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創業難,還是守業難?

有一天,我在上投資課程時,問學生們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究竟是創業難,還是守業難呢?」
學生們答不上來,我惟有自問自答:「這個問題其實是無法回答的,因為問題本身並沒有定義清楚。如果創的業是賣鹹鴨蛋,當然是易如吃菜,但如果創的是微軟或長實之類的業,那就難如登天了。至於守業,也得看看究竟要守多久,守一年半載,或者是兩三年,不難,但如果要守一百年,那就很難很難了。」
我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企圖說明在分析事物之時,先下定義的重要性。但是,在我自問自答之後,有一位學生不服氣,把這個問題繼續問了下去:「這問題的隱含意思,當然是創大業,以及守很長的時間,如果是賣鹹鴨蛋,又或者是守三幾年,那當然不用問了。」
這擺明是指我的說法太過滑頭,不中要害了。我定一定神,才能解答這句挑戰:
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公司出現,但真正能夠成為大公司的,一百間沒有一間,一千間沒有一間,一萬間沒有一間,視乎定義在哪個規模。如果是要成為上市公司,照我的估計,大約是一百間有一間,以至於一千間有一間的機會率,那是0.1%至1%之間,中間數是0.5%吧。
如果要成為藍籌股,在香港的機會率,則只有2.5%,因為兩千間上市公司,只有五十間可以進恒生指數。換言之,一間新創立公司只有幾萬分之一的機會率,可以創業成功,成為指數成分股。
如果論到守業呢?且用一百年來作計算單位吧。
美國的道瓊斯指數成立了一百多年,只有「通用電氣」一間仍然留在指數,據我的粗略估計,進進出出的,大約剔走了一百間至三百間之間。計算下來,守業的成功率大約是0.5左右。
所以呢,創業和守業是兩者均難,但創業應該是比守業更難一點點。不過呢,由於參與創業的公司太多,而且可以創完又創,一個人創很多很多次,但是有資格守業的公司卻不多,因此會造成了「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錯覺。
我上完了課,回到家後,又想到了另一個重點。
這問題的答案,還得看在甚麼地方。如果是在中國,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之後,產業收歸國有,一切化為烏有,神仙都無法可以守業下去了。
然而,在社會長期維持穩定的日本,要想守業,那就容易得多了。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公司,大都在日本,百年老字號有兩萬多家,最老的是在大阪專門建造寺廟的金剛組,成立於西元578年,一千多年歷史,雖然它不是藍籌股,而只是一百人的中小型企業,但也很難能可貴了。
至於排名第二的,則是位於京都,專營插花的華道池坊會,創立於587年,只比金剛組晚上九年而已。它是把插花藝術從中國帶回日本的先驅,算是發明了花道,有着崇高的江湖地位,會員有二百多萬名,發達。
創業難還是守業難的問題,也會影響到買股票時的持股時間。試想想,如果一間公司難以長存,那麼,我們又怎能夠像巴菲特一般,持有一隻股票三十年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