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毛記葵涌不過是一盤生意

對於「毛記葵涌」的上市,也許應該引用香港最有智慧的KOL的經典名句,作為概括:「我仲估我哋嘅交往,係建築喺感情之上,估唔到,原來都係一盤生意。」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指出無論是當民主派、當建制派、當議員、當共產黨員,甚至是當恐怖分子、當特工,都是一盤生意,如果沒有budget和出糧,甚麼大事也幹不了。

「毛記葵涌」的本質,說穿了,政治也是一門生意,政治立場可以賣錢,也並非自毛記始,以前香港的報紙,向來都是用政治立場來作招徠,七十年代之後,政治色彩才漸漸淡褪。記得看過一張民國時代的廣告,抗日英雄馬占山作生招牌,賣的是香煙。

講到政治,有歷史的初期,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搶錢、搶女人,但後來人們發現,戰士為了錢和女人而打仗,戰鬥力很強,但是有錢有女之後,手便軟了,軍隊便沒有戰鬥力了。

於是,有一些聰明人,發現了用意識形態來誘導戰士去戰爭、去死,效力會更高,其一就是仇恨,例如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告天,其二就是拯救世人的意識形態,例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戰,又例如共產主義、民主思潮,利用拯救世人來推人們去戰鬥,也非常有效。

如果從一盤生意的角度來看,讓員工有使命感、滿足感,老闆(腦細?)便可以用比較低的薪水,去聘請比較優秀的員工,而且他們會工作得更落力。這好比惡棍溝女,如果加上愛情,以及甜言蜜語,成本也會低很多。如果是單講金錢的明買明賣,女人便往往會加上loading。

所以,坊間有報道說,「毛記葵涌」的平均薪水偏低,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事實上,由於青少年較多嚮往本土反中的立場,抱這個立場的傳媒,便可以用較低的薪金,去招聘員工。甚至是本土網媒,也有大量的免費投稿者。

反之,建制派的形象太差,如要聘請人才,只有加loading,或是降低入職要求,而建制派的網媒,也往往要用稿費來吸引作者……因此不少黃絲帶作者,也有為建制傳媒撰稿。

說穿了,「毛記葵涌」也不過是一盤生意而已,最洞悉世情的聰明人,當然是凌凌漆和周星馳。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F%9B%E8%A8%98%E8%91%B5%E6%B6%8C%E4%B8%8D%E9%81%8E%E6%98%AF%E4%B8%80%E7%9B%A4%E7%94%9F%E6%84%8F-89141

毛記上巿也玩財技

【明報專訊】周五說到,財技無處不在,只是集中在高層次活動,散戶看不到而已。當日匯控(0005)和渣打(2888)供股,就是玩我在《財技密碼》所講的「質數供股法」。咁大隻巨無霸國際企業都玩這些招數,因此你又怎能說財技是只有老千股才用呢?

匯控渣打也玩「質數供股法」

查「質數供股法」由來已久,但是把這做法綜合起來,成為一個概念,而且冠以專有學名,再撰成一書,卻的確是我的初始創造。我可以說一句,在證券界中,30歲以下的從業員,大多數都是拿着我的《炒股密碼》學炒股票啦。

上市團隊專業 不成問題

至於《財技密碼》,則是給會計師和企業融資的專業人士看的,因為他們往往是精通如何去做,但不知為什麼要這樣做,《財技密碼》解釋了操作背後的基本原理。

說回近日流行的「毛記葵涌」申請上市,咪又係財技?例如說,在過去3年,它賺了幾千萬元,又派了幾千萬元的股息,這其中有什麼關係呢?我看過的評論員,都是亂說一通,沒有一個懂得其中奧妙。

據說為它上市的律師樓傳出消息,負責為它上市的團隊非常專業,令人讚嘆,所以成功上市,應該不成問題。我說,呢team人當然專業,我有一個朋友,其團隊就是出自他們,他們打交、搶殼、執平貨,專門做別人做不到的難度工作,2009年出道,𠵱家都炒到兩間上市公司,十幾億資產啦。

所以我常常說,在股票這一行,只要有一技之長,已經足以發財。話說有一位仁兄,本來是黑社會,認識了一個莊家,馬上受到賞識,十零年間,已經賺了幾億元,理由是,根據線人說:「識股票的黑社會,人才好難揾。如果唔識股票,淨識打打殺殺,又點去同人講數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1440818196&issue=20170731

2017年7月29日

目光志氣要遠大 種族國籍又何干?

朋友陳凱文君是文字學專家,寫了多篇專文,我看後十分佩服,本來寫了幾篇初稿,自愧不如,也delete了。他是福建人,在香港長大,香港大學唸歷史系,專長就是找出廣東音/福建音的根源,在香港,作類似研究的人有好幾個,但水準和他可差得太遠了。

我和他聊天,語重心長地說:「你寫這種一篇一篇的專文,寫得再多,也沒有用以你的天份和知識,應該花幾年時間,編撰一本字典出來。你用不着做到包羅萬有,把所有的字都囊括進去,有點兒漏掉,也不要緊,但字典就是字典,和專著的分別,是很大很大的。」

對,我向來的宗旨目標,就是做大事,從小時候的理想開始,別的同學想做醫生、護士、警察、律師,我卻要做超人,保衛地球,已可知我的志向遠大了。

所以我常常說,我並不愛國,可是我絕對支持統一,因為中國很大,碰巧我的志向又非常遠大,北望神州,才對我的胃口。至於港獨,又或者是台獨,我完全看不起,完全不是因為民族問題,而只是因為香港太小,台灣也太小,這些鼓吹獨立的人目光太小,所以才值得看不起。

大家看看那些大人物,蓋茨、李嘉誠、馬雲等等,表面上是有國籍,但是卻是地球人,他們的世界很大很大,整個地球到處跑,因為愈是大人物,愈是見識多,愈不當自己是某國的人。一個藝術工作者,一個大作家,影響力是全世界的,那些講本土的人,一定是小人物,所以大明星都講統一,loser才講本土。我是一位投資者,在投資的世界,也無國界的,只要是賺錢的地方,我都會去。

有人攻擊我,喂,阿周顯,你口口聲聲說愛國,又移民加拿大?加拿大人,可別對香港指指點點。我的回答是,我是加拿大人,也是放眼世界的大人物,我的世界很大很大,包括了加拿大,也包括了中國,當然也包括香港。如果澳洲、新加坡也接受我移民,拿其護照,我都會去申請呀!

所以,我反對港獨,只是因為我喜歡大,討厭小,假如有一天,加拿大和中國合併,我也會很歡迎,因為這代表了,我的market又大了。

不過,愛統一,愛合併,也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對方接受你才成。在香港,有很多的親美派,拍美國的馬屁,抹黑和疏離香港,我對此的看法是:如果香港可以成為美國的一部分,我作為統一論者,可也不反對呀,正如美國要給我護照,我也絕對會接受。

可是,問題在於,美國不會要香港,親美派的行徑,好比美女的兵,只有白做,永遠沒有一親香澤的份兒,不少香港人批評中國的軍事實力,和美國可差得太遠了。對呀,中國和美國差太遠,不過你縱可以不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卻也當不了美國人呀,美國有多厲害,關你屁事?

所以說,人的目光要遠大,放眼世界,因為,國籍並不代表你的身份,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會用種族、用國籍來抬高自己,權貴論交,蓋茨和馬雲出席論壇,是不論國籍的,因為,他們是貴族,我們是賤民,賤民才會關心自己的種族和國籍。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8629

2017年7月28日

香港房屋的供求計算

今日講講香港的房屋需求量。

截至去年底,香港有737萬人,252萬個家庭,即是每戶的平均人數是2.9人。去年自然增加的人口是1.39萬人,淨遷移人口是5.13萬人,即是合共為6.52萬人,也即是說,人口增長是9%。

遷進人口當中,有5.74萬人是以單程證進入,這也即是說,如果完全禁絕持單程證的內地人來港定居,則每年仍然有0.78萬人的淨增長。

至於樓市的內地買家,在2011年佔的比例最高,達到37%,但自從辣招推出後,數目急劇減少,現時只剩下8%。

現在說到供應量,在過去5年,平均每年供應9,800伙住宅單位,15,000個公屋,居屋是零。換言之,總樓宇供應量是24,800伙,如果扣掉賣給內地買家的8%,則每年有24,016個單位供應。

24,016伙單位,如果除以2.9人一戶,則可供6.9萬人居住,剛好足夠給6.52萬人居住,還多出了逾千伙單位。
所以,我們也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就是本土派在某方面的論證是正確的:第一,當內地買家佔了37%,房屋供應量便不足夠,但當把內地買家減至8%,則剛好平衡供求,因此,內地客是推高樓價的元凶(之一?)。

我所不同意本土派的地方,是外地人買本地樓,是正常現象,舉世皆然。這因而把樓價推高,我也同意限購,盡量把稀缺資源留給本地人享用,但限購的基本概念是,這是一時供求失衡的臨時措施,當幾年後供求回復正常,限購便應取消。

第二,如果把5.74萬單程證剔除掉,不准他們移居香港,房屋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問題在於,這些單程證移民大多是家庭團聚,如果大規模地禁止家庭團聚,這相信是現代社會所極度罕見的做法,究竟如何實際執行,又不失基本人道,我好像還未見過有任何本土派人士講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無論如何,現時表面上,房屋供求已經平衡,為何只是「表面上」,這又是一個沒有人明白的課題,有機會再談。但是要舒緩這十多年來的供應不足,以及輪候公屋的長龍,也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方能做到。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6%88%BF%E5%B1%8B%E7%9A%84%E4%BE%9B%E6%B1%82%E8%A8%88%E7%AE%97-88935

巴菲特炒股都靠財技

【明報專訊】我在周三本欄寫內行人看股票,講到分析股票的「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有一位叫「Amygdala Chan」的讀者留言說:「講嘅都係莊家控制到既細股,其中一個操作賺錢方法啫。如果講係所有股票包埋大股,咁唔通周顯係內行,巴菲特係外行?佢揸住股票無操作收息㗎喎。」

我向來很少回應讀者,因為這會浪費了我的寶貴時間。但這一次是少有的例外,一來,以上的說法很能代表絕大部分無知的股民和財演;二來,看這位Amygdala Chan的臉書資料,相片看來頗為省鏡,而且是科技大學的MBA,還和我有共同朋友湯文亮,因此有優待。

任何併購私有化做慈善都是財技

關於巴菲特,他當然是內行,不過Amygdala Chan卻是外行,才會作出以上的外行話。巴菲特本人就是財技高手,他的第一桶金,是靠着Benjamin Graham的內幕消息,跟買而賺到的。巴菲特入貨,例如買高盛,用的就是財技。他沽股票,例如沽中石油(0857),用平郵寄出申報,也是財技。事實上,當年巴菲特起家,用的正是Benjamin Graham的惡意收購拆骨招數,正正是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的基本招數。

事實上,在股票的世界,最高深的就是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從長和系、新世界,收購合併私有化重新上市,甚至是蓋茨等科網巨頭把資產注入慈善基金,全都是財技。

散戶無知 有時間應看書

簡單點說,財技有客觀的規律,如果有一間公司,像10年前的蘋果電腦,年年高增長,就算是由阿粉來炒,都會不停炒高;如果有一間公司,沒有業務,年年維持上市費用就要八位數字,就算由巴菲特來炒,都只有依照殼股的規律去炒。散戶無知,有空的時候應該看看周顯大師寫的《炒股密碼》和《財技密碼》,有助於令你腦活腎通,事業成功。(不過美女同「腎通」有無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1178496231&issue=20170728

2017年7月27日

曾蔭權的欺騙性實話

不久前,才聽到有人說,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有意大搞公關,以改善形象,我聽後詫然問﹕「吓,他要聘公關改善形象,為何不付錢給我?單單我不去打擊他,其形象已經少受了很多破壞了。」

相信是正因他有搞好公關,因此才有了日前有線電視的訪問。他在訪問中,反駁有批評指他任內不興建房屋,導致房屋短缺,反而指稱,任內沒有一分鐘停止開發土地,從發展土地到建好房屋,至少需要11、12年,目前興建好的房屋,都是由他或前特首董建華,在任內開發土地得來。

也正因他的公關費用沒有包括我的一份在內,因此,我評論他的所言,也就心安理得了。

對於曾蔭權這番話的評價,以及他在任內究竟有沒有導致房屋短缺,在他的訪問出街之後,已經有不少政客和KOL作出過評論,沒有必要重覆。在此,我只是想幫助他澄清事實﹕我認為,曾蔭權這番話是句句事實,並無虛言。

且看他的說話重點,一共有三點﹕第一,他從來沒有停止過開發土地。第二,開發土地需要十一、二年。第三,現時的房屋都是由他和董建華時代開發土地而得來。第二點和第三點都是同一點的不同演譯。

第一點,開發土地,是由發展局負責,如果他沒有關掉這部門,也沒有叫這部門的人員全部停止上班若干個月,那他的確是從來沒有停止過開發土地。問題在於,他有沒有盡力,或是盡過多少力,去開發土地呢?如果他盡力去做,今日的房屋會不會比現時更多呢?

簡單點說,「從來沒有一分鐘停止開發土地」,是真實的,但也是欺騙性的,只有笨蛋才能相信。

第二點和第三點,如果建屋要十一、二年,那麼,這豈不是說,過去五年的房屋短缺,並不關梁振英的事?吓,乜阿曾生咁益梁振英呀?

此外,近這幾年,房屋短缺,是人所皆知的事實,如果這幾年的房屋全都是曾蔭權發展的土地所建成,這豈不是也同時證明了,他的開發土地數量,是嚴重不足。喂,阿曾生,這是你自己認罪,鬼拍後尾枕,誰也幫不到你喎。

正如我說過,曾蔭權當政七年幾,如果不算他的土地和房屋政策,可得九十分以上。只可惜他的土地和房屋政策是極其羞恥的負數,而這一科又是「必修科」,必修科是負分,其他科目再高分,也是枉然。

至於他所涉及的貪腐罪名,說老實話,他所受到的罪已經有點兒「over-penalized」,也無須再談。再說,本文只討論他的施政優劣,「貪曾」與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所以,如果曾蔭權走出來,老老實實的坦承,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政策,實在做得太差,自我檢討一番,我也會走出來,馬上原諒他,反而褒奬他在其他方面所獲得的九十分以上。然而,他還在賣弄小聰明,死不認錯,也難怪訪問一出,劣評如潮,而我也忍不住跳出來,向他鞭屍,雖然鞭屍實在殘忍,可是,當遇上了屍變,也的確很難忍手不鞭。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27/010065428.shtml

一地兩檢有或無非天塌下來

在立法會議員被陸續DQ之後,反對派為了維繫力量,「一地兩檢」勢必成為鬥爭陣地,由於最富有創作力的黃毓民再當不了議員,因此,估計反對派所採用的方式,必然也只有老調重彈,即是大玩拉布,以及盡量利用手上的傳媒工具,大打輿論戰。

從法律的觀點去看,照我的粗淺見解,「一地兩檢」如果用《基本法》去作解釋,肯定是僭建。然而,今日香港的區域,是由《國務院221號令》所決定,相比英治時期,減少了后海灣和大鵬灣的北部(給了深圳),卻多出了落馬洲的河套區,換言之,再要增減,又有何難?

