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樓價的是升是跌,是由很多因素所決定,這些因素有的利好,有的利淡,有的人只看到利好的因素,所以看好,有的人只看到利淡因素,所以看淡,問題在於,這些眾多因素互相加減對消之後,究竟是正數、還是負數,這是非得經過精密的分析和計算,否則不可能知其答案。
然而,由於計算涉及不同單位的對換,例如說,利率的增減一厘,可以抵銷市場上的增減幾多個單位、或增減樓宇面積總呎數,又或是相等於增減幾多巴仙的按揭成數,這些都是不同單位的互換,好比一個蘋果的營養等於幾多個橙的營養,由於是不同的單位,所以難以量化。但是,不去量化,卻又難以得到答案,所以非得量化了之後,讓它們有一個「公分母」,才可以作出加減計算,以得出正確的答案。
目前樓市有不少利好及利淡因素,需要將好淡因素互相加減,才能得出結論。
也正是因為影響樓價的因素並非單一的,所以預測它的才這麼的困難。以香港的情況為例,現時的樓宇供應很缺乏,但是未來則會陸續增加,現時的利息雖然很低,但是未來則只會看漲,如果照這樣的分析,未來的樓價應該是大跌才是,問題只在於大跌是半年後,還是在幾年後而已。
然而,我們可也別忽略了,在未來也有可以預見的通脹因素,足以令到建築費增加、人工增加,從而拉高了建造樓宇的成本,因而扯高了樓價。究竟這個通脹因素,可不可以抵銷樓價下跌趨勢呢?
如果樓價是快速的下跌,例如在半年後便要爆煲,這當然是任何通脹也抵銷不了的。但是,如果樓價的大跌,是在四年後才發生,讓通脹先跑四年,那麼,究竟是哪一個比較有利,那就難說得很了。
我常常說的樓市周期論,是一個早經統計證明,幾乎是錯不了的定律。一般來說,樓價的一個周期是二十年左右,但這只是一個最大值,波幅範圍在十一年至三十三年之間。它的下跌幅度的最大值應該是五成左右,事實是,如果是下跌一年左右,跌幅一成至兩成的短暫跌市,通常只被視為中期調整,並不被視作為熊市。但是,有一些樓價的熊市,下跌幅度只是兩成左右,但仍然是不折不扣的熊市。例如說,在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後的泰國和印尼,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的貨幣匯率已經大幅貶值了,樓價自然也就跌不下去了。
反過來說,日本自從一九九一年之後,便已踏進了熊市,但是,其匯率走勢卻是長期向上,直至近兩年來,安倍上場進行了「三支箭」改革之後,日圓才開始了長期下跌的趨勢。所以,日本樓市的下跌,除了因為經濟不景之外,匯率也有很大的關係。
至於港元匯率,由於和美元掛鈎,相對於人民幣而言,在以前,人民幣的匯價看俏,內地人士遂覺得港樓便宜,便來香港掃貨。但是現在,先不論印花稅問題,單單人民幣相對港元貶值,便足以減少不少港樓的潛在買家了。
本文的主題並非去預測未來樓市的是升是跌,而是從理論上去說明,為甚麼樓市的預測是如此之困難,正是因為這是一個由多因素互為影響的結果,如果不能對這多個因素作出量化,計算出一個「公分母」,然後互相加減,那是很難以得出一個答案來的。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62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