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中國把朝鮮半島的兩個國家稱為「北朝鮮」和「南朝鮮」,台灣和香港則稱之為「南韓」和「北韓」,完全表達了政治立場。
實則這兩國分別稱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因此,當中韓建交後,中國分別稱這兩國為「朝鮮」和「韓國」,明顯地分辨出來。但是,台灣仍然沿用舊稱,繼續稱為「南韓」和「北韓」,香港則部分傳媒跟隨內地,改稱「朝鮮」和「韓國」,但亦有傳媒則傾向繼續叫「南韓」和「北韓」。
純從清晰分辨去看,當然是「朝鮮」和「韓國」比較容易distinguish兩者,而從政治正確來看,這也是比較正確。畢竟,韓國並沒有否認朝鮮是獨立主權的國家,也從來沒有反對過人們稱其為「朝鮮」。
查實堅決繼續把「朝鮮」稱為「北韓」的理由,不過是我從來就是如此叫,又或是,它就是北韓,不是朝鮮等等,這些當然也是很難以辯駁的。但我覺得,這叫法不無貶視的意思,好比把劉德華叫「劉福榮」,或者把鄭經翰叫作「鄭永福」,仍然有些人把日本人叫作「支那」,也是差不多的邏輯。
不過,地方名字的更改,也是常有的事。北京的英文名字從「Peking」改為「Beijing」,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但是在十幾年前,也還有人堅持繼續稱為「Peking」,如果我沒有記錯,彭定康也講過「Peking」,雖然我也同意,Peking比Beijing有著更多的浪漫記憶。
我記得在我童年時,還有很多老人家叫「泰國」作「暹羅」,把「越南」叫作「安南」,不過,韓國的首都本來沒有漢字,大家都叫作「漢城」,2005年才改名「首爾」,但這惰性很快便消失,十幾年後的今天,已經沒有人把它繼續叫作「漢城」了。
「暹羅」和「安南」這兩個名字,是在這兩國改名了後很多很多年,人民還改不過口來,「北韓」的繼續被稱呼,究竟是因為惰性,還是因為故意的死硬,還有最終究竟會不會改變,我實在說不出來。不過,十幾年前,我是寫作「北朝鮮」和「南韓」,後來在報館任職,是國際版的同事迫我糾正為「朝鮮」和「韓國」,認為不用加上「南北」,已經夠清楚了。其實我也有惰性,這實在並不好,這也並非因為政治正確,而是因為我認為,惰性是老人的表現。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1/10/010107551.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