所以,如果立法會不通過特區政府提出的「一地兩檢」方案,假設中央政府要霸王硬上弓,乾脆發一條新的國務院令,把高鐵站的有關部分,從香港特別行政區裏劃走,就可以了。湯家驊和袁國強所言,指的就是這一點。說白了,就是:香港人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我認為,今日反對派的拉布,只是做做樣子,因為不做場好戲給選民看,下屆便可能選不到了。但是,由於激進反對派已全被DQ,剩下來的已嚇破了膽子,估計拉布後還是會順利通過。

就是通過不了,相信中央政府也不會在乎,沒有「一地兩檢」也不是天塌了下來,估計用國務院令把高鐵站劃走這條殺著還是不會用的,湯家驊只是恫嚇罷了。不過,就是強行把高鐵站劃走,相信香港人的反對聲音,不會大過「03七一」以及雨傘運動,中央也決不會怕。

至於我本人的立場……假設有一天,香港和日本,或美國,建一條長途高鐵,也要搞「一地兩檢」,把香港站的土地劃給日本或美國,我也絕對贊成,因為真的是方便好多。喂,我係小市民嚟咋,國家主權,關我Q事咩,劉曉波都話過,租界是好事啦。

說穿了,乜大家還認為,「一國兩制」仍然存在嗎?反正已名存實亡,我寧願拿回一點方便,雖然我都好少搭高鐵。
最後講一個故事,德國有一個地方,叫「布辛根」(Büsingen am Hochrhein),全區位於瑞士境內,去旅行的話,得經過德國和瑞士的雙重海關,兩國也都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傷害到互相的主權。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80%E5%9C%B0%E5%85%A9%E6%AA%A2%E6%9C%89%E6%88%96%E7%84%A1%E9%9D%9E%E5%A4%A9%E5%A1%8C%E4%B8%8B%E4%BE%86-88609

一夜情變了娶老婆

【明報專訊】股市不佳,我則正在換馬。我沽出了多隻持有很久的死貨,其實這些股票並非虧本,只是因為值博率不夠,所以沽出。我認為把錢投放在這些股票之上,是愚蠢的,只是因為手痕沒有股票買,又沒有孖展壓力,因而手多多買了,持有的時間又太長了,短炒變成長揸,一夜情變成了娶老婆,天下之愚蠢,莫過於此。

問梅偉琛他的策略,他說重注投在某些股票上,買了幾千萬元,我心想:「吓,你一個人買了幾千萬,咁我買得幾多?」我有點害怕,因為他買得太多,連莊家都不做嘢,所以我都是小小意思,買番兩百萬元算了。不過我是買供股權供的,入貨價是0.1仙,可謂非常之抵。

買供股權 較申額外供股權划算

其實,買供股權和買正股,分別不大,不過正股成交不大,要慢慢買,我沒耐性,寧願花兩千元算了。所以我常常覺得,買供股權,比申請額外供股權更為划算。

近幾年來,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彈起,3年前有個剛畢業的記者,去年已經賺了過百萬元,轉了大人聲,也已經有一群狐群狗黨手下了;3個月前,找了一個私人助理,突然時來運轉,好運一齊來,去了上市公司做高層,同時成為了政治的KOL,搵真銀去了。

於是在這個星期,我打起鑼鼓,到處找新人去幫手,誰知不需要時,日日幾個人找我求職,到需要時,求人來幫手,卻個個都已經埋了位。梅偉琛也慨嘆說:「家陣個個都是紅棍、白紙扇,四九仔難求呀!」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因為想起了一位大哥生前同我講,𠵱家無人入黑社會,收三十六個六入會費,請番條細佬去茶餐廳食飯,做大佬嘅收𡃁,連本都蝕埋,所以連黑社會都是夕陽工業!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1095015976&issue=20170727

2017年7月26日

局部炒作是常態

七十年代初期的美國,有幾十隻當炒的藍籌股,名為「Nifty Fifty」,簡單點說,就是它們喪炒,但其他的股票卻是紋風不動。現在美股的情況,也是集中於炒新經濟有關的股票,因此,市場中人又把這故事拿了出來參考:究竟歷史會不會重現呢?
「Nifty Fifty」的現象,現時普遍存在於多個市場,香港是只炒以「騰訊」(700)為首的十隻八隻,內地也是指數在升,同時創業板卻遭逢股災。
查實這種「只炒局部」,不炒全部的情況,並非沒出現過。千禧年時的科網熱,便是只炒部份版塊,但大部份的股票都不怎麼動過。

回看「Nifty Fifty」,當時美國陷入越戰泥淖,經濟狀況不佳,人民的現金無法避險,唯有買一些「有買貴,無買錯」的大藍籌。對,當經濟的基本面不算好,但市場仍有資金時,便會出現「只炒局部」的現象,如果通解了股票理論,便當發現,這是常態,而非異態。
「Nifty Fifty」的結果,當然是炒爆了,就是在熊市過後,牛市重臨,它們也落後大市,唯一的例外是Wal-Mart,繼續保持高增長。毫無疑問,這一次的「只炒局部」,也必然以炒爆告終,問題在於兩點關鍵:(1)過早沽出,也是死罪。(2)暫時還未見到大跌的任何先兆。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6/20101266

反對派需要專業和肯犧牲的議員

上星期,同兩位民主派人士聊天,兩人都頗為有意參加立法會補選,我說:「一點是要切記的,就是香港人最看不起loser,你們要選到,就要用社會菁英的形象,不能表現出是loser。」

剛被DQ了的4位前議員,有12.7萬票去支持,為甚麼上街支持他們的,只有五百人?曾幾何時,梁頌恆和游蕙禎也是大受歡迎的天之驕子,為甚麼會突然之間,變成了過街老鼠?我可以說,他們的助選團,投票給他們的選民,很多都是滿口「支那」,相信他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為何把選民的「心聲」說了出來,反而落得如此下場?

很簡單,人民覺得這些人愚蠢、無用、廢。香港人為甚麼要選民主派,潛台詞就是因為他們討厭中央、仇恨中共,所以要選人出來,抗拒「共匪」,大家可不管你用甚麼辦法去拒共,總之,做得最成功的,就最後得到這超過一半的市民的擁戴。

理論上,愈激進的人,應該愈受歡迎,但大家也知道,在中共強大的勢力之下,愈激進的人,也死得愈快。所以,你要最激進,但又維持活命,才可得到最多人的支持。被DQ了的6人,被港人發現了原來「講就凶狠,做就無能」,證明了他們無力抗共,是廢柴6名,因此難免被唾棄,就是重選,恐怕也大部分落選。

宣誓玩花樣,只是小學雞,好比《IQ博士》的超人,要表現威武,就玩「勇敢食屎」,別人不敢效法,超人便視自己為勝利了。公民黨和民主黨的律師團權衡過,就沒有玩「勇敢食屎」了。

如果真的有種去對抗中共,宣誓時可效法主張愛爾蘭獨立的新芬黨,拒絕宣誓。當被DQ後,再參加補選,如再當選,繼續拒絕宣誓,一直玩下去,這可顯示出香港市民的意願。但他們戀棧權位,不肯這樣做。

要對抗中共,劉山青坐牢十年,劉曉波至死方休,這才是對抗暴政,以道德感召去同強權戰鬥,失敗了,也受人尊敬。歷史學家劉仲敬說:「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是說空話的懶人(長毛?),大多數列寧主義者是不知疲倦的惡棍。」香港人需要的反對派是專業的、肯犧牲的聰明人,而不是業餘的、貪戀權位、只懂得表演「勇敢食屎」的笨蛋,就是這麼簡單。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8D%E5%B0%8D%E6%B4%BE%E9%9C%80%E8%A6%81%E5%B0%88%E6%A5%AD%E5%92%8C%E8%82%AF%E7%8A%A7%E7%89%B2%E7%9A%84%E8%AD%B0%E5%93%A1-88422

內行人看股票

【明報專訊】香港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看出很多業餘專家,很多人都懂得批評電影的優劣,例如像《鄧寇克大行動》這種大製作,居然有人可以找出幾百名軍人的其中一個在笑的穿崩鏡頭,可說是明察秋毫。

當然有些人很有品味,只看西片,不看港產片,但是,在電影人的眼中,這種人是不懂電影的。或許應該這樣說,這種人是外行人,中國有句老話:「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所以,在電影的世界,外行人看的是好不好看,內行人看的是怎樣拍,拍了多少錢,為什麼要這樣拍。我們討論一套電影,講的是marketing、成本,投資回報等,好不好看只是其中的一環。不過,我也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影評人,其實都不懂電影,只是比較認真的觀眾而已。

同樣道理,很多人都有投資股票,但真正認識股票的人,其實十分少,就是股評人,也是不懂股票居多。

外行看PE派息 老生常談

在外行人而言,討論的不過是老生常談,市盈率呀,派息呀,股價升不升呀,老闆有沒有良心呀,諸如此類,只要是老手,一聽就知他們是外行人,不老點他們,又老點誰呢?

至於內行人,一講就會講corporate finance,正如電影收800萬都可以賺錢,收3000萬也會蝕本;內行人看股票,也是如此,我們看股票,看的是sell side,看莊家如何操作,如何配合公司的實質情况去炒股票……炒老千股的、炒實業股、炒高增長股的,往往是同一班人,這好比拍攞獎片和拍商業片的,也往往是同一個監製。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1009145813&issue=20170726

2017年7月25日

講牛三但冇重大利好

【明報專訊】現時市面的一般看法,是樓價正在步入熊市,雖然,樓價暫時仍然處於史上高位,並未下跌,不過大部分人都預測它快要跌了。

另一方面,股市也正處高位,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它快要升到盡頭了。雖然,其實現在經濟危機四伏,沒有太多好消息,但股市居然也不停創近年新高,也算是奇怪的事。我的看法是,傳統智慧,應該是有重大利好消息出現,牛市三期才會完結架噃!現在都無乜心炒股票,莫非來一個「未曾高潮已玩完」?

沒好消息仍不停創新高

關於一地兩檢的合憲問題,一名網民提出天才式的解決方法:當年滿清政府割讓香港,但沒有割掉九龍城寨,所以香港政府一直管不到九龍城寨,咁把中國邊檢部分,設在九龍城寨咪得囉!

這個主意實在創意十足,值得給予100分。但是,創意雖高,卻不可行,最重要的是,現在高鐵站差不多已經蓋好,不可能搬到九龍城,如果在設計時已經想到這樣做,那又不同。

再者,香港的地域,並非由當年滿清政府和英國政府簽的三份文件的延續,而是另外頒發的《國務院令》。梁家傑說,把高鐵站的部分土地租給內地政府,可能違憲。首先,《基本法》不是憲法,所以並沒有違憲問題,只有違反《基本法》的問題,不過,我卻也部分同意梁家傑的說法:這種做法很可能違反《基本法》。不過,要完全不違反《基本法》,其實也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另頒一個《國務院令》,把這部分的土地從香港特別行政區劃走,這就完全合法了,不過當然是衰過做女嗰陣時。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0922230806&issue=20170725

政治根本就是一盤生意

日前,《橙新聞》刊登了一篇由譚倫寫的文章,題為《所謂「激進」,原來是一盤生意》﹕「黄之鋒……第一時間不是檢討何以如此失策……第一時間想的就是「錢、錢、錢」……說到底,表面上站在道德高地上唸的是普世價值……市場需要些什麽,我就提供什麼,所作所為,純屬生意。」

這番話我當然不反對,可是要平衡報導,不作偏頗,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不是一盤生意呢?

有人說,建制派遊行民眾,有錢收,另一方面,也有人說,反對派的遊行組織者,也有錢收,沒有人出budget派水派物資,當日的佔領行動根本不可能長期維持。建制派批評反對派有黑金,但也有建制派中人對我說,建制派很多人是白吃皇糧,上班是建制派,下班就不是了,有人甚至嘆息﹕「他們連上班的工作,也做不好!」

當尊貴的議員,固然有高薪可收,同樣重要的,是可請一大班議員助理,有budget,才會有人支持他們選舉,以博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民主派眼紅建制派可以在政府架構中獲得筍位,政治酬庸,同樣地,付款資助選舉的,也就是神,可以操控大局,其實,所付出者,不過是區區之數,在我們炒股票的人看來,批一手股票都不止了,但已可令尊貴的議員們俯首稱臣,又是多麼過癮的事!

美國政治,當然是幾十個大金主控制一切,人們批評中國財大氣粗,說穿了,只要有錢,在國際政治的世界,也是橫行無忌。中國究竟有沒有遵守《中英聯合聲明》,中方的說法是它已經過時失效了,有份簽署的英國政府不吭聲,豈也不是為了一個「錢」字?香港人沒份簽字,根本沒有發言權。

就是伊斯蘭國,也要用高薪去聘請戰士,否則沒人肯幹。恐怖分子沒有budget,甚麼恐怖活動也幹不了。事實上,恐怖分子和特務的情報是互通的,好比警察和古惑仔,只要有錢付線人費,每一個恐怖活動都可以查探清楚。

所以,還是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的對白最有智慧﹕「我仲估我哋既交往,係建築喺感情之上,估唔到,原來都係一盤生意。」

政治由金錢主導,窮鬼搞政治,結果就是淪為金權的狗,勇敢地以生命對抗政權的鬥士,到了美國幾年,就會為爭僅堪餬口的budget而狗咬狗骨,富大的議員田北俊身份尊貴,笑傲江湖,誰也不肯賣賬,貧窮的議員涉嫌性搔擾38歲中年女助理,竟被譏為「癩蛤蟆想食天鵝肉」……

因此,我對於有志於政治的年輕人,都會語重深長地對他們說﹕「先揾錢,再尋政治理想。」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25/010065166.shtml

一年一度梅歸來

我是在1998年第一次去杭州,住的是香格里拉酒店。其實,我的目的地是寧波,杭州只是路過而已,皆因有一個搞corporate finance的朋友到寧波傾「刁」,他說不如在寧波一聚,順便逛逛,我便一支公興興頭頭的出發了。

那時,我的正職是《新報》的主筆,每天的工作便是寫一篇社論,除此之外,便沒有任何工作了。不消說的,當時我還未開始炒股票。

1998年時,雖然沒有互聯網,但是科技也已十分先進,總編輯每天來電話,同我討論當天的新聞,決定題目,由於有手提電話的漫遊服務,所以我無論身在何方,均可以接聽電話,決定了題材後,只要有一管筆、一疊白紙,便可以照常寫稿。

寫完了稿,可以經由圖文傳真發出。無論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只要有高級酒店,也只要肯付錢,便可以使用其圖文傳真設備,把稿件傳回香港。有好幾次,我坐飛機到歐洲、加拿大,身在萬呎半空之中,也可以用10美元1分鐘的代價,使用衛星電話和圖文傳真,把當天的社論發回香港。因此,我前後寫了5年的社論,除了初一初二不出報之外,363天從來沒有斷過稿,這應該算是香港的一項記錄了。

閒話說完,那次在杭州住了一個晚上,明早便趕到寧波去,同最佳損友們會面。在寧波,我們住的好像是Radisson酒店。大家知道,以前的香港人到內地去,是遇敵殺敵,無往不利的。我們因而和酒店前台的女職員們打得火熱,下午一起逛街,晚上一起晚膳,飯後一起唱K。

記得那次去寧波,朋友是去談一間國企的上市,我們到了一個考古地盤,人們正在發掘古董。那位領導隨手拿起一個壺子,豪氣地說﹕「送給你們!」

要知道,偷運文物出境,最高的刑罰是死刑。但那時我膽大包天,還是在某一個星期日,繞路深圳,乘著人最多的時間,把這壺子帶回香港去。不過,那個壺子越看越假,心想,這位領導不會笨得把一級文物送給我,也不可能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後來搬了幾次家,這件「傳家之寶」也丟失了。

後來不久後又有一次,我也是到了杭州,跟著也是到了寧波作半日遊,那位前台的女職員作嚮導,帶了我去梁山伯祝英台公園,至此我才知悉這對千古絕唱的情侶是寧波人。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中午去到,七時左右便乘坐大巴離開寧波了。和她告別時,她送了一個竹籃子給我,作為臨別的禮物,打開一看,卻是楊梅。

我心想:「他媽的,大陸妹就是大陸妹,送這麼土的禮物,老子還從未見過!」

我旅行時,向來瀟灑,只帶一件手提行李,甚麼也不帶,怎會把這藍子楊梅放在眼裏?當然更加是想也沒想過帶回香港去。但是,那個該死的晚上,我獨個兒在杭州的香格里拉酒店睡,可悶得蛋也要孵出來了,說不得,只有把楊梅拿出來,把幾枚略洗一洗,吃了。

一吃之下,乖乖不得了,又甜又酸,端的是生津解渴,好吃到不得了。我二話不說,馬上決定,把這藍子楊梅全數帶回香港去,慢慢享用。

這一藍子的楊梅,當然是人人讚賞,但是後來,我滿懷希望地,在深圳買過好幾次楊梅,根本是完全兩碼子事。我想,這應該是時令果品,必須就在當地去吃,才對味道。我失望極了,很多次想乘著楊梅時節,再回去寧波,再去買一大藍子楊梅,再去嘗那美味,但一直沒空。

幸好近年認識了朋友沈大,他在內地極有辦法,每年均買一藍子楊梅,空運到港,今我再次嘗到了美味,再另加一罐子真正龍井茶。要知道,在龍井山的龍井樹,只有三千棵,也只有這三千棵老樹出產的茶葉,才是正宗龍井茶。今日龍井山所售賣的龍井茶葉,其實是安徽省生產的。真正的龍井茶,並非有錢便能夠買到,還要有面子,方能得到配給。有朋友真好,有面子真好!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4%B8%80%E5%B9%B4%E4%B8%80%E5%BA%A6%E6%A2%85%E6%AD%B8%E4%BE%86%EF%BC%88%E5%91%A8%E9%A1%AF%EF%BC%89/

2017年7月24日

港人非禮外傭的故事

我家的菲傭在大肚生仔後,毀約跑掉了,吃盡了「前四後六」的產期優惠。據她說,她和前夫復合,因而大肚,但據鄰居的菲傭說,她其實是和其他在港的賓佬生的孩子。

於是我另請了一位新的印傭42歲。有天她說起她向上手僱主辭職的原因,是受到了男僱主的性搔擾,趁女戶主不在時,對她毛手毛腳。

我自認有點兒種族歧視,因此很不明白非禮外傭的心態,再說,那時她也已四十左右吧?請得起外傭的戶主,最少也應該有錢去找二十多歲的妓女吧?

