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紀初,法國和英國分別發生「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這兩個泡沫已有汗牛充棟的著作去詳述過,但寫這些故事的金融史家們恐怕對金融市場的實質炒作過程並無深解,因而主要述說故事,少有把其財技上的奧妙講述出來。
簡而言之,這兩大泡沫的背景就是政府欠下巨債,企圖使用財技,去應付巨額債務。法國的方法,就是政府發行紙幣,人民可以用這些紙幣去購買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財技上,這相等於政府以股代債,用股票來償還債務。
英國則是和南海公司合作,允許人民用高息政府債券向南海公司換股票,南海公司拿這些高息政府債券和政府交換低息債券,政府拿美洲貿易專營權給南海公司作回報。換言之,這減輕政府在利息方面的支出。
照我看,如從財技的角度去看,法國政府的財技較高,可惜遇人不臧,主事者勞約翰企圖沽出手頭股票套現,因而功敗垂成,造成災禍。至於英國則成功減了債券的利息,代價當然是由輸光股票的人民付出。
之所以向大家說出以上這兩個故事,是企圖向大家說明,政府炒股票,然後在人民身上贏錢,是古已有之的手法。我認為今日的中國政府也在試圖利用炒股票手法,從民間贏取財富,以減輕自己債務。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雖非常有錢,但債務也是龐大得驚人,包括地方債務及銀行體系的潛在壞帳。也是眾所周知,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大股票莊家,因它擁有太多國營企業,可同步炒作。它在07年「港股直通車」那一役,先往上狂炒,繼而宣布取消直通車,忽悠了全世界的投資者,結果不消說,當然是政府賺了大錢。
這一次的大牛市,最大得益者是誰呢?當然是擁有最多股票的機構,答案就是中國政府。我的意見是,中國政府炒股票賺錢的誘因不容抹煞,這至少比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的印鈔票賺錢,中國的方法更為王道得多。相信讀者更有興趣的問題是:這一波的牛市,炒到甚麼時候,方才了結呢?我的估計是,它的好消息將一條又一條的,不停出籠,然後股價炒高,直至外資全部入市,它的股票也沽光了,便又來一招直通車翻版,宣布先前的消息全都暫停執行,這時,牛市便玩完了。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6829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