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DSE狀元的將來志願

中學文憑試DSE有6名考獲7科5**的狀元,分別是3男3女,當中拔萃女書院林莉雯考獲7科5**,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外,選修了生物、化學、經濟,兼修讀數學延伸部分,同樣考獲5**的超級女狀元。

此外還有5名狀元,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的男狀元李朗軒生物、物理及化學,及女狀元鄧惠慈,選修生物、物理及化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女狀元施奕昕,選修生物、化學及經濟、數學延伸部分,皇仁書院的男狀元蔡維澤,選修生物、物理、化學、數學延伸部分,以及九龍民生書院的男狀元梁冠康,選修生物、物理及化學。

這6名新科狀元被問到將來志願,其中林莉雯、蔡維澤、施奕昕、李朗軒及鄧惠慈5人表示想就讀醫科,梁冠康則希望成為一名牙科醫生。

對於這6名新科狀元的取向,KOL林作在Facebook的評語是﹕「思想狹隘(narrow-minded)嘅讀書機器,難有大成就」,不應「自慰式(masturbatory)咁埋首喺自己狹窄專業世界。」

至於林作本人,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他初中便已前往英國升學,先後就讀哈羅公學和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數學系,副修哲學。其後再於牛津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在倫敦法律學院(College of Law, London)取得法律深造文憑,再返回香港於香港大學取得法學碩士。2013年他獲得大律師公會頒發沈澄紀念獎學金,曾執業於張奧偉爵士大律師事務所(Sir Oswald Cheung's Chambers)……2017年2月,林作向香港大律師公會申請放棄大律師資格,其後與遵理學校簽約十年成為英文補習導師。」可以說,他對於自己的說法,是堅信不移,身體力行。

【周顯專欄】DSE狀元的將來志願
圖:橙新聞
在此,我並不打算評論以上事件的對或錯,只是企圖講出一些客觀的事實。

第一,中學公開試的狀元,根本不能算是甚麼成就,對社會更加沒有任何貢獻,這好比嬰兒爬行比賽冠軍,固然值得歡喜,不過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傳媒作為花邊新聞報導,作為助談之資,也無不可。用成年人的標準,如果工作超過10年,還去標榜自己是傑出學生、會考狀元、是哪一間名牌大學畢業,這反而證明了他是一個loser。

第二,如果他們想唸的是工商管理,那的確是沒有甚麼思想的學科,但是唸醫科,是可得諾貝爾奬的專門學科,應該不能說沒有大成就。

第三,唸甚麼科目,和將來的事業,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趙元任讀哲學,後來成了語言學家,羅大佑就是醫生,後來當了著名音樂人,我本人很欣賞他的填詞功力。當年有一個著名文化人,讀書破萬卷,叫「邱世文」,專業是會計師。因此,如果用一個人的大學本科,去判斷他的志向,非但思想狹隘,甚至是完全不明白大學教育的本質。

第四,香港的學校制度,主要有文、理之分。我認識一個很聰明很聰明的人,愛好音樂、文學、藝術,但唸的卻是她討厭的理科。我問她原因,她回答說﹕「理科的考試成績certainty比較高,文科容易失手。」看多年來的狀元,大部份是理科,以上的6位均全是理科生,皆因理科的成績比較集中,要麼不懂的全肥佬,要麼懂的全高分,山高水低,貧富懸殊。既然以上的6位年輕人均是理科生,主要挑選醫科,而不選文科的歷史、哲學等,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要我奉勸剛進大學的年輕人,如果是沒有腦子的,當然是玩和考試,如果是博學深思的,則第一,千萬別忘了玩,因為玩也是思考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思考是老了就得不到的。第二,多讀課外書,不要被專科困囿住思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先要顧好經濟和就業,除非你是富二代。記著,大哲學家如羅素、維根斯坦都是富二代,錢穆、胡適、錢鍾書都是出自書香世代的大家族,不搞好自己的經濟,思考和研究學問便是難以負擔的奢侈了。

第四,一個好學深思的人,不管唸甚麼學科,做甚麼職業,都會繼續讀書思考,這正如一個檢垃圾的年輕人,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將少林武功發揚光大的夢想。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18/010064380.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