經多次大掠少林寺,同少林僧人大打出手,多次大戰之後,少林寺固然遭大事破壞了,和尚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了二十多人。
從這故事得知,少林寺的和尚們練習武功,除了說這也是修禪的一種之外,還是有著實際用途的。
7.
在元朝時,少林寺的管理架構也是做了一次改組。從此之後,少林的最高領導人是「住持」,也即是「方丈」。他之下有「四大班首」和「八大執事」。
四大班首之一是「首座」,由道行最高的人擔任,掌管禪堂。「西堂首座」和「後堂首座」則是兩大堂口的直接主管。「堂主」是首座的助手。
「八大執事」則是各部門的主管,分別是「監院」(財務)、「知客」(客戶服務部)、「僧值」(刑堂,好聽點說是「糾察隊」)、「維那」(主理禮儀)、「典座」(行政總廚)、「寮元」(同行的聯絡人,如有掛單僧人,也找他)、「衣砵」(人事部)、「書記」(不用解釋了吧?)。
除此之外,管理一座殿院的,叫「殿主」,圖書館主管叫「藏主」,管理農地的叫「莊主」,管理果園和菜園的叫「園主」,管理磨粉的叫「磨主」,管理燒炭劈柴的叫「炭頭」,管理打水的叫「水頭」……這些都是中層管理人員。
  
8.
元朝初年,少林住持福裕寫了70字的「子孫蜚訣」,此後歷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靜、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體、常、堅、固,
心、郎、照、幽、深,性、明、鑒、崇、詐,
忠、正、善、禧、祥,謹、戀、願、濟、度,
雪、庭、為、尋、師,引、汝、歸、銘、路。
現在的住持是「釋永信」,是「永」字輩,他的下一代便是「釋延X」、「釋延Y」、「釋延Z」了。不過有時候,和尚們並不完全依照這份口訣來排名,我在《碳六十之劍》中提過的小山宗書、瑞光、寒灰慧喜、彼岸海寬都是真有其人,俱都不照這排名。
9.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是這樣寫「火工頭陀」這人物的﹕
在書中時代之前的七十餘年間,少林群僧比試武功的時候,忽有一名頭陀越眾而出,說眾和尚的武功狗屁不通。這位頭陀卻是香積廚中灶下燒火的一個火工頭陀。他的武功全是乘少林群僧練武時偷學回來的。少林群僧和火工頭陀大打出手,卻給火工頭陀打傷了多人,還打死了達摩堂首座苦智禪師。火工頭陀逃跑了,少林寺「通緝」他,卻不獲。後來火工頭陀另創了一派,後人「阿三」打死了「四大神僧」的空性,這阿三和其師兄「阿二」又給張無忌打得變成了癈人。
話說在元朝末年,有一位僧人投靠了少林寺,給派在廚房工作,職務是砍柴劈柴,一幹就是數年。他幹活勤快,很少說話,閒時打坐,或是練練棍法。大家還記得在元朝末年,少林寺和反元的軍隊是死對頭嗎?在1351年,潁州的紅巾軍打到了少林寺內,眾和尚不敵之際,這位燒火僧人拿出了三尺撥火棍,揮出了棍花,大叫﹕「吾乃緊那羅王也!」還有一說是他的身體突然變大,變得身高數十丈,但這種說法接近神話,而不「武俠」,所以我不取。
總之他這一來,便把紅巾軍都嚇退了。而這位神僧在不久以後,便圓寂了,一說是他失蹤了。少林寺遂把他視作「緊那羅」的化身,視為「監齋菩薩」來膜拜,形象是袒胸赤腳,手持一棍。流傳下來,各大佛教寺廟也紛紛把「緊那羅菩薩」供奉在香積廚,而這位佛教的神仙,也從印度的「音樂之神」變成了中國的「廚神」,在不少寺廟中都能見到他的金身像。
這故事記載於《少林寺志》,《那羅延神護法示迹碑》也記了這件事,「那羅延神」就是緊那羅,明代的少林俗家高手「程宗猷」在其《少林棍法闡宗》中也有記載,認為少林棍法正是傳自這位「緊那羅王」。這種說法表面上雖與「十三棍僧救唐王」相矛盾,但前已言之,「十三棍僧」並非真的用棍,所以其實是沒有矛盾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事實上,當年打勝仗的是紅巾軍,並且攻佔了少林寺,所以縱是「緊那羅化身棍僧」的故事是真確的,他也保不住少林寺。
這就是「火工頭陀」的原型人物。
10.
