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產業多元化的不可能

日前講了香港經濟多元化的一半,就是經濟伙伴多元化的不可能,現在講另一半,就是產業多元化的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經濟活動來自分工和交換,如果沒有分工和交換,就根本沒有經濟活動可言。換言之,今日的經濟在於專業分工,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每一間公司、每一個個人,都是分工的一部份。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當然也有絕大部份自給自足的國家,例如朝鮮,又或者是不丹,都是大致上自給自足,沒有甚麼外貿,但這些不參與國際分工的國家,都是窮國,自不待言。

然而,在分工的世界,絕不公平,有的工種的收入較高,例如律師,有的工種的收入較低,例如掃地阿嬸。同樣地,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專業也有不同的收入,像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像美國,則輸出鈔票和金融業,因此,美國人的收入遠比中國人高得多,皆因他們的分工是利潤最高的部份。

分析到了這裏,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城市如果要G.D.P.高,必須要站在制高點,其人民在國際間的專業分工之中,做的是收入高的工作,如金融業,旅遊業,售賣的是貴價的高級產品,諸如此類,反過來說,如果這地方全都是工業,恐怕國民收入高極有限了。

所以,如果要搞經濟多元化,就要犧牲某程度的專業分工,這就會令到國民收入減低。如果是一個大國,如中國、印度、美國等等,由於人口有很多億人,所以也必須有著某程度的多元化,否則不可能令到全民充份就業,可是,以香港只有720萬人口去計算,如果還要搞經濟多元化,那麼,規模效應又何來呢?

所以說,香港要搞經濟多元化,不過是胡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就是金融業,如果要放棄金融專業不搞,去搞其他的工業,這好比一個律師只做6小時律師,再做6小時洗碗工人,這固然可以分擔了失業的風險,也必然會導致收入大減。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文中觀點僅屬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6/05/26/010034179.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