不過,對菲傭有興趣的男戶主,似乎不少,記得有過練馬師,曾經涉及非禮外傭吧?當年的名馬評家簡而清,也娶了家裏的菲傭。我也看過報導,好像是《壹周刊》的報導添,說某位地產代理公司的高層,也娶了外傭當老婆,原因是這位外傭視其子女如己出。

作家高達在他的《西遊記》中,也講過他溝菲傭的故事,不過不是他家的,而是鄰居的,因搭訕而認識。據我的朋友蔡生說,菲律賓女仔才是世界最美,不過必須是西班牙混血兒,而且她們的氣質很好,全不貪錢,做雞只是為了生活,做了一次之後,會休息到把錢花光,才會再做第二次。蔡生以前做的是菲律賓生意。

據向華勝生前所說,某位我們的共同朋友,也是非禮賓妹。我笑說﹕「他的賓妹是我曾經見過的最漂亮的兩位之一,另一個是我哥哥家裏的那位。」按﹕沒多久後,哥家裏的那位菲傭已不幹了,不知是不是嫂子炒她的魷魚,換上了印傭。

誰知向生卻說﹕「不是那一位,是先前的一位。她哭哭啼啼向我的賓妹投訴,我付了給她一萬元,打發了她。」

要知道,向生向來喜歡說笑,也不知有沒有誇張成份。不過他倒是常常對人說起這故事,我聽了不下十次。

我的新印傭對我說,她在街上走路,常常有外藉人士向她挑逗搭訕。我的推論是﹕第一,成功率一定很高,才有這麼多人會做。第二,怪不得老外常常拖著賓妹。第三,香港人比較少,也許也是種族歧視。第四,外傭陰盛陽衰,向她們埋手,的確十分容易。據說,在本地的賓仔個個幾十個女友,應接不暇,應該是事實。

本周有一隻股票,我積極買緊,未買齊貨,下周才能公佈。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724/532860

2017年7月22日

父母帶子女去旅行

我的電腦有一段剪貼,遲遲未就此作出評論。內容是:現時只得兩歲五個月大的寶兒,自七個月大就跟父母去旅行,外遊超過十次,「最初去台灣、沖繩、四國、福岡、鹿兒島……都是日本為主,到寶兒兩歲後就去遠一點,去過西班牙、塞班島、關島、越南。」

帶小朋友去旅行,第一當然是麻煩,第二是不少人評論說:「去旅行只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欲望,孩子根本不會有印象。」

首先評論的是科學問題:嬰兒究竟有沒有記憶力?嬰兒出生兩天之後,便有記憶力,隨着年齡增長,記憶力也在增長,從幾天、幾個月、到一至兩年,三歲左右開始有維持一生的長期記憶,逐漸增強,大約六至八歲,即讀小學時,便完全成熟。

寶兒去旅行的過程,是開心的,原因很簡單,嬰兒和大人一樣,其實都喜歡旅行。出街會大哭的嬰兒只有一種,就是平時很少出街,因不習慣而緊張。看其一家的旅行照片,坐過山車、被爸媽揹着玩越野車,表情又驚又喜,笑容天真無邪,看出樂在其中。

這就牽涉到一個有關快樂的問題:如果一時快樂,卻不能長期記憶,花這錢究竟值不值得呢?我作為《理財密碼》的作者,專業之一就是教讀者如何最有效地得到最大的快樂,因此,研究快樂也是我的專長課題。

我們知道,花錢都是「購買經驗」,記憶是最值得、甚至有人認為是唯一值得花錢的項目。不過,問題在於,三歲以下的嬰兒,暫時未有維持一生的記憶,值不值得花錢在他的身上呢?

很明顯,我們不會因為嬰兒沒有長期記憶,反正不記得,就去毒打他……雖然毒打對於其學習可能很有用,但也決不會這樣做。儘管嬰兒並沒有長期記憶力,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所有父母的共識。再說,他們可以記得幾個月的事情,購買幾個月的快樂記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經是很值得的「投資」了。

分析下去,得再解決另一個邏輯上的問題:死去原知萬事空,為甚麼我們要拜祭先人?反正他們死了,都不知有沒有拜祭了。查實慎終追遠,為的並非是死人,而是為了在世的人的懷念。換言之,拜祭和尊重先人是為了今人,而非為了古人:我們在生時,希望死後也受到後代的尊重,儘管明知死後沒有感覺,不知怎的,也會這樣(幻)想,既然這樣(幻)想,便以身作則,自己尊重先人,希望後人也來仿傚了。

因此,帶孩子去旅行,往往並非為了令他得到快樂,反而是父母得到快樂,寶兒的父母便是旅行熱愛者。一家三口去旅行,三人都得到快樂,何樂而不為呢?為甚麼父母不能為自己着想,讓子女令到自己更快樂呢?反正嬰兒雖然只有短期記憶上的快樂,至少也開心過。說到底,今日香港人生子女的原因,為的豈不正是令到自己得到最大的快樂?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8405

2017年7月21日

從商業和政治看《壹週刊》賣盤

黃浩買《壹週刊》成功與否,直至今天,還是未知之數。

一來,他只付出了一千萬元訂金,能否在9月完成交易,還是未敢肯定。事關他收購《壹週刊》的5億元資金,其中有4億元是來自出售《都市日報》,但至今為止,《都市日報》的交易尚未完成,這也即是說,黃浩購買《壹週刊》的資金還未到位,這自然是一大變數。

二來,收購黎智英的傳媒,功敗垂成,也不是第一次。在2012年,旺旺的蔡衍明家族為首的財團曾經提出過,以175億元新台幣,收購台灣的《蘋果日報》和《壹週刊》,結果還是告吹了。當時我的評論是:如果要傷害黎智英,與其花錢收購他,倒不如扮收購老點他,會是更有效的方法。但我當然不知道這一次是否再用這一招。

三來,台灣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第八條規定:「投資人投資項目若涉及政治、社會、文化等具敏感性者,主管機關得限制投資。」黃浩收購香港《壹週刊》沒問題,但收購台灣《壹週刊》則有可能過不了關。如果因此而失敗了,黃浩甚至可以取回1千萬元訂金。

至於黃浩的這次收購,究竟是自己資金,還是像不少人的大膽忖測,是另有金主,且不去討論。有人認為,出售《壹週刊》是商業行為,不過,如果純粹在商言商,「壹傳媒」(282)的最佳做法,是玩供供合合,當正自己是老千股,一邊把家當賣掉,一邊向下炒,非但不用蝕本,每年賺三兩億元,也不成問題。退一步,把資產賣光,再賣殼,也可以得回十零億元……

所以我認為,黎智英並沒有完全把「壹傳媒」當作是一盤生意,賣掉《壹週刊》,錢回流去《蘋果日報》,只能算是以戰養戰。反而,如果不這樣做,可能要發新股集資,才能解決問題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今天的中央政府,究竟怎看「壹傳媒」的存在?

客觀情況是:美國cut budget,傘後港獨民主勢力已被打散得七零八落,「壹傳媒」被封殺廣告,陷入財困,已沒有能力對中港政府作出太大的傷害,因此,不排除中央為了粉飾太平,反而要保留《蘋果日報》和《壹週刊》的存在,因為,連這兩塊招牌也喪失了,可未免太過難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9E%E5%95%86%E6%A5%AD%E5%92%8C%E6%94%BF%E6%B2%BB%E7%9C%8B%E3%80%8A%E5%A3%B9%E9%80%B1%E5%88%8A%E3%80%8B%E8%B3%A3%E7%9B%A4-87873

等吃大魚 會否變羅素雞?

【明報專訊】話說有朋友買了互益集團(3344),問了我好幾次,因而我也成為了這股票的半個專家。

查實這公司本來是優秀的成衣製造商,但隨着這10年來廠佬普遍不景,它也不例外,結果陷入財困,找來了白武士拯救,大手印刷新股,把公司拱手而送。新主變成了大股東,一致行動人士明手最少已揸了75.6%。

白武士也要賺錢 股價多大炒一輪

通常白武士接手之後,都會大炒一輪,以收回本利,畢竟投資不是請客吃飯,還是要賺錢的。不過,在這一年來,藍籌股屢創新高,但細價股死下死下,再加上前陣子發生的「阿粉股災」,互益集團的股價不但不升,反而還下跌。但是,這個星期,細價股的氣氛稍為好轉,因此其股價又再屹了上來,因此我又接到了那位朋友「打電話問功課」。

我的回覆是:「股市離不開大市,如果要任何細價股有運行,大升特升,得要整個市場氣氛回來才成。」

大市氣氛回來 細價股才有運行

現在是恒指猛升,小股不升,有人認為應該買momentum,繼續炒藍籌股,有人卻反而認為,應該買落後、未升過的細價股,耐心等候,我當然是後者,因為耐性好的人才有大魚吃,這麼多年來都是如此……但這一次會不會是例外,會不會出現了「羅素的雞」,就不得而知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0575949931&issue=20170721

2017年7月20日

郭家麒議員的發言是反向懲罰優秀學生

星期三看電視,看到公民黨的醫學界議員郭家麒在立法會財委會的三分鐘發言,論點是公開試成績好的學生,可以享有政府資助,這造成了不公平。

這裏且不去討論他的論點是否正確,畢竟,我可沒耐性去研究這個議題。我只是想提出一個趨勢、一個事實,就是在這些年來,我親眼見證,優秀學生所得到的奬勵和回報,是越來越少,郭家麒議員的所言,只是把這趨勢進一步的展現而已。

記得在我唸小學時,小學會考/升中試的成績,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是五年全免學費,第二級是五年津貼學費,第三級是三年津貼學費,也即是說,中學只能唸到中三,中四要不自費,要不便要退學就職了。至於第四級,是甚麼也沒有,除非唸私立中學,否則便只有同學生生涯講拜拜了。

在這個客觀環境之下,讀書的成功者和失敗者,是天國與地獄,榮辱互見,人人努力發憤向上,還得從小學開始,事實上,在當時,唸大學對於普通學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大家想的只去到中學唸名校,英皇仔,皇仁仔、喇沙仔、拔萃仔、華仁仔,DBS,Con記,Sec記,Co-ed,名牌中學,已經是人生勝利組了。

因為小學會考/升中試的優劣,已經決定了你的人生的一大半。

到了我唸中學,已經有了九年免費教育,升中再不是問題,不過還有一個中三淘汰試。但是,唸大學還是非常罕有的尊貴身份,記得我考上大學時,有人對家中的長輩祝賀﹕「好過得到一百萬元!」但後來發現,這並非事實,如果當時有一百萬元付首期,不唸大學打份工,錢用來供樓,回報一定比唸大學更高,但這是後話,不表了。

無論如何,在我唸大學的那個年代,相比起蕭若元唸大學的那個年代,大學生的成功率雖然遠低得多,但也始終算是特權分子,出路不愁。記得我的第一份工,公司有幾百名員工,但只有我一名大學生,鶴立雞群,很有自豪感。

後來的事大家知道了,在九十年代開始,大學學位量化寬鬆,非但大學學位大幅貶值,連三大,即港大、中大、科大的畢業生也不值錢了,好的職位都被外國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所霸佔了,更恐怖的是,在這幾年,我發現滿街都是牛津劍橋哈佛康乃爾畢業生,原來連外國名牌大學也來量化寬鬆了。

量化寬鬆的結果,是貧窮學生再也不能憑藉天資聰穎和後天努力,去脫貧和社會流動了,換言之,優秀學生所獲得的社會優勢也越來越少了,郭家麒議員的論點,只是事實的反映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20/010064725.shtml

細劉利福留一手

這一年來,市場集中只炒幾隻大藍籌,小型股死下死下,其中的利福地產(2183),是死下中的奇葩,有兩個小朋友,一個姓「梅」,一個姓「渾」,都在這股票贏了八位數字。
利福地產的原大股東是劉鑾鴻(細劉),今年4月,賣了給福州三盛的創辦人林榮濱,作價是每股5.18元。我向友人打探林榮濱的背景,他特別講了一句﹕「呢,他在福州起家,彈起嗰陣,咪係習近平做福州市書記嗰時囉。」但不知這句話有何玄機。
劉鑾鴻賣殼之後,仍然持有9.97%,通常,這是對新股東抱有信心,希望將來股價大升,留下的部份可以贏大錢。

在去年12月賣殼前,它公佈了股權集中,大股東、一致行動人士,加上17名股東,共持有92.4%。兩星期前,它把7.07%配售了給不少於6名承配者,以恢復公眾持股量,減持之後,林榮濱持有74.91%,但內地的股票網有人估計過,其實質街貨仍然不足5%。
這股票的憧憬在於,劉鑾鴻的往績。他在2008年出售了「科鑄技術」(2302)給「中核海外鈾業」,當時他保留了7.07%的股份,全購價是1.8元。在1年之後,它的股價最高見12.9元,升了6倍以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19/20093903

反對派敗於匪情研究不足

這一年來,反對派的抗爭有點兒兵敗如山倒的意味,究竟問題出在甚麼地方呢?

話說當年台灣有一本期刊,國民黨高級幹部才能參看,刊名為《匪情研究》,對,反對派的最大問題,就是「匪情研究」不足,對於敵人的定位判斷不準確,結果就只有失敗了。

在反對派的眼裏,中國是紙老虎,被美國食住,因此,每逢中國吹噓有甚麼重大的武力成就,例如遼寧號,就會被冷嘲熱諷,說比起美國的軍事力量,是如何的不濟,諸如此類。

這種說法未嘗不對。盲點在於,美國縱強,我們可卻不是美國人,你俾個富二代蝦,你去寸他:「唓,你好打得過甄子丹咩?」對,他的確好打不過甄子丹,可是他好打過你,已經足夠了,因為你老竇不是甄子丹。

第二點是支爆。支爆是反對派的共同願望,我無法判斷它會不會發生,也許明天便爆發,非但中共倒台,而且中國還裂成十幾塊,港獨台獨藏獨疆獨一齊來……不過,支爆講了很多年,還未出現,在未等到這一天的日子,大家都要繼續生活?這好比富二代廢青等老竇瓜柴分身家,但最怕老竇未死,自己先死了。

到了佔領中環,戴耀廷的原先說法,是只要參與的群眾人數足夠多,中央便會低頭,可以重啟政改,所以人人踴躍參加。但事實證明了,他對中央的判斷是錯誤的。

佔領期間,大家心知肚明,真正阻撓香港民主化的敵人,是中央政府。但沒有人敢說出來,大家都在欺騙市民,因為如要對抗中央,佔領的目標應該是中聯辦和解放軍的軍營,甚至是北京政府,但沒人有這個膽子。大家只挑軟的柿子去捏,所以便找上了銅鑼灣和旺角的商舖來佔領,對付弱者,自然很安全,但也給別人看穿了自己的色厲內荏。

到了宣誓玩花樣,已經到了耍嘴皮的弱者行為,這好比阿Q的「兒子打老子」,用這種方法來「對抗中共暴政」,香港政客居然還樂此不疲,簡直是侮辱了選民的智慧,如果選民還有智慧的話。

中共政權也許真的是紙老虎,但猴子耍猴戲,是連紙老虎也打不過的。我相信政府也不會趕盡殺絕,皆因豬一般的對手,對自己是最大的祝福,必須珍而重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8D%E5%B0%8D%E6%B4%BE%E6%95%97%E6%96%BC%E5%8C%AA%E6%83%85%E7%A0%94%E7%A9%B6%E4%B8%8D%E8%B6%B3-87689

啤殼要計成本效益

【明報專訊】近來多隻新股趁着改例前,快速上市,趕上細價股新股的尾班車。有好幾隻,甚至是來自外地,我的說法是﹕「香港合資格的公司已經上得九九十十,無法子,咪假以外求囉!」

以上說法是外行話,內行人如此糾正我﹕「世上沒有上不到市的公司,問題是要花多少錢來上市。將香港公司搞上市,成本好高,用東南亞公司來搞,成本低好多,如此而已。」

查實,如果你花3億元成本啤一隻創業板殼,根本是易如反掌,不過論成本效益究竟值不值得?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啤殼上市完全是一門生意,是成本效益的問題。

新股圍乾 反吸引散戶買

話時話,細價股氣氛不佳,好多隻新股唯有圍到乾晒,先至可以成功上市。但也正因圍乾晒,所以好幾隻上市後成績不俗,這居然又引來了不少散戶,有好幾隻新股都成功被散戶買光了。這一環扣一環的因果關係,的確很是奇怪。

因此,新股市場也有點熱鬧起來。不過,炒新股,通常都是拿出一些散紙來買啫!都唔敢同佢賭身家啦!