前面說過,少林寺與元朝關係友好,因此在明朝初年,它和朝廷的關係很是緊張。在我的武俠世界中,說在明朝初年,朝廷故意提升一個新晋的武當派出來,以抑壓少林派,就是建基於這個歷史事實。
少林派犯下了這個「重大的政治錯誤」,於是不停的想辦法來補救,而補救的唯一方法,就是「愛國」,即是幫助朝廷。
在正德年間,有一個武功高強的少林和尚,叫「周友」。我在《碳六十之劍2.2.2》說﹕「俞大猷是『三奇和尚』周友禪師的弟子……」當是附會,而非真事。
這位周友禪師有一個名號,叫作「三奇和尚」,因為曾經為朝廷工作,打了四次仗﹕一是戌邊,一是征討劉六、劉七在霸州的農民叛亂,一是討伐在雲南臨安府的苗族十八寨的「強賊」的作反,一是山東的礦工王堂作亂,打到了河南省,周友鎮守堡壘有功,還給皇帝封為「都提調總兵」。「總兵」是二品官。在明朝,戰功分為三種﹕奇功、首功、次功。周友禪師第一次的「戌邊」不算,總共是建了三次奇功,所以被叫作「三奇和尚」。
周友禪師的武功固然極高,他也號稱「天下對手,教會武僧」,有一千多名弟子。今日少林寺的塔林當中,有「三奇友公和尚塔」,正是明朝政府賞賜給周友禪師的壽塔。
11.
《碳六十之劍2.2.2》說達摩劍法是由達摩祖師所傳,少林住持小山宗書和抗倭名將俞大猷合而改良之,這當然也是創作。
小山宗書在15歲出家,20歲入少林,22歲時跟隨「可賢禪師」學佛,30歲離開了少林寺。說開又說,可賢禪師在小山宗書離寺的第二年,便當上了住持。小山宗書離開了少林寺後,到過北京城和五台山,又讀了四年《大藏經》,聲名大噪,少林寺請了他三次,去當住持,他都推了,直至第四次,才進當上了少林方丈,這時他57歲。
據說,他精通武功,曾經帶兵打過倭寇。 
12.
俞大猷是明朝的抗倭名將,中學歷史課本有錄,不必多作介紹了。
他的武功師傅是南少林的俗家高手李良欽,學習劍術、棍法和騎射,號稱「劍術天下第一」,箭法也是百發百中。
在1561年,俞大猷到了少林寺,做了兩件事,一是和小山宗書方丈切磋了武功,一是觀看少林僧人的「擊劍之技」,但這「劍」並非真劍,而是棍法。但俞大猷看後,認為少林寺的棍法「已失古人真訣」,於是小山宗書「擇其僧之年少勇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從』」,跟從俞大猷「出入營陣之間」,學習棍法,三成學成。臨別時,俞大猷撰了《詩送少林寺僧宗擎》云﹕「學成伏虎劍,洞悟降龍禪。杯渡游南粵,錫飛入北燕。能行深海底,更涉高山顛。莫訝物難捨,回頭是岸邊。」
此外,俞大猷也寫了一本《劍經》,內容也是棍法。一般認為,少林棍法是由他所傳。此外,據說他傳授下來的拳法,就是南少林的拳法,即是今日亞運項目「南拳」的前身。
13.
