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散戶戰勝分析員

沈大師振盈說起了本土品牌的上市,例如「周大福」(1929)、「香港教育」(1082)、CEC國際(759,即阿信屋)、米蘭站(1150)、國際家居零售(1373,即日本城),以及即將在明日掛牌上市的「譽宴集團」(8107)等等。根據沈大師的說法:「普遍小投資者大多沒有分析股份前景及財務狀況的能力,但若果從廣告或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品牌,通常都會較有信心。」
沈大師的這番話,我完全同意,但這卻非故事的全部。我在2007年出版的第一版《炒股密碼》,已經提倡大家購買熟悉的公司股票,例如「東方報業」(018)、「大家樂」(341)、「莎莎國際」(178)等等。
這種投資方式,並不是我的發明,而是在投資界的大師,連我也很喜歡看他寫的書的Peter Lynch所提倡,並且身體力行的。例如說,他的女兒很喜歡穿Gap這時裝牌子,這便促使他去購進了這公司的股票。
這一種我叫做「常識投資法」,Peter Lynch認為,這是最好的投資法,我在《炒股密碼》中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大家在2003年時,見到「莎莎」的店舖塞滿了自由行顧客,或者說,見到「大快活」(052)的人流明顯改善了,那麼,便購入它們的股份吧。
所以呢,這並非是完全因為「小投資者大多沒有分析股份前景及財務狀況的能力」,才好購買本土品牌,就算是財務專家和股票專家,都應該購進本土品牌的股份。
事實是,許多自認財務專家和股票專家的人,只看財務報表,根本就不可能明白那些國際大型公司的經營狀況。我常常說,研究「滙豐控股」(005)和「和黃」(013)這種業務繁多的公司,是一份全職工作才能做到的事,還要飛來飛去,去做實地觀察和訪問,才可以把研究做得詳盡。這當然並非一般投資者所做到的事,甚至是股票分析員,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
 所以,根據Peter Lynch和我的說法,購買本土品牌是散戶戰勝專業分析員的最佳方法,甚至可以說,不用這個方法去投資,反而隔山買牛,單靠看財務報表,而專買大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才是愚蠢。
至於剛才提及的「譽宴集團」,我也有留意這股票,也常常經過它的店,初見到時,覺得專門搞婚宴的酒樓,真的很有創意。這公司是全配售上市,據我所知,普通人絕難拿到配售股份,所以在上市後,一定大炒特炒,問題只在於,如果要買進,時機和價位是不是適合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