新股以外,也有中伏之股,例如有人offer,批盛良物流(8292),據說有人offer discount達38%,竟然真的有friend飛撲去接,接了幾百萬元,結果單日大跌七成,跟住又拗番上去,真的不輸死都嚇死。

這邏輯其實好簡單,收discount貨即沽,咪即係個莊家送錢畀你使囉!不過估唔到個莊家咁狠心,一股不接,任由它free fall下去,沽清先至慢慢打番上去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0492354330&issue=20170720

2017年7月19日

總辭與否是次要 哀求饒命散軍心

在姚松炎、羅冠聰、劉小麗和梁國雄4名立法會議員被DQ之後,不少激進派提出所有民主派議員應當總辭,以作反抗。當然,這建議被大多數民主派反對,但也成為了一時的話題,因此也不妨討論。

面對中共強大的力量,要想與之抗衡,唯一的方法,是不要放棄每一個建立實力的機會,第一是盡量加入建制,爭取法定的權力,第二是在建制外作出抗爭,從温和到激進,光譜愈闊,能爭取到的同路人就更多。換言之,是要兩條腿走路,像當年的辛亥革命,是革命黨再加上同情革命的新軍,聯合力量,方才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

如果從上述的基本原理,民主派總辭,是自斷實力,讓對方全無制衡,如入無人之境。

不過,以上的分析,忽略了一個關鍵性因素:另外8位涉及宣誓有問題的議員,包括張超雄、邵家臻、尹兆堅、林卓廷、黃碧雲、鄺俊宇、朱凱廸、陳志全,其被DQ的機會率有多高?

我不是法律專家,但有法律專家對我說,如果不是政府提出的司法覆核,而是由市民提出,法庭判贏的機會率不高,否則這代表「政府沒檢控就是沒做應份的工作」,法庭是摑了政府一巴掌。但又有另一位法律專家對我說,如果沒案例,的確如此,但有案例之後,法庭必須照案例去判。我當然不可能知道那種說法是對。

或許可以這樣說:假設這8名議員遲早都會被DQ,是不是應該先發制人,自行辭職,強迫政府快速補選,才是上策呢?

有眼可見,現時已有不少民主派人士,為了保住以上8個位子,向林鄭政府提出和解,正所謂「求人的嘴巴不硬」,這種求情式講和,結果就是這8位議員好比閹割了,在議會中再也沒有了監察政府的能力……

要監察政府,就要無求於政府,現在被政府捏住要害,還要公開求饒,表明用大和解來換取政府的「釋出善意」,這樣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縱是留在議會裏,又有何用呢?

總括而言,總辭是不智的,但涉事的8名議員如果評估後,覺得凶多吉少,還是趕快辭職,速速補選,至少落得硬漢子。否則,像現在般哀求對方饒命,則會連骨氣和軍心也輸光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8%BD%E8%BE%AD%E8%88%87%E5%90%A6%E6%98%AF%E6%AC%A1%E8%A6%81-%E5%93%80%E6%B1%82%E9%A5%92%E5%91%BD%E6%95%A3%E8%BB%8D%E5%BF%83-87505

上市公司名 唔改好過改

【明報專訊】話說某名行家寫了一篇文章,講及上市公司改名。香港上市公司數目在2017年6月30日有2,037家,根據這名行家的統計,在過去3年,平均每年有超過120家上市公司改名,名字完全改變、面目全非者,有大約60家,「公司改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主業改變要配合,另一個是先前個名臭晒,迫不得已換名,希望蛋散唔記得當作新公司,重新開始過」。

至於今年30隻跌得最慘的主板股份,有22隻近年曾經改名,百分比有73%。超過七成。

那天我同這個行家吃消夜,我對他的說法有所修正﹕「改名的股票,就長期股價而言,多半是壞事,但是短期來說,則多半有刺激作用。這好比供供合合的老千股,長期而言,價值是接近零,但是往往有維持幾個月的短暫而強烈的升幅,引到大量的魚上釣後,才去撈獲。」

壞名聲好過無人識

有關改名的分析,當年有一名朋友說得最精闢﹕「其實改名才是最笨,一隻曾經轟轟烈烈炒過,又殺人如麻地跌過的股票,有很大的client base,又有很大的公眾認識度,一隻垃圾股,好比一個半紅不黑的小明星,bad name is better than no name(周顯按﹕這好比製造殘廁緋聞總比沒人認識為佳),人們會因為對這名字有印象,加上有一點點的新聞,又有一點點的成交波幅,就會引起購買意欲,反而一個新名字,更加要花錢花氣力去宣傳,更難sell貨𠻹!」

他舉的例子是金匡企業(0286),即今日的「同佳健康」,時為2005年,這股票本屬羅兆輝所擁有,1999年大炒特炒,輸到好多人跳樓,炒這股票的莊家後來親口對我說,兩星期沽出了10億元股票﹕「唔信我可以畀單你睇。」

朋友的說法是﹕「這隻股票,咁多人輸過大錢,咁大的client base,畀我,死都不會改名,下一次大炒,一定好多人跟。」

結果,在2007年,劉鳴煒做了其董事,受這消息刺激之下,其股價在兩個月之內,由0.16元炒到3.68元。由此可以見得,上市公司改名,就是從sell side去看,也不是好主意。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0403532173&issue=20170719

2017年7月18日

和湯加文說 三集《教父》

日前同《私人會所》的湯加文聊天,她愛讀武俠小說,最愛的電影之一是《教父》,奇怪的女孩。於是,我便和她談《教父》。

我不懂拍電影,但卻寫了幾十年故事,因此只說故事,不講拍攝。

《教父》講的是Corleone的家族,老教父常常強調家族的重要性。馬龍白蘭度除了著重家庭之外,還有常常強調公道,為朋友被強姦的女兒復仇,用的是適當懲罰,不肯過度懲罰。他的兒子被殺死了,但為了大局,為了business,他和敵人講和,條件是讓他的另一個兒子,阿爾帕仙努演的Michael,因殺了人而逃去了意大利,得以回到美國。

Michael是戰爭英雄,沉默寡言,本來並不涉足家族的黑幫生意,但因哥哥被殺,父親被暗殺不遂,長期昏迷,迫得揹上了家族的生死命運。

這片子是懷舊片,在七十年代拍攝,講的是戰後美國,Michael逃到了意大利,把背景抽離出美國,他追求女友的那一段十分有趣味性。

到了續集,主題變了當上了教父的Michael為了要家族離開黑幫生意,投資拉斯維加斯賭場,後來還殺了不肯把賭場賣給他的那位,完全是黑幫仇殺,沒有了他父親公道/business的做法。

Michael殺掉背叛他的哥哥,這是不可接受的劇情,但上集,是他的妹夫殺掉了他哥哥,因此Michael殺掉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夫,卻是可以接受。

簡單點說,《教父續集》中的Michael,已經變成了觀眾不會同情的黑幫老大,背景則回到了十多年後的1958年,相對來說,已經比不上第一集的exotic,幸好有半部戲,是講由羅拔迪尼路飾演的老教父Vito從意大利來到美國,從普通人變成了黑幫大佬,那是1917年的美國,還有當時的意大利風情,劇情和背景都十分吸引。

到了《教父3》,背景是現代的意大利和美國,講的純是黑幫仇殺,主角從沉默多智的Michael,變成了暴燥好鬥的Vincent,根本不會有人喜歡Vincent的性格,故事沒有了趣味,只有黑幫仇殺,這個故事也就不能不失敗了。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92%8C%E6%B9%AF%E5%8A%A0%E6%96%87%E8%AA%AA-%E4%B8%89%E9%9B%86%E3%80%8A%E6%95%99%E7%88%B6%E3%80%8B%EF%BC%88%E5%91%A8%E9%A1%AF%EF%BC%89/

DSE狀元的將來志願

中學文憑試DSE有6名考獲7科5**的狀元,分別是3男3女,當中拔萃女書院林莉雯考獲7科5**,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外,選修了生物、化學、經濟,兼修讀數學延伸部分,同樣考獲5**的超級女狀元。

此外還有5名狀元,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的男狀元李朗軒生物、物理及化學,及女狀元鄧惠慈,選修生物、物理及化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女狀元施奕昕,選修生物、化學及經濟、數學延伸部分,皇仁書院的男狀元蔡維澤,選修生物、物理、化學、數學延伸部分,以及九龍民生書院的男狀元梁冠康,選修生物、物理及化學。

這6名新科狀元被問到將來志願,其中林莉雯、蔡維澤、施奕昕、李朗軒及鄧惠慈5人表示想就讀醫科,梁冠康則希望成為一名牙科醫生。

對於這6名新科狀元的取向,KOL林作在Facebook的評語是﹕「思想狹隘(narrow-minded)嘅讀書機器,難有大成就」,不應「自慰式(masturbatory)咁埋首喺自己狹窄專業世界。」

至於林作本人,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他初中便已前往英國升學,先後就讀哈羅公學和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數學系,副修哲學。其後再於牛津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在倫敦法律學院(College of Law, London)取得法律深造文憑,再返回香港於香港大學取得法學碩士。2013年他獲得大律師公會頒發沈澄紀念獎學金,曾執業於張奧偉爵士大律師事務所(Sir Oswald Cheung's Chambers)……2017年2月,林作向香港大律師公會申請放棄大律師資格,其後與遵理學校簽約十年成為英文補習導師。」可以說,他對於自己的說法,是堅信不移,身體力行。

【周顯專欄】DSE狀元的將來志願
圖:橙新聞
在此,我並不打算評論以上事件的對或錯,只是企圖講出一些客觀的事實。

第一,中學公開試的狀元,根本不能算是甚麼成就,對社會更加沒有任何貢獻,這好比嬰兒爬行比賽冠軍,固然值得歡喜,不過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傳媒作為花邊新聞報導,作為助談之資,也無不可。用成年人的標準,如果工作超過10年,還去標榜自己是傑出學生、會考狀元、是哪一間名牌大學畢業,這反而證明了他是一個loser。

第二,如果他們想唸的是工商管理,那的確是沒有甚麼思想的學科,但是唸醫科,是可得諾貝爾奬的專門學科,應該不能說沒有大成就。

第三,唸甚麼科目,和將來的事業,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趙元任讀哲學,後來成了語言學家,羅大佑就是醫生,後來當了著名音樂人,我本人很欣賞他的填詞功力。當年有一個著名文化人,讀書破萬卷,叫「邱世文」,專業是會計師。因此,如果用一個人的大學本科,去判斷他的志向,非但思想狹隘,甚至是完全不明白大學教育的本質。

第四,香港的學校制度,主要有文、理之分。我認識一個很聰明很聰明的人,愛好音樂、文學、藝術,但唸的卻是她討厭的理科。我問她原因,她回答說﹕「理科的考試成績certainty比較高,文科容易失手。」看多年來的狀元,大部份是理科,以上的6位均全是理科生,皆因理科的成績比較集中,要麼不懂的全肥佬,要麼懂的全高分,山高水低,貧富懸殊。既然以上的6位年輕人均是理科生,主要挑選醫科,而不選文科的歷史、哲學等,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要我奉勸剛進大學的年輕人,如果是沒有腦子的,當然是玩和考試,如果是博學深思的,則第一,千萬別忘了玩,因為玩也是思考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思考是老了就得不到的。第二,多讀課外書,不要被專科困囿住思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先要顧好經濟和就業,除非你是富二代。記著,大哲學家如羅素、維根斯坦都是富二代,錢穆、胡適、錢鍾書都是出自書香世代的大家族,不搞好自己的經濟,思考和研究學問便是難以負擔的奢侈了。

第四,一個好學深思的人,不管唸甚麼學科,做甚麼職業,都會繼續讀書思考,這正如一個檢垃圾的年輕人,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將少林武功發揚光大的夢想。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18/010064380.shtml

太有品味的人 做不了生意

【明報專訊】匯豐銀行(0005)一代大班沈弼,在本月初以90歲高齡逝世,一些報道說他掌舵匯豐銀行的1977至1986年是匯豐盛世,這是錯誤的,相信是因為年代太久遠,人們記錯了。的確,沈弼是超級豪宅天比高的建造者,也是建造今日匯豐總行的人,品味高尚。不過,一般而言,品味高尚的人多半做生意做得不好,像筆者,周顯大師本人,就品味高尚,非常懂得花錢,不過洗腳唔抹腳,做生意肯定要失敗的。

記得當年匯豐銀行的生意和股價停滯不前,因而才有「大笨象」的稱號。後來浦偉士執掌,他可比沈弼實際得多,天比高也是在他手上賣出去的,到了1990年代,匯豐股價快速上升,成為了「小飛象」,也奠定了今日的局面。(按﹕「小飛象」的名字,應出自當年一部叫《貓頭鷹與小飛象》的電影,由林子祥演貓頭鷹,洪金寶飾小飛象。)

貴重大樓落成 公司盛轉衰

報道又說,沈弼扶植本地第一代華資富豪如李嘉誠、包玉剛,查李嘉誠收購和記黃埔是在1979年,的確與沈弼的支持有關,但包玉剛是早一輩的人物,比李嘉誠大上10年,包得到匯豐的支持,是遠在桑達士的1962年至1972年代已經開始。

至於匯豐銀行大廈,是當時全世界最昂貴的建築物,據說可以全幢拆卸,部件搬回英國重新嵌回,這傳說肯定是有,但真實性存疑。不過,根據柏金遜定律﹕凡是昂貴大樓建成之日,就是公司由盛轉衰之時,當年的匯豐,就是衰了好幾年,後來才轉型成功,重新騰飛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0317361412&issue=20170718

2017年7月17日

政府會否乘著DQ推23條?

繼梁頌恆和游蕙禎之後,梁國雄、羅冠聰、姚松炎及劉小麗這4位立法會議員再被DQ,觀察者們均嚇了一跳,因為在這之前的主流判斷,只是認為劉、姚兩人勢危,梁、羅則可保無事,想不到法官居然從嚴,令人大跌眼鏡。

如果只是DQ兩人,相等於設了底線,比梁、羅温和的其他宣誓,必然可以過關。然而,如今4人齊DQ,即是說,底線何在,尚未知曉,因此,張超雄、邵家臻、尹兆堅、林卓廷、黃碧雲、鄺俊宇、朱凱廸和陳志全這8位議員會否再被DQ,也實在是未知之數。

很多人擔心,政府會乘著立法會真空,強行通過廿三條,但這其實是沒可能的。事實是,政府如要通過廿三條,只需簡單半數便可以,2003年叛變的自由黨,一方面已分裂出愛國愛港的經民聯,另一方面,在田北俊退下之後,已經完全投誠,政府要想通過廿三條,甚麼時候通過也可以,根本用不著等到DQ。

現時的客觀形勢,政府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特首林鄭月娥民望高企,應該全力拼民生,不談政治,以免落入對方攻擊的口實。如果乘著6名議員被DQ,乘機偷襲,反而讓反對派有了藉口,去發動群眾運動,就弄巧反拙了。

說到底,政府為甚麼要通過廿三條呢?現在已經證明了,利用現時的法律,已經足夠把大量反對派的頭臉人物拉進牢裏,佔中的檢控正方興未艾,每月都有人坐牢,據估計,最高可能有數以百計的涉案者,將被檢控入罪。

有專家向我解說過:「其實港英政府遺留下來的法律,遠比廿三條更為凶殘,只爭在政府拿不拿出來用而已。」查實2003年廿三條的初稿,的確威力甚大,可是因「七一」50萬人大遊行之後,在7月5日所作出的3項讓步之後,威力遠遜,相信今日你叫中央政府去推,它也未必願意,所以,正如我一直所言,中央已不急於過廿三條,林鄭自然也更不想自找麻煩。

這幾年來,五毛黨無論從量從質兩方面,均有了長足進展,建制在網上輿論方面,也逐漸有了反制本來由反對派主導的力量,所以政府也已沒有箝制輿論的必要。

結論是:第一,廿三條不會過,第二,林鄭政府也樂得大方……已經贏了,何不扮有風度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4%BF%E5%BA%9C%E6%9C%83%E5%90%A6%E4%B9%98%E8%91%97dq%E6%8E%A823%E6%A2%9D%EF%BC%9F-87160

啤殼求財 勿忘初衷

【明報專訊】據我聽到的消息,內地充氣產品企業合寶豐年(8406)當日(在創業板)史無例地申請全公開發售,已經遭到證監會的刁難,認為大有問題。當時我亦已在本欄向大家報道過這個故事,不過沒有透露公司名字而已。

當時我聽到的消息是說證監心想,如果配售,萬一出事時,還可以根據配售名單,去逐個捉賊,但是一旦公開發售,個個被「的」上證監問話,都死咬說,我黃表申請嘅!咁就吹他們不脹了。

與證監賭氣 切勿因小失大

所以真正的情况是,創業板全配售,不准,全公開發售,更加監視嚴格,最好還是乖乖地跟大隊,九成配售、一成公開發售,如果公開發售太多,就酌情回撥啦!

