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介我購進「華建控股」(479),這公司在不久前批股,批股價是0.149元,現時稍升至0.191元,但市值仍然只得2億元,低於殼價一大截。
這公司的老闆柯俊翔和我見過幾次面,那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介紹人是高大有型的朋友Thomson,後來我才發現,Thomson的前拍檔Edward比他更加高大有型,這位Edward後來和我是一星期見面兩次的「弟腳」(鋤大弟),這幾年來,賺了很多很多錢,所以也很少來往了。
前些時,柯俊翔有一宗錢財官司,後來和解了。但是,這當然並不構成對這股票有任何購買/或不買的意見。事實是,根據經驗,一位上市公司老闆的財務愈是健康,炒股的意欲愈小。
這並非因為他們不喜歡錢,而是因為他們不急著賺錢,所以有資格慢慢等,要等它們升,可能等上十年八載,但可惜,我的資金有限,卻是很難同他們鬥耐性、鬥長命。
我最記得的一次經驗,是在2007年,我在0.1元買了「龍昌」(348),過了兩個月之後,它的股價升至0.13元,我到一個股壇老前輩的公司閒聊,無意發現他的桌面有一份計劃書,封面赫然正是這間公司。
我一邊翻閱,一邊問那老前輩,究竟是甚麼事。老前輩說,這公司要向他融資,但它的財政太差劣了,所以決定不借。他說:「莫非你有這股票?快沽出!」
於是,我忙不迭的沽出了這股票。
然後,在3個月之後,它的股價升到了3.4元。如果我當時沒有沽出它的股份,就可贏500萬元以上。
換言之,我在老前輩的公司坐了一會,獲得了一條內幕消息,代價是500萬元。
老前輩當然沒有騙我。但是,當時的我忘記了一條有關股票的黃金法則:一個人或一間公司的財政狀況,和其股價並不呈必然的正比、或反比關係。往往,一間公司由於財困,反而更有興趣於大炒股票,企圖在市場轟轟烈烈的賺上一筆,以解決眼前的難關。
以上所說的,是通用的法則,也是炒股票的基本理論。但是,不消說的,這些基本理論都只是通則,而先前提及的「華建控股」只是作為一個introduction,跟著所討論的理論分析,並不構成唱好,或唱淡這股票的意見。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187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