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評論或回應某一篇文章,並不代表我反對其作者,反而代表我在某程度上尊重和認同他們。這一次我所評論的,是羅家聰在《信報》專欄「一名經人」的一篇文章「息口低就不會跌,請君回顧那些年」,正是由於我是他的長期讀者,才會作出出於尊重的討論。
他的文章主題,是低息並不一定足以撐住股市不跌,例如1954年至1963年間的低息環境,尤其在1959年,以及1963年至1964年間,利息只有2%至3%,和現時的1%至2%相去不遠。
當時並沒有恆生指數,但可以參考成交量,間接證明港股只是上落市。反而是在1967年至1973年,利息升至8%至9%,港股卻在大升。
該文的結論是﹕「查差估署的《年報》所見,樓價亦曾在1964年至1967年間跌過,史有記載。重温圖3,1964年正是低息剛結束而開始加息之時。誰說息口剛起尚未高就可大安旨意?」
這些論點有幾點註腳﹕
第一,當時的世界金融體系仍然是布列頓森林體系,即是以美元為本的金本位,其通脹率和今天的fiat money體系是完全不同,因此,其利率含義也和今天是完全不同。
第二,香港經濟應該是在1964年至1967年間陷入大衰退,銀行擠提、倒閉,不止是樓價,而是整個香港的經濟幾乎陷入崩潰。1968年開始復甦,這復甦一直維持到1973年,但在1973年,股市倒了,不過實質經濟仍在快速增長,樓價也沒有下跌,後來還爆升添。
第三,這篇文章的例子並非說明息口低股市也會下跌,而是說,在息口回升的初期,股市已經有可能開始下跌了。
第四,另一個例子則說明了,在利息高企的情況之下,股市一樣會上升,例如1967年至1973年。
其實,真正的情況是,股市有很多影響因素,利息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抽出一個因素,去講它對股市的影響,則只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並沒有決定性的必然因果。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2/06/010082517.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