我本來以為,合寶豐年會聽話跟大隊,畢竟,搞股票啫,求財,又不是要鬥氣,做乜死要全公開發售吖?上到市咪得囉!這就好像當日駿傑(8188)申請上市,拗咗好耐,先至拗到繼續讓它全配售,點知一開盤就升5.4倍,便被叫停了。這種亂玩嘢!實在是沒有必要的。

估計合寶豐年被證監拒絕上市的理由,是分配上市的基準不公平。估計它始終會上市成功,因為到了這個階段,本來已經批准了,如果終於上不了市,恐怕會同證監大打官司,也有損香港證券市場的聲譽。

成功上市也別亂炒

不過我奉勸這家公司,上市後殼價幾億元,集資額不過幾千萬元,切勿因小失大。其實,分配基準不公平,只不過是為了榨乾,方便炒作啫!倒不如放手不理,任由市場自由浮動,咪由得申請IPO班散戶輸到甩褲囉!總之自己上到市就得啦!再講,上市之後都千祈唔好炒呀!否則又會有麻煩上身。總之,等夠兩年,賣殼收錢,乾手淨腳,好過身水身汗,落手落腳炒,又危險又笨。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00234049943&issue=20170717

2017年7月15日

白武士拯救互益集團記

由於正在撰寫《財技密碼》的修訂版,因此密切留意可以作為舉例說明理論的個案。

這一次,講的是白武士財技的一種,也即是當上市公司發生了財政危機,白武士如何用財技去挽救公司於危難之中,個案的主人翁是「互益集團」(3322)。

「互益集團」成立於1981年,本業是紡織及針織業,廠房,香港、以及中國多個城市,包括了廣東省的羅定、廣西省的梧州和岑溪、江蘇省張家港、安徽省安慶市,以及新疆自治區的博樂,後來則把生產線轉移到去成本較低的柬埔寨,高峰時員工人數高達1.2萬人,客戶包括了馬莎、H&M及Zara等等歐洲大牌子。

在2012年,它在羅定市的廠房還被當地政府,被納入為舊城改造的一部分,可以把土地用途由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地,地價估值是五億五千萬元。然而,從這時開始,它的經營狀況迅速轉壞,2015年的虧損更高達九億五千一百萬元,2016年則收窄至三億四千九百萬元,但銀行存款只有六千四百二十萬元,銀行貸款卻高達六億七千二百萬元,至於那塊原來估值五億五千萬元的地皮,後來只賣得一億五千萬元,雖然也是淨賺不少,但杯水難救車薪。至於其員工人數,也已急降至只有四千人。

虧蝕這麼多,怎麼辦才好呢?答案是:找白武士來拯救。白武士叫「潘森」,是金融界人士。「互益集團」在本年一月,向潘森配售了三十八億股新股,已佔了集團已發行股本的四點五倍,以及向另外三名承配人各配售二億五千萬股,總共集資三億六千四百萬元。

經配售之後,潘森變成了大股東,佔股份比70.55%,至於原大股東宋忠官則變成了小股東,這即是說,控股權易手了,變相賣了殼。從財技的角度看,這是一種「逆向收購」的形式:並非出售原大股東的舊股,而是透過大量配售新股,溝淡了原大股東的持股量。原則上,證監會和交易所並不鼓勵這種做法,可是,當公司陷入困境,由白武士來作拯救,則會大放綠燈,皆因不放綠燈,公司便有倒閉之虞,反而更不利小股東的利益。

除了紡織業務之外,「互益集團」在2015年引入了山西省的天然氣業務,在2016年引入了東南亞的石油業務,本年初則收購了一間深圳數據技術公司的51%股權,計劃與行業龍頭開展深入合作,推動大數據技術創新和金融大數據領域新產品、新市場的聯合開發力度,形成系統性的解決方案,為金融市場改革創新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據說,這位「行業龍頭」是千億市值的有名公司,但通告並無說明。

從財技的角度看,公司引入了多種生意,縱是它有一天,把虧本的紡織業務,從公司剝離開去,也不會受到當局質疑。換言之,它要變身從舊經濟變成新經濟,也是舉手間可以做到的事。但當然了,這公司將會怎走、怎變身,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8178

2017年7月14日

女星甚麼情況會call狗仔隊?

我認識不少女星,都是十分「毒」,凡是約她們去街,例必叫狗仔隊來拍照。

通常,叫得狗仔隊來拍攝,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沒有利用價值,你date我,想溝我?倒不如叫狗仔隊來,拍幾張相,過你一刀,把有限資源用到盡。

另一種則是已經拍拖拍了很久,不想地下情,被繼續白食下去,於是叫狗仔隊來,拍他照片,目的是迫對方攤牌,承認自己的地位。很多時,對方還是有家室,又或者是有女朋友,公開關係,就是迫他攤牌,有佢無我的show hand做法 就算輸了,總算也賺回宣傳,也不會被繼續白食下去。

不過,也有幾種狀況,是永遠不會公開的。

第一種,是非常有利用價值的人,條女不想同他翻臉,自然不敢叫狗仔隊了。

第二種,是嫖客,或potential嫖客,職業道德關係,不宜揭破。不過,我也有見過揭破的,甚至記者飛到外地影相,拍到男人同老婆去旅行,明星雞居然住在同一酒店的另一房間。她call記者的原因是勞資糾紛,上一次條肥仔已經叫雞不付錢,所以這一次便做他一鑊了。

第三種,是對方的形象太差,同他約會,被傳媒發現了,是大醜事,因此絕對不能公開。

朋友聽了我的分析,直指說﹕「你是三者俱全,因此死豬不怕開水燙,女人都怕了你,不敢叫狗仔隊。」

我忍不住大笑﹕「對對對,所以我雖然投身演藝界,但都絕對不會有緋聞!」

本周的心水貼士是「有線寬頻」(1097)。別人都看不好它,認為數據太差,我則死要想相反理論,希望它供股後會大炒,現時持有60萬股,3供5後應有160萬股。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714/529923

快速看中印鬥爭史

中國和印度在邊界上劍拔弩張,雖然一般人相信,兩國不和,也是這50年來的一個客觀事實。

中印兩國被稱為「龍與象」,是南亞的兩大強國,人口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一,意識形態和社會結構南轅北轍,一個是專制國家,一個是民主大國,兩國在六、七十年代的經濟停滯不前,但近年經濟高速發展,互相競爭。

在二戰之後,中印有共同的西方敵人,友好了好幾年,但旋即因為邊界糾紛而反目。兩國邊界有1,70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三段皆有邊界糾紛,涉及11.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即三個台灣島。

西藏位於世界之巔,是整個南亞水源的制高點,兵家必爭之地。印度接受西藏的流亡政府,這是中國難以接受之刺。反過來看,中國也和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結盟。

印度的本質,是帝國主義,立國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擴張。中國在1962年,和印度在邊界上打了一仗,印度慘敗,引為奇恥大辱,在印度的紀錄,此仗是敗於中國的突襲,因此一直輸得不心服,國民頗有意報復……嗯,如果要我打比喻,我會說有點像中國一直不服當年被日本侵略,國民常想和日本再戰,打垮日本。

在中國的輿論,向來看不起「印度阿三」,認為自己打過美國、蘇聯、越南,是世界波的級數,印度阿三無得比。但是在印度人的眼中,三場印巴戰爭均全勝,對鄰近小國予取予攜,在其眼中,自己也是軍事強國,1962年之戰是遭暗算,非戰之罪,況且,在這之後,它已重整了軍隊,也大加了軍費。

其實在1967年,中印在錫金邊境的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有過兩場軍事衝突,雙方都宣稱自己打勝了。1987年的桑多河谷事件,衝突地點在藏南,中國已正在大規模動員,要同時對付蘇聯和印度的聯手,這反而是最危險的一次,不過,後來政治談判解決了,但中國喪失了三十多公里的土地,算是輸了。2014年則有帳篷對峙事件,後來雙方退兵解決了。

總括而言,相對來說,印度比中國更想打,皆因印度在經濟上沒可能戰勝中國,但只要在軍事上博贏了,便大有反勝的可能……不過,我仍然傾向相信,兩國打不起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F%AB%E9%80%9F%E7%9C%8B%E4%B8%AD%E5%8D%B0%E9%AC%A5%E7%88%AD%E5%8F%B2-86887

僵屍股 鬥長命

【明報專訊】香港有幾隻很神奇的股票,華信地產財務(0252)是其中之一。這是萬年不動的僵屍股票,手上持有大量收租地產,由蔡氏家族持有,每年的成交只有幾十萬股而已。不消說,現時他的股價,資產折讓有七成以上,不過當股票沒有成交,其實股價幾多錢,根本沒有所謂。

其實,這種公司,上市和沒上市也沒有分別,每年維持上市費用幾百萬元,根本就是浪費金錢,但這是伯爺剩落,大家費事去麻煩而已。

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如果股票完全要符合正規去運作,香港絕大部分的股票都會像「華信地產財務」,根本沒有投資價值,可以delist。話時話,我都不介意玩「美國制」,股票炒完咪delist囉,不過交易所要加快審批速度,否則香港的上市公司可能會delist了一半以上。

多年喪炒一次 又返落1仙

另一隻神奇的股票,就是Juno麥浚龍父親麥紹棠的中建置地(0261),在這十幾年間,大部分的時間,價格都是1仙剩沽。然而,董事局既不供股,又不合股,「兩會」(證監和交易所)真的是吹佢唔脹,又掹佢唔長。如果翻查歷史,這隻股票每隔幾年,當大時代來臨,就會喪炒一次,這些1仙股,除非不炒,一炒就是升幾倍……只不過炒完之後,又跌返落1仙,等好多年,先又再炒過啫。

如果大家喜歡,可以買這股票,1仙剩沽,有10億股,任買唔嬲,而且幾乎是賺梗……不過不知要等幾多年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972163470&issue=20170714

2017年7月13日

提高教師薪酬比小班教學更有效

有一天,我對一位很聰明的朋友說﹕「其實小班教學根本沒有用。」

聰明朋友馬上說﹕「對,只有智障的學生,才需要小班教學。」

如果講到教書,一個人教1人、10人、100人、1,000人,分別都不大,尤其是今日的科技,可以有大銀幕……

事實上,現在不少補習天王,都是一個人教過百人,收費平的package,還真的是螢幕教學,連真人也見不到呢!但這些補習天王,價格依然收到老貴,學生依然眾多,這可以見得,大班教學,是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也有一些學習,是適宜小班教學,例如說,要互動式的補習,唔識教到識,換言之,如果遇上不明白的部份,非但需要小班教學,甚至需要獨立教授了。再者,語言課程需要多講,多作溝通,才能學懂會話,這當然是要小班討論,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才掌握口語。不過,這是小班討論,並非教書。

為甚麼我會反對小班教學作為大原則呢?因為這必須要有非常的大班,例如一名教師在某些情況下,教一百人以上,這才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對某些學生(如程度不佳的)、某些課程(如語言),去作出小組討論,甚至是長時間的單對單補習。

【周顯專欄】提高教師薪酬比小班教學更有效
圖:橙新聞
這牽涉到的原理,第一點是好學生不用教,只要在大班略講一下,已經領會,大班教學,便是盡量減少在這方面的無謂支出,把錢花在刀鋒口上。

第二點更重要,其實講解得明不明白,教師的質素,比大班小班更為重要。相信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知道,一個好的教師,可以教一大班人,人人聽得如痴如醉,課程內容記晒入腦,但是一個劣的教師,教來教去,學生也聽不明白。所以,問題不在於大班或小班,而是在老師的質素。

總括而言,在教學的層面,人的質素是最重要,甚麼小班、學校設備,全都是次要,我們要花更多的錢,去請更好的教師,以及有更佳的績效制度,提升他們的教學質素……簡單點說,把錢花在提高優質老師的薪水,比小班教學更加有效。

最後一提,我認為,有些教學水平特別高的老師,只要有合理理由,其薪水比教長更高,也不過份。這正如有明星的收入比經理人高,top sales的薪水,是計算佣金,也可以在總經理之上,因此成績特好,特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薪水比校長高,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12/010063803.shtml

椰豐集團邊炒邊找新model

這兩年來,殼價暴升,內地殼比港殼還要貴出幾倍,這「AH殼差價」,造成了啤殼上市熱潮,由於上市大約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去作前期工作,因此,今日正是殼股上市的高峰期,在短時間之內,已有超過30隻新股上市,可謂是漪歟盛哉。然而,近日香港證監會決意整頓新股市場,例如要把創業板全配售取消,規定引入公開發售,此外,由於6月27日的細價股股災,其中不少是半新股,市場也因而受到了衝擊……

簡單點說,以前炒新股模式已然破局,但是供應創造需求,需求自會找出在市場中生存的business model,新股的炒法也會演化,這就像《侏羅紀世界》的科學原理,是錯不了的。首先彈出的,是我在上周四講過的「盛業資本」(8469),招股價2元,上市一星期,已經升了六成。

然後,在周二掛牌的「椰豐集團」(1695),是馬來西亞有名的食品製造商,製造椰子有關產品,主力是椰漿粉,每股0.48元定價上市,周一在輝立的暗盤收市價是0.81元,升了68.8%。

然後,在上市當日,開市是0.7元,低於輝立的暗盤價。上午時段,股價逐步下跌,最低跌至0.56元,股民當然是嚇到甩膶,手上的股票都拋出來了。誰知後來股價陸續攀升,中午收市報0.73元,仍然低過暗盤價一成。

原來它在下午才瘋狂發力,居然收1.24元,相比招股價升了158%,如果在0.6元買入,也升了一倍以上,可說誇張到了極點。至於昨天,它則收報0.74元,跌了40.3%,成交額有3.3億元。暴上暴落之後,仍比上市價高出52%,這段過山車真的令人無法捉摸。

查實這股票發售2.7億股,其中2.43億股是配售,公開發售的0.27億股之中,又有一半是由兩位申請0.1億股的頂頭鎚飛的大戶所認購了。換言久,街貨只有1,350萬股,總值只有648萬元,難怪它點玩點炒任升任跌。

如你問我對於「椰豐集團」的看法,我會說,現時炒新股,大家摸索在新遊戲規則下的新business model,散戶在摸索,大戶也在摸索,別說我看不通,恐怕落場的炒家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4%B0%E8%B1%90%E9%9B%86%E5%9C%98%E9%82%8A%E7%82%92%E9%82%8A%E6%89%BE%E6%96%B0model-86654

明劈價 實坤你

【明報專訊】有一名女士炒樓好叻,在這十幾年間,以好低的成本,炒樓贏了10億元。她不時來電,推介樓盤給我,我忍不住說:「妳咁有錢,有好嘢都留番畀自己買啦,幾時輪得到我?」

前幾天,我和一個她認識了幾十年的朋友在富豪酒家阿翁鮑魚吃午飯,同那位仁兄講起了這件事:「她通常是把最衰的樓盤,才留給我,然後大力推介是筍盤。不過,有一個新樓單位位於西環,是過億元的全海景複式特式單位,她居然offer我5隻佣 (樓價5%的佣金),都算唔話得了。」

把衰盤當筍盤推介

誰知那位朋友說:「吓!乜你唔知咩?呢間屋,發展商offer咗28隻佣,就算她給你15%,自己還剩賺13%!」

在座還有另外一人,他大惑不解:「吓!28%佣金,邊個會買mark到咁貴的樓呀?」

我馬上回答:「咪搵魚買囉!你同佢講,打個八五折給你,平15%,剩係你先至有架咋……即係阿邊個同我用嗰招囉!」

我認識的這些朋友,都是炒樓高手,先前有一單,人家開價1300萬元,他居然夠膽死還價850萬元,對方從外國回來兩個星期,這間屋是不用成本的遺產,畀個經紀游說兩句,居然成功了。

究其原因,第一當然是要同經紀好熟,這間屋根本沒有放過出街,已被買了。第二是即刻有現金付錢,第三就是市場沒有需求,大膽劈價,對方不肯賣,咪算囉!日日劈,總有一間肯賣給你。其實,這位仁兄都是每一兩年,劈幾百次價,先至有一單成功架咋!

他得意洋洋地說:「由於買價太平,我花100萬元豪裝,間屋實用900幾呎,3房兩廁,如果你住,我平租給你,又點話!」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886042317&issue=20170713

2017年7月12日

椰豐集團榨乾街貨

椰槳粉製造商椰豐集團(1695)的招股價是0.48元,昨日中午收市價是0.73元,上升了53%;全日收市1.24元,較招股價高158%。
究其升因,第一是「阿粉股災」,市場慘遭炸田鼠,再加上同期有超過30隻新股上市,資金緊絀,市場無魚,反而令到新股圍得更乾,更易把股價挾高。第二是馬來西亞食品公司來港上市,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上市之心只在殼,上市時市值只有5億元,低於殼價。
以上是宏觀分析,微觀是分析招股的分配結果。它發售2.7億股,公開發售有2,225份申請,超額15倍,並無啟動重新分配程序,即是說,公開發售只有2,700萬股。細節最堪細味,認購5,000股的中籤率是40.13%,申請2萬股才能穩得一手,即19.64%,此後逐步遞減,申請800萬股只得13萬股,即1.63%,

兩個人申請1,000萬股,居然可得到675萬,中籤率67.5%。換言之,兩個大戶獲配1,350萬股,佔公開發售的一半,也即是說,街貨市值只有648萬元,當然是點舞都得啦!
當日駿傑(8188)全配售上市,半日急升5.4倍,被證監停牌。但今日所有新股都有公開發售,停無可停,公開發售也有公開發售的玩法,好像上星期上嗰隻盛業資本(8469),都升了59%啦。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12/20086335

不要混淆了樓價和居住!

