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理財密碼》的作者,我一直以來的研究項目之一,就是財富和人類的快樂指數,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簡單點說,擁有金錢財富,能不能令人活得更快樂呢?
這其中有名的研究,就是南加州大學的Richard Easterlin的著名研究,稱為「Easterlin Paradox」:收入高的人比較快樂,但是富裕國家的人民卻並不比貧窮國家的人民更加快樂。另一方面,人類的財富和賺錢能力代代累積,所以這一代比上一代更富有,下一代也將會比我們的這一代更加富有,但是,我們這一代並不比上一代更加快樂,上一代也並不比上上一代更快樂。
所以,Richard Easterlin得出來的結論是:「high incomes do correlate with happiness, but long term, increased income doesn't correlate with increased happiness。」也因此,很多人也據此來推論出:金錢並不能令人更加快樂。
香港算是一個富裕社會,但很多香港人卻不快樂。
我覺得,以上的人都很笨,因為他們研究來研究去,說來說去,都說不出國民快樂的真正原理。
構成人類快樂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當然是基因:有的人硬是天生笑嘻嘻的,有的人卻總是患上抑鬱,怎樣也開心不太久。不消說的,人生的體驗也會令人喜怒哀樂,中六合彩會開心,確診絕症會令人苦惱,這也是基本的人性。還有,後天的因素,如個人的修行,信奉宗教等等,都可以有效的增長人的快樂。但若然撇開這些基本的因素不談,最令人快樂的,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甚麼是「自我感覺良好」呢?
就是活得比你好:一個富人走出街外,看見芸芸眾生,盡皆比自己窮,油然產生了一種自豪感,這種自豪感,便能夠構成了人類的快樂。所以,前述的在一個社會中,高收入的人比較快樂,正是因為這份自豪感。
至於富裕國家的人民並不比貧窮國家的人民更快樂,我們也不比上一代更加快樂,正是因為快樂是來自互相比較的自我感覺良好,當兩者沒有比較的地方時,那就不會誰比誰更快樂可言。不過我也可以告訴大家,當一個富國的人民去窮國旅行時,往往也生出了一份高高在上的超然之心,香港人去非洲是這樣想,美國的低下階層來香港旅遊,去蘭桂坊玩港女時,也會這樣想。
如果從這方面去看,快樂就是來自at the expense of別人的不快樂,所以我在講股票時,常常說出一句至理明言:「別人贏錢自己沒份,比輸錢更難受。」皆因你的快樂,是來自你的相對財富,當別人贏錢而你沒份,你的絕對財富雖然並沒有短少一分半毫,但你的相對財富卻的確是減少了,因此,你覺得心裏不爽,也是必然的。或者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人人輸錢而自己沒份,雖然自己並沒有贏錢,但也應該覺得開心,因為你的相對財富是增加了。
以上的分析,說來不道德,但卻是事實。生物學告訴我們,人類繁殖的資源是有限的,別人之得肯定是你之失,因為這也會減少了你繁殖後代的機會。我們只是照着生物的本能行事而已。
廣告一則:我的《炒股密碼》最新版出版了,希望各位讀者多多購買捧場。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338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