少林寺曾經有過好幾次「大開分店」的歷史。不計本店,它前後一共開過了六間分店,還有三間冒牌貨。而眾多分店之中,最有名的相信是在福建的「南少林」,這全是因為「火燒少林寺」的浪漫傳說。
傳說是這樣的﹕
在康熙年間,因為南少林和反清復明勾搭上了,五名「通緝犯」躲藏在南少林,康熙皇帝一怒之下,便派兵火燒了南少林。另有一說則是南少林自願揭榜為清政府打外敵,打勝了,但康熙卻反口,火燒了南少林寺,殺剩了五名和尚,這五名和尚便發誓反清復明。值得注意的是,這故事中的「外敵」叫「西魯國」,是不存在的。總之,這五名「死剩種」便是有名的「少林前五祖」則繼續反清復明,他們就是黑社會「洪門」的創始人。至於「中五祖」和「後五祖」,則是「前五祖」的傳人。這故事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香港的黑社會中,一直流傳著。
而除了這一次之外,還有第二次的火燒南少林,則是在乾隆年間,也有「五老」逃了出來。這故事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武俠世界中,「五老」和其弟子的故事,已成為了浪漫的傳說,寫過也拍過了無數的故事。
歷史學家認為,南少林是確實存在過的,其中一共有六個候選人,都是在福建省內,其中最廣為武俠小說作者承認的,是在「莆田」,真正可能性最大的,是在「泉州」,但也很有可能在福建同時存在著好幾間少林寺,甚至六間並存,也不無此可能。
一般認為,康熙和乾隆都沒有火燒過少林寺。但是在康熙初年,台灣仍是在鄭成功的手上,而福建也是反清基地,所以康熙曾經好幾次把福建沿海陸地後撒,把居民疏散,其中一個「南少林候選人」叫「古來寺」的,很可能就此給燒掉了。
除此之外,當時有一個姓「萬」的家族,曾經是鄭成功的同盟,後來降清之後,又再反清,同清政府結下了很深的仇怨。之後,這一個集團成立了秘密組織,專門反清,這也很有可能是「少林五祖」故事的原型。洪門「五宗」其中的四宗都是真有其人﹕史可法、鄭成功、陳近南、蘇洪光(洪門最紅火的領袖,同在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同清政府打過幾次結結實實的大戰),只有「萬雲龍」一人最是神秘,注意,這位「神秘之宗」正是姓「萬」。
還有,在咸豐年代,藝人李文茂起義反清,清兵火燒了他所在的瓊花會館,這件史實也被認為可能是原型故事,後來演變成為「火燒南少林寺」。
14.
話說回來,清初順治年間的少林住持彼岸海寬,以及接任的純永白玉,都有不支持清政府的嫌疑,前者不肯去禮部領取新政府的發給他的就任文件,後者當上了住持之後,索性棄寺失蹤。
到了康熙年代,也即是傳說中的火燒少林寺時,朝廷和少林寺的關係並不錯,今日的「少林寺」門匾便是由康熙所題字的。
後來的雍正皇帝在一份奏摺中,御筆批說少林寺的25個「房頭」(即是在外面的建築)的僧人﹕「類多不守清規,妄行生事,為釋門敗種。」於是下令拆掉了這25間房子。因為「不守清規」不會導致拆房子,更不會勞動皇帝親自下旨,因此猜想很可能真的涉及了反清活動。但不要忘記的是,今日少林寺的山門是在雍正時代所興建的。雍正是個佛教徒,信的是喇嘛教。
至於乾隆皇帝,曾經親訪嵩山少林寺,還在寺內題了不少字,想來他火 燒南少林的機會並不太高。
在嘉慶年間搜到的天地會的秘密檔案(會簿)也有記載「西魯故事」,南少林的同反清份子來往,的確是大有可能的。
15. 