房屋政策最大的盲點,就是把居住問題和樓價問題兩者混淆了,但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就我所見的,從政府官員,以至於經濟學者,地產界從業員和一般市民,沒有一個能夠把這兩件截然不同的事區分出來。既然沒有人看清楚問題的重心,也就難怪搞來搞去搞幾十年,始終沒有人把問題搞好了。

所謂的居住問題,意即市民的居住環境,第一點是人均居住面積,這是最差的,第二點是房屋的建築質素,香港是愈來愈差,而且新樓比例太少、舊樓比例太高,第三點是交通和文娛康樂設施等等配套,由於土地太少,自然也是差強人意。

至於第四點,是分配問題,也即是「居住面積的貧富懸殊」。例如說,在菲律賓、巴布亞新畿內亞這些第三世界國家,富豪們住在地連阡陌的巨大豪宅,窮人則住在狹小的茅屋,香港幾十年前也是一樣,很多的花園別墅,也很多人一家幾口一張床。

今天的香港,幾萬方呎的花園別墅紛紛拆卸,變成了幾千方呎的洋房,以及大型豪華公寓,公屋的平均面積也比以前的徙置區和廉租屋大得多了。因此,「居住面積貧富懸殊」反而是很輕微的。

簡單點說,香港的居住問題,主要是人均居住面積太低。同時,香港也有樓價問題。

可是,有些國家,以上4點,都做得不差,例如美國、台灣,不過,它們也有樓價問題,人民也有很多窮得買不起樓……不過,他們買不起樓,平均面積是過千方呎,但是在香港,人們買不起的樓,平均面積是幾百方呎,這就是分別所在:人們是沒錢吃肉,我們是沒錢吃樹皮。

所以,香港的房屋問題,就是從一連串的笨蛋,從政府官員到沒有好好監察政府的KOL而起的:在2003年,香港人的平均居住環境仍然惡劣,但是經濟太差,人們買不起樓而已。

換言之,當時的香港沒有樓價問題,卻有居住問題。然而,政府卻減少了建造房屋……這造成了十多年後的今日的惡劣局面。

總括而言,樓價是市場問題,居住才是政府的施政目標,但人們往往把這兩者混淆了。總之,一看到有人講政策講樓價,不講居住,我就笑了,因為這人肯定是不識的笨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8D%E8%A6%81%E6%B7%B7%E6%B7%86%E4%BA%86%E6%A8%93%E5%83%B9%E5%92%8C%E5%B1%85%E4%BD%8F%EF%BC%81-86448

金融危機定期發生

【明報專訊】話說聯儲局主席耶倫在不久前講過,金融風暴在她有生之年都不會再發生。這句話的第一個局限條件當然是她的有生之年,究竟還有多少?所以,縱是最挑剔的人,也很難斷定她是錯的。

第二點,就是她的任期,如果她說在其任期之內都不會發生,當然也不無可能。因為,這種「專業政客」,一旦退了下來,縱然肉身沒死,也和死了並無分別。

然而,就我所知,金融危機非但不是偶發事件,反而是定期在十多年之間,幾乎必然發生一次。這是一個周期的現象,幾千年來,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無論採用哪一種經濟制度,甚至連貨幣經濟也沒有,也會發生,只是發生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如果耶倫可以消滅金融危機,可算是創了金融史上的最大奇蹟。

專業政客的吹牛皮,由此可見一斑。這好比有專業議政的人,都話供應量不影響樓價啦!真是無恥到了極點。

專業政客打倒昨天的我

有一天,我和幾個經濟學教授和幾個經濟學畢業生吹水,他們說見到某本財經雜誌的合訂紀念本,居然是上述提到的同一人寫的文章,說的正是供應量可以影響樓價。如今同一個人,居然可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面不改容,不過我還懶得去找出這篇文章,因為,我的時間很值錢,荒謬的文章,提提便算,不宜窮追猛打下去。

如無意外,我當出品人的電影《私人會所》應會在8月31日上映,如果此片收得,當然有宏圖大計。我看過了試片,相信歸本微利應該沒有問題。不過,如果要賣座,當然要天時地利人和了。因為,電影和股票一樣,都是偏門,靠的是運氣!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799941538&issue=20170712

2017年7月11日

說椰子,炒椰豐

今天上市的「椰豐集團」(1695),昨天的輝立暗盤價升了68.8%,可以說是近來最成功的新股。

「椰豐集團」是食品製造商,總部位於馬來西亞,製作椰子有關產品,主要業務是椰槳粉,「Santan」和「Cocos」是其著名品牌。根據其主席Tang Koon Fook在記者會上的說法,在過去數年,市場對椰子產品供不應求,椰子價格持續向上,公司會按成本調整產品價格,即使原材料成本向上,毛利率亦能保持平穩。

我作為一個椰子用家,偶然會去灣仔春園街的成發買椰子,也會去深圳的肥佬餐廳吃椰子雞煲,可以告訴大家,椰子價格的確是年年上升。

如果論到椰子出口,應該是以印尼和菲律賓最多,馬來西亞則比較少,當然,中國的海南島也有生產,可以在淘寶訂到。不過,椰子相關產品的最大宗,並非一個一個的椰子,太重了,運費太費了,椰槳粉可以用來做蛋榚、糖果、咖哩、飲料、甚至是有如八寶飯、椰槳飯、饅頭等等,不過,最大宗的貿易,是椰子油,非但可以用來吃,還可以用來作美容、護膚、香薰等等。

有趣的是,近年椰子和相關產品價格的上升,居然和棕櫚油有關。因為棕櫚油的價格比椰油上升得更快,不少農民把田地改種棕櫚油,因而令到椰油短缺,價錢便升了。

說回「椰豐集團」這間公司,根據其在記者招待會的說法,它們在OEM業務收入比較高,同時也會積極拓展分銷商業務,推廣自家品牌,現時產品外銷40個市場……

不過,相信香港人對於這間公司的短期看法,主要是問究竟它上市後股價會不會炒,長期看法,則是它會不會賣殼,至於其業務究竟如何,香港股票投資者的興趣不會太大。

至於以上兩個問題,周顯大師的解答如下﹕

第一,炒唔炒唔知,不過此股票已經貨源歸邊,所以才會上市前股價已上升七成。

第二,賣不賣殼也不知,馬來西亞公司千里迢迢來到香港上市,當然是因為香港殼價值錢,5億元市值的公司,殼價已值7億元了,當然是在香港上市更為著數。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11/010063655.shtml

幾十年前的 珠海記行

我的第一次去內地,是在小學。

我從小有哮喘病,契媽很疼我,每逢聽聞有甚麼奇藥偏方,哪裏有神醫妙手,都會千方百計找上,讓我試一試,最離奇的一次是喝田雞湯,我小時候想,為甚麼田雞這麼好吃,湯卻恁地難喝呢?長大後,姐姐告訴我方才知曉﹕這田雞並沒剝皮去臟,而是原隻去燉,屎尿全在,原汁原味,想來也覺嘔心。這並非急病亂投醫,而昰慢病也亂投醫了。

那次去珠海,也是因為看神醫。從澳門過關,拿著回港證,對,那時還未有回鄉證,等了一兩個小時,終於到了珠海。

那時還是毛澤東時代,過幾個月後,毛便死了。到處都是土坏房,牆上寫滿了標語,小學的我向來口不擇言,心裏儘是想著﹕「毛澤東,正衰公。」但自然不敢說出口來。我雖然口不擇言,但卻不是傻子。

看病的過程忘記了,後來好像也沒吃那藥。全程坐的是單車後座,突然腳踝有奇怪的感覺,原來是塞進了後輪,我叫了出來,一時沒說出話,那哥兒不知,還在用力踩,他後來說﹕「那時我想,為甚麼踩來踩去踩不動呢?」

發現了之後,我看看腳,說﹕「沒甚麼事,走吧。」我可不敢在內地去厠所,想像不出的骯髒,想快點離開。

但那哥兒不甘心,脫下我的鞋子一看,全是血,我嚇得哭了。

馬上去了醫院,醫生說要縫針,我怕疼,堅決不肯。後來打了麻醉藥,手術不疼,最深刻的記憶是,消毒藥水差不多是用倒的,淋得我整個腳都濕了。

據我所知,這些外傷小手術,就是在香港,也不一定用麻醉藥,但在物資缺乏的內地,居然也不惜工本的去治療我。況且,醫院的醫生、護士、所有踫上的人,均都十分友善,那時我的年紀雖小,也覺感動。

當晚回到澳門,還要去飲宴,一步一疼,走一段十分鐘的路,好像走了半世紀,那一幕,直到現在還記得。那時,先祖父遺下一根手杖,我的個子小,常鬧著玩兒,把手杖頂在腋下,作為拐杖用。誰知居然成讖,腳傷後真的要把手杖作為拐杖,不知好氣還是好笑。

那腳踝足足過了一個月,才告痊癒。這事件給我最大的印象是,當時珠海的民風淳樸,是我第一次遇上非常骯髒落後的地方,居然不去討厭,反而有良好的印象。不過,印象雖好,要再去,當然是敬謝不敏了。我的再踏足內地,是二十多年後的事了。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B9%BE%E5%8D%81%E5%B9%B4%E5%89%8D%E7%9A%84-%E7%8F%A0%E6%B5%B7%E8%A8%98%E8%A1%8C%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

何莉莉口中的有卡士的女人

我心目中的第一美人,8歲前是專拍粵語武俠片的于素秋,之後就是何莉莉,13歲後是余安安,17歲之後就沒有了,我常常說的所謂「偶像是夏夢」,不過是懷古式的偶像,好比今日懶有品味的人喜歡柯德莉夏萍,不涉少年人愛慕美人的那種心態。

于素秋的嫁了給麥炳榮,在我出生之時,已是既成事實,發現了此事的我當時只想,哎呀,為甚麼她的老公不是曹達華呢?那時我沒看過粵劇,當然不知麥炳榮是紅伶,江湖地位好比今日的張學友。

何莉莉的嫁給趙世光,我不否認,傷心了好幾個小時,心想,為甚麼她嫁給這一個胖漢呢?美女配俊男,她要挑,也該挑比較英俊的趙世曾才對。話說回來,同今日的美女討論,誰也不相信當年的趙世曾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呢!

想我十多歲時,在銅鑼灣的翡翠戲院看電影,樓下常泊了一台勞斯萊斯開蓬Coniche,一個精瘦老頭坐在司機位,趙世曾偕女伴看完電影下來,來取回車子,老頭便自己乘巴士回家了。當時翡翠戲院超等正中的一排座位,永遠劃開,不賣票,專門留給貴賓,趙世曾便永遠坐在那一排的位子。

至於余安安,後來先後和爾冬陞、周潤發、李萬祺、高鮮明等人在一起,那時我也漸漸長大,見慣人事,也不會傷心了。

據說,何莉莉說過一句話,就是有身份的男人去溝女不要緊,但一定要溝一些有卡士的女人,否則便是下流了。

所謂的「有卡士的女人」,就是有學識、有品味、容貌高尚的女人,的確,我常常看見一些富豪,帶著的女人是MK妹,又或者是內地農家女,英文所謂的「country pussy」,我也會看不起這些富豪。

我的朋友J君,娶了一位大家閨秀,有一次,他和老婆去歐洲玩,和法國的富豪吃晚飯,他的太太居然可用流利的法文,和法國富豪對答如流,J君後來感嘆說﹕「這種老婆,才叫做有卡士,和她一起吃飯應酬,我覺得好有面子!」

本周的心水股票是 暫時沒有,因為經過了「阿粉股災」,炸了一次田鼠,沒有莊家夠膽做嘢住!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711/528423

百無聊賴搞電影

【明報專訊】有朋友同我說一個故事﹕他好幾個朋友,都是匯豐銀行的客戶,誰知竟然自動轉帳失效,交不了租,好幾天後才知道,搞到好不狼狽。

朋友的分析是﹕近來匯豐炒了幾百個I.T.部門員工,估計係班員工心生不忿,整蠱公司。

匯豐自動轉帳失效 疑裁員後遺症

是耶?非耶?姑且錄之。

這幾年沒有股票好炒,帳面贏了些少錢,但不知能不能順利沽貨,百無聊賴之下,唯有搞電影,非但當出品人,也寫劇本,有趣的是,居然有讀者留言,指我的真正身分是編劇,而不是股評人……我的答覆是﹕「我都好想人們將我當作編劇,因為這證明電影成功了。」

我的處男作名叫《私人會所》,是把私竇mix炒股的作品,好比成龍是諧趣mix武打,《鐵達尼號》是災難mix愛情,trailer出來,反應都很不錯,不過由於內容太過大膽,很可能會被裁定為三級。

「大膽」炒股題材 電影史上第一部

其中有一段是講「翠如BB股」,本來有關於「阿粉哥」的對白,誰知到了現場,導演竟然改了,把「粉哥」改成「莊家」,我當然很不高興啦!不過,指名道姓地講明邊個炒邊隻股份,這部電影都算是史上第一部,最少還有簡志堅把柏寧頓國際(0202)重組為國中控股(即今日的潤中國際),股價大升10倍的故事,至於阿粉的股票,除了「翠如BB股」之外,還有新確科技(1063)等等。

為什麼我可以咁大膽,好簡單啫,因為我真係好大膽囉!大家看我的專欄,都應該知道我講嘢有幾口不擇言㗎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715526701&issue=20170711

2017年7月10日

林鄭月娥相比曾蔭權、梁振英

林鄭月娥正式上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成為了過去式,而我寫梁振英的專著,也頓成廢紙,吾心不無唏噓。然而,話說回來,我對於林鄭月娥的施政,卻是信心十足。

最重要的,當然是「公社養豬效應」:走了最壞的梁振英,不管換上任何人,都一定會有「改進」。

此外,看背景,林鄭月娥是典型的社會菁英,中學唸「番記」(St. Francis’ Canossian),大學唸「Kong U」,這是向來培養殖民地買辦階級的社會階梯。循著這工廠製造出來的菁英,聽晒老師話,熟讀教科書,對維持建制有如宗教信仰,個個都好打得……尤其是港女,更加打得,從郭阿女的陳方安生、廿三條的葉劉淑儀,林鄭月娥也是這樣的一名悍將。

今天香港的狀況,好比以前的殖民地,行政長官有如港督,由倫敦/北京直接控制,官如其名,只是「行政」,而非「政治」,三司以及十三局中的六七局由北京直接統治,而香港人當殖民地(港豬?)是優而為之,因此我也相信,林鄭月娥會做好呢份工。

相比之下,曾蔭權勾結地產霸權,貪圖小利……如果不算他的土地政策是負分,我的評價是90分以上。別忘記,曾蔭權只是中學畢業,時來風送,九星連珠,居然當上了特首,論到菁英度,林鄭遠勝於他。正是由於曾蔭權前車之鑑,給林鄭吃上豹子膽,也不敢和地產霸權結盟,所以這一點,大可放心。
再比梁振英,梁的出身,雖然英皇書院,但入不了香港大學,只能在理工唸測量,在目光勢利的白鴿眼周顯大師的眼中,只是三流人物。但由於後台過硬,當時中共又人才缺乏,蜀中無大將,唯有谷振英,致使他少年得志。但唸書太差的人,不管多麼勤力,沒天份就是沒天份,當「行政」長官,執行「老師」意志,當然荒腔走板。

說到梁振英的劣評,最大的原因,是他本身就是乞人憎,從傳媒到政客,從泛民到左派,莫不與他有私怨,對其施政,除了報公仇,還要報私仇,那又怎能不全城民憤呢?至於林鄭,雖非討人歡喜(唐英年才是討人歡喜),至少正常,但經過了振英5年,人們對正常的特首,已經喜出望外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E%97%E9%84%AD%E6%9C%88%E5%A8%A5%E7%9B%B8%E6%AF%94%E6%9B%BE%E8%94%AD%E6%AC%8A%E3%80%81%E6%A2%81%E6%8C%AF%E8%8B%B1-86094

樓巿成交少 是另類跌價表現

【明報專訊】據說,斯大林講過一句話「量是質的一種」。這句話我找不到出處,不知是不是真的是斯大林的說話,不過,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

傳說中這句話的出處,是因為當年德國的戰機質素精良,勝過蘇製的戰機,機師質素更是遠遠超前,但蘇聯的後勤製作有着美國的幫忙,因而產量遠多於德國,在戰術上稍勝對方。的確,如果敵人的數量遠多於自己,蟻多摟死象,泰臣也不是對手。

在投資的世界,質,也即是價格;量,也即是成交量,也是可以互換的,這好比物理學上的質能互換,甚至可以寫出一條公式。

股票價格先升 成交隨後

我是意圖或企圖以此來說明:其實二手地產市場的成交減少,已經是價格下跌的另類表現,所以才會出現一邊樓價創新高,一邊有房子被銀主收回拍賣的怪現象。

通常房地產市場在價格上升時,成交會先升,然後到價格;在樓價下跌時,也是成交先跌,才到價格。反之,在股票的世界,則是價格先升,才到成交,兩者恰恰是掉轉的。

有人問我,究竟為何會一邊創新高、一邊有銀主盤?我說,當樓價不斷以低成交創新高,業主當然不願意割價出售樓宇,希望自己的樓可以市價賣出,等下等下,咪畀銀主收樓,被迫拍賣囉!

