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買殼一味靠勇

那天看雜誌,看到了中國首富王健林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一句話:「甚麼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甚麼哈佛耶魯不如自己敢闖,機會是闖出來的,哪有算出來的!」
這令我想起黎智英的創業,從佐丹奴(709)到壹傳媒(282),從來都是初時像盲頭烏蠅,亂衝亂撞,終於從失敗當中,找到了適合的經營模式。根據黎智英的說法,在創業初期所蝕了的錢,可以當成是投資的一部份,因為試錯時試到了哪條路走不通,也不失為一條有效的資訊。所以我常常說:「會計師是很少發達的。」

想得太多難發達
這正是因為會計師的計算太精,但是創業,在很多時候,是無法計算的。我喜歡舉的例子是,買樓投資,會計師會講求租金回報率,可是一個創業家,卻往往能夠看出房子的內在價值,看出它的升值潛質,看出它的未來價值,這些都是會計師所看不出來的。
我的朋友J君,在幾年前,借錢買了一隻殼,跟着利用這隻殼來搞注資,玩財技,先是把股價炒高,沽出了大量股票,再不斷向下炒,又沽出了更多的股票,從此不但擁有了一間上市公司,這間上市公司還擁有不少資產,算是掘得了第一桶金。
那天一夥人吃飯,我問他:「當日你借了巨債,去買了那隻殼,是不是早計算了,在買後如何操作、如何還錢呢?」
他的回答是:「買之時,哪有想這麼多?只看到這是一隻筍殼,以我在這行打混多年的經驗,覺得十分抵買,膽粗粗便借錢買了。買了之後,才去想法子,如何注資,如何炒作,如何散貨,一味死衝,不成功,便成仁了。」
他補充了一句:「想這麼多,哪有可能發達!」正是因為這句話,在席間的一位青年朋友,在幾個月之後,終於買了一隻殼,大炒特炒。貼士是,這隻殼的股價,大約是10元左右。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107/1899374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