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香港人把內地同胞謔稱為「強國人」或「支那人」,有關後者,不少人博學旁徵地寫了不少有關「支那」的起源,大致如下:
西方人把「秦(Chin)國」讀成「China」,因而成為了古代中國的名字。唐朝人把印度佛經中譯,因而得出「支那」。清朝時,其人民應稱為「清國人」。日本的思想家福澤諭吉在1960年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把「China」譯成「支那」,反清志士如孫中山等,不甘自稱清國人,遂仿效日本稱法,自稱「支那人」。
在當時,「支那」兩字並無貶義,真正的侮辱字眼是「チャンコロ」(清國奴)。不過,中華民國在1911年成立,其國民應該按照「清國人」的格式,改稱「中國人」,但日本並沒有照做,照舊稱呼為「支那人」,為此,中國曾經提出過正式的外交抗議,但日本並不理會,甚至連侵華的陸軍,也稱為「支那派遣軍」……直至戰敗後,才死死氣的放棄「支那」,叫回「中國」。
日文的「支那」兩字,真的並無貶義,反而今日香港人用的「支那人」,卻的確語帶調侃。那時的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無論叫甚麼,聽上來都是貶的,就像「賓仔」和「賓妹」本無貶義,但在香港人口中說出來,就是貶了。
以上說法,很多人都知道,但以下的,就沒多少人知道了。就是:為甚麼當時的日本人要堅持稱中國人為「支那人」呢?
因為當時的日本人侵華的理論基礎,是認為從日本到韓國,以至於中國、東南亞,用的都是漢字,都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屬於同一個文化圈,現在由日本統治整個大東亞共榮圈,好比偏處西陲的秦朝統一六國,不算是侵略。
至於「支那」,指的是漢族,包括了文化和其管治地區,皆因中國有不同的朝代,從漢唐到宋明,因此叫作「支那」,措辭會更為精確。
上文解釋很清楚,「支那」是漢民族、文化、地區的統稱,不管改朝換代,分裂統一,都變不了這名稱。因此,如果按照日本人的用法,就算是香港獨立了,香港人不是中國人了,但香港人,也包括台灣人在內,始終仍是支那人,這是怎撇清也撇清不了的關係。
總括而言,我強烈勸喻大家不要指內地同胞是支那人,說他們是強國人還可以。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4%BA%BA%E6%98%AF%E6%94%AF%E9%82%A3%E4%BA%BA%E5%97%8E%EF%BC%9F-7565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