這正是梁振英的辣招扭曲了市場,才會出現上述的怪現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630040829&issue=20170710

2017年7月8日

不能把虛擬和現實混淆了

我常常幻想,假如我是超級富豪,將會怎樣怎樣豪花,又將會是一件多爽多爽的事,但當然了,這幻想只是在無聊時份,想想好了,因為這非但不會在現實出現,甚至連講出來,也會被人恥笑。

在香港,以前查實有人把自己的幻想,在現實中照單執行,就是九龍皇帝曾灶財,他在整理祖先遺物時,發現清朝政府曾經把九龍城封了給他的祖先,因此他自稱是「九龍皇帝」,經常在家中附近塗鴉,以「宣示主權」。

如果把這種幻想放大來看,其實看小說、看電影,往往也有把故事的角色混入現實裏頭,假設自己就是超級英雄,浪漫愛情故事中的主角。心理學說,這種「移情作用」,是人類作為最高級的生物,所獨有的能力。又說,當我們作出了「移情幻想」,也是一種發洩,會把壓力放鬆,這好比希臘人看悲劇後的「karthasis」,意即「洗滌心靈」。

到了今日,虛擬世界並不止於心靈,網上世界也提供了另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空間。網上隱身、鍵盤戰士,往往和真實的身份完全不同,這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發洩。

最有趣的例子是,梁頌恆和游惠楨兩人因宣誓事件,端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問題在於,「支那」一詞,在網上虛擬世界,尤其在年輕人熟悉的一些網站,本是極流行、所有人均接受的潮語,為甚麼在現實中、在公開場合上講出來,非但並沒得到大部分人的拍掌,反而被打成為過街老鼠呢?

一位高登仔說出了玄機:「其實高登仔要負責任,成日開口埋口支那,梁游又咁向左走向右走on勁喺大庭廣眾度用支那一詞。除咗喺高登,我真係無見過人喺正式場合用支那一詞,除咗有個日本仔,不過人哋嘅身份地位都有番咁上下,講完都無事。梁游就鸚鵡學舌、沐猴而冠。」

在這個世界上,在不同的場合,要講不同的話,這正如粗口不妨在朋友間大講特講,但在公開發言,就要慎言了。梁游是連這樣簡單的道理,也搞不清,因而把私下大講特講也無妨的話,作為公開場合的宣言,以為這可招來拍掌,卻反惹禍上身。

當然了,暗中講不恰當的話,也可能會自招麻煩,例如鄭松泰議員,被錄音一段侮辱選民的話,又是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本文的主題,並非勸告讀者要現實一點,我從來不會勸人放棄理想與幻想,只是勸告大家,現想和幻想,在有需要的時候,必須與現實分開。我空閒時,也喜歡幻想,幻想自己是來自光之國的鹹蛋超人,幻想地球明天便要末日,幻想時光倒流,諸如此類,但我當然不會像曾灶財般,把幻想當成真實,更加不會效法梁游……我碰到憎恨的人,絕對不會當面罵他的娘親,只會在背後大講其壞話。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7977

2017年7月7日

劉仲敬看香港政局

劉仲敬是近年我最佩服的歷史學家,他本是醫生,刀下閱屍,筆下撰史,史觀之奇,令人嘆為觀止。他是異見分子,月前流亡美國,雖然,我和他的政治立場南轅北轍,互不相容,但我的喜好向來是只問優劣,不管立場,而他在國內居住多年,又兼研究歷史,對於香港政情,自也獨有一番高見,謹錄之。

以下說法,純屬劉仲敬的意見,和本人無關。

1.香港本來就不是獨立國家,獨派一無所有,因此,「在最好的情況下可以贏得一切。」(周顯按:這好比買六合彩,不中只是維持繼續做窮人,中了就發財了。)
2.共產主義的統治力量在於地下組織,國家政權就是統戰機構……香港還沒出現這種場面,原因不在黨的議席不夠多,而是因為黨在基層組織不夠強。選舉都可以搞政審和甄別,議會內部有甚麼不可以?
3.如果地下組織喪失了操縱社會基層的力量,政府和議會的壟斷權同樣也保護不了共產主義者。波蘭共產黨曾經規定,三分之二的議席必須保留給自己人。團結工會即使獲得自由選舉的全部議席,仍然注定是萬年反對黨。歷史沒有向這方面發展,是因為天主教和團結工會控制了社會基層。
4.香港民族主義者需要競爭地下黨的生態位,而非政協委員的生態位。
5.香港市民很快就會看到,大批自己曾經深信不疑的公職人員和專業人員突然撕下客觀中立的面具,場面的壯觀只有六十年代的左派暴亂和九十年代的忽然愛國可以相比。
6.泛民早被滲透得千瘡百孔,即使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也不過如此。
7.香港民族主義者沒有必要爭取勝利,只要確保鬥爭長期化就足夠了。

總括而言,劉仲敬支持分裂中國,意識形態像極了陳雲的城邦論。他的看法是,今日中央政府已控制了香港政情的大局,港獨的唯一作為,是把政治鬥爭轉為地下組織,維持有生力量,慢慢的等機會。

我認為,他的見解不無道理,不過,忘記了一點,就是當年中共以地下組織起家,但它們有嚴密的組織,以及殘酷的黨紀,去維繫大局。但是今日的港獨派根本不可能有嚴厲的「家法」去維繫地下組織,這就是最大的分別所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A%89%E4%BB%B2%E6%95%AC%E7%9C%8B%E9%A6%99%E6%B8%AF%E6%94%BF%E5%B1%80-85910

部分Webb點名股票 阿粉接手前曾買過

【明報專訊】我說過,我並沒有炒過阿粉的股票,有讀者心水清,指出我曾經寫過好幾隻。對於這些找碴子的讀者,我向來十分感激,皆因他們必然是我的長期讀者,才能夠指出問題。我是個現實主義者,買我的書、看我的文章,便是我的client,因為不管你喜歡我也好,討厭我也好,始終有幫襯。

對於這名讀者,我相信他是搞錯了David Webb的50隻不能沾手的股票,和阿粉系的股票。David Webb的50隻股票,本質上是基於他損手的隆成金融(1225),從而衍生出來的股票,其中只有大約20隻是和阿粉有關,另外的30隻,一部分是他的生意伙伴旗下的,關係不大,另一部分則是誤中副車,完全無關。

所以,我的確是買過也講過David Webb曾點名的股票,例如樹熊金融(8226),David Webb公布名單後,升了五成以上。

我買過講過最接近的是樂亞控股(8195),在我講後也升了幾倍,但我在升了幾成之後,已經沽清。阿粉則在這之後,才接手去做,後來又和有關人等翻臉了。其他就沒有了。

菲綁匪盜亦有道 收錢不撕票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Edmund姚」,其父親是菲律賓僑領,成日同曾紀華、鍾明輝、陳弼臣等打牌,他告訴我關於菲律賓的趣事:原來菲國的治安不靖,當年華人富豪的兒子輪流被綁架,綁匪盜亦有道,綁完了一個,過兩年才會綁第二次,短期不會重複,而且付錢後,保證放人,絕無撕票之事。

如果你不知誰是曾紀華、鍾明輝、陳弼臣,那我都幫唔到你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365057702&issue=20170707

2017年7月6日

空的士有沒有浪費道路資源?

1997年首播的《戀愛世紀》(ラブ ジェネレーション,Love Generation)第一集,劇情是說由村隆子飾演的上杉理子,被男友趕下了最後一班電車,剛好踫上木村拓哉飾演的片桐哲平,也是趕不上最後一班電車,兩名陌生人對望,決定去時鐘酒店開房。結果兩人並無做愛,翌日分手而去……後來發現,上杉理子居然是片桐哲平的新同事……故事由此而起。

據知,日本的士價格極貴,以上劇情,不無發生的可能性,皆因兩人住一晚時鐘酒店,其價格比乘的士回家便宜得多。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述去日本玩一夜情的不二法門,就是夜蒲到深夜,只要在「終電」之後,女人乘不到電車,便只有跟你回酒店了。不消說,如果住五星級酒店,成功機會率會高出很多。

事實上,香港的士價格,相比起人均收入,差不多是最便宜的之一。在日本,或是歐洲很多地方,的士價格昂貴,因此,它們絕對不是人民的日常交通工具,只是因急事才會搭乘。

我去日本旅行,覺得乘的士很方便,根本用不著租車僱司機,但這當然是一分錢,一分貨。在香港,那就麻煩了,司機不禮貌,還是其次,繁忙時間永遠截不到車,心急如焚,不在話下。

香港的士不足,除了政府不肯發新牌,另外的原因就是價格太低。基本上,公屋住客也常乘的士,它根本就是日常交通工具。

香港的道路不足,可以這樣理解﹕空車對於稀缺的道路資源,是一種浪費。然而,換一個想法,當資源被完全利用,沒有空檔,會不會也是一種另類的「浪費資源」呢?例如說,如果你有急事,縱是願意付多點錢,也無法截到的士,而在日本,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當然,你可以call Uber,但本文討論的是政府政策,的士的pricing policy,而Uber暫時仍是不合法,因此不在討論之列。

我並不打算對以上問題,提出答案。我只想舉出張五常講過的一個例子﹕一個人在海中求救,100條船分散去尋找他,只會有1條船找到。那麼,其餘的99條船是不是浪費了呢?

又或者說,同一班科學家,研究同一個難題,只有一個人首先發現答案,得到了諾貝爾奬,其他的人的努力是不是浪費了呢?

我會舉另一個例子,就是噴射船,通宵船的乘客很少,常常是虧本的。但以我作為例子,覺得有了通宵船,心裏便會踏實得多,覺得甚麼時候回香港都可以……但真的去搭這些通宵班次,卻是十中無一。

老頑童周伯通的空明拳有「空碗承飯」、「空屋住人」等等招數,的士的大量空車,究竟是不是浪費資源,有時也真的不好說。世事往往如此,所有的政策都有缺點。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06/010063176.shtml

主板規模的創仔盛業資本

德健和潮商均是在這一兩年來快速崛起的證券行,尤其是後者,由於月來積極參與多間新股上市,行內均在紛紛打聽它的背景來歷,此馬來頭究竟有幾大?

這兩間證券行的上一次合作,是6月16日掛牌上市的「建成控股」(1630),招股價0.38元,首天價格在0.425元至0.9元之間波動,第二天最低是0.385元,險守招股價,想來在這一刻已經接齊了貨,隨即大幅彈升,主要在0.5元至0.6元之間徘徊,最高升至0.78元,細價股股災的那天,也只是曇花一現地見過0.38元,走勢可以說是極其凌厲。

至於德健和潮商的最新作品,就是今天上市的「盛業資本」(8469),除了它們這對老搭檔之外,還加上了聯合證券。

聯合證券的老闆,正是馬雲的雲峰基金的香港負責人,撲克王蔡朝暉,正因有大水喉射住,聯合也是近年升級最快的A組券商。

「盛業資本」成立於2014年4月,總部在深圳,主要是在中國能源、建築及醫療行業提供應收帳款融資及其他有關解決方案的專業企業金融服務供應商……簡單點說,就是為客戶的應收帳貼現,從而收取利息。

其創辦人Tung Chi Fung,內地移民新加坡,再回流到內地做生意,2013年畢業於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注意:他在2015年,也即是創辦盛業資本的翌年,捐贈了100萬新加坡元(約564萬港元)給母校,這是該校有史以來最巨大的一筆校友捐款。

這公司成立僅兩年,利潤分別是3,700萬元人民幣和4,800萬元人民幣,我的看法是,它必然是在創辦時投進了大量資本,投資額很大,方能在短時間爆發出如此高的利潤。

它上市發售1.85億股,每股2元,即是集資3.7億元,市值是14.8億元,就是在主板,也不算太小了。

換言之,這是創業板公司,但卻有主板規模,唯一的障礙,只是成立不足3年,未符合主板的最低時間要求而已。只要盈利維持原狀,明年便無懸念,可以轉為主板。

簡而言之,「盛業資本」是在近幾年間,我看過實力最強的創業板新股。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BB%E6%9D%BF%E8%A6%8F%E6%A8%A1%E7%9A%84%E5%89%B5%E4%BB%94%E7%9B%9B%E6%A5%AD%E8%B3%87%E6%9C%AC-85701

市值高於殼價 股價1仙也可「合理」市值高於殼價 股價1仙也可「合理」

【明報專訊】集成傘業(1027)的股價終於跌至1仙剩沽,成為了新聞。不過,記述者好像忘記了,它的市值依然有7.5億元,稍高於殼價市值,因此,現價位也算屬於「合理價格」。

為什麼1仙的股票,也會有7.5億元市值呢?答案是﹕它經過了兩次拆細,分別是2015年的1拆25,和2016年的1拆5,加起來,就是1拆125了。如果用它的上市價1.1元計算,相當於現價的0.88仙,這也就是說,縱然是1仙剩沽,其真實價格也是在上市價之上。因此,跌到1仙,又有何出奇呢?

過分拆細 集成股數多過匯控

查實我有點不理解,為何法例會容許股票太過分地拆細,像集成控股,總發行股數比中移動(0941)和匯控(0005)都要多,相當荒謬。我當然知道,法例並沒有禁止股票拆細,不過,交易所應該修改法例。

2002年8月的仙股事件,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鄺其志建議將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港幣5角的主板上市公司股票除牌,其實,這只是因為他對股票的無知而引發問題,因為股票可以藉着合併股份輕易逃脫除牌懲罰。所以,當年的諮詢應是強迫5角以下的股票合併,已經足夠(但這並不代表我同意這個改變)。

如果純從流通量的角度看,毫股和仙股的成交通常比較大,(不要問我什麼原因,因為解釋實在太長篇了),股票市場成立的目的,豈不正是增加股票的流通量嗎?不過,正如我一向以來的立場,反對任何太過極端的做法,這好比《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把「老母」兩個字翻來覆去的使用,這就是,一粒老鼠屎搞臭一鍋粥。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280518892&issue=20170706

2017年7月5日

阿粉身家至少百億

上周二的股災,究竟對阿粉的損害有多大?就我所知,阿粉手上的40隻殼,其控股權,即51%的股份,都是實倉,沒有借貸,自然更加沒有沽貨或被斬倉。那麼,被斬倉或沽貨的究竟是誰人呢?這包括了他的經紀、人頭、友好、批發或零售商、持貨收息的parking等等,至於阿粉本人的戶口,一股也沒持有,如果持有,證監早抓他去問話了。
月前朋友聚會,一位年輕人進場,擲下一條麥拿倫車匙,自豪地說﹕「我是跟阿粉做事的!」朋友J君,有一位富二代世交,以前奇寸無比,日前反向他借百幾萬周轉,被斬倉的,正是上述這些人。

有人甚至認為,此案是由阿粉自編自導,自己率先沽貨。縱非如此,但他肯定早料到有此一日,作好了所有準備,最少也是第二個沽貨者。以他「打嘢」之快,大家估計,在當日套現億億聲,樂觀者甚至認為過十億元,至於這筆錢會不會用來還錢給隊友,大家也可猜到了。
如果要點算損失,阿粉的網絡在這次完全摧毀,別誤會,摧毀的原因並非因為股價暴跌,而是他不會對數還錢而已。短期內,他也無貨可沽,難以再有賺錢機會。不過,經過這幾年的操作,他的身家保守估計,仍在百億以上。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8988

讀者指正我的錯誤

周一拙文「究竟甚麼是斬倉?」,一位叫「高子昂」的讀者指正了兩個錯誤:
「1.FRR是向證監會報告。2.股票行可以提供多少MARGIN,除了取決於自身資金外,股票行還可以把客戶的股票再質押予第三者,因此股票股價下跌,是有可能導致股票行資不抵債的。」