「少林五祖」是黑社會題目,「少林五老」則是武俠題目,因此我們只說「五老」。
「少林五老」是五枚、至善、白眉、馮道德和苗顯。五枚是一位師太,怎會是少林中人,我也不太明白,但故事確是如此。除了前述的故事之外,還有一個更流行的說法,就是白眉和馮道德兩人背叛了少林派,勾結朝廷,火燒了南少林寺,並且改投了武當派,其中的白眉則當了道人。從此武當派便代表了朝廷,少林派則代表了反清。
至善禪師是洪拳的師祖,傳了給洪熙官,所以叫「洪拳」,這名字同「洪門」當然也大有聯想。陸阿采是洪熙官的師弟,火燒南少林後,逃到了廣東,收了一個弟子,叫「黃麒英」,這位黃麒英就是佛山黃飛鴻的爸爸。
五枚師太後來投入了峨眉派,收了一個女弟子,叫「嚴詠春」。詠春拳就是五枚師太傳下來的武功。又有一說,是她和白眉道人一起,加盟了武當派。
苗顯有一個女兒,叫「苗翠花」,以當保鑣為業。有一個叫「方徳」的肇慶人,明裏經營絲綢生意,暗裏則是反清復明的地下工作者。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孝玉」,二兒子叫「美玉」。他60歲時,遇上了強盜,被苗翠花所救,為報答救命之恩,方德「以身相許」,娶了苗翠花當續弦,生下了方世玉。
方世玉從小浸藥酒長大,一身銅皮鐵骨。他14歲時,隨父到了杭州,見到一個叫「雷老虎」的惡霸在擺擂台,兩邊對聯寫著「拳打廣東全省,腳踢蘇杭二州」,方世玉不服,跳上了擂台上,打死了雷老虎。
16.
跟著的發生的事就複雜了。因為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也牽涉了不少家傳戶曉的人物,故此也無法省略。我盡量納入不同的故事,但這些故事中有著自相矛盾的說法,我也沒有法子去融合。
方世玉三兄弟一起到少林寺,跟隨至善禪師學武功。他們的師兄弟當中,有一個學不成武功,要偷走下山。這人叫「胡惠乾」。這位胡惠乾在傳說中頗為有名,正是因為他的武功不成和偷走故事。至於方世玉,當然是高材生,「至善系」諸弟子之中,武功最高的叫「少林十虎」,就數方世玉和洪熙官的武功最高,也最有名,然後就是陸阿采、三德和尚、胡惠乾、童千斤、方美玉、方孝玉,沒沒無名的則是謝亞福和李錦倫。
雷老虎的小老婆叫「李小環」,李小環的爸爸叫「李巴山」,是武當派的高手。這幫人前來尋仇,方世玉則找了少林高手如三德和尚、童千斤等人來助拳。這一戰,方世玉殺死了李巴山,苗翠花殺死了李小環,童千斤則給李小環所殺了(一說是在西禪寺一戰才遇害)。
李小環還有一個妹妹,叫「李二環」,因為親人都給少林派中人殺光了,所以便獻身給下江南的乾隆皇帝。乾隆因而招攬了白眉和馮道德,埋下了火燒少林寺的伏線。
三德和尚和胡惠乾在廣州西禪寺授徒反清,被少林叛徒高進忠所殺。一說洪熙官和陸阿采都(不是至善禪師的弟子,而)是他的弟子。苗翠花則遭白眉道人的手刀插入了小腹,再給高進忠用箭射死了,死時才29歲。
方世玉後來殺死了高進忠,為母報仇,下場是給五枚師太踢中了「谷門」,也即是肛門,因為他自小浸藥酒長大,雖然銅皮鐵骨,但浸時全身緊張,肛門便緊閉了,因此這一部份無法浸到,便成了他的罩門。另有一說,殺方世玉者是白眉道人,在此說當中,五枚師太是「正派」人物,但不管方世玉是由誰人所殺,其被「爆肛」而死,則一也。
至於洪熙官,則憑著武功高強,衝出了重圍,從此隱姓埋名,保全了性命。洪熙官的第一個太太叫「柳迎春」,生下了兒子叫「洪文定」。柳迎春給清廷的人殺死了之後,洪熙官再娶了第二名太太,叫「方詠春」,也都給朝廷的人殺死了。洪文定是個武功高強的小孩子,據說白眉道人便是給他咳盲了眼睛而死的。
17.
