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

月薪13萬的儲蓄率

在網上的討論區,有這樣的一段真實個案:
「女同事是持牌專業人士,年約35至40歲,約做了15年嘢,現約搵50k一個月。女同事老公也是持牌專業人士,年約40歲,約做了16年嘢,估計最少搵80k一個月。共搵:最少130k一個月。當然畢業初期不是這個人工,她們的起薪點,估計分別約20k和50k,慢慢加到依家。她們2005年結婚,現在亦沒有小朋友,結婚時,供了馬x山2xx萬元的樓,約在2010年賣了約值3xx萬元。……之後,他們搬了去沙田區某大屋苑住,約租近30k……筆者粗略估計她們的資產(現金等)淨值約是4M。女的比較大使,每年去旅行的日子差不多是三十幾日。男的就不知道了。」
我之所以引這一段出來,是因為網民認為他們的收入很多,不可能只有400萬元的儲蓄。但經過我的粗略計算之下,卻發覺這計算是很有趣味的。
一對夫婦工作了15年,現時共同月薪是13萬元,年薪就是156萬元了。但是,他們初時的月薪沒現時這麼多,只有7萬元,即是說,那時的年薪只有84萬元。那麼,他們在這15年間,總共應該是賺了多少錢呢?
我的計算是,這15年來,他們的平均月薪,大約應該是初出道時和現時的平均數,也即是(7萬元+13萬元)÷2,即是10萬元。一年就是120萬元,15年則是1,800萬元。
1,800萬元,如果扣標準稅率15%,那是270萬元。當然,他們不會從開始時,便去繳納標準稅率,但是卻要扣除強積金,我估計,連稅加強積金,大約是300萬元。那即是說,他們在15年之內,賺到了1,500萬元。
如果他們能夠儲蓄到400萬元,換言之,儲蓄率佔了收入約26%,雖然不能算是慳儉,但也算是中規中矩,文中說他們「大使」,因為「有車,有保險,常去旅行,要經常飛去進修,買名牌,從來都唔格價,見啱就買。」我認為這說法太誇張了。
如果一對夫婦,持有400萬元的現金,以今日的樓價,可以支付一個太古城單位的首期,兩人居住700方呎左右的房子,環境也不算太差了,所以他們也絕對不會是文中的估計,是買不起樓。
網民之所以質疑他們的儲蓄太少,也許是大部分網民的收入均不能達到這個數字,所以難以想像這個收入的人的收支數字。我在不久前寫過林奮強的收支,如今再寫一個富有中產的收支,好讓大家知道得更多不同階層的收支方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