我的文章不時有小錯誤,皆因作者向來粗枝大葉,因此也很歡迎讀者指正,我也不介意認錯。我認識一個人,寫作幾乎全不犯錯,這人是哲學家,叫「李天命」,他是完美主義者,一本著作改來改去,好幾年也寫不完一本。多年前有一天,李天命和我在九龍城的地茂館吃飯,他說,羅素的著作很多,但很粗疏,但他顯然不會效法羅素。

我並非自比羅素,但我的著作很多,日寫幾千字,還要遊玩和應酬,粗疏難免。就此,我只能以創見來作彌補:我的文章,見解通常都是新穎的,也是原創的,記得張五常講過一句話:「就算你認為我錯了,也不能不承認我錯得很有趣。」

順帶一提,我和張五常也吃過一次飯,在二十多年前,介紹人居然是李天命。原來張五常居然很佩服李天命,兩人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只是當時張的耳朵已有點撞聾,我們一句話常常要複述好幾遍,自然也不可能作出知識性的交談。然而,張五常和李天命都是我在青年時期的精神導師,因而值得記述。

近年,我居然和張五常的入室弟子徐家健教授也成為了好朋友,人間的因緣巧合,殊不可解。

說回高子昂指出的兩個錯誤。

第一個,當然是我寫錯了,FRR是向證監會報告,而非交易所。把證監會和交易所混淆,是我常犯的錯誤,一不小心,便會寫錯,這只是眾多犯錯的其中之一。

第二個,我當然知道證券行可以把客戶的股票再抵押出去,但一般來說,這些「二按」的股票,都是比較優質的股票,而當日大跌的多隻股票,都是市值遠遠高於殼價、甚至是過百億元市值的垃圾股,這些股票,marginable value是零,不少證券行會收更高的利息,很自然,更加不可能質押給第三者。

至於周一拙文的所本,當然並非單靠分析,而是市場消息告訴我,涉事的股票並非斬倉,如此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E%80%E8%80%85%E6%8C%87%E6%AD%A3%E6%88%91%E7%9A%84%E9%8C%AF%E8%AA%A4-85507

挑戰政府權威 肯定永無寧日

【明報專訊】周一那天,同朋友講起一事件,就是多年前某名人遭人伏擊,打了一頓,鬧上了新聞。沒多久,這位名人又遭到兇徒刀劈,但警方無法找到兇徒,於是動用了大量警力,找到了主謀經濟犯罪的證據,終於把他繩之於法。

我對此事的評價是:「在香港,你可以打一個人,也可以劈一個人,警方能找到你,就捉你坐牢;找不到你,也沒有法子。但是,你不能先打一個人,成了大新聞,再去劈他,這就變成了不止是刑事問題,而是一來,視警方如無物,挑戰警方權威,二來,視政府如無物,挑戰法紀。因此,整個政府都會全力對付你,你肯定永無寧日。」

另一個例子,就是大家熟悉的張子強。如果是一宗綁架案,就是涉及10億元,也不過是刑事案件,證據不足就奈他不何。可是,他企圖連環綁架,把十大富豪逐一對付,那就是政府公敵,非得用洗頭艇抓回大陸,強硬槍斃不可了。

配售炒高幾倍 證監實出招

我之所以舉出以上例子,就是因為近年來,很多股壇中人挑戰監管機構權威,例如說,千求百求,讓它可以全配售上市,不用公開發售,誰知一開,竟然便升幾倍,證監自然發爛渣,出茅招,也是無可厚非的做法。

因此,作為一位細價股的業界人士,我並非不贊成證監洗太平地,因為,我承認不能太過目無法紀,挑戰政府的權威。在金融世界,大家不過是走法律罅揾食,大孖沙玩資產搬來搬去,上市後又私有化,細價股亂炒一通,其實是平常事。不過,一隻創業板百幾億元市值,一隻主板500億元市值,又實在是太離譜了,從古到今,都沒有做到過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195674695&issue=20170705

2017年7月4日

創新板是走回老路

星期六那天,和幾位朋友stormbraining(按﹕我初出道時,剛有「brainstorming」這名詞,有經理把這講成「stormbraining」,因而成為我的常用語),講起了交易所設立創新主板和創新初板的建議,我笑笑說了以下的觀點﹕

第一,當日因「同股不同權」的分歧,令到「阿里巴巴」無法在香港上市。但其實,當時證監會/交易所曾經offer「阿里巴巴」可在創業板上市,接受它的「同股不同權」,但馬雲認為創業板太cheap,襯不起「阿里巴巴」,自然拒絕了。

如果交易所設立創新主板,可以接受「同股不同權」,我想,除非把「匯豐控股」、「中移動」、「騰訊」等等,都從主板移來此板,否則很難令到像馬雲這種大孖沙,同意它的地位可等同港股主板架喎。

第二,十多年前,交易所推出創業板,因為它的不受歡迎,因而作出改革,修改令它的上市條件更為嚴格,讓它可以簡易轉為主板,因而大受歡迎,其殼有價有市,成為了今天啤殼的重災區。

如果十多年前的創業板失敗了,如今推出一個創新初板,條款非但和當年的創業板差不多完全相同,而且還多加了一條苛刻的條款,就是只有專業投資者才可以購買,那麼,它的市場接受度豈不是也和當年的創業板差不多?

正如前言,創業板在當年正是無人問津,才作出轉主板的優化,但如今居然又取消了,如果取消是正確,意即當年的優化是錯誤了。

簡而言之,這些所謂的改革,只是轉來轉去,換湯不換藥,根本無補於事。踫巧遇上我這種歷史學家,只要把諮詢文件和歷史事件一對照,就知道改革不過是新瓶舊酒,又是走回了老路。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7/04/010062886.shtml

校園欺凌的 一些真實故事

以下的警世故事是朋友J君的真實經歷。

話說他小時候長得潺弱,常被同學欺負,每天有100元零用錢,上繳給惡霸同學八十多元,惡霸同學倒真夠意思,留下十多元給他吃飯,不讓他餓壞了。後來有一天,他的父母發現了他滿身傷痕,遂一來寫信給校長,說明此事。

二來叫他把欺凌他的同學一一點相出來,一共有十多人。放學後,母親囑咐他甚麼也不用理會,逕行回家就可以了。他唯一見到的場面,就是幾十個大漢站在學校門口,然後,自翌日起,他從來沒見過那十多個同學了。

記得在中一時,唸華仁,一位叫「陳裕」的同學,常常捏我的春袋,捏了大約半個學期左右,小小的我只知痛楚,不知其可能的後遺症,後來和家人說了。有一天,上學前,唸中五的哥哥在門口等待這位長得高大的陳裕,和他「談」了一會,從此對方再也不敢動手了。

記得哥哥在初中時,也曾經被同學欺凌,還意圖踢他進黑社會。結果是媽媽出頭,召了一幫黑社會,把哥哥的黑社會同學痛扁了一頓,才避免哥哥進入黑社會,誤入歧途。

其實當年華仁作為男校,欺凌事件並不少,例如說,有一位同學叫John Lim,零用錢很多,同學常常借他的錢不還,已成慣例,幾乎全班均是共犯,脫逃不了關係,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記得有一位肥大的同學,綽號叫「臭豬」,不時掏出cutter,John Lim一見,腳便軟了,只有乖乖付錢。這位臭豬同學,後來還當了教師,為人師表,作育英才呢!

說回朋友J君,肇事之後沒多久,便去了英國唸boarding  school。在英國,他繼續被同學欺凌,這些同學大多是公務員的兒子,他寫信給父母,父母說,鞭長莫及,他們也愛莫能助,兒子只有自救了。不過,他們也曾經嘗試寫信給那些公務員,公務員當然不加理會。

要知道,在英國的boarding school,被毒打的程度,遠比在香港嚴重得多。

J君被打了幾年,在這幾年間,他發育成為彪形大漢,身高六呎二,加入了欖球隊,成為中堅,更加經常用零用錢,請隊友吃飯。很自然地,原先那些人也不敢欺凌他了。

終於有一天,他叫齊了隊友們,分別約了那些從前欺凌過他的人,餘下之事,也不必細表了。總之,後來「苦主」們報了警,他們的公務員父母也向J君的父母強烈投訴,當然是不了了之收場。

J君笑說﹕「這些公務員的子女,長大後的出路普遍不大好。我偶然在香港踫到他們,會挑釁說,死窮鬼,是不是想再打多鑊呀?」

以上的警世故事告訴我們,校園欺凌根本是常態,人們要把它當作是異態,是錯判了。中學生是最殘暴的,家長卻把他們當作是小羔羊來看待,方向已先天不對了。當社會無力去應付自己的問題,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以暴易暴,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生存與死亡的問題。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6%A0%A1%E5%9C%92%E6%AC%BA%E5%87%8C%E7%9A%84-%E4%B8%80%E4%BA%9B%E7%9C%9F%E5%AF%A6%E6%95%85%E4%BA%8B%EF%BC%88%E5%91%A8%E9%A1%AF%EF%BC%89/

愈不懂財技 愈怕被呃殼

【明報專訊】話說有一隻股票,大股東做pre-listing placement,批了49%給投資者,然後在IPO之後,包銷商獲得超過10%的股票,和投資者聯合起來,便要趕走原大股東,雙方打起架來。

這個故事,原大股東當然聲稱自己是被騙上市,被人吃掉了隻殼。說說本人也做過不少的上市個案,通常,一個創業者當然是不懂財技,可是照我的經驗,愈是不懂財技的人,愈怕被人吃掉自己的殼,愈怕失掉控制權,因為不懂,所以更怕無端被吃掉。

我們一問他願不願意上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問,會不會被人吃掉了隻殼,死也要拿着51%。他們雖蠢,可是畢竟是創業者,肯定有一定的知識,不會蠢到無端端被吃掉了公司。

勞資糾紛傾唔掂數變「強姦」

反而只有高手,才會敢於拿着很少的股票,因為以小控大,需要更高的財技知識。

這一次爭鬥,照我的看法,多半是報紙所報道的強姦案件,例如時鐘酒店內被控強姦,又或者是蘭桂坊醉娃告男方強姦,網民往往譏諷說﹕「勞資糾紛。」大股東其實早在上市時已賣了殼,但收不齊錢,因而反枱,但唔通直說咩?咪指對方詐騙囉!

因此,這事件的本質應該是商業糾紛。不過,你也可以說,如果付不齊錢,就想吃掉對方的殼,也不無忽悠的成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107503996&issue=20170704

2017年7月3日

究竟甚麼是斬倉?

上周二的股災,涉及兩個持了重倉的單位,一個是「隆成金融」(1225)的附屬公司貝格隆證券,另一個則是「QPL」(243),不少傳媒的報道說是它們是「斬倉」,也有不少股評人持如此說法。

我認為,這些人並不懂得究竟甚麼是「斬倉」,也不懂得股票市場的一些基本運作。因此,本文的主題,就是講述「斬倉」。

所謂的「斬倉」,意即股票持有人作出了槓桿,也即是欠下「孖展」,當股價下跌時,證券行恐防資不抵債,變成了負資產,因而在不經客戶的同意之下,逕自沽出股票,以償還孖展,去掉槓桿。

在一般的情況之下,當股價下跌,跌幅超越了預設的槓桿比率,證券行會要求客戶存入現金,要求的行為是為之「call孖展」,存款則稱為「補孖展」。

不過,如果股價跌得太快,存錢也存不及,證券行唯有強迫客戶沽貨,也即是「斬倉」。

斬倉之時,通常也會禮貌地要求客戶自行落盤買賣,除非客戶拒絕,證券行才會親自下手沽貨。

現在說貝格隆的斬倉問題。貝格隆是一間證券行,證券行究竟能夠購買多少證券,是由其資金多少而決定,每天要向交易所提供FRR報告,以確定資金充足率。因此,貝格隆持有多少股票,意即它的資金已有足夠的FRR去持有,根本不可能會出現斬倉。

簡單點說,當股價大跌,變成了資不抵債,但貝格隆也並不會資不抵債,因為資不抵債的是客戶,而不是它。它最多是迫客戶斬倉,而不存在自己斬倉的問題。

至於「QPL」,也是持有大量的涉事股票,當日沽出後,虧蝕了7,483萬元,因而也有傳媒報道,這是斬倉。
然而,這又回到了「斬倉」的定義:只有因欠債而被強迫沽出的股票,才是「斬倉」。但通常,上市公司持有股票,絕少會做孖展,但如果沒有槓桿,則不管股價跌去多少,也不會被迫沽出,最多只是止蝕,而不是被斬倉。

總括而言,貝格隆證券和QPL,都沒有被斬倉。換言之,它們是主動沽出股票,這正是市場傳言所說的:莊家在大跌之時,先下手為強,和散戶鬥快沽出股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9%B6%E7%AB%9F%E7%94%9A%E9%BA%BC%E6%98%AF%E6%96%AC%E5%80%89%EF%BC%9F-85125

David Webb挖數據 無人能及

【明報專訊】有朋友對我說:「你多次揶揄David Webb,現在大家都知道他的手段多麼厲害,你不怕他對付你嗎?」

我說:「David Webb的問題,只是因為他是西人,沒法子讀《炒股密碼》,因而不懂得殼股的基本運作方式,才會在隆成(1225)一役敗了給阿粉。但老實說,在某方面,我也很佩服他,例如他在數據上的死功夫就是無懈可擊,基本上是每個莊家都會以此來作參考,此外我也相信他是一個專業人士,所有做的東西都是為了business,不會胡亂為了私人恩怨而做事,因此,得罪他是沒有問題的。」

《教父》中Don Vito Corleone的宗旨就是只講business,不講感情,仇家趁他昏迷時,殺了他的兒子,他清醒後,第一時間是同仇家談判,忘記仇恨。

這好比有一部電影,講一個黑社會大佬和手下被路人挑釁,手下想動手,但大佬說:「我們是收錢辦事的,不能為了意氣就去動手,這不合規矩。」

另一個故事就是某位大亨,把法官和所有證人統統殺掉,但這是business,他不會因私人恩怨而動手。又有另一位大亨,網上寫他兩句,都會告到甩褲,或劈你幾刀,這就不專業了,而是意氣用事。

說回David Webb,其實我完全是很佩服他,因為在股票的世界,有很多專業,炒圖表、搞上市、back office、專門應付證監的律師、做批發、零售、做文件(鬥木)……只要精通其中一瓣,就已經吃用不盡,有資格在星光大道留下手印了。David Webb炒細價股,他不夠班,但他搞數據,卻已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那50隻不能擁有的股票,不用分析,數據說明一切,這已經足夠令人佩服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9022166791&issue=20170703

陳潔玲和畢華棋翻臉記

畢華棋者,富二代也,在潮界名人也,《私人會所》的編劇也,日前,他寫了一篇文章,評論《那一年,我17》這部電影,斷言說﹕「我敢在這裏打賭,下年的金像奬最佳新人,一定是袁澧林。大家去看看這部電影吧,單單是她也值回票值了。」

就是這段文字,惹怒了《私人會所》的女主角之一陳潔玲,差點要去拒絕電影的宣傳會議,她的理由是為何畢華棋不去讚揚自己人,反而如此褒奬外人呢﹕「我條氣就係唔順,唔順就係唔順。我係佢筆下的角色,佢咁樣手指拗出唔拗入。」

這種茶杯裏的風波,在我的眼中,不過是笑談話柄,打趣地說﹕「莫非筆華棋溝緊袁澧林?」

誰知朋友聽了這個故事之後,居然反問﹕「就算係,陳潔玲都無理由咁嬲格,除非係三角關係啦!」

我說﹕「無可能,陳潔玲大過筆華棋。」

朋友說﹕「年齡不是障礙,幾十歲的麻甩佬,都成日吼住啲廿幾歲架啦。」

以上對白,句句屬實,如有虛言,天打雷劈,絕非煲水作新聞。

我無法反駁朋友,因為這段「三角關係」,我只是外人,誰知友人是不是說中了呢?

不過,為了區區小事,招惹到麻煩,實在是太過無謂。由此可見,電影呢行,人事是多麼的複雜,相比起來,股票就好得多,大家全部看錢看,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幾簡單呀。

像我寫作,就是專業,第一是就是娛樂性,沒有讀者,甚麼都是假。第二,我從來不為個人喜好而找題目,而是挑有話題性的。每天都有一百幾十個蛋散來挑機,我都不會理睬,因為同蛋散筆戰,非但是把自己的身分降低到同蛋散同級,而且讀者也沒興趣看。第三,內容角度永遠是新穎出奇,就算是錯,也錯得很新錯得很有趣。第四,永遠準時交稿,不給編輯麻煩。

這就是把寫作視為專業,視為business的做法。做黑社會要專業,做寫作要專業,做藝人要專業,記者記者甚至做雞也要專業,這就是孔子提倡的「正名主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黑社會黑社會作家作家藝人藝人記者記者雞雞。

本周由於「阿粉概念股」暴跌,養傷期間,沒有心水股票,下星期再講。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0703/52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