以上有關「少林五老」的故事,都非史實。這系列的故事,最初出現在一本叫《乾隆遊江南》的武俠小說,這本書又叫《聖朝鼎盛萬年青》,是作者根據一些武林傳說,加上藝術的加工,舖寫而成的。這本書的主題是描述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遇上了「至善系」的門徒在作惡,憤而火燒少林寺。這本書是寫於清朝末年,這樣的題材和表述,當然是政治正確。
但是,香港人的熟悉這故事,相信是因為「我是山人」。
我是山人原名「陳勁」,很可能學過少林武功,他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是專門寫「少林五老」的故事。通常人們把這系列的故事叫作「南少林」,但南少林的歷史悠久,故事不少,由於這一系列主要寫「至善系」弟子的故事,所以我稱它為「少林五老故事」。
由於我是山人寫書時,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年代了,所以反清小說也就反得理所當然,反過來變成了政治正確,也就成為了今日的「至善系」傳說的根本。他筆下描寫的是廣東省的傳說,用的是文言和廣東話夾雜的文字,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四十年間,香港的影視製作橫掃了整個華人世界,因此也傳播了很多的香港文化到各地,「少林五老」的系列故事也就散播開去了。
18.
說完了南少林的故事,現在說回少林本寺了。
在民國時代,政治敗壞,土匪很多。登封縣便組織了「少林寺保衛團」,負責守護整個縣。當時的少林寺住持是恆林方丈,他是個有名的武功高手,後來也證明了是一個組織力極強的軍事指揮官。少林寺購置了鎗械,訓練了僧兵,和土匪大戰了數十回合,每戰皆勝,也繳獲了不少鎗械炮火。
恆林方丈在1923年圓寂了,接任住持的是他的弟子妙興。妙興八歲時便拜了恆林禪師為師,也是一位武功高強的僧人,外號叫「金羅漢」。
當時,吳佩孚手下有一個團長,叫「樊鍾秀」,曾經是少林門徒,是恆林和尚的徒弟,妙興和尚的師兄弟。在1922年,樊鍾秀經過少林寺,見到大雄寶殿殘破,便捐了400圓給少林寺,從此,少林寺眾僧便和他拉上了關係,因著這種關係,吳佩孚拉攏了少林寺,組成了第一旅第一團,妙興和尚是團長。
1926年,國民黨開始北伐,妙興率兵抵抗,在1927年戰死了,只活了37歲。樊鍾秀則繼續以少林寺作為大本營,同國軍對抗,當時國軍的師長石友三打進了少林寺,一把火把少林寺燒了,少林僧眾星散,少林寺踏入了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以上的真實歷史,說明了在當時,少林寺是北洋軍閥的同盟,電影《新少林寺》說它和北洋軍閥作對,是不符合史實的。如果讓我來寫劇本,便寫少林和尚打土匪,不但更合歷史,也可能更好看。
順便說一下文中的兩個關鍵人物的下場﹕
前少林弟子樊鍾秀,在同國軍大戰時,到前線視察戰情,踫巧有敵機飛近,他的隨從勸他躲避,但他反而站在當眼處,破口大罵,結果便給炸死了,享年42歲。這故事的教訓是﹕扮有型的成本是很高的。
石友三是古今無雙的奇人。他跟隨馮玉祥出身,後來背叛了馮,又痛哭著哀求再投靠馮,他就是在這時代火燒少林寺的。1929年,他被蔣介石收買了,再次背叛了馮。一年後,他三度和馮玉祥聯合,參加中原大戰,共鬥蔣介石,但卻不敵蔣軍。在同年,張學良通電擁護蔣介石,石友三又投靠了張學良。但在明年,他又反了張學良,投靠了汪精衛,這一次他沒有這麼好運了,給蔣介石和張學良聯手夾擊,全軍覆沒。石友三先是逃往山東,投靠韓復榘,一年後,日本人支持他在河北省組織軍隊,在明年,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當上了國民政府的冀北的保安司令。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石友三在國民黨下當一個軍長,曾經同共產黨合作過,跟著又給蔣介石命令反共去,結果是給共產黨的軍隊打垮了,唯有再次投靠日本人。但很可惜,他的部下不願當漢奸,便約他開會,在會中用麻繩套住他的脖子,活埋了他。論到倒戈、背叛、出賣的次數之多,在古今中外的歷史當中,從來沒有一個人及得上石友三,相信是空前絕後的記錄。一個人能做到空前絕後的一項記錄,真不容易。
19.
金警鐘是民國的一位武林高手,曾經訪問過妙興方丈,並且切磋過武功。之後,他寫了《少林七十二藝》這本書。這就是武俠小說的「少林七十二絕技」的起源。後來又有很多人寫過「少林七十二藝」,不贅。
這「七十二藝」分別是﹕鐵臂功、排打功、鐵掃帚功、足射功、腳踢功、銅砂掌(竹葉手)、蛇形術(蜈蚣跳)、提千斤、羅漢功、鐵頭功、四段功、鐵布衫功、雙鎖功、上罐功、鐵珠袋、千斤閘、鞭勁功、分水功、玉帶功、鷹翼功、跳躍法(登高超遠法)、霸王肘、一指金剛法、拔釘功、一指禪功、石樁功、金鐘罩、鐵牛功、旋風掌、臥虎功、拔山功、金龍手、推山掌、踢樁功、鷹爪功、斬魔劍、玄空掌、金砂掌(摩擦術)、鐵砂掌、飛行功、刀鎗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飛檐走壁法、一線穿、躥縱術、金鏟指、揭諦功、梅花樁、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閃戰法、金刀換掌功、輕身術、鐵膝功、陸地飛行術、穿簾功、浪裹功(泗水術)、點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遊牆術、門襠功、布袋功、蛤蟆功、千層紙功、彈子功、鎖指功、追風掌功、軟玄功。
20.
少林寺的中心地方叫「常住院」,一共有七進院落,面積是57,600平方米,大約是維多利亞公園的三份之一,和尚們從唸經到睡覺,以至招待遊客,都在這裏。
常住院分為東、南、西、北四部份,這四院的武功又各有不同。
21.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是在清朝時代才開始的。
當時有很多秘密結社,都是反清復明的黑社會組織。要想反清復明,首先得練武功,少林武功也因而變成了一個符號。當時的人如被問到武功來歷,常常回答﹕「從少林寺出來。」這很可能出自黑社會的黑語,《洪門答問書》記載了﹕「武從何處習?在少林寺學習。何藝為先?洪拳為先民。有何為証?有詩為証﹕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內僧。普天之下歸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
這得有點兒歷史背景。在雍正五年,政府下令禁武。因此,如果有人懂得武功,很可能便會被政府人員盤問「武從何處習?」那麼,他便只有回答﹕「在少林寺學習。」
結論是﹕「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口號,是一句假託,源自反清的黑社會的秘密練武。
22.
釋永信原名「劉應成」,在1965年出生,16歲時便到少林寺出家,拜行正方丈為師。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當時的整間少林寺,只剩下了四個人。
在1987年,行正方丈圓寂了,釋永信便成為了住持。而今日的少林寺經營有道,是從古以來未有之盛,甚至開到了西方之國,成績有目共睹,倒也不必多說了。
23.
我寫武俠小說時,手法是依從史實,再從史實衍化出故事來,所以在寫一本書前,首先得搜集資料。以上的,其實是寫《碳六十之劍》時的一部份筆記。我看見那一大堆的書本和資料就煩悶了,所以把以後可能有用的都記載了下來,資料便可以扔掉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